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古代汉语的词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宾语不是代词,即使是否定句,宾语 也不前置。例如:

流血及屦,未绝鼓音。
(《鞌之战》)

“君”和“子”值得注意:
(《左传· 昭公四
(《庄子· 秋水》)
1.若不许君,将焉用之。 年》) 2.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没有疑问代词 宾语前置严格。先秦古籍中,也有不 少否定句中代词宾语不前置的例子:
三.宾语用代词复指


目的:强调宾语
特点:在宾语前置的同时,在宾语和在宾语和 动词之间还插入一个“是”字或“之”,复指 提前的宾语。 例子:

1.姜氏何厌之有? (《郑伯克段于鄢》) 2.齐侯曰:“岂不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齐桓公 伐楚》 3.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左传· 僖公五年》
宾语本身就是代词的两种情况

(1)仍旧用这种语法格式强调宾语, 只是用来复指的代词一般只用 “之”,不用“是”。如:
1.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 之谓乎? 2.“我之怀矣,自诒伊慼”,其我之谓矣! (赵盾) (《左传· 宣公二年》)
“是之谓”“此之谓”已成为一种 凝固形式,
1.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 而百事不废,是之谓政令行。 (《荀子· 王霸》) 2.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左 传· 襄公二十四年》)
古代汉语的词序
一般语序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定)主(状)谓(补)(定)宾
加强语气时,某些句式可倒装(谓语前置) 甚矣,汝之不惠。(列· 汤问) 谁欤,哭者?(礼· 檀弓)
先秦的特殊语序 (一)宾语前置


先秦古籍中,最突出的特殊词序。 古汉语中,宾语处在动词的前面有 三种句式。


否定句一定要用否定词,否定词可以是 否定adv.非、不、弗、毋、勿、未、否, 也可以是v.无,或否定性的无定代词 “莫”。代词宾语一般放在否定词之后、 动词之前。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的词序问题,只涉及 到表否定的叙述句,因为只谓语的叙述 句才带宾语。
否定句宾语前置的例子
甲、“不”字句 ①居则曰:“不吾知也。”(论· 先进) ②乱世恶善,不此听也。(荀· 乐论) ③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 告下) 乙、“未”字句 ①邻国未吾亲也。(国语· 齐语) ②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论· 里仁) 丙、“毋”字句 ①毋吾以也。(论· 先进) ②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 宣15)
“写三遍” “去过两趟” “打了几次”

古代汉语的不同:
1.一般不用动量词 2.数词一般要放在动词之前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论语· 宪问》)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墨子· 公输》)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 不舍。(《荀子· 劝学》 齐桓公时,有处士曰有臣稷,桓公三往 而弗得见,……于是五往,乃得见之。
数词前面加“者”复指的特殊句 式
பைடு நூலகம்


于是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者 三,终不肯受。《战国策· 赵策》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玦以示者三。 (《鸿门宴》) 盖一岁则犯死者二,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耽耽有是哉?
思考与练习:

1. 古代汉语有哪几种特殊的词序?古文遵循这些规律 时是否同样严格?请举例说明。
2. 在指出下列句子中的特殊语序及原因。
(1)残贼公行,莫之或止。 (2)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 (3)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4)無適小國,將不女容焉。 (5)卿欲何言?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2)楚國方城以爲城,漢水以爲池
(2)代词宾语 “是”,可以直接提 到动词之前,不复指。



维叶莫莫,是刈是濩。 (《诗经· 周南· 葛 覃》)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齐桓公 伐楚》)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 放。——《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
(二)动作行为数量的词序问题

现代汉语: 动词+数词/数量词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诸侯莫违我(《管子· 封禅》) 《诗经》中有两个例子很典型: 不我知者,谓我士也骄(《诗经· 魏风· 园有桃》)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 王风· 黍离》)

逐渐由前置向后置发展,汉仍共存

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不我击。 (《汉书· 李广传》) 汉果不击我矣。 (《汉书· 赵充国传》)
一是全句必须为否定句。 二是宾语必须为代词。





否定句是表示否定的句子,同表示肯定意 思的句子相对,各种类型的句子都有肯定 句和否定句的对立。 制,岩邑也。(左· 隐元) 人之质,非木质也。(范镇:神灭论) 任重而道远。(论· 泰伯) 是女子不好。(史· 滑稽列传)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史· 项羽本 纪)
加“惟”的特殊格式
1.率师以来,惟敌是求。(《左传· 宣公十二年》) 2.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左传· 僖公 五年》) 3.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 (《吕相绝秦》) 4.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论 语· 为政》) 5.惟余马首是瞻。(左· 襄14)
进一步突出宾语,语气强烈。

丁、“莫”字句(=无+或,none=not+one) “莫”现汉是否定动词.“不要,不”义;古汉语是否 定性的无定代词,没。 ①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孟· 滕上) ②莫我知也夫!(论· 宪问)

如果“弗、勿”后的动词偶尔也有带宾语的,如是代 词宾语,也要前置: 今大臣执柄独断,而上弗之收,是人主不明也。 (韩· 孤愤)
疑问代词组成的介宾短语。同样 宾语前置
1.盗何从入?(墨· 鲁问) 2. 何由知吾可也? 《孟子•梁惠王上》 3.吾谁与为亲?汝皆说之乎? 《庄子•齐物论》 4.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论语•颜渊》 5.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 《战国策• 赵策》 6. 先生何以幸教寡人? 《范雎说秦王》 7.子归,何以报我?(《左传· 成公三年》)

“如何、若何、奈何”中间可插入代词、名 词或其他词语,成为“如……何”等格式, 意思是“对……怎么样”,如:



如受吾币而不假吾道,则如之何? 《谷梁 传· 僖公二年》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形王屋何? 《列子· 汤问》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史记· 项羽本纪》
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两个条件
一个小特例——如何
1.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 《战国策· 楚策》 2.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孟子· 梁惠王上》 3.与不穀同好,如何? 《左传· 齐桓公伐楚》
古书中“如何”又可以说成“若何”“奈何”。如: 1.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 《左传•僖公三 十三年》 2.孟尝君曰:“市义奈何?” 《战国策•齐策》
1.疑问代词作宾语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3.宾语用代词复指
一.疑问代词作宾语

上古汉语的严格的规律,几乎无例外
1.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 戎,……君之惠也。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 成3) (助动词) 2. 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 《郑伯克段于鄢》 3. 彼且奚适也? 《庄子•逍遥游》(副+宾+动) 4. 沛公安在? 5.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6. 吾谁欺?欺天乎?(论· 子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