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32
(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详见第二节)
(三)脑动脉粥样硬化:
脑AS发生较迟,一般在40岁以后才出现斑块。好发于 大脑中动脉及基底动脉。后果可导致:
脑萎缩:长期供血不足 脑软化:血栓形成 脑出血:动脉瘤形成
h
33
基底动脉环硬 化
基底动脉内血栓 形成
h
34
脑动脉硬 化致脑萎 缩
h
35
(四) 肾动脉粥样硬化
h
2
目前在世界各国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统计中, 心血管系统疾病均占第一位。最常见的疾病有:
①动脉粥样硬化症 ②高血压病 ③风湿病 ④先天性心脏病 ⑤心肌炎、心肌病等
h
3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症
h
4
动脉硬化:指动脉血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的一类疾 病。
有以下几种: 1、动脉粥样硬化(AS) 2、细动脉硬化 3、动脉中层钙化
h
4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伴血栓形成
h
42
动脉粥样硬化之粥样斑块
h
43
图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血栓形成,血栓机化和再通
h
44
二、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由冠状动脉病变(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痉挛 、炎性狭窄等)引起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最为 常见。
h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45
冠心病可分为三型: (一)心绞痛 (二)心肌梗死 (三)心肌纤维化
好发于肾动脉开口、叶间动脉、弓形动脉。 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固缩肾。
h
36
(五)四肢动脉粥样硬化
可导致:
间歇性跛行 肢体萎缩 肢体坏死和坏疽
h
37
新鲜足坏疽
(Fresh ganarene of the foot)
h
38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
最常发生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其次是右冠状动脉干和左冠状动 脉旋支。
h
21
3、粥样斑块:
肉眼观:纤维斑块深层的细胞变性、坏死,其崩 解物与脂质混合形成粥样物质。
镜下:可见坏死崩解物、胆固醇结晶、纤维组织 增生。
h
22
主动脉AS:斑块厚度超过了中膜,病灶中央为大量胆固醇结晶, 表面(左)可见斑块出血。
h
23
h
24
4.复合性病变:
易继发下列病变: ①溃疡 ②血栓形成 ③斑块内出血 ④动脉瘤形成 ⑤钙化
第十五章 心血管系统病理
[教 材] 黄玉芳 主编《病理学》 2003年第一版 [学 时] 6 学时
课件编辑 主讲教师
病理教研室 雷久士
h
1
第十五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第二节
冠心病
第三节 高血压病
第四节
风湿病
第五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第六节 心肌炎和心肌病
第七节 心力衰竭
教学大纲 复习思考题
h
5
动脉粥样硬化(AS)
是由于血中胆固醇酯等类脂质沉积于动脉内膜, 引起结缔组织增生而使血管壁增厚及变硬,而后浸 渍类脂质的结缔组织发生坏死而形成粥样物质。
h
6
一、病因和发病机理
尚未完全阐明,重要因素有:
1.高脂血症(hyperlipemia) 2.血流动力学(高血压、大A) 3.吸烟 4.性别、年龄 5.糖尿病及高胰岛素血症 6.遗传因素
h
25
AS并发斑块溃疡及附壁栓形成
h
26
冠状动脉AS并发斑块出血,该并发症可导致冠状A急性 狭窄。
h
27
腹主动脉下段真性A 瘤:
为最常见的A瘤,动 脉AS可使A壁变薄,向外 膨出形成A瘤。
h
28
室壁瘤:图中可见室壁向外膨出,室壁变薄,内有附壁血栓形成。
h
29
钙化一般 发生在坏 死灶周围
h
30
h
15
h
16
h
17





正 常 主 动 脉
化 的 纤 维 斑 块


h
18
动脉内膜面有淡黄色脂纹脂斑的结构
h
19
纤维斑块早期
镜下观:动脉粥样硬化纤维斑块期:
斑块表面为大量增生的纤维组织,病灶中央的右边为胆 固醇结晶及无定形物质,左边为泡沫细胞及增生的纤维 组织。
h
20
AS纤维斑块期:斑块表面为大量增生的纤维组织,病灶中央的右边为胆固醇结晶及无定形物质,左边 为泡沫细胞及增生的纤维组织。
镜下见:泡沫细胞聚集成团及脂类物质和基质沉积。 泡沫细胞有巨噬细胞源性和平滑肌源性。
机制
h
11
h
12
泡沫细胞(400倍)
h
13
动 脉 内 膜 下 大 量 泡 沫 细 胞 堆 积
h
14
2、纤维斑块:
肉眼观:脂质沉积病灶的表面和周围纤维组织增生, 向内膜表面隆起,呈黄色、白色斑块,如蜡滴状。
镜下观:可见增生的纤维组织、泡沫细胞和细胞外脂 质。
光镜观:呈凝固性坏死改变。见带内有较多的嗜中性粒细胞浸 润。 4天后梗死灶边缘出现充血、出血带, 7天后边缘开始出现 肉芽组织。2~8周梗死灶可机化最终形成瘢痕。
h
48
心肌梗死的发生机制:
(1)冠状循环的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见于冠 状动脉的急性闭塞(血栓形成;斑块内出血;冠 状动脉持久痉挛)。
(2)心肌需血量急剧增加而供血又严重不足。 见于心脏负荷过度。
三、重要器官病变
(一)主动脉粥样硬化
好发于主动脉后壁及分支开口处。病变严重程度依此 为腹主动脉、胸主动脉、主动脉弓、升主动脉。
由于主动脉管腔较大,血流急速,通常并不引起血液 循环障碍,对机体的影响可发生动脉瘤破裂致命性大出 血。
h
31
腹主动脉下段真性A 瘤:
图为最常见的腹主动 脉AS,可见A壁变薄,向 外膨出形成A瘤。
h
46
(一)心绞痛
由于心肌急剧、短暂缺血缺氧所致的、以胸痛为特点 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心前区疼痛,并可向左肩左臂放射 ,持续数秒钟至数分钟。
h
47
(二)心肌梗死
因严重持续性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肌坏死。
病理变化:
肉眼观:一般在6小时之后方可出现渐进性演变过程。6小时后 见坏死灶呈苍白色。8~9小时后呈淡黄色。
h
7
AS发生机制
机制
1.脂源性学说
2.致突变学说
3.损伤应答学说
4.受体缺失学说
h
8
二、基本病理变化
主要累及大、中型动脉。 发展可分为三期:
1.脂纹脂斑: 2.纤维斑块: 3.粥样斑块: 4.复合性病变:
h
9
从下往上依次为AS的轻、中、重型病变。
h
10
1、脂纹脂斑:
肉眼观:动脉内膜脂质沉积,形成淡黄色斑点、条纹 ,稍隆起内膜面。
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脏病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 脏病。其发病基础是由于冠状循环改变引起冠状动脉血液供应与 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而造成的心肌缺血性损害。
h
39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一为冠状动脉(正常) 图二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 图三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血栓形成,血栓机化和再通
h
4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管腔狭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