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魏万之京》课件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送魏万之京(PPT)5-4
判】①动法院依照法律,对案件做出处理,分为判决和裁定两种。②动根据体育运动的竞赛规则,对运动员竞赛的成绩和竞赛中发生的问题做出评判。③名 在体育竞赛中执行评判工作的人:足球~|国际~。也叫裁判员。 【裁判员】名裁判?。 【裁汰】〈书〉动裁减(多余的或不合用的人员)。 【裁员】动 (机关、企业)裁减人员。 【裁酌】动斟酌决定:处理是否妥当,敬请~。 【采】(採)①动摘(花儿、叶子、果子):~莲|~茶◇到海底~珠子。②动 开采:~煤|~矿。③动搜集:~风|~矿样。④选取;取:~购|~取。 【采】①精神;神色:神~|兴高~烈。②()名姓。 【采】同“彩”。 【采 办】动采购;置办:~年货。 【采编】动采访和编辑:新闻~|电视台的~人员。 【采茶戏】名流行于江西、湖北、广西、安徽等地的地方戏,由民间歌舞 发展而成,跟花鼓戏相近。 【采伐】动
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茂盛|发展经济,开辟~。 【财运】名发财的运气:~亨通。 【财政】名政府部门对资财的收入与支出的管理活动:~收入|~赤字。 【财政赤字】年 度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差额,会计上通常用红字表示,所以叫财政赤字。也叫预算赤字。 分成若干部分:~纸|~衣;标识标牌 景区标牌 / 小区标识标牌 党建标识 核心价值观标识; 服。②量整张纸分 成的相等的若干份;开○:对~(整张的二分之一)|八~报纸。③动把不用的或多余的去掉;削减:~军|~员|这次精简机构,~了不少人。④安排取 舍(多用于文学艺术):别出心~|《唐诗别~》。⑤文章的体制、格式:体~。⑥衡量;判断:~判|~决。⑦控制;抑止:~制|制~|独~。 【裁编】 ∥动裁减编制:~定岗。 【裁兵】∥ī动旧指裁减军队。 【裁并】动裁减合并(机构)。 【裁撤】动撤销;取消(机构等):~关卡|~重叠的科室。 【裁 处】动考虑决定并加以处置:酌情~。 【裁定】动①裁决。②法院在审理案件或判决执行过程中,就某个问题做出处理决定。 【裁断】动裁决判断;考虑决 定:这件事究竟怎样处理,还望领导~。 【裁夺】动考虑决定:此事如何处置,恳请~。 【裁度】〈书〉动推测断定。 【裁缝】动剪裁缝制(衣服):虽 是布衫布裤,但~得体。 【裁缝】?名做衣服的工人。 【裁减】动削减(机构、人员、装备等):~军备。 【裁剪】动缝制衣服时把衣料按一定的尺寸裁 开:~技术|这套衣服~得很合身。 【裁决】动经过考虑,做出决定:如双方发生争执,由当地主管部门~。 【裁军】动裁减武装人员和军事装备。 【裁
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茂盛|发展经济,开辟~。 【财运】名发财的运气:~亨通。 【财政】名政府部门对资财的收入与支出的管理活动:~收入|~赤字。 【财政赤字】年 度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差额,会计上通常用红字表示,所以叫财政赤字。也叫预算赤字。 分成若干部分:~纸|~衣;标识标牌 景区标牌 / 小区标识标牌 党建标识 核心价值观标识; 服。②量整张纸分 成的相等的若干份;开○:对~(整张的二分之一)|八~报纸。③动把不用的或多余的去掉;削减:~军|~员|这次精简机构,~了不少人。④安排取 舍(多用于文学艺术):别出心~|《唐诗别~》。⑤文章的体制、格式:体~。⑥衡量;判断:~判|~决。⑦控制;抑止:~制|制~|独~。 【裁编】 ∥动裁减编制:~定岗。 【裁兵】∥ī动旧指裁减军队。 【裁并】动裁减合并(机构)。 【裁撤】动撤销;取消(机构等):~关卡|~重叠的科室。 【裁 处】动考虑决定并加以处置:酌情~。 【裁定】动①裁决。②法院在审理案件或判决执行过程中,就某个问题做出处理决定。 【裁断】动裁决判断;考虑决 定:这件事究竟怎样处理,还望领导~。 【裁夺】动考虑决定:此事如何处置,恳请~。 【裁度】〈书〉动推测断定。 【裁缝】动剪裁缝制(衣服):虽 是布衫布裤,但~得体。 【裁缝】?名做衣服的工人。 【裁减】动削减(机构、人员、装备等):~军备。 【裁剪】动缝制衣服时把衣料按一定的尺寸裁 开:~技术|这套衣服~得很合身。 【裁决】动经过考虑,做出决定:如双方发生争执,由当地主管部门~。 【裁军】动裁减武装人员和军事装备。 【裁
语文:2.2《送魏万之京》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上)》)
昨夜微霜渡河而来把霜拟人化了,写 出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
秋夜微霜,挚友别离,自然地逗出了一个“愁” 字。“鸿雁不堪愁里听”,是紧接第二句,渲染 氛围。“云山况是客中过”,接写正题,照应第 一句。大雁,秋天南去,春天北归,飘零不定, 有似旅人。它那嘹唳的雁声,从天末飘来,使人 觉得怅惘凄切。而抱有满腹惆怅的人,当然就更 难忍受了。
五、六两句,诗人对远行客又作了充满情意的推 想:“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讨论: 1 “催”字的好处? 2 傍晚砧声之多,为长安特有,“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然而诗人为什么不用城关雄、 御苑清华这样的景色来介绍长安,却只突出了 “御苑砧声”?
“捣衣”和“砧声” A、关心家人冷暖,为全家人缝制衣服,是古代妇女的主要职责之一。在进行捣衣这种 机械重复的劳作之时,她们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思念远离家乡的亲人。单调悠长的砧声有 助于摒除外虑,心志专一,对思念之情起到凝聚与强化的作用。正因为这些原因,捣衣 的动作和与之相关的清砧的声响,成为古典诗歌中“思妇”主题下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晓吹员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李白《捣衣》) “不辞捣衣倦,一寄塞垣深。”(杜甫《捣衣》) “飞鸿影里,捣衣砧外,总是玉关情。”(宋•晏几道《少年游》) B、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 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杜甫的《秋兴》,就是以白帝城的砧声寄寓自己客居漂泊中对故乡的思念: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C、古典诗歌表现了捣衣与砧声意象,也塑造了这种意象。它不仅感染、感动着置身情 境之中的思妇与游子,即使平常诗人,也往往喜欢把这种声音作为自己诗歌的背景音乐, 表达种种复杂的情感: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十国南 唐•李煜《捣练子》) “砧清秋巷迥,灯白夜堂凉。此意无人会,重城醉梦乡。”(林景熙《夜意》)
秋夜微霜,挚友别离,自然地逗出了一个“愁” 字。“鸿雁不堪愁里听”,是紧接第二句,渲染 氛围。“云山况是客中过”,接写正题,照应第 一句。大雁,秋天南去,春天北归,飘零不定, 有似旅人。它那嘹唳的雁声,从天末飘来,使人 觉得怅惘凄切。而抱有满腹惆怅的人,当然就更 难忍受了。
五、六两句,诗人对远行客又作了充满情意的推 想:“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讨论: 1 “催”字的好处? 2 傍晚砧声之多,为长安特有,“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然而诗人为什么不用城关雄、 御苑清华这样的景色来介绍长安,却只突出了 “御苑砧声”?
“捣衣”和“砧声” A、关心家人冷暖,为全家人缝制衣服,是古代妇女的主要职责之一。在进行捣衣这种 机械重复的劳作之时,她们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思念远离家乡的亲人。单调悠长的砧声有 助于摒除外虑,心志专一,对思念之情起到凝聚与强化的作用。正因为这些原因,捣衣 的动作和与之相关的清砧的声响,成为古典诗歌中“思妇”主题下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晓吹员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李白《捣衣》) “不辞捣衣倦,一寄塞垣深。”(杜甫《捣衣》) “飞鸿影里,捣衣砧外,总是玉关情。”(宋•晏几道《少年游》) B、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 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杜甫的《秋兴》,就是以白帝城的砧声寄寓自己客居漂泊中对故乡的思念: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C、古典诗歌表现了捣衣与砧声意象,也塑造了这种意象。它不仅感染、感动着置身情 境之中的思妇与游子,即使平常诗人,也往往喜欢把这种声音作为自己诗歌的背景音乐, 表达种种复杂的情感: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十国南 唐•李煜《捣练子》) “砧清秋巷迥,灯白夜堂凉。此意无人会,重城醉梦乡。”(林景熙《夜意》)
高三语文送魏万之京课件
唐代诗歌对后世的影响
探讨唐代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诗人创作的影响。
不同流派诗歌的欣赏
分析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史诗等不同流派诗歌的特点和美学价值。
美学:从美学角度欣赏唐代诗歌艺术
跨学科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分析地理学、历史学、美学等跨学科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提高综合素养和审美能力
挖掘和整理传统文化资源
01
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整理,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创新传统文化传承方式
02
通过创新性的方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倡导全社会共同参与
03
倡导全社会共同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形成人人尊重、人人传承的良好氛围。
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05
CHAPTER
跨学科知识拓展与应用
了解唐代的水陆交通网络,包括丝绸之路、大运河等重要路线。
唐代主要交通路线
分析不同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对唐代交通路线选择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交通的影响
探讨交通发展对唐代经济繁荣和文化交流的作用。
交通对唐代经济文化的影响
地理学:唐代交通路线及地理环境影响
02
CHAPTER
诗歌内容解析与赏析
01
02
全文朗读及注音版提供
准备注音版的全文,方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对照发音,提高朗读准确性。
提供标准的全文朗读音频,帮助学生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对诗歌进行逐句解读,分析每句话的字面意思和隐含意义。
挖掘诗歌中的典故、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揭示其深层含义。
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了解唐代科举制度的起源、考试科目、选拔程序等。
探讨唐代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诗人创作的影响。
不同流派诗歌的欣赏
分析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史诗等不同流派诗歌的特点和美学价值。
美学:从美学角度欣赏唐代诗歌艺术
跨学科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分析地理学、历史学、美学等跨学科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提高综合素养和审美能力
挖掘和整理传统文化资源
01
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整理,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创新传统文化传承方式
02
通过创新性的方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倡导全社会共同参与
03
倡导全社会共同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形成人人尊重、人人传承的良好氛围。
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05
CHAPTER
跨学科知识拓展与应用
了解唐代的水陆交通网络,包括丝绸之路、大运河等重要路线。
唐代主要交通路线
分析不同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对唐代交通路线选择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交通的影响
探讨交通发展对唐代经济繁荣和文化交流的作用。
交通对唐代经济文化的影响
地理学:唐代交通路线及地理环境影响
02
CHAPTER
诗歌内容解析与赏析
01
02
全文朗读及注音版提供
准备注音版的全文,方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对照发音,提高朗读准确性。
提供标准的全文朗读音频,帮助学生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对诗歌进行逐句解读,分析每句话的字面意思和隐含意义。
挖掘诗歌中的典故、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揭示其深层含义。
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了解唐代科举制度的起源、考试科目、选拔程序等。
语文:2.2《送魏万之京》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上)》)
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 昨夜下薄霜你一早渡过黄河。 怀愁之人最怕听到鸿雁鸣叫, 云山冷寂更不堪落寞的过客。 潼关晨曦催促寒气临近京城, 京城深秋捣衣声到晚上更多。 请不要以为长安是行乐所在, 以免白白地把宝贵时光消磨。
整体把握: 这首诗以长于炼句而为后人所称道。诗人把叙事、写景、 抒情交织在一起。如次联两句用了倒装手法,加强、加深 了描写。先出“鸿雁”、“云山”——感官接触到的物象, 然后写“愁里听”、“客中过”,这就由景生情,合于认 识规律,容易唤起人们的共鸣。同样,第三联的“关城树 色”和“御苑砧声”,虽是记忆中的形象,联系气候、时 刻等环境条件,有声有色,非常自然。而“催”字、“向” 字,更见推敲之功。
五、六两句,诗人对远行客又作了充满情意的推 想:“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讨论: 1 “催”字的好处? 2 傍晚砧声之多,为长安特有,“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然而诗人为什么不用城关雄伟、 御苑清华这样的景色来介绍长安,却只突出了 “御苑砧声”?
“捣衣”和“砧声” A、关心家人冷暖,为全家人缝制衣服,是古代妇女的主要职责之一。在进行捣衣这种 机械重复的劳作之时,她们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思念远离家乡情起到凝聚与强化的作用。正因为这些原因,捣衣 的动作和与之相关的清砧的声响,成为古典诗歌中“思妇”主题下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晓吹员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李白《捣衣》) “不辞捣衣倦,一寄塞垣深。”(杜甫《捣衣》) “飞鸿影里,捣衣砧外,总是玉关情。”(宋•晏几道《少年游》) B、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 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杜甫的《秋兴》,就是以白帝城的砧声寄寓自己客居漂泊中对故乡的思念: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C、古典诗歌表现了捣衣与砧声意象,也塑造了这种意象。它不仅感染、感动着置身情 境之中的思妇与游子,即使平常诗人,也往往喜欢把这种声音作为自己诗歌的背景音乐, 表达种种复杂的情感: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十国南 唐•李煜《捣练子》) “砧清秋巷迥,灯白夜堂凉。此意无人会,重城醉梦乡。”(林景熙《夜意》)
送魏万之京PPT课件
晚唐时期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为代 表,诗歌风格细腻婉约。
2024/1/27
5
《送魏万之京》创作背景
魏万,又名魏颢,曾求仙学道,隐居 王屋山。
李白深为感动,写下《送王屋山人魏 万还王屋》一诗。
2024/1/27
天宝十三载,因仰慕李白名声,南下 吴、越一带访寻李白,行程三千余里 ,为后人所传颂。
李颀此诗《送魏万之京》作于魏万离 开长安前往京城之际,表达了作者对 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其前程的美好祝 愿。
讨论点2
讨论点3
可以借鉴其他艺术形式,如音乐、绘 画等,与诗歌相结合,打造出更加丰 富的艺术效果。
可以通过描绘具体的场景和细节,让 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离别的情感。
2024/1/27
26
THANK YOU
2024/1/27
27
2024/1/27
10
03
意象分析与情感表达
2024/1/27
11
离别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01
02
03
长亭古道
象征着离别的场所,长亭 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营造出一种凄凉、哀婉 的氛围。
2024/1/27
落日余晖
暗示着时光的流逝,离别 之际,夕阳西下,余晖洒 满大地,象征着诗人对友 人离去的不舍和留恋。
我认为诗中的“京华烟云”和“ 海内风尘”等词语,不仅表达了 诗人对京城的眷恋和对外面的世 界的向往,也暗示了当时社会的
动荡和不安。
分享3
通过本诗的学习,我对古代送别 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体会到 了诗歌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
2024/1/27
25
小组讨论:如何创新表达离别情感
讨论点1
可以尝试运用现代诗歌的形式和语言 ,结合古代诗歌的意象和手法,创造 出新的表达方式。
《送魏万之京》(共46张PPT)
讨论明确:砧声一般在傍晚或者月夜出 现,“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砧声里渗透的情愫有:天气转凉,为 亲人做寒衣,亲人即将别离,怀一种 思念之意。
解读诗歌
• 赏析尾联:寄寓怎样的意味。 •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以长者的语气,给魏万以亲切的嘱咐。他 谆谆告诫魏万:长安虽然有“行乐处”, 但不是一般人可以享受的。不要忘了自己 一路而来的艰辛苦痛,如果沉溺享乐,只 会白白消磨大好的光阴而理想无成。语气 近乎严厉,完全是长者口气。一个“莫” 字,不容友人置疑;一个“易”字,足教 友人深思。语谆情切,劝勉之意如警钟长 鸣,令人不敢忘怀。
树黄,御苑砧声。 情:体现了诗人离别时 的悲伤,以及对朋友的牵挂关切之情。
解读诗歌
9.李颀《送魏万之京》以长于炼句而为后人 所称道,请从叙事、写景、抒情等方面任 选一个角度,说说这首诗的炼句之妙。
诗人是把叙事、写景和抒情交织在一起来写 的。如第一联,“朝闻游子唱离歌”,先 说朋友要走,再说“昨夜微霜初渡河”, 点明昨晚的景象,是一种倒叙的笔法。将 深秋时节朋友告别的萧瑟气氛渲染得极为 凄清,叙事中有景、有情。如次联两句用 了倒装的手法,加深了描写。“鸿雁”、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陈子昂
②空间意象: 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
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 《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 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 《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等。
• 由事见景、由景生情。合于认识规律,容易唤起 人们的共鸣。
解读诗歌
• 赏析颈联:诗人对友人又作了充满情意的 推想:“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 多”。“催寒近”,凉秋九月,草木摇落, 一片萧瑟,寒天越来越近。“砧声多”也 点明天气越来越冷了,既反衬出身处繁华 都市的寂寞,又暗示独居异乡的凄凉。言 外之意是:年轻人,理想是美好的,现实 却很残酷。千万不要异想天开地认为,到 了理想之地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不露痕迹 的担忧、提醒,为后文直言劝诫作铺垫。
解读诗歌
• 赏析尾联:寄寓怎样的意味。 •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以长者的语气,给魏万以亲切的嘱咐。他 谆谆告诫魏万:长安虽然有“行乐处”, 但不是一般人可以享受的。不要忘了自己 一路而来的艰辛苦痛,如果沉溺享乐,只 会白白消磨大好的光阴而理想无成。语气 近乎严厉,完全是长者口气。一个“莫” 字,不容友人置疑;一个“易”字,足教 友人深思。语谆情切,劝勉之意如警钟长 鸣,令人不敢忘怀。
树黄,御苑砧声。 情:体现了诗人离别时 的悲伤,以及对朋友的牵挂关切之情。
解读诗歌
9.李颀《送魏万之京》以长于炼句而为后人 所称道,请从叙事、写景、抒情等方面任 选一个角度,说说这首诗的炼句之妙。
诗人是把叙事、写景和抒情交织在一起来写 的。如第一联,“朝闻游子唱离歌”,先 说朋友要走,再说“昨夜微霜初渡河”, 点明昨晚的景象,是一种倒叙的笔法。将 深秋时节朋友告别的萧瑟气氛渲染得极为 凄清,叙事中有景、有情。如次联两句用 了倒装的手法,加深了描写。“鸿雁”、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陈子昂
②空间意象: 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
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 《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 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 《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等。
• 由事见景、由景生情。合于认识规律,容易唤起 人们的共鸣。
解读诗歌
• 赏析颈联:诗人对友人又作了充满情意的 推想:“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 多”。“催寒近”,凉秋九月,草木摇落, 一片萧瑟,寒天越来越近。“砧声多”也 点明天气越来越冷了,既反衬出身处繁华 都市的寂寞,又暗示独居异乡的凄凉。言 外之意是:年轻人,理想是美好的,现实 却很残酷。千万不要异想天开地认为,到 了理想之地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不露痕迹 的担忧、提醒,为后文直言劝诫作铺垫。
送魏万之京BCA课件
仆 夫 整 驾 。
骊 驹 在 路 ,
仆 夫 具 存 。
骊 驹 骊 在 歌 门 ,
【骊歌】告别之歌。逸诗有《骊驹》篇云:“骊 驹在门,仆夫具存;骊驹在路,仆夫整驾。”客 人临去歌《骊驹》,后人因而将告别之歌称“骊 歌”。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魏万乘着微霜渡河而来
渡
昨夜微霜渡河而来
李颀《送魏万之京》以长于炼 句而为后人所称道,请从叙事、 写景、抒情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 说说这首诗的炼句之妙。
合 作 探 究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这两 句,先写诗人黎明时分送魏万启程,后补叙魏 万是昨夜才渡过黄河与诗人相见的。可见二人 相见匆匆,魏万赴京行路之急。“微霜”二字, 指天降薄霜的深秋时节。开始两句融叙事与写 景为一体,将事情的原由经过以及时间地点交 待一清。
诗人是把叙事、写景和抒情交织在一起来写的。 如第一联,“朝闻游子唱离歌”,先说朋友要走, 再说“昨夜微霜初渡河”,点明昨晚的景象,是 一种倒叙的笔法。将深秋时节朋友告别的萧瑟气 氛渲染得极为凄清,叙事中有景、有情。如次联 两句用了倒装的手法,加深了描写。“鸿雁”、 “云山”是感官接触到的物象,但出以“愁里听” 和“客中过”,即是由事见景、由景生情。合于 认识规律,容易唤起人们的共鸣。同样,第三联 的“关城树色”和“御苑砧声”,虽是记忆中的 形象,联系气候、时刻等环境条件,有声有色, 非常自然。而“催”字、“向”字,更见推敲之 功。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归》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曹丕《燕歌行》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欧阳修《戏答元稹》 见雁思乡信,闻猿积泪痕。 —岑参《巴南舟中夜市 》
鸿雁: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羁旅伤感; 代指书信
《送魏万之京》课件2
勉励前行
李白在诗中勉励魏万要继 续前行,追求更高的理想 和抱负,不要因离别而过 分感伤。
13
友谊、忠诚等价值观念体现
友谊至上
李白和魏万之间的友谊超越了世俗的 利益关系,体现了友谊至上的价值观 念。
忠诚不渝
追求理想
李白和魏万都拥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他们之间的友谊也是建立在共同追 求理想的基础之上。
审美体验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通过想象和 联想,感受到诗歌中蕴含的深沉情感 和丰富内涵,从而获得一种审美愉悦 和心灵共鸣。
2024/1/26
9
关键语句解读及意义阐释
2024/1/26
关键语句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此句通过描绘秋风 起、木叶飞的景象,以及吴江水和鲈鱼的肥美,表达了诗人 对季节变化和自然美景的敏锐感受。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 心的愁苦和无奈。
诗歌内容解析与赏析
7
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
2024/1/26
篇章结构
诗歌采用古体诗的形式,通过叙 事、描写和抒情等手法,构建了 一个完整而富有层次感的篇章结 构。
写作特点
诗歌语言简练,意象生动,通过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手法,表 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深情厚谊 。
8
意象描绘与审美体验
意象描绘
诗歌中通过“秋风”、“寒雁”、“ 落日”等意象,描绘了一幅萧瑟凄凉 的秋日送别图,营造出一种悲凉伤感 的氛围。
文化内涵
唐代送别诗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诗人们常常在诗中运用典故、比喻等 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 友人的祝愿。这些修辞手法不仅增加 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也使得诗歌具 有更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唐代送 别诗还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礼仪文化和 风俗习惯,为我们了解唐代社会提供 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送魏万之京》ppt课件
围密切相关。
诗歌价值的体现
通过对离别主题的深入探讨和对 友情、人生等议题的思考,诗歌 展现了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 内涵,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传承与创新
诗歌在传承古代文化的同时,也 注入了新的时代元素和思想内涵, 使其具有更加丰富的艺术魅力和
社会价值。
04
艺术手法鉴赏与传承 意义
李颀诗歌艺术手法举隅
《送魏万之京》一诗体现了李颀诗歌 的典型特点:气势磅礴、意境开阔、 情感真挚。
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韵律悠扬,具 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送魏万之京》原文呈现
01
02
03
全文展示
《送魏万之京》诗歌原文。
作者介绍
李白生平及代表作品概述 。
创作背景
探讨李白创作此诗的时代 背景和个人境遇。
风格特点
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优美、 表达细腻。
成因分析
唐代社会风气开放,人们重视情感 交流;唐代交通不便,离别时情感 更加真挚;唐代诗歌发展成熟,诗 人创作技巧高超。
06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 离别主题比较
中西方离别观念差异比较
中方离别观念
注重情感表达,强调离别的不舍和哀伤,倾向于表现出强烈的情感纽带。
《送魏万之京》ppt 课件
目 录
• 诗人介绍与背景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 艺术手法鉴赏与传承意义 • 知识拓展:唐代送别诗概述 •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离别主题比较
01
诗人介绍与背景
李颀生平及成就
01
李颀(690-751),唐 代著名诗人,字、号不 详,汉族,陇西(今甘 肃)人。
推动离别文化的国际交流
诗歌价值的体现
通过对离别主题的深入探讨和对 友情、人生等议题的思考,诗歌 展现了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 内涵,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传承与创新
诗歌在传承古代文化的同时,也 注入了新的时代元素和思想内涵, 使其具有更加丰富的艺术魅力和
社会价值。
04
艺术手法鉴赏与传承 意义
李颀诗歌艺术手法举隅
《送魏万之京》一诗体现了李颀诗歌 的典型特点:气势磅礴、意境开阔、 情感真挚。
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韵律悠扬,具 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送魏万之京》原文呈现
01
02
03
全文展示
《送魏万之京》诗歌原文。
作者介绍
李白生平及代表作品概述 。
创作背景
探讨李白创作此诗的时代 背景和个人境遇。
风格特点
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优美、 表达细腻。
成因分析
唐代社会风气开放,人们重视情感 交流;唐代交通不便,离别时情感 更加真挚;唐代诗歌发展成熟,诗 人创作技巧高超。
06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 离别主题比较
中西方离别观念差异比较
中方离别观念
注重情感表达,强调离别的不舍和哀伤,倾向于表现出强烈的情感纽带。
《送魏万之京》ppt 课件
目 录
• 诗人介绍与背景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 艺术手法鉴赏与传承意义 • 知识拓展:唐代送别诗概述 •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离别主题比较
01
诗人介绍与背景
李颀生平及成就
01
李颀(690-751),唐 代著名诗人,字、号不 详,汉族,陇西(今甘 肃)人。
推动离别文化的国际交流
高三语文《送魏万之京》精品名师课件
关键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
通过学习本课,应掌握古代送别诗的特点和情感表达,理解《送魏万之京》的意象运用和 情感表达,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欣赏其他送别诗。
04
拓展阅读与比较分析
同类题
此诗是王勃的代表作之一,同为送别题材,表达了作者对好友
离别的深情厚谊。
《送元二使安西》
01
送别诗在东亚文化圈的影响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送别诗在东亚文化圈中具有广泛的
影响。在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古代文学中,都可以找到与中国送别诗相
似的作品。
02
送别诗在西方文化中的传播与接受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入,中国的送别诗也逐渐传入西方世界。一些西
方诗人对中国的送别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自己的创作中加以借鉴
06
课后作业与巩固提高
完成《送魏万之京》相关练习题
背诵并默写《送魏万之京》全文 ,注意字音、字形和诗句的停顿
。
结合诗人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 等元素,鉴赏该诗的艺术特色和
思想感情。
分析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 技巧,并举例说明。
自主选读其他唐代送别诗,并撰写简短赏析
建议选读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李白的《送友人》等唐代送
02
王维的这首送别诗,以简洁明快的笔触,勾勒出离别的场景,
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芙蓉楼送辛渐》
03
王昌龄的这首送别诗,以芙蓉楼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
人物情感,营造出一种凄美而感人的氛围。
不同风格送别诗对比欣赏
《送魏万之京》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比较
两者都以送别为主题,但前者更注重细节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后者则更注重意境的营 造和哲理的探讨。
诗歌的艺术魅力。
通过学习本课,应掌握古代送别诗的特点和情感表达,理解《送魏万之京》的意象运用和 情感表达,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欣赏其他送别诗。
04
拓展阅读与比较分析
同类题
此诗是王勃的代表作之一,同为送别题材,表达了作者对好友
离别的深情厚谊。
《送元二使安西》
01
送别诗在东亚文化圈的影响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送别诗在东亚文化圈中具有广泛的
影响。在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古代文学中,都可以找到与中国送别诗相
似的作品。
02
送别诗在西方文化中的传播与接受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入,中国的送别诗也逐渐传入西方世界。一些西
方诗人对中国的送别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自己的创作中加以借鉴
06
课后作业与巩固提高
完成《送魏万之京》相关练习题
背诵并默写《送魏万之京》全文 ,注意字音、字形和诗句的停顿
。
结合诗人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 等元素,鉴赏该诗的艺术特色和
思想感情。
分析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 技巧,并举例说明。
自主选读其他唐代送别诗,并撰写简短赏析
建议选读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李白的《送友人》等唐代送
02
王维的这首送别诗,以简洁明快的笔触,勾勒出离别的场景,
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芙蓉楼送辛渐》
03
王昌龄的这首送别诗,以芙蓉楼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
人物情感,营造出一种凄美而感人的氛围。
不同风格送别诗对比欣赏
《送魏万之京》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比较
两者都以送别为主题,但前者更注重细节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后者则更注重意境的营 造和哲理的探讨。
诗歌的艺术魅力。
送魏万之京ppt讲义
写景、抒情交错在一起。如次联两句用了倒装手法, 加强、加深了描写。先出“鸿雁”、“云山”—— 感官接触到旳物象,然后写“愁里听”、“客中 过”,这就由景生情,合于认识规律,轻易唤起人 们旳共鸣。一样,第三联旳“关城树色”和“御苑 砧声”,虽是记忆中旳形象,联络气候、时刻等环 境条件,有声有色,非常自然。而“催”字、“向” 字,更见推敲之功。
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 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昨夜下薄霜 你一早渡过霜渡河。 怀愁之人最怕听到鸿雁鸣叫,云山冷寂更 不堪落寞旳过客。 潼关晨曦催促寒气临近京城,京城深秋捣 衣声到晚上更多。
请不要觉得长安是行乐所在,以免白白地 把宝贵时光消磨。
骊歌 骊驹在门, 仆夫具存。 骊驹在路, 仆夫整驾。
【骊歌】告别之歌。逸诗有《骊驹》篇云:“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驹在门,仆夫具存;骊驹在路,仆夫整驾。”客 人临去歌《骊驹》,后人因而将告别之歌称“骊 歌”。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魏万乘着微霜渡河而来
渡
昨夜微霜渡河而来,把霜拟人化了, 写出深秋时节萧瑟旳气氛。
❖ 分析最终两句寄寓怎样旳意味。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纯然是 长者旳语气,予魏万以亲切旳嘱咐。这里用“行乐 处”三字虚写长安,与上二句中旳“御苑砧声”相 应,一虚一实,恰恰表白了诗人旳旨意。他谆谆告 诫魏万:长安虽是“行乐处”,但不是一般人能够 享有旳。不要把宝贵旳时光,轻易地消磨掉,要抓 紧时机成就一番事业。可谓语重心长。)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归》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曹丕《燕歌行》
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 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昨夜下薄霜 你一早渡过霜渡河。 怀愁之人最怕听到鸿雁鸣叫,云山冷寂更 不堪落寞旳过客。 潼关晨曦催促寒气临近京城,京城深秋捣 衣声到晚上更多。
请不要觉得长安是行乐所在,以免白白地 把宝贵时光消磨。
骊歌 骊驹在门, 仆夫具存。 骊驹在路, 仆夫整驾。
【骊歌】告别之歌。逸诗有《骊驹》篇云:“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驹在门,仆夫具存;骊驹在路,仆夫整驾。”客 人临去歌《骊驹》,后人因而将告别之歌称“骊 歌”。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魏万乘着微霜渡河而来
渡
昨夜微霜渡河而来,把霜拟人化了, 写出深秋时节萧瑟旳气氛。
❖ 分析最终两句寄寓怎样旳意味。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纯然是 长者旳语气,予魏万以亲切旳嘱咐。这里用“行乐 处”三字虚写长安,与上二句中旳“御苑砧声”相 应,一虚一实,恰恰表白了诗人旳旨意。他谆谆告 诫魏万:长安虽是“行乐处”,但不是一般人能够 享有旳。不要把宝贵旳时光,轻易地消磨掉,要抓 紧时机成就一番事业。可谓语重心长。)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归》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曹丕《燕歌行》
2024年度高三语文送魏万之京课件存储版wenkub
。
配套练习与试题
02
提供与课程内容相匹配的练习题、模拟试题及历年高考真题,
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应试能力。
拓展学习资源
03
推荐与课程相关的经典文献、学术著作、网络资源等,供学生
拓展学习视野。
20
使用方法和技巧指导
课件浏览与下载
学生可在线浏览或下载课件资源 ,方便随时随地学习。
重点难点解析
针对课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课件中提供详细的解析和指导,
不足之处
我在课堂上的发言还不够积极,需要更加主动地参与讨论和表达自己 的观点。
2024/3/24
25
对未来学习生活的展望
1 2
学习计划
在未来的学习中,我将继续加强对语文知识的学 习和积累,同时注重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写作 能力。
学习方法
我将尝试采用更多的学习方法,如阅读笔记、思 维导图等,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能力。
《送魏万之京》是唐代诗人李颀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被誉为代表李颀诗歌艺术成就 的杰作之一,也是高中语文课程的重点篇目。
2024/3/24
该课件结合了多媒体技术和教育教学理论,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诗的 背景、主题、艺术手法等方面的知识。
4
课件制作目的
辅助教师教学
提供全面、系统的教学资源和工 具,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教
重点标注
对诗中的重点词句进行标注,帮 助学生快速定位关键信息。
8
文本内容解读
01
02
03
创作背景
介绍作者李颀的生平及时 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 歌的创作背景和思想感情 。
2024/3/24
诗意阐释
详细解读诗歌的每一句,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和情感表达。
语文:2.2《送魏万之京》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上)》)
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 昨夜下薄霜你一早渡过黄河。 怀愁之人最怕听到鸿雁鸣叫, 云山冷寂更不堪落寞的过客。 潼关晨曦催促寒气临近京城, 京城深秋捣衣声到晚上更多。 请不要以为长安是行乐所在, 以免白白地把宝贵时光消磨。
整体把握: 这首诗以长于炼句而为后人所称道。诗人把叙事、写景、 抒情交织在一起。如次联两句用了倒装手法,加强、加深 了描写。先出“鸿雁”、“云山”——感官接触到的物象, 然后写“愁里听”、“客中过”,这就由景生情,合于认 识规律,容易唤起人们的共鸣。同样,第三联的“关城树 色”和“御苑砧声”,虽是记忆中的形象,联系气候、时 刻等环境条件,有声有色,非常自然。而“催”字、“向” 字,更见推敲之功。
送 魏 万 之 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颀
—
第一小组
李颀
李颀(690-751) 唐朝诗人,赵郡(今河北赵县)人,一 说东川(今四川三台一带)人。少时家本富有,后结识富豪轻 薄子弟,倾财破产。后立志刻苦读书,隐居颍阳(今河南许昌) 苦读10年,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考取进士,曾任 新乡县尉。任职多年,没有升迁,晚年仍过隐居生活。他一生 交游很广,当时著名诗人王昌龄、高适、王维等都与他关系密 切。李颀性格疏放超脱,厌薄世俗。他的诗以边塞诗成就最大, 奔放豪迈,慷慨悲凉,最著名的有《古从军行》、《古意》、 《塞下曲》等。李颀还善于用诗歌来描写音乐和塑造人物形象。 他以长歌著名,也擅长短诗,他的七言律诗尤为后人推崇。 《全唐诗》中录存李颀诗三卷,后人辑有《李颀诗集》。 魏万比李颀晚一辈,从此诗看,两人象是情意十分密切的“忘 年交”。李颀晚年家居颍阳而常到洛阳,此诗可能就写于洛阳。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纯然 是长者的语气,予魏万以亲切的嘱咐。这里 用“行乐处”三字虚写长安,与上二句中的 “御苑砧声”相应,一虚一实,恰恰表明了 诗人的旨意。他谆谆告诫魏万:长安虽是 “行乐处”,但不是一般人可以享受的。不 要把宝贵的时光,轻易地消磨掉,要抓紧时 机成就一番事业。可谓语重心长。
《送魏万之京》课件(苏教)《唐诗宋词选读》
鸿雁: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羁旅伤感;代指书信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深院静,小巷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斜月下,北风前,万杵千砧捣欲穿。 不为捣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雨霖铃 柳永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送
魏
万
—
之பைடு நூலகம்
李 颀
京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仆骊仆骊 夫驹夫驹骊 整在具在歌 驾路存门 。,。,
【骊歌】告别之歌。逸诗有《骊驹》篇云:“骊 驹在门,仆夫具存;骊驹在路,仆夫整驾。”客 人临去歌《骊驹》,后人因而将告别之歌称“骊 歌”。
留使塞山追别绛奴魏
汉燕接横六三复犹大
将然云代郡河从未从
功上中北雄道戎灭军
。 , 。 , 。 , 。 , 》《
此悠长明别离金银春
会悠河月路堂樽烛夜
在 何 年
洛 阳 道
没 晓 天
隐 高 树
绕 山 川
思 琴 瑟
对 绮 筵
吐 青 烟
别 友 人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深院静,小巷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斜月下,北风前,万杵千砧捣欲穿。 不为捣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雨霖铃 柳永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送
魏
万
—
之பைடு நூலகம்
李 颀
京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仆骊仆骊 夫驹夫驹骊 整在具在歌 驾路存门 。,。,
【骊歌】告别之歌。逸诗有《骊驹》篇云:“骊 驹在门,仆夫具存;骊驹在路,仆夫整驾。”客 人临去歌《骊驹》,后人因而将告别之歌称“骊 歌”。
留使塞山追别绛奴魏
汉燕接横六三复犹大
将然云代郡河从未从
功上中北雄道戎灭军
。 , 。 , 。 , 。 , 》《
此悠长明别离金银春
会悠河月路堂樽烛夜
在 何 年
洛 阳 道
没 晓 天
隐 高 树
绕 山 川
思 琴 瑟
对 绮 筵
吐 青 烟
别 友 人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送魏万之京》课件
送魏万之京PPT 课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
目 录
Part One.
添加目录标题
Part Two.
魏万的生平
Part Three.
送魏万之京的创作 背景
Part Four.
送魏万之京的诗歌 内容
Part Five.
送魏万之京的艺术 手法
Part Six.
送魏万之京的影响 和评价
Part One
象征手法
意象选择:选择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如“长安”、“洛阳”等 象征意义:通过意象的象征意义,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象征手法:运用象征手法,使诗歌更加含蓄、深刻 象征效果:通过象征手法,使诗歌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语言特色
语言简洁,意境深 远
运用比喻、拟人等 修辞手法,生动形 象
运用典故,增加诗 歌的文化内涵
创作过程
创作时间:唐玄宗天宝十二年(753年) 创作地点:洛阳 创作背景:李白与魏万相识于洛阳,魏万即将前往长安,李白为其送行 创作内容:李白以诗的形式,表达了对魏万的祝福和期望,以及对长安的向往和憧憬
Part Four
送魏万之京的诗歌内容
描述离别的场景
送别地点:长安城外 送别时间:清晨 送别人物:诗人与魏万 送别场景:诗人与魏万依依惜别,诗人目送魏万远去,直至消失在视线中。
魏万的诗歌成就
魏万是唐代著名 的诗人,被誉为 “诗仙”
他的诗歌作品以 豪放、奔放、激 昂、悲壮著称
代表作品有《将进 酒》、《庐山谣》、 《行路难》等
他的诗歌作品对后 世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被誉为“诗仙”
Part Three
送魏万之京的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添加项标题
唐朝时期: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文化、经 济、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
目 录
Part One.
添加目录标题
Part Two.
魏万的生平
Part Three.
送魏万之京的创作 背景
Part Four.
送魏万之京的诗歌 内容
Part Five.
送魏万之京的艺术 手法
Part Six.
送魏万之京的影响 和评价
Part One
象征手法
意象选择:选择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如“长安”、“洛阳”等 象征意义:通过意象的象征意义,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象征手法:运用象征手法,使诗歌更加含蓄、深刻 象征效果:通过象征手法,使诗歌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语言特色
语言简洁,意境深 远
运用比喻、拟人等 修辞手法,生动形 象
运用典故,增加诗 歌的文化内涵
创作过程
创作时间:唐玄宗天宝十二年(753年) 创作地点:洛阳 创作背景:李白与魏万相识于洛阳,魏万即将前往长安,李白为其送行 创作内容:李白以诗的形式,表达了对魏万的祝福和期望,以及对长安的向往和憧憬
Part Four
送魏万之京的诗歌内容
描述离别的场景
送别地点:长安城外 送别时间:清晨 送别人物:诗人与魏万 送别场景:诗人与魏万依依惜别,诗人目送魏万远去,直至消失在视线中。
魏万的诗歌成就
魏万是唐代著名 的诗人,被誉为 “诗仙”
他的诗歌作品以 豪放、奔放、激 昂、悲壮著称
代表作品有《将进 酒》、《庐山谣》、 《行路难》等
他的诗歌作品对后 世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被誉为“诗仙”
Part Three
送魏万之京的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添加项标题
唐朝时期: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文化、经 济、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送魏万之京 -精品课件
李 颀
送 魏 万 之 京
—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整体感知——察诗情
诗题为“送魏万之京”,是谁送别魏万去京城? ——李颀 李颀和魏万是什么关系? ——魏万是李颀的晚辈朋友。见注释① 诗的哪一联表现出诗人对晚辈朋友的关心劝勉?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盛唐送别诗中的盛唐气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送友人》,字里
行间透露着对友人真挚的情感。
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一片
冰心在玉壶”,便是典型的盛唐气象。
如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 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人慰藉中寄希 望,不作凄凉之语,乐观放达,唱响盛唐 气象的最强音。
牛刀小试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联系旧知,回顾送别诗常见情感 联系旧知,回顾送别诗情感
1.上一专题所学《春夜别友人》表达了什么样的 思想感情? ——依依惜别之情。 2.回顾读过背过的送别诗,思考它们分别表达了 哪些情感 李白《赠汪伦》:深情厚谊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豁达胸襟豪放气度 高适《别董大》:诚挚的安慰、劝勉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表明心志
(1)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接表现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愁,客中,离歌
这些词语直接表现出诗人和朋友之间的依 依惜别之情。
品意象,感受诗情
诗的前三联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关心劝勉之 情、依依惜别之情的? 1.首联 微霜:写出景物的萧条 暗示离人心情的凄冷、惜别的悲凉 表现游子行程的艰辛 表达了长辈的关心
送 魏 万 之 京
—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整体感知——察诗情
诗题为“送魏万之京”,是谁送别魏万去京城? ——李颀 李颀和魏万是什么关系? ——魏万是李颀的晚辈朋友。见注释① 诗的哪一联表现出诗人对晚辈朋友的关心劝勉?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盛唐送别诗中的盛唐气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送友人》,字里
行间透露着对友人真挚的情感。
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一片
冰心在玉壶”,便是典型的盛唐气象。
如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 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人慰藉中寄希 望,不作凄凉之语,乐观放达,唱响盛唐 气象的最强音。
牛刀小试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联系旧知,回顾送别诗常见情感 联系旧知,回顾送别诗情感
1.上一专题所学《春夜别友人》表达了什么样的 思想感情? ——依依惜别之情。 2.回顾读过背过的送别诗,思考它们分别表达了 哪些情感 李白《赠汪伦》:深情厚谊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豁达胸襟豪放气度 高适《别董大》:诚挚的安慰、劝勉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表明心志
(1)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接表现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愁,客中,离歌
这些词语直接表现出诗人和朋友之间的依 依惜别之情。
品意象,感受诗情
诗的前三联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关心劝勉之 情、依依惜别之情的? 1.首联 微霜:写出景物的萧条 暗示离人心情的凄冷、惜别的悲凉 表现游子行程的艰辛 表达了长辈的关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
所以鸿雁用来表示乡思之情。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关城:指潼关。 催寒近:寒气越来越重,一路上天气愈来愈 冷。 向晚多:愈接近傍晚愈多。 催寒近、向晚多 六个字相对,暗含着岁月不 待,年华易老之意,顺势引出了结尾二句。
2、“关城树色催寒近”本来是寒
气使树变色,诗人却说树色带来了 寒气,说说这样写的妙处。 本来是寒气使树变色,但寒不可见 而树色可见,好象树色带来寒气, 见树色而知寒近,是树色把寒催来 的。再加一个“催”字,把平常景 物写得有情有感,十分生动。
傍晚砧声之多,为长安特有,“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然而诗人为什么不用城关雄 伟、御苑清华这样的景色来介绍长安,却只 突出了“御苑砧声”,发人深想。
游子:指魏万。
离歌:离别的歌。
仆 夫 整 驾 。
骊 驹 在 路 ,
仆 夫 具 存 。
骊 驹 骊 在 歌 门 ,
反复的句式,迫促的旋律,动人的渲染依依离别之情。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初渡河:刚刚渡过黄河霜渡河而来
《古塞下曲》
行人朝走马,直指蓟城傍。
蓟城通漠北,万里别吾乡。 海上千烽火,沙中百战场。 军书发上郡,春色渡河阳。 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 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
4、分析最后两句寄寓怎样的意味。给我们
什么启发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纯然是长者的语气,予魏万以亲切的嘱咐。 这里用“行乐处”三字虚写长安,与上二 句中的“御苑砧声”相应,一虚一实,恰 恰表明了诗人的旨意。他谆谆告诫魏万: 长安虽是“行乐处”,但不是一般人可以 享受的。不要把宝贵的时光,轻易地消磨 掉,要抓紧时机成就一番事业。可谓语重 心长。
思考一下为什么只突出了“御苑砧声”?
提示:魏万前此,大概没有到过长安,而李颀已多次到 过京师,在那里曾“倾财破产”,历经辛酸。两句推想 中,诗人平生感慨……
捣衣是关心家人冷暖,为全家人缝制衣服,是古代妇女的主要职责之一。在进行捣 衣这种机械重复的劳作之时,她们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思念远离家乡的亲人。单调悠 长的砧声有助于摒除外虑,心志专一,对思念之情起到凝聚与强化的作用。正因为 这些原因,捣衣的动作和与之相关的清砧的声响,成为古典诗歌中“思妇”主题下 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这是一首送别诗,被送者为诗人晚辈。诗开首用倒戟法落笔,点出出发前, 微霜初落,深秋萧瑟。颔联写离秋,写游子面对云山,黯然伤神。 一、二两句想象(李颀是在京城生活过的)魏万到京城沿途所能见的极易 引起羁旅乡愁的景物。 颈联介绍长安秋色,暗寓此地不可长留。 颔联和颈联或在抒情中写景叙事,或在写景叙事中抒情,层次分明。 末联以长者风度,嘱咐劝勉魏万到了长安之后,不要只看到那里是行乐的 地方而沉溺其中,蹉跎岁月,应该抓紧成就一番事业。这表达了诗人对魏 万的深情厚意,情调深沉悲凉,但却催人向上。 全诗善于炼句,为后人所称道,且叙事、写景、抒情交织,由景生情, 引人共鸣。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纯然是长者的语气,予魏万以亲切的嘱咐。 这里用“行乐处”三字虚写长安,与上二句中的 “御苑砧声”相应,一虚一实,恰恰表明了诗人的 旨意。 他谆谆告诫魏万:长安虽是“行乐处”,但不是一 般人可以享受的。不要把宝贵的时光,轻易地消磨 掉,要抓紧时机成就一番事业。可谓语重心长。
整首诗的感觉:充满离愁却又劝人奋进。
赏析
先思考,再和同学交流
1、李颀《送魏万之京》以长于炼句而为后人所称道 , 请从叙事、写景、抒情 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说说这 首诗的炼句之妙。(课文思考题) 诗人是把叙事、写景和抒情交织在一起来写的。如第一 联,“朝闻游子唱离歌”,先说朋友要走,再说“昨夜 微霜初渡河”,点明昨晚的景象,倒叙的笔法。将深秋 时节朋友告别的萧瑟气氛渲染得极为凄清,叙事中有景、 有情。如次联两句用了倒装的手法,加深了描写。“鸿 雁”、“云山”是感官接触到的物象,但出以“愁里听” 和“客中过”,即是由事见景、由景生情,容易唤起人 们的共鸣。同样,第三联的“关城树色”和“御苑砧 声”,虽是记忆中的形象,联系气候、时刻等环境条件, 有声有色,非常自然。而“催”字、“向”字,更见推 敲之功。
魏万,又名魏颢,是李颀晚辈的诗
人。他不但与李颀情谊甚厚,与李 白等诗人也有交往。李颀的这首诗, 是为送魏万西赴长安而作。李颀晚 年家居颍阳而常到洛阳,此诗可能 就写于洛阳。
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李 颀
送 魏 万 之 京
那正是晓风残月清霜布地的一个秋天的 早晨,诗人和魏万在黄河边分手了……
—
李颀,四川人,唐代 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 年,四十五岁时中进士, 曾任新乡县尉,因为很 久都没有得到升迁,就 辞职隐居在河南颍阳。 之后,醉心于炼丹求仙。 与王维、高适、王昌龄 等著名诗人皆有来往, 诗名颇高。其诗内容涉 及面较广,尤以边塞诗 名扬天下。擅长五、七 言歌行体,气势奔放、 跌宕多姿。 《送魏万之 京》是李颀写给魏万的 送别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