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视角下女性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剩女”还是”圣女”——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剩女问题
社132 石雪桐9号
目前多数人沿袭的择偶标准是:男选女,生物价值为主、社会价值为辅;女选男,社会价值为主、生物价值为辅。
于是剩女的困境由此而来,比如在社会上干得还可以的30多岁单身女士,到了择偶的时候她还会要求男人的社会价值不能低于自己,但满足条件的单身男人更有可能去找20岁的女人(生物价值更高),并且他们也能够成功,因为20岁
的年轻男人在30岁的成熟男人面前毫无竞争力。
剩女问题的解决可以从两方面期待,一是男性不再只是看重女人的生物价值,二是女性不再要求男人的社会价值必须高于自己。
比如在西方社会,男人普遍认为30岁左右才是女人魅力的巅峰,这其中的审美标准显然加入了不少性格阅历因素。
而中国男人的可悲之处是性压抑的时间太长,青春时对异性的生理需求很少能得到真正满足,所以年轻漂亮的女人对他们来说总是一个未了的心愿,于是一旦事业有成就马上要先把这个梦给圆了,因此这种饥渴状态的男人你又怎么期望他们去欣赏女性的内在美?
而中国的女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也太深,当然其中原因也是我们的生存环境太恶劣了。
比如一个30多岁的男服务生,放中国的话大家就会觉得这是个loser,但放美国的话也许就是个正常职业。
所以一个30岁的女白领跟一个30岁的男服
务生谈恋爱,在中国比在美国承受的压力要大很多。
甚至即使女人自己过了心理关,男人还不一定愿意,因为许多中国男人觉得在收入比自己高的妻子面前抬不起头,所以他宁可找个比自己社会价值低的。
分析了一圈,看来更多还是取决于男人的作为,如果男人能在获得社会意义上的成功之前先实现个体的成熟,有钱的不浅薄,没钱的不自卑,那剩女们或许就有救了。
“剩女”,是现代都市生活中出现的一个新名词,特指那些拥有高学历、高收入、高智商,有思想、有品味、有长相却没有男朋友的大龄未婚女子。
女性,由于她特有的生理特征,承载着繁衍后代的能力。
但随着女性走出家庭、步入社会,也由于社会、女性自身等多方面的原因,越来越多的“三高”(即高学历高收入高智商)的女性未能步入婚姻的殿堂。
社会性别是指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属于男性或女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以及基于此种划分的社会性别分工、价值判断和权利结构。
社会性别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西方女权运动发展起来的,社会性别学是女性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社会性别学理论认为,男女不平等的原因不在于先天决定的生理性别,
而是后天形成的社会性别,而社会性别是由社会、政治、经济及社会文化建构的。
社会性别学理论把生物学意义上的性别同社会文化建构的性别区分开来,揭示了男女不平等的根源。
社会性别视角既是一种科学方法,又是一种观察视角,运用这种理论和视角,我们就能够在人们认为是正常的、历来如此的社会现象中,识别出两性关系上所存在的不平等现象。
这个理论还告诉我们,男女关系上所存在的不平等现象,并不是由于男女生理性别的差异形成的,而是后天社会文化环境所塑造的,它可以随着社会文化等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一)传统观念的原因
社会性别理论揭示了男女不平等的根源不是先天的生理性别决定的,而是后天的社会文化建构的。
受中国传统婚姻文化影响,大部分人在婚姻上有意或无意地按照“梯度理论”选择自己的配偶。
即:男性一般都愿意选择社会地位、身高和学历上均低于自己的女性,也就是说,在对象选择上,男性有“低就”的择偶倾向。
而女性则要求其选择的配偶在身材、受教育程度、职业阶层、薪金收入等方面的条件均高于自己,也就是说,女性在对象选择上有“攀高”的择偶倾向。
由此形成了所谓“男高女低”婚姻模式。
这一模式带来的问题是:从男性角度的
看,是甲男配乙女,乙男配丙女,丙男配丁女,这样到了最后剩高收入、高智商的女下的必然是甲女和丁男。
而对于高学历、
性来说,可与其匹配的、更优秀的男性或者同等优秀的男性却出现了相对稀缺的问题,导致了在婚姻上的被挤压,成为了“剩女”。
并且,大多数人还是认为,女性的社会价值在于家庭,在于嫁了怎样的老公。
(二)女性自身的原因
相对于男性而言,女性生理因素的影响较大。
在女人的一生中,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转移是骤然的,其过程不仅不平顺,而且有时还非常惶恐。
比如,惶恐自己的性发育、青春期等等,更不用说惶恐比男性更早地失去性吸引力和生育力“危险的年龄”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还是生理变化所了。
生育、家庭都带来的象征性意义。
由于女性特殊的生理特征,
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女性在职业上的发展。
而且,女性一旦有孩子,绝大多数都会把重心从工作中转移,这极大地了家庭、
影响了她们在职场中的竞争力。
现在职场中的竞争越来越激工作条件好的女性,一般都怕因结婚、生小烈,有着丰厚收入、孩而失去了工作上的晋升空间。
此外,还有以下原因:一是有些女性自视甚高,女权主义意识强烈。
在与男方的相处中,一旦男方与自己的见解相左,择偶就会立刻产生反感情绪。
二是有些女性认为自己很优秀,眼光过高,对男方挑剔甚多,使得择偶范围狭窄。
三是生活方式保守,生活圈子小,这也是造成择偶困难的原因之一。
很多“剩女”从大学时代开始就是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工作了还几乎是两点一线,只不过把学校变成了工作单位。
朋友很少,没有社会生活,没有社会交往。
(三)社会的原因
德国社会学家穆勒将婚姻的动机概括为以下三种:经济动机、子女动机和感情动机,它们的重要性依据时代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在现代社会,由于女性自我意识
的日益觉醒,以及社会性别平等观念的日益兴起,感情无疑是人们走入婚姻的主要动机。
但如果从社会的原因来讲,婚姻挤压则是导致社会社会性别歧视
(四)部分媒体的误导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除了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四大媒体以外,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也已成为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社会对女性的性别偏见并没有完全消除,而这些性别偏见往往被部分大众有的媒体过度关注剩女现象,给剩女传媒进一步渲染和传播。
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彭云同志曾经说过:“一些媒体仅仅把女性角色定位在‘家庭主妇’和‘贤内助’上,就会使人忽视妇女的社会价值和作用,也会对妇女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进行误导。
”在舆论导向上,或许是出于吸引受众眼球的需要,或许是为了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但客观上有意无意地使人们男权产生了认识上的错觉,并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男权意识、故有学者评价值的复苏,这将会对整个社会造成消极的影响。
价说,长此以往,传媒将失去有良知的男性的信任,失去有主体意识的女性的信任,最终将会失去作为社会良心的知识分子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