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课件:送魏万之京
《送魏万之京》2精品PPT课件
者强烈地感受到浓郁的情意,因为诗人完全将这些深厚 的情意渗透在叙事和写景中,用诗的语言来抒情,不但 含蓄,而且有味、有趣。
尾联“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纯然是长者的语气,予魏万以亲切的嘱咐。他 谆谆告诫魏万:长安虽是“行乐处”,但不是 一般人可以享受的。不要把宝贵的时光,轻易 地消磨掉,要抓紧时机成就一番事业。可谓语 重心长。
诗歌赏析 首联:朝闻游子唱离歌, 昨夜微霜初渡河。
第一句正面写“别”。 诗人只用“离歌” 两个字,点明离别。
第二句点“秋”。 也只用“微霜”一词透露,而景物的萧条,心情
的凄冷,游子旅程的艰辛,都包含在其中。 这联诗在时间上用倒置的手法,先说“今朝别”,
再说“昨夜霜”,把离别放在最醒目的位置。其中既有 对游子冲寒上路的爱惜,又有和游子乍逢即别的惆怅。
学习探讨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这联诗有 一点歧义,就是初渡河的主语究竟是“游子” 呢,还是“微霜”呢?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其实两种说法都有,从语法上看,也都是
说得通的。但是诗人更喜欢把抽象的节候形象化、拟 人化,用表示具体动作的“渡”字来形容秋天是怎样 悄悄地从河的北岸来到河的南岸的。(参照李颀《古 塞下曲》“春色渡河阳”)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归》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曹丕《燕歌行》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欧阳修《戏答元稹》
见雁思乡信,闻猿积泪痕。 —岑参《巴南舟中夜市 》
五、六两句,诗人对远行客又作了充满情意的 推想:“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讨论: 1 “催”字的好处? 2 傍晚砧声之多,为长安特有,“长安一片月,万户 捣衣声”。然而诗人为什么不用城关雄伟、御苑清华 这样的景色来介绍长安,却只突出了“御苑砧声”?
高三语文送魏万之京PPT精品课件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魏万乘着微霜渡河而来
渡
昨夜微霜渡河而来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归》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曹丕《燕歌行》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欧阳修《戏答元稹》
见雁思乡信,闻猿积泪痕。 —岑参《巴南舟中夜市 》
鸿雁: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羁旅伤感;代指书信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深院静,小巷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斜月下,北风前,万杵千砧捣欲穿。 不为捣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THANKS FOR WATCHING
谢谢大家观看
为了方便教学与学习使用,本文档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欢迎下载!
汇报人:XXX
时间:20XX.XX.XX
2021/02/24
送
魏
万
—
之
李 颀
京
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仆骊仆骊 夫驹夫驹骊 整在具在歌 驾路存门 。,。,
【骊歌】告别之歌。逸诗有《骊驹》篇云:“骊 驹在门,仆夫具存;骊驹在路,仆夫整驾。”客 人临去歌《骊驹》,后人因而将告别之歌称“骊 歌”。
高三语文送魏万之京课件
探讨唐代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诗人创作的影响。
不同流派诗歌的欣赏
分析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史诗等不同流派诗歌的特点和美学价值。
美学:从美学角度欣赏唐代诗歌艺术
跨学科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分析地理学、历史学、美学等跨学科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提高综合素养和审美能力
挖掘和整理传统文化资源
01
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整理,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创新传统文化传承方式
02
通过创新性的方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倡导全社会共同参与
03
倡导全社会共同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形成人人尊重、人人传承的良好氛围。
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05
CHAPTER
跨学科知识拓展与应用
了解唐代的水陆交通网络,包括丝绸之路、大运河等重要路线。
唐代主要交通路线
分析不同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对唐代交通路线选择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交通的影响
探讨交通发展对唐代经济繁荣和文化交流的作用。
交通对唐代经济文化的影响
地理学:唐代交通路线及地理环境影响
02
CHAPTER
诗歌内容解析与赏析
01
02
全文朗读及注音版提供
准备注音版的全文,方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对照发音,提高朗读准确性。
提供标准的全文朗读音频,帮助学生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对诗歌进行逐句解读,分析每句话的字面意思和隐含意义。
挖掘诗歌中的典故、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揭示其深层含义。
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了解唐代科举制度的起源、考试科目、选拔程序等。
送魏万之京PPT课件
晚唐时期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为代 表,诗歌风格细腻婉约。
2024/1/27
5
《送魏万之京》创作背景
魏万,又名魏颢,曾求仙学道,隐居 王屋山。
李白深为感动,写下《送王屋山人魏 万还王屋》一诗。
2024/1/27
天宝十三载,因仰慕李白名声,南下 吴、越一带访寻李白,行程三千余里 ,为后人所传颂。
李颀此诗《送魏万之京》作于魏万离 开长安前往京城之际,表达了作者对 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其前程的美好祝 愿。
讨论点2
讨论点3
可以借鉴其他艺术形式,如音乐、绘 画等,与诗歌相结合,打造出更加丰 富的艺术效果。
可以通过描绘具体的场景和细节,让 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离别的情感。
2024/1/27
26
THANK YOU
2024/1/27
27
2024/1/27
10
03
意象分析与情感表达
2024/1/27
11
离别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01
02
03
长亭古道
象征着离别的场所,长亭 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营造出一种凄凉、哀婉 的氛围。
2024/1/27
落日余晖
暗示着时光的流逝,离别 之际,夕阳西下,余晖洒 满大地,象征着诗人对友 人离去的不舍和留恋。
我认为诗中的“京华烟云”和“ 海内风尘”等词语,不仅表达了 诗人对京城的眷恋和对外面的世 界的向往,也暗示了当时社会的
动荡和不安。
分享3
通过本诗的学习,我对古代送别 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体会到 了诗歌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
2024/1/27
25
小组讨论:如何创新表达离别情感
讨论点1
可以尝试运用现代诗歌的形式和语言 ,结合古代诗歌的意象和手法,创造 出新的表达方式。
《唐诗宋词选读》原创精品课件2:送魏万之京
分析最后两句寄寓怎样的意味。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纯然是长 者的语气,予魏万以亲切的嘱咐。 这里用“行乐处”三字虚写长安,与上二句中的 “御苑砧声”相应,一虚一实,恰恰表明了诗人的旨意。 他谆谆告诫魏万:长安虽是“行乐处”,但不是一般人 可以享受的。不要把宝贵的时光,轻易地消磨掉,要抓 紧时机成就一番事业。可谓语重心长。
鸿雁: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羁旅伤感;代指书 信
“关城树色催寒近”,本来是寒气使树变色,诗 人却说树色带来了寒气,说说这样写的妙处。
本来是寒气使树变色,但寒不可见而树色可见,好 象树色带来寒气,见树色而知寒近,是树色把寒催来的。 再加一个“催”字,把平常景物写得有情有感,十分生 动。
砧声也是诗人常常引进的意象,说说这个意象的 情愫。
李颀
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仆 夫 整 驾 。
骊 驹 在 路 ,
仆 夫 具 存 。
骊 驹 在 骊 门 歌 ,
【骊歌】告别之歌。逸诗有《骊驹》篇云:“骊驹在门, 仆夫具存;骊驹在路,仆夫整驾。”客人临去歌《骊 驹》,后人因而将告别之歌称“骊歌”。
对比阅读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照李颀《古塞下曲》”春色渡河阳”,可 以看出诗人喜欢把抽象的节候形象化、拟人化。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李清照《声声慢》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曹丕《燕歌行》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王实甫《长亭送别》 见雁思乡信,闻猿积泪痕。 —岑参《巴南舟中夜市 》
《送魏万之京》(共46张PPT)
解读诗歌
• 赏析尾联:寄寓怎样的意味。 •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以长者的语气,给魏万以亲切的嘱咐。他 谆谆告诫魏万:长安虽然有“行乐处”, 但不是一般人可以享受的。不要忘了自己 一路而来的艰辛苦痛,如果沉溺享乐,只 会白白消磨大好的光阴而理想无成。语气 近乎严厉,完全是长者口气。一个“莫” 字,不容友人置疑;一个“易”字,足教 友人深思。语谆情切,劝勉之意如警钟长 鸣,令人不敢忘怀。
树黄,御苑砧声。 情:体现了诗人离别时 的悲伤,以及对朋友的牵挂关切之情。
解读诗歌
9.李颀《送魏万之京》以长于炼句而为后人 所称道,请从叙事、写景、抒情等方面任 选一个角度,说说这首诗的炼句之妙。
诗人是把叙事、写景和抒情交织在一起来写 的。如第一联,“朝闻游子唱离歌”,先 说朋友要走,再说“昨夜微霜初渡河”, 点明昨晚的景象,是一种倒叙的笔法。将 深秋时节朋友告别的萧瑟气氛渲染得极为 凄清,叙事中有景、有情。如次联两句用 了倒装的手法,加深了描写。“鸿雁”、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陈子昂
②空间意象: 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
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 《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 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 《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等。
• 由事见景、由景生情。合于认识规律,容易唤起 人们的共鸣。
解读诗歌
• 赏析颈联:诗人对友人又作了充满情意的 推想:“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 多”。“催寒近”,凉秋九月,草木摇落, 一片萧瑟,寒天越来越近。“砧声多”也 点明天气越来越冷了,既反衬出身处繁华 都市的寂寞,又暗示独居异乡的凄凉。言 外之意是:年轻人,理想是美好的,现实 却很残酷。千万不要异想天开地认为,到 了理想之地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不露痕迹 的担忧、提醒,为后文直言劝诫作铺垫。
《送魏万之京》课件2
勉励前行
李白在诗中勉励魏万要继 续前行,追求更高的理想 和抱负,不要因离别而过 分感伤。
13
友谊、忠诚等价值观念体现
友谊至上
李白和魏万之间的友谊超越了世俗的 利益关系,体现了友谊至上的价值观 念。
忠诚不渝
追求理想
李白和魏万都拥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他们之间的友谊也是建立在共同追 求理想的基础之上。
审美体验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通过想象和 联想,感受到诗歌中蕴含的深沉情感 和丰富内涵,从而获得一种审美愉悦 和心灵共鸣。
2024/1/26
9
关键语句解读及意义阐释
2024/1/26
关键语句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此句通过描绘秋风 起、木叶飞的景象,以及吴江水和鲈鱼的肥美,表达了诗人 对季节变化和自然美景的敏锐感受。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 心的愁苦和无奈。
诗歌内容解析与赏析
7
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
2024/1/26
篇章结构
诗歌采用古体诗的形式,通过叙 事、描写和抒情等手法,构建了 一个完整而富有层次感的篇章结 构。
写作特点
诗歌语言简练,意象生动,通过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手法,表 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深情厚谊 。
8
意象描绘与审美体验
意象描绘
诗歌中通过“秋风”、“寒雁”、“ 落日”等意象,描绘了一幅萧瑟凄凉 的秋日送别图,营造出一种悲凉伤感 的氛围。
文化内涵
唐代送别诗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诗人们常常在诗中运用典故、比喻等 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 友人的祝愿。这些修辞手法不仅增加 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也使得诗歌具 有更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唐代送 别诗还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礼仪文化和 风俗习惯,为我们了解唐代社会提供 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送魏万之京》ppt课件
诗歌价值的体现
通过对离别主题的深入探讨和对 友情、人生等议题的思考,诗歌 展现了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 内涵,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传承与创新
诗歌在传承古代文化的同时,也 注入了新的时代元素和思想内涵, 使其具有更加丰富的艺术魅力和
社会价值。
04
艺术手法鉴赏与传承 意义
李颀诗歌艺术手法举隅
《送魏万之京》一诗体现了李颀诗歌 的典型特点:气势磅礴、意境开阔、 情感真挚。
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韵律悠扬,具 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送魏万之京》原文呈现
01
02
03
全文展示
《送魏万之京》诗歌原文。
作者介绍
李白生平及代表作品概述 。
创作背景
探讨李白创作此诗的时代 背景和个人境遇。
风格特点
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优美、 表达细腻。
成因分析
唐代社会风气开放,人们重视情感 交流;唐代交通不便,离别时情感 更加真挚;唐代诗歌发展成熟,诗 人创作技巧高超。
06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 离别主题比较
中西方离别观念差异比较
中方离别观念
注重情感表达,强调离别的不舍和哀伤,倾向于表现出强烈的情感纽带。
《送魏万之京》ppt 课件
目 录
• 诗人介绍与背景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 艺术手法鉴赏与传承意义 • 知识拓展:唐代送别诗概述 •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离别主题比较
01
诗人介绍与背景
李颀生平及成就
01
李颀(690-751),唐 代著名诗人,字、号不 详,汉族,陇西(今甘 肃)人。
推动离别文化的国际交流
高二语文送魏万之京(PPT)4-4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归》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曹丕《燕歌行》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欧阳修《戏答元稹》
见雁思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羁旅伤感;代指书信
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形悲哀痛苦:~无依的孤儿。 【哀怜】动对别人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孤儿寡母,令人~。 【哀鸣】动悲哀地叫:寒鸦~。 【哀戚】ī〈书〉形悲伤。 【哀 启】名旧时死者亲属叙述死者生平事略的文章,通常附在讣闻之后。 【哀泣】动悲伤地哭泣:嘤嘤~。 【哀切】形凄切(多用来形容声音、眼神等):情 辞~。 【哀求】动苦苦; /peizi/ 炒股配资; 请求:~饶命|百般~。 【哀荣】〈书〉名指死后的荣誉。 【哀伤】形悲伤:哭声 凄切~|请保重身体,切莫过于~。 【哀思】ī名悲哀思念的感情:寄托~。 【哀叹】动悲哀地叹息:独自~|~自己的不幸遭遇。 【哀恸】形极为悲痛: 伟人长眠,举世~。 【哀痛】形悲伤;悲痛:~欲绝|感到十分~。 【哀婉】形(声音)悲伤而婉转:歌声~动人。 【哀艳】〈书〉形形容文辞凄切而华 丽:~之词|诗句~缠绵。 【哀怨】形悲伤而含怨恨:~的笛声|倾诉内心的~。 【哀乐】名悲哀的乐曲,专用于丧葬或追悼。 【埃】灰尘;尘土: 尘~|黄~蔽天。 【埃】量长度的非法定计量单位,符号?。埃等于-(一百亿分之一)米。主要用来计量微小长度。这个单位名称是为纪念瑞典物理学家 埃斯特朗(Aa?g?)而定的。 【埃博拉出血热】急性传染病,病原体是埃博拉病度,通过身体接触传染。症状是高热,肌肉痛,腹泻,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出 血等,很快导致肾功能衰竭,出现休克和昏迷,死亡率很高。也叫埃博拉病度病。 【挨】①动靠近;紧接着:他家~着工厂|学生一个~一个地走进教室。 ②介顺着(次序):把书~着次序放好|~门~户地检查卫生。 【挨边】∥(~儿)①动靠着边缘:上了大路,要挨着边儿走。②动接近(某数,多指年 龄):我六十~儿了。③形接近事实或事物应有的样子:你说的太不~儿! 【挨次】副顺次:~入场|~检查。 【挨个儿】〈口〉副逐一;顺次:~盘 问|~上车。 【挨肩儿】〈口〉动同胞兄弟姐妹排行相连,年岁相差很小:这哥儿俩是~的,只差一岁。 【挨近】∥动靠近:你~我—点儿|两家挨得很近。 【唉】叹①表示应答:~,我在这儿|~,我知道了。②表示叹息:~,有什么办法呢?|他双手抱着头,~~地直叹气。 【唉声叹气】因伤感、烦闷或痛 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娭】[娭毑]()〈方〉名①祖母。②尊称年老的妇女。 【欸】同“唉”()。 【嗳】(噯)同“哎”。 【锿】(鎄)名金属元 素,符号()。有放射性,由人工核反应获得。 【挨】(捱)动①遭受;忍受:~饿|~了一顿打。②困难地度过(岁月):苦日子好不容易~过来了。
《送魏万之京》教学课件.共23页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送魏万之京》教学课件.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送魏万之京课件11.22
《长亭送别》:“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 美,淡烟暮霭相遮蔽 。” 《三国演义》“元直走马荐诸葛”:玄德 哭曰:“元直去矣!吾将奈何?”凝泪而 望,却被一树林隔断。玄德以鞭指曰: “吾欲尽伐此处树木。”众问何故。玄德 曰:“因阻吾望徐元直之目也。”
《长亭送别》:“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 美,淡烟暮霭相遮蔽 。” 《三国演义》“元直走马荐诸葛”:玄德 哭曰:“元直去矣!吾将奈何?”凝泪而 望,却被一树林隔断。玄德以鞭指曰: “吾欲尽伐此处树木。”众问何故。玄德 曰:“因阻吾望徐元直之目也。”
读懂意象
品味情感
——《送魏万之京》
温故《雨霖铃》
景 别前 别时 别后
寒蝉、骤雨、长亭、 都门
情 伤感、悲戚
兰舟、烟波、暮霭 不舍、愁苦 楚天 杨柳、晓风、残月 孤寂、思念
方法总结
步骤1:找意象 步骤2:找意象的修饰、限定性词语 步骤3:品味意象 两手抓:抓意象寓意
抓意象的修饰、限定性词语
缘景明情
步骤2:找意象的修饰、限定性词语 离歌 唱 微霜 初渡 鸿雁 愁 云山 客 关城树色 寒 御苑砧声 多
缘景明情
步骤3:品味意象 两手抓:抓意象的寓意
离歌 微霜 鸿雁 云山 关城树色 御苑砧声 唱 初渡 愁 客 寒 多
抓修饰、限定词语
缘景明情
步骤4:综合意象 联想画面 归结情感
情感:惜别 思乡
愁苦 劝勉
学以致用
送魏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合作探究:读《送魏二》,通过分析意象 把握诗歌情感。
拓展延伸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 天水送无穷树,未是风 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思考:请分析作者通过哪些意象来表达情感的。
《送魏万之京》课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
目 录
Part One.
添加目录标题
Part Two.
魏万的生平
Part Three.
送魏万之京的创作 背景
Part Four.
送魏万之京的诗歌 内容
Part Five.
送魏万之京的艺术 手法
Part Six.
送魏万之京的影响 和评价
Part One
象征手法
意象选择:选择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如“长安”、“洛阳”等 象征意义:通过意象的象征意义,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象征手法:运用象征手法,使诗歌更加含蓄、深刻 象征效果:通过象征手法,使诗歌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语言特色
语言简洁,意境深 远
运用比喻、拟人等 修辞手法,生动形 象
运用典故,增加诗 歌的文化内涵
创作过程
创作时间:唐玄宗天宝十二年(753年) 创作地点:洛阳 创作背景:李白与魏万相识于洛阳,魏万即将前往长安,李白为其送行 创作内容:李白以诗的形式,表达了对魏万的祝福和期望,以及对长安的向往和憧憬
Part Four
送魏万之京的诗歌内容
描述离别的场景
送别地点:长安城外 送别时间:清晨 送别人物:诗人与魏万 送别场景:诗人与魏万依依惜别,诗人目送魏万远去,直至消失在视线中。
魏万的诗歌成就
魏万是唐代著名 的诗人,被誉为 “诗仙”
他的诗歌作品以 豪放、奔放、激 昂、悲壮著称
代表作品有《将进 酒》、《庐山谣》、 《行路难》等
他的诗歌作品对后 世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被誉为“诗仙”
Part Three
送魏万之京的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添加项标题
唐朝时期: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文化、经 济、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送魏万之京 -精品课件
送 魏 万 之 京
—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整体感知——察诗情
诗题为“送魏万之京”,是谁送别魏万去京城? ——李颀 李颀和魏万是什么关系? ——魏万是李颀的晚辈朋友。见注释① 诗的哪一联表现出诗人对晚辈朋友的关心劝勉?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盛唐送别诗中的盛唐气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送友人》,字里
行间透露着对友人真挚的情感。
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一片
冰心在玉壶”,便是典型的盛唐气象。
如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 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人慰藉中寄希 望,不作凄凉之语,乐观放达,唱响盛唐 气象的最强音。
牛刀小试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联系旧知,回顾送别诗常见情感 联系旧知,回顾送别诗情感
1.上一专题所学《春夜别友人》表达了什么样的 思想感情? ——依依惜别之情。 2.回顾读过背过的送别诗,思考它们分别表达了 哪些情感 李白《赠汪伦》:深情厚谊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豁达胸襟豪放气度 高适《别董大》:诚挚的安慰、劝勉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表明心志
(1)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接表现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愁,客中,离歌
这些词语直接表现出诗人和朋友之间的依 依惜别之情。
品意象,感受诗情
诗的前三联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关心劝勉之 情、依依惜别之情的? 1.首联 微霜:写出景物的萧条 暗示离人心情的凄冷、惜别的悲凉 表现游子行程的艰辛 表达了长辈的关心
《唐诗宋词选读》原创精品课件1:送魏万之京
诗歌赏析 首联:朝闻游子唱离歌, 昨夜微霜初渡河。
第一句正面写“别”。 诗人只用“离歌” 两个字,点明离别。 第二句点“秋”。 也只用“微霜”一词透露,而景物的萧条,心情 的凄冷,游子旅程的艰辛,都包含在其中。 这联诗在时间上用倒置的手法,先说“今朝别”, 再说“昨夜霜”,把离别放在最醒目的位置。其中既有 对游子冲寒上路的爱惜,又有和游子乍逢即别的惆怅。
尾联“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纯然是长者的语气,予魏万以亲切的嘱咐。他 谆谆告诫魏万:长安虽是“行乐处”,但不是 一般人可以享受的。不要把宝贵的时光,轻易 地消磨掉,要抓紧时机成就一番事业。可谓语 重心长。
总
结
赠别类的诗在唐诗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 内容丰富,可谓“说尽故人离别情”。在交通不发 达的古代,亲友们“相见时难别亦难”,而诗人们 对亲情和友情又看得很重,抒写了大量的诗作,给 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归》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曹丕《燕歌行》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欧阳修《戏答元稹》 见雁思乡信,闻猿积泪痕。 —岑参《巴南舟中夜市 》
五、六两句,诗人对远行客又作了充满情意的 推想:“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讨论: 1 “催”字的好处? 2 傍晚砧声之多,为长安特有,“长安一片月,万户 捣衣声”。然而诗人为什么不用城关雄伟、御苑清华 这样的景色来介绍长安,却只突出了“御苑砧声”?
“捣衣”和“砧声” 意象
C、古典诗歌表现了捣衣与砧声意象,也塑造了这种 意象。它不仅感染、感动着置身情境之中的思妇与游子, 即使平常诗人,也往往喜欢把这种声音作为自己诗歌的 背景音乐,表达种种复杂的情感: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 数声和月到帘栊。”(十国南唐•李煜《捣练子》) “砧清秋巷迥,灯白夜堂凉。此意无人会,重城醉梦 乡。”(林景熙《夜意》)
2024年公开课课件送魏万之京(增加多场景)
公开课课件送魏万之京(增加多场景)公开课课件送魏万之京一、背景介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公开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我国教育领域逐渐崭露头角。
公开课课件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魏万之京作为我国著名的教育专家,其对于公开课课件的研究和实践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公开课课件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期为我国公开课课件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二、公开课课件发展现状1.公开课课件资源丰富近年来,我国公开课课件资源得到了迅速发展,涵盖了各个学科、各个层次的教育内容。
教育部、各省市教育部门以及高校纷纷投入力量,开展公开课课件的制作和推广工作。
例如,我国教育部推出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汇集了国内众多优质课程资源,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选择。
2.公开课课件形式多样公开课课件的形式日益多样化,包括视频、音频、图文、动画等多种载体。
这些形式各具特色,满足了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同时,公开课课件制作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应用,为公开课课件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公开课课件应用广泛公开课课件已广泛应用于我国教育教学领域,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还能满足个性化、终身化学习的需求。
公开课课件的应用场景包括课堂教学、远程教育、在线培训、自学辅导等,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便捷的学习途径。
三、公开课课件存在的问题1.资源质量参差不齐虽然公开课课件资源丰富,但质量参差不齐。
部分课件内容陈旧、形式单一,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一些课件在制作过程中,缺乏严谨的学术态度和规范的操作流程,影响了课件的整体质量。
2.缺乏有效的评价和监管机制目前,我国公开课课件的评价和监管机制尚不完善,导致一些低质量、重复性的课件资源涌入市场。
这不仅浪费了教育资源,还可能对学习者产生误导。
3.课件推广力度不足尽管公开课课件具有诸多优势,但在实际推广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部分教师和学生对公开课课件的认识不足,导致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程度不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颀
学习目标
1.分析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鉴赏炼句和叙事写景、抒情交织 的艺术特色; 3.初步了解送别诗鉴赏的方法。
作者简介
李颀,生卒年不详。作吏数年, 后归隐。他交游颇广,与当代著名 诗人王昌龄、岑参、王维、高适等 人皆有交往。他以边塞诗和送别诗 闻名于诗坛。
朝闻游子唱离歌, 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 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诗作赏析
朝 闻 游 子 唱 离 歌 首 联 昨 第一句正面写“别”。 诗人只用“离歌”(《骊歌》, 夜 离别之歌)两个字,唤起我们对这 段歌词的记忆,收到言简意赅的效 微 果。 霜 第二句点“秋”。 也只用“微霜”一词透露,而 渡 景物的萧条,心情的凄冷,隐含游 河 子旅程的艰辛,都包含在其中。让 我们联想到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情 初
莫 见 长 安 行 乐 处 空
由颈联“催寒”、“向晚”的 令 “催”和“向”又表示一种迫促的岁 动作,使人深感岁月如流,时不我月 易 待。最后水到渠成,提出慰勉的话: 不要沉湎
赠别类的诗在唐诗中占有相当 大的比例,而且内容丰富,可谓 “说尽故人离别情”。在交通不发 达的古代,亲友们“相见时难别亦 难”,而诗人们对亲情和友情又看 得很重,抒写了大量的诗作,给后 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写离情别意,但却使读者强烈地感受
颈 联 宕开写景,景中有情
关 城 树 色 催 寒 近
雁叫声里,云山过处,京城 苑 已在望中。关城、御苑,从空 砧 间转换点明游子行程;“树 声 色”、“向晚”从时间顺延写 向 一日行速。 晚 “砧上”,捣衣声。秋天了, 多 家家捣练,为征人游子赶制寒 衣。
御
尾 联
课后作业
1、背诵默写本诗。 2、预习下首诗歌。
这联诗在时间上用倒置的手法, 先说“今朝别”,再说“昨夜 霜”,把离别放在最醒目的位置。 其中既有对游子冲寒上路的爱惜, 又有和游子乍逢即别的惆怅。
颔 联 写别后心情
鸿 雁 不 堪 愁 里 听
先承“秋”,从“闻”的角度写秋 云 雁哀鸣。雁,是惜别思乡的传统意象。 雁,常常引起对故乡、对亲人的定向 山 联想。 况 “云山”句承“别”。“看”到 是 的那云遮雾绕的重重峻岭,象征着和 客 故里、亲人的重重阻隔。诗人用“不 中 堪”、“况”交叉承接第一联,造成 过 转折离即的韵致。虽然没有从正面来
课堂练习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第二句中“不觉有离伤”之语, 诗人当真没有离伤吗?三、四句在送 别诗中另辟蹊径,你认为妙在何处?
明确:诗人未必没有离伤,但为了
安慰友人,不得不用乐观的语言减轻 对方的离愁。 三四两句化远为近,化“两乡”为 “一乡”,蕴涵了人分两地,情同一 心的深厚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