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家物语》苏武故事看日本中世纪的武士道精神
专题02封建时代的欧洲与亚洲国家(原卷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真题汇编
专题02 封建时代的欧洲与亚洲国家时空线索选择题汇编期末常考点一法兰克王国与封君封臣制1.(2022·湖南娄底·九年级期末)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特殊意识形态。
信仰耶稣的宗教后来被称为()A.佛教B.基督教C.道教D.伊斯兰教2.(2022·黑龙江佳木斯·八年级期末)随着中西文化的不断碰撞,“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等西方节日传入中国。
与这些节日有关的宗教诞生于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该宗教是()A.佛教B.伊斯兰教C.基督教D.道教3.(2022·河南南阳·九年级期末)牛津大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之一,于1167年得到快速发展。
它的校徽由三顶王冠和一本展开的书组成,书上用拉丁文写着《圣经》中的一句话“主照亮我”。
由此可知A.国王兼任中世纪大学校长 B.基督教影响中世纪文化教育C.世俗文化的发展受到阻碍 D.中世纪的大学脱离教会控制4.(2022·内蒙古赤峰·九年级期末)“封建领主和封臣之间的封建契约,规定了彼此间的某些义务。
其中最重要的是,封建领主除提供封地外,还提供保护,而封臣则应根据当地习惯,每年服一次兵役,一次通常约40天。
”这种情况出现在()A.亚历山大帝国B.罗马帝国C.法兰克王国D.阿拉伯帝国5.(2022·广西·桂林市清风实验学校九年级期末)正确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
下列关于封君封臣制的叙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A.8世纪,法兰克王国对土地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B.封君与封臣之间以土地为纽带C.封君封臣制度逐渐确立,有利于西欧的发展D.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6.(2021·广西南宁·九年级期末)西欧的封君封臣仅限于互相宣誓的两个个体之间,双方以契约约束了彼此的关系:一方面,封臣不尽义务不得享受权利;另一方面,王侯超权索取,封臣也可以反抗。
从_平家物语_苏武故事看日本中世纪的武士道精神
第8卷第3期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 ol.8 No.3 2007年6月Journal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Jun.2007从《平家物语》苏武故事看日本中世纪的武士道精神丁瑜(湖南工业大学中文系,湖南株洲 412007)摘要:《平家物语》中插入了大量《史记》、《汉书》等中国史书中的豪侠义士的故事。
作品在引用中国苏武故事的同时,也对它有所改造。
这是因为苏武的身上不仅有着许多与日本武士相同的地方,如忠孝、勇武,也有与之相异之处,那就是日本的武士比中国的武将更讲究风雅。
《平家物语》的作者用苏武的故事分别比照日本武士康赖、兼康和维盛,有力地突出了中世纪日本武士身上所具有的忠孝、勇武、风雅的武士道精神。
关键词:平家物语;苏 武;武士道中图分类号:I10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013(2007)03-0100-03中日文学交流历史悠久,并对日本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平家物语》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影响的痕迹,是日本中世纪军记物语的代表作。
《平家物语》全书引用中国文词典故共124处,直接引用原典文句的有72处,借用汉文典故的有52处,所引用有确切出典的为108处。
这108处引文所涉及的古籍,从先秦到汉代有25种之多。
这些典故涉及到中国的许多豪侠义士,如苏武、荆轲、田光、樊于期等。
笔者欲以苏武故事为例,透视作品所反映出的日本武士道精神。
一《平家物语》刻画了平清盛、平重盛、康赖、兼康、木曾义仲、源赖朝等一系列鲜明的武士形象,热情赞美他们身上所具有的那种忠诚、勇武、重名声、重廉耻、知风雅的武士精神。
在描写中,作品插入了大量中国史书中的豪侠义士的故事,其中苏武的故事尤显突出。
现从中摘出部分进行比较:昔时汉武帝进攻匈奴,大将军李少卿被胡王生擒。
之后,以苏武为大将军,带兵五十万骑前去,可是汉兵力弱,胡兵强大,官军再次败亡,兵卒被生擒了六千余人,其中以苏武为首,挑出主要士卒六百三十余人,各砍去一只脚,赶了回去。
探究日本武士道精神的起源
探究日本武士道精神的起源日本武士道精神,是一种深植于日本文化中的伦理和行为准则,它起源于中世纪的武士阶层,并逐渐发展成为影响日本社会各阶层的一种生活哲学。
这一精神的核心理念包括忠诚、荣誉、勇气和正直等价值观,它们共同塑造了日本历史上武士的形象,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武士道精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平安时代末期,当时日本社会动荡不安,地方军阀为了保护自己的领土和权力,开始培养私人武装力量,即武士。
这些武士最初是由地方豪强雇佣的农民士兵,但他们很快就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
随着时间的发展,武士不仅在军事上扮演重要角色,也开始涉足政治领域,成为日本封建社会的支柱。
随着武士阶层的崛起,他们开始形成自己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这就是后来所称的“武士道”。
早期武士道强调的是武勇和忠诚,武士必须无条件地忠于自己的领主,为其不惜牺牲生命。
这种精神在日本战国时期达到顶峰,武士们为了荣誉和忠诚,常常进行殊死的搏斗。
进入江户时代,社会稳定下来后,武士道精神开始融入更多的儒家思想,如仁义礼智信等元素。
这一时期的武士不再只是战士,也成为了官僚和学者,他们的生活和思想更加多元和复杂。
武士道精神也逐渐从武士阶层扩散到普通民众之中,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伦理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武士道精神并非一成不变,它随着日本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变。
明治维新后,尽管武士阶层被废除,但武士道精神并未消失,而是以各种形式继续影响着日本人的行为和思想。
今天,虽然我们不再看到身披铠甲的武士,但他们的精神遗产仍然在日本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得以体现,无论是在教育体系中强调的纪律和尊敬,还是在商业领域中的敬业和诚信,都可以看作是武士道精神的现代演绎。
通过历史的长河,我们可以看到武士道精神是如何从一个特定阶层的代码发展成为整个民族的精神象征。
它不仅仅是过去的历史,更是现代日本社会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影响着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日本文学中英雄崇拜的雏形——战记物语中的武士道精神
2008年9月第18卷第5期榆林学院学报JOURNALOFYULINCOLLEGESept.2008V01.18NO.5日本文学中英雄崇拜的雏形——战记物语中的武士道精神胡水清(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摘要:战记物语是日本镰仓、室叮时代物语文学的主流,代表了中世纪文学的一种崭新的文学体裁。
阐述战记物语形成的原因和过程,以及其中所融入的武士道精神的内涵,展现日本中世纪战火纷飞的豪壮场面,从而更好的认识大和民族精神。
关键词:战记物语,武士道,英雄崇拜中图分类号:1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871(2008)05--0079--03日本的中世纪是日本由大贵族统治的奴隶制转变为武士阶级统治的封建制时期,社会制度、各阶级关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每一个社会制度的转变,都伴有着意识形态上的激烈动荡。
在这种动荡中,日本的文学和文化开始出现一些新的特征。
我们把具有这个时期特定角色的文学称作中世纪文学,也就是一般所说的镰仓、室町时代。
在这个时代,武士阶级成为一支新兴力量活跃在政治舞台上,与此同时,各种描写武士阶层的文学作品不断涌现,受众逐渐平民化,为广大民众所接受,后来成为民间文学的范式。
总的说来,日本的中世纪文学,是在古代贵族文学的影响下,在不断摆脱古代贵族文学的束缚,逐步向武士、平民文学过渡中形成的贵族、武士、平民文学的混合体。
虻1]在天皇、贵族所统治的古代国家中逐渐成长起来的武士阶级,推翻腐败的旧制度,与古代体制进行斗争——对这种精神的赞颂始终贯穿在中世纪的文学作品当中。
这段过程,也就是著名的源平会战到承久之乱,这段时期称作英雄的叙事诗时代。
战记物语则是这个时期文学的主要代表。
战记物语又叫军记物语,最早萌芽在平安王朝时期,如描写武士阶级事业的《将门记》、《陆奥话记》等I在《今昔物语集》中已经出现了最早的战记物语雏形,有很多篇章取材于战事。
这些作品虽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并没有形成规模性的文学,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堪称战记物语的先驱。
古代日本的武士道对日本历史的影响
古代日本的武士道对日本历史的影响古代日本的武士道是一种精神理念和生活方式,对日本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武士道在日本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塑造了日本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本文将探讨武士道对日本历史的影响,包括其在社会、军事、文化以及价值观方面的作用。
首先,武士道对古代日本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日本的封建社会,武士阶级扮演着主要的统治角色。
武士道强调忠诚、勇气、正义和荣誉等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也成为了武士的行为准则。
武士通过练习剑道、弓道等武术技能,以及从小就接受的训练,培养了他们众多的优秀品质。
武士道的核心是忠诚,武士们对于领主或主公忠诚至死,这种忠诚精神影响了整个社会,促进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其次,武士道在古代日本的军事领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武士们通过武艺的训练和实战经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战斗技巧和战斗哲学。
他们注重个人的勇敢和无畏精神,同时也注重团队合作和团结。
武士在战场上的表现深深影响着整个战争的进程。
武士道的军事理念和战术策略也对后来的日本武士影响深远,直到近代的日本也有类似的武士道影响。
另外,武士道对古代日本的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武士所追求的荣誉、忠诚和正义等价值观在日本文学、戏剧和绘画等艺术形式中得到了体现。
许多经典文学作品如《平家物语》和《源氏物语》都反映了武士道的精神。
武士们的勇敢和忠诚也成为了日本传统戏剧中的重要主题。
最后,武士道对日本人的价值观产生了长久的影响。
尽管武士阶级在明治维新后逐渐式微,但武士道的核心价值观依然深入人心。
忠诚、勇气、正义等价值观成为了日本人民的共同追求。
武士道的影响可以在日本现代社会的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及国民性格上得到体现。
综上所述,古代日本的武士道对日本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社会、军事、文化以及价值观等方面,武士道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武士道代表了日本人民对忠诚、荣誉和正义的追求,成为日本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士道的精神和理念在日本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继承至今,仍然对日本人民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古日本的武士道与武士文化
古日本的武士道与武士文化古代日本是一个充满了武士道与武士文化的国家,这是一个在战乱时期,武士精神深入人心的时代。
本文将从武士道的定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武士文化的传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武士道的定义武士道,即武士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是指日本武士阶级为了在战争中生存和表现自己的精神信条和生活方式。
武士道以忠诚、义勇、仁爱、正直等为核心价值观,并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全面发展。
在古代日本,武士道贯穿了整个武士阶级的社会生活,成为塑造日本人性格和价值观的核心理念之一。
它强调武士不仅要具备出色的战斗能力,还要有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二、武士道的核心价值观1. 忠诚:武士视忠诚为至高无上的品质,视其主君为天。
他们忠诚于君命,为了主君的利益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
2. 义勇:武士要有英勇的精神和不畏牺牲的勇气,勇往直前,力争战胜一切困难和敌人。
3. 仁爱:武士不仅要保护自己的家族和主君,还要关心百姓的福祉,具有仁爱心和关怀之心。
4. 正直:武士追求真理和公正,讲究言行一致,正直无私,不为私利而背弃原则。
这些价值观构成了武士道的核心,也是武士们奋斗的目标和信念。
三、武士文化的传承古日本的武士文化不仅仅体现在战争与战略上,而且贯穿在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
武士文化通过绘画、文学、剧院、茶道、花道等艺术形式来传承。
1. 武士绘画:武士绘画是武士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令人惊叹的技艺而闻名。
它展示了武士道和武士精神,并记录了战争与战略的实践。
2. 武士文学:古代日本的文学作品中,大量描写了武士道的精神内涵和军事伟大。
《平家物语》、《源氏物语》等作品,往往以武士为主题,讲述了各种战争与武士的故事。
3. 武士剧院:武士剧院起源于古代日本的武士阶级,以武士为主题,通过舞蹈、音乐和戏剧等形式,讲述了武士的勇猛和忠诚。
4. 武士文化传承:通过茶道、花道等传统文化形式,武士文化得以传承。
茶道注重礼仪和心境,强调平等与尊重,表达了武士道的核心价值观。
浅谈《平家物语》中的武士生死观
浅谈《平家物语》中的武士生死观作者:王玺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29期摘要:《平家物语》是军记物语的代表作,被日本文学史家誉为“描绘时代本质的伟大民族画卷”。
①叙述的是平家与源家两大武士集团在宫廷中争夺天下权力以及两大武士集团的战争,最后以平家失败以及灭亡而告终。
《平家物语》的主要内容来自于历史上的真实事件,书中描写了很多如宇治桥合战、河原合战等恢弘的战争场面,并塑造了众多忠勇武士的英雄形象。
通过对武士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视死如归,忠义报主和勇武刚毅,深刻地表现出作者心中的武士在面对战争、面对死亡的时候从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生死观念。
关键词:武士;生死;战争;观念[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9-0-02佛教思想对中世初期日本人的生死观产生了很深的影响,特别是武士的生死观。
而本文正是着重从生死观的角度着手来探究《平家物语》中的武士精神,并将武士们在死亡面前展示出来的武士精神与生死观相结合。
归纳整理了《平家物语》中的被读者所熟知的经典武士形象,通过武士对死亡的态度描写来再现当时武士们的生死观和武士精神。
在《平家物语》中对平家的兴盛并没有给予太多的描写,却以浓重的笔墨聚焦在平家的没落与消亡的紧张过程上,比起写武士的武艺,作者更注重的是武士精神世界和武士生死观念的描写。
在《平家物语》中的众多战役中,有一场战役叫做“篠原合战”。
斋藤别当实盛,就是篠原合战中出战的。
他不顾己方兵力溃乏,仍屡屡独骑返回奋战。
木曾殿部下手冢太郎光盛,对实盛的勇悍无匹颇为欣赏,因为他明知己方大势已去,却依然孤骑苦战不屈!斋藤别当虽然勇悍过人,却已是久战沙场而疲惫不堪,②并且年过七旬,所以被手冢压在身下。
手冢郎党一拥而上,割了实盛的首级。
由于义仲小时候,曾于上野见过他,实盛那个时候头发已是半白,如今该当全白才对,为什么鬓须反而是黑呢?樋口次郎兼光之望了一眼,便潸然道此人正是斋藤别当。
《平家物语》的武士道
《平家物语》的武士道《平家物语》是一部描写平安时代末期发生的平家与源氏争斗的史诗小说,也是日本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之一。
其中,武士道是该作品的重要主题之一,通过对武士道的描写,展现了平家与源氏两大家族武士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观。
本文将深入探讨《平家物语》中的武士道精神,探究其对日本文化产生的重要影响。
武士道,即武士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以忠诚、勇气、诚实、尊敬、礼节、荣誉以及对家族和主君的忠诚为核心价值,是日本武士阶层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平家物语》以平家与源氏两大家族之间的战争为背景,通过对人物形象和情节的刻画,深入探讨了武士道的内涵。
首先,在《平家物语》中,忠诚是武士道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这一点体现在平家一族对主君的忠诚上。
平家武士为了维护家族尊严和主君权益,不惜生命,甚至献身。
例如,在平家一族覆灭的战役中,平家武士舍弃自己的生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与主君一同走上死路。
他们坚守着对家族和主君的忠诚,展现出了武士道精神的最高境界。
其次,勇气也是武士道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平家物语》中的武士们在战场上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无畏的精神。
无论是源义经的英勇善战,还是平清盛的巧妙指挥,他们都展现出对战争的的勇敢面对和应对能力。
这种勇气和无畏的精神是武士道的重要体现,也成为日本文化中一部分的重要元素。
其次,诚实是武士道所秉持的重要品质。
在《平家物语》中,武士们坚守着对真实和诚实的追求。
他们不会欺骗别人,也不会对敌人心生诡计。
更重要的是,武士们始终对自己忠实,绝不做出有损于武士道道德准则的事情。
他们的善良和真诚感染了许多读者,也深深影响了日本社会的价值观。
再次,对家族和主君的尊敬是武士道的又一重要体现。
《平家物语》中,平家武士对家族和主君表现出极高的尊敬。
他们尊敬家族渊源,维护家族利益,同时也尊重和服从主君的吩咐。
在家族和主君面前,他们竭尽全力,不计个人得失,以家族和主君的利益为重。
这种尊敬的态度在《平家物语》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也成为武士道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武士道精神形成的三个时期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日本武士道精神形成的三个时期学院:东语学院年级:2010级专业:日语语言文学姓名:吕亮学号:220092144指导教师:刘伟2012年6月20 日摘要在日本历史上,武士集团是一个有着独特性格的团体。
从诞生开始到消失,武士作为日本实质上的统治阶级,经历了将近800年的统治历史,因此在日本中世纪和近世,一直作为一种广泛的社会理想而存在。
尽管武士身份在日本已经成为一种历史符号,但是以武士道为代表的武士理论思想作为一种曾经活跃的精神要素,却依然以各种形式表现在现实的社会文化之中。
本文将围绕武士与名誉的关系、武士实现名誉的方法和途径、影响武士道形成的各种思想等问题,对武士道精神和发展以及变化过程进行分析。
全文将按照武士和武士集团形成之初的镰仓时代、武士阶级伦理思想走向成熟的室町后期和战国时期、以及包括武士阶级伦理道德观念发生变化的德川时期的时序进行分析,并以此论证武士所处的经济地位、存在形式、主要职能等方面对武士道精神的影响。
关键词武士道;名誉观;环境;发展变化;形成AbstractIn Japanese history, samurai Group is a group has a unique personality. From birth start to disappear, as a substantive ruling class in Japan, the samurai has experienced a nearly 800-year rule of history in Japan Middle Ages and modern times, has served as a broad social ideals exist. Warrior identity in Japan has become a historical symbol, but the samurai bushido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oretical ideas as a once active spiritual elements, but still to various forms of performance in the reality of society and culture.This article will focus on the warrior and the reputation of relationship, ways and means of reputation,thought that affecting the formation of Bushido,analysis bushido spirit and development, and process of change.The beginning of the Kamakura period and will be form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amurai and the samurai group,ethical thought of the warrior class to the mature the Muromachi late and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including ethical and moral concepts of the warrior class to change the timing of the Tokugawa period for analysis and verification.And demonstrate the economic status of the samurai which exist in the form, the main functions of the spirit of Bushido.Key wordsBushido;concept of honor;environment;development changes;formation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前言 (1)一、镰仓时代——武士道精神形成的初期阶段 (2)(一)日本武士的形成 (2)(二)传统武士的名誉观 (3)1. 武士名誉的自我评价 (3)2. 武士名誉的外在评价 (4)(三)传统武士的生死观 (5)二、战国时代——武士道精神发展的成熟阶段 (7)(一)战国时代的环境新特点及主从关系的变化 (7)(二)重新形成的武士道 (8)(三)宗教文化对武士道的影响 (9)1. 儒家思想对武士道的影响 (10)2. 佛教思想对武士道的影响 (11)三、德川时代——武士道精神的正式形成 (12)(一)德川时代的社会环境变化 (12)(二)德川体制下武士道的变化 (12)(三)儒学对武士道的重新改造 (13)结论 (14)参考文献 (15)致谢 (16)前言对于日本武士道的认识,首先应该明确它是一种具有鲜明历史性的精神文化。
《平家物语》与武士的荣誉
《平家物语》与武士的荣誉平家物语是一部日本文学史上重要的史书和文学作品,记录了平家与源氏之间的战争与冲突。
在这部作品中,武士的荣誉被赋予了极高的价值和重要性。
本文将探讨《平家物语》如何展现了武士的荣誉观,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首先,平家物语中武士的荣誉观体现在他们对待自己的家族和主君的忠诚上。
在故事中,平家和源氏一族之间的斗争不仅仅是一场战争,更是代表了武士忠诚和荣誉的表现。
武士们以忠诚和效忠为荣,认为保家卫国是武士的责任和使命。
他们视家族的荣誉为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并为了维护家族的荣耀而奋战。
其次,武士的荣誉观在平家物语中体现在他们对敌人和战争规则的尊重上。
武士们注重战斗的公平和尊贵。
他们认为荣誉在于战胜强大的对手,而不是利用卑鄙的手段来获得胜利。
在平家物语中,许多武士为了保持荣誉,宁愿选择壮烈地死去,而不是屈辱地活着。
这种精神代代相传,成为日本武士道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另外,平家物语还展现了武士在面对逆境和困难时的坚韧和勇敢。
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家族内部的纷争中,武士们都展现了强大的意志力和优秀的战斗技巧。
他们坚守信仰,不畏艰难,无论生死,始终不离不弃。
这种勇敢和坚韧的精神在平家物语中反复强调,成为武士荣誉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平家物语中也描绘了武士对于自身行为和道德准则的要求。
武士的荣誉观要求他们以榜样的力量来影响和感召其他人。
他们要保持纯洁和高尚的品德,遵守道义和道德规范。
在平家物语中,武士们追求自身的完美,并努力成为社会的表率。
他们相信只有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他人,才能真正得到尊重和荣誉。
总之,平家物语展现了武士的荣誉观,强调了忠诚、尊重、勇气和道德等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贯穿于整个作品中,并对日本武士道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平家物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武士精神的内涵和重要性,以及其在日本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从《平家物语》中看日本女性的无奈与曲折
从《平家物语》中看日本女性的无奈与曲折作者:陈磊姜洪会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11期摘要:《平家物语》主要记载了1156年-1185年的源氏与平氏的政权之争。
通过对文章中特定女性角色的品读,能够深入探究日本古代与中世交替时期的社会价值观,进一步展现了日本女性的无奈与曲折。
关键词:日本女性;无奈;《平家物语》[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1-0-01《平家物语》通过对平家由昌盛走向衰败的描写,展现了“盛者必衰若沧桑”的道理,对于人物命运尤其是女性命运的曲折、无力感上升到了“无奈”的韵意。
一、《平家物语》中导致女性特殊历史地位与曲折命运的社会根源在《平家物语》中,多处都描写了男女互赠诗歌的情事,在这种大环境下,女子必然成为男子风雅标准的判断者,这绝对不是地位低下者能完成的事情。
在这个时期,男性高度追捧“风雅”,比如说,平敦盛年仅十五就能通晓乐律,其笛声优美可以催人泪下,最后,在战乱中死于非命。
文章对平忠度与平敦盛的描写,都是文章中的精彩章节,对他们的遭遇作者表现出了无限的叹惋与敬意,日本民间对他们也非常尊敬,将他们视为勇者、英雄,并后来作舞曲《敦盛》来纪念平敦盛。
事实上,平敦盛只是一介文弱少年,如果单论武功很难被评为英雄。
究其原因分析,是因为《平家物语》时代的人们对于“风雅”的要求、追捧非常高,在这种审美文化与社会环境下,其地位虽然不能用玩物、卑贱来形容,但受到时代局限性限制,女性社会地位要远远低于男性社会地位,在这种社会地位根源下,注定了女性特殊历史地位与曲折命运。
二、在《平家物语》中所反映出来的日本女性所必须承担的社会价值观相比于其他社会群体,日本人的价值观也是随着历史的不断变化而逐渐发生变化的。
比如说《平家物语》一文中的武士道精神,并不是单纯的忠义心与爱国心,其反映出来的武士道德与务实精神,完全与后世追捧的“武士道”不同,只是与贵族阶级相互对立的一种规范,具有重名声、尚武精神的品质。
平家物语读后感1000字
《平家物语》是日本平安时代末期的一部史诗,作者不详,成书于13世纪初。
这部作品以平家一族的兴衰为主线,描绘了平安时代末期的政治斗争、宫廷生活、民间风俗等方面的内容,展现了当时日本社会的风貌。
《平家物语》被誉为日本的“国粹”,是日本古典文学的瑰宝,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读完《平家物语》,我深感这部作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首先,从历史价值来看,《平家物语》为我们了解平安时代末期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通过对平家一族的描绘,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皇室政治斗争、贵族阶层的生活、武士阶层的地位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内容对于我们了解日本历史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同时,《平家物语》还反映了当时的民间风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使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当时的日本社会。
其次,从文学价值来看,《平家物语》是一部具有很高艺术成就的作品。
在叙事方面,《平家物语》采用了一种类似于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方式,通过讲述一个个故事来展现整个历史的进程。
这种叙事方式既使得作品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又能够使读者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主题。
在人物塑造方面,《平家物语》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平清盛、源义经、源赖朝等。
这些人物形象既有个性鲜明的特点,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使得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此外,《平家物语》在文学形式上也具有很高的成就。
这部作品采用了和歌、散文等多种文学形式,使得作品在表现力上更加丰富。
特别是和歌这一文学形式,既是日本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平家物语》的一大特色。
和歌作为一种诗歌形式,具有很高的抒情性和表现力,使得作品在描绘人物情感、抒发作者思想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同时,和歌与散文的结合,使得作品在节奏、韵律等方面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使得《《平家物语》成为一部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最后,我认为《《平家物语》对于我们今天的启示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这部作品告诉我们,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和理解。
论_平家物语_中的武士价值观念
2006 年 3 月
湖 南 工 程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Hunan Inst it ut e of Eng ineering
V o1. 16. N o. 1 M ar . 2006
论 平家物语 中的武士价值观念
董岳州
( 湘潭大学 文学与新闻学院 , 湖南 湘潭 105)
平家物语 是日本古典文学名著之一, 主要叙 述的是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平家与源家两大武士集 团争霸的故事。它生动地刻画了众多武士的英雄形 象, 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心中的武士价值观念, 在此笔 者对作品所反映的武士价值观念作一粗浅的探讨 , 以期大家的批评指正。
一
作品所体现的武士价值观念
( 一) 技艺精湛、 视死如归、 勇武刚毅 在日本的传统观念里, 武士首要具备的特点就 是应有精湛的武艺、 不计生死的精神和勇气、 崇尚勇 武而性格刚毅强悍。源氏集团中的源义仲即是其中 一个突出的代表。他从小智勇过人、 武勇绝伦 , 起兵 后率先攻入京师 , 但因功高盖主而遭到源赖朝的猜 忌并被其攻击。 木曾之死 一节正是义仲这位悲剧 英雄在最后一战中的悲壮展示 , 显得极其生动感人。 当听说敌方大约有六千余骑时 , ! 嗯 , 是个像样的敌 人。反正要拼一个死 , 就拣个像样的敌人, 冲进他们 阵里决一死战吧 ! ∀ 说罢, 便率先杀了过去并高声通 报了姓名, 体现了义仲 这位英雄艺高 胆大、 勇 武顽 强、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武士本色。其他如源义经、 今井四郎、 濑尾等无不是独当一面的大将, 对于这样 的武士, 作者自然是赞赏有加。相反, 对于那些出身 于武士却又失却了其武士本色的 , 作者给予了无情 的批判 , 其矛头对准的主要是平家武士集团。曾几 何时 , 平家击败源家 , 独霸天下, 意气风发。然而在 他们取得政权后仍沿袭了腐朽的贵族政治体制 , 沾 染了各种贵族习气, 从而丧失了武士应有的精神, 导 致最终与源氏争霸中的惨败。全书最能体现平家武
论《平家物语》中武士的“名”
摘要:�平家物语》作为军记物语的顶峰之作,作品中所刻画的武士形象对后世文学中的武 士描写及武士道理论的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聚焦于《平家物语》中的战斗场面,对武 士所重视的“名”的表现方式及丰富内涵进行了考察。考察结果发现:武士所重视的“名”主要 在争夺先锋、战死、自杀这样的场景中得以体现;武士的“名”包含有能被对手确认为是值得一 战的武士的姓名和身份、“不惜性命”“刚烈无比,以一当千之兵”这类积极正面的评价等含 义。在武士道理论中,“名誉”被视为武士最基本的伦理道德之一。通过本文的考察,发现除以斋 藤实盛为代表的有名武士以外,《平家物语》中刻画了众多重视“名”的武士形象,这为后来的武 士道理论中的“名誉”观念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依据。同时也论证了,在武士追求“名”的 过程中,还体现了“武勇”和“忠诚”这两个被视为武士道理论中最为核心的行动准则和道德规 范。
The"Fame"of Samurai in The Tale of the Heike
作者: 于君[1] 作者机构: [1]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071 出版物刊名: 日本研究 页码: 87-96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4期 主题词: �平家物语》;武士道;武家社会;战斗场面;“;名”
简析《平家物语》中儒家“仁”的思想——以木曾义仲为例
简析《平家物语》中儒家“仁”的思想——以木曾义仲为例摘要:《平家物语》作为日本军记物语的顶峰,讲述了以平清盛为首的平氏家族的故事。
该书以史实为基础,描写了源平合战时期的大量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其创作受到当时时代背景的影响,融合了从中国传入的各种思想,并将史实内容进行了艺术性改编。
《平家物语》在流传后世的过程中也被琵琶法师们进行了改编传唱。
作者及后人对其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的改编,也正体现了对中国儒家思想——“仁”的推崇。
因此,对其中所描绘出的历史人物形象的研究,对于进一步了解儒家文化这一点来说非常具有意义和价值。
其中极其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被誉为旭将军的木曾义仲。
本文围绕木曾义仲为中心,将其一生分为三个时期,通过研究体现其自身儒家思想“仁”的具体情节,以及虚构情节中包含的作者以及后人的个人价值观,进一步加深对《平家物语》中“仁”思想的了解。
1.儒家思想文化与文学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儒家思想是中国自春秋时期的就存在的历史悠久的文化。
儒家思想的核心思想是“仁”。
仁起初被解释为与人友善的亲和仁爱,后含义逐渐发展,孟子进一步提出了仁政等思想。
仁包括了统治者的仁政爱民,臣下对君主的忠诚,子女对父母的孝道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等。
儒家思想在中国与日本历史发展中都影响深远。
宋朝时期,中日间海上贸易密切,拥有权力和经济实力的平家统治者平清盛也对中国文化非常推崇[1],所以儒家文化在从中国传入日本后,对日本的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但是日本并非全盘接受了中国的儒家思想,而是将其与本国的信仰思想相结合,产生了具有独特日本理解的儒家思想。
在这样的独特思想的影响下,产生了《平家物语》这部充满儒家文化的作品。
《平家物语》一书中记述了公元1156至1185年日本两大武士集团源氏与平氏争夺权力的角逐过程。
在进行研究时,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文化对日本产生的巨大的影响。
全文大量引用了中国的文辞典故[2],如《史记》等中国古典名著中的经典情节,如平清盛从伊势海乘船到熊野时,有一只巨大的鲈鱼从海中跳到船上被认为是吉兆,这也是化用了《史记周本纪》中的白鱼入舟典故。
平家物语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
平家物语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
《平家物语》读后感。
《平家物语》是一部描写日本平安时代历史的文学巨著,通过
对平家一族的兴衰起落,展现了日本中世纪的政治、军事、文化等
方面的风貌。
读完这部作品,让我对日本古代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平安时代的社会风貌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平家物语》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平家一族的兴盛和衰落,展现了他们的家族之间的恩怨纷争,以及他们与政治权力的斗争。
通过这些故事,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权力和家族对一个人命运的影响,也让我对日本古代社会的政治结构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此外,书中还描写了许多忠臣义士的故事,他们为了信仰和正义,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展现了日本武士精神的高尚品质。
这些
故事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日本武士道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总的来说,读完《平家物语》,让我对日本古代历史有了更加
深入的了解,也对日本古代社会的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有了更
加清晰的认识。
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一部历史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展现日本古代社会风貌的巨著,让我受益匪浅。
论《平家物语》中武士的“名”
于 君【内容摘要】《平家物语》作为军记物语的顶峰之作,作品中所刻画的武士形象对后世文学中的武士描写及武士道理论的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本文聚焦于《平家物语》中的战斗场面,对武士所重视的“名”的表现方式及丰富内涵进行了考察。
考察结果发现:武士所重视的“名”主要在争夺先锋、战死、自杀这样的场景中得以体现;武士的“名”包含有能被对手确认为是值得一战的武士的姓名和身份、“不惜性命”“刚烈无比,以一当千之兵”这类积极正面的评价等含义。
在武士道理论中,“名誉”被视为武士最基本的伦理道德之一。
通过本文的考察,发现除以斋藤实盛为代表的有名武士以外,《平家物语》中刻画了众多重视“名”的武士形象,这为后来的武士道理论中的“名誉”观念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依据。
同时也论证了,在武士追求“名”的过程中,还体现了“武勇”和“忠诚”这两个被视为武士道理论中最为核心的行动准则和道德规范。
【关键词】《平家物语》 武士道 武家社会 战斗场面 “名”【中图分类号】K313.3【文章编号】1003-4048(2020)04-0087-10【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6/ki.rbyj.2020.04.009【基金项目】天津市2018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日本中世文学里的武士形象研究”(项目编号:TJWWQN18-002);2019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平家物语里的武士形象研究”(项目编号:63192229)【作者简介】于 君,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天津 300071)论《平家物语》中武士的“名”在对武士进行讨论时,无论是从武士道思想的角度,还是从日本文化论的层面,很多论者都使用“名誉”或“名”这样的概念来展开论述。
例如,在武士道理论开始盛行的明治初年,木户孝允将“武士道”定义为现代通常意义上的“武士的固有习惯、规范”,并指出“名誉”是包含在其中的重要概念。
又如,日本文化论名著之一的新渡户稻造著《武士道》中也有关于武士“名誉”的论述。
日本传统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日本传统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日本传统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人物形象而闻名于世。
这些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不仅具有深度和复杂性,还展现出独特的文化特点和价值观。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日本传统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一、武士道精神的体现在日本传统文学作品中,武士是一个常见的人物形象。
武士道精神是日本武士阶级的核心价值观,强调忠诚、勇敢和荣誉。
在《平家物语》中,平家一族的武士们展现出了极高的忠诚度和勇气,他们不畏艰险,甚至在面临死亡时也坚守着自己的信仰。
这种武士道精神的体现使得这些人物形象变得更加深入人心。
二、女性形象的多样性在日本传统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从《源氏物语》中的紫式部到《枕草子》中的清少纳言,这些女性形象展现出了不同的个性和情感。
她们或温柔、贤淑,或独立、聪明。
这些形象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价值观,也展示了女性在传统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三、自然与人的关系日本传统文学作品中,自然常常被描绘成与人物形象相互作用的背景。
自然被视为人类的朋友和敌人,同时也是人类情感的表达和寄托。
在《林檎物语》中,自然的美丽和残酷与主人公的内心纠结和痛苦相呼应。
这种自然与人的关系的描绘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和丰满。
四、社会阶层的冲突与和谐在日本传统文学作品中,社会阶层的冲突和和谐也是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
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展示出了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浮世绘》中,低下阶层的人物常常被描绘成活泼、幽默和机智,而高层阶级的人物则展现出高傲和威严。
这种社会阶层的冲突与和谐的描绘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活和真实。
五、人物形象的象征意义在日本传统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常常具有象征意义。
他们代表着特定的价值观、文化传统或历史事件。
例如,《竹取物语》中的竹取公主象征着纯洁和美丽,《源氏物语》中的光源氏象征着爱情和浪漫。
这些象征意义的人物形象使得作品更加丰富和深入人心。
总之,日本传统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度。
日本文学中的传统与现代主题
日本文学中的传统与现代主题概述日本文学是世界上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它融合了悠久的传统和现代的创新。
在日本文学中,可以发现许多作品围绕着传统与现代主题展开,这些主题反映了日本社会、价值观和文化的演变。
本文将探讨日本文学中常见的传统与现代主题,并分析其影响和意义。
1. 传统主题a. 和谐与自然在古代日本文学中,和谐与自然是重要的主题之一。
许多古典诗歌、歌谣和故事描述了人们如何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并尊重大自然。
例如,《万叶集》中的许多诗篇描绘了四季景色、山水之美以及人与自然的交融。
b. 武士道精神武士道精神是日本传统文化中核心价值观之一,在日本史诗《平家物语》和《源氏物语》等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这种精神强调勇气、忠诚、荣誉和纪律等品质,对日本社会和日本人的行为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c. 传统美学传统美学在日本文学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例如,在俳句中,强调短小精悍、寓意思考、季节感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而在能源剧目中,注重姿势、表情,并通过舞蹈和音乐来表达情感。
2. 现代主题a. 都市化与现代生活压力随着工业化和都市化的快速发展,现代主题在日本文学中变得越来越突出。
许多作品描绘了城市的喧嚣、竞争压力、社交孤立以及人们面临的各种挑战。
例如,村上春树的小说《挪威的森林》通过描述主人公心理状态来探索现代生活的困境。
b. 社会问题与改革现代日本文学也涉及到许多社会问题和改革议题。
例如,与性别平等相关的女性主义议题经常在作家川端康成和小林多喜二等人的作品中被提及。
这些作品探讨了性别歧视、婚姻和社会期望等问题,引发了社会和文化的重要讨论。
c. 自我认同与传统价值观冲突现代日本社会的变革导致人们对自我认同和传统价值观的重新思考。
在一些作品中,主人公经历了个人成长和日本文化传统之间的冲突。
例如,《学生补习班》一书探索了年轻人在成为地位、职业和家庭期望之间找到自己道路的难题。
3. 影响与意义传统与现代主题在日本文学中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学世界。
日本战记物语中的武士道德——兼与近代武士道精神比较
日本战记物语中的武士道德——兼与近代武士道精神比较章林
【期刊名称】《军事历史》
【年(卷),期】2015(000)001
【摘要】战记物语是日本古代末期到中世时期(10-16世纪)以战争为题材的叙事体文学作品.它随着贵族政权的渐趋瓦解和武士阶级的逐渐兴起而不断形成和发展,反映了日本古代末期到中世时期的武士道德.将战记物语中的武士道德与近代武士道精神等同起来的观点,既是对战记物语的误读,更是对历史的歪曲.
【总页数】5页(P29-33)
【作者】章林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313
【相关文献】
1.武士道精神、神道教与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产生
2.武士教育传统对日本教育近代化的影响——兼与中国儒士教育比较
3.日本文学中英雄崇拜的雏形——战记物语中的武士道精神
4.试论"武士道精神"对日本道德教育的负面影响
5.武士道精神、神道教与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产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卷第3期2007年6月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哪a1ofHunanAgricultum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v01.8No.3Jun.2007从《平家物语》苏武故事看日本中世纪的武士道精神丁瑜(湖南工业大学中文系,湖南株洲412007)摘要:<<平家物语)>中插入了大量《史记》、《汉书>)等中国史书中的豪侠义士的故事。
作品在引用中国苏武故事的同时,也对它有所改造。
这是因为苏武的身上不仅有着许多与日本武士相同的地方,如忠孝、勇武,也有与之相异之处,那就是日本的武士比中国的武将更讲究风雅。
《平家物语)>的作者用苏武的故事分别比照日本武士康赖、兼康和维盛,有力地突出了中世纪日本武士身上所具有的忠孝、勇武、风雅的武士道精神。
关键词:平家物语;苏武;武士道中图分类号:110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I)09—2013(2007)03一0100.03中日文学交流历史悠久,并对日本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平家物语》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影响的痕迹,是日本中世纪军记物语的代表作。
《平家物语》全书引用中国文词典故共124处,直接引用原典文旬的有72处,借用汉文典故的有52处,所引用有确切出典的为108处。
这108处引文所涉及的古籍,从先秦到汉代有25种之多。
这些典故涉及到中国的许多豪侠义士,如苏武、荆轲、田光、樊于期等。
笔者欲以苏武故事为例,透视作品所反映出的日本武士道精神。
《平家物语))刻画了平清盛、平重盛、康赖、兼康、木曾义仲、源赖朝等一系列鲜明的武士形象,热情赞美他们身上所具有的那种忠诚、勇武、重名声、重廉耻、知风雅的武士精神。
在描写中,作品插入了大量中国史书中的豪侠义士的故事,其中苏武的故事尤显突出。
现从中摘出部分进行比较:昔时汉武帝进攻匈奴,大将军李少卿被胡王生擒。
之后,以苏武为大将军,带兵五十万骑前去,可是汉兵力弱,胡兵强大,官军再次败亡,兵卒被生擒了六千余人,其中以苏武为首,挑出主要士卒六百三十余人,各砍去一只脚,赶了回去。
许多人当时就死了,其余的过了不久也都死了,只有苏武不曾死去,成为独脚的人,上山拾树木的果实,春天采泽里的芹菜,秋天拾田里的落穗,勉强维持危浅的生命。
但是田野中的鸿雁却与苏武熟了,并不惧怕他。
苏武见此情景,心想此等鸿雁往来我的故乡,不禁动了思乡之情,于是便写了一封书信,对鸿雁道:“请把此信带给汉王吧!”系在翅膀上放它飞收稿日期:2007—04一10作者简介:丁瑜(197I一),女,湖南醴陵人,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东方文学、比较文学研究。
去。
到了秋天,鸿雁果然如约从北方飞到京城去,汉昭帝那时在上林苑作乐游玩,时值薄暮,天色阴沉,景色有些悲凉,恰有一行鸿雁飞了过去。
其中有一只飞落下来,用嘴将缚在翅膀上的一封书信咬开来,落在地上。
官吏拿了这信呈送给汉王,打开看时,上面写道:“从前被关在岩窟内,经过三年之愁叹,今又抛于旷野,成为胡地独足之人,纵使尸骸陈于胡地,魂则复归于君侧。
”自此以后,书信被称为雁书,或日雁札。
汉王看了说道:“唉,真是可怜,这乃是苏武的笔迹呀,他还在胡地活着呢!,,于是命令将军李广带兵百万骑前去。
这回可是汉兵强盛,终于战胜了胡国。
苏武听说本国得胜,乃从旷野爬了出来,说道:“我就是从前的苏武呀!”他被砍去一只脚,经了十九年星霜,乃被用轿抬着,回到故乡去。
苏武十六岁时,初往匈奴,汉王给他的旗始终藏在身上,现在才取出呈献给汉王,君臣无不感叹。
苏武因为对君有无比的大功,赐给他许多采邑,据说还派他任典属国的职务。
汉朝的苏武附书于雁翅以寄故乡,本朝的康赖则托海浪传达和歌于故里;在彼为一纸感怀,在此则两首和歌;在彼为古之盛世,在此则末世衰微;胡国与鬼界岛境界相隔,时代亦殊,然而风情却颇相似,这是很可珍重的“】82“3。
木曾义仲获悉水乌战败的消息,认为事有不妥,便率一万骑驰往山阳道。
平家武士备中国住人濑尾太郎兼康在北国交战时曾被加贺国住人仓光次郎成澄所俘,关押在成澄弟弟仓光三郎成氏那里。
木曾公知道他是世上闻名的大力士,认为杀了可惜,就未杀他。
而仓光也觉得他为人很重情义,因而待他很宽厚。
这正如苏子卿被囚匈奴,李少卿不得归汉一样,正所谓远托异国昔人所悲,韦鞲毳幕以御风雨,膻肉酪浆以充饥渴,入夜寝无多时,白昼勤苦终日,伐木刈草迄 万方数据第8卷第3期丁瑜从《平家物语)>苏武故事看日本中世纪的武士道精神10l无宁息。
兼康一心想着伺机杀敌,重归故主,这番苦心也算很难得的了…2”。
(雏盛)虽然早就下了决心,如今面临最后关头,心里十分沮丧,不觉悲伤起来。
这时是三月二十八日,海上云雾弥漫,更加动人哀愁。
虽是平常的春天,但长空暮色,似怨似愁,念及即将永诀,心里不胜惆怅。
遥见海湾深处似有渔船消失于浪涛之中,似这般终将没于海底的情景,使维盛不禁想起自己的遭遇。
如今恰如苏武看到列对成行啼呜着飞向北国的归雁,因而想要托书故乡,抒发羁身胡国的忧愤。
霎时间顿觉悲伤难禁。
“这是怎么啦!不正是俗根难断吗!”翻然想到这里,便面向西方,双手合十念起佛来。
一边心中暗想:“现在我已到了最后时刻,京城中的亲人哪里知道,她们还在等待我的音信。
当她们得知我永离人世的消息时,将是如何悲痛呀!州””6以上可以看出《平家物语》在引用苏武故事的同时,也对它有所改造。
这是因为苏武的身上不仅有着许多与日本武士相同的地方,也有与之相异之处。
苏武与日本武士的相同之处首先表现在对主君的忠诚。
苏武被囚困在匈奴19年,历尽艰险,先被置于大窖中,绝以饮食,后又被放逐北海,廪食不至,鼠草充饥,持节牧羊,以他坚韧的意志力顽强地生存了下来。
在匈奴的威逼利诱面前,苏武严辞痛斥,毫不动摇。
面对李陵的劝降,他严正拒绝,始终没有背叛朝廷,投降匈奴。
得知汉武帝去世的消息,他向着南方号哭、呕血、早晚哭吊,由此可见他对主君的忠诚。
苏武的这种对主君的无比忠诚受到物语作者的赏识。
物语作者拿他来比况日本的武士,以突出日本武士对主君的忠诚。
60多岁的平家武士兼康被源氏所俘后,一心想着伺机杀敌,重归故主。
他用计谎称自己愿降服木曾义仲,骗得信任后,把木曾义仲派给他的将领及三十多名从卒杀死,带领平氏的旧部投奔平氏。
最后战死战场。
兼康对主子的忠诚受到物语作者的高度赞扬,就连他的敌人木曾义仲在他死后还非常惋惜地说:“啊,真英勇,够得上以一当千的勇士!太可惜了,该饶了他们才是。
”作者认为兼康被木曾义仲囚禁就如苏子卿被囚匈奴一样,他们虽然被囚,但是都没有忘记重回故主的身边,并且始终保持对主人的忠诚。
对主君的忠诚是日本武士所遵从的一个基本的道德规范。
武士是日本一个特殊的阶层。
平安时代后期,朝廷势力式微,各地方逐渐出现了以战斗为业的武士。
11世纪以后,又逐渐形成超越庄园范围的地方性武士集团。
武士团是相对封闭的集团,其内部主要的人际关系是主从关系和家族关系。
规范这两种关系的道德观念,便是对主君的“忠”和对亲长的“孝”。
日本的中世时代,武家政权与天皇政治并存。
当时实际上存在着双重权利:一方面是武家行使实质上的权利,一方面是天皇行使象征性的、形式上的监护权。
尽管当时的天皇政治已经衰弱,但它在观念上还是具有很高的神圣性。
这一点在源氏和平氏武士的心中是不可动摇的。
源氏举兵之所以能够成功,就在于他们是借法皇的名义,打着保护朝廷、讨伐朝廷逆贼的旗号。
与“忠”相关的是“孝”。
“孝”就是报答父母的恩,是子女必须偿还的受之于父母的债务。
孝道在日本是必须履行的义务,只有在与对天皇的义务冲突时才可以废除孝道瞄弘4。
这一点与中国很相似。
据《汉书》记载,李陵以苏武的母亲已死的消息来劝降苏武,苏武不为所动,竞没有流下一滴眼泪。
这并不能说明苏武不孝j因为在忠孝不能两全的时候,他必须舍孝而取忠。
在《平家物语》中,武士的孝行受到作者的大肆赞许。
因为鹿谷谋反事件,康赖被平清盛流放到偏远的鬼界岛。
他思念父母心切,做了一千根板塔,写上梵文二十七个字母中的第一个字、年号、月日、官衔、姓名以及两首和歌:“寄语海上风,转告我高堂:儿在萨摩湾,顽健仍如常。
游子暂离去,犹自念故乡;僻地做逐臣,其情何悲凉。
”最后将板塔漂放到海里。
也许是他的诚心感动了神明,上千根板塔中竟有一根漂浮到海边,被一个熟知的僧人偶然拾得。
僧人把它送到京城的老母手中。
平清盛知道此事后,被康赖的孝心所感动,对他动了怜悯之情,让他重返了京城,与老母团聚。
苏武与日本武士的另一个相同点是勇武。
苏武出使匈奴,由于副使张胜参与匈奴的叛乱事件,受到连累,被匈奴扣押。
他曾两次打算自杀成仁,不辱君命。
第一次,当东窗事发,苏武料到自己不仅会受到牵连,还可能会辱命负国的时候,他打算自杀,被部下制止。
第二次,苏武在匈奴的法庭上受审,感到屈节辱命、无面目归汉,于是引佩刀自刺,气绝。
后经抢救,半日复息。
苏武的这种蔑视死亡、敢于赴死的决绝精神同样也是日本武士所尊崇的。
《平家物语》中大量描写了武士们在战场上跃马挥刀、前仆后继、置生死于度外的场面。
书中表现出来的兼康的勇敢,以及他面对不可避免的苦难和毁灭而敢于以身相拼、至死不悔的精神,受到物语作者的高度赞美。
日本著名的历史文化学家新渡户稻造对此指出:“德行、伟大、安详的转化力令人惊叹,它使最丑恶的死亡形式带上了崇高性,并使它变成新生命的象征。
”【3】66这也许是物语作者把兼康与苏武相比况的更主要的原因。
另一位受到作者的赞赏,并拿来与苏武相比照的是武士维盛。
维盛同样是一位平静面对死 万方数据102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6月亡、勇敢赴死的英雄。
在平家没落以后,他毅然剃度出家,并以投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保存自己的名声。
这就是武士道所教导的——以忍耐和正确的良心来抗御一切灾祸、困难,并且要忍受住它吲72。
尽管苏武与日本的武士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但是两者之间也存在不同的地方。
这些不同由物语作者对苏武故事的改造体现出来。
据《汉书》记载;“数年,匈奴与汉和亲。
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
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
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单于视左右而惊,谢使者日:‘武等实在。
”’可见在《汉书》中,苏武托书大雁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只是中国武将用以对付单子的一个计谋,并非实有其事。
而对中国典籍烂熟于心的《平家物语》的作者却把苏武托书大雁当做历史上发生的真实事件,细致描绘并一再渲染。
这并非物语作者的无心之错,而是有意之举。
因为日本的武士比中国的武将更讲究风雅。
所谓“风雅”,就是风流典雅,善解风情,通晓和歌诗文、琴棋书画吲167。
经过物语作者的改编,苏武成了一位具有高度文学素养的人。
他写了一封书信:“从前被关在岩窟内,经过三年之愁叹,今又抛于旷野,成为胡地独足之人,纵使尸骸陈于胡地,魂则复归于君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