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时代的服饰

合集下载

日本平安时代的生活习俗和服饰介绍

日本平安时代的生活习俗和服饰介绍

日本平安时代的生活习俗和服饰介绍平安时代是日本古代的一个历史时期,日本官方称呼也可称做平安京时代,平安京时期,平安时期。

那么日本平安时代的生活习俗是怎样的?他们的服饰有什么特点?下面一起来看看。

日本平安时代的生活习俗1.后宫的地位取决于父亲的地位平安时代,帝除了正妻皇后之外,还可以立好几个妃。

妃的身份是根据父亲的身份来定的。

贵族公卿中地位高的摄関,大臣的女儿可以立为地位较高的妃--女御。

而大纳言以下的女儿只能够立为地位较低的更衣。

只有女御纔有可能立为后。

所以像主人公光源氏的母亲桐壶更衣,因爲只是大纳言的女儿,再受到帝的宠爱也不能够立为中宫(皇后)。

2 .嫁帝王盼儿子,嫁贵族希望生女儿女儿被选进了皇宫,母亲最关心的就是女儿能不能够生下一个男孩。

一旦皇子能够即位,整个家族就可以前程广阔了,而贵族的妻子们则希望生女儿,因爲生下女儿可以选妃。

或者招一个有权势的女婿。

这样子亲族也可以期望得到进升。

3 .一夫多妻的走婚制在没有受到中国的儒教影响的平安时代,后宫与贵族的生活也比较开放。

后宫虽然男女有别,但是并没有宦官,而是一些普通的男性宫廷守卫在看守,所以源氏能得以进出后宫也并不是件特别的例外。

另外,平安时代的贵族,大多是妻妾成群。

除了跟家里地位高,有很多政略方面的塬因所牵扯的正妻与丈夫一起生活之外,其他人都在娘家或者别的住处生活。

丈夫在想起来的时候会去看望,过夜。

贵族之间有情人关係很普遍,有时候,当丈夫去看望一些被冷落的侧室的时候,甚至会发现门口停着其他人的牛车。

女性地位低下,婚姻是一种联络政权跟利益的手段。

嫉妒被认爲是可耻的行爲。

像元东宫妃六条御息所是才女,也长得十分美,但是嫉妒心很强,所以成爲被紫氏部所批判的人物形象。

4. 近亲婚配在平安时代以前,日本的婚姻形式比较混乱。

我对源氏迎娶女叁宫曾经很不理解,因爲源氏跟朱雀院是同父异母的兄弟,那么跟朱雀院的女儿--女叁宫实际上是亲叔叔跟侄女的关係了。

问过一位日本朋友。

日本和服历史的简介

日本和服历史的简介

日本和服历史的简介日本的和服是不是很漂亮呢,想知道和服的历史吗?下面是店铺分享的日本和服历史的简介,一起来看看吧。

和服的历史介绍衣食住行,是老祖宗们最为重视的问题。

其中“衣”更是人类与禽兽区别、防寒御害的重要工具,不过随着文明的发展,它的美化功能被大大地强调起来,时至今日,一件做工精巧的旗袍,一套新发布的法国女装,无不被人做为艺术品看待。

然而,若论当今世界最精致的民族服装,则非和服莫属。

古代日本和服:十二单提起和服,首先要说源流(历史传承)。

从神治时代起,日本的服装文化始终带着鲜明的“外来”印记。

这一点不仅体现在服装的形式,还体现在衣料的织造技术上。

从应神天皇的时代起,日本与韩国、中国交往密切,为文化的传输带来有利条件。

推古天皇甚至模仿隋的服装,制定了冠服和朝服。

到了奈良时代,模仿唐朝的服装和穿戴方式成为时尚,然而,物极必反,随着时间推移,更具个性和魅力的服装时代来临了。

这就是平安时代。

平安时代也是日本的“国风时代”,她是在全盘消化唐的文化后,以大学毕业生之姿堂堂登上了历史舞台。

此时的服装也渐渐摆脱外来的影响,发展出独有的奢美与精致的特色。

举个例子,熟悉日本史的人一定听过“唐衣”和“十二单”。

唐衣是盛装(礼服)的一种,以紫、绯为贵,金碧辉煌,美丽异常。

十二单实际是一种穿着方式,她并不是十二层单衣,而是在单衣上叠十二层被称为圭的服装,圭轻薄透明,多层圭叠起时仍然能隐约看见单衣或表着的颜色,倍添朦胧恍惚的美感。

从这里也可略窥日本人的审美观,既喜欢抽象化的美,又喜欢真实细致地反映自然世界的美感由于过度腐化,穷奢极欲,公卿统治终于衰退。

镰仓和室町幕府时期,相对精干、简易的武家文化出现,这一时代特征也反映在服装上。

直垂和侍乌帽子是时髦的男装,普及很广。

女装变的简单。

织田信长的安土、桃山时期,女子流行穿着小袖,虽然美丽,但比起唐衣之类,还是简陋。

这一时期,带有鲜明民间性的“能乐”逐渐成型,绮丽豪华的“能”装束出现。

日本武士穿的服装有什么讲究

日本武士穿的服装有什么讲究

日本武士穿的服装有什么讲究1、羽织、直垂、袴的讲究①羽織(はおり/Haori),可以简单理解为外套,能配合直垂、白无垢、长着、小袖等任意服饰。

款式有很多了,比如十徳羽織、黒紋付羽織等等,具体细节太多太繁杂,就不写了。

黒紋付羽織前后模样:标志性最强的羽织是新选组的浅葱色山形袖口羽织:配合盔甲、上战场时穿的叫做陣羽織(じんばおり/Jinbaori),有点像马甲看这里比较直观~曹老板许都田猎那集,大家穿得和阵羽织很类似,可以自行:②直垂(ひたたれ/Hitatare)是平安时代武家男性的正装礼服,仿贵族服饰来,之后一直作为武士比较正式的服饰,材料是绢(丝绸)。

直垂可以单指直垂上衣,也可指直垂套装,一般要配合烏帽子。

注意服饰前面的胸紐,还有袖口的袖露,一把优秀的扇子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个是区分直垂和其他服饰的重要配饰。

1侍烏帽子(さむらいえぼし)a侍烏帽子の小結(こゆい)2直垂(ひたたれ)3胸紐(むなひも)4小露[結び菊綴(きくとじ)]5袖露[袖括(そでぐくり)の紐(お)]6足袋7太刀8腰刀9扇子(せんす)10烏帽子(えぼし)の頂頭掛(ちょうづがけ)の懸[掛]緒11直垂の袴(はかま)12直垂の袴の腰着直垂、折烏帽子的三好长庆在室町时代派生出了「大紋直垂」、「素襖直垂」两种,「大紋」用棉布,「素襖」用麻布,款式和直垂一样,织法、纹路不同,不赘述。

因为是礼服,一般在正式场合使用,比如元服仪式、拜见大名、新年朝贺、接受册封、接见天皇使者、武家婚礼。

如:《龙马传》中,土佐下士婚礼,参加婚礼的武士们着装,里面是直垂,外面是羽织。

《葵德川三代》中,德川家康最小的三个儿子的元服、赐名礼,最右是最小的鹤千代(德川赖房),戴的是折烏帽子(侍烏帽子),左边德川赖宣、德川义直戴的是立烏帽子。

③袴(はかま/Hakama),下装,中国称之为裙裤。

袴分很多种,有神官、巫女的袴,祭典、歌舞伎的袴,武士的袴一般来说是这样,叫做马乘袴:不穿上衣,单穿袴的效果:袴前面的五条折痕,代表五伦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五常仁、义、礼、智、信,是武士要恪守的伦理道德准则,后面两条,代表天地、阴阳、忠孝。

和服的发展与由来

和服的发展与由来

和服的发展与由来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沈金涛摘要和服(わふく,wafuku) ,是日本的民族服饰。

江户时代以前指吴服,语出《古事记》、《日本书纪》、《松窗梦语》,源自日本本土弥生服饰结合东吴服饰的混血产物,德川家康时期正式称为和服。

在称为和服之前,日本的服装被称为“着物”,而“吴服”是“着物”的一种,着物除了包括吴服之外还包括马乘袴、大纹、肩衣袴、狩衣等,这些都非源自吴服,而是源自本土的弥生服饰,是一种极其古老的传统服饰。

十二单则是弥生服饰结合吴服、唐服、鲜卑服饰的优点,后期加以改良而成,之后又有改进和创新。

和服可分为公家着物和武家着物。

德川幕府时期由“着物”、“吴服”改称为和服,成为大和民族的传统民族服饰。

而与这个词相对的是洋服(ようふく),指来自西洋的衣饰。

需要注意的是吴服只是“着物”的一种,而和服是由“着物”直接演变而来,因而不能单纯的说和服来自于吴服。

只能说和服中的浴衣来自吴服,来自对吴服的改进。

在日本,出席冠礼(成人式)、婚礼、葬礼、祭礼、剑道、弓道、棋道、茶道、花道、卒业式、宴会、雅乐、文艺演出、庆祝传统节日,日本人都会穿上端庄的和服去参加。

[2]和服的穿着文化及礼法被称为装道。

和服承载了近30项关于染织技艺的日本重要无形文化财产以及50多项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指定传统工艺品。

制作和服的越后上布·小千谷缩以及结城紬更是录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日本和服发展由来一、和服的由来和服起源于中国的唐朝,日文作“着装”源自中国的唐代长袍。

由于唐朝的昌盛, 此时的服装和服饰中外相互影响。

据说, 日本的和服就是从此时中国的江浙一带“移植”过去的。

公元3世纪左右,据《魏志·倭人传》中记载:“用布一幅,中穿一洞,头贯其中,毋须量体裁衣。

”这便是和服的雏形了。

大和时代,倭王曾三次派遣使节前往中国,带回大批汉织,吴织以及擅长纺织、缝纫技术的工匠,而东渡扶桑的中国移民中也大多是文人和手工艺者,他们将中国的服饰风格传入日本。

日本服饰文化

日本服饰文化
• 缝制服装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公元4世纪前后,被 称为邪马台国家的政治机构正处在发展阶段。男 人和女人都穿着过腰的上衣,袖子紧而直。男人 下装是宽松的象裤子一样的裤(“侉”),女人 则穿长长的褶裙,叫做“裳”。
在飞鸟时代(593-710)和奈良时代(710794),佛教从中国传入日本,中国文化在 日本很流行。宫廷有关的人穿着上大受中 国文化的影响。平安时代 (794-1185)的宫 廷服装分为三个类别:特别礼仪的服装、 宫廷里穿的正式服装和普通场合的服装。 男性穿用的正式服装叫做“束带”(模仿 唐朝官服)。妇女的服装分很多层,正式 的女装叫做“十二重衣”(模仿唐朝便 服),一共分为12层。往好处说是“雍容 富贵”,说难听点儿是“拖泥带水”。
日本服饰文化
照罗兰·巴特的说法,日 本是一个由种种视觉化象 徵构成的符号帝国:“在 这个国家里,能指 (Signifiants)符号的帝国 如此之广阔,它超过了言 语的领域,乃至使符号的 交换依然保存着一种迷人 的丰富性、流动性和奥妙 性。
• 日本近代民俗柳田国男说:“服装是最能 直接表现那个国家国民气质的东西。”传 统的和服只有两种尺码:男物和女物,因 此,只有着衣者挑选合适自己的衣服穿, 鲜有量体裁衣者。
• 就是说,有种高度统一的族群认同:除了 最重要的男女差别之外,日本人皆“同 质”。试图在和服的剪裁上打出个性,显 然不是日本的传统价值观:在任何时候, 只有“和”才是最高目标,而和服恰到利 益地体现了这种文化同一性。
早期的日本服饰
• 据中国史书《魏志倭人传》记载,3世纪前后, 日本男人用从肩膀下垂的长布包裹自己,而妇女 则用一整块布遮住自己,中间留个洞口漏出脖子。 这种样子的穿着在世界其他地方也曾存在,例如 希腊、罗马、印度尼西亚和秘鲁,习惯上称为 “贯头衣”。

日本的浴衣文化

日本的浴衣文化

日本的浴衣文化日本拥有悠久而独特的浴衣文化,浴衣是一种传统的夏季着装方式,被广泛穿着于夏季的庆典、祭祀、特殊场合和旅游胜地。

浴衣以其别致、美丽的设计以及轻便的面料而闻名。

本文将介绍日本浴衣的历史渊源、款式特点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1. 浴衣的历史渊源从古代到现代,日本的浴衣文化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历史。

最早的浴衣可以追溯至平安时代,那时人们用称为“着物”的布料遮盖身体,用以保持身体的温暖和避免外界的灰尘。

后来,浴衣逐渐演化为一种夏季常见的着装方式,并在江户时代达到巅峰。

江户时代的浴衣以华丽的花纹和丰富的颜色为特点,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花卉和自然的热爱。

2. 浴衣的款式特点浴衣与传统的和服相似,使用相同的着装技巧和绑带方法。

然而,与和服相比,浴衣更加轻便和容易穿着。

浴衣通常由三件部分组成:外衣、腰带和鞋子。

外衣是用轻盈的面料制成,通常是棉质、麻质或涤纶,具有透气性和吸汗性。

腰带则用于将外衣固定在腰部,并且常常使用各种花纹和颜色,以增强整体的美感。

至于鞋子,一般选择传统的木屐或草鞋,以便与浴衣相得益彰。

3. 浴衣与现代社会尽管现代社会的时尚潮流不断变化,但浴衣仍然在日本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

每年夏季,人们会穿着浴衣参加各种庆典和祭祀活动,例如花火大会和传统的盆踊舞会。

浴衣被视为一种回归传统的方式,也是对日本文化的一种认同和尊重。

此外,浴衣在旅游胜地也很受欢迎。

许多游客都会选择租借或购买浴衣,以便体验日本传统文化,并留下美好的记忆。

总结:日本的浴衣文化是一种古老而美丽的传统。

它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并在现代社会中依然保持着重要的地位。

作为夏季的代表性服饰,浴衣以其独特的款式特点和精美的设计,吸引了国内外的关注和喜爱。

无论是在庆典、祭祀,还是在旅游胜地,穿着浴衣都成为了人们体验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同时也展示了对于日本文化的珍爱和赞美。

【传统文化】透过古画文物剧照看看中国古代服装

【传统文化】透过古画文物剧照看看中国古代服装

【传统文化】透过古画文物剧照看看中国古代服装朝服,又称为“具服”,是古代在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及颁诏开读、进表、传制等重大典礼时使用的礼服,其基本样式是衣裳制,东汉以后的朝服包括梁冠、赤罗衣、白纱中单、青饰领缘、赤罗裳、青缘、赤罗蔽膝。

朝服也被受汉文化影响的国家广泛采用,包括日本、朝鲜、越南、琉球均制定了朝服制度。

从文献记载来看,早在周代已有朝服。

《周礼·春官·司服》:'掌王之吉凶衣服,……视朝,则皮弁服。

'皮弁服就是最早的朝服。

这种衣服多采用细白布制成,衣裳分制,下裳也用白色。

和这种衣服相配套,头上也戴白色的冠帽:其制为尖顶,造型像两只手掌相合,名称叫'弁'。

制作弁的材料,通常用白色鹿皮,所以又称为'皮弁'。

皮弁之服不仅用于天子,士以上的男子觐见君王也可用之。

由于衣裳采用白色,素而无纹,不能辨别各人的身份,所以特在皮弁上加以区分。

具体做法是在皮弁上加以玉饰,天子用五采玉;侯、伯、子、男用三采玉;卿大夫用三采玉;士一级则不用玉饰。

另外在玉饰的数量上也有些区别。

以示尊卑。

明代朝服没有文武之分,只有品级之分。

在我们亚洲的儒家文化圈,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有自己的民族服装,下面就来看看我国古代不同朝代的服饰有什么特色。

周朝周朝以封建制度建国,以严密的阶级制度来巩固帝国,制定一套非常详尽周密的礼仪规范社会,安定天下。

服装是每个人阶级的标志,因此服装制度是立政的基础之一,规定是非常严格的。

周代服饰大致沿袭商代服制而略有变化。

样式比商代略为宽松。

衣袖有大小两种样式,领子通用交领右衽。

不使用钮扣,一般腰间系带。

春秋战国时期诞生了一种重要的汉服---深衣。

深衣是直筒式的长衫,把衣、裳连在一起包住身子,分开裁但是上下缝合,因为“被体深邃”,因而得名。

深衣延续了汉服交领右衽的特点,在社会上影响很大,不论贵贱男女、文武职别,都可以穿着。

裙分为曲裾和直裾两种样式,外观区别在于下身是否有围绕的线条。

十二单

十二单

清子公主出嫁
总重量约10kg,每件的重量约870g 材质均为上等的“绢”引进自中国的 唐朝 颜色多样。古代多采用“草木染”的 方式,同样的红色也会因为气温、水、 材料以及印染师的技术不同而不同。 因此不同的季节多采用不同颜色搭配 的十二单服饰,其颜色搭配也有固定 的规定。 十二单最出色的地方在于其颜色的搭 配。
颜色搭配
表:白 2白 3白 4薄紅 5極紅 6薄紅 单:绿
表:紅 2紅 3薄紅梅 4紅 5黄 6黄 単:緑
表:緑 2緑 3緑 4白 5紅 6紅梅 単:白
表:赤紅 2赤紅 3赤紅 4白 5緑 6緑 単:白
表:白 2白 4黄 6緑
3白 5緑 単:紅
表:紅 2暗紅 4黄 6濃紅
3紅 5緑 単:濃紅
从这些平安时代的文献中,我们 可以看出,十二单这种服饰在当 时的宫廷生活中起到了非常大的 作用。这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礼服, 同时也体现出了穿着这样的礼服 的宫廷女子的性格气度,以及她 们的偏爱喜好。因此,十二单这 种特殊的和服,可以为我们了解 绚烂豪华、被称为“雅”的鼎盛 期的平安时代提供一些材料。同 时,通过这样的色彩斑斓的颜色 搭配,也可以让我们多多少少体 会到日本从古代传承至今的审美 观和自然观。
——九十三 登华殿的团聚
清少纳言喜欢的紫色
二八三唐衣 唐衣<45>是,赤衣,淡紫,嫩绿,樱花,一切淡的颜色。<46>
二八四下裳 下裳是大海,<47>褶裳。<48> 二八五汗衫 汗衫<49>是,春天是踯躅,樱花,夏天是青朽叶,朽叶。<50>
二八六织物 织物<51>是,紫。白。嫩绿的地织出柏叶<52>的也好。红梅<53>虽然 是好,可是最容易看厌。 二八七花纹 花纹是,葵,酢浆。<54>

日语文化服饰

日语文化服饰

色留袖
• 除黑色以外的有色留袖都称色留袖。色留袖的下 摆装饰纹样、衣服上的五纹以及采用比翼缝合等 都与黑留袖相同。所谓的比翼缝合,就是指双层 缝,即在领、袖口、下摆部位将和服的衬里和面 料缝合在一起。色留袖原来是皇宫内一些贵妇人 参加集会或上流社会妇女们穿的比较贵重的服装, 现在作为普通妇女的华丽礼服,用于披露宴和各 种聚会。对于作礼服之用的色留袖,带子、拎包 等附属品必须在色彩、纹样方面与服装配套。色 留袖中三纹和一纹的色留袖是仅次于黑留袖的贵 重礼服,无纹单层的色留袖同访问服相同,未婚 女性也可以穿用。
付下

付下是一种与访问服风格接近,但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的简式礼服。付下纹样 指的是与和服配套的纹样,即通常所谓的件料纹样,纹样依据和服的前后身、 大襟、袖等不同的部位进行安排。付下纹样由于巧妙地利用布局和形、色的 分配,使和服的款式结构和纹样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与付下配套的带子最常 见的是名古屋带。
和服带
1、丸带: 女式和服最初使用的带子,其正面里有花纹,华 丽而不失典雅。 2、袋带 :宽八寸(日本的1寸=3.03cm),正面有花纹,底 面是 素色,目前是日本最流行的带子。其中一种织入 锦线或金线的带子可与礼装搭配,其他染有轻快图案的带 子则用于时装服。 3、名古屋带 :太鼓的两端分别连有两条较细的带子,这样 系起来即舒适又方便。 4、袋名古屋带:带宽八寸(1寸=3.03cm),比袋带更轻便舒 适 5、半中带:其带宽只有普通带子的一半左右,没有里衬,也 不用细绦带,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打结。
和服带的打法
带的打法有二百多种,其中正装和服带的最常见的打法为太鼓。
扇二重太鼓

二重太鼓结打法
日の出二重太鼓
• 和服以振袖的带的打法最为华丽,有ふくら雀、 花結び、蝶文庫等等。以下是振袖带的一些打法:

日本服装的历史沿革与日本服饰文化漫谈

日本服装的历史沿革与日本服饰文化漫谈

日本服装的历史沿革与日本服饰文化漫谈日本服装的历史沿革“和洋并重”是日本服装主流,仍与其多元文化互为表里,成为显示日本社会和日本人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特征。

最初的日本服装是被称为“贯头衣”的女装和被称为“横幅”的男装。

所谓“贯头衣”就是在布上挖个洞,从头上套下,然后用带子系住垂在两腋下的布,再配上类似于裙子的下装。

所谓“横幅”,就是将未经裁剪的布围在身上,露出右肩,如同和尚披的袈裟。

日本的和服就是以此为基础,逐渐演化而成的。

日本出土的公元三至七世纪的古墓人偶中,已经有了各种和服的形象资料。

公元八世纪,中国唐代服装传入日本,对日本的和服产生了很大影响,当时和服的名称,如“唐草”、“唐花”、“唐锦”等,即显示了这一点。

今天日本人穿的和服,大致是在六百年前定形的。

和服基本上由直线构成,穿上身呈直筒形,缺乏对人体曲线的显示,但它能显示出庄重、安稳、宁静。

不仅如此,由于和服比较宽松,衣服上的“透气孔”有八个之多,袖、襟、裾均能自由开合,所以十分适应日本绝大部分地区温暖湿润的自然气候。

不过,和服虽适应日本的自然气候,却并非始终适应社会政治气候。

随着明治维新对“世相一新”的要求,日本人的服装产生了划时代的变革。

明治四年,即1871年9月4日,明治天皇颁布勅谕,宣告:“朕今断然更服制,使风俗一新。

”随着这一勅谕的颁布,邮政、铁路、军队、警察等公务员的服装开始以“洋服”为样服进行统一,即军服和官服成了日本服装“洋服化”的先驱。

然而,可笑的是,当时的“洋服化”实际具有明显的“和洋混淆”色彩,显得不伦不类。

据史书记载,当时穿洋服、着木屐行于街上者相当普遍。

史书有记载,当时见了穿洋服的“怪物”,常有儿童惊哭、狗吠不停的现象。

可见,最初日本人和狗仍“少见多怪”。

女性服装“洋服化”的发端始于西洋文明的标志性建筑“鹿鸣馆”。

虽然在1883年,出席开馆仪式的日本女性仍保持传统,但此后随着社交“派对”的导入及其在政府官员中的流行,夫人们逐渐开始洋装裹身。

日本文化—和服

日本文化—和服
• 平安时期是日本服装最华美的时期,日本和服有了特定的颜色和款式,
出现了“十二单”
• 镰仓时期是武士们的时代,衣服简朴而方便活动。 • 室町时期,大量的染色产品传入日本,为日本染织技术的发展做出了
巨大贡献,和服的基本形式形成并固定下来。
十二单
• 十二单(じゅうにひとえ),又称女房装束或五衣唐衣,是日
员为避免因个人行为不端而玷污家的名誉,处处特别小心谨慎,
遵守家规.由此可见,日本是一个家族意识很强的民族。
从和服中解析出的日本文化
• 从和服的演变可以看出日本人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并改造成自己
独特的文化。
• 公元8世纪,中国的唐装传入日本,日本天皇下诏宣布,全国人民
的服饰都要以唐朝的样式加工,并把当时的和服称为“唐花”、 “唐草”、“唐锦”等,然后根据自己民族的喜好,在和服上刺 绣植物,自然物等,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又如:日本根据中国 的汉字创造了日本假名,根据法语,英语等创造了外来语——片 假名,经过改造成为自己的语言。
• 9、整好衣襟后,要配合体型 和发型抽出里面的衣服。把和 服腰带的一头从左边的身八口 放进去,在腰部稍稍靠上的位 置夹住下前襟。再把褶皱向内 侧折起,斜向右肋延伸。然后, 把另一头的夹子从身八口拉出 来
小标题
10、把腰带从后面绕过来,在与 下前襟同样位置夹住。
小标题
两个,一般(除了黑色)的男女和服都用
三纹;一纹用于最简单的和服.
图案反映出的家纹文化
• 日本家纹就如同中国的家谱象征着家世.同时,家纹作为“社会
统一的主要力量”的家族意识的一种强化手段,对家族成员具
有约束作用。因为一般家族成员要佩戴自家家徽,通过有家徽
的衣服或使用绘有家徽的什物便可知对方的家族.因此家族成

《异服新穿:近代中日服饰交流史》札记

《异服新穿:近代中日服饰交流史》札记

《异服新穿:近代中日服饰交流史》读书随笔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服饰与文化交流的关系 (3)1.2 近代中日服饰交流的历史背景 (4)二、日本服饰的现代化进程 (5)2.1 明治维新后的服饰改革 (6)2.2 日本传统服饰的变迁 (8)2.3 日本现代服饰的发展趋势 (9)三、中国服饰的变革与创新 (10)3.1 近代中国的服饰变革 (12)3.2 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3)3.3 中国现代服饰的创新与流行 (15)四、中日服饰交流的具体案例 (16)4.1 服装贸易与商业合作 (18)4.2 艺术家与设计师的交流与合作 (19)4.3 时尚产业与媒体在服饰交流中的作用 (20)五、服饰文化交流的影响与意义 (21)5.1 对两国服饰产业的影响 (23)5.2 对民众生活的影响 (23)5.3 对世界服饰文化的影响 (25)六、结论 (26)6.1 近代中日服饰交流的主要成果 (27)6.2 对未来服饰文化交流的展望 (28)一、内容简述《异服新穿:近代中日服饰交流史》是一本关于近代中日服饰交流历史的著作,通过对两国服饰文化的对比和分析,揭示了中日服饰文化交流的历史变迁。

本书以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近代中日服饰文化的交融与发展,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独特的中日服饰交流画卷。

作者首先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梳理了中日两国服饰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脉络,指出了中日服饰文化在历史上的相互影响和借鉴。

作者通过对近代中日服饰的详细描绘,展示了两国服饰在形式、色彩、图案等方面的异同,以及在不同时期、地域的特色表现。

作者还关注到了中日服饰文化交流中的一些特殊现象,如西方服饰在中国的传播、日本传统服饰的改良等,从而更全面地展现了中日服饰文化交流的丰富内涵。

作者还通过对中日服饰文化交流的深入剖析,探讨了其背后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

作者认为中日服饰文化交流的推动力之一是两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相互借鉴和学习;同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日服饰文化交流也呈现出越来越多元化的特点。

唐朝的服装怎么影响到日本的浮世绘,200字左右

唐朝的服装怎么影响到日本的浮世绘,200字左右

唐朝的服装怎么影响到日本的浮世绘,200字左右
公元六到八世纪,日本历时飞鸟、奈良、平安3个时代,随着中日文化交往的不断深入,日本统治者意识到汉民族服饰制度深远的政治功用性,加上唐朝服饰文化缤纷璀璨的景象,使他们在服饰文化领域开始“全盘汉化”,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服饰改革。

飞鸟、奈良时代及平安时代前期是日本全面向隋、唐学习的时代,奈良时期又被称为“唐风时代”。

从服装形制可以看出,奈良时期的服饰同唐前期的几乎完全相同。

公元603年,圣德太子仿效隋制,颁布“冠位十二阶”,制定了宫廷用冠和参朝服。

按阶位用冠,从上至下是德(紫)、仁(青)、礼(赤)、信(黄)、义(白)、智(黑)。

这6种颜色和冠位又分别为大小两种,共十二阶,服装为立领,改右枉为左枉,筒袖衣,下穿白表挎,系带并垂结于前,布料选用粗厚棉绸,以服色区别等第贵贱。

其中紫色都被认为是地位最高,有“色王”之美称,“紫冠”也叫做“德冠”装饰有金,代表着“德”,王朝贵族的上位色是浓紫,二三位是渐次淡化的不同程度的浅紫。

公元701年,日本政府颁布《大宝律令》。

在《大宝律令》中明文规定要仿效中国确定着装制度,制作衣服要仿照中国服装式样。

根据这一规定,无论男女,在仪典时悉用礼服;出入宫廷着朝服;无位者进宫穿制服。

宫廷朝服模仿唐代朝服。

文职官员头戴冕冠的变体,穿大袖上衣、小袖内衣,下着外裤、里裤,脚穿朝靴,腰佩腰刀,手捧朝易。

宫廷女子也要在小袖内衣的外面罩正式唐装,这都是中国服饰古制的反映。

日本古代服饰六

日本古代服饰六

日本古代服饰六发型古时候,日本用来束发的发绳多用草、蔓、茎、麻等。

上层人士则用绳和纸。

庶民劳作时,仅用布将蓬乱的头发束一束。

只是逢年过节或者有祭祀活动时才作垂发发型。

日本男子梳发用的发绳有一定的登记。

官僚为紫色。

将军为红色,有时为白色。

农民的发绳则仅限稻草。

纸制的发绳多为白色。

室町木器,日本人的头发普遍变短。

宫中的女官、宫女们的发绳开始使用金纸,上面绘有松、竹、鹤、龟等花样。

今天日本人举行和式婚礼典礼时,新娘梳的高岛田发型仍使用金银纸发绳。

日本人的发型大致可分为四类即放发、结发、断发、剃发。

放发:在正常情况下,头发每月可生长1。

5-2工分。

蓄发3-5年便可长至1-1。

5米左右。

原始人任头发自然发展。

只是当长头发影响正常劳动时,才用蔓草、树枝、竹签等把头发卷起来。

原始人剪头发,很可能使用竹刀或者破碎的贝壳。

目刺、短发:从3岁开始,日本幼儿就需要梳一定的发型。

日本平安时代这种习惯仅为上流社会所贯行。

后来,这种风习逐渐传至民间。

由于这种短发使前额的头发正好留在眉毛上,所以称目刺。

其型十分类似今天的运动头。

垂发:如同药师寺收藏的日本神功皇后像上的发型。

日本平安初期流行垂发发型。

头顶部打一个发结,将其余的头发披散着。

后来的镰仓、室町时代的大部分女性也习惯这种发型。

对于官僚和高级武士家来说,长长的黑发是衡量美女的第一个先决条件。

由于充满自然美的长发容易乱,故将耳朵前面的头发削去,留下60公分左右作为鬓发。

上流社会的妇女坐卧之时,便将长发放入特制的匣子里,以防散乱。

平安时代上流社会的女子要穿十几层衣服,拖着长长的辫子。

她们过着不能与其他异性见面的生活,只有不断增长的头发能给她们带来一些安慰。

所以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有不少是描写妇女的长发的。

全发:日本男人的蓄发长度比妇女短得多。

平安时代日本男子把额际的头发剃成半月形。

日本江户时代日本男子则把前额至头顶的头发剃成半月形,然后挽发髻。

当然这只限于普通人。

江户时代从事特殊职业,有特殊身份的人,如学者、医师、浪人等可做全发发型。

日本服饰演变

日本服饰演变

镰仓 / 室町时代
由於过度腐化,穷奢极欲,公卿统治终於 衰退。精干、简易的武家文化兴起,服装 上也反映此时期的特徵。当时中国正值元 朝,连续数次侵日,日本人为了便於战争, 服装又回覆朴素,宽袖又变回窄袖。室町 时代开始在衣服上印上家纹,便服设计开 始礼服化。直垂和侍乌帽子是时髦的男装, 女装则是朝简单化发展 。
——构造
振袖 就是长袖,振袖的袖子长度可长到脚踝,是一种较 有情调的和服式样 是未婚妇女在成人式,毕业典礼,结婚仪式等重要 场合穿的正式礼服,其中黑色的被认为是最高贵的, 鞋、拎包等都要求尽可能的靓丽青春些 访问服 是留袖,振袖后的又一种礼服,也称简式礼服,一 般在茶话会,一般聚会,访问上司等场合穿的 纹样的面积较大,从胸前开始到后肩、两袖下摆, 而且要求衣服接缝处的纹样不能间断,纹样题材无 特别规定,但要高雅不落俗套
日本の服饰演化
组员介绍
在讲服饰演变之前,我们先来看下 日本历史纪年表 绳文时代 (前14000–前400) 弥生时代 (前400–250) 大和时代 (250–710) 奈良时代 (710–794) 平安时代 (794–1185) 镰仓时代 (1185–1333) 建武新政 (1333–1336) 室町时代 (1336–1573) 安土桃山时代 (1568–1603) 江户时代 (1603–1868) 明治时代 (1868–1912) 大正时代 (1912–1926) 昭和时代 (1926–1989) 平成时代 (1989–至今)
2013-11-29
和服わふく
——种类
留袖和服 振袖和服服的配饰
2013-11-29
+袷
– 一种夹衣和服,衬里和表料缝合在一 起。穿着方式和式样与长上衣外套相 仿 – 具有明确的应时特征,特别是色彩上, 强调与季节相协调

和服的发展与由来

和服的发展与由来

和服的发展与由来————————————————————————————————作者: ————————————————————————————————日期:ﻩ和服的发展与由来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沈金涛摘要和服(わふく,wafuku) ,是日本的民族服饰。

江户时代以前指吴服,语出《古事记》、《日本书纪》、《松窗梦语》,源自日本本土弥生服饰结合东吴服饰的混血产物,德川家康时期正式称为和服。

在称为和服之前,日本的服装被称为“着物”,而“吴服”是“着物”的一种,着物除了包括吴服之外还包括马乘袴、大纹、肩衣袴、狩衣等,这些都非源自吴服,而是源自本土的弥生服饰,是一种极其古老的传统服饰。

十二单则是弥生服饰结合吴服、唐服、鲜卑服饰的优点,后期加以改良而成,之后又有改进和创新。

和服可分为公家着物和武家着物。

德川幕府时期由“着物”、“吴服”改称为和服,成为大和民族的传统民族服饰。

而与这个词相对的是洋服(ようふく),指来自西洋的衣饰。

需要注意的是吴服只是“着物”的一种,而和服是由“着物”直接演变而来,因而不能单纯的说和服来自于吴服。

只能说和服中的浴衣来自吴服,来自对吴服的改进。

在日本,出席冠礼(成人式)、婚礼、葬礼、祭礼、剑道、弓道、棋道、茶道、花道、卒业式、宴会、雅乐、文艺演出、庆祝传统节日,日本人都会穿上端庄的和服去参加。

[2]和服的穿着文化及礼法被称为装道。

和服承载了近30项关于染织技艺的日本重要无形文化财产以及50多项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指定传统工艺品。

制作和服的越后上布·小千谷缩以及结城紬更是录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日本和服发展由来一、和服的由来和服起源于中国的唐朝,日文作“着装”源自中国的唐代长袍。

由于唐朝的昌盛,此时的服装和服饰中外相互影响。

据说,日本的和服就是从此时中国的江浙一带“移植”过去的。

公元3世纪左右,据《魏志·倭人传》中记载:“用布一幅,中穿一洞,头贯其中,毋须量体裁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性服饰
“晴之装束”女性礼服。
俗称十二单,只有命妇 以上的贵族女性才允许 穿着,是身份的象征。 下衣是绯裤子,上衣从里 到外分别是小袖、单、 袿、打衣、表着重叠地 穿在身上,最外面穿着 的是唐衣,腰间系裳。 作为附带物,帖纸被夹 在怀里,手上持桧扇。
女性服饰

“小圭”,作为“晴装束” 的简略式礼服存在。是 使用“小圭”代替了 “唐衣”和“裳”, “小圭”比“表着”稍 稍短一些。“小圭”的 层次分布大致是:在最 外面着“圭”,里面着 “单”(多为白色)以 及白色“小袖”(内衣, 穿在“单”的里面), 下着“长袴”。天冷时 也有穿数层圭的情况。
男性服饰

“直衣”是天皇及公卿 们的日常衣着,除了 禁色及象征位阶的颜 色之外可自由选择颜 色,直衣同时也是天 皇和皇太子的便装。 和被叫做束带的正装 的一样有上衣,但是颜 色和纹样却没有特别 的规定。平常是戴着 乌帽子,手持折扇, 在比较郑重的场合则 是戴冠,直衣还要配 “下覆”。
男性服饰

“狩衣装束”。从字面 上就可以看出,“狩 衣”是一种猎装装束, 原来是用在打猎的时 候穿着的装束,也在 旅行、散步、玩蹴鞠 游戏时穿着;后来作 为贵族公卿的私服, 同时也是武家和下等 官员(这里指的是六 位以下的官员)的正 式礼服的礼服 。

御金巾子冠——天皇的日 常用冠,为了固定易摇曳 的缨而使用了包着金箔的 巾子纸。
男性饰物
箭:举行仪式时使用平 胡箓盛放被装饰过的白 色羽箭。为防衣服被羽 箭刮伤,在平胡箓中塞 一层叫做“间塞”的纸。 弓:日本的弓,从中间 靠下的部分来握住,这 是它的特征。为了提高 强度及美化外形,涂上 了漆之类等 。 太刀:装饰有金 银、螺钿等的刀, 只有得到天皇的 准许者才可以佩 戴。
男性服饰

“水干”,是从“狩衣” 演变出来的,是狩衣 的简略化装束。原本 是武家的便服,但是后 来公家也穿, “水干” 后来就发展成下等官 员或者贵族尚未施元 服之礼的男童所穿的 便服,同时也作为一 般庶民的日常装。
男性饰物

御帻冠——天皇在举行祭 神仪式时所戴之冠,用 “巾子”把缨扎起,在后 部打结,垂下。
女性服饰

“细长”,是一种替代 “唐衣”和“裳”,并 且兼备“唐衣”和“裳” 作用的,穿在圭上,看 上去细长的服装。从外 至内的穿着顺序为“细 长”、“圭”、“单”、 “长袴”,腰的部分由 “当带”束住,手上持 “桧扇”。“细长”的 质地和花纹并没有特别 的规定。
女性服饰

“壶装束”,指的是头戴 “市女笠”(和中国唐朝 时代的女性斗笠样式很相 似),“市女笠”边缘一 周缝制“垂绢”(半透明 薄纱,用于遮住女性的脸、 同时也具有遮挡风沙的作 用);身着“圭”(平安 时代的女性穿多重“圭”) 并且肩膀处束“悬带”的 女子在出门或者远行时候 所穿着的一种服装。
女童服饰

把成人女性穿的“挂”裙裾裁 短,就是女童所穿的“ぁこ め”。此外女童的衣装还有 “细长”、“汗衫”等。女孩子 是从8岁开始留长发 。 ぁこめ:与“单”形状相同,穿 在上衣和下着(单)之间。 绔:已婚女性穿的是“绯”色, 未婚女性穿“葡萄染”。 振分发:左右分开,垂至脖 颈,长度在胸前左右的儿童 发型。(男女通用)
男性服饰

“束带装束”,就是 指在朝廷的公事和仪 式时以及上朝觐见的 时候所穿着的装束。 “束带装束”一开始 只是用于祭祀仪式上, 后来朝廷中有权势的 公卿却在上朝的时候 仍然坚持要穿着,后 来逐渐发展成为朝服 了。
男性服饰

“衣冠”是相对于 “束带”的简略式样 的公家(朝臣)服装。 和“束带装束”的 “昼装束”名称有一 个相对应的名字: “宿装束”。“衣冠” 原本是夜晚值班的时 候所穿着的,后来作 为平常入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见的时 候所穿着的服装。
ありがとう ございます。
ぉゎり

男童服饰

贵族儿童的服装就是大人衣 裳的简略形。 总角:将发中分,在耳际 扎起,各自束成圆环状,垂 于耳下。这种发型是少年所 特有的,做“童殿上”时 (在宫中见习礼仪)也是梳 这种发型,再穿上“阙腋 袍”。 括绔:长至脚脖处的儿童 用的绔。有时不用绔,而是 穿“指贯”(即底部穿了绳 子,在脚脖处扎起来的 绔)。 直衣:儿童用的尺寸缩小 了的直衣,没有颜色的限制, 多用鲜艳浓重的色彩。
平安时代的服饰
平安时代的服饰


在日本,平安时代是优雅生活的代名词。 其时,日 本与中国唐朝交好,政治、文化、礼仪、服饰、生 活习惯等皆受唐朝影响。这时的服饰华美精致,颇 有汉唐之风。 服饰作为文化的一个方面,在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独 特的特点。平安时代的男女服装,以广袖宽裄,庄 重优雅而著称;日本独特的服装形式,也在这时基 本确立。其时代代表是男子的束带,女子的十二单 衣礼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