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的科学研究,最终证实硒就是“抗癌之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年的科学研究,最终证实硒就是“抗癌之王”!

硒,人体14种必备微量元素之一,发现最晚,认知最少,却对健康作用最大。

它在食物中的含量取决于不同地域土壤的硒含量。只要土壤里富含硒,那么从中生长的食物必然会有硒。反之缺硒的地域,食物中硒的含量也会非常低,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中国是一个缺硒大国,我国72%的地区近10亿人口缺硒,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从1817年人类首次发现硒至今,已经历了200年,经过多年的发掘探索,人们对硒的认识上升到了全新的台阶,各类补硒产品也在不同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硒对人体的作用主要有调节免疫、防癌抗癌、延缓衰老、清除自由基、解毒等功能。

200年里,硒在不同时期,又发生了哪些大事呢?

硒的简史

1817年

1817年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Berzelius从硫酸厂铅室中的红色废泥中发现了一种微量的元素,根据希腊神话中“月亮女神”Selene一词取名为Selenium,后来中文将其译为硒。随后硒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1915年

科学家Walker和Klein建议将硒用于癌症的化学治疗。

1935年

1935年我国在黑龙江克山县发现了克山病,它是一种地方性心肌病,此病在东北地区发生率非常高。

在当时政府指示下,我国营养学及微量元素研究专家对克山病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发现缺硒是诱发克山病的主要原因。

他们对10多个省区,310个病区进行补硒,使流行于缺硒地区的克山病得到控制,这一研究第一次充分证实了硒与克山病的关系,同时也奠定了我国科学界在世界硒研究领域的重要地位。

1949年

科学家Clayton和Baumann首次报告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硒能防止二甲基氨基苯对大鼠的致结肠癌作用,为硒与癌症的关系提供了依据。

1957年

1957年科学家施瓦茨 (Schwarz)在二战后德国关于营养与肝脏的研究中发现硒对肝脏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硒是营养性肝坏死的重要保护因子,从此拉开了研究硒与健康的序幕。

施瓦茨教授因此被载入史册,永垂不朽。

国际上为了纪念施瓦茨,特别设立了一个专门的科学奖项——“施瓦茨”奖,以奖励那些在硒研究领域中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们。

1966年

1966年第一届“硒在生物和医学中的研究和进展”国际讨论会在美国召开。这也是最早的一个以单一元素作为议题而举行的国际讨论会。

1969—1971年 Shamberger等经过一系列流行病、实验、临床研究后指出,低硒地区及血硒低的人群中癌发病率高,消化道及乳腺癌尤为显著。

这是最早的有关硒与癌症关系的研究。

1972年

1972年John Rotruck博士等人在56届FASEB年会上提出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分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分子酶中含有4个硒原子),该酶与免疫、衰老、抗氧化、抗癌密切相关,从而在分子机制上确立了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并且全文发表于1973年的《科学》杂志上。

John Rotruck博士等人的研究结果,使人们进一步认识了硒元素在人体内的重要性,并带动了对相关含硒酶的研究,在随后的几年中,先后发现了十几种在人体内起重要作用的含硒酶,其中包括:硫氧还蛋白还原酶、碘化甲腺原氨酸脱碘酶(5′ID)、硒蛋白P、硒蛋白W、硒代磷酸合成酶。

1973年

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确认:硒是人类和动物生命中必需的微量元素。

1978年

1978年美国Forstrom和Tappel鉴别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中心是硒半胱氨酸(SeCys),由于其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硒半胱氨酸被称为第21个氨基酸。

1982年

1982年在我国《营养学报》上,中科院地理所环境与地方病组首次报道:我国有72%地区属于缺硒或低硒地区,2/3的人口存在不同程度的硒摄入不足。

1986-1994年我国的医学专家于树玉等人历经数年的肝癌高发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肝癌高发区的居民血液中的硒含量均低于肝癌低发区,肝癌的发生率与硒水平呈负相关。

在饲料中补硒使鸭子的乙肝病毒感染率及肝癌癌前病变下降77%;在江苏启东县13万居民中进行补硒预防肝癌实验证实,补硒可使肝炎发生率下降35%;使有肝癌家庭史者发病率下降50%;此外还观察到补硒可增强人体免疫力,阻抗人群中病毒性肝炎的传播。

1987年

1987年Frost发表论文,说明了人类的食品链中硒在不断下降,并解释了食品链中硒下降的主要原因:

(1) 由于工业污染、酸雨等原因,大量的二氧化硫会与硒化合物反应,形成不利于植物吸收的元素硒,从而使食品链中硒在不断下降。

(2) 某些现代化种植方式,使食品链中硒在不断下降,造成人体缺硒。

1983年

1983-1996年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亚利桑那癌症中心”Clark教授进行了为期13年的补硒双盲干预试验,受试者为1312名患者,其中653人每天服硒,结果表明,每日补充200微克硒,总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降低了37%和50%,其中硒对前列腺癌、肺癌和直肠癌防治十分明显,其发生率降低了63%、46%、58%。此项开拓性的研究被称为“硒防癌里程碑”研究。

1994年

1994-1997年Taylor等根据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结果,总结出“病毒硒蛋白”理论,其主要内容为:一些由病毒(艾滋病病毒、感冒病毒、埃博拉病毒、

肝炎病毒)引发的疾病患者体内存在硒缺乏的情况,补硒有利于抑制病毒的复制,其原因不仅仅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来起到保护作用,更重要的是硒可以直接作用于病毒。

这一理论也同时解释了硒预防和治疗肝炎、克山病(克萨其病毒病)、口腔溃疡(多数为病毒性侵染所致)的机理。

1996年

1996年继Clark的有关硒的开拓性试验之后,各国目前正在进行二项大规模的人群试验,以进一步验证硒与癌症之间的关系。

PRECISE试验:PRECISE试验的目的是验证NPC(Clark 1312人试验)试验的结果能否被重复,以及对于在一般人群中通过补充硒可以降低总的癌症发病率和局部癌症发病率这一假说的检验。

因此,它是一个随机双盲安慰剂控制的癌症预防试验,总共有40000名受试者,分别来自美国、英国、丹麦、瑞典以及芬兰等5国。此试验也被称之为“硒将改变世界”的试验。

SELECT试验:超过32000人将参加本次试验,主要是验证SELENIUM(硒)和维生素E是否能够防止人前列腺癌的高发。

2003年

2003年全球非典爆发,美国乔治尼亚大学Taylor教授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家张劲松博士等人经研究发现,SARS病人体内全血硒大幅上升,硒与SARS病毒关系密切。

2005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