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麻醉药物的药理学特性与输注控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他采用南非Stellenbosch大学的控制软件,连接 Graseby 3500输液泵靶控输注异丙酚和芬太尼
05.08.2020
.
12
• 他观察2组成年病人以效应室浓度完成靶控输注 • І组异丙酚、芬太尼分别选用Shafer A、 Shafer SL报
道,П组对І组结果重新选择Tackley参数,以减少 靶控输注的误差,目标浓度分别为4μg/ml、2ng/ml
05.08.2020
.
18
• 氯胺酮麻醉苏醒期会产生一些不愉快的精神症状, 但它镇痛作用强,安全范围大,对心血管系统有兴 奋作用,仍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 国内常用的方法有:
➢氯胺酮 + 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 ➢氯胺酮 + 瑞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 ➢氯胺酮 + 安定静脉复合麻醉 ➢氯胺酮 + 羟丁酸钠复合麻醉
• 在机体分布广泛,表观分布溶积100~400L,中央室 分布容积20~100L
• 机体消除氯胺酮的能力强,总清除率1~1.6L•min-1, 使其半率期较短,t1/2β 2.5~3.1h
• 静脉注射后立即达到峰值,静脉注射氯胺酮2.2 mg•kg-1,10~15min后血药浓度降至1μg•ml-1(最低 有效浓度为0.65~1.3μg•ml-1)
05.08.2020
.
15
(二)氯胺酮(Ketamine)
氯胺酮兴奋延髓与边缘系统,抑制丘脑阻止疼 痛冲动传递产生外观似浅麻醉与深度镇痛作用 不一致的分离麻醉
临床常用的氯胺酮制剂为外消旋合剂,R(-) 构型氯胺酮(左旋氯胺酮),与S(+)构型氯 胺酮(右旋氯胺酮)的比例为1:1
05.08.2020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6
兴奋心血管中枢,多数研究认为对心肌有抑制作用 对呼吸一般影响轻微,对1岁内婴儿与60岁以上老
人作用明显 主要在肝内代谢产生去甲氯氨酮和脱氢去甲氯胺酮 苏醒期由于氯胺酮使脑部兴奋而产生恶梦,氟哌
啶、苯二氮卓类可使症状减轻
05.08.2020
.
17
• 氯胺酮镇痛效能强,毒性较低,蛋白结合率低,脂 溶性高,可迅速通过血脑屏障
• 异丙酚、芬太尼血药浓度分别采用高效液相或放免 法测定
05.08.2020
.
13
• 结果显示І组异丙酚、芬太尼MDAPE分别为 25%、35.5%,П组分别为15.5%、37.75%,即 采用Tackley参数异丙酚误差明显减少
• 认为以效应室浓度为目标浓度时静脉麻醉起效 快,相对地以异丙酚以Tackley参数较好
•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静脉麻醉自动给药系 统的兴趣增加,它以单片微机辅助输注系统按药代学 参数给药、通过调节血浆或效应室浓度控制麻醉深度, 能使麻醉维持和镇静更加容易调整
• 但并非所有的药物均适用于静脉麻醉控制技术,要达 到满意的临床效果,根据药理学特性选择适宜的药物 和合理应用至关重要
05.08.2020
• 异丙酚长时间持续给药对输注时间相关半衰期影响小, 给药3h输注时间相关半衰期<25min,长时间输注时 血药浓度降低一半的时间变化不大,对术后恢复无明 显影响
• 影响异丙酚临床应用的主要因素有年龄、体重、机体 状况、手术类型与合并用药等
• 麻醉恢复与异丙酚Ke0、分布、清除速率、K21等有关, 靶控输注时按手术进程调整血浆浓度,麻醉过程控制 平稳
05.08.2020
.
10
• 国外从80年代开始微机辅助输液泵的研究工作。 1993年Jacobs设计了以效应室为目标浓度的数 学模型
• 1989年我科已故主任王若松教授从澳大利亚的 学成归国,在国内最早开展靶控输注技术的研 究,他在这项领域进行了开创性工作
05.08.2020
.
11
• 在完成硫喷妥钠、普鲁卡因和利多卡因血浆浓 度靶控给药研究的基础上,王若松教授1998年 在国内最早报道靶控输注异丙酚和芬太尼全静 脉麻醉
05.08.2020
.
2
静脉麻醉的缺点
• 需要有专门的静脉通路 • 需经肝脏代谢和肾脏的排除 • 血药浓度窗口的确定需要大量的临床研究 • 个体差异、年龄因素与联合用药等使药动学的计算
复杂化 • 专用的药物输注装置及相关知识尚不够普及
05.08.2020
.
3
理 想 的 静 脉 麻 醉 药 物
05.08.2020
.
5
常用静脉麻醉药物的 药理学特性
05.08.2020
.
6
静脉麻醉药物的分类
镇静药:
➢ 抗焦虑作用镇静催眠作用 ➢ 中枢性解痉作用 ➢ 顺行遗忘作用
催眠药:
➢ 产生自大脑皮层逐步下行的抑制作用,减少组织的氧耗,对脑 组织与心肌缺氧都有保护作用
➢ 大剂量催眠药对心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镇痛药
➢ 较强的镇痛作用 ➢ 使呼吸中枢对CO2敏感性下降 ➢ 影响意识作用较小遗忘仍是不完全的
05.08.2020
.
14
• 我们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对异丙酚静脉麻醉 作用的影响,发现复合瑞芬太尼、芬太尼能抑 制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和切皮后血压、心率 变化,异丙酚用量可分别降低32.8%、24.0%, 以瑞芬太尼作用明显
• 联合用药时由于药物相互作用异丙酚用量减少 • 持续静脉输注可用于麻醉诱导与维持
05.08.2020
.
7
(一)异丙酚
一种起效快、短效、副作用少、苏醒迅速而完全 的静脉麻醉药;
与硫喷妥钠相比较起效时间相差不多但苏醒迅速 而完全; 50%意识消失的血浆浓度(EC50)是 2.3μg/ml;
对心血管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可用于ICU镇静
05.08.2020
.
8
05.08.2020
.
9
易溶于水,溶液稳定 无刺激性,无注射痛及皮肤坏死 不引起动脉痉挛和栓塞 无蓄积,可重复使用 不经肝脏代谢,产物无药理活性
作用快、强、短,诱导平稳,苏醒迅速 毒性低,安全范围大,不良反应少轻 麻醉深度易调控 镇痛、肌松作用强 有特异性拮抗剂
.
4
• 几乎没有一种静脉麻醉药单独应用能满足临床麻 醉,如何选择药物配伍、靶浓度,预测联合用药 后出现的可能结果,是麻醉药理学研究的重点
静脉麻醉药物药理学特性 与输注控制
全军临床麻醉专科中心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张兴安
05.08.2020
.
1
静脉麻醉的优点
• 镇静―催眠、镇痛与肌松三部分可以根据外科手 术刺激的不同进行单独调节 • 不依靠肺运送麻醉药,可吸入高浓度氧 • 不需要专用的麻醉药挥发器,适用于战伤、灾难 抢救 • 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无恶性高热激发效应 • 无空气污染
05.08.2020
.
12
• 他观察2组成年病人以效应室浓度完成靶控输注 • І组异丙酚、芬太尼分别选用Shafer A、 Shafer SL报
道,П组对І组结果重新选择Tackley参数,以减少 靶控输注的误差,目标浓度分别为4μg/ml、2ng/ml
05.08.2020
.
18
• 氯胺酮麻醉苏醒期会产生一些不愉快的精神症状, 但它镇痛作用强,安全范围大,对心血管系统有兴 奋作用,仍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 国内常用的方法有:
➢氯胺酮 + 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 ➢氯胺酮 + 瑞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 ➢氯胺酮 + 安定静脉复合麻醉 ➢氯胺酮 + 羟丁酸钠复合麻醉
• 在机体分布广泛,表观分布溶积100~400L,中央室 分布容积20~100L
• 机体消除氯胺酮的能力强,总清除率1~1.6L•min-1, 使其半率期较短,t1/2β 2.5~3.1h
• 静脉注射后立即达到峰值,静脉注射氯胺酮2.2 mg•kg-1,10~15min后血药浓度降至1μg•ml-1(最低 有效浓度为0.65~1.3μg•ml-1)
05.08.2020
.
15
(二)氯胺酮(Ketamine)
氯胺酮兴奋延髓与边缘系统,抑制丘脑阻止疼 痛冲动传递产生外观似浅麻醉与深度镇痛作用 不一致的分离麻醉
临床常用的氯胺酮制剂为外消旋合剂,R(-) 构型氯胺酮(左旋氯胺酮),与S(+)构型氯 胺酮(右旋氯胺酮)的比例为1:1
05.08.2020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6
兴奋心血管中枢,多数研究认为对心肌有抑制作用 对呼吸一般影响轻微,对1岁内婴儿与60岁以上老
人作用明显 主要在肝内代谢产生去甲氯氨酮和脱氢去甲氯胺酮 苏醒期由于氯胺酮使脑部兴奋而产生恶梦,氟哌
啶、苯二氮卓类可使症状减轻
05.08.2020
.
17
• 氯胺酮镇痛效能强,毒性较低,蛋白结合率低,脂 溶性高,可迅速通过血脑屏障
• 异丙酚、芬太尼血药浓度分别采用高效液相或放免 法测定
05.08.2020
.
13
• 结果显示І组异丙酚、芬太尼MDAPE分别为 25%、35.5%,П组分别为15.5%、37.75%,即 采用Tackley参数异丙酚误差明显减少
• 认为以效应室浓度为目标浓度时静脉麻醉起效 快,相对地以异丙酚以Tackley参数较好
•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静脉麻醉自动给药系 统的兴趣增加,它以单片微机辅助输注系统按药代学 参数给药、通过调节血浆或效应室浓度控制麻醉深度, 能使麻醉维持和镇静更加容易调整
• 但并非所有的药物均适用于静脉麻醉控制技术,要达 到满意的临床效果,根据药理学特性选择适宜的药物 和合理应用至关重要
05.08.2020
• 异丙酚长时间持续给药对输注时间相关半衰期影响小, 给药3h输注时间相关半衰期<25min,长时间输注时 血药浓度降低一半的时间变化不大,对术后恢复无明 显影响
• 影响异丙酚临床应用的主要因素有年龄、体重、机体 状况、手术类型与合并用药等
• 麻醉恢复与异丙酚Ke0、分布、清除速率、K21等有关, 靶控输注时按手术进程调整血浆浓度,麻醉过程控制 平稳
05.08.2020
.
10
• 国外从80年代开始微机辅助输液泵的研究工作。 1993年Jacobs设计了以效应室为目标浓度的数 学模型
• 1989年我科已故主任王若松教授从澳大利亚的 学成归国,在国内最早开展靶控输注技术的研 究,他在这项领域进行了开创性工作
05.08.2020
.
11
• 在完成硫喷妥钠、普鲁卡因和利多卡因血浆浓 度靶控给药研究的基础上,王若松教授1998年 在国内最早报道靶控输注异丙酚和芬太尼全静 脉麻醉
05.08.2020
.
2
静脉麻醉的缺点
• 需要有专门的静脉通路 • 需经肝脏代谢和肾脏的排除 • 血药浓度窗口的确定需要大量的临床研究 • 个体差异、年龄因素与联合用药等使药动学的计算
复杂化 • 专用的药物输注装置及相关知识尚不够普及
05.08.2020
.
3
理 想 的 静 脉 麻 醉 药 物
05.08.2020
.
5
常用静脉麻醉药物的 药理学特性
05.08.2020
.
6
静脉麻醉药物的分类
镇静药:
➢ 抗焦虑作用镇静催眠作用 ➢ 中枢性解痉作用 ➢ 顺行遗忘作用
催眠药:
➢ 产生自大脑皮层逐步下行的抑制作用,减少组织的氧耗,对脑 组织与心肌缺氧都有保护作用
➢ 大剂量催眠药对心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镇痛药
➢ 较强的镇痛作用 ➢ 使呼吸中枢对CO2敏感性下降 ➢ 影响意识作用较小遗忘仍是不完全的
05.08.2020
.
14
• 我们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对异丙酚静脉麻醉 作用的影响,发现复合瑞芬太尼、芬太尼能抑 制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和切皮后血压、心率 变化,异丙酚用量可分别降低32.8%、24.0%, 以瑞芬太尼作用明显
• 联合用药时由于药物相互作用异丙酚用量减少 • 持续静脉输注可用于麻醉诱导与维持
05.08.2020
.
7
(一)异丙酚
一种起效快、短效、副作用少、苏醒迅速而完全 的静脉麻醉药;
与硫喷妥钠相比较起效时间相差不多但苏醒迅速 而完全; 50%意识消失的血浆浓度(EC50)是 2.3μg/ml;
对心血管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可用于ICU镇静
05.08.2020
.
8
05.08.2020
.
9
易溶于水,溶液稳定 无刺激性,无注射痛及皮肤坏死 不引起动脉痉挛和栓塞 无蓄积,可重复使用 不经肝脏代谢,产物无药理活性
作用快、强、短,诱导平稳,苏醒迅速 毒性低,安全范围大,不良反应少轻 麻醉深度易调控 镇痛、肌松作用强 有特异性拮抗剂
.
4
• 几乎没有一种静脉麻醉药单独应用能满足临床麻 醉,如何选择药物配伍、靶浓度,预测联合用药 后出现的可能结果,是麻醉药理学研究的重点
静脉麻醉药物药理学特性 与输注控制
全军临床麻醉专科中心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张兴安
05.08.2020
.
1
静脉麻醉的优点
• 镇静―催眠、镇痛与肌松三部分可以根据外科手 术刺激的不同进行单独调节 • 不依靠肺运送麻醉药,可吸入高浓度氧 • 不需要专用的麻醉药挥发器,适用于战伤、灾难 抢救 • 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无恶性高热激发效应 • 无空气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