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5
2、“任务驱动”教学实施的主要步骤及方法
创设情境,呈现(提出)任务 确定(分析)任务 完成任务 交流评估与归纳 (评价)
2010.5
1 .创设情境,呈现(提出)任务
准备资源:光盘、网站和课件等资源,供学生使用。 创设情境: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 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在情境 的作用下,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而适应新知识、技能的学习。 分析课程目标、学生基础与兴趣,提出一个能够应用教 学目标才能完成的任务。
通过展示优秀作品,使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整体 的认识,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吸引学生完成 作品。
常用、有效
2010.5
3、“任务驱动”分类:
3 .情感驱动
以某种情感感染学生,让其在心理上对某种事 情、问题产生兴趣和意愿,主动用不同的形式 来组织手中的信息资源,用以表达心里及思想。
如:世博会 世博会特刊
2010.5
(一)设计任务时应注意的问题
3、任务要有事可做。《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和实 践性很强的学科,当学生明确任务后,就应该在教师的
指引下,或通过同学之间讨论,或自己探索来完成具体
的事情。而提出的问题应该有实质性的内容,而不是让 学生感到无事可做,或者由教师自导自演,这样难以收 到良好的效果,也违背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初衷。 。
“任务驱动 “教学培训
“任务驱动”介绍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任何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 到不需要教”。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 人以渔”。如果让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 探究,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炼,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 和熟练的技能。信息技术教育是使人终生学习的教育, 而“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正在逐步改变着传统的以教 师的教为主的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 法。遵循建构主义教育思想设想的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 它可以由先前的“教”达到“不教”,使学生原先的学 会转化为会学,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
2010.5
一、任务驱动的概念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
1、任务驱动的概念理解: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由教师根据当前教学主 题设计并提出“任务”,学生紧紧围绕一个共同 的任务,在强烈的解决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 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 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 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
7 .任务要具有可操作性
任务适合在课程的一个周期内完成,小的任务可以在一 节课(包括连堂课)内完成,大的任务可能通过一个教学 单元完成(应分解为若干个可以在一节课中完成的子任
务),使得每次学习都有所收获,体验到完成任务后的
喜悦和成就感,更激发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形 成良好的继续学习的习惯。
2010.5
二、信息技术课堂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任务驱动”教学法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 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以“呈现任务 ——明确(分析)任务 —— 完成任务 — —评价任务”为主要结构的教学模式,它具有相对稳 定性、实践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
2010.5
二、信息技术课堂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2010.5
1、要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教师必须认识到学 生的知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建构起 来的,因此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而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促 进者和咨询者,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 该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提供有效的帮助;在学生 学习不够主动时,给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去 探究;在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后,再调动他们的创 作欲望,使他们进一步地完成任务的可扩展点。
2010.5
3、“任务驱动”分类:
4 .生活驱动
围绕着生活(学习)所需技能进行任务驱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 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制作课程表
2010.5
三、信息技术教学任务驱动课例的设计与实施
1、教师应该如何设计任务
2、 “任务驱动”教学实施的主要步骤及方法
2010.5
2010.5
“任务驱动 “教学培训
课程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指出, 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 习和探讨的能力,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 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 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即用计算机知识完成 生活、学习中的各种实际应用任务,因此任务驱 动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很重要。
2010.5
一、任务驱动的概念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
2、任务驱动在教学中的应用:
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 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 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 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 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 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3、“任务驱动”分类: 本能驱动 成果驱动 情感驱动 生活驱动
2010.5
3、“任务驱动”分类:
1 .本能驱动:
以学生的出发点,抓住他们爱玩、好奇心强的 特点,从一些娱乐(如游戏、动画、智力竞赛 等)方面入手,这是一种最直接的驱动方式。
2010.5
3、“任务驱动”分类:
2 .成果驱动
2010.5
(一)设计任务时应注意的问题
2、任务要系统有度。任务所涵盖的知识应具有紧密的 联系,适宜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让学生有“跳
一跳,摘到果子”的成功喜悦,也要有利于学生形成系
统的知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反之,所需解决问题 知识的层次过深、跨度过大或者过于简单,学生现有的 知识水平和认知结构不能解决或过剩,很可能出现半途 而废现象或者感到无事可做,这都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 的提高。
2010.5
(一)设计任务时应注意的问题
4、任务要有果可评。评价是教师掌握学生学习 情况的有效途径,可以为教师设置下一任务提 供依据。假如,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不可评的任 务,学生可能会漫无边际地乱闯,教师也鞭长 莫及,收效甚微。
2010.5
(一)设计任务时应注意的问题
5 .任务要具有情境性 设置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经验和社会实 际的情境中完成有意义的任务,让学生感兴趣, 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把“复制一个 文件”、“粘贴一张图片”等信息技术的操作 技能作为任务。
2010.5
2、要做到教学相长
教师不能总是以师长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要 学会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 相讨论。信息技术课程的最大特点是内容更新换 代非常快,这样就有可能有一部分学生某些方面 的计算机知识胜过教师,因此,教师更要“知之 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放下架子,“不耻下 问”,即使是问学生,正所谓“能者为师”。
2010.5
四、“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一)设计任务时应注意的问题
(二)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2010.5
(一)设计任务时应注意的问题
1、任务要现实有趣。《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要让学生了解信息技
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
意识。因此,我们要以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物为素 材向学生提出任务,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积极 地完成任务,提高其学习效果。不能提出一些枯燥乏味 的任务,迫使学生去完成,以免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010.5
任务与作业的区别:
“任务”没有“标准答案”,给学生较多的想象空间, 以利于学生创造与发挥。 “任务”通常需要几个课时才能完成。 完成“任务”的知识、技能经常是需要通过自主学习、 协作学习等方式完成。 “任务”通常是多门课程的整合。
2010.5
(二)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1.要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 则 2.要做到教学相长 3.教师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适时指导 5.教师要做适当地效果评价
2010.5
(一)设计任务时应注意的问题
6.任务要具有意义性
任务应当与学习信息技术技能知识结合,通过任务的完 成过程,学习新的技能与方法,从而达到信息技术课程 一节课或者一个单元的教学目标。(但不能以具体操作
与技能为任务,任务完成后也无从拓展 ,学生获得是零
碎的、孤立的 )。
2010.5
(一)设计任务时应注意的问题
2010.5
二、信息技术课堂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1、模式建构的指导思想:
把握时代特征;明确培养目标;立足课程教 学;明确师生地位。
2010.5
二、信息技术课堂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2、模式的构建: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 础上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教学过程以学 生为主体 , 以特定的任务为驱动。具体实践中教师的 “教”与学生的“学”围绕着同一个目标和基于这个 目标的若干任务进行。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对教学内容 的主动学习,对任务的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同时又 提出新的任务,形成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 循环教学模型。这种教学方法符合信息技术知识系统 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任 务驱动”教学法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 2010.5 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关键在于“任务”的设计和编排,
只有“任务”明确、编排合理,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2010.5
2.确定(分析)任务
通过启发和帮助,使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产 生一系列子任务,并找出哪些地方需要应用已 有技术,哪些需要学习新技术,使学生能够明 了学习的目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技能的积 极性,有助于学生解决问题的正确思维方式与 学习方式的形成 。
1、“教师应该如何设计 任务
要考虑任务的趣味性 要设计任务的限制性和可扩展性 要考虑到任务的可操作性和可考核性 要考虑信息技术学科内容的知识结构,也 要充分研究学生阶段性的心理和认知规律。 要注意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 和素质教育等内容。 要注意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的整合 要根据教学总目标,结合要学习的各软件 的功能,分层次、分阶段、分课时地设计 教学任务
(一)设计任务时应注意的问题
8.任务要具有真实性和合理性 设计的任务要符合实际,要合理性,不能为知识 点随意设计任务。(如,唐诗的排版、“画图” 中的复制)
2010.5
(一)设计任务时应注意的问题
9 .任务要具有阶段性
为不同学段、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任务。 小的“任务”就是一个课堂作业,可以独立当堂完 成。中等任务(1个单元)要通过自主学习、需要12课时才能完成。大任务(1个模块)要更多课时, 通过合作学习才能完成。
3.完成任务
学生一般可按以下方式来完成任务。
①自主探究 ②合作学习
2010.5
交流评估与归纳(评价)
通过相互评价,提升学生对于作品的评价能力,鼓 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创造有特色的作品;总结完 成任务的过程与方法,讨论新技能的作用,促使学 生进行反思,把所学会的知识与技能内化。 尽可能多交流与展示作品,教师以鼓励为主,以发 展为方向,与学习前的能力进行比较,对学生的作 品作出点评,增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自信心,保 持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持久的兴趣。
任务分解时,最好每个子任务包含一些新技能 与方法。
2010.5
3.完成任务
任务提出让学生进入了学习情景,确立了学习目标。通过师生、 生生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的目标,自己要解决的问 题。完成任务,学习者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和认知水平在完成 任务的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者是否具有高度的缜密的思 维,完善合理的知识结构,科学的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巧妙的娴 熟的问题解决技巧,直接影响到任务能否高质量地完成。这时要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去完 成任务。在任务的完成阶段,教师作为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多 给学生以鼓励,并走进学生之中,及时地为学生提供帮助,还要 主动去观察学生,发现学生中容易出错的问题,特别是共性问题, 及时给予指导,同时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后也要对此类问题进行强 调、讲解、分析,并由教师或学生直接示范,进行点拨,从而突 破教学的重、难点。 2010.5
2、“任务驱动”教学实施的主要步骤及方法
创设情境,呈现(提出)任务 确定(分析)任务 完成任务 交流评估与归纳 (评价)
2010.5
1 .创设情境,呈现(提出)任务
准备资源:光盘、网站和课件等资源,供学生使用。 创设情境: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 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在情境 的作用下,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而适应新知识、技能的学习。 分析课程目标、学生基础与兴趣,提出一个能够应用教 学目标才能完成的任务。
通过展示优秀作品,使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整体 的认识,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吸引学生完成 作品。
常用、有效
2010.5
3、“任务驱动”分类:
3 .情感驱动
以某种情感感染学生,让其在心理上对某种事 情、问题产生兴趣和意愿,主动用不同的形式 来组织手中的信息资源,用以表达心里及思想。
如:世博会 世博会特刊
2010.5
(一)设计任务时应注意的问题
3、任务要有事可做。《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和实 践性很强的学科,当学生明确任务后,就应该在教师的
指引下,或通过同学之间讨论,或自己探索来完成具体
的事情。而提出的问题应该有实质性的内容,而不是让 学生感到无事可做,或者由教师自导自演,这样难以收 到良好的效果,也违背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初衷。 。
“任务驱动 “教学培训
“任务驱动”介绍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任何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 到不需要教”。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 人以渔”。如果让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 探究,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炼,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 和熟练的技能。信息技术教育是使人终生学习的教育, 而“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正在逐步改变着传统的以教 师的教为主的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 法。遵循建构主义教育思想设想的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 它可以由先前的“教”达到“不教”,使学生原先的学 会转化为会学,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
2010.5
一、任务驱动的概念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
1、任务驱动的概念理解: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由教师根据当前教学主 题设计并提出“任务”,学生紧紧围绕一个共同 的任务,在强烈的解决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 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 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 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
7 .任务要具有可操作性
任务适合在课程的一个周期内完成,小的任务可以在一 节课(包括连堂课)内完成,大的任务可能通过一个教学 单元完成(应分解为若干个可以在一节课中完成的子任
务),使得每次学习都有所收获,体验到完成任务后的
喜悦和成就感,更激发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形 成良好的继续学习的习惯。
2010.5
二、信息技术课堂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任务驱动”教学法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 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以“呈现任务 ——明确(分析)任务 —— 完成任务 — —评价任务”为主要结构的教学模式,它具有相对稳 定性、实践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
2010.5
二、信息技术课堂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2010.5
1、要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教师必须认识到学 生的知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建构起 来的,因此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而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促 进者和咨询者,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 该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提供有效的帮助;在学生 学习不够主动时,给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去 探究;在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后,再调动他们的创 作欲望,使他们进一步地完成任务的可扩展点。
2010.5
3、“任务驱动”分类:
4 .生活驱动
围绕着生活(学习)所需技能进行任务驱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 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制作课程表
2010.5
三、信息技术教学任务驱动课例的设计与实施
1、教师应该如何设计任务
2、 “任务驱动”教学实施的主要步骤及方法
2010.5
2010.5
“任务驱动 “教学培训
课程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指出, 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 习和探讨的能力,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 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 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即用计算机知识完成 生活、学习中的各种实际应用任务,因此任务驱 动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很重要。
2010.5
一、任务驱动的概念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
2、任务驱动在教学中的应用:
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 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 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 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 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 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3、“任务驱动”分类: 本能驱动 成果驱动 情感驱动 生活驱动
2010.5
3、“任务驱动”分类:
1 .本能驱动:
以学生的出发点,抓住他们爱玩、好奇心强的 特点,从一些娱乐(如游戏、动画、智力竞赛 等)方面入手,这是一种最直接的驱动方式。
2010.5
3、“任务驱动”分类:
2 .成果驱动
2010.5
(一)设计任务时应注意的问题
2、任务要系统有度。任务所涵盖的知识应具有紧密的 联系,适宜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让学生有“跳
一跳,摘到果子”的成功喜悦,也要有利于学生形成系
统的知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反之,所需解决问题 知识的层次过深、跨度过大或者过于简单,学生现有的 知识水平和认知结构不能解决或过剩,很可能出现半途 而废现象或者感到无事可做,这都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 的提高。
2010.5
(一)设计任务时应注意的问题
4、任务要有果可评。评价是教师掌握学生学习 情况的有效途径,可以为教师设置下一任务提 供依据。假如,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不可评的任 务,学生可能会漫无边际地乱闯,教师也鞭长 莫及,收效甚微。
2010.5
(一)设计任务时应注意的问题
5 .任务要具有情境性 设置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经验和社会实 际的情境中完成有意义的任务,让学生感兴趣, 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把“复制一个 文件”、“粘贴一张图片”等信息技术的操作 技能作为任务。
2010.5
2、要做到教学相长
教师不能总是以师长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要 学会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 相讨论。信息技术课程的最大特点是内容更新换 代非常快,这样就有可能有一部分学生某些方面 的计算机知识胜过教师,因此,教师更要“知之 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放下架子,“不耻下 问”,即使是问学生,正所谓“能者为师”。
2010.5
四、“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一)设计任务时应注意的问题
(二)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2010.5
(一)设计任务时应注意的问题
1、任务要现实有趣。《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要让学生了解信息技
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
意识。因此,我们要以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物为素 材向学生提出任务,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积极 地完成任务,提高其学习效果。不能提出一些枯燥乏味 的任务,迫使学生去完成,以免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010.5
任务与作业的区别:
“任务”没有“标准答案”,给学生较多的想象空间, 以利于学生创造与发挥。 “任务”通常需要几个课时才能完成。 完成“任务”的知识、技能经常是需要通过自主学习、 协作学习等方式完成。 “任务”通常是多门课程的整合。
2010.5
(二)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1.要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 则 2.要做到教学相长 3.教师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适时指导 5.教师要做适当地效果评价
2010.5
(一)设计任务时应注意的问题
6.任务要具有意义性
任务应当与学习信息技术技能知识结合,通过任务的完 成过程,学习新的技能与方法,从而达到信息技术课程 一节课或者一个单元的教学目标。(但不能以具体操作
与技能为任务,任务完成后也无从拓展 ,学生获得是零
碎的、孤立的 )。
2010.5
(一)设计任务时应注意的问题
2010.5
二、信息技术课堂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1、模式建构的指导思想:
把握时代特征;明确培养目标;立足课程教 学;明确师生地位。
2010.5
二、信息技术课堂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2、模式的构建: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 础上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教学过程以学 生为主体 , 以特定的任务为驱动。具体实践中教师的 “教”与学生的“学”围绕着同一个目标和基于这个 目标的若干任务进行。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对教学内容 的主动学习,对任务的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同时又 提出新的任务,形成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 循环教学模型。这种教学方法符合信息技术知识系统 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任 务驱动”教学法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 2010.5 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关键在于“任务”的设计和编排,
只有“任务”明确、编排合理,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2010.5
2.确定(分析)任务
通过启发和帮助,使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产 生一系列子任务,并找出哪些地方需要应用已 有技术,哪些需要学习新技术,使学生能够明 了学习的目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技能的积 极性,有助于学生解决问题的正确思维方式与 学习方式的形成 。
1、“教师应该如何设计 任务
要考虑任务的趣味性 要设计任务的限制性和可扩展性 要考虑到任务的可操作性和可考核性 要考虑信息技术学科内容的知识结构,也 要充分研究学生阶段性的心理和认知规律。 要注意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 和素质教育等内容。 要注意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的整合 要根据教学总目标,结合要学习的各软件 的功能,分层次、分阶段、分课时地设计 教学任务
(一)设计任务时应注意的问题
8.任务要具有真实性和合理性 设计的任务要符合实际,要合理性,不能为知识 点随意设计任务。(如,唐诗的排版、“画图” 中的复制)
2010.5
(一)设计任务时应注意的问题
9 .任务要具有阶段性
为不同学段、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任务。 小的“任务”就是一个课堂作业,可以独立当堂完 成。中等任务(1个单元)要通过自主学习、需要12课时才能完成。大任务(1个模块)要更多课时, 通过合作学习才能完成。
3.完成任务
学生一般可按以下方式来完成任务。
①自主探究 ②合作学习
2010.5
交流评估与归纳(评价)
通过相互评价,提升学生对于作品的评价能力,鼓 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创造有特色的作品;总结完 成任务的过程与方法,讨论新技能的作用,促使学 生进行反思,把所学会的知识与技能内化。 尽可能多交流与展示作品,教师以鼓励为主,以发 展为方向,与学习前的能力进行比较,对学生的作 品作出点评,增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自信心,保 持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持久的兴趣。
任务分解时,最好每个子任务包含一些新技能 与方法。
2010.5
3.完成任务
任务提出让学生进入了学习情景,确立了学习目标。通过师生、 生生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的目标,自己要解决的问 题。完成任务,学习者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和认知水平在完成 任务的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者是否具有高度的缜密的思 维,完善合理的知识结构,科学的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巧妙的娴 熟的问题解决技巧,直接影响到任务能否高质量地完成。这时要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去完 成任务。在任务的完成阶段,教师作为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多 给学生以鼓励,并走进学生之中,及时地为学生提供帮助,还要 主动去观察学生,发现学生中容易出错的问题,特别是共性问题, 及时给予指导,同时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后也要对此类问题进行强 调、讲解、分析,并由教师或学生直接示范,进行点拨,从而突 破教学的重、难点。 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