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泡沫经济对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泡沫经济对当今中国经济发
展的启示
摘要
日本泡沫经济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
在国际经济政策的影响下,日本经济飞速增长。
这种急剧增长是泡沫经济最重要的现象之一,成为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也成为了国家繁荣的象征。
日本在1989年取得的经济成果被经济学家认定为平成景气。
而西方人却认为是泡沫经济。
通过事实的验证,虽然,日本出现了严重的泡沫经济,却也为日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成长环境。
本文通过分析日本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泡沫经济的后果及其原因。
结合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现状,提出日本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泡沫经济对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日本;泡沫经济;投机;启示。
The Enlightenment of Japan's Bubble Economy in the Second Half of 1980s, China's Economic
ABSTRACT
Japan's bubble economy was founded in 1985, by the impact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policy,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Japanese economy in a few years time. This rapid growth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henomena of the bubble economy, 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esearch object of modern economics, and it has become a symbol of national prosperity.
Japan in 1989 economic gains made by economists as the Heisei recession. And western people think it's a bubble economy. Through the validation of the facts, although, Japan has a serious bubble economy, but also for the Japanese to provide an unprecedented growth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background of the bubble economy in Japan in the second half of 1980s, the bubble economy burst and its impact on the Japanese economy.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rt puts forward the Enlightenment of Japan's bubble economy in the second half of 1980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Key words:Japan;The Bubble Economy;Speculation;Enlightenment
目录
一、绪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目的 (1)
(三)研究现状 (1)
(四)为什么要选择日本泡沫经济为研究对象 (2)
二、日本泡沫经济的概述 (3)
(一)什么是泡沫经济 (3)
(二)泡沫经济产生的背景 (3)
1.宽松的宏观环境 (3)
2.缺失的社会制约机制 (4)
(三)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的后果 (4)
1.日本资产价格大幅下降 (4)
2.不良债权激增,大量金融机构倒闭 (4)
3.政府陷入严重的财政危机 (4)
4.消费者消费能力不足 (5)
三、日本泡沫经济的原因分析 (5)
(一)日本泡沫经济产生的原因 (6)
1.《广场协议》的签订使日元升值 (6)
2.政府判断失误导致平成景气 (6)
3.金融脆弱性 (6)
4.资本过剩 (7)
(二)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的原因 (7)
1.金融危机是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的直接原因 (7)
2.银行破产使不正当投机显现出来 (7)
3.股市崩溃 (8)
4.地市危机 (9)
四、日本泡沫经济对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9)
(一)加强宏观调控合理制定政策 (9)
1.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9)
2.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 (10)
(二)经济转型时期的防范 (10)
1.经济转型的重要性 (10)
2.如何在经济转型中防止经济泡沫 (10)
(三)完善金融监管机制 (11)
1.改变监管意识 (11)
2.创新监管手法 (11)
3.修复监管漏洞 (11)
(四)加强银行信贷和汇率应对 (12)
1.加强银行信贷监管 (12)
2.积极面对货币升值 (12)
(五)稳定股市限制投机 (12)
(六)稳定房地产市场 (12)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如果泡沫经济上升到了顶峰,支撑投机活动的市场就会破灭。
社会资产价值就会缩水,拉大贫富差距。
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大量增加,不利于上市公司稳定筹资能力和偿债能力。
但是,泡沫经济的出现都有其规律可循,可以通过分析泡沫经济产生的背景、膨胀过程等,总结泡沫经济产生的规律,利用这些规律来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避免泡沫经济的发生。
(二)研究目的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了关键的转型时期。
当今我国经济发展中也开始逐渐出现泡沫。
在如今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分析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背景、原因、影响以及措施。
有利于吸取日本泡沫经济的教训。
总结泡沫经济发生的规律。
规避产生泡沫经济的风险。
确保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
(三)研究现状
对于日本泡沫产生原因的几种看法:
陆静华(1994)认为是中央银行贴现率太低所致。
凯塞·沃尔夫(1998)认为是英美的资本渗透所致。
三木谷良一(1998)认为是缺少防范危机的意识所致。
高黄正新(2001)认为是金融资产膨胀所致。
马文秀(2004);王怀民(1998);陈江生(1996);袁钢明(2007);金嘉欣(2007)认为是金融脆弱性所致。
蔡友英(2007);段玉彬(2004);于辉(2008);汪燕(2001);李小牧(1997)认为是综合因素所致。
李跃军(2008)认为是错误的货币政策所致。
路朋(2008)认为是产业结构转型不当所致。
村上和光(2009)认为是金融、财政政策过于宽松所致。
对于日本泡沫经济的后果几种看法:
陈富强(2007)认为日本泡沫经济的后果是:大量公司负盈利甚至倒闭;失业率大幅增加;产业结构不完整;财政收入减少,入不敷出。
国内的消费减少,国内市场收缩。
对于国际贸易的竞争降低。
于辉(2008)认为日本泡沫经济的后果具有综合性、连锁性和迁延性。
综合性是指日本泡沫经济所产生的后果比较全面。
涉及了个人、家庭、企业、金融机构等社会的各个层面;连锁性是指日本泡沫经济的后果是相互联系的。
金融机构的破产会牵连到政府部门;迁延性是指日本泡沫经济的后果短期内难以消除。
需要很长的时间去磨灭其影响。
对于日本泡沫经济的启示几种看法:
陈富强(2007)认为要正确的面对货币升值,对金融体制进行整顿,约束房地产和金融市场的投机行为,引导正确预期的形成。
李跃军(2008)认为货币政策应该具有稳定性,不能随意制定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应该适应市场发展规律,不能脱离市场去迎合政府和国际货币。
项卫星(2007)认为要从防范金融风险的角度考虑,推进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分散房地产金融对银行的压力,加强对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的监控。
李小牧(1997)认为要结合本国国情,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金融发展战略,政府对金融机构要起到监管的作用,制定适合的货币政策,发挥国家宏观调控职能,同时要正确面对国际金融市场。
(四)为什么要选择日本泡沫经济为研究对象
泡沫经济并不局限于一个国家,也不是所有的经济体都适用同一个模具。
但是,日本泡沫经济比较有代表性。
二战以后,日本国内经济遭受重创。
却仅仅用
了十年的时间,将经济恢复过来。
此后,日本经济又开始了一段飞跃时期。
1968年,日本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也经历了经济高速发展时期。
2010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这与日本的经济发展及其相像,通过研究日本泡沫经济,可以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经验,避免泡沫经济重演。
二、日本泡沫经济的概述
(一)什么是泡沫经济
按定义,泡沫经济是一个术语,描述了一个国家从财政上受益而允许的经济体制扩张。
在一般情况下,泡沫经济产生的环境是良好的。
经济繁荣体现在贸易盈余,健康消费,以及提高消费者信心。
从本质上讲,一个繁荣的经济可以使泡沫扩大。
有许多的经济学家认为泡沫经济是由投机导致的。
投机行为导致了资产价格的不稳。
资产价格的过度上涨已经远超实体价格。
也就是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背离的一种现象。
通俗的来说,泡沫经济就如同泡沫一样,外表光鲜,一触即破。
也就是经济的虚假繁荣,没有支撑的一种经济现象。
(二)泡沫经济产生的背景
1.宽松的宏观环境
发达的国家比较容易爆发泡沫经济。
尤其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更加容易爆发。
因为,国家为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不择手段。
不仅放松了银根,还大幅度降低了利息。
以此来达到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的目的。
而商品经济的周期性增长特点导致了,资金流动的集中性,这就成为了泡沫经济产生的基础。
2.缺失的社会制约机制
由于人们对于风险的判断失误,没有防备泡沫经济的心理。
社会就没有相应的制约机制。
就不能限制泡沫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对于投机行为的监督和控制一直没能形成长期有效的机制,资金的流动更是难以监控。
投机行为严重,社会资金就会频繁流动。
资产没有增加,却造成了社会繁荣的假象。
但是,如果其中有某个关联点失控,整个循环就会被打断,泡沫经济也会随之破灭。
(三)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的后果
1.日本资产价格大幅下降
在经历过平成景气后,日本泡沫经济破灭,日本股市与土地资产缩水将近1300兆日元。
1990年后,日本的房价和股价相继急速下跌。
使日本资产严重缩水。
通常情况下,人们债务是由货币形势呈现的,财富是由资产形势呈现的。
所以说,债务不会因为房价和股价的下跌而缩水,财富却会随着资产的缩水而减少。
资产的缩水,就会体现在人们财富的减少上面。
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人的净资产大量减少。
财富的减少,限制了日本人的消费能力。
当时的日本也没有相应的应对措施,很多人破产后,就没有太大的能力恢复消费能力。
2.不良债权激增,大量金融机构倒闭
日本政府对一些大型企业进行兜底,不允许其破产。
采用发放货币等方式来扶持。
所以,好多企业在没有偿还能力的时候,仍在运营。
而不是破产重组。
这些企业长期负债发展。
这些企业本来就不再盈利,却仍要继续经营。
同时,资产价格的缩水使企业的负债日益增加。
由于巨额的不良债权的施压,大多数银行、金融机构相继倒闭,日本金融市场陷入一个巨大的旋窝之中。
3.政府陷入严重的财政危机
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政府采用大量发放债券的方式来解决金融危机,日本财政赤字以及债务总额自1997年来不断攀升,日本没有采取依靠税收来解决财政赤字,而是单纯的通过发放债券的方式来进行,但是,日本财政支出依然继续扩大,这样就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中,致使日本财政赤字不断加大,也引发了严重的财政危机。
4.消费者消费能力不足
消费者信心不足。
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人民消费信心急速下降。
在泡沫经济时期,日本被戏称为世界上最不注重物质的消费者。
日本人可支配收入比较多,得益于人均年收入的经济原则。
甚至,日本公民比美国人和大多数欧洲人都富裕。
然而,由于日本高昂的生活成本,货币财富用不了多久就会变少。
日本消费者不能接受日本经济泡沫的破裂。
日本人不得不选择妥协,来应对高昂的生活成本,只有节俭才能购买到商品和服务。
日本企业已经不能为员工提供高额的工资。
经济放缓,城市生活成本继续上升,极大的打击了消费者的信心。
消费者信心指数降到了二战后最低水平。
消费模式改变。
日本泡沫经济尚未破灭前,日本消费者沉溺于良好的经济形势,积极消费。
购买豪华和昂贵的商品,唯物主义盛行。
当时的日本,财富成为衡量成功的标准。
用来表达财富的最好方式就是追求美好的生活。
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出现了变化。
衰弱的经济是消费模式的一个障碍。
因此,日本消费者表示不愿支出,进入了债务恐慌。
生活成本过高。
在日本出口导向型经济下,商品的成本受到通货膨胀影响。
日本货物销往国外,往往低于日本国内价格。
物价是由交换的次数决定的,每一次交换都会提高价格。
日本的分销体系,使商品的交换次数更多,从而价格更高。
生活成本的攀升,也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能力。
三、日本泡沫经济的原因分析
(一)日本泡沫经济产生的原因
1.《广场协议》使日元升值
1985年9月,七个发达的工业化国家财政代表在纽约,讨论有关国际金融和贸易的问题。
美、日、英、法、德、意、加签订了《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的签订是为了应对美国高贸易赤字问题。
同时有助于减少美国与日本和德国的贸易逆差。
在美国的市场上,日本和德国的商品将变贵。
而美国商品在德国和日本的市场上就会变的更便宜。
这就变相的促成了美元贬值,日元升值。
这样就导致了日本出口紧缩,进口扩张。
在表象繁荣的经济贸易下,实际上,日本国内经济并没有进步,导致了经济泡沫的产生。
2.政府判断失误导致平成景气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日本贸易黑字大大超过了德国,资本输出也超过了英国。
日本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黑字大国、资本输出大国以及海外纯债权大国。
日本经济一跃达到了历史顶峰。
然而,此时的美国却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海外纯负债大国,美国通过广场协议使美元贬值,日元升值。
日元的升值帮助日本扩展了海外市场,造成了日本经济繁荣的假象,日本市场信心不断提高,经济发展也越来越好,由于人们的对于市场的信心不断升高,投机主义开始盛行起来,也加速了日本经济泡沫的膨胀。
3.金融脆弱性
金融脆弱性主要体现在:当时,日本政府实行的经济政策出现失误。
致使利率与金融业务过度自由化。
日本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时代后,就一直实行低利率政策。
银行以及金融市场的利率都在政府的控制之下。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日本政府开始实行利率自由
化政策,为企业提供了多种融资方式,对银行造成了冲击。
银行为了自身的业绩,不得不实行低贷款利率、高存款利率的政策。
日本对与银行以及金融机构之间的金融业务划分不够明细,过于模糊,致使金融业务过度自由化。
银行可以从事存贷款、发行国债、债券担保等金融业务,一些金融机构也拿到了投资的业务,对房地产投机行为不断加大,各个金融机构以及银行之间资金流动频繁,在资本不变的情况下,却造成了资本升高的假象,这也加剧了泡沫经济的发展。
4.资本过剩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日本处于新技术革命时期,新技术的发明以及使用,使企业对于落后的机械设备以及过多的劳动力需求降低,而经济转型时期各方面的投资依旧停留在房地产等旧行业。
由于经济转型的需要,国内需求不足,这就造成了企业设备以及劳动力的大量剩余。
(二)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的原因
1.金融危机成为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的导火索
可以说,金融危机是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的导火索。
日本金融危机出现在1990年。
正是在日本泡沫经济最厉害时期。
日本的经济扩大利用了两个因素:一是高水平的投资,二是出口导向的贸易经济。
日元的升值,使日本海外投资更加容易。
日本高质量的商品,在海外市场同样销售火爆。
这样就造成了,海外投资与贸易顺差同时增加的局面。
两者共同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海外投资扩大,出口市场仍然火爆,也加速了日本经济泡沫的膨胀。
2.银行破产使不正当投机显现出来
由于日本过度追求资产增长和增加市场份额,而实行了过度自由的银行贷款政策。
这种大胆的政策是对经济发展趋势过分肯定而导致的。
面对大好的经济形势,银行放松了对不良贷款的警惕性。
银行没有关心到借款人的还贷情况,而导致不良贷款率激增。
1991年,日本所有银行被拖欠贷款达到了800亿美元。
此后的每年不良贷款都会增加。
1998年,不良贷款总数达到了惊人的3000亿美元。
其中,日本十几个主要银行的拖欠的贷款都超过了一百亿美元。
日本银行相对过低的放贷比率造成了资金储备的大量流失。
日本银行增加贷款损失储备金,一是因为政府对贷款的鼓励。
二是因为,日本银行认为资本收益远大于贷款利息,日本银行宁愿利用各种策略隐藏或不报告给政府财政损失。
银行危机是一种积极放贷的产物。
追求资产增长和增加市场份额是自由主义的银行贷款政策背后的原因。
这种自由的贷款政策源自日本对经济发展态势盲目的看好。
1990年,日本经济泡沫膨胀到了极点,财政报告中不良贷款越来越多,财政部打算减少贷款。
银行危机的根源在于拖欠的天文数字的贷款。
银行的贷款损失储备金不足以弥补不良贷款的违约。
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过于肯定经济发展的趋势,助长了投机之风。
3.股市崩溃
在平成景气的影响下,日本金融交易频繁,投机行为盛行,最终造成了股市繁荣,股价暴涨的局面。
日本股市急速膨胀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开始的。
1989年12月,日经指数达到了38910,创下了历史新高。
1990年10月1日,日经指数再创新低,首次降到了20000以下。
在短短不足一年的时间里,日经指数缩水了48%。
日经指数在股票市场的不稳定,造成了越来越多的贷款违约,迫使银行放贷能力下降。
放贷减少使日本股票市场没有了流
动的资本。
也进一步加剧了日经指数的下跌,形成了恶性循环。
可以说,股市下跌是一项很重要的衡量经济状况的指标。
1992年,日经指数下降到了15000的水平。
1995年6月,日经指数收于14485。
股票市场下跌的迹象表明经济衰退迫在眉睫。
4.地市危机
日本地价暴涨源于企业的大量买入用地,房地产投资收益高,周转速度较其他商品快,一些金融机构对地价攀升也起了推动作用。
日本地价于1987年开始迅速攀升,至1990年地价总值达到惊人的2000万亿日元,约为20万亿美元。
日本土地的繁荣在1990年突然结束。
1990年4月,财务部发起信贷控制房地产,放缓土地升值。
政府想要遏制土地投资热。
日本公众对于这项财政政策表示热切的关注。
三菱银行发布一个令人震惊的报告,报告中指出土地价值可能下跌50%以上。
这引发了房地产投机者的恐慌。
投机者希望通过低价卖掉土地以降低损失。
同时,对新土地的收购的需求下降了。
这两个原因导致了日本地价下降。
1990年的平成恐慌致使日本地价快速下落。
1991年地价下跌已经到了不可控制的地步。
不断下降的地价,让日本民众对房地产的走势有了新的看法,却导致了土地需求的继续下降。
价格的下降与需求的下降,让日本地市彻底崩盘。
到1994年,日本地市共计损失约1000亿美元。
四、日本泡沫经济对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一)加强宏观调控合理制定政策
1.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充分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
控制市场的盲目性,合理的配置社会资源。
可以应对市场调节所表现出来的缺陷,能够统筹兼顾各方面均衡发展。
可以有效的杜绝经济泡沫的产生。
如今,世界已经步入了经济全球化时期。
我国经济也正
在关键转型时期。
更要强调国家宏观调控作用。
国家宏观调控要充分的利用经济、法律、行政的手段。
对市场的调控既要全面,又要合理。
使市场的运行不脱离正规,减少泡沫的产生。
2.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
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政策,协调好国际关系,既要保证国内经济稳定,又要加强对外合作。
面对已经出现的经济泡沫,要足够重视。
准确的判断泡沫发展程度、方向。
制定相应的应对政策,从根源上杜绝泡沫经济的产生。
(二)经济转型时期的防范
1.经济转型的重要性
经过将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大变样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走了三十多个年头。
在此期间,中国经济也取得了傲人的成绩。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也逐渐暴露出来许多问题。
目前,我国大部分产业结构都是高耗能、低效率的制造业。
无论是从环境、资源的角度考虑,还是从技术、持续的角度考虑。
中国产业结构都需要重组,中国经济转型势在必行。
同时,经济转型可以为市场带来新的经济活力,避免资本过剩的发生,有效的防止泡沫经济。
2.如何在经济转型中防止经济泡沫
加快我国经济结构化调整。
推进银行私有化改革进度,深化国企改革。
加强国际合作。
寻找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出路。
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
鼓励小型金融机构的发展,健全金融机构的覆盖范围,降低金融风险的发生几率。
创造一个稳定发展的经济环境和稳健的金融体制。
(三)完善金融监管机制
1.改变监管意识
我们正处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同样在金融领域,也呈现出来全球化、集团化的趋势。
为了稳定国内金融市场,应对国外金融挑战。
我国应该引入新的金融监管理念。
不能只注重单一的监管,要全盘考虑,做到全面监管。
金融监管不是为了投资而产生的,而是为了消费而服务的。
对于监管要去除交叉的部分,也要及时弥补监管空白区。
加强各个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建立有效协调的监管体制。
2.创新监管手法
如今,网络银行的使用已经相当普及。
网络银行既为金融监管提供了更多的数据。
同时,也给传统的监管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对于网络银行的准入门槛一定要严格把控,对于开展网络银行的机构,要强制在金融监管部门申请开办资格,建立严格的申请规程。
网络银行兴起晚,发展快。
国家还没有对此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
要根据网络银行的使用情况,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这样就可以让网络监管有法可依。
同时,监管力度也得到了保障。
结合时代特点,加快金融监管技术更新换代。
利用高新技术对金融监管,加强从业人员的高科技培训,使其熟练的掌握利用高新技术监管的方法,提高监管效率。
3.修复监管漏洞
继续保持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的独立性。
三大机构的独立运行大大的提高了我国金融监管的效率。
三大机构各司其能,拥有各自独特的作用。
同时,也要加强三大机构之间的有效合作,成立专门的协调单位,使三大机构的交流更加便捷,也能提高监管效率。
对于三大机构中业务有所交集的地方,以及面对性质较为复杂的金融机构,就需要三大机构实施联合监管,实现资源共享,监管有力。
(四)加强银行信贷和汇率应对
1.加强银行信贷监管
我国银行不良贷款也在逐年上升中。
2015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已达到11900亿,不良贷款率达到了1.59%。
预计2016年,不良贷款率会达到2.79%。
如果不实行监管,难免会跟日本一样。
我国是市场经济,银行之间的竞争还是很大的。
没有银行愿意放弃自己的业务,来应对未知的风险。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加强银行的风险管理系统,建立健全信用系统,利用信息、数据来分析信贷对象的信用,以评估其还款能力,将损失降到最小。
2.积极面对货币升值
日本当时实行了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又屈就于美国的压力。
最后就导致了日元升值。
所以,我们一定要吸取其教训。
调整货币政策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稳定的货币政策。
能够正面国际压力,维持本币汇率的稳定。
本币的升值,会压缩我国国内市场,增加我国的贸易逆差,这就会影响我国经济发展。
当然,人民币的升值,也有好处。
可以推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贸易结构。
所以,在面对本币升值时,我们要积极面对。
汇率改革一定要稳定,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五)稳定股市限制投机
我国的股市市场还不成熟,投机行为严重。
一方面,我们要完善我国股票市场。
面对股票市场暴跌暴涨的局面,要加强控制。
创造一个稳定的股票市场。
加强对股票市场的监管力度,提高行业自觉度。
另一方面,要限制投机行为。
提高对虚拟经济的认识,稳定股价。
提高人们的风险意识,避免过度投机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