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个季羡林的故事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他人犯错常有己过
• 有一次,国学大师季羡林受当地文联邀请,要去参加一个会议。 临走前,他突然想起还没有给自己的君子兰浇水,于是便匆忙 交代给了阿姨。可是,当他外出归来时,却发现自己的君子兰 已经枯萎死了。原来,阿姨浇完水后,看着天气晴好,便把君 子兰搬到了太阳下。可她不知道,君子兰最怕高温。 • 看着季老难过的样子,阿姨不知所措地站在一旁,满脸羞愧和 尴尬。恰好季老的儿子季承前来探望,见此便准备开口说阿姨 几句。没想到季老摆摆手,笑着说:“没事,没事,不怪阿姨 的。”说完还好生安慰了阿姨一番,直到她放下芥蒂才放心地 跟儿子进了屋。 • 进屋后,季老跟儿子说:“我说这件事,其实确实不怪她,责 任在我。”看着儿子疑惑的表情,季老接着说,“我明明知道 阿姨不懂得怎样照顾君子兰,可还是把这件事交给了她,你说 这是不是我的错?”季承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季老又说: “孩子,你要记住,他人犯错,常有己过啊!”
1.一字不改的真性情
• “妈的,这些混蛋教授,没做什么有意义的事!不但不知道自 己泄气, 还整天考, 不是你考, 就是我考,考他娘的什么东 西?“看了这几句话,大家会想,这又是哪个不成器的顽皮学 生被考试所逼发出的愤怒呼声吧。错了,事实上,这段话来自 己故国学大师季羡林。 1934年在清华大学读书时所写的日记 中的一部分。 • 2003年, 辽宁美术出版社决定把季羡林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写 的日记出版,当时,针对这段话,编辑曾向季羡林提出“做适 当删减”, 季羡蕴林坚决不同意, 他的意见是:一字不改。 “我考虑了一下,决定不删,一仍其旧,一句话也没有删。我 七十年前不是圣人, 今天不是圣人, 将来也不会成为圣人。 我不想到孔庙里去陪着吃冷猪肉。我把自己活脱脱地暴露于光 天化日之下。” • 就因为这样,我们大家才有幸目睹了季羡林在清华园学习时的 “原生态”的青春记录。
4.她等待季羡林一生
• 1935年,季羡林来到德国格廷根大学留学,房东女儿名叫伊姆加,时年二十 三岁。1937年,季羡林开始写博士论文。论文在交给教授之前必须打印成稿, 这可难住了季羡林,因他买不起打字机,更不会打字。几天后,伊姆加德首 次造访季羡林:“我父亲的工厂淘汰了一部打字机,而我正好想练习打字。” 季羡林高兴得跳了起来,他窘迫地问:“你不会要很高的报酬吧?我可是个 穷学生。”伊姆加德笑了:“我要的报酬,是让你陪我走遍格廷根。”接下 来的四年,季羡林在伊姆加德帮助下完成了数百万字的论文集。一天,两人 相约去森林咖啡屋,伊姆加德突然问季羡林:“当我们七十岁时,你还会带 我来喝咖啡吗?”季羡林立即明白了对方的爱意,低头不语。 • 经过无数次痛苦的思量后,季羡林作出了选择——回到中国去。那天凌晨三 点,论文终于打完了,季羡林对伊姆加德说:“累了吧,让我帮你揉揉肩。” 他按在她双肩的手有些颤抖:“我要离开了。我的祖国需要我。”伊姆加德 哭着央求:“留在这里好吗?我也需要你!”季羡林仰起脸不让泪水流出来, 他痛苦地摇了摇头:“我要回到祖国去。将来,一定会有一个比我更好的呵 护你一生的男子出现的。”伊姆加德没有再说什么,然后在论文稿的最后打 上了一行字:“一路平安!请不要忘记。” • 2000年,一位女导演在拍摄季羡林传记片时,专程前往格廷根打听伊姆加德 的下落。依然是那个地址,开门的是一位满头银发的妇人。她笑盈盈地向来 客问好。女导演激动地问:“还记得六十多年前那个中国留学生吗?”她迟 疑片刻,潸然落泪:“是季羡林吧,我一直在等他。他还好吗?”得知季羡 林尚在人问,而且是德高望重的国学大师时,伊姆加德欣慰地笑了:“我一 直在等他回来,我的手指依然勤快灵活呢,我还能打字!”
4.她等待季羡林一生
• 点评: • 这是一个荡气回肠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 当年,羡林的心里充满矛盾,如果他留在 格廷根,就意味着“抛弃”祖国和亲人, 而他留学的初衷是想等学有所成之后报效 国家。在“我的祖国需要我”的爱国情操 感召下,他最终选择了回国。 • 女友伊姆加德从内心挚爱季羡林,这个固 执而坚忍的女人,伴着一台老式打字机, 一等就是十年。为了季羡林,她支付了一 生的光阴和爱情,令世人感动和赞叹。
八个季羡林的故事段新ຫໍສະໝຸດ 网名:duanxinxyz
摘 要
本ppt讲述了8个季羡林的故事: 1.一字不改的真性情;2.用最便宜 饭菜充饥;3.没有创见别写论文; 4.她等待季羡林一生;5.讲诚信千 里寄条幅;6.附耳制服嚣张官员; 7.他人犯错常有己过;8.坦然面对 他人挑衅。
目 录
1.一字不改的真性情/4 2.用最便宜饭菜充饥/6 3.没有创见别写论文/8 4.讲诚信千里寄条幅/10 5.她等待季羡林一生 /12 6.附耳制服嚣张官员/14 7.他人犯错常有己过/16 8.坦然面对他人挑衅/18
2.用最便宜饭菜充饥
• 点评: • 在德国留学的岁月里,季羡林几乎把除了 吃饭睡觉上厕所之外的所有时间都用在了 钻研学问上,付出和回报永远成正比,季 羡林付出的多,学到的东西自然也多。这 些良好的知识储备为他后来成为国学大师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没有创见别写论文
• 季羡林《我的治学之道》演讲:1936年,我师从瓦尔德施 米特教授学习梵文和巴利文。第四个学期念完,我开始慢 慢写论文。过了大约一年多的时间,终于写成了一篇,相 当长,费了一番心血,自我感觉良好。 • 可当教授在研究所内把文章退还给我时,里面没有任何改 动;只是在第一行第一个字前面画上了一个前括号,在最 后一行最后一个字后面划上了一个后括号。整篇文章就让 一个括号括了起来,意思是说全不要了。这真是“坚决、 彻底、干净、全部”消灭掉了。我仿佛当头挨了一棒。 • 这时候教授才慢慢地开了口:“你的文章费劲很大,引书 不少。但是,根本没有自己的创见。看上去面面俱到,实 际上毫无价值。”这是我—生第一次受到剧烈的打击。然 而,它使我终生头脑能够比较清醒。没有创见,不要写文 章,否则就是浪费纸张。
3.没有创见别写论文
• 点评: • 季羡林坦言自己最初不会写论文,对自己的 “笨拙”进行了真实、细致的“解剖”,表 现了一位学者磊落的情怀和严谨的态度。 • 其实,每个人都有缺点,在缺点面前,不绕 道而过,不蜻蜒点水,不强词狡辩,大胆地 “曝光”,更显示演讲者的诚实、坦荡,从 而使演讲的内容更有可信度,更有参考价值。
5.讲诚信千里寄条幅
• 点评: • 季羡林工作虽然异常繁忙,但是,他 答应了李里同学“用毛笔写个条幅寄 给你”,后来说到做到,完全兑现。 这充分显示了季羡林做人讲究诚信的 高贵品质,令人信服和崇敬。值得我 们学习!
6.附耳制服嚣张官员
• 1986年4月,北大著名教授、国学大师季羨林去洛阳访问,在 返京途中的列车上,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当时乘客非常 多,北京与洛阳之间的唯一交通工具就是火车,而坐软卧包厢 只有县团级以上的官员才能乘坐。列车长出于对老人的尊重, 不忍心让老人家挤来挤去,就临时决定把季羡林等4人安排在 第一个软卧包厢。 • 这时,原来被安排在这一包厢的一位司局级官员也带人上了火 车,当发现被列车长调换到后面的包厢后,便大发雷霆。他拒 不进入调换的包厢,还在过道上边跺脚边嚷嚷:“列车长擅用 职权,随意调换包厢,我要向铁道部反映,撤了他的职!”气 焰十分嚣张。 • 季羡林教授见此情形很生气,于是他叫身边的工作人员去找那 个官员,附在他耳边说了两句话:“你这种做法实在是太过分 了!如果你要去铁道部告状,撤列车长的职,包厢里的那个老 人就要以人大常委的身份,去向总理告状,撤你的职!”奇怪 的是,刚才还大呼小叫、不可一世的官员顿时噤若寒蝉,乖乖 地服从了列车长的安排。
7.他人犯错常有己过
• 点评: • “他人犯错,常有己过”,不仅反映出了 一个人的自知和内省,更彰显出了其宽广 的胸怀和风度。 • 正是一向秉承“他人犯错,常有己过”这 一做人处事的理念,使得季羡林成为深受 国人敬重,被誉为我国“国宝”级的文学 泰斗。
8.坦然面对他人挑衅
• 羡林被许多人尊奉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 宝”。然而,他却在《病榻杂记》写道:“环顾左右,朋 友中国学基础胜于自己者,大有人在。我连‘国学小师’ 都不够,遑论‘大师’!三顶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 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 • 学术界的一名同行或出于嫉妒,或出于哗众取宠,竟公然 挑衅道:“季羡林是个很弱很弱的教授,就是语文能力还 不错。别人全死光了,他还没死,所以他就变成国学大师 了!这三个桂冠,他都不及格,根本轮不到他!” • 如此大不敬的言论在网络上炒得沸沸扬扬,然而季羡林却 一笑而过,并未回应,可谓修“八风”不动之身,足见其 内心之泰然平和。
1.一字不改的真性情
• 点评: • 只要是大学毕业的人,在漫长的十几年求学生涯中, 谁又没有过对某一学科老师或者学校类似的抱怨和苦 脑呢,我们只能说这是“人之常情”。在季羡林成为 学贯中西的大家后,他也丝毫没有脱离“人味”,去 刻意把自己的青春粉饰得多么高大脱俗,多么完美无 瑕,而是毫不遮掩地把自己的“低级”本色主动暴露 在众人面前,可谓真性情也。 • 不得不说,季羡林在学术上的造诣,必定和他做人的 境界大有关系。也许季羡林的学问我们难以企及,可 是季羡林的“真性情”是否会让我们愧对自己呢?
6.附耳制服嚣张官员
• 点评: • 面对那个官员嚣张的言语和举止,季羡林针锋相 对,仅仅用两句话就点中了对手死穴——缺乏最 起码的道德修养和深怕丢掉乌纱帽的心理,让其 不寒而栗,俯首听命,使一场一触即发的激烈冲 突被轻而易举地化解。 • 季羡林要求工作人员转述自己的讲话采用的是 “附耳而言”的方式,这样做的高明之处就在于 既教育了这个官员,又保护了他的自尊,给了他 一个自我反省的机会,力图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5.讲诚信千里寄条幅
• 有一次,还在上大学的李里前去拜访季羡林,请求解答学问上 的问题。上了楼,敲门,正是季羡林开的门。季羡林热情地说: “快进屋里坐。“季羡林的房子里到处都是书,满满当当。季 羡林挪开书,才腾出一个位置,叫李里坐下。 • 来见季羡林之前,李里拜访了老作家孙犁,孙犁在李里事先准 备好的条幅上题了字。谈话临近束,他也请求季羡林题字,给 自己留个纪念。季羡林爽快地答应了。 • 正在这时,有人来敲门,说:“下午开会!”这时,电话铃也 响了,忙中出错,季羡林竟然将题字写在了孙犁题字的背面。 季羡林发现后,十分自责:“这样吧,我随后用毛笔写个条幅 寄给你,怎么样?”李里连连点头离开。 • 后来,李里并没有抱多大的希望,因为季羡林很忙,说不定时 间一长就忘了。可是,他回重庆后,就收到了季羡林从千里之 外寄来的条幅,上面写着:“做好学问大有可为!”李里感动 万分。
2.用最便宜饭菜充饥
• 这一年,德国的冬天格外的冷。柏林一所大学食堂的厨师们却发现最近出 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绝大多数学生每到吃饭的时候都迫不及待地赶到 食堂的窗口打饭,以免来晚了吃不到热菜热饭,可是有一个瘦弱的中国男 孩却总是最后一个到食堂,然后买最便宜的饭菜,独自坐读、一边咀嚼。 • 时间一长, 热心的厨师们就和这个名叫季羡林的年轻人成了好朋友。 这 时,大家才知道季羡林生活窘迫,所以自尊心极强的他不得不避开用餐的 高峰,选择在没人的时候用最便宜的饭菜充饥。说这些话的时候,季羡林 的脸上始终带着平淡的笑容,好心的厨师们听完之后,鼻子有些发酸,大 家都被这个年轻人的坚韧打动了,纷纷出谋划策,让他在大学外找一些兼 职来做,这样一来就可以大大缓解他的经济压力了。 • 没想到季羡林苦笑着摇摇头说道:“我兼职打工,的确可以让自己的生活 过得舒服一些,但是我的祖国现在贫弱异常,她需要的是我们这些学子更 快更多地学到能让国家富强的技术和知识。不去打工,只是我自己生活拮 据,却能尽快地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从而尽早回国尽力。” • 听了季羡林的话,大家都沉默了。在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食堂的厨师 们总是尽量多地给这个坚强的中国男孩留一些热菜,然后看着他一边吃饭 一边埋头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