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

合集下载

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1.结合教材内容,总结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并对其进行分类。
-要求:条理清晰,分类准确,能够反映出环境问题的多样性。
2.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环境问题,深入分析其成因、影响及解决措施。
-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能够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3.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份环境保护宣传海报。
-要求:主题突出,设计新颖,能够吸引人们的关注,提高环保意识。
2.教学目标:
-巩固学生对环境问题知识的掌握。
-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教学反馈提供依据。
3.教学过程: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互相批改练习,交流答案,提高解题能力。
-教师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点评和讲解。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分类、成因、影响及解决措施。
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分类及特点,特别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学生能够掌握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等主要环境问题的定义和表现。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影响范围及发展趋势。
2.掌握我国及全球范围内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并分析其成因及影响。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社区的环境保护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通过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等途径,让学生为改善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形成和谐共生的人地关系。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自然与人类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导学案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导学案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理解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

3、探讨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和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类型和表现。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2、难点(1)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2)探讨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和途径。

三、知识梳理(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1、环境问题的概念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环境问题的类型(1)按环境问题的性质可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

(2)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3)生态破坏主要包括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锐减、湿地减少等。

(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全球气候变暖(1)原因①燃烧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②砍伐森林,减少了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2)影响①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和岛屿。

②影响农业生产,如改变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产量。

③加剧自然灾害,如暴雨、洪涝、干旱等。

2、臭氧层破坏(1)原因人类大量使用氯氟烃类化合物(如氟利昂)等消耗臭氧层的物质。

(2)影响①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加,危害人类健康,如增加皮肤癌、白内障的发病率。

②影响农作物和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

3、酸雨蔓延(1)原因燃烧化石燃料排放出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2)影响①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

②酸化土壤,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

③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4、大气污染(1)原因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家庭炉灶排放的废气等。

(2)影响①危害人体健康,引发呼吸道疾病等。

②降低大气能见度,影响交通和生活。

5、水污染(1)原因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农业上化肥、农药的使用等。

(2)影响①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第五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

第五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

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序号:18号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过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

本节课为学生进一步认识人地关系、学习“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内容打下基础。

2.内容分析:环境问题包括自然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本书先解释了环境问题的概念和成因,而后通过图片资料介绍了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和环境污染的形成,引发学生对于周围环境污染的思考,进一步分析环境问题在不同地区的具体表现。

在介绍过程中,教材并没有采取空洞的说教法,而是利用了大量的图文资料和具体案例进行说明,既增强了说服力,又能使学生认识到这些问题的严峻性和紧迫性。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环境问题;过程与方法:运用人类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并结合实例,解释环境问题及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危害;利用图表,认识并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表现。

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相关资料,举例说明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和全球化趋势。

三、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创造性思维转型阶段,虽然初中已经对于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仍不具备系统的地理思维。

学生对环境问题存在一定的感性认识,只是欠缺系统的理论分析,没有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

这对学生的地理思维方法,分析地理事物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环境问题。

2.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结合实例,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

五、重难点分析:重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全球变暖问题;臭氧层破坏问题难点:环境问题的全球性与严峻性六、教学方法基于情境的探究式教学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

七、课时:一课时八、教学过程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观看北极熊失去家园的视频。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只北极熊为什么失去了家园吗?让我们跟随它的踪迹,帮助它寻找回家的路。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环境问题的解决策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践环节:鼓励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如低碳出行、垃圾分类等,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实践报告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思考深度、合作精神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地理信息系统(GIS)、多媒体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环境问题的实例,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环境问题的概念、分类、原因及影响,结合课本内容进行深入剖析。
-案例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环境问题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讨论,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对我们有哪些影响?如何解决环境问题?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应结合课本内容,详细讲解以下知识点:
1.环境问题的概念、分类及其产生原因。
2.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危害。
3.我国及世界范围内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4.应对环境问题的策略和措施,如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等。
-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将学生在环保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
4.教学反思:
-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教师要关注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灵活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导学案+湘教版(2019)必修二 高一下学期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导学案+湘教版(2019)必修二 高一下学期

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习目标】1.运用资料,描述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解释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理解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综合思维)2.通过分析阅读材料,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学习重难点】通过读图分析学会判断主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的方法。

知识导航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1.环境问题:指由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2.类型——按性质分类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生态破坏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萎缩等资源短缺森林、草原、矿产、土地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3.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向自然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环境的再生速度(资源短缺)①人类社会的发展,使其向环境排放废弃物速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污染)①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生态破坏)二、主要环境问题1.资源短缺2.生态破坏3.环境污染类型主要污染物危害大气污染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一氧化碳及可吸入颗粒物等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危害植被,腐蚀材料,影响气候,降低能见度,引发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和酸雨等水污染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药、化肥、畜禽粪便等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土壤污染重金属元素、有机物、有害微生物、寄生虫卵等土壤的性质、组成、形状等发生变化,并导致土壤功能失调、质量下降海洋污染石油污染,来自陆地的生活、生产废弃物损害海洋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妨碍海洋活动、降低海洋环境质量习题巩固八国集团领导人发表声明,宣布就温室气体长期减排目标达成一致。

声明称,八国寻求2050年实现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至少一半的长期目标。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说课稿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说课稿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一节。

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人口、城市和产业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而本节课则将视角转向了人类活动所引发的环境问题,为后续学习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材首先介绍了环境问题的概念和类型,然后重点阐述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包括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

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图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二、学情分析我所授课的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

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对地理学科有了一定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环境问题的认识可能还比较片面和肤浅,缺乏系统的梳理和深入的思考。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组织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和类型。

(2)能够列举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3)掌握一些应对环境问题的措施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阅读图表和资料,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2)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如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
三、教学目标
本课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在表述中,中心名词“环境问题”是本课的知识目标;定语“人类面临的主要的”是本课的重点;动词“根据、归纳”是本课的能力目标,教学中需要加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整条“标准”是以正确的地理观念和地理思想形成为主要目的,让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严峻性和紧迫性,这是本课的情感教育目标。所以我结合课标的解读、教材和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二、学生分析
高一学生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创造性思维转型阶段,在学习上存在着三个关卡,即兴趣关、思维关、表述关,表现为学习地理的兴趣不浓厚,不会地理思维,对知识的表述不清;对于本节课的知识点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中,实际已经接触到大量的环境问题,他们具备了一些环境问题的感性认识,只是欠缺系统的理论分析,没有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这对学生的地理思维方法,分析地理事项的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正如上面所说是学生薄弱的环节,需要这节课去培养训练。
1、概念
2、原因
3、分类
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少 一损 一下降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针对学生学习地理存在的“三关”设计了“三步”走的学法,即第一步:“疑”要学生在生活中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探索的具体目标,再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将有关地理知识与问题相联系,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再收集资料独立思考,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与途径,第二步:“辩”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即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争辩讨论、相互反馈、互相激励等合作。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让学生多想、多做、多说、多看。第三步“馈”,各小组代表人依次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依据,其他小组同学可予以质疑,最后由某一位同学进行总结性发言,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高中地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课稿

高中地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课稿

高中地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课稿高中地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考官: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课标与教材《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选自人教版(20某某版)地理2第五章第一节,教材中主要介绍了什么是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环境问题的表现,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当今社会现实问题,是本节内容的一大特色。

教材呈现的方式除了有文字说明之外,还用示意图说明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在地图上展示了世界主要的环境问题,能够清楚的展示出不同地区和国家表现出的不同环境问题,也对环境问题的分类和具体体现做出了清晰的呈现,有助于在教学中为教师提供更多样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课程标准中对本节课的要求是:“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该标准要求学生能够分析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运用相关资料,从自然和人文两个角度归纳某一环境问题的成因,辨识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的主要方式和结果,培养综合思维。

因此,根据本条标准,以及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能说出什么环境问题的概念及类型,分析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通过读图和资料分析判断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对身边的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运用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方法,感悟人地关系,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公民意识。

而本节课的教学的重点是: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难点是:针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公民意识。

二、学情与教法我所面对的学生已经是高中生,对于环境问题通过新闻或微博有所了解,但有些学生可能认为环境问题与自己无关,或者离自己很遥远。

实际上,不少环境问题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只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就能让他们深刻感受到这一点。

5-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5-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教案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一方面,人类的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需要不断地从周围环境获取物质和能量,以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又将废弃物排放于地理环境中。

人类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特殊关系。

问题1(综合思维)说明图中箭头的含义。

问题2(人地协调观)人类在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的时候会产生哪类环境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问题3 (地理实践力)人类生产、生活的废弃物向环境排放的过程中会产生哪类环境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①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箭头①②所示);通过消费活动以废弃物的形式把物质和能量排放到环境中去(箭头③④所示);人类作用于环境(箭头⑤⑦所示);环境又把受到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箭头⑥⑧所示)。

②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便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

③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如果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出现环境污染。

2、不同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类型产生原因
自然资源枯竭
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环境承受能力时生态破坏
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自环境污染
身的净化能力
三、环境问题及其表现。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
课程主题: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课程目标:
1.了解和认识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明白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及其与其他领域的相关性;
3.掌握相关环保知识和措施,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教学内容:
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概述;
2.空气污染;
3.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
4.土地失去肥力和土地污染;
5.生物多样性减少;
6.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

教学方式:
1.教师讲授;
2.小组讨论;
3.课堂互动。

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近期大型环保事件,并对孩子们的环保意识进行调查,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步骤二:知识输入(20分钟)
教师讲授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包括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土地失去肥力和土地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并讲述每个问题对人类的影响及其与其他领域的相关性。

步骤三:小组探究(25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长,组成小组探究一个环保问题,包括其形成原因、影响、解决办法等。

步骤四:总结(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所学内容,提出今后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的方法和措施。

步骤五:扩展(5分钟)
教师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如参与志愿活动、节约用水等。

课堂作业:
1.为班级做一个环保标语;
2.调查家庭的环保意识和做法。

教学评估:
1.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和小组探究讨论的质量;
2.根据课堂白板互动结果及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本堂课程的掌握情况。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教案 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教案 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课设计同学们好!上课!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资源环境利用的强度日益扩大,由此也引发了诸多问题。

资源的大量消耗,环境的严重毁损,已经危及我们和子孙后代。

你知道什么是环境问题吗?环境问题可以分为哪几类呢?其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危害分别是什么呢?同集中注意力进入专注状态,对本节课内容产生兴趣,带着提出的以下问题,什么是环境问题吗?环境问题可以分为哪几类呢?其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危害分别是什么呢?学习本节课内容。

提醒学生上课时间到了,提出问题引发学生们的好奇心。

引导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

章节名称第五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时1学时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人地关系,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

2.从空间和时间角度综合分析全球性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影响。

3.通过生活体验或户外活动,认识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4.通过对环境问题的分析,帮助学生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使其树立正确的环境、资源观和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点1.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重点确定依据:根据本节课的课程标准及学业质量标准要求,环境问题是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说环境问题无处不在,但学生对周围的环境往往熟视无睹。

因此,引导学生发现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并对其进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1.运用示意图,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2.结合世界环境公害事件的实例,分析与认识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难点确定依据:根据本节课的课程标准及学业质量标准要求,学生分析案例、材料归纳掌握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一定的难度。

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策略)1.读图分析教学法——生态破坏——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原因构成表——提高学生分析图表总结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生态破坏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

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
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环境问题的定义、分类及特征,重点掌握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及解决策略,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观点,培养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结合生活实际,设置情境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观察身边的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政府官员、企业负责人等角色,针对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强化地理思维能力培养,运用比较分析法、归纳总结法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讲授新知
1.环境问题定义与分类:教师讲解环境问题的定义、分类及特征,让学生对环境问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分析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重点讲解我国及全球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如雾霾、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3.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影响:以具体案例为切入点,讲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及解决策略。
4.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阐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引入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每组针对一个环境问题进行讨论。
2.讨论内容包括:环境问题的原因、影响、解决策略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环保。
3.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1.激发学生兴趣:运用生动的案例、图片和数据,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注重知识衔接:结合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逐步引导他们深入理解环境问题的内涵、原因和影响。

第五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

第五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

课题: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型:高一新课课时:1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2019课标要求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是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先从人地关系开始,然后是环境问题类型及原因,最后通过“认识过度垦荒带来的环境影响”的活动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二是环境问题的表现:教材先用图表的形式展示环境问题及其表现,然后分析城市和乡村的差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最后通过活动“分析小岛国忧虑的背景”加强理论和实际的联系。

学情分析学生对环境问题并不陌生,学生已经学习过相关知识并有一定的生活体验。

特别是经过近一年的高中地理的学习,在"地对人""人对地"以及"人地和谐"等角度形成了一些基本的认识。

但是学生缺乏对环境问题的理性认识,在系统性、整体性的分析人地关系上,学生归纳推理能力仍然有待提高。

在理解不同环境问题对区域带来的影响时可能会存在很大困难。

因此,本节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大量案例、图片、视频、文字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理性思考,从而获得新的知识,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区域认知】运用人类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并结合实例,解释环境问题及环境问题的产生。

【综合思维】利用图表,认识并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表现。

【地理实践力】根据相关资料,举例说明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和全球化趋势。

【人地协调观】结合实例,认识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性。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环境问题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环境问题,树立全球意识、环保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环境问题的成因、类型、表现和区域差异教学难点列举环境问题对区域带来的影响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布置学案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采用总结归纳法,设疑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教案标题: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目标:1. 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包括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土地和水资源过度利用等。

2. 探讨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责任感。

4. 提供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教案步骤:1. 导入(5分钟)a. 引入主题,激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兴趣和关注。

b.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 知识讲解(15分钟)a. 介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包括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土地和水资源过度利用等。

b. 解释每个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以及与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的关系。

3. 讨论与分析(20分钟)a. 分组讨论每个环境问题的具体案例,包括近期发生的事件或研究成果。

b. 分享小组讨论结果,让学生了解不同环境问题的实际影响和解决方法。

4. 环境保护行动(15分钟)a.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和集体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和作用。

b. 鼓励学生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具体行动和策略,如减少碳排放、保护野生动植物、节约用水等。

c. 分组讨论并展示各自的环境保护行动计划。

5. 总结与评价(5分钟)a. 总结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和解决方法。

b. 评价学生对环境问题的理解和参与度。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包括环境问题的介绍和案例分析。

2. 环境问题案例研究材料,供学生小组讨论使用。

3. 白板或黑板,用于记录学生的讨论结果和行动计划。

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讨论和分享的参与度和质量。

2. 学生对环境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法的准确性。

3. 学生环境保护行动计划的创意和可行性。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社区或学校的环境保护活动。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环境问题和保护措施。

3. 邀请专家或相关组织代表进行讲座或座谈,深入了解环境问题和解决方法。

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并思考个人和集体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和作用。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

湘教版《地理Ⅱ》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李黔西第一中学李学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环境问题的概念和类型;(2)了解目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人地关系,讲解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2)结合已学过的有关环境问题的具体事例,对环境问题进行归类;(3)通过观看短片和阅读材料,使学生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解决途径。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人类面临的主要全球性环境问题及其严重,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并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学生对环境负责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产生原因。

2、难点:结合实例对具体的环境环境问题进行归类。

【教学方法与教具】1.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2.教具: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哭泣的地球”视频。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板书: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师活动:展示“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

引导讨论: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

学生活动:讨论分析作答。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1、什么是环境问题?教师活动:指导阅读课本86—87页。

自主学习:(1)、什么是环境问题?(2)环境问题产生原因?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2、环境问题的类型教师活动:展示一组环境问题的图片。

请说出图片中属于哪一类环境问题?学生活动:看图回答。

教师活动:指导阅读课本87页环境问题的类型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注意,拓展视野,激发学习动机,强化对环境问题严重性的认识。

学生活动:完成课本87页活动题。

明确环境问题的类型。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题,掌握分类方法。

过渡:当今世界的环境问题很多,影响的范围和程度也各不相同。

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的环境问题教师活动:播放“环境保护的公益广告”。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5章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5章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目标1.运用资料认识环境问题产生的过程,掌握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2.结合实例,认识不同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并能够分析环境问题类型及其成因。

(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3.结合实例,综合分析环境问题的表现、分布特点及成因。

(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4.结合具体问题,探寻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促进可持续发展。

(人地协调观)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和表现。

【教学难点】不同区域的环境问题及分析。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展示《寂静的春天》和“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图。

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撰写的《寂静的春天》一书,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各国政府把环境保护提上了日程,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从而促使联合国于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签署了《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开启了环境保护事业。

这次大会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吗?为什么大会议题引发了全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注意观察大会会徽,思考它的寓意。

师:人类活动一方面需要从环境中索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向环境排放废弃物。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创造了空前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甚至破坏,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

特别是20世纪中叶,西方工业化国家由于严重的环境污染,引发了一系列令人震惊的环境公害事件,这次大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中心图案表示人与地球的相互依存,寓意人与自然的和谐。

周围环绕的橄榄枝出自联合国会徽,象征和平、幸福、美好。

继上册书最后我们学习了自然灾害,这册书最后一章,我们一起来探究环境与发展问题。

【讲授新课】(板书)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概念【多媒体展示】“未来地球”图,思考:什么是环境问题?生:环境问题就是由于人类对环境采取了不恰当、不友好的态度和做法所导致的结果。

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的教案

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的教案

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的教案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的教案「篇一」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以教学内容为线索,相关内容组分别进行成果交流,由于每个组收集的材料不一定全面涉及全部教学内容,所以这个过程是一个共同分享成果的过程。

在交流中,获得对全部知识的进一步了解,教师则当好引导者和组织者,有计划的推进教学内容。

第一步:对环境及其要素进行分析。

让同学们根据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说明有关环境及要素,由于这一问题地理课中曾经涉及,大家很快达成共识,而且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大体归纳出以下结构图:第二步:对环境问题及其表现进行分析。

同学展示有关环境问题具体表现的材料(经筛选后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材料和案例)材料1:据统计,1994年全国废气排放量11.4万亿立方米,废气中烟尘排放量1414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825万吨。

目前我国大中城市的大气质量普遍较差,全国五百多个城市中,达到国家一级准的不到1%。

北京、沈阳、西安、上海、广州都在世界十大污染程度最严的城市之列。

材料2:20xx年1月30日,罗马尼亚西北部一个金矿污水沉淀池发生泄露事件,氰化物废水流入了多瑙河支流之一匈牙利的蒂萨河。

据悉蒂萨河中氰化物含量最高超标800倍,受污染水流经之处,所有水生生物几乎全部迅速死亡。

材料3:观看录像《造纸厂、化工厂排污造成大量渔业损失》。

归纳:污染环境——向自然环境任意排放废弃物。

材料1:我国森林资源约为18.69亿亩,居世界第8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1。

68亩,相当于世界人均量的13%,居世界第121位。

据测算,森林提供木材和林产品的价值仅为其全部价值1/4,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价值则为3/4。

归纳:破坏环境——不适当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第三步:对环境问题的危害进行分析。

材料1:观看录像:内容大概:《寂静的春天》成为一部畅销书,书中描写农药喷洒,影响到鸟类的生存,同时它们的食物链也影响到人类的生存。

材料2:每天有100种或每15分钟有一种物种从地球上永远消失,在今后20年里,如果我们还不行动起来,阻止人为地对自然的侵害,可能有100万种物种处于死亡的威胁中。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导学案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导学案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等。

2、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和解决措施。

3、培养关注环境问题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的表现及成因。

(2)掌握主要环境问题的危害和解决途径。

2、难点(1)综合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2)培养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行动意识。

三、知识梳理(一)环境污染1、大气污染(1)成因:工业废气、交通尾气、燃烧化石燃料等排放大量污染物。

(2)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

(3)危害:影响人类健康,导致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影响气候变化,加剧温室效应;破坏生态平衡,危害动植物生存。

2、水污染(1)成因: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农业化肥、农药的使用。

(2)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生物需氧量(BOD)、重金属、有机物等。

(3)危害: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导致水质恶化,影响人类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传播疾病。

3、土壤污染(1)成因:工业废渣、生活垃圾的堆放;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污水灌溉等。

(2)主要污染物:重金属、有机物、农药残留等。

(3)危害:降低土壤肥力,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破坏土壤生态系统。

(二)生态破坏1、森林破坏(1)成因:滥砍滥伐、开荒种地、森林火灾等。

(2)危害: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减少生物多样性;影响气候调节功能,加剧温室效应。

2、草原退化(1)成因:过度放牧、开垦草原、气候干旱等。

(2)危害:土地沙化加剧,沙尘暴频繁发生;减少生物多样性;影响畜牧业发展。

3、生物多样性减少(1)成因:人类活动导致栖息地破坏、过度捕猎和采集、外来物种入侵等。

(2)危害:破坏生态平衡,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人类的食物来源、药物资源和文化传承。

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环境问题的分类、主要表现及其成因,特别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2.学会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相关技术分析环境问题,具备基本的数据解读、处理和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从综合、系统的角度看待环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环保项目,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4.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将环保教育融入课堂教学。
-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让学生感受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
-鼓励学生参与环保公益活动,使他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5.实施差异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通过问题驱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学科方法,如地图、统计图表等,对环境问题进行空间分析和时间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组织学生参与环境保护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环保建议书:结合所学知识,针对观察到的环境问题,撰写一篇环保建议书。建议书应包括问题的描述、解决措施、预期效果以及如何在社区或学校推广环保行动。
3.小组研究项目:学生分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环境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项目内容包括问题背景、现状分析、国内外解决案例、可行性建议等。要求学生制作PPT,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已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环境问题有初步的了解,但在深入理解和系统分析方面仍存在不足。他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多停留在表面,对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复杂性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不足。此外,学生在数据解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方面:

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公开课

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公开课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法制教案地理组:路春晖一、考纲要求理解并掌握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二、课程标准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了解目前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了解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阅读材料和活动材料,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通过分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学习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

结合已学过的有关环境问题的具体实例,对环境问题进行归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及其严重后果,提高学生对环境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并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学生对环境负责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人类面临主要环境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结合实例对具体的环境问题进行归类。

五、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知识归纳法、练习法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在环境问题的概念和类型两个层面上讲述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并用实例对每种类型的具体表现进行了介绍。

这部分内容学生在以前的地理学习中已经有所了解,因此。

本节课的学习应把重点放在对知识的梳理和归纳上来,引导学生运用原来所学的知识总结概念,归纳类型。

九、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呈现臭氧空洞、大气污染、酸雨、水污染图片,引入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二)新授课(对环境问题进行定义)1、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和其它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环的问题。

(过渡: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了环境问题呢?)2、引起环境问题的原因:(多媒体呈现人类社会与环境关系的图片)人类索取自然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的自我更新速度。

人类向环境中排放的污染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过渡:学习了环境问题的概念和原因以后,观看环境问题图片,通过图片对环境问题进行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把环境问题分为了不同的类型)3、环境问题的类型按环境问题性质分:(学生通过做P87活动题得出下列结论)学生回答按环境要素分:按生产类型分:按地理空间分:(过渡:在人类的生活中出现了很多环境问题,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4、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生阅读P88活动材料总结——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产生原因:学生阅读P89和P90阅读材料总结出——生态破环,生物多样性减少产生原因:学生阅读“痛痛病”和“伦敦烟雾事件”材料总结——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产生原因:十、课堂小结(由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多媒体呈现当堂检测题目)十一、课后作业能力培养与测试十二、板书设计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概念: 1.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2.引起环境问题的原因:均资源拥有量减少3.环境问题的分类: 2.生态破环,生物多样性按性质分:减少3.环境污染,人类生存质量下降十三、教学反思通过本课教学,发现学生普遍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在生活中缺乏环境保护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
【课题】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年级科目】高一年级地理科
【课型】新课型
【授课时间】第18周星期三第1节
【课时安排】一课时
【授课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等大气环境问题的原因、后果、分布、治理措施;
过程与方法:采用多种素材,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使学生了解不同区域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环境问题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环境,树立全球意识、
环保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环境问题的概念与分类。

(二)教学难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教学方法】导学法、讨论探究法、构建知识结构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上一学期中我们学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我们知道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其中某要素的变化会对整个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可能出现环境问题。

下面我们学习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类之所以要与环境协调发展,也是因为人类意识到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那么什么是环境问题?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
概念: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讨论】环境问题是怎么出现的?
分析:产生环境问题的两种过程:①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再生的速度(生态破坏问题)
②人类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污染问题)
【过渡】由环境问题产生的过程可以把环境问题归类为两种类型:生态破坏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

二、环境问题的类型:生态破坏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
【讨论】大气污染、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属于哪种环境类型?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又属于哪种环境类型?
【课件展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
【思考】什么是生物污染?
分析:指某种有害的外来生物侵入并造成原有生态的破坏。

与化学污染不同,外来生物可以不断地增殖并扩散到新的地方,还能逐步适应新的环境并占据优势,从而危及本土物种。

【举例】水葫芦和巴西龟。

【课件展示】:酸雨
分析:酸雨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空气中跟云和水反应后形成的,酸雨可以分类为:硫酸型和硝酸型。

【讨论】我国的酸雨类型主要是哪一种?
分析:中国的酸雨类型主要是硫酸型的,因为中国的燃料主要是煤炭,煤炭燃烧后产生的主要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在空气中反应形成亚硫酸,最后再形成硫酸,混合在雨水中形成酸雨。

【讨论】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出现在南方还是北方?
分析:主要是出现在南方,因为我国南方降水多,另一方面,南方多山区丘陵,地形上不利于空气扩散,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容易在这里聚集,从而容易形成酸雨。

【思考】酸雨的危害以及解除措施是什么?
分析:危害是使湖水酸化,土壤酸化,腐蚀建筑物和文化古迹等,可以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等手段来减少酸雨的形成。

【课件展示】:全球气候变暖和臭氧层的破坏
【讨论】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危害
分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因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二是因为森林被大量砍伐。

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极地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和沿海低地、良田、城市被淹没等危害
【讨论】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
【思考】臭氧层被破坏的原因以及危害
分析:臭氧层破坏是由于人类大量排放氟氯烃等化学物品所导致的,臭氧层被破坏会使紫外线增加。

【讨论】怎样才能保护好臭氧层?
【课件展示】: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思考】水土流失在我国最严重的地区是哪里?
分析:在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黄土高原,在南方水土流失一般发生在山区和丘陵,因为坡度较缓,一旦这里植被被大量砍伐就更容易导致水土流失。

【课件展示】】渡渡鸟
分析:生物多样性减少
【讨论】生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分析:生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跟栖息地的丧失,因此,要保持生物的多样性就应该禁止偷猎和保护生物的栖息地的。

【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环境问题的概念和分类,并通过实例对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进行了介绍,由于本部分内容在初中和高中地理各章的学习中已有所了解,因此,建议同学们将学习的重点放到对知识的梳理和归纳上来,实现能运用原来所学的知识,总结概念,归纳类型的学习目的。

【探究】
1.下列现象不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D )
A.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B.生物物种灭绝
C.土地盐碱化,水源枯竭
D.交通拥挤,社会秩序混乱
2.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韩国公民自发到北京西郊植树,说明了 ( A )
A.环境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周边的国家和地区
B.污染物质具有残留性
C.发达国家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D.解决环境问题不需要国际协作
【作业设计】地理填充图册
【板书设计】
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过程
三、环境问题的类型:①环境污染问题
②态破坏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