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3压缩空气-导学案-教科版(2017)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2单元3.压缩空气教案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2单元3.压缩空气教案教学设计
5.追问:用手压充足气体的篮球,并试着拍打,你会发现什么?
6.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交流:
(1)篮球充满气后,为什么还能充气呢?
(2)充足气体后的篮球为什么会弹得很高?
7.继续追问:通过给篮球充气的实验,你发现空气有什么特点?
二.活动:空气能被压缩吗
我们应该准备什么器材呢?
1.实验准备:针管、橡皮
2.引导学生做一做:
2.通过拍打充足气体的篮球,我们知道压缩空气有弹性。
3.通过使用针管抽取气体,并压缩,再次证明空气可以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的特点。
4.通过搜集资料,我们知道压缩气体可以应用于很过方面。
板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乐于探究精神,形成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意识。
2.认识到生活中处处蕴含着科学。
重点
空气可以被压缩,它的体积可以变化,知道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难点
通过实验,感知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进入小场景:给篮球打气
学生A:已经打了好多次,但球的大小没有多大变化
(1)皮球里打入压缩空气,气越足,球越硬。
(2)轮胎里打入压缩空气,轮胎就能承受一定的重量。
(3)在大型汽车上,用压缩空气开关车门和刹车。
1.准备好实验器材:
2.做一做:
(1)气针要先装在打气筒上
(2)找到篮球上的气孔处,把装好的气针(见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插入篮球气孔内
3.开始给球打气
4.观察思考:给篮球充气,篮球逐渐鼓起来,达到一定程度,篮球的形状就不再发生变化。
学生B:球里的空气被压缩了
利用学生身边活动引入,学生有生活经验,利于调动其积极性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3《压缩空气》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3《压缩空气》教学设计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2.3《压缩空气》教学设计科学概念目标知道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占据的空间可被压缩。

发现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科学探究目标使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

使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

运用绘画等形式记录实验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体会多次实验能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压缩的空气可以推动飞行飞行等。

了解人的需求是影响科技发展的关键因素。

反作用力,使飞机向前飞行。

展示流程示意图,帮助学生更好理解。

七、生活应用打气筒是人们利用了空气能压缩这个特点制作的实用的工具。

打气筒是利用了什么原理?原理:使用打气筒的时候,当向上拉活塞的时候,活塞下方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减少,活塞上方的空气就被挤到下方;当向下压活塞的时候,活塞下方的空气体积减少,压强增大,当空气压强足够大时,就会顶开轮胎的气门芯,压缩的空气就进入轮胎。

学生回答:空气占据着打气管管内的空间,被压缩后产生弹力,通过气门芯,进入轮胎。

空气可以被压缩在生活中的应用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占据的空间可以被压缩。

通过实验和观看视频,证实了空气确实占据空间,了解了空气被压缩这个特点在科技、生活中的应用。

总结课堂板书3.压缩空气特征空气可以被压缩和扩张水不可被压缩和扩张原因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完成同步习题学生课后完成课后作业教学反思这一课,教师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发展为主题”的教学思想。

从实施的情况来看,主要目标的落实做得不错。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玩“注射器”,形成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的过程,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的探索热情,使学生在玩中发现许多的“亮点”。

学生从中体验到了学习科学的乐趣,增强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指引下,我们教师应重新认识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敢于向传统的教育方法挑战,用新的内容、新的方法和新的手段培养创新型人才。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3《压缩空气》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3《压缩空气》教案

科教版三年级上册2.3《压缩空气》教学设计
2、提示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及已解释:
①颗粒数量
②颗粒间隙
③颗粒分布
3、填写:实验中空气占据空间变化的原因分析
开始时向下压后向上拉后颗粒数量
颗粒间隙
颗粒分布
【教师点拨】
颗粒数量:不变
颗粒间隙:变小变大
颗粒分布:紧凑疏松
4、填写:水和空气占据空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水空气
【教师点拨】
相同点:都占据空间
不同点:
水:占据的空间不会变化
空气:占据的空间会发生变化
5、这节课我们研究认识了空气的哪些新的特性?
①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可以改变
②压缩空气有弹性,可以产生弹力
6、拓展: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空气压缩的例子?【教师点拨】
手压式热水瓶、手风琴、打气筒、充气篮球、迪士尼乐园、钉枪
三、课堂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空气能溶解在水中,但人无法在水中呼吸。

()
2、砖头放入水中会冒泡,说明砖头中有空气。

()
3、水占据的空间不会变化,空气则可以变化。

学生解释交流
学生填写
学生填写交流
学生总结归纳
交流
学生回忆、查
阅、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
比较水和空气的
异同点
查阅相关资料,
了解压缩空气在
生活中的广泛应

检测课堂掌握情
况。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3压缩空气》优质教案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3压缩空气》优质教案

《压缩空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空气占据的空间可以被压缩。

2.认识到空气是由微粒所构成的。

3.知道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学会使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

2.学生通过使用记录单,会运用绘画等形式记录实验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1.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2.学生通过比较多组数据,体会多次实验能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压缩的空气可以制成玩具气枪、气垫等。

2,了解人的需求是影响科技发展的关键因素。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感受空气是可以被压缩或扩张的,并且压缩的空气是有弹性的。

教学难点:解释空气为什么可以被压缩或扩张。

【教学准备】学生材料:注射器、活动记录单、封口套、水槽、展板。

教师材料:课件、注射器、篮球。

【教学过程】一、空气占据的空间容易被压缩1.师:(出示注射器图片&实物)这是什么?(预:注射器)2.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利用注射器,来继续研究空气。

每组两份材料,大家动手试试有什么发现。

3.学生活动。

4.师:谁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5.师:用注射器吸入一部分空气,把口堵住,用手推和拉,有什么感受?其他同学想不想也来感受一下?但我们用手堵口有点累,所以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封口帽,大家可以封住小口以后再用手按住。

6.领取封口帽,学生活动并记录,每个小组将记录单贴到展板上。

7.学生汇报(手不松开时往里推和往外拉)8.小结:手不松开时,往里推,空气占据的空间变小;往外拉,空气占据的空间变大(板贴)二、压缩空气变化原因L师:空气是由微粒所构成的,那空气微粒是如何变化,才让空气占据的空间发生了变化呢?接下来就请每个小组进行讨论并将你们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

9.学生活动,每个小组将记录单贴到展板上。

10找出不同的小组(空气微粒数量不变和空气微粒数量变化),请学生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11师:这些都是我们的猜想,你有没有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呢?怎样才能知道空气有没有跑进跑出?(预:把注射器放到水里,有气泡出现说明空气跑出了)12领取水,学生活动。

小学科学3《压缩空气》(教案)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3《压缩空气》(教案)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3《压缩空气》(教案)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标题:探究压缩空气的实验教案引言:本教案旨在通过一系列简单的实验,帮助三年级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压缩空气的概念。

通过实验的亲身体验,学生将能够观察、研究和理解气体的特性以及压缩空气的产生过程。

同时,我们将通过提问和启发学生思考的方式,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实验目标:1.了解气体的特性和压缩空气的定义;2.观察并记录气体的压缩过程;3.理解压缩空气的应用。

二、实验材料:1.一个空汽水瓶;2.一个可以塞住瓶口的橡皮塞;3.一只小塑料泵;4.一支蜡烛。

三、实验过程及内容:1.引导学生观察瓶中的空气:让学生观察空汽水瓶内的空气,询问他们对空气的了解程度,引导他们思考空气的形态以及我们为什么不能看到空气。

2.观察和记录气体的压缩过程:(1)将橡皮塞塞入瓶口,确保密封;(2)用小塑料泵不断往瓶中抽气,观察瓶内气体的变化;(3)观察气体被压缩后的体积变化并记录下来;(4)提醒学生观察气体的变化,引导他们思考气体在被压缩过程中会发生什么。

3.通过实验探索压缩空气的应用:(1)点燃一支蜡烛,让学生观察火焰的特性;(2)迅速地将点燃的蜡烛放入瓶口,观察火焰会产生什么变化;(3)问学生瓶口的气体是如何影响火焰的,并引导他们思考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实验总结及讨论:1.帮助学生总结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引导他们发表对实验的看法,以及对压缩空气的认识;2.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气体在被压缩时会发生什么变化?(2)压缩空气可以用在哪些日常生活中?(3)除了小塑料泵,还有哪些工具可以压缩空气?3.鼓励学生互动讨论,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五、课堂延伸活动:1.通过观察其他常见物品的压缩空气应用,如充气球、打气筒、轮胎等,请学生搜集并分享;2.引导学生设计自己的压缩空气实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

六、实验安全提示:1.注意使用小塑料泵时的安全问题,避免将气体直接吹入口腔;2.实验中点燃蜡烛时请注意火源的安全使用,确保有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3 压缩空气 教案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3 压缩空气  教案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3 压缩空气教案教学设计3.压缩空气【教材简析】通过前面两节课的研究,学生已经认识到空气和石块、水等一般的物体一样,能占据空间。

在此认知基础上,本课以及此后的学习内容要对空气的物质属性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理解。

在科学的大概念里,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很小的微粒构成的,空气当然也不例外。

本课希望学生仔细观察有关空气压缩和扩张的现象,然后让学生试探性地从微粒的角度对现象进行解释。

聚焦环节通过提出对比问题,让学生迅速把问题聚焦到后面要关注的核心概念上,特别是本课需要关注的问题——空气的压缩。

探索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活动,比较得出空气可以被压缩和拉伸,而水不能,并且发现压缩的空气有弹性这一特征。

通过探索活动,学生会发现装有水的注射器,活塞不能被拉动,而装有空气的注射器,活塞很容易向下压和向上拉,并且被拉动的活塞在手松开以后,又会回到原来的位置。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认识到可以空气是由许多微粒组成的,微粒之间的距离可以改变,因此很容易被压缩和拉伸。

拓展活动通过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利用本课学过的知识进行应用。

【学情分析】在学习了水单元以后,学生对水的特征已经有所了解。

在本课所用到的材料中,对于像塑料袋这样的容器学生比较熟悉,知道装有空气的塑料袋手指按一按,塑料袋会挤压变形,但是对于像注射器这样的硬质容器,学生不太接触到。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占据的空间可被压缩。

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压缩的空气是有弹性的,会产生弹力。

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通过教师指导,会使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

2.学生通过使用学习单,会运用绘画等形式记录实验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1.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2.学生通过比较其他人的数据,体会多次实验能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压缩的空气可以制成救援的气垫、玩具气枪等。

【新教材】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2.3 压缩空气 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2.3 压缩空气  教案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3 压缩空气教案教学设计3.压缩空气【教材简析】通过前面两节课的研究,学生已经认识到空气和石块、水等一般的物体一样,能占据空间。

在此认知基础上,本课以及此后的学习内容要对空气的物质属性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理解。

在科学的大概念里,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很小的微粒构成的,空气当然也不例外。

本课希望学生仔细观察有关空气压缩和扩张的现象,然后让学生试探性地从微粒的角度对现象进行解释。

聚焦环节通过提出对比问题,让学生迅速把问题聚焦到后面要关注的核心概念上,特别是本课需要关注的问题——空气的压缩。

探索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活动,比较得出空气可以被压缩和拉伸,而水不能,并且发现压缩的空气有弹性这一特征。

通过探索活动,学生会发现装有水的注射器,活塞不能被拉动,而装有空气的注射器,活塞很容易向下压和向上拉,并且被拉动的活塞在手松开以后,又会回到原来的位置。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认识到可以空气是由许多微粒组成的,微粒之间的距离可以改变,因此很容易被压缩和拉伸。

拓展活动通过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利用本课学过的知识进行应用。

【学情分析】在学习了水单元以后,学生对水的特征已经有所了解。

在本课所用到的材料中,对于像塑料袋这样的容器学生比较熟悉,知道装有空气的塑料袋手指按一按,塑料袋会挤压变形,但是对于像注射器这样的硬质容器,学生不太接触到。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占据的空间可被压缩。

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压缩的空气是有弹性的,会产生弹力。

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通过教师指导,会使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

2.学生通过使用学习单,会运用绘画等形式记录实验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1.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2.学生通过比较其他人的数据,体会多次实验能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压缩的空气可以制成救援的气垫、玩具气枪等。

《压缩空气导学案》

《压缩空气导学案》

《压缩空气》导学案一、导入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进修的主题是《压缩空气》。

在我们平时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压缩空气,比如打气筒、空气压缩机等等。

那么,你知道什么是压缩空气吗?为什么我们需要压缩空气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二、观点诠释1. 压缩空气是指将空气通过机械设备压缩成高密度的气体状态。

在压缩空气的过程中,气体的分子会被挤压在一起,从而增加了气体的密度和压力。

2. 压缩空气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用于工业生产中的气动工具、汽车轮胎的充气、空调系统中的制冷剂等等。

三、实验探究让我们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观察压缩空气的一些特性。

实验材料:气球、打气筒实验步骤:1. 将打气筒毗连到气球上,开始给气球充气。

2. 观察气球在充气过程中的变化,比如气球的大小、气球的弹性等。

实验结果:随着充气的进行,气球会变得越来越大,同时气球的弹性也会增加。

这是因为气球内部的空气被压缩,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小,从而增加了气体的压力和密度。

四、思考问题1. 压缩空气的主要作用是什么?为什么我们需要压缩空气?2. 除了实验中的气球,你还能料到哪些平时生活中的例子是压缩空气的应用呢?3. 压缩空气的过程中会产生什么样的物理变化?五、拓展延伸1. 你知道空气压缩机是如何工作的吗?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或观看视频来了解一下。

2. 了解一些压缩空气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比如气动工具、空调制冷等等。

3. 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不同压缩空气密度对气体性质的影响。

六、总结反思通过今天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压缩空气的观点、应用以及一些实验探究。

压缩空气在我们的平时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希望大家能够进一步深入了解压缩空气的原理和应用,为未来的进修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压缩空气》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压缩空气》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压缩空气》教案一. 教材分析《压缩空气》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空气压缩的现象和原理。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感受到空气的压力和体积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实验和观察。

同时,他们对于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对于新鲜事物和现象容易产生兴趣。

但是,学生对于气体的性质和压缩现象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来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空气压缩的现象和原理。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于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空气压缩的现象和原理。

2.实验操作和观察。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空气压缩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讲解法: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空气压缩的原理,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知识体系。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气球、气筒、水槽、玻璃管等。

2.课件和教具:空气压缩原理的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存在和特性,引入课题。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向学生介绍空气压缩的现象和原理。

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体验空气压缩的现象。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气筒向气球中打气,观察气球的体积和压力的变化。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空气压缩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轮胎、潜水员潜水等。

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空气压缩的现象和原理。

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绘画或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空气压缩的理解和感受。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3课 《压缩空》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3课  《压缩空》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教学设计
预测:抽入空气的注射器的活塞位置会发生变化,抽入水的注
用相同的方法向上拉活塞,直到活塞拉不动为止,然后松手观察活塞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重复做几次上面的实验,对比水和空气占据的空间是否相
实验结论:空气占据的空间(体积)是可以变化的;水占据的空间(体积)基本没有变化。

空气和水比,有什么新特征?出示活动记录单并根据实验现象
(2)用力向下压或向上拉抽入水的注射器的活塞,活塞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你怎么解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拓展提高:制作空气压缩枪。

实验材料:注射器、橙子皮。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压缩空气》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压缩空气》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压缩空气》教学设计容易。

和空气)用手压一压他们会怎样,放开手后又会怎样?(部分生上台感受,最后老师再次全班演示)活动意图说明:回顾上节课空气的特征,引出找空气与水的不同点,压自封袋看似找到了空气和水都容易变形这一共同点,实际上是为探索活动引出硬质容易—注射器做准备,让学生对已知的知识产生一定的疑问,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的欲望。

环节二:探索(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2:压缩空气和水1.认识注射器2.阅读实验要求:两个相同的注射器,分别抽进同样多的水和空气(达到同一刻度),用手指把注射器管口完全堵紧,避免周围的空气进入注射器猜测:如果把活塞向下压,管口的手不放开,活塞能推下去吗?如果能,能推倒哪里?在下图中画出你的猜测学生活动3:空气能否被压缩1.阅读实验要求:两个相同的注射器,分别抽进同样多的水和空气(达到同一刻度),用手指把注射器管口完全堵紧,避免周围的空气进入注射器。

(1)在记录单1上先画出活塞的初始位置,用同样大小的力(不宜过大)向下压后,画出活塞的位置,然后松手;再向上拉,画出活塞的位置,教师活动21.引出疑问:用自封袋装水和空气,我们知道他们都容易变形,并且还会恢复,那如果我换个容器来装它们,还会这样吗?出示注射器,认识注射器的结构。

2.出示实验要求:两个相同的注射器,分别抽进同样多的水和空气(达到同一刻度),用手指把注射器管口完全堵紧,避免周围的空气进入注射器3.交流预测情况教师活动31.谈话:孩子们,对于空气和水能否被压下去,你们都有自己的想法,接下来用实验来验证你们的想法吧!2.出示实验要求::两个相同的注射器,分别抽进同样多的水和空气(达到同一刻度),用手指把注射器管口完全堵紧,避免周围的空气进入注射器。

(1)在记录单1上先画出活塞的初始位置,用同样大小的力(不宜过大)向下压后,画出活塞的位初始刻度向下压然后松手;观察松手后的现象学生活动4:解释空气压缩(2)我们知道空气和水都是物质,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压缩空气》教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压缩空气》教案
三、拓展
学生观察第29页拓展部分的图,用注射器吸入一些空气,接着用注射器口压桌面的橙子皮,如图用力压活塞,使管口的橙子皮像子弹一样发射出去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可以准备靶盘,让学生制作空气压缩枪并打靶射击,中靶心有奖,增加乐趣。引导学生看教科书上的安全提示,喷射时,注射器口不能对着别人。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实验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并且空气的空间可被压缩
二、探索
1,明确活动要求
(1)用两个相同的注射器,分别抽进同样多(达到同一刻度)的水和空气,然后堵住注射器管口,将活塞向下压,观察会发生什么变化
(2)把你的预謝画下来,井说说你的理由
(3)进行上面的实验,记下初始的刻度,堵住注射器管口,慢慢用力向下压活塞,然后松手。记录你的观察结果
(4)慢慢用力向上拉注射器活塞,然后松手,你又发现了什么?
【板书设计】
压缩空气
空气的空间可被压缩
通过前面两课的观察积累,本环节很容易将学生的关注点落到两者的轻重占据空间大小、受挤压(压缩)能否变形、变形后能否恢复等特征上,可以迅速将问题聚焦到后面将要关注的核心概念上,特别是本课需要关注的问题—空气的压缩
在本环节中不仅要记录看到的现象,还可以记录体会到的空气被压缩后的力。当停止用力后,会有一股力使活塞恢复原来的位置。提示学生多次重复实验,多次观察和体验。
(5)重复做几次上面的实验
(6)在记录单上画出向下挤压和向上拉伸时,管内水和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情况
2.学生做实验,填写汇总表
见察活塞的位置,记录实验现象。(体积改变打对勾,体积不变打叉)
3.学生汇报。
学生可以从两个角度来描述现象。
(1)刻度的变化。和水相比,空气占据的空间受力后容易被压缩和扩张。
(2)力的感受。在向下压和向上拉的时候,水和空气的实验力的感受是不一样的4.提示要用恰当的图示方法来表示空气微粒和水微粒小圆圈。通过微视频或者板书演示的方式,告诉学生如何用小圆圈的方式来表征预测结果。关注颗粒数量、颗粒间噬、颗粒分布三个维度。让学生说说这样画的理由。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3《压缩空气》优质课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3《压缩空气》优质课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3《压缩空气》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压缩空气》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空气是可以被压缩的,并且在压缩的过程中,空气的体积会发生变化。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空气的压缩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空气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验操作和观察细节方面,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指导。

此外,学生对于空气压缩的理解,需要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来加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空气是可以被压缩的,知道压缩空气的方法和现象。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科学探索的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空气的压缩现象。

2.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观察的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空气的压缩现象。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引导法: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气球、气筒、塑料管、水槽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与空气压缩相关的图片,如:气球、气筒等,引导学生关注空气的压缩现象。

2.呈现(5分钟)老师简要介绍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然后演示如何用气筒压缩气球。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气筒压缩气球,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老师进行点评和讲解,让学生明确空气是可以被压缩的。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空气压缩还有什么现象?如何用实验证明?6.小结(5分钟)老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空气的压缩现象。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用家里的物品设计一个简单的空气压缩实验,拍下实验过程和结果,明天上课分享。

8.板书(5分钟)老师根据讲解和学生的讨论,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020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2.3《压缩空气》教案+同步练习附答案

【2020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2.3《压缩空气》教案+同步练习附答案

小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习题(附答案)2.3《压缩空气》教案科学概念目标知道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占据的空间可被压缩。

发现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科学探究目标使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

使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

运用绘画等形式记录实验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体会多次实验能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压缩的空气可以推动飞行飞行等。

了解人的需求是影响科技发展的关键因素。

通过发动机前面的空气压缩机吸入外界的空气,并把空气逐级压缩,被压缩的空气进入燃料室,与燃料混合燃烧,气体燃烧后会膨胀,向后喷出。

燃烧后是涡轮,燃烧后的气体通过涡轮再一次被压缩,压力可提高上百倍,最后通过尾部喷出,产生反作用力,使飞机向前飞行。

展示流程示意图,帮助学生更好理解。

七、生活应用打气筒是人们利用了空气能压缩这个特点制作的实用的工具。

打气筒是利用了什么原理?原理:使用打气筒的时候,当向上拉活塞的时候,活塞下方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减少,活塞上方的空气就被挤到下方;当向下压活塞的时候,活塞下方的空气体积减少,压强增大,当空气压强足够大时,就会顶开轮胎的气门芯,压缩的空气就进入轮胎。

学生回答:空气占据着打气管管内的空间,被压缩后产生弹力,通过气门芯,进入轮胎。

空气可以被压缩在生活中的应用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占据的空间可以被压缩。

通过实验和观看视频,证实了空气确实占据空间,了解了空气被压缩这个特点在科技、生活中的应用。

总结课堂板书3.压缩空气特征空气可以被压缩和扩张水不可被压缩和扩张原因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完成同步习题学生课后完成课后作业教学反思这一课,教师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发展为主题”的教学思想。

从实施的情况来看,主要目标的落实做得不错。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玩“注射器”,形成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的过程,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的探索热情,教学反思科教版三年级上册2.3《压缩空气》习题一、填空题1、空气占据的空间()改变,水占据的空间()改变。

《2.3 压缩空气》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三年级上册

《2.3 压缩空气》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三年级上册

《压缩空气》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对压缩空气的原理和作用的理解,掌握空气可以被压缩并产生力量的特性。

2. 学会利用压缩空气的力量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增强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作业内容1.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教材中的步骤,在家中自行完成压缩空气小喷泉和吹气球两个实验。

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到的现象,并思考压缩空气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2. 知识问答:设计一些关于压缩空气的简单问题,如“为什么打气筒可以给自行车轮胎打气”、“压缩空气有哪些应用”等。

学生回答这些问题,检验他们对压缩空气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观察思考:请学生观察生活中压缩空气的应用,如汽车轮胎、气枪等,并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三、作业要求1. 实验操作作业应在家长的监督下完成,确保安全。

2. 知识问答和观察思考作业应在课堂上或小组内讨论完成,以促进交流和合作。

3. 作业应按时提交,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作业评价1. 实验操作作业: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评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 知识问答作业: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了解学生对压缩空气知识的掌握程度,作出相应的指导。

3. 观察思考作业:观察学生是否关注了生活中的压缩空气应用,并对学生的思考进行点评,引导他们从科学的角度去理解和应用压缩空气。

五、作业反馈对于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教师需要及时反馈和指导。

对于作业中的错误和不足,教师应在课堂上或课下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纠正。

同时,教师也应对学生的优秀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合作精神、创新思维等方面,以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对于一些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通过小学科学课程《压缩空气》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压缩空气的原理和作用,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兴趣。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2.3《压缩空气》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2.3《压缩空气》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2.3《压缩空气》教案一. 教材分析《压缩空气》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空气是可以被压缩的,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于科学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

但在实验操作和观察方面,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对于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难理解,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空气是可以被压缩的,学会使用简单的科学仪器进行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空气是可以被压缩的。

2.难点:让学生理解空气压缩的原理,以及如何进行实验操作。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气压计、气球、塑料瓶、水等。

2.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所需的器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说过空气可以被压缩呢?接下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打气筒打气、吹气球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空气是可以被压缩的。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器材,并向学生讲解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然后,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尝试解释现象产生的原因。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名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让其他学生观察和评价。

通过这种方式,巩固学生对空气压缩的理解和实验操作技能。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3压缩空气 学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3压缩空气 学案

压缩空气【学习目标】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压缩空气现象,并知道空气的体积是可以压缩和扩张的。

2.经历空气和水体积的压缩与扩张实验,培养细致、认真观察记录的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3.经历实验探究,体会空气和水的特征的差异。

【学习重难点】通过探究,认识到空气不同于水,是可以被压缩和扩张的。

【学习过程】二、活动探究1.空气可以被压缩吗?(1)实验材料:两个相同的注射器、水(2)实验步骤:①用注射器抽取同样多的水和空气,记下初始的刻度。

②堵住注射器管口,慢慢用力向下压活塞,然后松手。

记录你的观察结果。

③慢慢用力向上拉注射器活塞,然后松手。

④重复做几次上面的实验。

2.制作空气压缩枪(1)材料:注射器、橙子皮(2)方法:①注射器吸入空气,用橙子皮堵住管口;②用力压活塞,将橙子皮像子弹一样发射出去。

安全提示:游戏时,注射器口不能对着别人。

三、理解与应用1.空气和水在被压缩和扩张过程中,有什么不同呢?2.从观察到的现象,可以知道压缩空气有什么特点?【学习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对比空气和水在注射器中占据空间的变化情况,发现空气的体积被改变时会产生弹力,空气是可以被压缩的。

【精炼反馈】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

()2.用手可以将10毫升的空气压缩成1毫升。

()3.空气由许多微粒组成,被压缩后空气微粒间隙变小。

()4.打气筒利用了压缩空气的原理。

()5.向后拉密封的注射器的活塞,注射器内的空气的体积变大,是因为注射器内的空气变多了。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占据空间的大小容易发生改变。

A.固体B.液体C.气体2.空气沙发、喷雾器、打气筒都利用了空气的性质是()。

A.空气占据的空间可以被压缩B.空气有质量C.空气受热会膨胀3.空气被压缩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微粒间隙变小,微粒数量减少,微粒分布均匀B.微粒间隙变大,微粒数量不变,微粒分布不均匀C.微粒间隙变小,微粒数量不变,微粒分布均匀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缩空气
【学习目标】
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压缩空气现象,并知道空气的体积是可以压缩和扩张的。

2.经历空气和水体积的压缩与扩张实验,培养细致、认真观察记录的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3.经历实验探究,体会空气和水的特征的差异。

【学习重难点】
通过探究,认识到空气不同于水,是可以被压缩和扩张的。

【学习过程】
一、问题存折银行
1.空气可以被压缩吗?
(1)实验材料:两个相同的注射器、水
(2)实验步骤:
①用注射器抽取同样多的水和空气,记下初始的刻度。

②堵住注射器管口,慢慢用力向下压活塞,然后松手。

记录你的观察结果。

③慢慢用力向上拉注射器活塞,然后松手。

④重复做几次上面的实验。

(3)实验记录:
(1)材料:注射器、橙子皮
(2)方法:
①注射器吸入空气,用橙子皮堵住管口;
②用力压活塞,将橙子皮像子弹一样发射出去。

安全提示:
游戏时,注射器口不能对着别人。

三、理解与应用
1.空气和水在被压缩和扩张过程中,有什么不同呢?
2.从观察到的现象,可以知道压缩空气有什么特点?
【学习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对比空气和水在注射器中占据空间的变化情况,发现空气的体积被改变时会产生弹力,空气是可以被压缩的。

【精炼反馈】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

()
2.用手可以将10毫升的空气压缩成1毫升。

()
3.空气由许多微粒组成,被压缩后空气微粒间隙变小。

()
4.打气筒利用了压缩空气的原理。

()
5.向后拉密封的注射器的活塞,注射器内的空气的体积变大,是因为注射器内的空气变多了。

()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占据空间的大小容易发生改变。

A.固体
B.液体
C.气体
2.空气沙发、喷雾器、打气筒都利用了空气的性质是()。

A.空气占据的空间可以被压缩
B.空气有质量
C.空气受热会膨胀
3.空气被压缩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微粒间隙变小,微粒数量减少,微粒分布均匀
B.微粒间隙变大,微粒数量不变,微粒分布不均匀
C.微粒间隙变小,微粒数量不变,微粒分布均匀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充气床是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B.必须在密闭的空间里才能把空气压缩
C.气球里的空气不是压缩空气
三、完成下面的填空。

1.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填“能”或“不能”)改变。

2.用注射器吸入一定量的空气,堵住管口。

向下压活塞,空气将被();向上拉活塞,空气将被()。

(填“压缩”或“扩张”)
四、综合探究。

1.压缩的空气会产生弹力。

这种弹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
2.利用注射器和橙子皮制作空气压缩枪的原理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