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师声乐教学改革中大课和小课的关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高师声乐教学改革中大课和小课的关系

声乐教学在高师音乐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个别课和集体课各有特点,作用不同。二者互相联合,立足个别课,上好集体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深化高师声乐教学改革。

标签:个别课;集体课;教学改革;因材施教;教学质量;基础教育;普及教育;相辅相成

高师声乐课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教材已经在全国中小学推广使用,对照现行的、照搬专业音乐院校的高师声乐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其培养目标的发展。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人才要求,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个时期以来,音乐界围绕着高师声乐教学改革这个话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各位专家、同仁都发表了精辟的见解,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展开了深刻的论述。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高师声乐教学应该在集体课中来完成,另一种则是必须通过个别课来完成。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虽然各有道理。但未免有些片面,都只强调了问题的一个方面。那么,要使高师声乐教学健康有效地发展,就非常有必要将二者合二为一,有相结合,即:立足个别课(小课),上好集体课(大课)。个别课是指一对一的声乐小课。集体课则是指教师一次给数个或数十个学生一起授课的上课形式。笔者认为,个别课是集体课的基础和保证,集体课是个别课的补充和完善。

一、个别课的作用和地位

我认为要提高高师声乐教学水平,首先必须要上好个别课。

其一,我们知道,自然科学揭示的是客观规律,注重发现不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共同规律。而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通过个性表现出来。所以,作为歌唱艺术,首先追求的是个性,艺术教育是针对个性,运用规律去发挥个性,塑造水平的个性教育过程。

声乐教育又是一件复杂的、难度很高的高级神经活动,不经过一定时间一定难度的锻炼,是很难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的,而这一切是集体课所难完成的。没有一对一的个别课教学,就没有声乐教育,这已是被多年声乐教育实践证明了的。每个学生,自身的条件和存在的毛病,因人而异。因而,需要因材施教、有针对性、面对面地采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训练指导,这需要师生之间长期的、密切的、频繁的互相沟通,相互交流、相互体会。许多时候甚至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显而易见,这样的教育特性,绝不是上集体课所能完成的。

其二,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生理、心理、文化水平、理解能力、专业基础,音乐感悟能力等客观因素知千差万别,而声乐教学又主要靠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师生

凭借对音乐的感觉、体悟、模仿来实现互动、沟通、交流,完成教学任务,声乐教学的实践性和个性化尤为突出。所以,我们必须立足个别课。

其三,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都已证明,初级教育是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现代化人才的基础,各科如此,何况艺术?艺术人才更需要从少儿时期开始培养,更讲究初级教育的规范性、科学性和严格性。中小学音乐教育,60%是靠音乐教师亲自歌唱示范教学,在示范歌唱中不仅要运用在高师学习掌握的科学规范的发声方法和较高的演唱表达能力,而且还要考虑青少年歌唱的用嗓要求,针对青少年的嗓音特点,保护青少年尚在发育变化过程中的发声器官等等。要达到以上要求,只有个别课教学才能完成。试想,一个专业水平不高,对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未能真正掌握和运用自如的教师,怎么能胜任如此高要求的中小音乐教育任务呢?真那样必然是让学生学歪了,落得满身毛病,甚至唱坏了嗓子,影响了艺术前程,更谈不上发现艺术天赋,挖掘潜质,提高水平了。更何况许多专业人才的启蒙教育都是由中小学音乐教师培养的,这些教师又是高师声乐教师培养出来的。事实上,国内外的歌唱家和著名歌唱演员不乏中小学教师出身或高师教师出身,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和我国著名歌唱演员郭颂、杭天琦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作为一名未来的音乐教师,没有精湛的技艺,就做不好范唱,在学生面前就会没有说服力。因此,教师首先要会演唱、敢演唱。俗话说:“艺高人胆大”,只有掌握了科学的、正确的发声方法,才能增强上好音乐课的信心,使学生爱听老师唱,喜欢老师唱,教师用优美的歌声打动学生,才能做到艺术育人。

综上所述,高师声乐教学离不开个别课,我们必须加以重视。

二、集体课的作用和地位

个别课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也不能忽视集体课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声乐教学中的一对一的授课方式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单独的授课形式。这种授课方式个性化较强,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也有它的不足之处,使学生之间缺乏互相的观摩和交流,学生仅仅知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对将来的教学中所能遇到的形形色色的问题,就感到无所适从,不知怎么解决如何下手。随着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扩大招生,声乐教学仍沿用传统的“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要求与发展。其弊端在于,声乐基础或条件好的学生脱离师范性而趋于专业表演,差一些的同学则觉得声乐无望而渐渐形成逆反心理,同时也影响了其他课程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在高师声乐课中,应采取以个别课为主,声乐理论课、小组课、集体课并存的教学模式。

随着音乐教育的发展,音乐师资阵容的不断扩大,使音乐教育市场的需求趋于稳定与饱和,高师的音乐教育开始面向对基础音乐师资与普及音乐教育的培养。在21世纪,高师声乐教学培养目标要转变观念,坚持师范教育的信念与培养目标,从“精英教育”向“基础教育”“普及教育”转化,针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需要,努力培养出“站稳讲台、兼顾舞台、面向社会”的适应型人才。

高师声乐教育培养的目标是全面的教育教学型人才,培养的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因此,必须让学生在掌握科学、规范、相对较高的声乐演唱技能的同时,还要突出师范性,使学生在教学能力和辅导、训练能力等方面得到培养,否则就违背了师范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也失去了师范的教育意义。为此,在上好个别课的同时,还要增强一定数量的集体课,作为个别课的补充和完善,并要求学生求多求广,不但要掌握一定数量精湛的曲目,更要学习掌握大量熟悉的曲目,以多为主。而这些大量曲目的掌握以及前面所说的教学能力、歌唱能力和辅导、训练能力的培养,只有在集体课中才能得到解决。

另外,从现在师范院校招生的情况来看,由于强调文化成绩,招进来的新生基本上是年龄不大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和复读生,声音条件中等,声音的声部基本上是女高音和男高音,属于中声部的男、女声是比较少的,这种状况比较适合集体课的开设。

集体课中,师生之间有讲有唱,学生之间有唱有听,有共同的齐唱,也有单个的独唱,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内容,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促时,共同进步。通过学生的发声演唱,由老师来讲解,评述、示范,肯定好的,纠正错的,使大家都向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前进,同时这也是学习声乐教学方法的一个过程。由于受招生范围、考试形式、考前学习等因素的影响,高师音乐系学生中,多数学生对正确的歌唱意识、声音概念较模糊,知识而较窄,音乐素质较差。因此,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年里,教师应选用大量的中外著名歌唱家演唱的DVD、录像、录音等给他们观摩、欣赏;引导他们去感觉、去鉴赏,树立正确性的声音概念,扩大知识面,这就是常说的“灌耳风”。也要经常组织学生观摩一些高质量的音乐会,参加一些演出活动。

从教学方式上看,改革传统声乐教学“一对一”的授课方式,引进声乐小组课、集体课、个别课多种课型并存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借鉴、互相启发影响,遇到问题一起分析、一起讨论解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科研成果,把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模式引入到新课和解决共性问题的教学中。这样不仅为教师解决学生个性问题赢得更多的时间,而且为学生将来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学积累更多的经验。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的社会更需要复合型人才,不仅有技能、技巧,而且还要有专门的音乐修养和高水平的声乐理论知识,而这在个别课中老师不可能从理论上系统地讲解,往往一带而过。所以,要主张开设声乐理论课。以上所有这些工作只有在集体课中才能完成。

总之,个别课与集体课并存,是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上好个别课,开设声乐集体课,是高师声乐教学改革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建立高师声乐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必须提及的是,要在立足个别课的基础上,上好集体课,使其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个别课是集体课的基础和保证,反过来集体课又是个别课的补充和完善。目前有部分高师在声乐教学中,进行了这样的改革,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就是在上好个别课的前提下,同时开设了理论大课、示范大课、集体练声课、集体观摩课等授课形式。这样高师声乐教学质量才能明显提高,才能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