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送魏万之京PPT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语文:2.2《送魏万之京》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上)》)

语文:2.2《送魏万之京》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上)》)
昨夜微霜渡河而来把霜拟人化了,写 出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

秋夜微霜,挚友别离,自然地逗出了一个“愁” 字。“鸿雁不堪愁里听”,是紧接第二句,渲染 氛围。“云山况是客中过”,接写正题,照应第 一句。大雁,秋天南去,春天北归,飘零不定, 有似旅人。它那嘹唳的雁声,从天末飘来,使人 觉得怅惘凄切。而抱有满腹惆怅的人,当然就更 难忍受了。
五、六两句,诗人对远行客又作了充满情意的推 想:“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讨论: 1 “催”字的好处? 2 傍晚砧声之多,为长安特有,“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然而诗人为什么不用城关雄、 御苑清华这样的景色来介绍长安,却只突出了 “御苑砧声”?
“捣衣”和“砧声” A、关心家人冷暖,为全家人缝制衣服,是古代妇女的主要职责之一。在进行捣衣这种 机械重复的劳作之时,她们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思念远离家乡的亲人。单调悠长的砧声有 助于摒除外虑,心志专一,对思念之情起到凝聚与强化的作用。正因为这些原因,捣衣 的动作和与之相关的清砧的声响,成为古典诗歌中“思妇”主题下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晓吹员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李白《捣衣》) “不辞捣衣倦,一寄塞垣深。”(杜甫《捣衣》) “飞鸿影里,捣衣砧外,总是玉关情。”(宋•晏几道《少年游》) B、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 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杜甫的《秋兴》,就是以白帝城的砧声寄寓自己客居漂泊中对故乡的思念: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C、古典诗歌表现了捣衣与砧声意象,也塑造了这种意象。它不仅感染、感动着置身情 境之中的思妇与游子,即使平常诗人,也往往喜欢把这种声音作为自己诗歌的背景音乐, 表达种种复杂的情感: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十国南 唐•李煜《捣练子》) “砧清秋巷迥,灯白夜堂凉。此意无人会,重城醉梦乡。”(林景熙《夜意》)

高三语文送魏万之京课件

高三语文送魏万之京课件
唐代诗歌对后世的影响
探讨唐代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诗人创作的影响。
不同流派诗歌的欣赏
分析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史诗等不同流派诗歌的特点和美学价值。
美学:从美学角度欣赏唐代诗歌艺术
跨学科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分析地理学、历史学、美学等跨学科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提高综合素养和审美能力
挖掘和整理传统文化资源
01
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整理,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创新传统文化传承方式
02
通过创新性的方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倡导全社会共同参与
03
倡导全社会共同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形成人人尊重、人人传承的良好氛围。
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05
CHAPTER
跨学科知识拓展与应用
了解唐代的水陆交通网络,包括丝绸之路、大运河等重要路线。
唐代主要交通路线
分析不同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对唐代交通路线选择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交通的影响
探讨交通发展对唐代经济繁荣和文化交流的作用。
交通对唐代经济文化的影响
地理学:唐代交通路线及地理环境影响
02
CHAPTER
诗歌内容解析与赏析
01
02
全文朗读及注音版提供
准备注音版的全文,方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对照发音,提高朗读准确性。
提供标准的全文朗读音频,帮助学生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对诗歌进行逐句解读,分析每句话的字面意思和隐含意义。
挖掘诗歌中的典故、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揭示其深层含义。
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了解唐代科举制度的起源、考试科目、选拔程序等。

语文:2.2《送魏万之京》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上)》)

语文:2.2《送魏万之京》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上)》)

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 昨夜下薄霜你一早渡过黄河。 怀愁之人最怕听到鸿雁鸣叫, 云山冷寂更不堪落寞的过客。 潼关晨曦催促寒气临近京城, 京城深秋捣衣声到晚上更多。 请不要以为长安是行乐所在, 以免白白地把宝贵时光消磨。
整体把握: 这首诗以长于炼句而为后人所称道。诗人把叙事、写景、 抒情交织在一起。如次联两句用了倒装手法,加强、加深 了描写。先出“鸿雁”、“云山”——感官接触到的物象, 然后写“愁里听”、“客中过”,这就由景生情,合于认 识规律,容易唤起人们的共鸣。同样,第三联的“关城树 色”和“御苑砧声”,虽是记忆中的形象,联系气候、时 刻等环境条件,有声有色,非常自然。而“催”字、“向” 字,更见推敲之功。
五、六两句,诗人对远行客又作了充满情意的推 想:“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讨论: 1 “催”字的好处? 2 傍晚砧声之多,为长安特有,“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然而诗人为什么不用城关雄伟、 御苑清华这样的景色来介绍长安,却只突出了 “御苑砧声”?
“捣衣”和“砧声” A、关心家人冷暖,为全家人缝制衣服,是古代妇女的主要职责之一。在进行捣衣这种 机械重复的劳作之时,她们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思念远离家乡情起到凝聚与强化的作用。正因为这些原因,捣衣 的动作和与之相关的清砧的声响,成为古典诗歌中“思妇”主题下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晓吹员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李白《捣衣》) “不辞捣衣倦,一寄塞垣深。”(杜甫《捣衣》) “飞鸿影里,捣衣砧外,总是玉关情。”(宋•晏几道《少年游》) B、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 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杜甫的《秋兴》,就是以白帝城的砧声寄寓自己客居漂泊中对故乡的思念: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C、古典诗歌表现了捣衣与砧声意象,也塑造了这种意象。它不仅感染、感动着置身情 境之中的思妇与游子,即使平常诗人,也往往喜欢把这种声音作为自己诗歌的背景音乐, 表达种种复杂的情感: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十国南 唐•李煜《捣练子》) “砧清秋巷迥,灯白夜堂凉。此意无人会,重城醉梦乡。”(林景熙《夜意》)

送魏万之京PPT课件

送魏万之京PPT课件

晚唐时期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为代 表,诗歌风格细腻婉约。
2024/1/27
5
《送魏万之京》创作背景
魏万,又名魏颢,曾求仙学道,隐居 王屋山。
李白深为感动,写下《送王屋山人魏 万还王屋》一诗。
2024/1/27
天宝十三载,因仰慕李白名声,南下 吴、越一带访寻李白,行程三千余里 ,为后人所传颂。
李颀此诗《送魏万之京》作于魏万离 开长安前往京城之际,表达了作者对 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其前程的美好祝 愿。
讨论点2
讨论点3
可以借鉴其他艺术形式,如音乐、绘 画等,与诗歌相结合,打造出更加丰 富的艺术效果。
可以通过描绘具体的场景和细节,让 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离别的情感。
2024/1/27
26
THANK YOU
2024/1/27
27
2024/1/27
10
03
意象分析与情感表达
2024/1/27
11
离别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01
02
03
长亭古道
象征着离别的场所,长亭 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营造出一种凄凉、哀婉 的氛围。
2024/1/27
落日余晖
暗示着时光的流逝,离别 之际,夕阳西下,余晖洒 满大地,象征着诗人对友 人离去的不舍和留恋。
我认为诗中的“京华烟云”和“ 海内风尘”等词语,不仅表达了 诗人对京城的眷恋和对外面的世 界的向往,也暗示了当时社会的
动荡和不安。
分享3
通过本诗的学习,我对古代送别 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体会到 了诗歌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
2024/1/27
25
小组讨论:如何创新表达离别情感
讨论点1
可以尝试运用现代诗歌的形式和语言 ,结合古代诗歌的意象和手法,创造 出新的表达方式。

《送魏万之京》(共46张PPT)

《送魏万之京》(共46张PPT)
讨论明确:砧声一般在傍晚或者月夜出 现,“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砧声里渗透的情愫有:天气转凉,为 亲人做寒衣,亲人即将别离,怀一种 思念之意。
解读诗歌
• 赏析尾联:寄寓怎样的意味。 •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以长者的语气,给魏万以亲切的嘱咐。他 谆谆告诫魏万:长安虽然有“行乐处”, 但不是一般人可以享受的。不要忘了自己 一路而来的艰辛苦痛,如果沉溺享乐,只 会白白消磨大好的光阴而理想无成。语气 近乎严厉,完全是长者口气。一个“莫” 字,不容友人置疑;一个“易”字,足教 友人深思。语谆情切,劝勉之意如警钟长 鸣,令人不敢忘怀。
树黄,御苑砧声。 情:体现了诗人离别时 的悲伤,以及对朋友的牵挂关切之情。
解读诗歌
9.李颀《送魏万之京》以长于炼句而为后人 所称道,请从叙事、写景、抒情等方面任 选一个角度,说说这首诗的炼句之妙。
诗人是把叙事、写景和抒情交织在一起来写 的。如第一联,“朝闻游子唱离歌”,先 说朋友要走,再说“昨夜微霜初渡河”, 点明昨晚的景象,是一种倒叙的笔法。将 深秋时节朋友告别的萧瑟气氛渲染得极为 凄清,叙事中有景、有情。如次联两句用 了倒装的手法,加深了描写。“鸿雁”、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陈子昂
②空间意象: 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
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 《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 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 《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等。
• 由事见景、由景生情。合于认识规律,容易唤起 人们的共鸣。
解读诗歌
• 赏析颈联:诗人对友人又作了充满情意的 推想:“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 多”。“催寒近”,凉秋九月,草木摇落, 一片萧瑟,寒天越来越近。“砧声多”也 点明天气越来越冷了,既反衬出身处繁华 都市的寂寞,又暗示独居异乡的凄凉。言 外之意是:年轻人,理想是美好的,现实 却很残酷。千万不要异想天开地认为,到 了理想之地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不露痕迹 的担忧、提醒,为后文直言劝诫作铺垫。

《送魏万之京》课件2

《送魏万之京》课件2

勉励前行
李白在诗中勉励魏万要继 续前行,追求更高的理想 和抱负,不要因离别而过 分感伤。
13
友谊、忠诚等价值观念体现
友谊至上
李白和魏万之间的友谊超越了世俗的 利益关系,体现了友谊至上的价值观 念。
忠诚不渝
追求理想
李白和魏万都拥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他们之间的友谊也是建立在共同追 求理想的基础之上。
审美体验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通过想象和 联想,感受到诗歌中蕴含的深沉情感 和丰富内涵,从而获得一种审美愉悦 和心灵共鸣。
2024/1/26
9
关键语句解读及意义阐释
2024/1/26
关键语句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此句通过描绘秋风 起、木叶飞的景象,以及吴江水和鲈鱼的肥美,表达了诗人 对季节变化和自然美景的敏锐感受。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 心的愁苦和无奈。
诗歌内容解析与赏析
7
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
2024/1/26
篇章结构
诗歌采用古体诗的形式,通过叙 事、描写和抒情等手法,构建了 一个完整而富有层次感的篇章结 构。
写作特点
诗歌语言简练,意象生动,通过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手法,表 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深情厚谊 。
8
意象描绘与审美体验
意象描绘
诗歌中通过“秋风”、“寒雁”、“ 落日”等意象,描绘了一幅萧瑟凄凉 的秋日送别图,营造出一种悲凉伤感 的氛围。
文化内涵
唐代送别诗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诗人们常常在诗中运用典故、比喻等 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 友人的祝愿。这些修辞手法不仅增加 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也使得诗歌具 有更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唐代送 别诗还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礼仪文化和 风俗习惯,为我们了解唐代社会提供 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送魏万之京》ppt课件

《送魏万之京》ppt课件
围密切相关。
诗歌价值的体现
通过对离别主题的深入探讨和对 友情、人生等议题的思考,诗歌 展现了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 内涵,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传承与创新
诗歌在传承古代文化的同时,也 注入了新的时代元素和思想内涵, 使其具有更加丰富的艺术魅力和
社会价值。
04
艺术手法鉴赏与传承 意义
李颀诗歌艺术手法举隅
《送魏万之京》一诗体现了李颀诗歌 的典型特点:气势磅礴、意境开阔、 情感真挚。
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韵律悠扬,具 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送魏万之京》原文呈现
01
02
03
全文展示
《送魏万之京》诗歌原文。
作者介绍
李白生平及代表作品概述 。
创作背景
探讨李白创作此诗的时代 背景和个人境遇。
风格特点
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优美、 表达细腻。
成因分析
唐代社会风气开放,人们重视情感 交流;唐代交通不便,离别时情感 更加真挚;唐代诗歌发展成熟,诗 人创作技巧高超。
06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 离别主题比较
中西方离别观念差异比较
中方离别观念
注重情感表达,强调离别的不舍和哀伤,倾向于表现出强烈的情感纽带。
《送魏万之京》ppt 课件
目 录
• 诗人介绍与背景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 艺术手法鉴赏与传承意义 • 知识拓展:唐代送别诗概述 •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离别主题比较
01
诗人介绍与背景
李颀生平及成就
01
李颀(690-751),唐 代著名诗人,字、号不 详,汉族,陇西(今甘 肃)人。
推动离别文化的国际交流

高中语文 专题2 送魏万之京课件1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件

高中语文 专题2 送魏万之京课件1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件
李颀
作者简介
李颀,生卒年不详。作吏数年,后归隐。他交游 颇广,与当代著名诗人王昌龄、岑参、王维、高适等 人皆有交往。他以边塞诗和送别诗闻名于诗坛。
文本朗读
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离歌, 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 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诗歌赏析 首联:朝闻游子唱离歌, 昨夜微霜初渡河。
第一句正面写“别”。 诗人只用“离歌” 两个字,点明离别。 第二句点“秋”。 也只用“微霜”一词透露,而景物的萧条,心情 的凄冷,游子旅程的艰辛,都包含在其中。 这联诗在时间上用倒置的手法,先说“今朝别”, 再说“昨夜霜”,把离别放在最醒目的位置。其中既有 对游子冲寒上路的爱惜,又有和游子乍逢即别的惆怅。
第二联写别后心情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先承“秋”,从“闻”的角度写秋雁哀鸣。雁,是 惜别思乡的传统意象。雁,常常引起对故乡、对亲人 的定向联想。 “云山”句承“别”。那云遮雾绕的重重峻岭,象 征着和故里、亲人的重重阻隔。诗人用“不堪”、 “况”交叉承接第一联,造成转折离即的韵致。虽然 没有从正面来写离情别意,但却使读者强烈地感受到 浓郁的情意。
“捣衣”和“砧声” 意象
B、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 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 传统意象之一。 杜甫的《秋兴》,就是以白帝城的砧声寄寓自己客居 漂泊中对故乡的思念: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捣衣”和“砧声” 意象
A、关心家人冷暖,为全家人缝制衣服,是古代妇女的主 要职责之一。在进行捣衣这种机械重复的劳作之时,她 们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思念远离家乡的亲人。单调悠长的 砧声有助于摒除外虑,心志专一,对思念之情起到凝聚 与强化的作用。正因为这些原因,捣衣的动作和与之相 关的清砧的声响,成为古典诗歌中“思妇”主题下最为 常见的意象之一: “晓吹员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李白《捣 衣》) “不辞捣衣倦,一寄塞垣深。”(杜甫《捣衣》) “飞鸿影里,捣衣砧外,总是玉关情。”(宋•晏几道 《少年游》)

送魏万之京 -精品课件

送魏万之京 -精品课件
李 颀
送 魏 万 之 京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整体感知——察诗情
诗题为“送魏万之京”,是谁送别魏万去京城? ——李颀 李颀和魏万是什么关系? ——魏万是李颀的晚辈朋友。见注释① 诗的哪一联表现出诗人对晚辈朋友的关心劝勉?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盛唐送别诗中的盛唐气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送友人》,字里
行间透露着对友人真挚的情感。
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一片
冰心在玉壶”,便是典型的盛唐气象。
如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 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人慰藉中寄希 望,不作凄凉之语,乐观放达,唱响盛唐 气象的最强音。
牛刀小试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联系旧知,回顾送别诗常见情感 联系旧知,回顾送别诗情感
1.上一专题所学《春夜别友人》表达了什么样的 思想感情? ——依依惜别之情。 2.回顾读过背过的送别诗,思考它们分别表达了 哪些情感 李白《赠汪伦》:深情厚谊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豁达胸襟豪放气度 高适《别董大》:诚挚的安慰、劝勉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表明心志
(1)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接表现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愁,客中,离歌
这些词语直接表现出诗人和朋友之间的依 依惜别之情。
品意象,感受诗情
诗的前三联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关心劝勉之 情、依依惜别之情的? 1.首联 微霜:写出景物的萧条 暗示离人心情的凄冷、惜别的悲凉 表现游子行程的艰辛 表达了长辈的关心

《唐诗宋词选读》原创精品课件1:送魏万之京

《唐诗宋词选读》原创精品课件1:送魏万之京

诗歌赏析 首联:朝闻游子唱离歌, 昨夜微霜初渡河。
第一句正面写“别”。 诗人只用“离歌” 两个字,点明离别。 第二句点“秋”。 也只用“微霜”一词透露,而景物的萧条,心情 的凄冷,游子旅程的艰辛,都包含在其中。 这联诗在时间上用倒置的手法,先说“今朝别”, 再说“昨夜霜”,把离别放在最醒目的位置。其中既有 对游子冲寒上路的爱惜,又有和游子乍逢即别的惆怅。
尾联“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纯然是长者的语气,予魏万以亲切的嘱咐。他 谆谆告诫魏万:长安虽是“行乐处”,但不是 一般人可以享受的。不要把宝贵的时光,轻易 地消磨掉,要抓紧时机成就一番事业。可谓语 重心长。


赠别类的诗在唐诗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 内容丰富,可谓“说尽故人离别情”。在交通不发 达的古代,亲友们“相见时难别亦难”,而诗人们 对亲情和友情又看得很重,抒写了大量的诗作,给 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归》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曹丕《燕歌行》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欧阳修《戏答元稹》 见雁思乡信,闻猿积泪痕。 —岑参《巴南舟中夜市 》
五、六两句,诗人对远行客又作了充满情意的 推想:“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讨论: 1 “催”字的好处? 2 傍晚砧声之多,为长安特有,“长安一片月,万户 捣衣声”。然而诗人为什么不用城关雄伟、御苑清华 这样的景色来介绍长安,却只突出了“御苑砧声”?
“捣衣”和“砧声” 意象
C、古典诗歌表现了捣衣与砧声意象,也塑造了这种 意象。它不仅感染、感动着置身情境之中的思妇与游子, 即使平常诗人,也往往喜欢把这种声音作为自己诗歌的 背景音乐,表达种种复杂的情感: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 数声和月到帘栊。”(十国南唐•李煜《捣练子》) “砧清秋巷迥,灯白夜堂凉。此意无人会,重城醉梦 乡。”(林景熙《夜意》)

送魏万之京课件PPT学习教案

送魏万之京课件PPT学习教案
第14页/共25页
C、古典诗歌表现了捣衣与砧声意象,也塑造了 这种意象。它不仅感染、感动着置身情境之中的 思妇与游子,即使平常诗人,也往往喜欢把这种 声音作为自己诗歌的背景音乐,表达种种复杂的 情感: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 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十国南唐•李煜 《捣练子》) “砧清秋巷迥,灯白夜堂凉。此意无人会,重城 醉梦乡。”(林景熙《夜意》)
第22页/共25页
尾联“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 跎”,纯然是长者的语气,予魏万以亲 切的嘱咐。他谆谆告诫魏万:长安虽是 “行乐处”,但不是一般人可以享受的。 不要把宝贵的时光,轻易地消磨掉,要 抓紧时机成就一番事业。可谓语重心长。
第23页/共25页
总结
赠别类的诗在唐诗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 内容丰富,可谓“说尽故人离别情”。在交通不发 达的古代,亲友们“相见时难别亦难”,而诗人们 对亲情和友情又看得很重,抒写了大量的诗作,给 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暗含着岁月不待,年华易老之意,顺势 引出了结尾二句。第16页/共25页
中间两联诗虽然都没有从正面 来写离情别意,但却使读者强 烈地感受到浓郁的情意,因为 诗人完全将这些深厚的情意渗 透在叙事和写景中,用诗的语 言来抒情,不但含蓄,而且有 味、有趣。
第17页/共25页
“微霜初渡”“树色催寒”两个意 象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其艺术手 法和表达效果。
2魏万前此,大概没有到过长安,而李颀已 多次到过京师,在那里曾“倾财破产”,历 经辛酸。两句推想中,诗人平生感慨,尽在 不言之中。“催寒近”、“向晚多”六个字 相对,暗含着岁月不待,年华易老之意,顺 势引出了结尾二句第。12页/共25页
“捣衣”和“砧声” 两个意象的象征意义 A、关心家人冷暖,为全家人缝制衣服,是古代 妇女的主要职责之一。在进行捣衣这种机械重复 的劳作之时,她们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思念远离家 乡的亲人。单调悠长的砧声有助于摒除外虑,心 志专一,对思念之情起到凝聚与强化的作用。正 因为这些原因,捣衣的动作和与之相关的清砧的 声响,成为古典诗歌中“思妇”主题下最为常见 的意象之一:

《唐诗宋词选读》原创精品课件2:送魏万之京

《唐诗宋词选读》原创精品课件2:送魏万之京
砧声一般在傍晚或者月夜出现,又为长安特有,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子夜吴歌》)。 砧声里渗透的情愫有: 亲人即将别离,怀一种思念之意, 或者衬托夜的寂静,突现那种旷阔幽渺的意境。
分析最后两句寄寓怎样的意味。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纯然是长 者的语气,予魏万以亲切的嘱咐。 这里用“行乐处”三字虚写长安,与上二句中的 “御苑砧声”相应,一虚一实,恰恰表明了诗人的旨意。 他谆谆告诫魏万:长安虽是“行乐处”,但不是一般人 可以享受的。不要把宝贵的时光,轻易地消磨掉,要抓 紧时机成就一番事业。可谓语重心长。
鸿雁: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羁旅伤感;代指书 信
“关城树色催寒近”,本来是寒气使树变色,诗 人却说树色带来了寒气,说说这样写的妙处。
本来是寒气使树变色,但寒不可见而树色可见,好 象树色带来寒气,见树色而知寒近,是树色把寒催来的。 再加一个“催”字,把平常景物写得有情有感,十分生 动。
砧声也是诗人常常引进的意象,说说这个意象的 情愫。
李颀
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仆 夫 整 驾 。
骊 驹 在 路 ,
仆 夫 具 存 。
骊 驹 在 骊 门 歌 ,
【骊歌】告别之歌。逸诗有《骊驹》篇云:“骊驹在门, 仆夫具存;骊驹在路,仆夫整驾。”客人临去歌《骊 驹》,后人因而将告别之歌称“骊歌”。
对比阅读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照李颀《古塞下曲》”春色渡河阳”,可 以看出诗人喜欢把抽象的节候形象化、拟人化。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李清照《声声慢》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曹丕《燕歌行》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王实甫《长亭送别》 见雁思乡信,闻猿积泪痕。 —岑参《巴南舟中夜市 》

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件:《送魏万之京》(李 颀)(共46张PPT)

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件:《送魏万之京》(李 颀)(共46张PPT)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解读诗歌
1.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 情?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诵读诗歌 解释词语
①魏万:又名颢。上元初进士。曾隐居王屋山, 自号王屋山人。 ②游子:指魏万。离歌:离别的歌。初渡河: 刚刚渡过黄河。魏万家住王屋山,在黄河北岸, 去长安必须渡河。 ③“鸿雁”二句:设想魏万在途中的寂寞心 情。 客中:即作客途中。 ④关城:指潼关。寒气越来越重,一路上天气 愈来愈冷。御苑:皇宫的庭苑。这里借指京城。 砧声:捣衣声。向晚多:愈接近傍晚愈多。 ⑤“莫见”句:勉励魏万及时努力,不要虚度 年华。蹉跎:此指虚度年华。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诵读诗歌
疏通诗句
早晨听你唱着离别的歌,昨夜冒 着微霜你刚刚渡过黄河。心中惆怅 听不进去鸿雁的哀鸣,何况客中要 经过重重云山。函谷关的树色催得 寒气越来越重,冬天已经近了,长 安城中傍晚时分捣衣的声音分外多。 到了长安不要看见可以行乐的地方,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按照诗韵翻译
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 昨夜下了薄霜你刚渡过黄 河。 怀愁之人最怕听到鸿雁鸣叫, 云山冷寂更何况落寞的 过客。 潼关树色催促寒气临近京城, 京城深秋捣衣声到晚上 更多。 到了长安不要去那行乐之处, 以免白白地把宝贵时光 消磨。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鸿雁:游子的惜别思乡之情,羁旅伤感;代指书信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曹丕《燕歌行》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欧阳修《戏答元珍》
见雁思乡信,闻猿积泪痕。 —岑参《巴南舟中夜市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云山:“云横秦岭家何在” 云雾缭绕的重重山岭,象征着和故乡、 亲人的重重阻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魏万乘着微霜渡河而来

昨夜微霜渡河而来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归》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曹丕《燕歌行》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欧阳修《戏答元稹》
见雁思乡信,闻猿积泪痕。 —岑参《巴南舟中夜市 》
鸿雁: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羁旅伤感;代指书信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深院静,小巷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斜月下,北风前,万杵千砧捣欲穿。 不为捣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THANKS FOR WATCHING
谢谢大家观看
为了方便教学与学习使用,本文档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欢迎下载!
汇报人:XXX
时间:20XX.XX.XX
2021/02/24





李 颀

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仆骊仆骊 夫驹夫驹骊 整在具在歌 驾路存门 。,。,
【骊歌】告别之歌。逸诗有《骊驹》篇云:“骊 驹在门,仆夫具存;骊驹在路,仆夫整驾。”客 人临去歌《骊驹》,后人因而将告别之歌称“骊 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