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青瓷的施釉工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龙泉青瓷的施釉工艺
【摘要】龙泉青瓷烧制工艺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它大致可分为胎釉原料配制工艺、成型工艺、装饰工艺,施釉工艺和烧制工艺等。

特别是施釉工艺对于单色厚釉瓷器来说尤为关键,单色釉的审美效果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依靠施釉技巧与烧成工艺完美结合而获得的。

龙泉青瓷历来是以釉色见长,也就是说,评价龙泉青瓷造型作品的美,釉色的呈现至关重要。

如何将施釉工艺与烧成工艺很好地融为一体,本文主要就龙泉青瓷施釉工艺的重要性作基本论述。

【关键词】荡釉;浸釉;蘸釉;蚯蚓纹
【中图分类号】k8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7-0207-02
龙泉青瓷在世界上有很高的知名度,被誉为世界瓷器皇冠的璀璨明珠。

它始烧于三国两晋,唐中期至五代开始规模化生产,鼎盛于南宋和元,延续于明清,中兴于当代,其“哥窑”位列宋代“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

在1700余年的传承过程中,龙泉青瓷形成了青釉配置、多次施釉、厚釉烧成和开片控制等独特的传统烧制技艺,可视为中国历代青瓷工艺发展的总成,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产品质量要求最高、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围最大的历史名窑。

2006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09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被列入人类非物
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全球第一也是目前唯一入选的陶瓷类项目。

施釉也就是通常说的“上釉”。

在陶瓷发展的初期阶段,上釉采用涂刷的方法,这种方法显得很笨拙,同时釉水的厚薄不均,通常釉层很薄器物最终呈现的效果十分不佳。

浙江的龙泉窑,施釉工艺在继承了前人施釉方法的同时有了创新的发展,技术也有新的提高。

施釉采用里外釉分别处理,器物里面采用荡釉法,器物外采用浸釉法施釉,器物底部则过水后蘸釉等,龙泉青瓷的施釉工艺有别于其他陶瓷种类的施釉方法,一般类别的陶瓷作品多是重视造型或彩绘装饰,釉水多用来辅助之。

而龙泉青瓷则主要是以欣赏青釉的色泽,造型或立体变化装饰是为了更好的体现釉层的视觉效果,正是基于釉水的不同功能才造就了龙泉青瓷丰富变化的施釉工艺。

归纳起来主要分:荡釉、浸釉、补釉、喷釉、修釉等施釉工艺过程。

荡釉
荡釉是指对器物内部空间(称“里釉”)施釉的一种方法,通常用于罐、瓶、瓮等深腹小口造型的器物(碗、盘、碟等敞口较大的器物一次浸釉即可)。

方法是用舀子或勺子等将釉水注入器物里,不要装满,大概器物内空间的一半左右即可,之后端拿器物匀速均匀摇晃,使器物里面釉水挂匀器壁后,如果器物过大需要两个人合作完成,两个人需要保持同步性否则可能会失败。

里釉一般不需要太厚,一方面是器物里面由于口太小导致其不是作品的主要观赏位置和最佳部分,其次,里釉一般不需要太厚因其互相映射色彩就会
显得浓重而呈现良好的视觉效果,因此不需要和外釉相同厚度就可以。

估计达到需要的厚度以后,倒出剩余的釉水,上釉就算完成了,由于摇晃过程中釉水上下翻腾像孩子们荡的秋千晃动,所以称为“荡釉”。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大型器物的上釉程序是先施里釉再施外釉。

浸釉
浸釉包括对器物通体没入釉水缸中上釉和器物外釉施釉两个方式。

通体浸釉一般适合于对小件器物施釉,这些小件器物比较便于把握和控制,因此一次浸釉即可。

而大件作品就不同了,特别是大件的罐、瓶类则需要分里、外釉两次施釉才可以完成。

本节主要介绍对罐、瓶、瓮等深腹小口造型的器物施釉方法;基本按照先里釉后外釉程序,里釉的上釉方法参照荡釉方法说明本节不过多重复。

大型器物浸釉必须完成里釉再开始,因为釉层一但吸附器物会很快干燥成粉末状,不能再触摸否则破坏釉层烧成后产生脱釉现象。

上外釉前需要确定里釉基本干燥,这样器物才会重新具有吸水性,充分吸收釉水缸中的釉水。

当里釉干燥后,施釉者双手把稳器物合适部位,先将器物底部在清水盆中过水,目的是减少底部过多吸釉,然后用力将器物整个按压浸入釉缸,按压浸釉过程中注意保持釉水面与器物口部水平,不要使釉水满过器物口沿,流入器物里面造成外釉上釉不均。

浸釉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特别是大型器物需要克服水的巨大的浮力,一般需要持续10到20秒的时间甚至更多,浸釉时间根据器物大小和厚薄确定,在这个持续过程中要保持匀速呼吸
以不致破坏器物在釉水缸里平衡。

当浸釉完成将器物端出后尽量转动以下让吸釉均匀。

这样就完成浸釉程序。

补釉
补釉也是施釉工艺过程中不能缺少的关键环节,补釉的位置一般在子口和底足双手端拿的部位会因吸收不到釉水处需要重新修补上釉,补釉要在通体施釉完成后再修补釉水,修补的釉水厚度大致与通体施釉的厚度相当,补釉的厚度标准基本依靠目测结果,不论器形大小一般在补釉以后就可以进行下面的程序了。

喷釉
喷釉工艺过程主要是为了增加青釉层的厚度,弥补浸釉过程中胎体吸釉的厚度限制。

喷釉在施釉工艺过程中应该是最后一步,必须保证釉面的平整基础上最后增加釉层的厚度。

青瓷胎体的厚度一般取决于器形的尺寸大小,通常胎的体量越大要求胎体的横截面厚度相对就越厚。

浸釉过程中的釉水附着胎体厚薄取决于胎体自身吸水量的多少,厚胎的器形吸水量会多于薄胎的吸水量,吸水量大胎体附着的釉水自然厚一些。

而龙泉青瓷的美主要是以釉色取胜,釉层厚的器形视觉效果会更加润泽晶莹,观赏者把玩和品鉴时自然就多出一份喜悦之情,相反釉水过薄青瓷釉面就会呈现发白的效果。

喷釉使用的设备分两种,一种是专门用来喷涂釉水的喷釉机器但价钱比较昂贵,普通使用的是气泵和喷釉枪,喷釉时必须保证前一次浸釉的釉面基本干燥后才可以再次喷涂。

修釉
修釉是在釉水干燥后给没有充分吸收釉水的部分填加釉水,使器物表面吸附的釉水一致,釉水干燥后通常会出现细小的断纹,在入窑前需要将这些细小的断纹抹平,否则烧成后釉层里面会出现细小的各个方向的黑丝线,通俗的叫法是“蚯蚓纹,影响青瓷效果,因此这些干裂的釉层需要用工具或是手指甲抹平,器物底部或者不需要厚釉的地方需要打磨处理,使釉层平滑一致,产区称为“修釉”。

对于一个以青瓷材料表现设计者想法的作品来说,修釉尤其重要,坯体在上釉以后会快速吸收釉水里的水分,由于青瓷釉水通常很厚,干燥过程中釉层自然干燥过程中收缩率不同导致表层釉子开裂,装窑烧成一定要修平釉层表面的细小裂纹,最好的工具是用手和指甲,修釉一般分两个小的步骤;先要用指甲压平开裂釉层的裂缝,这需要足够的耐心,压平釉层的裂纹不能过于用力,否则可能破坏整个釉层致使大面积釉层与坯体脱离,正确的方法是反复两次压平开裂的釉子表面,使开裂的釉层缝完整结合在一起。

当通体的釉层裂纹压平以后,需要用手掌按整个坯体通体抚压,以确保釉层开裂部分衔接平滑。

有些小器型因为蘸釉方法施釉,釉层干燥后在器型口部和底足一般吸不上釉水,需要重新补釉,通常是用毛笔蘸釉涂抹之后也需要用特制的修坯、修釉刀修补,尽量保持釉层的高度一致,这样烧成后的作品表面基本会光滑平整。

修釉是施釉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环节,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体会才能很好的掌握,同时在修釉过程中需要保持平静的心态。

可以说龙泉青瓷创作过程中施釉工艺是非常重要的工艺环节,
釉水的厚薄得当决定着作品最终的效果,釉水过薄烧成后的作品釉层平淡发白没有什么色泽变化,体现不出来青瓷莹润乳浊的玉质效果。

相反釉层过厚烧成后则可能会产生裂釉或缩釉的现象使作品很难达到设想的完整效果。

因此,施釉时间的长短和釉层的厚薄需要根据胎体大小和厚度做相应的调整,这需要多次实践积累和总结经验。

施釉工艺在成功烧制完整的龙泉青瓷作品过程中尤为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