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对中医学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家思想对中医学影响

在中医学形成之初的战国时期.当时诸子蜂起,百家争鸣。诸子百家对中医学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影响最深,对中医学最有指导意义的是道家。道家的哲学思想及其所研究的生命科学与医学最贴近,加上后来不少著名的道家同时又是医家,所以医与道结下了不解之缘。故作此文以一探其中干系。

一、道家宇宙观与整体观

1、道生万物,道统万物

《老子·四十二章》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因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也就是说道生万物,道是万物之本源。《老子·二十五章》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在这里《老子》继承、升华了前代阴阳学说,并否定了天命神权的思想,首次阐述了“道”的概念,把它作为世界的本源与万物的最高范畴。老子所说的“道”是一个终极实在的概念,它先于天地而独立存在,是一个“混成”的整体,其运动方式是变化流逝而终返本源,周流不息而循环往复。它不受局限而无终无止,包容万物而无边无际。万物是以“道”为最大共性和最初本源的有机整体,天地万物以至人类皆是同构同源之体。

2、道生万物,万物一气

《老子·一章》指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可见道是抽象性与具体性的对立统一。《庄子·天地》也说:“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庄子所说的“一”就是“道”的别名,反映了宇宙的整体与不可分割性。庄子将“道”的概念具体化,还丰富发展了“气”的理论,并将“道”、“气”、“一”或“一气”等概念有机地联系起来,《庄子·知北游》指出:“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通天下一气耳,圣人故贵一。”所谓“一气”就是说世界为一个连续统一的整体,世界万物都是由“气”所产生的。可以说,“道”是万物的共同规律,“气”是万物的共同组成,“一”是万物的统一性。“道”、“气”、“一”三个概念都是整体性原理的体现,“道”是动态的整体性,“气”是开放的整体性,“一”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性。万物同道,万物一气,万物统一于整体之中。故道生万物,道统万物,而万物一气也。

3、相生相依,相反相对

《老子·二章》指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也就是说事物的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认识到事物之间有差别,而又不可分割。《老子·五十八章》指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二十二章》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辩证地告诉我们如何看待祸福及相反事物之间的关系。

庄子则认为事物的差别都是相对的,并漠视而抹杀事物间的界限,进而对客观存在持怀疑与否定态度。他认为从“道”的角度来看,此亦彼,彼亦此,没有确定的界限。《庄子·齐物论》说:“······莛与盈,厉与西施,恢诡憰怪,道通为一。”即细小的草茎与粗大的屋柱子,丑的与美的,宽大、狡诈、奇怪、妖异等等,从“道”来看,都是一样的,没有差别。然而,若从相异角度而论,就会相差很远。《庄子·德充符》说:“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这就是说,庄子认为事物的差别没有客观的标准,即事物间的差别不是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而完全是由人的主观决定的,是随人的观察角度不同而区别的。所以,他在《齐物论》中提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

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只要无视其差别,就可以长生久视,在精神上达到与天地永恒。

4、道法自然,通玄达妙

《老子·一章》指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也就是说“道”无形无象,在本质上既不可界定,也不可言说。其被认识并由人们述说“道”,并不等于是客观永恒的道;而由人们所表述的“名”,也并不是永恒的名。“无”称之为天地之初始;“有”称之为万物之本根。这是说“道”有“形而上”之道与“形而下”之道,指出了“道”的抽象性与具体性。所以既要常常把握“无”,以观察天地初始之奥妙;又要常常把握“有”,以观察万物本根之端倪。有无二者同处一源,只是“道”的不同称谓而已,同样可以说是含义深远微妙。从深远微妙推向无限的深远微妙,那就是一切玄妙的总汇。

“道”不能以任何对象来限定,也不能用语言将它的特性完全表达出来,亦无法通过一般的认识途径获得。由于天地万物和人类同构同源,人是宇宙的全息,这样就逻辑地推出了《老子》独有思维方式:一是效法自然,其《二十五章》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推天道以明人道”,从而通过观察概括自然的现象或规律而体悟大道,启迪人们以之作为立身处世治国之道。二是“静观”、“玄览”的主客一体的致思途径。即主张认识主体保持内心虚静,排除一切思虑活动和杂念,返观内照,通过“心”这面镜子,以大道主观和客观的沟通,来认识“道”而获得关于世界的本质和规律。老子特别推崇,用由此所获得的“道”作为指导天下之事的普遍原则。

二、阴阳之道与道统万物

1、阴阳之道与守一处和

古代思想家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并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老子道统万物的整体观认为整个世界都统一在“道”之下,充满阴阳交争、运动不息之气,是一个连续的整体;万物是阴阳二气冲和协调而生和气。在《老子》“道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理论基础上,庄子将阴阳学说做了进一步发挥。《庄子·大宗师》说:“俄而子舆有病······阴阳之气有沴······阴阳于人,不翅于父母······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庄子认为人与万物都是由“阴阳之气”生成的,阴阳不和,则生灾难与疾病;故当顺天道,协阴阳,而无往不胜。

《庄子·在宥》说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我守其一,以处其和。”《庄子·刻意》说:“纯素之道,唯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一之精通,合于天伦。”因为万物皆负阴阳之气,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协和而纯,与天地为一,故庄子提出“守其一以处其和”顺应自然的原则。

2、平衡阴阳与顺应自然

中医认为天地是一个有机的自然系统,天地阴阳的运动规律主宰了自然界的一切生命。《黄帝内经》出色地运用了道家天人一体与阴阳哲学思想,提出了顺阴阳养生治病法。《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鉴于“道统万物”的观点,人应顺应自然规律生存。所以,掌握自然之“道”的人,可以享尽天年。

三、气之聚散与中医

1、通天一气

《庄子·知北游》提出:“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通天下一气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