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教案(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分三目,叙述了四个问题:新中国诞生后为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先后派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发挥积极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形势的新格局和国际关系的新特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和基本特点;新中国与各国外交关系的建立和友好关系的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中国代表团参加亚非会议。

2.能力方面:
(1)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形势和新中国外交政策特点和基本方针的教学,培养学生通过综合分析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

(2)通过对新中国初期外交活动和外交成就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外交成就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

(2)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赞扬,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与国相互关系的准则,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失作出了重大贡献。

(3)通过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学法指导方面:引导学生通过对旧中国外交基本情况的简要回顾,使学生掌握对同一历史现象进行联想和比较的思维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什么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四、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对新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等有一定的了解,对深入探究新时期的外交活动有较浓厚的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一些历史图片、影视资料等,设计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评价新中国重大的外交活动,去感受外交斗争的艰辛和技巧,去把握外交现象背后的目的和利益。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和应用史料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应用启发式谈话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注重通过指导学生研习史料,运用史料为证据,培养学生的分析、
评价和辨伪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导入新课,展示目标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

那么,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国家利益(决定性因素)
国家性质
国家力量
国内外形势
……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我们不学他们。

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是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所以,凡是没有承认我们的国家,我们一概不承认它们的大使馆、领事馆和外交官的地位,只把它们的外交官当作外侨来看待,享受法律的保护。

他们犯了法,我们一样照法办事。

它们对我们没有办法。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1949年11月8日)
其要点是:
①旧中国的外交是一部屈辱的历史。

②新中国必须制定出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外交政策。

③新中国的外交应该建立在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等原则基本之上。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制定的背景
(1)国际背景:
二战后世界局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严重削弱,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除美国外都遭战争重伤;社会主义形成了世界体系,欧亚人民民主国家和苏联形成社会主义阵营;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许多国家摆脱了殖民枷锁,赢得了独立;中国革命冲破
(2)国内形势
历史:新中国是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基础上建立的,帝国主义与旧中国存在不平等的外交关系,而且在华有特权和不正当势力;
现实: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基础薄弱,综合国力不强。

新中国外交的目的:巩固政权、保卫和平;捍卫主权、打破封锁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在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中。

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原则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

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

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 毛泽东在建国时也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府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上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新中国都愿意与它们建立外交关系。

毛泽东的声明和《共同纲领》的规定。

为新中国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新中国以独立自主的姿态步入国际舞台。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外交工作的基本方针呢?(学生看书后归纳出建
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保障革命成果、权的斗争中不致孤立
:假如你是新中国的一名外交官,现在有一个记者招待会,有记者提出
“一边倒”,而不能采取中立态度,针对这个问题说说你的看法?
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两大阵营的对峙,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针对新中国采取了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敌人,苏联曾是中
)从目的看: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保卫和平,在维护独立和主权
过渡:在这一外交方针的指导下,建国初期外交工作取得了哪些成就?
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在建国的第一年里,人民政府在正确外交方针指引下同苏联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2)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新中国正是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指导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从而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发展与印度、缅甸等近邻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设问: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怎样提出的?其内容是什么?各项原则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周总理1953年12月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后来“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

其中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必备条件和基础,它构成了核心部分;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贯彻五项基本原则的保证;平等互利是实现共处的条件;和平共处则是出发点和必然结果。

1954年。

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

又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

双方一致同意以上述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并共同倡议将它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过渡:五项原则的提出有什么重大意义?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仅四年就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被广泛认为是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自首倡至今,经过几十年的国际风云变化的考验,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当今公认的现代国际法和处理现代国际关系的共同准则,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最好方式,也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新中国步入50年代取得的最主要的外交成就时是什么?(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1.日内瓦会议
(1)背景: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以后,美国舰队继续盘踞在台湾海峡,千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

(2)目的: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3)特点: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

(4)内容:会议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参加日内瓦会议是我国在50年代中期外交方面取得的新成就之一,在这次会议上,新中国不仅第一次以世界上五大国的地位参加,而且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中国代表团,在会上施展了杰出的外交才能,推动了会议的进展,终于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实现了印度支那的停战,结束了法国在这地区多年的殖民战争,日内瓦会议是印度支那三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里程碑。

(5)意义: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日内瓦会议阻止了美国企图直接干涉印度支那的计划,打乱了美国从朝鲜、台湾、印度支那三条战线威胁新中国的战略布署。

中国代表团对协议的达成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显示了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2.万隆会议
新中国成立后不仅加强同苏联为处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也努力发展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

亚非独立国家在印尼万隆举行亚非国际会议。

中国派出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出席会议。

(1)背景: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
(2)内容: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3)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
(4)“求同存异”方针
万隆会议的29个参加国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意识形态、宗教信仰、历史遭遇存在着巨大差别,有些国家之间还存在矛盾和分歧。

帝国主义千方百计地施加各种影响,阴谋破坏会议。

可以想象,存在这些不利因素,会议要想取得成功是很不容易的。

会上有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

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许多人担心会议发生激烈争论。

走向岔道。

会议将何去何从?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发表讲话
“中国代表团是要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

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宣传个人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存在。

”“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而存异,同时,会议应该
①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②形成了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友谊的精神,称为
:新中国初期为什么能取得那么大的外交成就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削弱
)社会主义力量的加强
)亚非拉许多半殖民地、殖民地国家赢得民族独立
的外交家
(四)课堂总结,当堂检测
新中国在建国初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一系列外交工作新成就,开拓出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新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国际舞台,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国家的联系,促进了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

八、板书设计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制定的背景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日内瓦会议
2.万隆会议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即1949年至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外交成就。

1949年中国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以独立自立的崭新面貌出现于世界,为结束百余年来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同各国重新建立新型外交关系,创造了前提条件。

新中国在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同时,又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适宜地制定了各时期的外交方针,既体现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坚定性,又体现了外交方针的灵活性,从而取得这一时期一系列的重大外交成果,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

依据新课标内容要求,教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应重点讲清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制定的背景,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内容和意义,以及这一时期的外交主要成就。

在这一课的课堂设计中,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真正实现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了课前由学生搜集资料自主学习,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师生合作),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比较分析,最后由学生归纳总结,教师再补充、完善学习内容这样一种教学程序,整个思路非常清晰,教学环节中也体现了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比如在导入新课的时候,以幻灯片形式播放旧中国外交场面和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新中国建交原则的文字(开始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标志),通过这些直观而感性的材料,让学生分析新旧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区别。

由此导入新课既新颖、简捷,同时也传授了学生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又如在讲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以及建国初期主要外交方针的制定时,则是通过在教师精心设计的一组问题的引导下,由学生分组讨论来完成,既训练了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

学校临清实高学科历史编写人乔文玉审稿人王明强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导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了解外交方针的主要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以及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的意义。

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以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二、预习内容
身份参加了,大大提高了
,提出了,推动会议圆满结束,与更过的亚非国家建
立了外交联系。

(二)70年代的外交成就
1.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的衰落。

在联合国的作用大为加强。

中国
在成就显著,国际地位提高。

)意义: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加强了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的影响。

这一胜利表明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了解外交方针的主要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以及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的意义。

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以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与旧中国屈辱外交软弱外交卖国外交的根本不同二、学习过程
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外交工作的基本方针呢?
3:假如你是新中国的一名外交官,现在有一个记者招待会,有记者提出问题:新中国为什么必须“一边倒”,而不能采取中立态度,针对这个问题说说你的看法?
4:从建国初期外交方针来看它着重解决了外交上面临的哪些问题?反映了新中国外交的什么特点?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怎样提出的?其内容是什么?各项原则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2、五项原则的提出有什么重大意义?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新中国步入50年代取得的最主要的外交成就时是什么?(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合作探究】2: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谈到的“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各是什么呢
【合作探究】4:旧中国外交和新中国外交政策有何区别?为什么?从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三、当堂检测
1.建国初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
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B.社会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C.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2.以下哪一项不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B.求同存异C.互不干涉内政D.和平共处
3.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求同存已”的原则,当时提出这一原则的背景主要是()
A.亚非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B.亚非国家间宗教信仰不同C.一些亚非国家间存在着严重的边界问题D.一些国家的代表在会议上提出“反共产主义问题”
4.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下列成就中不正确的是()
A.中国第一次以世界大国的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B.中国参加了万隆会议
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开始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交
5.下列有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共同点的表述,其中说法正确的有①是在“一边倒”
方针的指导下提出的②是我国外交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保证
③体现了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国际合作的良好愿望
④是新中国挣脱两极束缚、建立和谐世界的初步尝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①
6.有关中国的一幅宣传画,图中的文字是“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倒美帝!打倒苏修!打倒各国反动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可判断它最有可能出现于20世纪()
A.50年代末B.60年代末C.70年代末D.80年代末
7.“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材料中被称为“转折点”的事件发生在()
A.1971年B.1972年C.1978年D.1955年
8.尼克松在回忆录中说,中美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钟,“但却成了本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

材料中所提出“公告”是指()
A.上海《中美联合公报》 B.尼克松访华的公告
C.中美建交公报
D.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公告
9.右图情景被称作是20世纪70年代初“两位历史巨人之间的握手”,其中“握手”的原因正确的是
(图略)
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②中苏关系恶化③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
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⑤中国借鉴美国的管理经验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10.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抵京访问。

在当晚的欢迎宴会上,尼克松说:“过去的一些时期我们曾是敌人。

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

……在我们讨论我们分歧的时候,我们哪一方都不会在我们的原则上妥协。

”这个“巨大的分歧”指的是()
A.经贸往来B.国际格局C.台湾问题D.文化交流
11.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十二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

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第 10 页 共 11 页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12.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典礼。

同年12月,毛
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图一)。

1975年12月,毛泽东主席会见了福特总统及其夫人和女儿(图二)。

从图一到图二的历史时期内,中国在国
际舞台上的外交活动有 ( )
①中国释放出与美国和解的信息 ②中日邦交正常化 ③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 ④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并且与美国正式建交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④
D .①②
13.2001年4月13日日本文部省宣布,“新史教科书编纂委员会”编写的教科书检定合格。

该教科书删去了“从军慰安妇”、“侵略”等记述和用语。

中韩等国政府提出了强烈抗议。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这类事件发生过多次,不会对中日关系产生多大影响 ②日本右翼势力发展较快 ③亚洲人民反殖民主义任
重道远 ④中日友好关系的基础已经破裂 ( )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
14.我国的外交,从建国之初的“一边倒”到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到90年代不结盟,这种变化说明
了 ( )
A.中国的对外政策的变化是随其他国家变化而变化的
B.中国的对外政策的变化是由美国对华态度决定的
C. 中国的对外政策变化是由国家实力变化
D. 中国的对外政策的变化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决定的 15.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 )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B. 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C.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16.握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握手已成为现代社交场合中一种常见礼节。

国际舞台上“巨
人”的握手,有时会引起国际社会的“震动”。

图1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与斯大林的握手。

⑴图1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方针?它的积极意义怎样?
图2:20世纪70年代“跨越太平洋的握手”。

⑵图2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促成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图3: 2000年9月,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会晤。

⑶ 图3反映出目前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在新时期外交政策有何调整?
导学案参考答案
检测学案
DBDDB, BABAC , DDADC
22.(1)“一边倒”;有利于打破美国的外交封锁,有利于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
(2)中美关系开始改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