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文化现象透析_李力

合集下载

地名文化 研学活动

地名文化 研学活动

地名文化研学活动地名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地理、民族和地域特色信息。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地名文化,各类研学活动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地名文化的内涵与价值、研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实践案例以及活动成果与反思四个方面,详细介绍地名文化研学活动。

一、引言地名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生活、劳动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它既有物质层面的表现,如地名的命名与演变,也有精神层面的内涵,如地名背后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

地名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是研究历史、地理、民族和地域特色的重要线索。

研学活动则是以实践性、探究性、体验性为主要特征的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地理观念。

二、地名文化的内涵与价值1.地名与历史文化的关系地名是历史的见证,很多地名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地名的演变反映了社会的发展、民族的融合和地域文化的传承。

通过对地名的研究,可以揭示历史变迁、民族文化传承等地域文化发展规律。

2.地名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地名往往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如山、水、森林等地名,反映了地形地貌、自然资源等特点。

地名的地理环境内涵有助于我们了解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区域发展特征。

3.地名中的民族文化与地域特色地名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很多地名都体现了民族习俗、宗教信仰和地域特色。

如某些地名反映了少数民族的语言、宗教和传统习俗,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地名的地域特色则表现为不同地区地名风格的差异,如南方地名多以水、山为特点,北方地名则多以草原、森林为特点。

三、研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1.活动主题与内容设计地名文化研学活动应以传承、弘扬地名文化为主题,结合地域特色,设计具有实践性、探究性和体验性的活动内容。

如组织学生参观地名文化博物馆、开展地名调研、采访当地居民等。

2.活动对象与参与人数活动对象可定为中小学生、大学生和社会公众,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参与人数,确保活动效果。

3.活动时间与地点安排活动时间可根据学校假期、周末等时间安排,地点选择具有地名文化特色的地区或地名文化设施,如地名博物馆、历史文化街区等。

地名文化调研报告

地名文化调研报告

地名文化调研报告地名文化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不同地名背后的文化意义,探讨地名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地名对地方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参观两种方法。

问卷调查的对象是当地居民和游客,通过了解他们对地名的认知、喜好和理解情况来推断地名的文化意义。

实地参观则是为了亲身感受不同地名背后的文化特点。

三、调研结果1.地名的起源在调查的地区中,许多地名起源于历史事件、地理特征或著名人物。

例如,某地名的起源是因为该地在古代是一片花海,因此得名为花海村。

还有一些地名起源于传说故事或神话传说,这些地名充满了神秘和想象力。

2.地名的文化意义地名通常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的历史、传统、风土人情等。

例如,某地名中的“五福”代表了人们追求幸福的愿望;某地名中的“八里桥”则象征着人们的团结和合作精神。

3.地名对地方社会的影响地名不仅是当地社会的重要标识,还能够对地方经济、旅游、环境等方面产生影响。

例如,某地因为其与历史名人相关的地名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某地因为地名中蕴含的环保意义而重视环境保护,形成了独特的生态文明。

四、调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地名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它们是某地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地名对当地社会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不仅对旅游业发展有推动作用,还能够引领地方社会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3.地名文化是地方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源,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和保护。

五、建议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地名文化,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地名文化宣传和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地名背后的文化含义。

2.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地名的保护和管理。

3.加强地名文化的研究和挖掘,推动地名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4.开展地名文化旅游的推广和开发,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六、总结地名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以特定的命名方式和内涵反映了当地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特点。

地名文化保护情况汇报

地名文化保护情况汇报

地名文化保护情况汇报地名文化是每个地方独有的文化遗产,它承载着历史、人文、地理等多方面的信息,对于传承地方文化、促进地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发展的不断推进,地名文化的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地名文化保护的现状,本文对当前地名文化保护情况进行了汇报。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地名文化保护的重要性。

地名文化是一个地区的历史记忆,是人们对这片土地的情感寄托。

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

因此,保护地名文化就是在保护一座城市的记忆,是在传承一种文化的精神。

然而,当前地名文化保护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传统地名正在逐渐消失,被新的商业地名所替代。

其次,对于一些历史悠久的地名,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面临着被破坏和遗忘的危险。

再者,地名文化的传承和普及工作还比较薄弱,很多人对于地名背后的文化内涵了解甚少。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地名文化的保护工作。

首先,应加强对传统地名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通过立法和政策的支持,保护那些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的地名,避免其被商业化破坏。

其次,应加强地名文化的宣传和普及工作,通过举办地名文化展览、讲座等活动,增强人们对地名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再者,应加强地名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建立地名文化数据库,对各地的地名进行深入挖掘和整理,为地名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有力支持。

总的来说,地名文化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只有加强对地名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促进地方文明的繁荣与发展。

希望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能够高度重视地名文化保护工作,共同致力于地名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让每一个地名都成为城市的记忆,成为文化的符号。

景德镇地名文化探析

景德镇地名文化探析

景德镇地名文化探析摘要:地名文化是由这一区域历史文化所决定的,区域的地名文化必然反映城市的历史文化。

景德镇地名作为一种区域文化的象征,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印记了千百年来本地政治、经济、文化变迁的历史足迹。

本文从地理环境、历史移民、地域经济、宗教信仰、意志情感、民俗文化六个文化现象阐述景德镇地名文化的发展历史和特色。

关键词:景德镇地名文化现象历史特色地名,顾名思义,就是地理实体的名字,可以认为是人们对地理实体的命名。

它是人们对地理环境中地理实体的一个认识和创造的过程,是对地理环境的一种改造。

地名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发展和演变,其成名规律不仅与地理实体有关,更与人类的社会活动紧密相连。

在一定区域内,一个时期的地名,就是这一时期的历史缩影。

“地名不是随便命名的,……它是人们根据某一理由对特定的地方进行命名的。

命名的理由取决于许多因素,但主要取决于命名的历史时期、命名的文化程度以及命名者的社会的、政治的、宗教的和爱国的态度和动机。

”(巴浩编译:《地名是时代的标志》,《地名知识》1983年第2期)因此,地名顽强的延续性和稳定性较好地保存了地理演变和文化发展的某些本来面目。

一、景德镇地名与地理环境地名是人类社会出现以后才产生的。

在地名产生之初,人们为了生存和利用自然,对自然地理实体打上文化烙印,这就产生了地名。

所以地名的产生,一开始就是人类与环境相处或相互作用的结果。

地名的产生,必然体现着地理环境的特征。

在地名文化反映的自然环境特征中,“山”、“水”等自然地理实体可以说是地名文化起始天生的“摇篮”。

1“山”地名特征景德镇位于黄山、怀玉山与鄱阳湖的过渡地带,总体走向为东北至西南向。

地势四周高,中间零星分布的河谷盆地,以低山丘陵为主,延绵起伏。

所以景德镇以山、岭作为地名非常多见,如珠山、苦珠山、凤凰山、向阳岭、观音岭、江坑岭等。

特别常见以地貌形象特征命名的山岭,如狮子山,牛角杪、黑牛山、大狼尖、双龙尖、高龙山、棉花岭、冬瓜岭、茅屋岭等。

湖南省民政厅红色地名文化研究服务(第二次)成交公告

湖南省民政厅红色地名文化研究服务(第二次)成交公告

湖南省民政厅红色地名文化研究服务(第二次)成交公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民政厅•【公布日期】2022.08.08•【字号】•【施行日期】2022.08.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划地名正文湖南省民政厅红色地名文化研究服务(第二次)成交公告一、项目编号:HNZJC2022-FW(2)-311(招标文件编号:HNZJC2022-FW(2)-311)二、项目名称:湖南省民政厅红色地名文化研究服务(第二次)三、供应商来源供应商产生方式:网上征集四、中标(成交)供应商及主要标的信息五、磋商小组成员名单董远成(主任评委)、汤秉革、边华日六、代理服务收费标准及金额:本项目代理费收费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计价格【2002】1980号文)标准的95%收取代理服务费,由采购人支付。

本项目代理费总金额:0.35055万元(人民币)七、公告期限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1个工作日。

八、其它补充事宜参与采购活动的供应商如对此公告有异议的,请于此公告发布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采购人提出质疑。

九、凡对本次公告内容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名称:湖南省民政厅地址:长沙市东风路276号联系方式:张媛、*************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称:中技建设咨询有限公司地址:长沙市雨花区湘府中路117号高升金典商务楼12层联系方式:金弦、沈梦、聂艳君、*************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金弦、沈梦、聂艳君电话:*************。

现代地名的文化缺失现象透视

现代地名的文化缺失现象透视

老 地 名 旧街 巷 逐 渐 被 掩 埋 在 历 史 发 展 的 长 河 中 ,社 会 上
相 当 一 个 时 期 对 地 名 文 化 缺 乏 认 知 , 随 意 更 改 和 废 止 老 地 名 的 现象 屡 禁不 止 。这种 对 地名 文 化 遗产 的保 护 意识 淡 薄 现 象在 “ 革 ” 期 尤 为 突 出 。 当时 全 国不 知 道 出现 文 时 了多 少 条 “ 风 路 ”“ 修 路 ”“ 阳路 ”多 少 老 地 名 在 东 、反 、向 , “ 毁 旧世 界 , 设 新 乾坤 ” 风潮 中被 淹 没 , 成 历 史信 捣 建 的 造 息 的中 断和 古 老文 化 的遗 失 。我 曾从 《 都周 刊 》 看过 南 中

代 替 。 名标 志作 为城 镇 建设 不 可缺 少的 市政设 施 , 人 地 与
们 的 日常 生 活 息 息 相 关 本 文 从 几 个 方 面 阐 述 了 现 代 地 名 的 文 化 缺 失 现 象 . 析 了现 象 产 生 的 原 因 . 调 要 保 族 性
的 话 . 里 便 是 弹 断 琴 弦 的 戛 然 一 声 。 爱 深 深 , 由作 者 这 父 经
个 社 会 层 面 。 时 . 这 些 种 类 繁 多 的 地 名 文 化 中 领 略 到 同 从
中 国 文 化 的 博 大 精 深 及 各 民族 多 彩 的 文 化 特 点 , 为 后 人 强 烈 地 冲 击 着 人 的 视 觉 , 进 而 撞 击 着 人 的 心 灵 。 父 亲 的 并 背影 . 亲猛 地 转 过身 来 深 深地 看 了“ ” 眼 , 亲在 流 父 我 一 父 泪 … …几个 画 面连绵 地 在眼 前播 映而过 . 来 仿佛 身历 此 读 境 。 者 情 感 的 热 度 也 随 着 画 面 的 推 移 而 迅 速 地 上 升 。 如 读 果 说 , 此 以 前 的 种 种 描 写 仿 佛 琴 声 高 低 抑 扬 、 化 不 绝 在 变

地名文化保护工作情况汇报

地名文化保护工作情况汇报

地名文化保护工作情况汇报一、前言地名文化是一个国家、地区或社会的文化象征之一,记录着历史、地理、民族等诸多方面的信息,是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传统地名受到破坏和遗忘,地名文化保护工作也日益显得重要。

作为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地名文化保护工作不仅能够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历史和文化,还能够推动城市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现状分析1. 地名文化保护存在的问题目前,地名文化保护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相比于其他文化遗产,地名文化的保护工作相对滞后,各地的保护政策、标准和措施不够完善;其次,部分地名文化资源受到破坏和腐蚀,导致一些历史文化信息失去。

另外,地名文化的传承和利用工作还存在一定难度,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和政策。

2. 地名文化保护工作的成绩尽管地名文化保护工作存在问题,但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近年来,一些地区出台了相关的地名保护政策和措施,加大了对地名文化的保护力度。

同时,一部分地名文化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修复工作,这为地名文化的传承和利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总体来看,地名文化保护工作的成效是显著的。

三、工作总结1. 已取得的成绩(1)制定了一系列的地名文化保护政策和措施,如设立了地名文化保护部门,出台了相关的地名文化保护法规;(2)对一些重要的地名文化资源进行了保护和修复工作,如对一些历史文化名村进行了修缮和整治;(3)成立了地名文化保护协会和组织了一些地名文化保护宣传活动,提高了公众对地名文化的重视。

2. 存在的问题(1)地名文化保护政策和措施还不够完善,需要加强对地名文化的立法保护;(2)一些地名文化资源受到破坏和腐蚀的问题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加强地名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3)地名文化传承和利用的工作还存在一定不足,需要进一步发挥地名文化的社会功能。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1. 完善地名文化保护政策和措施,加强地名文化的立法保护。

2. 加强地名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对一些重要的地名文化资源进行保护和修缮。

广州“六个结合”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

广州“六个结合”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

广州“六个结合”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作者:来源:《大社会》2019年第07期近年来,广州市民政局以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和全市“四标四实”专项行动为契机,严把地名审核关,加强地名执法,提升地名立法水平,持续開展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取得明显实效。

一、结合地名普查开展清理整治广州市民政局制定了《广州市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要求结合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认真调查、发掘、整理本市地名文化资源,对优秀地名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对地名中存在的“大、洋、怪、重”等问题进行清理整治,做到统筹兼顾、有序推进,进一步规范地名的命名、更名、发布和使用,提升地名法治化、科学化、标准化水平。

据统计,全市共对1541个道路(街巷)不规范地名进行了标准化处理,设立和更换路(巷)牌、村镇牌1208块。

二、结合地名审核开展清理整治以“广州市地名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为依托,不断提升地名审核工作技术含量,严格把好地名命名审核关,从技术上杜绝了新增地名重名的可能性,全市地名命名申请均在此信息系统中受理、审核、呈批、出文、办结,极大提升了地名审核工作的效率。

目前,此信息系统已与“数字广州基础应用平台”对接,将经批准的标准地名信息数据实时推送到平台,实现了规范、准确的标准地名信息数据与各区各部门共享。

三、结合地名执法开展清理整治每年省、市、区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重点对全市各区的住宅区、大型建筑物的标准地名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对不按地名管理法规规定使用已经批准的建筑物、住宅区标准地名,擅自使用未经批准的建筑物、住宅区名称,或者使用非建筑物、住宅区名称类的词语替代建筑物、住宅区标准地名进行广告宣传等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要求相关单位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整改。

四、结合地名立法开展清理整治一是出台规范性文件。

2011年12月,市民政局会同原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物住宅区名称申报和使用管理的通知》,对加强建筑物、住宅区名称申报和规范使用标准地名进行了明确要求。

关于历史文化名镇村选择的思考

关于历史文化名镇村选择的思考

关于历史文化名镇村选择的思考
李阿琳;李力;吴淞楠
【期刊名称】《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年(卷),期】2008(001)003
【摘要】自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制度确立以来,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范围急速扩大.本文依据历史风貌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将历史村镇分为发展破坏型、稳定型和衰败型三种.在分析名镇村风貌价值降低且陷入社会经济困境的基础上,调查了太行山地区稳定型和衰败型名镇村因社会经济活力丧失而空心化、老龄化,历史地段废弃、土地浪费,以及保护资金不可持续,由此提出了将社会经济状况纳入历史文化村镇评估的选择性保护策略、框架和内容.
【总页数】17页(P225-241)
【作者】李阿琳;李力;吴淞楠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通知: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单 [J], 无
2.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日喀则市定结县陈塘镇等6个乡(镇)及拉萨市柳梧新区达东村等8个村为西藏自治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通知 [J], ;
3.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空间与文化关联性研究——以川渝地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为例 [J], 熊健吾;周铁军
4.全力做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工作——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在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授牌仪式上的讲话 [J],
5.广西特色名镇名村建设案例展示⑤ 特色文化名镇——黄姚镇——留住历史文化名镇的根——从大圩古镇文化遗产的保护谈起 [J], 宾长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名也要“不折腾”

地名也要“不折腾”

地名也要“不折腾”严辉文日前,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暨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视频会议,民政部部长李立国表示,要重点清理整治居民区、街巷等地名中存在的“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并加强地名文化保护。

必也正名乎,国人似乎历来都很重名字。

重名固然不是什么坏事,但是由此一来,难免会出现名字趋同、名字争抢、改名频繁等问题。

无论是人名、校名、地名、企业名,好像都难免在追求品位、时尚、优美、好口彩之余,又出现对求大、求洋、求怪之类的趋之若鹜。

以地名为例,这些年,跟大学改名现象有得一比的是,一些地方也出现过多轮的地名改名热。

历史地看,地名折腾方面也大有规律可循,其轨迹大抵可以归结为打破四旧牌,打改革开放牌、打崇洋媚外牌、打复古牌等等。

举目所见,一些城市竞相出现“曼哈顿”、“威尼斯”等洋地名,而另一些地方,又进入故纸堆,搜寻未必真属于自己的古名。

显然眼下地名折腾正进入了崇洋、复古阶段。

地名折腾史,伤了地名文化,给人民群众出行带来不便,截断了历史和乡愁记忆,也闹出了许多不伦不类的笑话。

而之所以出现地名折腾,或许权力和资本的因素是关键。

比如一些楼盘地名洋化现象,基本上是投资商的个人好恶在起作用,其他的人难以置喙。

而一些地方的地名频繁改动,又常常是官员拍脑袋决策的结果。

地名折腾表面上看可以归结为一种时代浮躁病,而根子则常常与主政者有动议、官员有偏好不无关联。

地名折腾乱象,早已引起了社会的重视,全面清理整治,非常必要、正当其时。

不过,有人担心,一旦进行地名规范,一些需要清理的地名势必将涉及更名,这会不会让全国很多地又掀起一轮“更名热”呢?避免借清理整治之机出现的再改名热,尤其是避免经历破四旧、反崇洋之后难免出现复古之风,眼下清理规范应该遵循“不折腾”的原则。

简单地说,就是对于曾经跟风改名,却已经约定俗成、群众基本接受的地名,能不改换的不予改换。

应该指出的是,或许此前的一些改名有欠审慎的地方,但如果早已渗入了群众认同,渗入了时代记忆,那就要承认这段历史,就不妨让它延续。

不规范地名明年6月底完成清理

不规范地名明年6月底完成清理

不规范地名明年6月底完成清理
佚名
【期刊名称】《晚霞》
【年(卷),期】2016(0)10
【摘要】近日,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京召开视频会议,
对地名文化保护和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进行动员部署。

据悉,目前已有北京、江苏、重庆等多地启动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重点整治“大、洋、怪、重”等乱象。

各地整改工作将于明年6月底左右完成.
【总页数】1页(P5-5)
【关键词】清理整治;地名;视频会议;文化保护;整改工作;办公室;国务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61
【相关文献】
1.地名文化保护和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倒计时 [J], 民政部区划地名司;《中国民政》编辑部;朱巍巍
2.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 [J], 陈林森
3.广州“六个结合”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 [J],
4.浙江桐乡:率先完成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 [J], 潘洪民;沈晓红
5.国办通知要求4月底前完成清理规范职业资格相关活动 [J], 虞家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现代地名的文化缺失现象透视

现代地名的文化缺失现象透视

现代地名的文化缺失现象透视作者:高文辛来源:《文教资料》2011年第23期摘要:伴随着日新月异的城镇建设,那些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老地名渐渐地被应运而生的新地名所代替。

地名标志作为城镇建设不可缺少的市政设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本文从几个方面阐述了现代地名的文化缺失现象,分析了现象产生的原因,强调要保护地名文化的传统性和民族性。

关键词:城市地名文化缺失原因地名标志作为城镇建设不可缺少的市政设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有人称它是“本地人的脸,外地人的眼”。

伴随着日新月异的城镇建设,那些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老地名渐渐地被应运而生的新地名所代替。

自第九届联合国地名标准化大会开始,地名文化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由此,地名便作为一种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地名即一个地区的名称。

地名的形成,受该地的地理、历史、民族和语言所影响,是社会发展的产物”[1]。

它经过历史、战争、发展等一系列社会历史更迭之后,形成了独特的民族地域特色和丰厚的文化内涵。

地名文化所包含的范畴很广,为研究语言学、历史学、政治经济学、地理学、民俗风情及宗教文化提供了依据。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地名作为大众传媒工具,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2],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随着现代化城市发展的进程,一些老地名旧街巷逐渐被掩埋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社会上相当一个时期对地名文化缺乏认知,随意更改和废止老地名的现象屡禁不止。

这种对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淡薄现象在“文革”时期尤为突出。

当时全国不知道出现了多少条“东风路”、“反修路”、“向阳路”,多少老地名在“捣毁旧世界,建设新乾坤”的风潮中被淹没,造成历史信息的中断和古老文化的遗失。

我曾从《南都周刊》中看过一篇《地名更改热中的冷思考》的文章,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值得深思:“老地名的具体实物已因世易时移或者缺乏文化保护而雨打风吹去,最后连这个寄托民众追思的地名也被迫退出江湖,最终,全新的地名,连同全新的建设和浅薄的记忆让城市愈来愈无文化,市民愈来愈无根。

从老北京地名儿变迁看地名文化的演变特点

从老北京地名儿变迁看地名文化的演变特点

从老北京地名儿变迁看地名文化的演变特点作者:刘阳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12年第10期[摘要]地名是社会管理的产物,也是民俗文化的载体,既包含着鲜活的民俗民风,又体现着丰富的时代气息。

地名文化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现象,其产生发展有着独特的运动轨迹。

本文从老北京地名儿的变迁着眼,展现了北京地名文化的前世今生,揭示了地名文化演变发展过程中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文明与落后、富足与贫穷、前进与倒退、人性与政治的碰撞冲击和包容共生。

[关键词]老北京地名儿;地名文化;演变对地名文化的研究源远流长,它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科学技术等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息息相关。

地名绝不仅仅是指一个地理空间或行政区域的称谓和命名,而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种文化传承,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传递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老北京地名儿的采用与变迁过程中,始终伴随官方意志和民俗文化的角力、冲突与融合。

官方意志在管治和规划某一区域时无处不发挥着其主导命名的权力,这同该区域历代沿袭下来的民俗传统重叠在一起,两者或相融或冲突,更加丰富了地名文化的内涵,进一步拓展了地名文化研究的空间,使老北京地名儿从一个个枯燥、干瘪、死板的称谓、字符和代号,衍生成了一幕幕鲜活、丰满、灵动的历史活剧,穿越时空,挥舞手臂,向我们走来。

从老北京地名儿看地名文化的传承性北京正式成为全国的首都是从元大都开始的。

元大都的都城平面为南北长的长方形形状,四周辟门11座。

至明朝,北京城共有城门20座,即“里九外七皇城四”,在元大都11门的基础上减去光熙门、肃清门,并将崇仁门、义和门改名为东直门和西直门,此后直至明英宗正统四年(1439年)北京九门名称即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沿袭至今。

嘉靖三十二年,北京外城郭修建,新增城门:东便门、西便门、广宁门、广聚门、右安门、永定门、左安门。

1962年,开通和平门。

18大以来地名文化开展情况

18大以来地名文化开展情况

18大以来地名文化开展情况自18大以来,中国地名文化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重视和保护,许多城市和乡村开始重振地名文化,推动地名的规范化和保护工作。

地名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内涵,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保护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地名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地名规范化及地名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解析。

一、地名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地名文化保护与传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自18大以来,中国各级政府和文化机构加大了对地名文化的保护力度,通过立法、政策等手段,积极推动地名文化资源的调查、整理和保护工作。

一些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如西安、南京、北京等,提出了具体的地名保护规划,建立了相应的地名保护机构,并建设了地名文化主题公园、馆藏等设施,完善地名文化保护体系。

同时,政府还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地名文化知识普及活动,鼓励民众了解、喜爱地名文化;对一些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地名进行挖掘和宣传,提高地名文化保护的社会认知度。

二、地名规范化地名规范化是地名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18大以来,中国地名规范化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国家地名标准和规范不断完善,地名编制工作逐步规范,地名管理逐渐趋于科学化、规范化。

许多城市和乡村加强了地名规划和管理,建立了地名管理办公室,实行了“一个地名一个标示、一个标示一个地名”制度,避免了地名混乱、重名现象。

同时,国家地名翻译服务平台不断完善,为地名的翻译提供了系统性和规范性的保障。

三、地名文化建设地名文化建设是地名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

自18大以来,中国各地开展了一系列地名文化建设工作。

一方面,许多城市加大了地名文化旅游的开发力度,打造了一批地名文化特色旅游景区,如“中国四大名城”、“江南水乡”等,极大丰富了国内外游客的文化体验。

另一方面,一些地名文化节庆等活动也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促进了地名文化节庆活动的发展。

总之,自18大以来,中国地名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地名规范化及地名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支持。

地名文化现象透析

地名文化现象透析

地名文化现象透析
李力
【期刊名称】《长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3(013)001
【摘要】以汉语词语中的地名为切入点,分析地名与先民迁徙、地名与地域经济、地名与宗教信仰、地名与意愿情感、地名与民俗民风、地名与地形地貌等文化现象的关系,追溯地名文化发展的历史.
【总页数】3页(P81-83)
【作者】李力
【作者单位】长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12:H139
【相关文献】
1.古容州"鬼门关"文化现象之透析 [J], 覃正
2.和林格尔县地名文化现象透析 [J], 董娇娇
3.透析地名的隐型文化*--以巍山地名为例 [J], 汪玉梅
4.地名中的文化现象浅议 [J], 张晓涛
5.地名文化现象透析 [J], 李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化强拆 地名遗产要保护

文化强拆 地名遗产要保护

作者: 无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中国民政
页码: 61-61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9期
主题词: 地名文化 文化遗址 民政部部长 特约评论员 领导小组 李立 命名者 城市文化 三国时期 法治精神
摘要:房屋被强拆的新闻屡见报端,然而地名的"大、洋、怪、重"等现象又何尝不像是对文化的"强拆"呢?据民政部官网报道,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北京召开"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暨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视频会议",会议上,民政部部长李立国表示,要重点清理整治居民区、街巷等地名中存在的"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并加强地名文化保护。

"文化强拆"迅速成为舆论谈论的热词。

新疆地名中的文化透视

新疆地名中的文化透视

新疆地名中的文化透视
牛汝极
【期刊名称】《语言与翻译》
【年(卷),期】1989(000)002
【摘要】一、概说 (一) 地名及其特点通俗地讲,地名就是地方的名称,是人们给天然的、人工的地理实体起的各字。

如城市、集镇、村庄、山、岛、河沟、沙漠、海湖、井泉、沼泽、盆地、戈壁、草原、高原、街道、广场、巷、桥梁、洞、水库等等。

确切些说,地名是人类对地球上具有不同方位、范围、状态、颜色、形状的地理实体所赋于的一种语言文字代号。

地名是由语
【总页数】6页(P20-25)
【作者】牛汝极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59
【相关文献】
1.浅析旅游文本英译中的新疆地名翻译 [J], 王瑞红;
2.新疆地名中的地域文化浅析 [J], 何巍
3.浅析旅游文本英译中的新疆地名翻译 [J], 王瑞红
4.和田地名中的文化透视 [J], 古再努尔·买买提明
5.古今地名道尽三镇地缘--武汉地名中的文化透视 [J], 邵荣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9-3907(2003)01-0081-03地名文化现象透析李 力(长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吉林长春 130022)摘 要:以汉语词语中的地名为切入点,分析地名与先民迁徙、地名与地域经济、地名与宗教信仰、地名与意愿情感、地名与民俗民风、地名与地形地貌等文化现象的关系,追溯地名文化发展的历史。

关键词:地名;文化现象;历史中图分类号:G112∶H139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2-06-30作者简介:李 力(1961- ),女,吉林省长春市人,长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学研究。

地名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们在社会中给地理实体、行政区域或居民点所起的名称。

它真实地反映了民族的地理、历史、语言文化,同时也反映出民族的心态和风俗等。

在语言的发展中,地名的变化相对较慢,它的顽强的延续性和稳定性较好地保存了文化史的某些本来面目。

1 地名与先民迁徙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移民是带动社会发展的有力因素。

移民一方面造成文化传播,另一方面又使不同地域的文化发展交流,产生新的文化。

这些变化情况从各地流传下来的地名可以反映出来。

1.1 地名印证汉族人重宗族的观念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宗族社会,人们的宗族观念很强,在移民到一个新的地方时,他们也会将宗族的观念印证到所居住的新地区的名称上。

在东北地区,有许多地方的名称冠以姓氏,这就是宗族观念在地名上的体现。

东北的移民大多是从山东来的,他们从山东来到东北后,先建一个窝棚,以此为基础,同族同姓的人越来越多,形成村落。

窝棚的集合以同族同姓为基础,这样,宗族制度也就从山东输入到东北,而村落的名字便以聚居的宗族大姓命名。

如:以李姓为主的地名有李村、李庄、李家店、李家镇、李家堡、李家屯、李家寨、李家桥、李家坪、李家山、李家湾,等。

“姓氏是标志社会结构中一种血缘关系的符号。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社会成员赋予他某些规定性,用以形成一种姓氏制度。

”在中国,姓氏具有很强的文化色彩,是宗法制度的体现。

地名冠以姓氏,正是宗法制度影响人们观念的一种表现形式。

1.2 地名印证军事战事历史在向前发展,古代征战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可以从地名中追溯古代战事的足迹,它是军事战事的见证。

例如,明王朝平定云贵之后,留守驻军实行兵屯,许多村落的名称就留下了兵屯的遗迹。

明王朝为了开发边疆,在全国设立了十多个都指挥司,都以下设卫、所,所以下设堡,等。

云南陆良县有左所、右所、后所;刘官堡、李家堡等地名。

而驻军的官兵也有家室,他们所屯聚之处大多是未开发的村庄,于是带军屯色彩的地名就应运而生。

地名中称官的,该地的军事首领大多是千户、百户,如刘官堡、朱官堡、方官屯、黄官庄等。

地名带旗,首领大多是总旗、小旗,如曹旗堡、朱旗堡、朱旗田等。

因为军职是世袭的,所以村庄名冠以该官员的姓氏。

在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地方的名称都带有“都”字,这也是军屯留下的痕迹。

“都”是晚唐的军队编制的单位,每个“都”的官兵数额从一百至一千不等。

因此地名中就有了“都”字。

如,浙江的八都、福建的六都、湖南的三都、广东的四都等。

这表明此地曾经有驻军或实行过军屯。

[1]第13卷 第1期2003年2月长春大学学报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Vol .13 No .1Feb .20031.3 地名反映汉族人怀旧的心态在移民的过程中,移民都将自己旧地的地名移到新地,以表达移民怀旧、恋旧的思想感情。

俗语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

反映了人们强烈的热爱家乡的情怀。

当人们离开家乡,会将对家乡的怀念带到新的地方,用家乡的地名来表示自己的思乡之情。

北京许多地区的村名,都同全国的许多地方的名字相同。

北京地区大兴县东部和顺义县西北部的大同营、屯留营、上下黎城、潞城营、霍州营、忻州营、更县营、东西绛州迎营、稷山营、蒲州营、红铜营,都与山西的州县名相同。

明初自洪武二十一年至永乐十四年,有文献载录的山西向北京移民就有7次之多,这种大规模的移民使得北京地区有了同山西一样的地名。

同样的情况在甘肃也存在。

敦煌县的地名多与甘肃各县相同。

三危乡有泾州、两当、会宁、镇原、狄道、灵台等村名;杨家桥乡有礼县、安化、洮州等村名;孟家乡有西宁堡、和州堡、武威堡等村名。

这些村名的形成,与清雍正初年从当时甘肃全省56州县移民两千户有关。

各州县迁来的移民按政府划定的区域居住,并以原来的州县命名新村。

所以,今天的敦煌才与甘肃各县的县名相同。

[2]2 地名与地域经济地域经济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

这种经济情况可以从各地的地名考察出来。

2.1 地名反映行业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地方都以本地的行业为地区命名的依据。

杭州在历史上曾用过的地名,反映着杭州地区的行业发展情况。

如:盐桥、炭桥、菜市桥、柴木桥、柴垛桥、卖鱼桥、卖马巷、炭桥巷、米市巷、糖饼巷、马市巷、花市巷、布市巷、剪刀巷、菜市门、柴木场、牛皮街等。

中国的经济是以一家一户的手工业作坊开始的,北京的许多胡同的名称都源于某种著名商品。

如:麻线胡同、砂锅刘胡同、豆腐陈胡同、烧酒胡同、绳匠胡同、大酱坊胡同、赵锥子胡同、裱褙胡同、大糖坊胡同、白纸坊胡同等。

2.2 地名反映商业贸易情况追溯各地区的经济贸易情况,可以从各地流传下来的地名去考证。

在我国清代,内地经济呈放射状向边区发展,自然也就将商号分店开到边区,于是店号就作为当地的地名。

如:在内蒙有天巨德、长盛号、天兴隆、兴盛茂等,这都是北京大商号的名称。

3 地名与宗教信仰宗教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是统治人们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歪曲、虚幻的反映,是以对自然的神灵的崇拜来支配人们命运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信仰和崇拜是一切宗教的共同特点。

在我国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

许多地区的命名都以宗教为主要依据,这也反映了人们的宗教信仰。

在西藏,有许多同佛教有关的地名,反映了西藏地区的宗教特点。

如:北禅寺、南禅寺、大昭寺、小昭寺、塔尔寺、楚布寺、色拉寺、喇嘛林寺、桑日卡玛当寺、桑耶寺、卡玛当寺、绒乡寺、旦斯廷寺、麦热寺、多吉扎寺、昌珠寺等。

在北京地名中,有一些建筑名称取自于道教,如:龙王庙、药王庙、关帝庙、宣灵庙、城隍庙、白云观、崇云观、老君堂等。

4 地名与意愿感情4.1 地名反映人民征服自然的愿望和决心人们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又处在大自然的威慑中,因此,对大自然充满着敬畏和崇拜。

从地名的命名中,就反映了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

辽宁境内有一条河叫辽河,经常泛滥,为使辽河地区永远安宁,人们将辽河地区叫辽宁。

北洋南面的永定河,以前叫无定河,为使无定河永不泛滥,清代康熙皇帝下昭将无定河改为永定河。

4.2 地名寄托人民安居乐业的思想祈求太平、富寿、昌盛,是人们的普遍心态,这种心态也从地名中反映出来。

福建省的67个市名和县名中,取“福、泰、安、宁、和、平、清明、龙”字的占二分之一。

广东省的街名中,带“福、禄、寿、恩、惠、华”也很多,有同得路、同福路、惠福路、长寿路、惠爱路、吉星路、文德路、宝华路等。

北京有长安街、平安里、和平里、永安里、永宁里、太平庄、太平街、长春街、安定门、复兴门、泰安里、永康里、太平桥、万寿山、万里路、永定路等。

在全国,取名“太平”的地方有54处,取名“永安”的有29处,取名“永宁”的有26处,取82 长春大学学报第13卷名“昌盛”的有25处,取名“兴隆”的有24处,这都表明了人们安居乐业的思想观念。

5 地名与民俗民风人们的风俗习惯是代代流传下来的生活的行为表达方式,它是民族制度化的产物,也是一个群体的承诺。

地名与民俗民风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5.1 由俗变雅的地名北京的“胡同”是民族相互接触的产物。

“胡同”源于蒙古语,意思是水井,元代北京人喝水靠水井,许多胡同因水井而得名。

这些胡同的名字因下层百姓的风俗习惯和所从事的职业而命名,虽然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和人们的习俗,但其中也有一些不雅的成分。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不雅的胡同名字进行改造,主要采用汉语谐音的方法。

鲁迅《华盖集·咬文嚼字》说:“在北京常看见各样好的地名:辟才胡同、乃兹府、丞相胡同、协资庙、高义伯胡同、贵人关。

但探起底细来,据说原来是劈材胡同、奶子府、绳匠胡同、蝎子庙、狗尾巴胡同、鬼门关。

”5.2 地名是社会政治观念的缩影地名与社会政治紧密相连,随着时代政治的需要而有所变化,变与不变有着深刻的政治渊源。

(1)民族团结的需要而改变地名 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地名含有殖民统治的色彩,现在都已改过来。

如: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呼和浩特市曾命名为归化、归绥,意为受汉族的统治。

解放以来,为了民族团结,用了蒙古语的意义为呼和浩特,即绿色城市。

广西与越南交界的镇南关,改为睦南关,现改为友谊关,表现出同越南人民的友谊。

(2)社会政治需要而改换地名 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经过了许多动荡,但每次动荡,都会在地名中留有痕迹。

例如:十年动乱时期,许多城市的街名都改为具有革命色彩的名称。

北京王府井改为人民路,长安街改为东方红路,东方民巷改为反帝路,崇内大街改为红旗路,北新桥改为红日路,新街口改为红云路等。

随着十年动乱的结束,这些地名都恢复了原来的面貌。

6 地名与地形地貌大自然是变化的,但是依地形地貌命名的地区,确是我们推断当时地形地貌的语言化石。

那曲镇是西藏藏北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商品的集散地。

那曲之名藏语的意思是黑水。

因为怒江的源头在那曲北唐古拉山一带,向南流经那曲,后转为向东流去。

该河水从唐古拉山发源后向南流经藏北草原,落差很小,多为沼泽地和盆地湖泊,大量溶集了腐植土和泥炭等。

水中有机腐植成分增多,温泉成分又加入河中,故藏族牧民称为那曲(黑水),那曲镇名由此而来。

武夷山第一峰的大王峰,雄镇九曲溪口,拔地擎天,上丰下敛,因“具王者威仪”,故名大王峰。

而玉女峰亭亭玉立,娟秀挺拔,宛如一位明丽动人的少女方罢沐浴,傍妆镜台而名玉女峰。

水帘洞因其崖壁硕大无比,并自上向下凹陷,形成洞状,崖顶上常年有泉水飘洒而下,犹如水帘,故名。

地名有着深远的文化内涵,薄孝荣先生说:地名文化“既包含社会科学,也包含自然科学,特别是地理学、历史学、语言学、民族学、政治学……”。

因此,研究地名文化大有裨益:一是丰富中国文化的内涵,二是有利于发展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及旅游事业。

参考文献:[1][2]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A dialysis of cultural phenomenon of geographic nameLI Li(Humanistic Society and Science College,Changchun University,Changchun130022,China)A bstract:Taking the geographic names in the Chinese expression as a starting point,the article analyses the relations of cultural phenomena such as place name with forefolk s migration,regional economy,religious belief,voluntative feeling,folk custom and topographical features and traces back to its develop mental history.Key words:geographic name;cultural phenomen on;history第1期李 力:地名文化现象透析8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