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_第4节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导学目标

1. 会判断升华和凝华现象,并会解释生活中的例子。

2. 能画出物质三态转化图。

3. 知道水循环的过程,并能解释云、雨、雪、冰雹是如何形成的。

学习重难点

重点: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

难点:升华和凝华是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

知识链接

中国的农历中将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其中有一个叫“霜降”。霜降是霜从天上降下来,像下雪一样吗?霜的形成跟雪的形成一样吗?

学法指导

1、学会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

2、识别生产和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是本节的主要内容,也是通过这个培养学

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

问题导学

一、自学问题

1、看课本64页想想做做

思考:(1)加热前碘是什么状态?

(2)加热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

(3)冷却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

2、看课本64页倒数第一二三自然段

思考:(1)固态与气态间两个转化是什么?

(2)课本中介绍了几个升华和凝华的例子,分别是什么?

(3)生活中还有那些升华和凝华的例子。

二、自学问题

看课本65页想想议议,

完成(1)填写图3.4-2。

(2)在相应的物态变化上标注吸热和放热情况。

三、自学问题

看课本65页科学、技术、社会水循环

思考:(1)云、雨、冰雹、雪是如何形成的?过程中发生了那些物态变化?

(2)我们如何节约用水?

四、课堂小结

动手动脑学物理66页1、2、4

思考(1)第3题:人工降雨是如何进行的?发生了那些物态变化?

(2)冰箱里面的霜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不发生液化后再凝固呢?

当堂检测(要求:1-11题所有学生必做,完成后举手示意,谁先做完先给谁批阅。)

1、2008年春节前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了低温雨雪天气,某些地区的树枝上甚至出现了“雾凇”。“雾凇”和霜的形成过程很相似,都是()A.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小水珠凝固形成的 D.小冰晶升华形成的

2、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雾的形成 B.露的形成 C.冰的形成 D.霜的形成

3、有一种“固体粮虫净”,放在粮仓里能预防粮食生虫,“固体粮虫净”过一段时间会变小,在这个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凝华B.升华C.熔化D.汽化

4、白炽灯丝是由钨丝制成的,长期使用灯泡会变黑,这种现象属于()

A.先凝华后升华

B.先蒸发后凝固

C.先升华后凝华

D.先汽化后液化

5、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熔化和汽化B.凝固和液化 C.凝固和凝华 D.汽化和升华

6、小轿车驾驶室内装有冷暖空调,可使驾驶室内冬暖夏凉,但是在使用空调过程中常易造成前方玻璃模糊,影响视线,对此叙述正确的有( ) A.冬天,玻璃模糊属于液化现象

B.夏天,玻璃模糊属于汽化现象

C.这一物态变化过程中要放热

D.夏天,要使玻璃清晰,驾驶员应该用于抹布在驾驶室内擦拭

7、下列几组物态变化中,都需要吸热的是()

A、熔化、凝华、液化

B、升华、汽化、熔化

C、液化、凝华、凝固

D、汽化、升华、凝固

8.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放在火炉上的冰一会儿不见了

B、我国北方寒冷的冬天地上出现了一层白色的霜

C、用久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

D、冬天,湿衣服结冰后变干了

9.冬天早晨看到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

A.凝固而成的

B.凝华而成的

C.液化而成的

D.先液化,后凝固而成的10.关于雨、露、霜、雾跟物态变化的关系,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雨水是水的液化形成的

B.露水是水的汽化形成的

C.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11.在物态变化中,天空中的云是水蒸气成的小水滴和水蒸气成的小冰晶组成的.

12.填写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名称:

严冬之夜在玻璃室内一侧出现“冰花”_______;

放在箱子里的卫生球变小了_______;

夏天从冰箱中拿出冰棒,看见周围有“白气”_______;

铁水浇成铁杆_______。

学情分析

本节课学生在小学里已经学过物态变化的相关内容,对云、雨、雾、露、霜等天气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无论是从知识结构上还是学习方法上都为学生学习本节内容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升华、凝华现象对学生来说,毕竟要比其他物态变化要陌生的多,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并不少见,但却不易被学生注意,小学自然课本中也没有讲过;且气体不易看见,而难于直接观察到。

本节课通过复习前面四种物态变化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可用探究冰的熔化过程、水的汽化过程的方法来探究碘的升华过程,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在已有知识之上主动构建新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体现个性化的教学思想和情感思想。因为碘蒸气有剧

毒,碘蒸气强烈刺激眼睛、皮肤和呼吸器官,实验时并将采用密闭容器密封加热。材料好找,实验容易操作,实验现象明显,学生成功的喜悦性高,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高。整个教学过程联系生活实际,突出STS教学思想。

效果分析

1.学生课堂积极性高,学习效果比较明显,大部分学生能通过实验总结出升华和凝华现象,虽然有个别学生参与度不够,但整体效果比较好。

2.在教学活动中,能让学生开展问题引领、自主探究、自主思考、自主总结活动,真正把学生的课堂还给学生,通过具体的演示实验让学生总结,能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教材分析

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前面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让学生完整的知道物质形态的六种变化,并达到课标要求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并且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2、内容结构和教材特点

本课内容采用了现象→分析→实践的过程。由于升华和凝华过程不容易被注意到,一般只能根据观察到的结果进行分析、推断。本节要从生活实例入手,尤其注意区别凝华与凝固、凝华与液化的现象。

评测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