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舆情监控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OGO
二、网络舆情的内涵
网络舆情是指网络受众在网络领域通过网 络语言和其他方式,围绕社会公共事务性的 热点或普遍关注的议题所表达的情绪、态度 和意见的集合。
2014年国内几大网络舆情事件,你知道几个?
2015 02 02 “老鼠灭门案”的警示
LOGO
了解网络舆情生命周期
LOGO
三、网络舆情的形成条件
当今,信息传播与意见交互空 前迅捷,网络舆论的表达诉求也日 益多元。如果引导不善,将对社会 公共安全形成较大威胁。 如何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及时监 测、有效引导,以及对网络舆论危 机的积极化解,对维护社会稳定、 促进国家发展具有及其重要的现实 意义,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应有内 涵。
LOGO
网络时代舆情分析的意义
网络舆情的掌握与引导
指挥中心
LOGO
1 2 3 4
认识舆情 网络舆情的内涵 网络舆情的形成
网络舆情的调控策略
LOGO
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手机网 民超过5亿。 ——2015年2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京发 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LOGO
网络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
LOGO
舆情监测预警 : 对重点网站、论坛进行日常监控,随时 掌握舆论导向、特点及趋势。 重点网站及论坛:
新华网、新浪网、黑龙江人民政府网、森工 总局网、林口县人民政府网、林口贴吧、古城林 业局贴吧、博客、论坛等
LOGO
网上应对调控:
通过组建公安网络信息员队伍,对网民反映情 况属实或有一定根据的批评性网络舆情,做到及时 纠错、公开答复,以争取工作的主动性及预见性; 对于反映情况失实或恶语中伤的,通过正当途径公 开辟谣、以正视听;对于不当炒作、可能引发重大 不稳定事件的,依法妥善处置;对媒体关注甚至热 炒的有关敏感案件,做好有关解答。
LOGO
通过公安网络信息员,主动正确引导、调 控信息,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舆情。
充分发挥公安“正能量”的作用
LOGO
网下落地控制
当网络舆情中蕴含的行为倾向已经转 化成现实行动时,所采取的调整和控制方 式。
LOGO
密切跟踪有关热点、焦点问题信息的转载、传播、 扩散,及时把握网络舆情走向,对蓄意制造、传播 谣言的,依法立案侦查。
(一)社会热点、
焦点、敏感议题是 网络舆情形成的前 提条件
——2014年全国舆情热点话题 TOP20分布(单位:起)
LOGO
——2014年全国舆情职能
领域TOP10分布(单位:起)
2014年热度最高的10起舆情事件/话题 “央视曝光东莞‘黄流‘事件”、 “中科院院士李小文光脚穿布鞋作报告走 红网络”、 “北京广渠路路面塌陷事件”、 “广州火车站砍人事件”、 “芮成钢被带走调查”、 “歌手李代沫吸毒被抓获事件”、 “《白鹿原》导演王全安嫖娼被拘”、 “麦当劳肯德基供应商黑幕曝光”、 “山东招远血案”、 “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举 行” 多为新闻热度、微博热度双高事件。
播是网络舆情形成的重要条件
LOGO
自由性、匿名性 开放性、即时性
微博空间 搜索引擎
电子邮件
网络舆情 信息来源
网络新闻
即时信息
网络社区
LOGO
四、网络舆情的调控策略
网络舆情调控策略主要是指对网络舆情形成、 发展、爆发和衰落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实 施监测、分析、调整和控制等所采取的方略。 舆情监测预警; 网上应对调控; 网下落地控制;
案例:“地震谣言”
“为出名 大肆诋毁名人”
LOGO
公安机关集中打击网络造谣传谣违 法犯罪,造谣者被拘留。
案例: 公交被劫持”造谣者依法受处;
黑龙江火车站现东突分子为谣言 3 名造谣者被拘。
LOGO
——公安局110指挥中心 LOGO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风 向 标
LOGO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网络事件
LOGO
“表哥”杨达才教你戴手表
LOGO
“表印哥”范继跃
LOGO
钓鱼岛事件
LOGO
一、认识舆情
(一)舆情的概念 舆情=舆论 Public Opinion (英文“舆论”)直译即“公众的 意见” ,向来被视为一种无形的社 会为量。
LOGO
网络舆情工作机制
通过浏览、收听、收看、网络搜索等方式 ,对网络、电视、电台、报刊等各类媒体以及 其他传播渠道进行持续地、全面地监测,及时 发现和收集可能影响林业局、公安局声誉和社 会稳定运行的重大负面信息。
LOGO
互联网搜索引擎的搜索要点 ——监测工具
随着搜索引擎技术和信息智能处理技术的突破, 各商业性公司已经开发出“网络舆情智能监测平台” ,实现网络海量信息自动抓取、自动分类聚类、热点 信息监控、舆情警级判断。
LOGO
(一)舆情的概念
舆情 通过一定方式传播的公众对现 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 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 ,主要通过报纸、电视、电台、互联 网(互联网新闻、新闻跟贴、转贴、 社区、BBS论坛、博客……)等各种 媒体,以及现代通讯等各种方式实现 并加以强化。
LOGO
(二)新时期、新阶段 社会舆情的特点
①社会舆情覆盖面和来源渠道更宽更
广,不断深入和渗透到社会各个领 域和各个层面; ②社会舆情多样化、个性化和差异性 、震撼性的特点更加明显,更容易 引起社会的波动,甚至产生风采 ③社会舆情传播的速度更快,传播的 方式更加多式多样,舆情变化更加 快捷、复杂;
LOGO
社会舆情随着互联网发展的影响力日益增 大,网络舆情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LOGO
(二)众多网民参与议题讨论、辩论是网络
舆情形成的主要条件
网络舆情的形成是一个从由来、酝酿、逐渐发展壮 大、达到顶峰、消退的复杂过程,在这个形成过程 中始终离不开网络受众之间的交互作用。 百度文库如: 广东警方清剿广东涉毒大村博社村事件 、 台湾演员柯震东在京吸毒被抓事件
LOGO
(三)网络虚拟空间的自由互动和即时传
LOGO
我国有42.3% 的网民开设博客/ 个人空间,用户 规模突破3亿大关 ,达到3.07亿人, 吸引了中国近 80%的网民。 据统计半年内 更新过博客/个人 空间内容的超过2 亿人。
LOGO
LOGO
④社会舆情受经济、政治、文化、环境
因素的影响更大、更深刻,社会舆情 对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强; ⑤社会舆情更加复杂多样,带来的新挑 战更多; ⑥社会舆情对人们的思想、工作、生活 影响更大更广,不仅深刻影响着人们 的思维方式,而且不断改变着人们的 工作方式和生活模式。 ⑦社会舆情对党和政府的决策和工作的 影响越来越大,党和政府对社会舆情 越来越重视,把社会舆情作为决策的 重要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