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听潮》课件
合集下载
《听潮》ppt【完美版课件】29页PPT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孔子
《听潮》ppt【完美版课件】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孔子
《听潮》ppt【完美版课件】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湖北省武汉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听潮第1课时课件鄂教版20180910288
议
小组合作: 小组朗读喜欢的文段。 讨论“深入学习”部分疑难问题
展
1、小组代表朗读展示。 2、导学提纲:
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要以“听潮”为题,而不以“看 潮”为题?(提示:从时间、文章主要描写的内容角度思 考) 朗读第二部分,作者写了海潮涨落的哪些阶段?仿照示例 ,用拟小标题的形式概括。
评
7 听潮
导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韦应物《滁州西涧》
思
基础感知 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掌握下列字词读音字形。 2、朗读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内容。 深入学习 3、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要以“听潮”为题,而不以“看潮 ”为题?(提示:从时间、文章主要描写的内容角度思考) 4、朗读第二部分,作者写了海潮涨落的哪些阶段?仿照示例, 用拟小标题的形式概括。
海潮退落——海睡图(6—12)
海潮初起——海醒图(13—14) 海潮高峰——海怒图(15—17)
检
睡
醒
怒 狂潮
落潮
涨潮
湖北省武汉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听潮第2课时课件鄂教版20180910284
7 听潮 (第二课时)
导 齐读课文,检查背诵
思
细读感悟 : 朗读第一部分,说说听潮的时间、地点、环境和潮来时 的概况。 •纵观全文,作者具体写了哪些景物?用了哪些手法? •阅读6-12、13、14自然段,比较归纳 •海潮在情态和音响方面的变化。 •第19自然段,“我”说:“这是伟大的乐章!海的美 就在这里。”你如何理解?
议
小组合作: 小组朗读喜欢的文段。 讨பைடு நூலகம்“深入学习”部分疑难问题
展
1、小组代表朗读展示。 2、导学提纲
评
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优美散文,它着重从听觉的 角度,用文字来塑造声音的形象,表现了大海落 潮时静态的“柔美”和涨潮时动态的“壮美”, 讴歌了大海的伟大力量,表达了热爱大海、热爱 生活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检
学习了本文,请你试着调动感官、修辞,从以下景物 或场景中选一种写一段描写(不少于50字)。 景物:秋景(秋风、秋雨,秋天的校园) 场景:课间操、运动会
导 齐读课文,检查背诵
思
细读感悟 : 朗读第一部分,说说听潮的时间、地点、环境和潮来时 的概况。 •纵观全文,作者具体写了哪些景物?用了哪些手法? •阅读6-12、13、14自然段,比较归纳 •海潮在情态和音响方面的变化。 •第19自然段,“我”说:“这是伟大的乐章!海的美 就在这里。”你如何理解?
议
小组合作: 小组朗读喜欢的文段。 讨பைடு நூலகம்“深入学习”部分疑难问题
展
1、小组代表朗读展示。 2、导学提纲
评
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优美散文,它着重从听觉的 角度,用文字来塑造声音的形象,表现了大海落 潮时静态的“柔美”和涨潮时动态的“壮美”, 讴歌了大海的伟大力量,表达了热爱大海、热爱 生活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检
学习了本文,请你试着调动感官、修辞,从以下景物 或场景中选一种写一段描写(不少于50字)。 景物:秋景(秋风、秋雨,秋天的校园) 场景:课间操、运动会
《听潮》课件(56张PPT) (共56张PPT)
朗读课文第二、三 部分,找出你认为 写得好的句子进行 品读分析。
俯视:
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地吻着岩石,像蒙胧欲 睡似的。
海平视:
睡 图 远视: 远处灯塔上的红光镶在黑暗的空间……而是幽静
的和平的愉悦的神秘。
在平静的深黯的海面上…………闪闪地颤动着, 银鳞一般。
仰视: 星星在头上眨着,
慵懒的眼睑,也像要睡了。
注意下列读音
ng ) 窗棂 (lí n) 深黯 ( à 云汀 (tīng )
chú n 芳醇 ( ) yōng) 慵懒 (
汩汩(gǔ )
ná o 铙钹( ) xià 罅隙( ) 拨剌(là )的形象。 穹qióng庐:游牧民族居住的圆顶帐篷,用 毡子做成。 极目:用尽目力(远望)。 浩浩荡荡:形容壮阔或壮大。 沸沸扬扬:原指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这 里指浪花多。 无穷无尽:没有穷尽。 盘旋:环绕着飞或走。
③ “狠狠的”、“用脚踢着”、 “用手推着”和“用牙咬着”。 为了冲破岛屿的障碍,它“狠狠 的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 着”,把大海惊醒后向四周施展 力量的神态写得惟妙惟肖,展示 出了大海粗犷、豪放的性格。
海怒图
① “音响就越大了。战鼓声,金锣声, 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 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像千军万 马混战了起来”。 作者的想象驰骋千里,各种音响,各 种动态,像千军万马的疆场,像你死 我活的搏斗,血雨腥风,怒吼厮杀。
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 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 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 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 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 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 作有《新闻三部曲》(3卷)、《数理化 通俗演义》(2卷)、散文集《名山大 川》、《人杰鬼雄》。
6965.初中语文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自制第8课《听潮》(47张ppt)
•
由于月球和太阳引力的作用。 引起海水水面周期性的升降现象, 称为潮汐。海面上涨,海水涌上海 岸,叫涨潮。海面下降,海水从岸 上后退叫落潮。世界上大多数地方 的海水每昼夜都有两次涨落现象, 白天海水涨的现象称“潮”,晚间 海水上涨的现象称“汐”。
听 潮
作者:鲁彦
文体:写景抒情散文
1关于作者: 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在基 层当记者。现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作协全委会 委员、全国记协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 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 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 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 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 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 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 闻三部曲》(3卷)、《数理化通俗演义》(2卷)、 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写作方法 1.跨越时空的联想 本文的成功首先体现在思想的魅力。课文取名为 “海思”,着重点应在“思”上。面对大海,多数 人可能也会想到赞美海的壮美,可是谁会想到由海 的博大联想至海的包容力?从海底世界的神秘到海所 融会的世间的水,从自然界的水循环到跨越时空的 对历史和文明的包容。从这里,我们读到了一个学 者独特的感受力,面朝大海,普通人呼吸到的是海 潮,而作者呼吸到的却是海魂。这种跨越时空的联 想使人感受到的是有生命力的海。更为奇特的是感 受着海浪对船的颠簸,竟使作者联想到大海就像生 命的摇篮,更像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人们对大海的 依恋正是一种心灵的回归,大海以自己独特的魅力 赐予人类新生与活力。作者的联想与沉思使文章的
• 本文原载1934年9月1日《中学生》第47 号,后收入《驴子和骡子》。据 作者夫人覃英谈:“鲁彦是现实主义作 家,他正是带着由于时势变化而产生的 不同寻常的心情来到四面环海的普陀山。 作者面对澎湃的海潮,耳为所感,心为 所动,海潮与心潮并起……”
由于月球和太阳引力的作用。 引起海水水面周期性的升降现象, 称为潮汐。海面上涨,海水涌上海 岸,叫涨潮。海面下降,海水从岸 上后退叫落潮。世界上大多数地方 的海水每昼夜都有两次涨落现象, 白天海水涨的现象称“潮”,晚间 海水上涨的现象称“汐”。
听 潮
作者:鲁彦
文体:写景抒情散文
1关于作者: 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在基 层当记者。现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作协全委会 委员、全国记协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 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 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 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 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 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 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 闻三部曲》(3卷)、《数理化通俗演义》(2卷)、 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写作方法 1.跨越时空的联想 本文的成功首先体现在思想的魅力。课文取名为 “海思”,着重点应在“思”上。面对大海,多数 人可能也会想到赞美海的壮美,可是谁会想到由海 的博大联想至海的包容力?从海底世界的神秘到海所 融会的世间的水,从自然界的水循环到跨越时空的 对历史和文明的包容。从这里,我们读到了一个学 者独特的感受力,面朝大海,普通人呼吸到的是海 潮,而作者呼吸到的却是海魂。这种跨越时空的联 想使人感受到的是有生命力的海。更为奇特的是感 受着海浪对船的颠簸,竟使作者联想到大海就像生 命的摇篮,更像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人们对大海的 依恋正是一种心灵的回归,大海以自己独特的魅力 赐予人类新生与活力。作者的联想与沉思使文章的
• 本文原载1934年9月1日《中学生》第47 号,后收入《驴子和骡子》。据 作者夫人覃英谈:“鲁彦是现实主义作 家,他正是带着由于时势变化而产生的 不同寻常的心情来到四面环海的普陀山。 作者面对澎湃的海潮,耳为所感,心为 所动,海潮与心潮并起……”
[K12]湖北省武汉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听潮第2课时课件鄂教版
检
学习了本文,请你试着调动感官、修辞,从以下景物 或场景中选一种写一段描写(不少于50字)。 景物:秋景(秋风、秋雨,秋天的校园) 场景:课间操、运动会
议
小组合作: 小组朗读喜欢的文段。 讨论“深入学习”部分疑难问题
展
1、优美散文,它着重从听觉的 角度,用文字来塑造声音的形象,表现了大海落 潮时静态的“柔美”和涨潮时动态的“壮美”, 讴歌了大海的伟大力量,表达了热爱大海、热爱 生活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7 听潮 (第二课时)
导 齐读课文,检查背诵
思
细读感悟 : 朗读第一部分,说说听潮的时间、地点、环境和潮来时 的概况。 •纵观全文,作者具体写了哪些景物?用了哪些手法? •阅读6-12、13、14自然段,比较归纳 •海潮在情态和音响方面的变化。 •第19自然段,“我”说:“这是伟大的乐章!海的美 就在这里。”你如何理解?
听潮课件
王衡 作家 《听潮的故事》Leabharlann 原名现代,
。
2、原题
。
。
《驴子和骡子》
3、节选自
检测:给划横线的字注音 ng ) 窗棂 (lí n) 深黯 ( à 云汀 (tīng )
chú n 芳醇 ( ) yōng) 慵懒 (
汩汩(gǔ )
ná o 铙钹( ) xià 罅隙( ) 拨剌(la )
溺爱( nì )
暮烟:傍晚的水汽。 酣梦:酣畅的睡梦,熟睡。 壁垒:古时军营的围墙,泛指防御工 事,现在多用来比喻对立事物和界限。
2、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几幅海景图?在书上 标出层次,并给每幅图画取一个名字。 海睡图 海醒图 海怒图
自学指导一
读6—12段,看谁能在5分钟内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海睡图写出了大海落潮时的什么特点? 2、作者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来表现这个特点的? 3、举例说明作者对海睡图的描写主要运用了什 么修辞手法? 4、“我们”是怎样“走上了那银光的路”的?此时作 者对大海的感受是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5、作者写海为什么还要写“大小的岛”、“星星” 和“我们”?
要求学生感受课文,所谓“听”是 怎么听的。问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 者确实是“听潮”而不是“观潮”?
明确:文章以房中听潮开始,以房 中听潮结尾,时间是在晚上。通篇大部 分笔墨用文字塑造声音的形象,故而日: “听潮。”题目“听潮”新颖醒目、有 诗意,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前提测评
1、作者听潮的环境如何?由此产生了怎样的 心情? 尽够欣幸
第一部分(1 — 4 ) 点出听潮的时间、地点和潮来时的概况。
第二部分( 5 -- 21) 描写 观赏海潮 时的情景,对大 海尽情赞美讴歌。
第三部分( 22 ) 直抒胸臆,表达作者 喜欢大海、溺爱海 潮 的感情。
。
2、原题
。
。
《驴子和骡子》
3、节选自
检测:给划横线的字注音 ng ) 窗棂 (lí n) 深黯 ( à 云汀 (tīng )
chú n 芳醇 ( ) yōng) 慵懒 (
汩汩(gǔ )
ná o 铙钹( ) xià 罅隙( ) 拨剌(la )
溺爱( nì )
暮烟:傍晚的水汽。 酣梦:酣畅的睡梦,熟睡。 壁垒:古时军营的围墙,泛指防御工 事,现在多用来比喻对立事物和界限。
2、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几幅海景图?在书上 标出层次,并给每幅图画取一个名字。 海睡图 海醒图 海怒图
自学指导一
读6—12段,看谁能在5分钟内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海睡图写出了大海落潮时的什么特点? 2、作者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来表现这个特点的? 3、举例说明作者对海睡图的描写主要运用了什 么修辞手法? 4、“我们”是怎样“走上了那银光的路”的?此时作 者对大海的感受是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5、作者写海为什么还要写“大小的岛”、“星星” 和“我们”?
要求学生感受课文,所谓“听”是 怎么听的。问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 者确实是“听潮”而不是“观潮”?
明确:文章以房中听潮开始,以房 中听潮结尾,时间是在晚上。通篇大部 分笔墨用文字塑造声音的形象,故而日: “听潮。”题目“听潮”新颖醒目、有 诗意,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前提测评
1、作者听潮的环境如何?由此产生了怎样的 心情? 尽够欣幸
第一部分(1 — 4 ) 点出听潮的时间、地点和潮来时的概况。
第二部分( 5 -- 21) 描写 观赏海潮 时的情景,对大 海尽情赞美讴歌。
第三部分( 22 ) 直抒胸臆,表达作者 喜欢大海、溺爱海 潮 的感情。
湖北省武汉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听潮第2课时课件鄂教版
2019/6/15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you!
2019/6/15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 一、释疑难 • 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内容自己想不通卡壳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标出来,下课时,在老师还未离开教室的时候,要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 二、补笔记 •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
议
小组合作: 小组朗读喜欢的文段。 讨论“深入学习”部分疑难问题
展
1、小组代表朗读展示。 2、导学提纲
评
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优美散文,它着重从听觉的 角度,用文字来塑造声音的形象,表现了大海落 潮时静态的“柔美”和涨潮时动态的“壮美”, 讴歌了大海的伟大力量,表达了热爱大海、热爱 生活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7 听潮 (第二课时)导 读课文,检查背诵思细读感悟 : 朗读第一部分,说说听潮的时间、地点、环境和潮来时的 概况。 •纵观全文,作者具体写了哪些景物?用了哪些手法?
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听潮》课件之二
俯视 在我们的脚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远处灯塔上的…… 远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视在平静的深黯海面…… 星星在头上……
仰视
3、对“我们的脚下仿佛轻松起来,平静地、宽阔 地……朝向红玉的琼台走了去。”这句话,理解错误 的是:
D
﹙)
A 此句是虚写,形象的表现出“我们”愉悦的心里感 受。
散文
听潮
江苏大丰草堰二中 孙金龙
鲁彦
你见过大海吗?听过大海涨 潮时那动人心魄的潮声吗?如果 没有,那就好好地读一读鲁彦的 这篇散文《听潮》吧!它会把你 带到海湾,领略大海的无限风光, 倾听大海的潮声,引发心灵的震 撼……
散文
听潮
鲁彦
教学目标:
一、掌握文学常识。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全
文脉络。 三、感受大海的温柔美,初步体
会作者溺爱大海的情怀。
文学常识:
1、文章作者是 鲁彦 ,即 王鲁彦 , 原名 王衡 ,浙江镇海 人,现 作家 代。
《听潮的故事》
2、原题
。
《驴子和骡子》
3、节选自
。
补充:
1、本文原题为“听潮的故事”,全 文前半部分写听潮,后半部分写听潮引起 的故事。后半部分写和尚趋炎附势,对外 国资本家逢迎,对普通中国人歧视。“我” 的住房被两个外国人看中,和尚便逼我们 搬走。“我”故意穿起军装来,吓得和尚 慌忙改变了态度,表现了当时的世态炎凉。
一片静寂 沉吟 低低地 轻轻地 仿佛是朦胧的月光…… 又像是情人的密语 像微风拂过琴弦 像落花飘零在水上
温柔 诗意 (喜悦 沉醉)
比喻 通感
阅读(6--12)节,回答问题。
1、语段中所用的一个破折号,其作用是:( C )
初中语文最新课件-八年级语文听潮 精品
文学常识:
1、文章作者是 鲁彦,即 王鲁彦, 原名 王衡, 浙江镇海 人,现代 作家 。
2、原题
《听潮的故事》 。
3、节选自 《驴子和骡子》 。
补充: 1、本文原题为“听潮的故事”,全文 前半部分写听潮,后半部分写听潮引起的 故事。后半部分写和尚趋炎附势,对外国 资本家逢迎,对普通中国人歧视。“我” 的住房被两个外国人看中,和尚便逼我们 搬走。“我”故意穿起军装来,吓得和尚 慌忙改变了态度,表现了当时的世态炎凉。
4、根据第八节的句子填空。
低低地 一词照应; “像微风拂过琴弦”和 轻轻地 “像落花飘零在水上”和 一词照应。
5、这一部分的中心句是( B )
A 大海上一片寂静 B 还睡熟了 C 揭开了海的神秘 D 海在我们的脚下沉吟着
6、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溺爱大海的情怀 。
练习:
摹仿下面的一段话,以“月夜泉声”为描写 对象,运用比喻写一段话。
ng ) 窗棂 (lí n) 深黯 ( à 云汀 (tīng )
chú n 芳醇 ( ) yōng) 慵懒 (
汩汩(gǔ )
ná o 铙钹( ) xià 罅隙( ) 拨剌(là )
溺爱( nì )
一(1--4):概况
海睡图
二(5-21):具体描写:
海醒图 海怒图
三( 22 ):直抒溺爱大海之情
一片静寂
沉吟
低低地 轻轻地
海睡图 仿佛是朦胧的月光……
温柔 诗意
(喜悦 沉醉) 比喻 通感
又像是情人的密语
像微风拂过琴弦 像落花飘零在水上
阅读(6--12)节,回答问题。
1、语段中所用的一个破折号,其作用是:( C ) A 语意的转换 C 解释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中写了海潮涨落的哪几个阶段?分别表 现了大海怎样不同情态的美?
海潮退落(6-12)
海睡图
温柔静谧之美
静态美
海潮初起(13-14)
海醒图 充满生气之美 动态美
海潮高峰(15-17)
海怒图 雄伟壮阔之美
思考:
1 文章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表达作者心情的 一个词语是谁?
欣幸
2 第四自然段从那些角度写潮来时的声音、形 态、气息、动作?试作品析。 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
潮
• 由于月球和太阳引力的作用。 引起海水水面周期性的升降现象, 称为潮汐。海面上涨,海水涌上海 岸,叫涨潮。海面下降,海水从岸 上后退叫落潮。世界上大多数地方 的海水每昼夜都有两次涨落现象, 白天海水涨的现象称“潮”,晚间 海水上涨的现象称“汐”。
听 潮
作者:鲁彦
文体:写景抒情散文
作者像
作者简介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方面、 用不同方法描写景物的手法。(写景的层
次)
2、体会文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3、品味文章的语言美、结构美 和感情美。
ng ) 窗棂 (lí n) 深黯 ( à 云汀 (tīng )
chú n 芳醇 ( ) yōng) 慵懒 (
汩汩(gǔ )
ná o 铙钹( ) xià 罅隙( ) 拨剌(là )
远处灯塔上的红光镶在黑暗的空间„„而是幽静 的和平的愉悦的神秘。
仰视: 星星在头上眨着,
慵懒的眼睑,也像要睡了。
海睡图
① “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 像蒙眬欲睡似的”。
一个“吻”字,写出了海浪亲昵温柔 的情态。 ② “我们的脚下仿佛轻松起来,平静地, 宽廓地,带着欣幸与希望,走上了那银 光的路,朝向红玉的琼台走去”。 这是将视觉转化为幻觉,透露了作者愉 悦、欣幸的心情。
• 鲁彦是现代作家。1901年出生, 原名王返我,后改王忘我。亦名
王衡,又叫王鲁彦,笔名鲁彦。 浙江镇海县人。代表作《柚
子》、《驴子和骡子》 。
作品简介
• 本文原载1934年9月1日《中学生》第47 号,后收入《驴子和骡子》。据作 者夫人覃英谈:“鲁彦是现实主义作家, 他正是带着由于时势变化而产生的不同 寻常的心情来到四面环海的普陀山。作 者面对澎湃的海潮,耳为所感,心为所 动,海潮与心潮并起……”
远处灯塔上的红光……
• 这写的是普陀山东海面上的洛迦山 小岛上航标灯所发出的灯光。洛迦 山是普陀山附属的一个小岛,上面 也有庵堂,有女尼修持。岛上的航 标是著名的国际航标,为航船指引 航向。
远寺的钟声……
• 普陀山寺院的敲钟,历来有两个规定的时间:一个 是早晨四点,僧尼做早课,另一个是晚上20点, 僧尼做晚课。文中“远寺的钟声”响起,自然 是早上四点左右。这是其根据一。其二,据普 陀水产技校经长期考察于82年印制的《部分海 港、渔场潮汐表》记叙:沈家门港(与普陀山 仅隔一条千米宽的狭长海峡、同属一海域)农 历6月19日期间的潮水初涨时时间,正好与寺院 鸣钟时间相符。其三,根据涨潮为六小时这个 科学道理推算,前一次高潮结束是在22点左右, 加上涨潮时6个小时,自然也是第二天的4点左 右了。那么“远寺的钟声”是指早晨四点僧尼 做早课的钟声。
海睡图
③ “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 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 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
分析:把海睡时声音的低、轻,用“朦胧的月光” 和“玫瑰的晨雾”那种温柔来作比,把海的沉吟与情 人芳香纯正的蜜语来作比,既有触感,也有味觉,具 体形象,真实可感。“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 水上”。两个比喻极言海的沉吟低、轻、柔的特点, 有一种如梦似幻的美感。这些句子,以形绘色,以形 绘声,细腻传神,充满柔情,读来令人陶醉。 总结:这组比喻将听觉转化为视觉、触觉和味觉,写 出了落潮时大海的静柔、清丽。
“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对海浪冲击岩 石而溅起的飞沫作连比,写出了海潮梦幻般的神奇, 轻纱般的柔美。用“冲”、“粘”、“润湿”三个动 词形象地写出潮来时的动作,突出了其气势宏大、湿 润的特点,准确得体。
听觉: 每天潮来的时候,听见海浪冲击岩石的音响。 视觉: 嗅觉: 有时它带着腥气。 味觉: 带着咸味。
海醒图
① “远寺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 这是过渡句,也是联系大海由睡到 醒,潮水由落到涨的纽带。 ② “海自己醒了,喘着气,转侧着, 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眼睛”。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大海刚刚醒 时的情态。 “喘、转侧、打呵欠、伸、抹”这一系 列的动词很形象地描绘出了海的动感。
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飞沫升落。
触觉: 一直冲进我们的窗棂,粘在我们的身上。
春风图
无形
触觉
有形
无味
嗅觉
有味
无声
听觉
有声
朗读课文第二、三 部分,找出你认为 写得好的句子进行 品读分析。
俯视:
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地吻着岩石,像蒙胧欲 睡似的。
海 平视:
远视:
睡 图
在平静的深黯的海面上„„„„闪闪地颤动着, 银鳞一般。
写作背景
• 1928年,鲁彦到南京国民政府国际宣传科搞世界 语翻译。对于蒋介石的种种倒行逆施,他十分不 满。当济南发生一起惨案时,他如实地向世界作 报道,触怒了国民党政府,被撤了职。后来,当 局要他搞书报检查,他不干,于1929年夏跑到上 海,先是失业,后是教书,并由此开始专业文艺 创作。这一年,他和夫人到浙江普陀山度暑假。 鲁彦正是带着由于时势变化而产生的不同寻常的 心情来到那里,面对澎湃的海潮,耳为所感,心 为所动,海潮与心潮并起,于是写出《听潮的故 事》这篇优秀的作品。文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 写听潮,第二部分写听潮引出的故事如和尚崇洋 媚外等,反映了世态炎凉。课文是原文的第一部 分。
溺爱( nì )
填图示导读:
1 第一部分:(
4)段
听潮的时间,地点 和潮来时的概况。
第二部分:( 5
)段 21
写潮落,潮涨的情景。
第三部分:(
22
)段Leabharlann 直抒胸臆:喜欢海,溺 爱海潮的感情。
到了一个有名的岛上……
• 指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岛屿—— 普陀山。普陀山是我国佛教四 大名山之一,普陀山南北纵长 8.6公里,东西横宽3.5公里,环 岛一周达33公里,面积12.76平 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