16颌位与下颌运动第6-7节下颌运动及其记录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Leabharlann Baidu
如与肌电图仪联机,可同步记录下
C
颌运动轨迹与相关咀嚼肌的肌电图形。
切点描记设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磁钢式下颌运动轨迹记录仪 2. 光电传感器式下颌运动轨迹记录仪 3. 超声波式下颌运动轨迹记录仪
(二)髁突运动轨迹描记
【二】髁突运动描记
目前较常用的髁突运动轨迹描记仪为面弓式描记仪
面弓式髁突运动轨迹描记系统
叩齿运动 (tapping movement)
即习惯性小开闭运动,是一种无意识进 行的开闭口运动,与口颌系统下颌运动中 神经肌肉记忆型的反复强化有关。叩齿运 动的频率、稳定性以及速度大小反映了该 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性。
3. 咀嚼运动(chewing movement)
属于下颌的功能运动 (functional movement), 冠状面上切点运动轨迹呈滴泪 状,但存在个体差异。
即使在同一个体,由于咀嚼 食物的性质和数量的不同以 及咀嚼所处的时相不同,其 轨迹的形态均有差异。
咀嚼运动
二、下颌运动的制约因素
③牙合
②左侧颞 下颌关节
④神经 肌肉
①右侧颞 下颌关节
The controlling elements of mandibular movement
❖ 其中,第①、②两个制约因素即双侧颞下颌关节是解剖 性因素,相对固定,一般情况下不会改变,对下颌运动 的范围和方式有重要制约作用;
工作侧
非工作侧
(3)侧向咬合运动的动力
1)
工作侧髁突运动的动力主要来自该侧颞肌后束的收缩, 同时该侧的翼外肌上头收缩以稳定关节盘。
23)
非工作侧髁突向前、内、下运动的动力主要来自 该侧下翼外肌下头和翼内肌的收缩。
34)
非工作侧髁突返回牙尖交错位的运动动力主要 来自非工作侧颞肌和咬肌的收缩。
(4)侧方运动正常的标志:
(The receptors related to mandibular movement)
牙周膜中 的感受器
咀嚼肌中 的感受器
颞下颌关节 的感受器
牙髓中 的感受器
四、下颌运动相关的神经反射活动
闭颌 反射
开颌 反射
下颌卸 载反射
水平颌 反射
牵张 反射
1.闭颌 反射
是一种升颌肌的一种牵张反射。 闭颌反射可用来检查有关反射中枢的 功能状态。
5. 牵张反射(stretch reflex)
▪ 牵张反射是持续缓慢牵拉肌腱时发生的肌紧张,也称为紧张 性牵张反射。
▪ 下颌姿势位时下颌因重力作用有下垂趋势,导致升颌肌纤维 受拉伸,其中的肌梭由此而兴奋,发放冲动至脑干、中枢, 引起部分α和γ运动神经元同时兴奋。
小结
开 RCP开口运动

口 运
ICP或MPP起始的开口运动
1.开闭口运动
(1)RCP起始的开口运动
转动
转动、滑动
20~25mm
1.开闭口运动
(2)ICP或MPP起始的开口运动
从ICP或MPP张口至 最大开口位,髁突的 运动一开始就是滑动 兼转动,运动至关节 结节的前下方,若继 续开口,则为单纯转 动。
转动、滑动
(3)开口运动的力:舌骨上肌群,翼外肌下头。
第七节 下颌运动的记录方法
记录方法
机械描记 法
一、 直接观察法
1 开口度与开口型
▪ 开口度是指受试者大张口时,上下颌中切牙近中切角 间的垂直距离,正常约40~60mm,小于40mm为张口 受限。
▪ 正常开口时,下颌直向下后,开口型记录为 “↓”, 没有偏斜、偏摆、震颤或弹跳等异常。
一、 直接观察法
切点边缘性运动的空间范围(瑞典式香蕉图)
ICP:牙尖交错位 RCP:后退接触位 E:最大开口位 L:向左侧方咬合运动边缘位 R:向右侧方咬合运动边缘位 F:最大前伸位
切点边缘性运动冠状面投影图
ICP:牙尖交错位 PP:姿势位 E:最大开口位 L:向左侧方咬合运动边缘位 R:向右侧方咬合运动边缘位 E:最大开口位
(6)后退咬合:前伸咬合的逆运动
(二)下颌运动的范围及意义
下颌在各个方向上的极限运动 称为下颌边缘运动,通常下颌 的生理活动并不达到这一边缘 运动的边界,而是在边缘运动 范围内。
日常生活中的咀嚼、言语等功能性运动,均包含在边缘运动轨迹的
范围内。通常以下颌运动中切点的运动轨迹进行描述。为便于理解,
❖ 第③因素也属解剖性因素,可在一定范围内因自然的变 化与医源性改变而发生变化;
❖ 第④因素神经肌肉因素是一个因受牙周、关节囊及关节 韧带等多种结构中感受器的反馈调节作用而灵活多变的 因素。
三、下颌运动的神经控制 (一)上行传导路 (二)下行传导路
下颌运动的神经控制中枢示意图
大脑皮层
脑干
丘脑
基底核团
前伸和侧向咬合髁突运动轨迹矢状面投影图
1.髁突前伸运动道 2. 工作侧和非工作侧髁道 3. 几个重要概念:
Fischer角 前伸髁道 非工作侧髁道
小结
直接观察法
开口度与开口型 前伸和侧方运动
机械描记法
哥德弓描记 机械式髁突运动描记
电子仪器记录法
切点描记 髁突运动描记
–颏部运动范围约10mm; –Bennett角约20°; –整个运动无障碍。
3.前伸与后退咬合运动
(1)前伸与后退咬合
前伸
下颌从牙尖交错位 沿上切牙舌面向前 下运动,到达上下 切牙切缘相对的位 置即切牙合位,或其 逆过程称为前伸咬 合运动,为前牙咬 切食物的主要功能 形式。
后退
下颌从牙尖交错位 顺后牙牙尖斜面引 导,向后下方至后 退接触位的运动。 一般运动范围为 1mm左右。
2.前伸和侧方运动
▪ 前伸运动时,下颌切牙可以向前超过上颌切牙,运动距 离约8~10mm。
▪ 侧方运动时,下颌两侧运动的范围基本相等,下颌切牙 近中切点偏移中线的距离大致为8~10mm左右。小于8~ 10mm为下颌前伸和侧方运动受限。
▪ 若下颌前伸运动受限或中线偏移,侧向运动的幅度变小 或不对称,则为异常。
切点边缘运动轨迹矢状面观-Posselt图
1:后界 2: 前界 3: 上界 4: 功能运动
切点边缘性运动水平面投影图
MR:咀嚼运动咬合范围 E:向左侧方咬合运动边缘位 D:向右侧方咬合运动边缘位 IEC:对刃牙合 位 F:最大前伸位 CR:后退接触位 CO:牙尖交错位
2. 叩齿运动(tapping movement)
小脑 和网 状结 构
【一】上行传导路 感受器 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三叉神经感觉核、对侧丘脑 外侧核三级神经元 中央后凹下部 来自颞下颌关节、肌梭及牙周膜本体感受器深感觉的传导通 路尚不十分清楚
【二】下行传导路 皮质脑干束 内囊膝部、中脑、脑桥 三叉神经运动纤维 咀嚼肌
三叉神经运动核
与下颌运动有关的感受器
二、 机械描记法
(一)哥德弓描记(Gothic arch tracing) (二)机械式髁突运动描记
三、电子仪器记录法
(一)切点描记 描记点安装在下颌切牙的唇面随下颌运动记录出三维方向 上的投影图,然后按照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进行分解 观察。
A
下颌运动不受干扰,精确再现下颌运动;
优 点
三维描记下颌运动中切点的运动轨迹,对咀 嚼运动的节律、范围和轨迹形态进行描记;
内的运动轨迹与眶耳平面所成的角度称为髁道斜度(condylar path inclination),由于髁突和关节盘在关节窝内的运动较为复 杂,影响髁道斜度的因素较多,因此髁道斜度是多变的,有一定 的生理可变范围。
髁突向前下滑动的动力主要来自翼外肌下头的收缩, 咀嚼肌和翼内肌的部分纤维也参与下颌的前伸咬合运动
后退咬合运动
边缘运动:下颌向各方向的最大范围 2、下颌运动范围 叩齿运动:无意识进行的开闭口运动
咀嚼运动:下颌的功能运动
3、下颌运动的制约因素
右侧颞下颌关节 左侧颞下颌关节 牙合因素 神经肌肉因素
4、下颌运动的神经控制
上行传导路 下行传导路
5、下颌运动相关的神经反射活动:闭颌反射、 开颌反射、下颌卸载反射、水平颌反射、 牵张反射等。
可将下颌运动分解为三维方向(矢状面、水平面和冠状面)上的简
单运动。
(vertical plane)
矢状面
水平面 (transverse plane)
冠状面 (coronal plane)
1. 边缘运动(envelope of motion)
边缘性运动 (border movement)
为下颌向各个方向所能做的最大范围的 运动,代表了下颌、颞下颌关节及其韧 带和咀嚼肌的功能潜力。
(2)切道斜度:
▪ 在前伸咬合运动过程中,下颌切牙运行的轨迹与眶耳平面所 成的角度称为切道斜度(incisal path inclination),正常约 为45 ° ~60°左右。
▪ 通常切道斜度与上切牙切端的舌侧斜度是相一致的。切道斜 度与覆牙合程度成正比,与覆盖程度呈反比.
(3)髁道斜度: 下颌在前伸咬合运动过程中,髁突在关节窝

开闭口运动的正常标志
侧 侧向咬合运动 向 咬 合 Bennett运动和Bennett角 运 动
侧方运动正常的标志
前伸咬合运动
前 伸 与 切道斜度(incisal path inclination) 后 髁道斜度(condylar path inclination) 退 咬 合 前伸运动咬合正常的标志 运 动
(4)闭口运动:开口运动的逆过程。
(5)闭口运动的力:颞肌、咬肌及翼内肌收缩; 翼外肌上头。
(6)开闭口运动正常的标志
►双侧髁突运动均匀一致; ►关节内无响声,无弹跳现象; ►颌面部无痛; ►下颌颏部运动不偏斜,无前伸动作; ►开口度为40mm以上。
2. 侧向咬合运动
(1)侧向咬合运动 (2)Bennett运动和Bennett角(G)
第十四章 颌位与下颌运动 下颌运动及其记录方法
兰州大学口腔医学院 康宏
第六节
下颌运动
下颌运动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相应肌收缩活 动而完成的。下颌运动是否正常是评价口颌系统功能的重 要内容之一。
一、下颌运动的形式、范围及意义
(一)下颌运动的形式 1. 开闭口运动 2.侧向咬合运动 3.前伸与后退咬合运动
2. 开颌 是一种受伤害后引起的保护性反射, 反射 其意义在于调节下颌运动的节律性。
2. 开颌反射
开颌反射的神经反射通路示意图
3.下颌卸 由于升颌肌活动的突然降低和降颌肌活 载反射 动升高产生的是一种保护性反射。
4.水平 颌反射
开颌反射较牵拉反射涉及更多地肌群,是多突 触反射,在开颌反射过程中,闭口肌群的活动 受到限制,而二腹肌和翼外肌的活动等增强。
(4)前伸咬 合运动的力
下颌从前伸位返回时与前伸运动相反, 主要由颞肌后束和二腹肌等降下颌肌收缩完成
翼外肌上头收缩起稳定关节盘的作用
▲ 后退咬合运动的力:颞肌后束和二腹肌等降下颌肌收缩完 成,翼外肌上头也收缩以稳定关节盘。
(5)前伸咬合运动正常的标志:
▪ 双侧髁突运动均匀一致; ▪ 关节无杂音; ▪ 颌面部无疼痛不适; ▪ 运动对称无偏斜
Bennett运动是指下颌的整体侧方位移。由于下颌侧 向咬合运动为一种非对称的运动,两侧髁突运动方式及 运动方向并不一致,工作侧髁突以转动为主,向外侧运 动幅度约3mm的范围,而非工作侧髁突向前内下滑行, 其运动轨迹与矢状面形成夹角,称为Bennett角(G)。
Bennett运动和Bennett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