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 ②wenku.baidu.com
第二种资产

是指企业自身所创造的(某种知识、组织与人力资源管 理技巧等)或是从其他机构中购买所得。
这些特定的所有权资产可以是法律保护的某种权利,或 是一种商业垄断权利,或是来源于企业规模多样化及技 术特征(联合生产的经济、营销能力、过剩的企业家能 力)等方面。


跨国公司拥有东道国不具备的所有权优势。
折衷理论认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产生会基于以下三方 面优势因素的组合:


第一种资产

是指不分企业规模与国籍,对所有企业都适用的资产, 但是这一资产产生于某一特定区位,因而必须在这些 区位当中利用。 包括:
自然资源和各种劳动力及靠近市场的便利; 这些要素禀赋使用的社会、法律与商业环境、市场结 构、政府法规与政策。

有形优势(更好的技术、产品、营销渠道、规模经济 等)
无形优势(品牌、商标等) 内部化优势 跨国公司通过内部化相比直接出口、或许可证转让等 其他方式可以达到更好利用自身的所有权优势。 区位优势 跨国公司在某国进行投资时所享有的当地禀赋条件与 自身结合而产生的更大便利。


(一)综合所有权优势


母国没有足够的区位优势来为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提 供足够的保证:
国内市场狭小或者发展不足; 商业和法律体系不健全; 运输和通信设施不足;
a. b. c.
d.
人力资源缺乏。
第二阶段:

本国市场扩大和市场交易费用降低,FDI流入量开始增 加。 FDI主要形式是进口替代性的生产投资,旨在替代投资 国消费品和资本品的进口,以规避政府对进口的控制。 最早发生于一些劳动力资源丰富、正在进行工业化的国 家(巴西、印度、马来西亚等)。 东道国为国外投资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运输和通信设施等 区位优势,以保证其投资于旨在用于出口的本国资源的 开发,同时丰富、廉价的劳动力也是吸引FDI流入的区 位优势之一。


利用更为综合的方法,比如博弈论、网络分析等工具 来分析跨国公司的战略行为。
二、对国际化生产动态与发展特征的补充

邓宁认为,过去经济学家主要侧重于FDI流入和流出的 行业以及发生的区位,而往往忽略了对FDI的动态研究, 缺乏对FDI与一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进行研究。 邓宁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通过对67个国家1967-1978 年的FDI年流入额、流出额以及净流入额与GNP的变动的 研究,来分析FDI与一国经济发展阶段之间的关系,提 出了著名的投资发展理论。

并非拥有技术本身赋予到国外投资的企业以优势超过 其竞争对手,而是企业将技术内部化使用相比将技术 直接出售更为有利的这一优势所决定。

如果不存在将产品或销售技术进行内部化的动机,那么 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中FDI就会让位于许可证交易或双边 有关技术销售的合同安排。 如果没有将外部不完全市场内部化的激励,各种垂直与 水平一体化活动就会大大减少,交易就会更多地在独立 公司之间展开。 基于内部化的所有权禀赋优势是邓宁折衷理论最为鲜明 的特点。


类型 资源 基础 性 进口 替代 制造
所有权优势 资本、技术,靠 近市场 资本、技术,管 理与组织技能, 过剩的R&D与其 他能力,规模经 济,贸易商标
区位优势
内部化优势
例子
确保以正确的 石油、铜、 拥有资源 价格供应产品, 锌、锡、 控制市场 香蕉、可 可、茶 希望利用技术 原料与劳动力 优势,高交易 计算机、 成本,市场, 成本或信息成 药品、汽 本,买方的不 车、香烟 政府政策 确定性等因素
2.

国际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更多地取决于跨国公司的创新 资本,这是因为现代工业化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对 技术创新和对人力资本的利用。 在长期,各国之间的国际直接投资地位和创新资本的区 位优势日益均衡化。 处于这一阶段的国家FDI流入主要有两种类型: 随着全球化生产的真正建立,战略资产寻求型直接投资 逐渐增加,从而导致各国厂商通过跨国并购或战略联合 等方式来试图提高自身的所有权优势,最终带来国家间 的趋同化。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邓宁进一步修改和发展了自己的 国家直接投资发展阶段理论。 这次修正中,邓宁将一国按GNP指标划分的经济发展阶 段由四个阶段变为五个阶段。


在第五阶段,一国人均FDI净流出量开始的时候成下降 趋势,随后围绕零水平上下波动,但是FDI流入量和流 出量继续增加。 这一阶段存在两大特点:

第一阶段:

由于本国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所有权优势,几乎没有任 何直接投资流出;或者是本国企业所具有的优势适合进 行少量的FDI、技术转让或者出口。 同时,仅有很少的FDI流入量。(原因)


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资金有限,缺乏足够的技术进口, 更倾向于接受国外政府或国际组织的改善本国基础设施 的援助。 更多的是从国外进口产品,而非消费跨国公司在当地投 资生产的产品。
内部化优势 例子 需要确保销 多种,尤其需 售渠道及保 消费者近距离 护公司名号 接触的物品 如第二与第 保险、银行与 四类描述 咨询服务 a财产的证券 投资 b必要的空间 联系
多样化
二、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实证(略)
第二节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发展
一、对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进一步模型化

利用许多实证研究中被确认的结构变量对不同类型国 际化生产的内在变化进行解释; 对跨国公司作为一种组织体制或资源转移选择模式进 行严格的模型化设计;

吸收了海默关于所有权禀赋优势的内涵,即一国企业 所具有或能够获得的而其他国家企业无法获得的资产 及其所有权。 企业所积累的特有优势;
企业自身作为替代市场的一种组织制度优势,海默称 之为一体化优势; 实质上具备了邓宁后来 投资母国为其提供的区位禀赋优势。 提出的折衷理论的基本 雏形,但有缺陷。




a.
跨国交易活动大多通过跨国公司内部化而非通过市场 来完成; 随着各国区位资产结构的趋同,他们的国际直接投资 地位也趋于平衡。
b.

国际直接投资逐渐从产业间贸易为主转向产业内贸易。

特点一: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创新资产上拥有绝对的垄 断优势。
跨国公司的所有权优势对本国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明显 降低,更多地取决于其获得资产、有效的利用其拥有的 优势和跨国经营所得的能力。 特点二:跨国公司的国籍日益变得模糊。 原因:随着跨国公司跨过了国家间地理上和政治上的界 限后,实行跨国一体化战略,将企业所拥有的创新资产 和自然资本投资到能够带来最大利润的地区。


基本假设认为,一国从事对外直接投资或是吸引外国 投资的趋向将随着以下因素发生变化:
本国所处经济发展阶段; 本国要素禀赋与市场结构; 本国政治与经济体制;
① ② ③


中间品在跨国交易过程中市场失效的本质与程度。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GDP水平的提高,一国的经对 外直接投资具有周期性特征。 包括四个阶段:


本阶段出现两种新趋势:
1.
随着国际直接投资的新变化,许多工业化国家的经济 结构逐渐趋同,在第四阶段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不再 拥有其霸主地位,而是与许多国家共同分享领先地位。 20世纪20年代,跨国公司中出现了一种“追赶”效应, 那些曾经在国际贸易中处于相对落后地位的跨国公司 的国际化的速度大大加快。


a.
来自处于国际直接投资发展路径的低级阶段的国家, 它们一般属于市场寻求型和知识寻求型; 来自于处于国际直接投资路径的第四或第五阶段的国 家,它们致力于公司的合理化投资以及对欠发达国家 (尤其是自然资源密集型的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b.

从短期看,一国FDI流入和流出的波动取决于参与过的 相对革新和组织能力,随着这种能力的变化,该国的净 国际直接投资流出量也随之发生变化,最终围绕零水平 上下波动。 有别于前几个阶段,在这一阶段,所有权优势的传播有 助于加强各国间的科技联系而非扩大技术差距。
诸如税收、政府对分红汇出限制等不可避免或是无法 转移的成本; 从生产国到销售国产品运输成本。
c.
折衷理论对区位优势的研究重心:

可能存在因地理空间摩擦而导致的特殊内部化经济的原 因;
可供内部化优势发挥最大潜力的区位特有禀赋在不同国 家间的分布是不均衡的; 当存在市场不完全或国别政府政策差异的情况下,跨国 公司会受到自身通过内部化运营利用这些外部不完全性 不同程度水平的影响。
合理 a产品分工与 a同上,从相 a汽车,电 化分 集中的经济 互联系活动中 子设备, 工 的收益 农业机械 内容如上,靠近 b低劳动力成 a产品 本,东道国政 b垂直一体化 B消费类电 市场 府对当地生产 经济 子,服装 b工艺 激励 等
类型 所有权优势 区位优势 贸易 当地市场,需 与分 分销的产品 要接近消费者, 销 售后服务等 配套 靠近市场(存 服务 在其他外国投 市场 资者) 多样化——但 其他 是包括地理多 样化 杂项 市场

第四阶段:

处于该阶段的国家是FDI的净流出国。

该国跨国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生产的专业化水平的 不断提高,以及在越来越多的国家进行直接投资,使 得本国企业的所有权优势不断增强,利用外国区位优 势的能力不断提高。
由于本国劳动力成本较高和生产增长率较低,同时维 持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地位的追加要素资源在本国存 在稀缺性,也为了规避他国对本国企业出口产品实行 的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这些国家的跨国公司进行对 外直接投资时,充分利用本国企业的所有权优势和外 国的区位优势的规模不断扩大。




这一阶段的国家信息、产品和资本市场仍不完善,因此, 东道国利用外资的交易成本还是很高的。 东道国对外直接投资量仍然很少。 原因:本国企业尚未形成充分的所有权优势,去克服进 行国际生产的基本障碍。


在邻近国家进行了一些投资活动。
第三阶段:

外国企业的所有权优势逐渐下降,FDI流入量下降; 在国外进行直接投资建立起来的当地本土化企业的所有 权优势不断增加,带来母国FDI流出量的增加。 本阶段的开始,东道国政府往往倾向于实行对FDI的专 业化政策,即引导国外企业直接投资于本国比较区位优
第五章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第一节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分析框架
第二节
第三节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发展
对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评价
第一节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 分析框架
一、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简介

1973年,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邓宁在《国际生产的决定 因素》中提出,只有将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这两种相互 替代的国际化形式基于所有权禀赋与区位禀赋两个方面 进行探讨,才能正确评价英国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经 济涵义。 其折衷思想的 最早萌芽


(二)区位优势

在研究不同国家企业所有权优势的差异时,所有权优势 往往并不完全独立于所在产业结构或当地经济与制度环 境。 跨国企业的创新活动总是响应要素禀赋与市场需求,而 后者常常会提供跨国企业最初创新活动形成的所有权禀 赋优势。
邓宁认为区位优势包括三方面内涵:


a.
b.
只供所处区位企业使用的资源;

1976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一次题为“经济活动的国际 分配”的诺贝尔研讨会上正式提出折衷理论这一概念。 由于这一研究理论与企业协调自身活动的具体方式有关, 因而也被称为所有权优势的综合理论。


由于概论涉及三个主要概念所有权优势(Ownership)、 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和区位优势(Location), 所以有时也被称为OIL理论。 折衷理论区分了两种资产的概念。

缺陷:虽然将企业替代市场这一组织制度优势作为一 项基本条件提及,但并未展开论述这一优势在不同国 际化方式选择中所起的突出作用,没有具体阐述一体 化优势在不完全市场中的普遍效用。 折衷理论:抓住了传统理论在解释FDI活动时那些必 要且普遍的特征,而且在阐述所有权特有优势时突出 了这一理论运用中与众不同的观点:

势最强而比较所有权优势最弱的部门,而鼓励本国企业 对外直接投资于本国企业比较所有权优势最强而比较区 位优势最弱的部门。

东道国政府往往鼓励加快外国企业与本国经济的一体化 进程,要求一些外国投资企业将其次要的生产环节本土 化,或者要求从事进口替代或者出口活动的企业同当地 企业建立直接的经济联系。
随着本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竞争力的不断增强,这些企 业倾向于进行新的直接投资活动,从而用更多更好的所 有权优势来代替已经成熟或标准化的所有权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