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涅诗歌与浪漫主义民歌风格

海涅诗歌与浪漫主义民歌风格
海涅诗歌与浪漫主义民歌风格

海涅诗歌与浪漫主义民歌风格

刘 敏

内容提要 海涅的诗歌是有机地从德国浪漫主义诗歌发展而来的。本文探讨海涅在早期诗歌

创作中对浪漫主义民歌风格的继承与超越,以及他如何找到自己的独特风格,并指出海涅诗歌在接受过程中遭遇的常见的误解。

关键词 浪漫主义民歌风格 讽刺滑稽的模仿 幼稚的解释 在走向生命的终点之际,海涅对自己的诗歌创作进行了如下总结:“尽管我对浪漫派大举讨伐,赶尽杀绝,我依然是一个浪漫派,其程度超过我自己的预料。……我是这一派最后一位诗人:德国人古老的抒情诗派随我而终,同时,新的诗派,现代德国抒情诗派又由我而

开其先河。”①

这段话道出了海涅同德国浪漫派之间的矛盾关系以及他在德国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他既是德国古典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遗产的继承人,又是现代精神的新生儿。

海涅是吃浪漫主义的乳汁长大的。他曾师从浪漫派首领奥古斯特?威廉?施莱格尔,在浪漫派之中受益匪浅,而最令海涅心驰神往的,则是浪漫派发掘和整理的民间文学遗产。在《论浪漫派》一书中,海涅曾高度评价由浪漫派诗人阿尼姆和布仑塔诺编辑出版的德国民歌集《男童的神奇号角》:

这本书我是赞不胜赞的。它包含着德意志

精神最迷人最可爱的花卉。谁要想从一个可爱的侧面来认识德意志民族,请读这些

民歌。

德国民歌以及风格近似民歌的浪漫派诗人对海涅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1826年6月7日给威廉?弥勒的信里,海涅曾谈到他从这位仅比他年长三岁的浪漫派诗人那里得到了许多教益:

我很早就受德国民歌的影响……可是我认为,在您的短歌里,我才找到了纯净的声调和真正的质朴,这些都是我一直在追求的。您的短歌是多么纯净,多么清澈,它

们全都是民歌。

在海涅的作品中,至今流传最广,并且与他的名字联系得最为紧密的,乃是他青年时代的抒情诗集《歌集》(1827)。在这部奠定诗人世界声誉的诗集中,有大量富有浪漫主义民歌风格的诗歌,比如《抒情的插曲》第1首:

奇妙的五月天,

5

01

百花破蕾开放,

爱情此时此刻

在我心头滋长。

奇妙的五月天,

百鸟鸣啭歌唱,

我在此时此刻

向她吐露衷肠。④

这首诗具有民歌般的纯朴与歌唱性。两节诗的开头重复“奇妙的五月天”,这是海涅有意采用了民歌所特有的风格手法,而将爱情的萌生同大自然的繁荣对照,则又属于民歌与浪漫主义文学范畴的题材。总之,《歌集》最大程度地体现出浪漫主义风格对海涅的影响。然而,在海涅进行诗歌创作的时代,浪漫主义文学已经开始僵化为编造的陈词滥调,这就迫使诗人在轻快流畅地吟咏出一幅幅为人熟悉的浪漫主义图画之后,最终揭露其假象的实质。请看下面这首《千真万确》:

当春天带来明媚的阳光,

花朵便会竞相开放;

当月亮踏上光辉的旅程,

星星便会随后徜徉;

当歌手瞥见甜蜜的媚眼,

歌声便从心灵深处涌出;———

然而歌声、星星和花朵,

媚眼、月光和太阳,

无论多么赏心悦目,

却还远远没有构成世界。⑤

在浪漫主义诗歌逐渐丧失创新能力的情况下,除了戏弄地采用早已被熟悉的浪漫主义图画以外,海涅还引入全然新鲜的画面:

乘着歌声的翅膀,

亲爱的,我带你飞翔,

向着恒河的原野,

那里有最美的地方。

在静谧的月光下面

有一座姹紫嫣红的花园;

莲花在翘首等待

它们亲爱的姐妹。

紫罗兰轻笑调情,

抬头仰望着星星;

玫瑰花悄悄在耳边

讲述着芬芳的童话。

温驯聪明的羚羊

跳过来侧耳倾听;

圣河的滚滚波涛

在远处澎湃作响。

我们要在那里降落,

就在那棕榈树下,

畅饮爱情和宁静,

做着幸福的美梦。(抒情的插曲9)

这首优美的东方情调的诗歌,经过门德尔松谱曲,成为千古绝唱。1820年前后,在德国曾掀起过广泛的印度热。当时以海涅的老师奥?威?施莱格尔为代表的东方语言学家,对古代印度史诗进行了卓有成就的介绍和研究。印度大诗人迦梨陀娑的《沙恭达罗》的德文译本,在知识界广为流传。而最先激起海涅对印度这个梦一般的东方国度的思念的,也许是著名梵文学者弗朗茨?波普教授的讲座。异国情调的题材是海涅用以克服诗歌语言困境的途径之一,正如德国学者瓦尔特?基里所说:“对新鲜图画的寻求……通向遥远的异国,因为故乡的一切都变得过于熟悉了。”⑥

在创作《歌集》时,海涅意识到民歌声调的浪漫主义诗歌已达到顶峰并有待超越,而他

601

国外文学 2005年第2期(总第98期)

要做的,则是把握民歌形式的精神,从古老的民歌形式中进行改造,形成新的形式。因此,海涅的诗歌只是貌似简单质朴,实则颇具匠心,它们是诗人有意识地运用高度的艺术技巧创作出来的

。下面这首诗便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一棵松树在北方,

孤单单生长在枯山上,冰雪的白被把它包围,它沉沉入睡。

它梦见一棵棕榈树,远远地在东方的国土,孤单单在火热的岩石上,

它默默哀伤。(抒情的插曲33)

在这首简洁单纯的诗歌中,海涅运用对照法,将爱与思念寄于两个截然不同的自然画面。北方的松树与南国的棕榈,分别处于冰冷与火热的环境,它们唯一的共同点是“孤单单”(在两节诗中重复出现)身处同样荒凉的地带。对立与同一的因素,使得两节诗形成相互对照,象征效果极为突出。相爱的人不曾相见,也无法相聚,他们只有做梦和悲伤。这首诗表达了无法消除的分离,尽管两人心心相印,情投意合。

海涅的诗是朴实无华的民歌音调与精湛的艺术技巧的完美结合,但这只是诗人同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相联系的一个方面。在诗歌创作中,海涅越是找到自己的风格,他就越是努力避免没有创造力的模仿,讽刺滑稽的模仿便是他为此采用的一种手法,而《抒情的插曲》第53首则是最好的例子:

我站在高山之巅,顿时变得多愁善感。“假如我是一只小鸟!”

我千百次这样悲叹。

假如我是一只飞燕,

我就飞到你的身边,我的爱人,我把自己的小巢,筑在你的窗前。

假如我是一只夜莺,

我就飞到你的身边,我的爱人,从绿色的菩提树梢,夜夜为你歌唱。

假如我是一只笨雀,

我就立刻飞到你的心上,你对那些笨雀们真是青睐,

治愈了我这笨雀的忧伤。

这首诗是对《男童的神奇号角》中脍炙人口的民歌《假如我是一只小鸟》的讽刺滑稽式模仿。该诗的开头是这样的:

假如我是一只小鸟,也有两片翅膀,

我便飞到你的身旁;因为不可能这样,我还在这里彷徨。

但海涅讽刺的并非民歌本身,而是对民歌的错误的接受方式。诗歌中的“我”一开头便自称多愁善感,颇有些“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海涅以此针对种种自我欣赏式的多愁善感,讽刺那些引用脍炙人口的民歌以寄托情感的肤浅的恋人。“千百次”这一在德国民歌中运用得贴切自然的词语,借用到这里却只显得故作夸张。接下去,对思念之情的表达不断堆砌、升级,直到最后,通过“笨雀”一词的一语双关(德文G im pel 一词有灰雀和笨蛋两个含义,海涅在这里暗指幼稚愚蠢

7

01海涅诗歌与浪漫主义民歌风格

的求爱者),滑稽模仿的腔调被运用到对冷酷恋人的尖锐讽刺之中。“我”通过痛苦的放弃而从无望的思念中解脱出来,从精神上战胜了恋人和她的那些比自己幸运的追求者。这里再次出现了变奏的海涅式的爱情主题:被拒之门外,遭受排斥。⑧

海涅的《还乡集》第2首被法兰克福批评理论学派创始人之一特奥多尔?阿多诺称为“刻意伪造的民歌”:⑨

我的心,我的心悲哀忧伤,

五月的春光却喜气洋洋;

我倚靠在菩提树旁,

高高地站在古堡上。

只见蓝色的护城河

在下面静静流淌;

有个少年乘着小船,

吹着口哨在垂钓。

对岸远远地现出景物,

小巧别致,五彩缤纷,

有楼台、花园和行人,

还有牛群、草地和森林。

少女们漂洗衣裳,

在草丛中蹦来跳去;

磨坊的水轮喷珠溅玉,

远远地传来喧声。

在灰色的古塔旁边

有一座岗亭;

身穿红衣的青年

在那里来回行走。

他摆弄手中火枪,

火枪在阳光中闪烁,

他持枪敬礼扛枪上肩———

我愿他将我击毙。

这首诗的首句重复“我的心”,采用了为人熟悉的民歌节奏。第一节概略地叙述了“我”的处境,这种处境是基于“我”同周围环境之间的强烈对照:“我”“悲哀忧伤”,而五月的春光却“喜气洋洋”。“我”靠在菩提树旁,远离他人,俯视他人的活动。俯视的目光不是静静地停留在景物上,而是在互不相关的细节之间游移不定。这是一种置身局外者陌生的、保持距离的目光,而目光所及之处则是一片虚假的田园风光和骗人的和谐。末尾一句“我愿他将我击毙”出人意料而又迫切有力地结束全诗,这是海涅在很多诗中都运用过的独特手法。这种以半严肃、半自嘲的口吻道出的死的愿望一下子暴露出整个明朗景色的肤浅可弃。据马克斯?海涅(诗人之弟)回忆,诗中所描写的情景完全符合当时吕内堡围墙的实况。该诗创作于1823年的吕内堡,海涅一家自1822年起就生活在那里。此间正值欧洲复辟时期,即欧洲列强战胜拿破仑之后恢复旧秩序的时代,民主和进步的力量受到极大的遏制。迫于欧洲保守势力的压力,人们不得不退缩到个人的小天地中,“有意地把视野压缩在局部上,在细部、微观世界中寻求意志的表达”。⑩这种独特的风格在文化史上被称为“比德迈耶尔”(das Biedermeier),它是1814年到1848年间的德国文化中的一个潮流。海涅这首诗中所描绘的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都极具比德迈耶尔特征,而持枪的士兵则暗示和平的生活只是军事行动的结果。诗中的“我”看透了这一虚假骗人的局面,因而也无法再归属于之。海涅的局外人身份归咎于他对德国形势作出的敏锐清醒、具有社会批判性的诊断,以及他作为犹太人而备受贬低的命运。他一方面遭受社会排斥,无法与社会融为一体,另一方面则不愿也不能够毫无抗议地适应社会。爱情主题在这首诗中是寄予联想的:诗中没有道明

801

国外文学 2005年第2期(总第98期)

“我”“悲哀忧伤”的缘由,而“我”所倚靠的菩提树在德国诗歌传统中是众所周知的情人树,最后对死的渴望在许多民歌和浪漫主义诗歌中都是同破碎的爱情联系在一起的题材。因而也有人以为这首诗表达了爱情的失意。“绝望的爱情这一海涅的公式化主题,是无家可归的譬喻。” λ?

海涅同民歌与浪漫主义文学传统之间若即若离的关系在其家喻户晓的《罗累莱》一诗中得到集中体现:

,

我是这样的悲哀;

一个古老的童话,

我总是不能忘怀。

空气清凉,天色渐晚,

莱茵河静静地流;

落日的光辉

照耀着山头。

那最美丽的少女

坐在上边,神采焕发,

金黄的首饰闪烁,

她梳理金黄的头发。

她用金黄的梳子梳,

还唱着一支歌曲;

这歌曲的声调,

有迷人的魔力。

小船里的船夫

被狂野的痛苦攫住;

他不看水中礁石,

却只是仰望高处。

我想波涛终于

吞没了船夫和小船;

罗累莱用她的歌唱

造下了这场灾难。 λω

关于“罗累莱”的传说故事,始于浪漫派诗人布伦塔诺的一首叙事谣曲。后来这一题材又为不少作家和诗人吟咏,但唯有海涅的诗倾倒了一代又一代德国人,成为罗累莱诗的千古绝唱。尤其是被作曲家西尔歇谱曲之后,海涅的《罗累莱》更是象民歌似地广为流传。在法西斯统治时期,纳粹当局焚烧禁止犹太裔作家的作品,但是《罗累莱》这首歌却因其深入人心而被收印,只是歌词作者海涅的名字被可笑地代之以“佚名”,仿佛这样就能将这位犹太诗人从德国人的记忆中抹去。

这首诗同浪漫主义文学之间的亲缘关系是显而易见的:傍晚的莱茵河风光,不幸的爱情主题,音乐的力量(浪漫主义者称音乐是最浪漫的艺术,是首先懂得压缩和固持人心中的情感的艺术,是教导人感觉情感本身的艺术),以及朴实无华、直拨心弦的民歌音调。因此《罗累莱》往往被视为浪漫主义艺术民歌的典范,诗中忧郁感伤的情调源于浪漫主义,更源于海涅青年时代对堂妹阿玛丽不幸的爱情,甚至有人视阿玛丽为海涅心目中罗累莱的原型。 λξ此类接受方式被日耳曼语文学家科尔布称为“幼稚的解释”, λψ它不仅是《罗累莱》,也是整部《歌集》在接受过程中遭遇的一种常见的误解:读者往往只关注其中的浪漫主义民歌风格,却忽视了另外一些重要因素。

在诗的开头,叙述者“我”在一种忧伤的基调中回忆一个“古老的童话”。接下去,“我”消失了,古老的童话清晰明了地呈现出来。整个故事是用现在时叙述,就象历历在目一样。到最后一节,“我”再度出现,首尾两节遥相呼应,全诗形成框形结构,从而使叙述者置身局外,同散发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的童话故事拉开距离。从开头的“我不知道”到结尾处的“我想”,叙述者一方面无法摆脱古

901

海涅诗歌与浪漫主义民歌风格

老童话的感染力,一方面也不得不对这一悲伤的故事进行思考。换言之,《罗累莱》包含着情感与思想的对立,包含着对自身所激发的浪漫主义情怀的置疑,而“幼稚”的读者却片面地把目光集中在当中四节诗句上,一味沉湎于浪漫主义情感之中。

关于《罗累莱》的深层含义,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正是对立见解的共存体现了海涅作品的特征”。 λζ有人将罗累莱比作虚无缥缈的浪漫主义爱情憧憬,它使人在现实生活中迷失方向,堕入深渊。也有人认为这首诗影射了犹太人海涅在德国社会中置身局外的处境,罗累莱就好比当时的德国社会,她一方面对犹太诗人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一方面又冷漠地将他排斥。而最具普遍说服力的,则是将罗累莱和她的歌唱比做浪漫派的文学观点。“浪漫派文学的典型特征……就是唯诗是尊。……P oetisierung(诗化)就成了他们的救世良方。” λ{综观《罗累莱》全诗,可以说在“童话”,“歌曲”,“旋律”等措辞中就包含着对浪漫主义诗艺的影射,而使船夫看不到现实中的暗礁的,正是罗累莱那有着迷人魔力的“歌曲”,是诗艺的魅力,那么船夫的触礁身亡也就意味着浪漫派诗人靠诗化来拯救世界的意图归于失败。

海涅的诗歌是有机地从浪漫主义的诗歌发展而来的。由于他本人距离浪漫主义太近,无法给德国抒情诗带来革命性的更新。这一更新便有待于后来的现代派诗人。

注释:

① 参看海涅的《自白》第1页。译文见《卢苔齐娅———海

涅散文随笔集》,张玉书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320-321页。

② 海涅:《论浪漫派》,张玉书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

版,122页。

③ 译文引自张玉书:《诗人海涅》,参看《海涅选集?诗歌

卷》,张玉书编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5页。

④ 见张玉书编选:《海涅选集?诗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年版,82页。

⑤ 参照杨武能译文,略有出入。见杨武能编选:《海涅抒

情诗集》,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29页。

⑥ W alther K illy,Wandlungen des lyrischen Bildes,Vandenhoeck

u.Rupprecht,1978,S.105.

⑦ 译文引自《海涅诗选》,冯至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

年版,4页。

⑧ 参见拙文《海涅〈歌集〉中的爱情主题》,《国外文学》

2003年第4期,104-109页。

⑨ Theodor W.Adorno,“Die Wunde H eine”,In:Theodor W.

Adorno,Noten zur Literatur I,Suhrkam p Verlag Frank furt am M ain1974,S.95-100,Z itat:S.100.

λ{ 李伯杰等著:《德国文化史》,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00,184页。

λ? Theodor W.Adorno,“Die Wunde Heine”,In:Theodor W.

Adorno:Noten zur Literatur I,Suhrkam p Verlag Frank furt am M ain1974,S.95-100,Z itat:S.100.

λω 参照冯至译文,略有出入。

λξ Ursula Jaspersen,Heinrich Heine,Ich weiβnicht,was soll es bedeuten,In:Die deutsche Lyrik.Form und G eschichte,Hrsg.

v on Benno v on W iese.Interpretationen,Bd.Ⅱ:V on der S p tromantik bis zur G egenwart.Düsseldorf1964,S.128-

133.

λψ λζ Jocelyne K olb,“Die Lorelei oder die Legende um Heine”, In:Interpretationen,G edichte von H einrich H eine,Hrsg.v on Bernd K ortl nder,S tuttgart1995(Reclam8815),S.51-

57.Z itat:S.54,S.55.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杨国政

011

国外文学 2005年第2期(总第98期)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点

目 录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点简述?2 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音乐得不同 (2) 浪漫主义时期得主要代表人物 ............................................................................................... 3 浪漫主义音乐特点总结?3 浪 漫主 义时 期音 乐特点 关于音乐,人们一直都在探讨它得奥秘与美妙,当第一次听到《小夜曲》,便被其中得婉转、悠扬与空灵所吸引,它源于西方浪漫主义时期——一个充满神奇音乐得时代.浪漫主义乐派就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得一个新得流派,浪漫主义产生于法国大革命以后得社会得与政治得动乱之中,它支配着十九世纪得艺术。这个时期艺术家得创作上则表现为对主观感情得崇尚,对自然得热爱与对未来得幻想。艺术表现形式也较以前有了新得变化,出现了浪漫主义思潮与风格得形成与发展.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点简述 浪漫主义音乐善于表现个人得感情与幻想,尤其强调个人主义得体验。她们热衷于反映内心最强烈情感得爱情主题;倾心于带自传性得,不满现状得忧郁,孤独者得精神。在描绘自然景色及现实形象时,也更强调主观色彩得印记。作曲家不同程度地倾心于标题音乐,其构思常常以文学、诗歌、戏剧、绘画、特性舞蹈等其她姊妹艺术得内容为基础,甚至为强调表现意图而加添明确得标题.所采用得形式载体也为了与标题性内容相符而突破传统得模式,创造出许多综合性或形式灵活得体裁。 同时,浪漫主义音乐有着对本民族历史文化及民间音乐得强烈兴趣.这反映了 19 世纪欧洲民族意识得觉醒。表现在一些长期倍受欺凌得国家与民族(如波兰、捷克、匈牙利)等国家得“民族乐派"先后成立。与这些国家得民族解放运动紧密呼应。在音乐创作得题材方面,盛行采用民间歌谣及民间故事为主题.在追求更加个性化、情感化表现技巧得过程中,诸多民族民间音乐得色彩影响到旋律特征、调式与声与节奏节拍得独特处理。 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音乐得不同 浪漫主义音乐与古典主义音乐所不同得就是,它承袭古典乐派作曲家得传统,在此基础上也有了新得探索。如强调音乐要与诗歌、戏剧、绘画等音乐以外得其她艺术相结合,提倡一种综合艺术;提倡标题音乐;强调个人主观感觉得表现,作品常常带有自传得色彩;作品富西方音乐史论文 一个充满神奇音乐得时代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点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内容摘要:本文主要阐释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和特色。全文通过分析“李白的人格、气质与浪漫主义”和“李白对我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探寻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原因;通过论述李白诗歌“独特的感情表达方式”和“独特的想象方式”,探究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特色。概而言之,李白狂放不羁、飘逸洒脱的独特气质和他对我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相融合,形成了他的诗歌激情奔放、想落天外的浪漫主义风格特征。 关键词:李白、浪漫主义、风格 李白是我国唐代最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使我国浪漫主义这面传统的伟大文学旗帜在唐诗中发展到了新的高度,在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发展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李白狂放不羁的性格、飘逸洒脱的气质和他对我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相融合,形成了其诗歌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感情奔放,豪迈不羁;善于驰骋想象,恣意挥洒。 一、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 李白的诗歌之所以具有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他独有的人格、气质和他对我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

(一)李白的人格、气质与浪漫主义 李白幼年所受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造就了他丰富多样的生活情趣和才能。蜀中(李白青少年时代在此地度过)的紫云山和青城山都是道教胜地,因受其影响,李白从少年时代起就喜好道教神仙之说;唐朝盛行的游侠风气也在李白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在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李白独特的人格和气质便逐渐形成了,并对他的诗歌风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李白的人格、气质特征 作为一位天才诗人,游侠、刺客、隐士、道士、策士和酒徒等类人的气质或者行径,李白兼而有之。一方面,他接受了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另一方面,他又接受了道家(特别是庄子)那种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一切。 李白鄙视儒生那种拘泥守常的生活,倾慕着一种慷慨悲歌、豪迈放浪的生活。他敢于蔑视封建秩序和礼教,敢于打破传统偶像,以傲岸的作风蔑视封建统治集团中的权贵,不断追求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同时,他还希望人与人之间重义气,贵相知,建立起平等互助的融洽关系。 总之,李白是一位主观性极强的诗人。他纯任天心,不耐拘束,追求平等自主的人际关系。

唯美主义(王尔德)

什么唯美主义? 唯美主义运动(Aesthetic movement)是于19世纪后期出现在英国艺术和文学领域中的一场组织松散的运动。通常,人们认为唯美主义和彼时发生在法国的象征主义或颓废主义运动同属一脉,是这场国际性文艺运动在英国的分支。这场运动是反维多利亚风格风潮的一部分,具有后浪漫主义的特征。它发生于维多利亚时代晚期,大致从1868年延续至1901年,通常学术界认为唯美主义运动的结束以奥斯卡·王尔德被捕为标志。英国的颓废派作家们受瓦尔特·佩特的影响非常大。佩特在1867年至1868年之间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主张人们应该热情的拥抱生活,追求生活的艺术化。颓废主义者们接受了这一观点。(19世纪30年代,法国诗人、小说家奥菲尔·戈蒂埃最早抛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并声称艺术与道德之间没有关联。) 唯美主义运动中的作家和艺术家认为:艺术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感观上的愉悦,而非传递某种道德或情感上的信息。因此,唯美主义者们拒绝接受约翰·罗斯金和马修·阿诺德提出的“艺术是承载道德的实用之物”的功利主义观点。相反,唯美主义者认为艺术不应具有任何说教的因素,而是追求单纯的美感。他们如痴如醉的追求艺术的“美”,认为“美”才是艺术的本质,并且主张生活应该模仿艺术。唯美主义的形成 唯美主义思潮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英国的浪

漫主义诗人济慈是唯美主义运动的先驱。他说:“美的东西就是永久的欢乐。”法国作家戈蒂埃是由浪漫主义向唯美主义过渡的作家。他反对艺术的功利主义,主张纯艺术,追求形式美,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戈蒂埃成了唯美主义运动的倡导者。 奥斯卡·王尔德作品:《坎特维尔的幽灵》 十九世纪末的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形成,具有两大要素:一是比德(1839-1894)的快乐主义的批评;二是莫理思(1834-1896)的生活艺术化的思想。比德认为,文艺批评家的职责不在于掌握知识,罗列材料,以满足正确的美的定义,而应该具有一种特殊气质,善于感受美的对象的能力,将自己同书本中的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从中探讨得到的快感和乐趣,这才是审美批评的根本。莫理思认为,改造社会的目的是自由地伸展,就非使日常生活艺术化不可。任何文明社会,假如不能对它的成员提供这种环境,那么世界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比德和莫理思的上述观点,奠定了唯美主义的理论基础。再加上英国诗坛中拉斐尔前派的主要代表罗塞蒂(1828-1882)以及史文朋(1837-1909)等人的努力,终于形成了唯美主义运动。 唯美主义的真正代表是奥斯卡·王尔德(1856-1900),他是唯美主义创作的实践者,又是唯美主义理论的倡导者。就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上说,王尔德认为,艺术应该超脱现实,游离人生。“现实的事件都是艺术之敌。一切艺术的坏处都是从实感产生。自然就是明白,明白就不是艺术。”一切拙劣的艺术都是从复归自然的描写和客观地描述人生而产生的。因此,认为凡是“回到生活和自然”的艺术都是坏的,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点

西方音乐史论文 一个充满神奇音乐的时代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点

目录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点简述 (2) 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音乐的不同 (2) 浪漫主义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 (3) 浪漫主义音乐特点总结 (3)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点 关于音乐,人们一直都在探讨它的奥秘和美妙,当第一次听到《小夜曲》,便被其中的婉转、悠扬与空灵所吸引,它源于西方浪漫主义时期——一个充满神奇音乐的时代。浪漫主义乐派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浪漫主义产生于法国大革命以后的社会的和政治的动乱之中,它支配着十九世纪的艺术。这个时期艺术家的创作上则表现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艺术表现形式也较以前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浪漫主义思潮与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点简述 浪漫主义音乐善于表现个人的感情和幻想,尤其强调个人主义的体验。他们热衷于反映内心最强烈情感的爱情主题;倾心于带自传性的,不满现状的忧郁,孤独者的精神。在描绘自然景色及现实形象时,也更强调主观色彩的印记。作曲家不同程度地倾心于标题音乐,其构思常常以文学、诗歌、戏剧、绘画、特性舞蹈等其他姊妹艺术的内容为基础,甚至为强调表现意图而加添明确的标题。所采用的形式载体也为了与标题性内容相符而突破传统的模式,创造出许多综合性或形式灵活的体裁。 同时,浪漫主义音乐有着对本民族历史文化及民间音乐的强烈兴趣。这反映了19 世纪欧洲民族意识的觉醒。表现在一些长期倍受欺凌的国家和民族(如波兰、捷克、匈牙利)等国家的“民族乐派”先后成立。和这些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紧密呼应。在音乐创作的题材方面,盛行采用民间歌谣及民间故事为主题。在追求更加个性化、情感化表现技巧的过程中,诸多民族民间音乐的色彩影响到旋律特征、调式和声与节奏节拍的独特处理。 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音乐的不同 浪漫主义音乐与古典主义音乐所不同的是,它承袭古典乐派作曲家的传统,在此基础上也有了新的探索。如强调音乐要与诗歌、戏剧、绘画等音乐以外的其他艺术相结合,提倡一种综合艺术;提倡标题音乐;强调个人主观感觉的表现,作品常常带有自传的色彩;作品富于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作品很多,因为大自然很平静,没有矛盾,是理想的境界;重视戏剧,研究民族、民间的音乐文学,从中吸取营养,作品具有民族特色。 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是继承古典乐派,但内容上却有很大的差异,夸张的手法也使用的特别多。在音乐形式上,它突破了古典音乐均衡完整的形式结构的限制,有更大的自由性。单乐章题材的器乐曲繁多,主要是器乐小品,如即兴曲、夜曲、练习曲、叙事曲、幻想曲、前奏曲、无词曲以及各种舞曲——玛祖卡、圆舞曲、波尔卡等。在众多的器乐小品中,钢琴小品居多。声乐的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艺术歌曲,并将诸多的声乐小品串联起来形成套曲,如舒伯特《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等,就是浪漫主义音乐派创新的艺术题材。和声是表现浪漫主义色彩的重要工具,不谐和音的扩大和自由使用,7和弦和9和弦以及半音法和转调在乐曲里的经常出现,扩大了和声范围及表现功,增强了和声的色彩。作曲家创立了

浅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内容摘要 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继承并发扬了浪漫主义的传统,丰富了浪漫主义的艺术技巧,并使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在诗作中达到高度的统一,把浪漫主义精神和创作方法推向了新的高峰。本文通过具体作品的分析阐述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研究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重点应了解他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才能真正得到李白诗歌的精髓。 关键词:李白浪漫主义特色诗歌

浅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李白是唐代诗坛的一位最杰出的诗人,李白在继承庄子、屈原的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基础上,丰富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使浪漫主义的诗歌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伟大的,也是最典型的。他说自己的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杜甫称赞他的诗也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种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的确是他诗歌最鲜明的特色。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的手法,使内容和形式得到高度的统一。因此,本文在探讨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的同时,重点探讨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一、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成因 将李白放在盛唐这个大的社会环境中,来分析其浪漫主义诗风的形成,无疑会有助于更好地掌握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1.时代的影响 诗歌是时代的产物,李白在诗歌上取得巨大成就更是与时代密不可分。 首先,由于统治集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发展生产,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到唐玄宗元年间,国家高度统一,国力空前强大,政治比较清明,社会也相对安定,这就极大地激发了人们乐观上进的信心,高度的民族

自豪感和强烈的爱国精神,而这种乐观向上的社会心态正是培养浪漫主义诗歌情调的优良温室。 其次,唐王朝采取了开明政策,社会思想文化比较开放活跃,封建礼教相对松驰,人们主观精神昂扬奋发,它与诗人们宣泄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那种慷慨激昂、奋进敢为的精神特质。只是这种精神特质在李白的身上,反映得更强烈,而且也更艺术性一些。 2.李白个人的经历 李白的经历,对其诗歌创作,尤其是诗风形成,都具有非常深刻的影响。李白饱赏了祖国的壮美山河,由此诗兴大发,用他那饱含深情的妙笔,描绘了蜀道的险峻,长江黄河的壮阔与雄伟,留下了众多的名句。这些诗句,想像力惊人,夸张大胆,有的还善用了一些神话传说,具有强烈的自我表达主观色彩。李白从小就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而且对自己的政治才能十分自负,总想依靠自己的才能学识以获得帝王的特殊赏识,一步而跃居卿相的高位,去建立赫赫功业,但在求仙访道中,他又深受道家影响,崇尚自然,追求自由,蔑视王侯富贵和世俗平庸。李白为了表达这种矛盾所造成的强烈感受,必然在创作上要选择易于表达自我主观色彩的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二、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分析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综而论之,是豪放飘逸,这已成为文学史上的定论。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的手法,使内容和形式达到高度的统一,使诗歌具有无比神奇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1757---1827),英国第一位重要的浪漫主义诗人、版画家。主要诗作有诗集《天真之歌》、《经验之歌》等。早期作品简洁明快,中后期作品趋向玄妙晦涩,充满神秘色彩。 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与柯尔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骚塞(Robert Southey)同被称为“湖畔派”诗人(Lake Poets)。他们也是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他们喜爱大自然,描写宗法制农村生活,厌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他们远离城市,隐居在昆布兰湖区和格拉斯米尔湖区,由此得名“湖畔派”。华兹华斯的主要作品有《抒情歌谣集》《丁登寺旁》《序曲》《革命与独立》《不朽颂》《远足》。 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1772年10月21日-1834年7月25日),英国诗人、文评家,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以〈古舟子咏〉(亦可称作〈古舟子之歌〉)(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一诗成为名家,其文评集《文学传记》(Biographia Literaria)以博大精深见称,书中对想像(imagination)与幻想(fancy)的区别尤其著名。一生作诗不缀,但中年时自称弃诗从哲,精研以康德、谢林为首的德国唯心论。 罗伯特·骚塞(1774—1843)是“湖畔派”三诗人中才气较差的一位。年青时代思想激进,饱读伏尔泰、卢梭的著作,在威斯敏斯特学校学习时曾因撰文反对校方体罚学生而被开除学籍。进牛津大学后,他更醉心法国大革命,写史诗《圣女贞德》歌颂革命,后来还与柯尔律治计划在美洲的森林里建立乌托邦社会。但中年后骚塞的政治态度却变得十分保守,还热衷于趋附权贵,成了统治者的御用文人,并因此获得“桂冠诗人”的称号。1821年他以桂冠诗人身份作颂诗《审判的幻景》颂扬去世不久的英王乔治三世,攻击拜伦、雪莱等进步诗人,称他们是“恶魔派”(撒旦派)。拜伦作同名讽刺长诗一首,对乔治三世和骚塞作了尽情的揶揄奚落。 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等。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他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拜伦是多产诗人。拜伦著名的诗还有《当初我们两分别》《给一位淑女》《雅典的女郎》《希腊战歌》《她走在美丽的光彩里》《我见过你哭》《我给你的项链》《写给奥古斯塔》《普罗米修斯》《锡雍的囚徒》《给托马斯·穆尔》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点

11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点11

目录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点简述 (2) 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音乐的不同 (2) 浪漫主义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 (3) 浪漫主义音乐特点总结 (3)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点 关于音乐,人们一直都在探讨它的奥秘和美妙,当第一次听到《小夜曲》,便被其中的婉转、悠扬与空灵所吸引,它源于西方浪漫主义时期——一个充满神奇音乐的时代。浪漫主义乐派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浪漫主义产生于法国大革命以后的社会的和政治的动乱之中,它支配着十九世纪的艺术。这个时期艺术家的创作上则表现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艺术表现形式也较以前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浪漫主义思潮与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点简述 浪漫主义音乐善于表现个人的感情和幻想,尤其强调个人主义的体验。他们热衷于反映内心最强烈情感的爱情主题;倾心于带自传性的,不满现状的忧郁,孤独者的精神。在描绘自然景色及现实形象时,也更强调主观色彩的印记。作曲家不同程度地倾心于标题音乐,其构思常常以文学、诗歌、戏剧、绘画、特性舞蹈等其他姊妹艺术的内容为基础,甚至为强调表现意图而加添明确的标题。所采用的形式载体也为了与标题性内容相符而突破传统的模式,创造出许多综合性或形式灵活的体裁。 同时,浪漫主义音乐有着对本民族历史文化及民间音乐的强烈兴趣。这反映了 19 世纪欧洲民族意识的觉醒。表现在一些长期倍受欺凌的国家和民族(如波兰、捷克、匈牙利)等国家的“民族乐派”先后成立。和这些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紧密呼应。在音乐创作的题材方面,盛行采用民间歌谣及民间故事为主题。在追求更加个性化、情感化表现技巧的过程中,诸多民族民间音乐的色彩影响到旋律特征、调式和声与节奏节拍的独特处理。 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音乐的不同 浪漫主义音乐与古典主义音乐所不同的是,它承袭古典乐派作曲家的传统,在此基础上也有了新的探索。如强调音乐要与诗歌、戏剧、绘画等音乐以外的其他艺术相结合,提倡一种综合艺术;提倡标题音乐;强调个人主观感觉的表现,作品常常带有自传的色彩;作品富于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作品很多,因为大自然很平静,没有矛盾,是理想的境界;重视戏剧,研究民族、民间的音乐文学,从中吸取营养,作品具有民族特色。 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是继承古典乐派,但内容上却有很大的差异,夸张的手法也使用的特别多。在音乐形式上,它突破了古典音乐均衡完整的形式结构的限制,有更大的自由性。单乐章题材的器乐曲繁多,主要是器乐小品,如即兴曲、夜曲、练习曲、叙事曲、幻想曲、前奏曲、无词曲以及各种舞曲——玛祖卡、圆舞曲、波尔卡等。在众多的器乐小品中,钢琴小品居多。声乐的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艺术歌曲,并将诸多的声乐小品串联起来形成套曲,如舒伯特《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等,就是浪漫主义音乐派创新的艺术题材。和声是表现浪漫主义色彩的重要工具,不谐和音的扩大和自由使用,7和弦和9和弦以及半音法和转调在乐曲里的经常出现,扩大了和声范围及表现功,增强了和声的色彩。作曲家创立了多乐章的标题交想曲和单乐章的标题交响诗,这是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的形式。 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交替出现,甚至在开始就同时并存,是因为它们符合了人的自然本性的两种基本动力:一方面,人需要节制,要求那种经过净化和受控制的感情;另一方面,人又要求无拘束地表现感情,渴求未知的和不可得的事物。十九世纪的音乐是和梦想与激情、生与死的深刻思想、人类的命运、神与大自然、对自己祖国的骄傲、对自由的期望、当时的政治斗争以及善对恶的最后胜利联系在一起的。由浪漫主义运动引起的这些理智上和感情上

李白和威廉布莱克浪漫主义诗歌的比较

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课程论文 题目: Comparison of Romantic Poems of Li Bai and William Blake 姓名: 汪彩红 学号: 201152010318 班级: 2011级3班 日期: 2013年12月 评 语 成绩 教师签名:

Contents Abstract........................................................................... .. (Ⅰ) 摘要................................................................... (Ⅱ) 1.Introduction ……………………………………......................... (1) 2.Similarities of Li Bai and William Blake’s romantic poems (1) 2.1 Poems written to eulogize the joy in our life (1) 2.2 Poems written with rich imagination (2) 2.3 Poems written to expose the darkness of the society (3) 3. Differences of Li Bai and William Blake’s romantic poems (3) 3.1 Difference in style (4) 3.2 Difference in character (5) 4. Conclusion (6) Referenc es (8)

王尔德人物介绍

奥斯卡·王尔德 (英国作家、诗人、散文家)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1854~1900),19世纪出生在英国(准确来讲是爱尔兰,但是当时由英国统治。)最伟大的作家与艺术家之一,以其剧作、诗歌、童话和小说闻名。唯美主义代表人物,19世纪80年代美学运动的主力和90年代颓废派运动的先驱。[1] 人物生平 王尔德生于爱尔兰都柏林的一个家世卓越的家庭,是家中 的次子。他的父亲威廉姆·王尔德爵士是一个外科医生,他的母亲是一位诗人与作家。 1864年,王尔德就读位于恩尼斯其林的普托拉皇家学校,在男孩间并不特别受欢迎。在校期间,他钟情于花朵,落日与希腊文学。虽然经常被老师斥为怠惰,但他在此校最后一年仍获得代表古典文学成绩最佳荣誉的普托拉金质奖章。[3] 1871年,以17岁之龄获得都柏林三一学院奖学金。他在这所学校遇见马哈菲教授,教授对王尔德一生有相当影响。多年后,他还回忆说马哈菲“是一个很会说话的人,是个善于运用辩才与生动字眼的艺术家。”[3] 王尔德自都柏林圣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毕业后,获得全额文学奖学金,于1874年进入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Magdalen College)学习。在牛津,王尔德受到了沃尔特·佩特及约翰·拉斯金的审美观念影响,并接触了新黑格尔派哲学、达尔文进化论和拉斐尔前派的作品,这为他之后成为唯美主义先锋作家确立了方向。在出版首本《诗集》后,他在文坛开始崭露头角,并来到伦敦发展。虽然年轻的王尔德还没有获得一个文学奖项,但服装惹眼、谈吐机智、特立独行的他在伦敦社交界已经小有名气,一些杂志甚至刊登着讽刺他的文章1875年,王尔德在暑假期间到意大利旅游,并仕写卜早期诗作之一《圣米尼亚托》《SanMiniato》),不过这首诗要到数年后才得以出版。1877年,王尔德与另外两位年轻人陪马哈菲教授一同到希腊旅游,为希腊的自然景致和精美建筑倾倒,以致于流连忘返,延误了上课。回到牛津后他被校方罚款45英镑,次年罚款因他学业的优异而返还。1878年,王尔德在牛津就读的最后一年极为风光,不但学业成绩名列前茅,也以诗作《1876年在牛津大学。 拉芬纳》赢得校内一项诗歌比赛。得奖的诗作由学校出资付梓,成为王尔德第一本出版的作品。王尔德从牛津搬到伦敦,自称为唯美主义的教授。1880年,此时王尔德已经在伦敦社交圈崭露头角,《笨拙》杂志开始拿他的外表开玩笑。他的第一出剧作《薇拉》于同年完成,但没有大的反响,最后也因政治原因并未在伦敦上演。1881年,由吉尔伯特与沙利文所写的唯美主义幽默短剧《佩心丝》无意之间为王尔德带来不好的名声。王尔德诗集于同年出版,可能是诗人自费发行。[3] 1882年,王尔德在美国作了一个精彩的巡回讲座,两年后他与康斯坦斯·劳埃德(Constance Lloyd)恋爱成婚,两个儿子西里尔(Cyril)与维维安(Vyvyan)亦分别在1885年与1886年出生。[2] 1887年,王尔德成为一家名叫《妇女世界》(原名叫《淑女世界》,王尔

浅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征()

浅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征 摘要: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具有浓 厚的浪漫主义特色,洋溢着火焰般的激情,具有“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构建起古代 浪漫主义的新高峰,其浪漫主义创作风格,对中国古代乃至现代文坛、诗坛具有重大而 深远的影响。李白存诗九百九十多首,这些诗歌,或以奔放的激情表达对理想政治的热 烈追求,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或以犀利的笔锋揭露政治集团的荒淫腐朽;或以善描的画 笔点染祖国壮丽的山河。他的诗篇,无论五言七言,无论古体近体,无不别具风格,具 有强烈的浪漫主义。 关键词:李白 ;诗歌; 浪漫主义; 特征 一、浪漫主义的含义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于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二、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特色的内涵 李白诗歌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他以天才的艺术创造,在更广大的范围内运用多种手法,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强烈的主观色彩与浪漫主义情调 李白是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他的诗歌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发出的时代的强音。李白诗歌绝大部分是抒情诗,在这些诗中,诗人不是冷静细致地表现生活,而是侧重于抒发个人炽热的内心情感,他以强烈的主观色彩与浪漫主义情调,表现出自己鲜明的独创性。比如他在批判政治黑暗时,愤怒地斥责“夷羊满中野,菉葹盈高门”(《古风》其五十一);在批判安史叛乱时,沉痛地呼喊“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表达他的强烈愤怒。他在抒写理想时总是十分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将进酒》),“长风破浪会有时”(《行路难》其一),而在表达追求自由的心情时,更是十分狂放:“何时腾风云,搏击串所能?”(《赠新平沙年》)“大鹏一旦同风起,搏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都表现出一种豪放不羁,傲岸不屈的精神。特别是当他的进步理想与黑暗现实发生无法解决的矛盾时,他的诗歌主观色彩就更强烈了,如《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这陡然的发端,直抒内心郁结,可见其精神苦闷的强烈。接着转入描写登楼所见所感,酒酣兴发,飘然欲飞,似乎所有的烦忧一扫而空。然而现实的黑暗依然存在,感情也未平静。所以,后面的诗句反跌入更大的苦闷,希望在消极避世中寻求解脱,“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诗人就是这样抒写自己内心苦闷、抑郁以及追求与希望。上述这种炽热感情的抒发,使李白的诗歌具有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表现出鲜明的傲岸不屈的个性特征,体现了李白诗歌“壮浪纵恣,摆去拘束”(元稹语),以气夺人的特色。 (二)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抒写情感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还体现在善于运用丰富而又奇特的想象来描写形象,抒写感情。他有时借助梦境仙界,捕捉超现实的意象创造出美丽的理想世界,抒写自己鄙弃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借助梦境描写天鸡高唱、海日升空、熊咆龙吟、霓衣风马登超现实意象,渲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 雪莱(1792年—1822年)生于古老贵族家庭。 自幼富于反抗精神,受卢梭、葛德文思想影响。 因此发表小册子《无神论的必然性》(1811年)被牛津大学开除。 1812年到爱尔兰去支持人民斗争,发表演说,散发《告爱尔兰人民》小册了。 1813年出版第一部长诗《仙后麦布》,批判专横的封建统治,宣扬了他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遭到统治阶级迫害,于1814年被迫出国,到意大利和瑞士,与拜伦结为知已。 1816年英国法庭横蛮地剥夺雪莱教育前妻所生子女的权利,雪莱被迫于1818年永远离开英国,定居意大利,但仍密切关注祖国的政治形势。 1822年7月8日渡海时不幸溺死。 雪莱定居意大利前后创作力最为旺盛。 长诗《伊斯兰起义》(1817年)塑造了革命者莱昂和茜丝娜的形象。 他们领导民众,推翻暴君,但暴君卷土重来,杀害了这对情侣。 长诗写于法国革命遭受挫败之后,以蛇与鹰的搏斗象征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斗争,旨在鼓吹革命最终必将胜利,唤起人民对人类解放的信念。

著名长诗《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1819年)对古希腊神话作了新的处理。 被锁住的普罗米修斯不肯向暴君低头,最后依靠大自然的力量获得了解放。 这首长诗富于象征意义,展望了未来的世界。 诗体历史悲剧《钦契一家》(1819)根据16世纪意大利发生一件案子,写贵族女儿贝亚特丽绮杀死她淫乱暴虐的父亲钦契的故事,肯定了以暴力反抗专制奴役的必要性。 雪莱写了不少密切结合英国人民斗争的政治抒情诗,如《暴政的行列》(1819)抨击政府对要求取消谷物法的群众进行镇压;《致英国人之歌》(1819)、《1819年的英格兰》(1819)和《致自由主张者的颂歌》(1820),表达了诗人对专制统治的仇恨并号召人民起来战斗,后来这些诗中的名句被编成歌词,在宪章运动的工人行列中广为传诵。 雪莱著名的诗篇《西风颂》(1819)以西风扫落叶象征革命力量扫荡反动统治,诗篇结尾的预言:西风哟,如果冬天已经来到,春天还会遥远?表达了他对未来的革命乐观主义。 雪莱还写了大量优美的抒情诗,如《云》、《致云雀》、《致月亮》、《悲歌》等,雪莱最后一部作品是献给反对土耳其统治的希腊人民的抒情诗剧《希腊》(1822)。 另外还有长篇论文《诗之辩护》(1821),论述了诗人的社会作

浅析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浅析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摘要: 李白的诗歌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他诗歌的艺术魅力正是通过他独特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展现出来的。他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大胆的运用夸张、比喻,对事物进行艺术的描绘。他的想象丰富奇特,在时间和空间中任意驰骋,无拘无束。在强烈情感的驱使下,他的诗歌里或爱、或恨、或嬉笑怒骂,种种强烈的感情汇就了一种豪放而又奔放的气势。本文主要从语言上大胆的夸张艺术、生动形象的比喻、丰富奇特的想象、清新质朴的语言几个方面来阐述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的。 关键词:李白浪漫主义夸张艺术比喻想象清新质朴 正文: 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又被后人誉为“诗仙”。“狂”是他人生的写照,他的侠肝义胆、仙趣、狂醉畅饮极大的激发了其个性中的高傲狂放,形成了他独有的浪漫主义情怀、狂放不羁、豪爽达观的性格。尽管在其诗歌中总是流露出人生如梦、应该及时行乐的感慨,但其出于内心深处的是对自由自在洒脱人生的向往,对随性、融入自然的渴望。他所作诗歌,总体风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大气磅礴。既反映了唐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傲世独立的人格精神,极具浪漫主义情怀。在浪漫主义诗人中,李白是伟大的,独一无二的。杜甫称赞李白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正说明李白的诗歌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李白诗歌的艺术魅力正是通过他独特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展现出来的。他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大胆的运用夸张、比喻,对事物进行艺术的描绘。他的想象丰富奇特,在时间和空间中任意驰骋,无拘无束。在强烈情感的驱使下,他的诗歌里或爱、或恨、或嬉笑怒骂,种种强烈的感情汇就了一种豪放而又奔放的气势。 纵览李白诗歌,不论是古体诗、律诗、乐府诗、歌行体诗歌都给人留下了通俗精炼、明朗、含蓄而又清新明丽的深刻印象,其语言艺术上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大胆的艺术夸张,生动形象的比喻、一咏三叹的反复等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语言上大胆的夸张艺术 李白诗歌在语言艺术上的突出特征就是夸张。《中国文学史》指出李白“特别汲取了民间诗歌中的夸张手法,在创造性的运用中加以提高使这一表现手法益臻完美”(。李白诗歌运用夸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具体类型为以下几类: 数字、数量化的夸张 文学艺术不同于理化,对于数字的要求并不是精准无误。常常需要用数字来传达溢于言表的含义。通过数字、数量的使用,让读者产生更深刻的想象,从而达到更有意蕴的效果,这也是是各种数字、数量的审美效果。在李白的诗歌中,就有大量的诗歌运用数字夸张,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高谈满四座,一日倾千觞。”“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例如突出愁之深,“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其独特之处在于通过“三千丈”的夸张效果所产生的惊人审美效果来突出愁之深,忧之苦。 对比性的夸张 这种艺术手法可以表抽象为具体,使被夸物的性状、特征和程度等形象可感,使得夸张的审美艺术效果得以凸显。李白就擅长运用这一对比性夸张手法,如《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增我情”一句正是这种手法的体现。沈德潜在《唐诗别裁》第二十卷中评曰: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古希腊的文艺理论 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 毕达哥拉斯“数的和谐”理论约公元前580~前500,西方最早的哲学家之一。基本哲学观点:宇宙万物的本原是“数”。文艺思想:运用自然科学观点研究艺术美学,把事物的一种属性“数”作为艺术原则,从数量比例上探寻艺术的形式美,认为“美是和谐统一”。例证:音乐具有高低音;大小两个宇宙赫拉克利特“对立和谐”理论公元前530~前470,西方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哲学的奠基者。基本着观点:宇宙自然有地、水、风、火四大元素组成,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火”。文艺思想:艺术摹仿自然;美是和谐统一的,这种“和谐统一”是“互相排斥的东西的结合”。例证:绘画在画面上混合着黑、白、红、黄的颜色,“从而造成与原物相似的形象”。德谟克利特摹仿说公元前460~前370,西方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古代原子论的创立者,西方第一个从研究自然过渡到研究社会从而探寻美和艺术的本质的艺术家。基本哲学观点:宇宙万物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文艺思想:艺术是对于自然的摹仿,不只摹仿人的身体,而且摹仿人的才智、行为和心灵;认为文艺的创作“不能不竟研究而得”,又认为诗人是靠灵感和天才来写作;追求和创造美“是一种神圣心灵的标志”;“大的快乐来自对美的作品的瞻仰”,这是文艺审美作用理论的萌芽。例证:“从天鹅 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

了歌唱”。苏格拉底摹仿说与功用说公元前469~前399,西方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哲学中心思想:神学目的论。文艺思想:“艺术摹仿自然”的内涵变化:不是摹仿人物的外形,而是强调描绘人物“精神方面的特质”,即描绘人物的心境、神色和感情,从社会角度观察研究文艺;提出如何创造“美的形象”的问题:判断美的标准是“功用”,有用即美,无用即丑;美具有相对性;一个事物的善恶美丑不在于事物本身固有的性质,而在于它和人的关系即是否符合人的功利的目 的。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 理式论摹仿说公元前427~前347。哲学思想:“理式”(Idea)论是他哲学体系的基石。它不依存于物质存在,也不是人的意识,而是一种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欣赏

Choose one romantic poet and make your comment on one of his/her poem. A Red,Red Rose Robert Burns Robert Burns is an excellent native poet of Scotland. He had written many lyrics praising nature, love, and friendship, such as “A Red, Red Rose”,“My heart’s in the Highland”. And today I will express my comment on his lyric “A Red, Red Rose”. This poem was written in 1794 and published in 1796. It is one of the world famous love poems, and one of Burns’best poems. It is written by a man for his lover. In the last stanza we can see that he is going away somewhere and “fare the weel”. The narrator keeps the poem simple as he does not want to complicate the expression of his feelings, his only desire is to proclaim his love for his partner, like a rose, soft, delicate, beautiful and innocent, in its simplicity, it sums up this man’s feelings for someone he adores. With its simple Scotch language, Burns expresses his love with strong emotions in effective words and haunting rhythm. The language of the poem is quite simple and such Scottish words like “luve”, “las”, “gang”, make it melodious and immortal. So, the poet’s own emotions are expressed with such vividness and simplicity that they appeal directly to the readers’heart. The red rose is a lyric of genius, made out of the common inherited material of folk song. It is an example of something that is very old but which seems startlingly new because it manages to convey deep feeling without qualification or embroidery. The extreme simplicity of the language and the charming rhythmic beat of the verse express better than anything else the poet’s true sentiments toward his beloved. In a word,it is the most popular poem in the world without any doubt, and I love it so much. 专业:英语专业 学号:B12123104 姓名:王利莹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19世纪) 浪漫主义一词(Romance)原指流行于欧洲中世纪的英雄史诗和骑士传奇,19世纪初被用来称呼当时兴起的文学运动,后又运用到音乐中来。浪漫主义音乐(Romantic Music)是欧洲音乐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潮流,用于描述约1820至1900年间的音乐创作,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法国大革命后,欧洲大陆封建复辟,在随后兴起的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民族运动中,文学领域出现了以拜伦、司各特、华兹华斯、歌德、雨果、戈蒂埃、巴尔扎克等为核心的浪漫主义运动。音乐上的浪漫主义最初始于德、奥,而后波及整个欧洲。这一特定时期的音乐流派与文学领域的浪漫主义有许多共同点,但也有所不同。它没有前者那种统一的思想纲领和理论化的美学主张,但却有音乐艺术所独有的特征。 一、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特点 浪漫主义音乐强调个人主观情感的表达,抒情性的形象在作品中占主要地位,其内容大多表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深刻矛盾,偏重于幻想性的题材和着意抒发内心的感受。如果说古典音乐倾向表现共性,浪漫主义音乐则是更多地表现个性;它重视对大自然景物的表现,通过客观的抒情题材,用音乐艺术手法描写对美丽大自然的热爱,反映主观对未来自由、幸福的向往和渴求,进而抒发心中的理念和幻想;它追求音乐中的民族、民间内容,本民族或其它民族的传说、故事和质朴民间音乐素材,使浪漫主义音乐获得了清新、纯净的气质和格调;它对古典乐派一些严格规范的题材、体裁、风格、表现手法与形式做了大胆的革新,丰富和发展了古典的传统文化。标题性音乐的发展,更体现了音乐与其它姐妹艺术相互融合的浪漫主义美学原则。 【标题音乐】(Program Music) 标题音乐是指创作时按标题进行构思,并要求听众按标题提示欣赏的器乐作品。常取材于历史、文学、戏剧、童话、民间传说或现实生活。欧洲的标题音乐从16世纪就开始逐渐在音乐创作中取得重要地位,19世纪以来又有较大的发展,如:李斯特的《塔索》、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莫索尔斯基的组曲《图画展览会》、德彪西的前奏曲《牧神午后》等。而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田园)更是较早的典型例子。我国标题音乐有悠久的历史,在古典和民间乐曲中,绝大部分是标题音乐,如:琴曲《高山流水》、琵琶曲《十面埋伏》、吹打乐《百鸟朝凤》等。现代作品也大都是标题音乐,如:交响诗《嘎达梅林》、交响曲《长征》、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等。标题音乐是“无标题音乐”(亦称绝对音乐)的对称。无标题音乐即指用曲式、体裁、调名、速度等来命名的一种器乐曲。如《g小调小赋格曲》、《C大调交响曲》、《e小调协奏曲》、《快板》、《慢板》等。 二、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时期代表人物及其音乐作品 1、韦伯(C.M.Weber 1786─1826) 赏析:《自由射手》 歌剧《魔弹射手》也译《自由射手》。韦伯从1819年开始创作这部歌剧,1821年6月在柏林首演。剧情取材于德国民间古老的传说:青年射手马克斯为能与美丽的姑娘阿加特成婚,动摇

浅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

浅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 紫金电大汉语言文学00级肖信红 表达对理想境界的热烈追求,抒发渴望个性解放的激越情绪,这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主要特征。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伟大的,也是最典型的。他说自己的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洲”。杜甫称赞他的诗也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种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确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特色。他的诗歌具有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的手法,使内容和形式得到最高度的统一。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具体体现在四方面: 一、他的浪漫主义诗篇,有着一股炽热的爱国主义感情,一种强烈的反抗压迫、批判现实的叛逆精神。 人说李白是“诗仙”,他也自号“谪仙人”。但是李白并不是脱离现实的神仙,而是一个十分关怀现实,关心祖国前途、民族存亡、人民疾苦的诗人。他似乎什么都很关心,很多生活他都体验过,表现过。尽管没有一种生活能永远使他满足,但他那炽热的感情,强烈的个性,在表现各种生活的诗篇中都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处处留下浓厚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他要入京求官,就宣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政治失意了,就大呼:“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他要控诉自己的冤曲,就说:“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他想念长安,就是:“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他登上太白锋,就让“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他要求仙,就有“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他要饮酒,就有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南造酒楼”。他悼念宣城善酿纪叟,就问:“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这种强烈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从艺术效果来说,有的地方使诗歌增加了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先声夺人的力量;有的地方又让人读来感到热情亲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