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形成因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体育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对体育感觉、思维和判断的总和,是人对体育运动总的认识和看法。就学生而言,则是指他们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按照个人对体育的认识,采取个人认为正确有效的方式以决定行为的心理活动。体育习惯是学生在不断重复的练习中而形成的固定化的行为方式,它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成长。从心理机制上来说,体育习惯是一种定型化和自动化的条件反射,是经过长期的训练、强化和积累而形成的。所以说:体育习惯的养成是建立在良好的体育意识的基础上的。然而目前的现状却是:学生因受他们文化修养、道德规范、体育基础、自身素质和他们认识能力等因素的局限性及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致使学生的体育意识淡薄,重智轻体的观念占主导地位,学生的参与意识差,体育意识更令人担扰,在这种状况下体育习惯的养成就成了一句空话了。所以我认为学校体育工作要注重学生的体育意识的培养和体育习惯的养成。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来扭转这种现状,以达到“全民健身”的目标。
比方说,一个孩子可以经由两种途径养成早起锻炼的习惯。第一种途径是通过外部强化,即父母在孩子偶然早上起床锻炼时,及时加以赞扬和奖励,以后每当孩子早起锻炼的时候父母都这样做,多次强化以后,孩子的这种行为便能转化为习惯。
不过,我们还必须认识到:在进行外部强化时,所施加的奖励或鼓励不仅仅要符合孩子的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更要考虑到孩子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促使体育习惯养成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只有兴趣,才能使人有坚持的自觉性。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或身体素质练习时,不妨一改传统的教育模式,而采取教师先提出练习要求,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设想各种动作,达到要求,完成任务。另外,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发挥其优势,激发其主动性。在学生受到挫折时。在及时给予关心、帮助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由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第二种途径是通过内部强化,即孩子自己认识到早上起床做运动可以很好地锻炼身体,对学习、生活也都有好处,从而开始有意识地加强这种行为,并鼓励自己坚持下去,时间长了,就形成了习惯。这一过程是依靠孩子的意志力来维持的。“某种做法对自己很有好处”,这种自我认同的内心体验实际上是与物质、精神需要和发展需要联系在一起的,本身就是一种行为强化。
人是一种可以自我调节的动物,人们的行为不仅要受外部因素的影响,也可以自己调节自己的行为。因此,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就是一个人将外在的要求内化为自身需要的过程。
第四,习惯是动力定型。
任何习惯都是在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们通常把习惯形成的过程分成三个层次。最低的层次处于不自觉阶段,在外力的督促教育下,不断强化形成的条件反射就成了最低层次的习惯;第二个层次开始成为一种自觉行为,靠内部的自我监督,也是在经过多次重复以后形成,一旦这种行为习惯被破坏,就内部调整了,但是要有意志努力;第三个层次就是自动化,这时达到了类似本能的程度,不需要监督,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而是成为行为习惯。
对行为受什么因素影响和决定这个问题,在心理学界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在众多的行为因果观中,比较为公众认可的一种看法是:行为、环境、个人三者相互影响、相互决定,构成一种三角互动关系。根据这一观点,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不能等待“习以为常”,也不可以“习焉不察”,更不能“习是成非”,而应该主动地以社会的正确价值取向引导主体有意识地加以训练,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善于观察,,这个领域只有她/他会陶醉其中,其他人很难走进他们的心灵空间,去了解和发现问题。做为老师,就应该善于观察,特别是体育老师,要想走进他们的心灵空间,就得从他们喜欢的体育项目入手。孩子门,留给外边人观察的东西很多,但惟独兴趣最能反映他们内心世间。我在刚上体育课的时候,就有这么一个学生,上其他学科都喜欢调皮捣蛋,但对体育课却是情有独钟,在课上表现得是令人十分满意,但一到其他课就变了味,我开始也是听别科老师告状多了才了解,在语文课上经常搞小动作和做怪脸,数学里就干脆睡觉。在体育上表现那么优秀的一个学生,不应该有这样的表现的呀?我也是很纳闷,百思不得其解。经过多放打听,才知道,这个学生是单亲家庭,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在外做生意,家里只能是爷爷奶奶管教,缺乏来自家庭的温暖,看到同学都有父母的关心,形成了自卑的心理,对什么不满都是通过最直接的方式来发泄自己对现状不满,和同学相处也比较容易闹矛盾那是经常的事情了,自卑的心理,其他老师都不能照顾到其心理感受,批评的时候就说的语气就顾及不了,因而才有老师经常的告状。了解原委后,我从这个下手,知道他喜欢乒乓球,而且推球技术十分了得,我就用这个和他套近呼,叫他在在体育课上教同学练习推球,和帮助同学纠正错误。他很是高兴,能每节课中主动帮助同学,同学在上课中又学习到东西自然高兴,慢慢地和同学的关系就变得很好了,我在课余的时候也经常教育和指点,就这样乒乓球已经是变成他每天的必练习的内容和喜欢的项目,一个月后投诉他的老师居然都没有了,说白了就是尊重孩子,要善于发现和利用闪光点。老师的一个小小发现就可以改变学生的性格和习惯,这就是体育的魅力。
第三,行为习惯是自我调节的结果。
对此,柏拉图指出:如果行为仅仅由外部报酬或惩罚所决定,人就会像风向标一样,不断地改变方向,以适应作用于他们的各种短暂影响……事实上,除了在某种强迫压力下,当面临各种冲突时,人们具有自我指导的能力,使得人们可通过自我调节的调节为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施加某种影响。
本能、习惯、价值在任何特定的时间都会介入到形成注意模式中。在指导注意力分配的过程中,比如,是应该按照本能与习惯所提出的那样去打网球呢,还是应该按照价值所要求的那样去复习功课。意识必须在两种相对抗的原则之间进行调节、选择。这就为我们有意识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供了条件。
第二,习惯是个人与环境、行为相互影响的结果。
俗话说:“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可见,习惯是行为不断重复制造出来,并根据自然法则养成的。每个好习惯或者坏习惯都不是天生的,每个人都可以依据自己的价值取向有意识地培养某种好习惯,或纠正某个坏习惯,习惯是可以培养的。
兴趣,是入门的利器,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这把利器,学习什么东西都能保持很大的兴奋点和持久性,能在记忆中保持大概3个星期的时间,之后才能在3个个月当中慢慢地消退,直到一年后才消失百分之70,所以说如何利用好兴趣,让其在喜欢的领域发挥最大的作用,做出巨大的成就,是世界各个国家都在研究的重大课题。在发达的欧美国家,都把兴趣列入常规教学范畴。特别是在发达的美国,在入大学申请时候,大学重点还要看你的兴趣所向,因为这个关系到你在学不同学科的时候,把兴趣放在第一位,更容易发挥你的专长,更容易服务于社会。习惯是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活中相对稳定的部分。为什么说习惯是长时间里逐渐养成而且不容易改变的呢?,兴趣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正是人在积极的情绪反应。使人长时间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形成了一种心理的愉悦感,在学习中得到了体会和感悟,让人身在其中学习得更多,产生更多的愉悦感,产生了持久的兴奋点,因此人在兴趣研究和学习中收益,就会慢慢转变成习惯。那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我们应该怎么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习惯形成呢?
习惯是怎样形成的
2011年04月06日17:18 新浪读书
人的习惯是怎么形成的呢?首先让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习惯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首先,习惯是注意的结果。
习惯依赖于本能、习惯和价值这三方面组织要素的相互作用。本能使得人们注意那些与生存紧密相关的事物;在生活中,人们获得了习惯,并开始学会忽略一些事而注意另一些事;价值则指导人们在另一方面按照未来的期望去塑造注意的模型。
总的来说,培养小学生体育兴趣和习惯的形成,还有很多方法,这里我仅仅列举两点,希望大家来共同探究和发现
学校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因素及策略
临洮县第二中学 樊军
邮编:730500 电话:15593206860
内容摘要: 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必须改变对体育课程资源研究的忽视态度,走出对体育课程资源的僵化的思维观念定势。体育课程资源观的转变,将改变体育课程开发者和教师对体育课程性质的看法,使体育课程由狭变广、有静转动。体育课程不再只是各个竞技运动项目的总和,而是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的有机整合。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健身、教育、娱乐的功能;才能实现新《课程标准》中确立的“五个领域、六个水平”的学校体育的总目标。
比如说孩子一旦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学习为乐趣;自觉地看书、认真地听讲,学习中耳、眼、手、口并用;自我学习的习惯,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等,那么家长和老师就不需每天监督孩子学习,他们自己也不会把学习看成一种负担了。
简单地说,习惯是通过对行为的不断强化而形成的。习惯养成大致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依靠外部力量的正向诱导或督促而形成习惯,另一种是基于主观意志努力而养成习惯。这两类习惯的形成都要经历行为强化的过程。
(二)保护和帮助
保护和帮助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和重点内容,是体育教师必须熟悉和掌握的。在上体育中,难免有着受伤和碰撞,那么怎么样可以避免和减少这样的事情发生呢?保护,就是要教师在上课的内容,做好充分准备,考虑在课上可能发生的不安全事情发生,应该怎么去保护好学生,避免受到惊吓和受伤。帮助,是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你协助学生完成这个动作,不出现错误,按要求完成动作。在上五年级女生篮球课的时候,我教女同学怎么用力把球往上推,一个女同学按我的要求,双手持球,两手形成小八字,手心空出,同时下蹲,脚底发力,力传到手后,把球推出,结果球不是推向篮板,由于紧张推向了天空,球很高,而落点正好是女生的头顶,危险!我来不及细想什么,瞄准球的下来,猛然一跳,,稳稳把球拿住了,化解了一常虚惊。然后我分析会成这个状况出现的原因,怎么样做才不会造成受伤。我吸取了刚才哪个女生的教训,叫大家排成一排,往5米外的墙推,我先让她们每个人都持球,走到每个跟前纠正持球错误姿势,在我的统一口令下,一起用力把球推到5米的墙外,结果她们都练习得很成功,由害怕到放松再到上手推球,整个过程做得很好,而且学生很乐意这样做,有老师的保护和帮助她们很快就掌握了要领,而且也由害怕变得喜欢篮球,喜欢上了篮球,成了她们健身的一个习惯。保护和帮助,有利于学生消除对体育危险感。拉近体育带给人的乐趣。
关键字:体育意识 个性因素 体育教师 教育因素 体育课
通过对影响体育习惯形成的两大因素,即个体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特别是社会环境中的教育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为学校体育教育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即让学生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锻炼身体得习惯,为终生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提供理论参考。
一、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三、个性因素
处与青春发育期年龄阶段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有限,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尚未形成,兴趣便是他们的向导。兴趣越浓,参加体育锻炼的愿望越强烈,在体力和智力上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体会到了生活中从未有过的满足感,充分尝到了运动的乐趣,由此又产生了新的兴趣和更大的体育需求,引起下一次体育锻炼的行为,如此往复,体育锻炼的习惯就会在不断的需求当中逐渐形成。由于他们对体育锻炼的目的、意义、作用认识有限。所以这个年龄段对体育活动所产生的兴趣具有直接性、暂时性。常常被体育活动的表面现象和特点所吸引,因而产生的兴趣较为短暂,具有很大的情境性和直观性。如果一旦在活动中遭受挫折和痛苦,而不能正确对待,产生畏难情绪,那么就有可能失去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只有学生对锻炼的结果产生兴趣(对体育锻炼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其本质及内部规律产生了兴趣) ,才能将兴趣由直接变间接、由暂时变为相对永久,产生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作为教育者对学生产生的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要鼓励并给予积极的肯定,既让他们能够充分享受体育锻炼带来的运动乐趣,同时也能够忍受运动有时带来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在运动中不断的提高身体和心理上的承受能力,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这需要在遭受挫折时,要及时给予关心、帮助和鼓励,以增强自信心。
(二)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促使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的养成
学校体育不只是直接为增强学生体质服务,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锻炼的方法,培养自觉锻炼的习惯和自学自练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严格训练学生。同时在教学中,要注重联想。通过联想,可使学生触类旁通,开阔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活化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