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人称的作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 1、文章采用第二人称“你”的叙述方 式,在表达上有何好处,请简要说明。 (4分)
• 就像作者在面对面和孩子说话聊天,写出了一个 母亲内心的感受,更易于作者抒发感情,使文章 显得自然感人.
• 《青菜》 • 可爱的青菜,土地美丽的女儿,请用你朴素的光辉照耀我。 • 你感人的色彩是生命的象征。生动与纯粹,简洁与丰润, 这些高贵品质的融汇,于 • 人何等艰难,于你何等自然。我不知道哪一种绿色能像你 一样始终放射着家园的温馨。 • 你紧紧依靠土地,又向天空缓缓伸展自己的身躯,以更好 地承接阳光和雨露的恩泽。你的姿态永远是谦卑的 • 你翩然地走过土地的胸膛,顺着阳光的导引来到我的身旁。 你清澈的目光像泉水洗去我的烦恼和疲倦。我这个自以为 高大的人,情不自禁地弯下腰向你致敬,我的手轻轻抚摸 你漾溢青春活力的躯体,渐渐感到自己的灵魂也在长出根 来,努力扎入土地内部。 • 啊,可爱的青菜,土地忠诚的女儿,请赐给我你蓬勃的生 机和一切的美德!
• 《溜索》 • 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领队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 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 俯身看海。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 • 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 黏的反而抓得紧。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 赶紧倒上去抓住。猛地耳边有人笑:“莫抓住不撒手,看 脚底板!”方才觉出已到索头。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 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 热跺几下。 • 猛听得空中一声忽哨,尖得直入脑髓。回身却见领队早已 飞到索头,抽身跃下,走到汉子们跟前。 • 牛们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郎的响着,似是急急地要离开 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 顺风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 • (选自《阿城精选集》,有删改)
•
•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 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 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 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 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 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 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 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 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 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毫无建树之 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假如你去摸 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 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 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 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
记叙文阅读-人称的作用
• 一、 常见题型: • 1、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叙述人称?其作用是什么? • 2、这篇散文,作者从“你”的角度来抒写 ,这样写 有什么好处? • 3、文章 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 中却有两 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 • 4、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青菜》
• 问题:这篇短文是用第几人称写青菜的? 这种写法对内容的表达起什么作用? • 答案:用第二人称的写法,起的是拟人化 作用,便于直接对青菜抒发自己的赞美之 情。
《灯火》
• 那样的煤油灯,我们家好像只有三盏,人 在客厅的时候,灯随我们在客厅,夜读如 果是在祖母的房间,灯就随着我们过去。 • 有时,书读到一半,要到客厅拿东西, • 拿得提着灯过去,脚步不能太急,免得走 路的风息将灯吹熄。不知你是否记得我们 家是土埆厝?②
记叙文的人称及其作用:
第一人称: 1、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使故事具 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便于直抒胸臆; 3、运用第一人称叙事中的我的作用: A、我是全文的线索性人物; B、通过我的见闻感受表现或烘托人物形象; C、在我的身上寄托了作者的情感或者希望;
我的叔叔于勒
• 分析小说中“我”在文章中的作用 • 1、 小说中的“我”作为叙事的主体贯穿全篇。 • 2、其他人物的态度和行动,都是从“我”的眼里 看到的;对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评述,也都是从 “我”的角度表示的。使故事更有真实感,使人 物形象更鲜明(反衬了人物 性格)。 • 3、在“我”身上,寄托着作家的褒贬、爱憎、喜 怒和哀乐。 • 对约瑟夫的心理描写,体现了孩童的纯真、善良, 与大人的势利、刻薄形成了对比。表明了作者的 良好愿望。——希望“人间多一点亲情、多一点 爱,少一点金钱下的冷酷。”这也正是他以“我 的叔叔于勒”为标题的原因。
•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 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 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 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 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 手…… • 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但我从不用那些打人 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打人的人用 了多大的力,便是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 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 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 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至于失手将你打得太 重。 •
•
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 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 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 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了很多的道理。 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 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唯有对半懂不 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 以助他们快快长大。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 可懂得? •
• 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 作用?(6分) 【答案示例】 • 第一问: • ①文章以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本视角;②偶尔 插入第二人称,构成两种不同人称的相互交叉。 • • 第二问: • ①不同人称的出现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 于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 • ②营造了一种亲切的气氛,拉近作者和读者之间 的距离。
《溜索》
• 问题:本文以第一人称叙述有什么作用? • 答案: • ①“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为贯穿全文的线 索。 • ②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 • ③以“我”的胆怯和领队及汉子进行对比, 突出他们的勇敢无畏。 •
第二人称源自文库
简言之,以“你”、“你们”来叙述的方式,如同
直接对话。
作用:
1、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 2、拉近与读者的心理距离,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 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 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 我…… • 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 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 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面对你 纯真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 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 心。这个人就是你。 • 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我生怕任何一点 儿轻微地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 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 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 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 总之,
• • 第一人称,真实可信。 • 第二人称,亲切自然,便于抒情。 • 第三人称,客观,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 和空间的限制。
• 注意: • 人称的变化往往意味着表达方式的转变, 意味着作者情感的变化,所以分析人称的时 候,就不能忘记这两个方面的分析角度。
• 我们熟悉了这个知识点,还得充分理解文 章的情感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准确识别相应 的人称以及它所承载的思想情感。需要特别 提醒的是,理解人称千万不能够脱离文章, 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内容,准确扣住作者的议 论抒情文段进行分析。
第三人称
就是第三者的立场,用叙述他人的口吻, 把人物的经历、事情的经过告诉读者。
优点:客观地展现生活,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 叙述的角度比较灵活、自如。 缺点:不如第一人称的叙述那么亲切自然。
《凡卡契诃夫 》
• 九岁的凡卡· 茹科夫三个月前给送到鞋匠阿里亚希涅那儿做学徒。 圣诞节前夜,他没躺下睡觉。他等老板、老板娘和几个伙计到教堂做 礼拜去了,就从老板的立柜里拿出一小瓶墨水,一支笔尖生了锈的钢 笔,摩平一张揉皱zhòu了的白纸,写起信来。 • 在写第一个字以前,他担心地朝门口和窗户看了几眼,又斜着眼 看了一下那个昏暗的神像,神像两边是两排架子,架子上摆满了楦 xuàn头。他叹了一口气,跪在作台前边,把那张纸铺在作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