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教案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2)

合集下载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教学设计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教学设计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2)学生能够区分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3)学生了解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之情,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2)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2、教学难点(1)理解两栖动物从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特点。

(2)区分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征差异。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概念、特征和生活习性,使学生对新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2、观察法展示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图片、视频或标本,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外形、结构和行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比较法引导学生比较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异同,加深对它们的理解和认识。

4、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青蛙和蜥蜴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青蛙和蜥蜴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类动物?”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2、讲授新课(1)两栖动物①展示青蛙、蟾蜍、大鲵等两栖动物的图片或标本,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外形特征,如皮肤、四肢、眼睛等。

②讲解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③介绍两栖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如青蛙在水中产卵,幼体蝌蚪在水中发育,成体既能在水中游泳,又能在陆地上跳跃。

(2)爬行动物①展示蛇、龟、蜥蜴、鳄鱼等爬行动物的图片或标本,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外形特征,如体表、四肢、鳞片等。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征,能够区分它们。

2. 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3. 通过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二、教学内容1. 两栖动物的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2. 爬行动物的特征: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引导学生思考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2. 讲解:详细讲解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征,让学生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4. 案例分析:举例说明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农业、医药等。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特征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资源1. 图片:收集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图片,用于课堂展示。

2. 视频:寻找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点。

3. 教材:选用合适的生物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六、教学活动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或自然保护区,观察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栖息环境,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2.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生物实验,如观察两栖动物的皮肤呼吸现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七、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问题解答、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 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八、教学拓展1. 科普讲座:邀请生物专家进行讲座,分享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最新研究动态和保护现状。

2. 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有关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书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九、教学反思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教案一:介绍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一、教学目标1. 知道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点和分类;2. 了解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生态习性;3.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介绍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点和分类。

二、教学内容1. 两栖动物的特点和分类;2. 爬行动物的特点和分类;3.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生态习性。

三、教学方法1. 以图为本,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了解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点和分类;2. 通过图像、视频等形式展示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生态习性;3. 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些动物属于什么类型的动物,以及它们有哪些特点。

通过这种活动让学生了解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基本特点。

第二步:两栖动物1. 让学生观察一些两栖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比如蝾螈、青蛙、沼泽龟等;2. 教师讲解两栖动物的定义和特点,并介绍常见的两栖动物的科;3. 让学生观察两栖动物的生态习性,比如在水中游泳,或在陆地上跳跃等。

第三步:爬行动物1. 让学生观察一些爬行动物的图片,比如蛇、鳄鱼、巨蜥等;2. 教师讲解爬行动物的定义和特点,并介绍常见的爬行动物的科;3. 让学生观察爬行动物的生态习性,比如在陆地上爬行,或在水中游泳等。

第四步:综合讨论1. 教师让学生回忆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点和生态习性;2. 给学生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五、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观察图片和讨论时的表现;2. 设计两个简单的测试题,测试学生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了解情况。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可以了解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基本特点和习性,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强图像、视频的应用,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点。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精选全文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材分析两栖动物在脊椎动物进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脊椎动物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

既保留了水栖祖先的许多特征,也具有陆栖脊椎动物的特点,有利于学生了解脊椎动物由水生向陆生进化的趋势.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形态结构比两栖动物高等,并为以后学习鸟类、哺乳动物的知识奠定基础,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爬行动物在进化上所处的位置,所以这两部分知识都应作为本章的重点。

教学目标1.理解青蛙和蜥蜴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外部形态、生理特点、生殖发育的特点;掌握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的主要特证。

2.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青蛙的有关知识,进一步树立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并通过对保护青蛙意义的了解,继续培养学生的生态学观点。

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的主要特证。

2.难点:理解两栖动物的概念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两栖动物(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谜语:“小时着黑衣,大时穿绿袍,水里过日子,岸上来睡觉。

"通过学生猜谜引出两栖动物的学习。

(二)新课:1.什么是两栖动物课件出示青蛙生殖发育的过程,充分理解两栖动物的概念。

2.形态结构学生分组,观察青蛙的外部形态,提出思考题。

分组观察讨论后,然后向全班同学汇报.①在学生观察时,提出以下几道思考题:生活在不同环境下的青蛙的体色一样吗?青蛙这样的体色对它的生活有何意义?青蛙与两栖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点有哪些?为什么?用手摸一摸青蛙的皮肤,再轻轻握住它的身体,有什么感觉?②学生在认真观察、讨论的基础上,回答以上问题。

生活在水草丛生池塘里的青蛙,体色是草绿色的,在无绿草的水沟里,体色是带灰棕色的。

青蛙的体色与环境色彩比较一致,这样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以便更好地在水里和陆地上生活。

让学生从青蛙的体色、皮肤、头部的感觉器官及四肢等特点归纳适于两栖生活的特点,从而使学生理解青蛙适于两栖生活,是从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型。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的共同特征和区别;2. 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3. 理解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适应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的视频,或者展示一些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介绍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的特征教师向学生解释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的定义,并介绍它们的共同特征和区别。

可以使用幻灯片或展示板来展示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说明。

- 爬行动物特征:冷血动物、有鳞片、四肢扩展为脚爪、通过肺呼吸;- 两栖动物特征:冷血动物、有湿滑的皮肤、四肢适应水生和陆地。

(可以让学生尝试说出一些常见的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的例子)第三步:分析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的适应能力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可以提问以下问题:- 爬行动物如何适应陆地生活的条件?- 两栖动物如何适应水生和陆地两种不同的生活环境?第四步:观察和识别动物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或者模型,让学生观察和识别动物是爬行动物还是两栖动物。

学生可以描述动物的特征,从而加深对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的理解。

第五步: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爬行动物或两栖动物进行调查和研究。

每个小组需要回答以下问题:- 这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角色是什么?- 它们的适应策略是什么?比如身体形态、行为特征等。

第六步:总结和展示每个小组将他们的研究结果向全班展示。

学生可以使用海报、展板或口头演讲的形式来分享所学。

第七步:扩展阅读活动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额外的阅读材料,让他们进一步了解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的多样性和生活方式。

评估方式: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听取学生的展示和检查学生的观察记录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此外,可以设计一些选择题或简答题来测试学生对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的理解程度。

这个教案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并通过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基本概念。

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1.2 教学重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征。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生态环境。

1.3 教学难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

1.4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征。

1.5 教学准备PPT课件: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征、生态环境、生殖发育过程等。

图片和视频资料: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实物图片和生活习性视频。

1.6 教学过程1.6.1 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概念。

提问:你们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了解多少?它们有什么特点?1.6.2 讲解讲解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征,如皮肤特点、呼吸方式等。

展示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生态环境和生活习性。

1.6.3 互动提问: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有什么不同?邀请学生回答,并解释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

1.6.4 总结总结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征和生态环境。

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第二章:两栖动物的特征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2.2 教学重点两栖动物的特征。

2.3 教学难点两栖动物的特征与爬行动物的区别。

2.4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两栖动物的特征。

2.5 教学准备PPT课件:两栖动物的特征。

图片和视频资料:两栖动物的实物图片和生活习性视频。

2.6 教学过程2.6.1 导入复习上一章的内容,提问:你们知道两栖动物有什么特征吗?2.6.2 讲解讲解两栖动物的特征,如皮肤特点、呼吸方式等。

展示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两栖动物的特征。

2.6.3 互动提问:两栖动物的特征与爬行动物的特征有什么不同?邀请学生回答,并解释两栖动物的特征与爬行动物的特征的区别。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动物的运动教案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动物的运动教案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动物的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征。

2. 让学生知道动物运动的方式及其适应环境的意义。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征。

2. 动物运动的方式及适应环境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1.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征。

2. 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及其适应环境的意义。

四、教学难点1.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征。

2. 理解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及其适应环境的意义。

五、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图片。

2. 视频素材:各种动物运动的视频。

3. 教学卡片: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征。

4. 活动材料:动物运动方式的模型或道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动物图片,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字。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动物是怎样运动的吗?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征。

2. 展示各种动物运动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运动方式。

三、课堂互动(10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讨论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运动方式的适应环境的意义。

2. 各组汇报:让学生汇报讨论成果。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制作动物运动方式的模型或道具。

2. 展示并讲解各组制作的模型或道具。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征及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2. 提问:你们认为动物的运动方式对它们的生存有什么意义?教学评价:通过课堂互动、实践活动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征、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及其适应环境意义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扩展1. 引入其他动物类群的运动方式,如哺乳动物和鸟类,让学生比较它们的运动方式的异同。

2. 探讨动物运动方式的进化意义,引导学生思考运动能力对动物生存和繁衍的重要性。

七、案例分析1. 通过具体的案例,如某个两栖动物或爬行动物的迁徙行为,分析其运动方式对其生存策略的影响。

5.1.5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优秀教学案例八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

5.1.5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优秀教学案例八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
5.教学策略灵活运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问题导向、情景创设、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2.能够区分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区别,如呼吸方式、体温调节等。
3.了解两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物和爬行动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地位和意义。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动物进行分类和判断。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物、图片、视频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发现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设置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我将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以亲切、生动的语言与学生交流,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准确描述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征,包括生活环境、发育过程、生殖方式等。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同时,我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图片、视频,为学生营造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4.利用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青蛙和蜥蜴的结构和功能。

(2)掌握两栖动物及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注意力以及分析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看图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通过对两栖动物及爬行动物的学习,培养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习惯。

【教学重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1.青蛙的观察实验。

2.为什么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青蛙和乌龟既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陆地生活,然而,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而乌龟属于爬行动物,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内容。

二、互动授课(一)两栖动物教师出示青蛙的图片,让学生结合教材“观察与思考”的内容仔细观察,回答以下问题:1.青蛙的身体表面是什么颜色的?这与它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2.青蛙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它的皮肤有什么特点?3.前肢与后肢有何区别?这与它的运动方式有什么关系?4.他靠什么呼吸?学生找出问题并回答,教师总结。

1.与环境保持一致,引导学生总结出这种现象是生物不断适应环境的结果,是生物进化的方向。

2.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验证青蛙的皮肤具有辅助呼吸作用。

提出问题:青蛙冬眠时用什么呼吸?3.引导学生观察青蛙幼体,幼体用什么呼吸?像什么?指出两栖动物与鱼类的关系。

让学生找出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并默记。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通过回答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二)爬行动物认识蜥蜴的生活,学生观看图片,自学教材并思考以下问题:1.蜥蜴生活在哪里?2.蜥蜴的身体分部有何特点?有何好处?3.蜥蜴的四肢有什么特点?4.蜥蜴的皮肤是怎么适应陆地生活的?5.蜥蜴用什么呼吸?6.为什么说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学生观看图片讨论、分析题目。

找出答案;教师检查自学成果,根据学生的回答做简要讲解。

师:请同学们找出并记住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5.1.5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爬行动物)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5.1.5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爬行动物)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分类、生态习性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师强调爬行动物在生物进化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保护爬行动物多样性的意义。最后,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爬行动物的短文,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阶段,教师首先通过展示一组爬行动物的图片,如蜥蜴、蛇、龟等,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大家知道这些动物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给予引导。
接着,教师简要回顾已学的两栖动物知识,引导学生比较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的异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此时,教师可以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5.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总结爬行动物的知识要点。
6.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搜集爬行动物的相关资料,了解我国爬行动物的种类及分布。
7.课堂评价:通过提问、观察、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给予反馈。
8.结束语: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爱自然、珍爱生命。
(三)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展示爬行动物的图片、视频等资料,激发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实物等方式,主动探索爬行动物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分享学习心得,共同解决难点问题。
1.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生物知识,自主探索爬行动物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观察、触摸爬行动物的标本或实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1.5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第2课时)----爬行动物说课稿-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5.1.5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第2课时)----爬行动物说课稿-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爬行动物》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在整个生物学科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前面几种动物类群的基础上,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进一步认识。

这不仅有助于完善学生对动物多样性的理解,也为后续学习动物的进化、生态系统中的动物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2.教材内容分析教材首先介绍了两栖动物,从青蛙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方面详细阐述了两栖动物的特征,如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等。

接着介绍爬行动物,以蜥蜴为例,讲述了爬行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像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等。

教材通过文字描述、图片展示等方式,将这两类动物的特点直观地呈现给学生。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说出常见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名称及其生活习性。

-准确描述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理解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图片、标本以及视频资料等,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生存现状,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4.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两类动物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方面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2)教学难点-理解两栖动物的概念,尤其是幼体和成体在生活环境和呼吸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爬行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及其进化意义。

二、说学情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基础,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对动物的类群有了初步的认识。

学生对于动物充满了好奇,在日常生活中也或多或少接触过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比如在池塘边看到过青蛙,在草丛里看到过蜥蜴等。

但是,他们对这两类动物的认识还比较表面,缺乏系统的了解。

八年级生物上册《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上册《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教学设计
1.针对学生的兴趣,选择合适的实物、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在比较分析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发现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通过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4.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家长协助学生完成观察实践任务,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家长参与课堂分享,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关注孩子的成长。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教师出示练习题,检验学生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知识的掌握程度。
2.练习内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涵盖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概念、特征、生命周期等。
3.教学过程:
a.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b.教师出示答案,学生互评、自评,分析错误原因;
c.教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指导,巩固知识点。
7.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提高教学质量;
8.强化生物学术语的学习,通过课堂讲解、练习、测试等形式,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生物学名词;
9.结合课后实践,设计调查、观察等任务,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以下是一些建议:
1.学生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概念混淆,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比较分析来加深理解;
2.学生对生物学学术语掌握不足,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适时引导、强化;
3.学生的观察、分析、探究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4.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较为淡薄,教师应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5.定期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第2课时+精品教案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第2课时+精品教案
从特例到普遍,使概念体系更全面完善和系统。
【展示图片】展示青蛙与蜥蜴肺的结构示意图。
图片比较,重在引导学生观察结构上的差异,建构出爬行动物呼吸的优势。
【总结】青蛙的肺结构相对简单,蜥蜴的肺,形似囊状,内部具有复杂的间隔,使之分隔出无数的蜂窝状的小室,其上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效地扩大与空气接触以及气体交换的面积。甚至有的巨型蜥蜴有肌肉发达的咽喉,像风箱一样往肺内打气,从而提高呼吸效率。
拓展延伸。
环节七:
总结
【课堂小结】请同学们出能力。
【总结】总结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环节八:
课堂练习
【例题讲解】三道随堂练习。
学生思考并作答。
巩固新知,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展示图片】展示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蜥蜴的生殖和发育问题。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重要概念的内涵。
引导培养学生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
【总结】蜥蜴为体内受精,陆地上产卵,而且卵很大,内部的营养也很充分,卵黄、卵白都为幼体的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此外,卵外有坚韧的壳,防止卵内受到伤害,防止水的流失。而且个体在陆地上直接从卵发育成幼体。
【展示图片】展示爬行动物“避役”。
【讲解】避役俗称变色龙,能捕食昆虫,其中包括危害林木的昆虫。
【活动】学生展示其他爬行动物,互相交流。
小组间展示并交流。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合及表达的能力。
【提出问题】通过上述爬行动物的介绍,你能总结出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吗?
思考问题并积极交流。
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强调】爬行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生活的脊椎动物,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的生殖和发育脱离了对水的依赖。
环节三
讲授新课:
爬行动物的特征

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优秀教学案例八年级下学期生物人教版

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优秀教学案例八年级下学期生物人教版
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案例时,我将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通过观察实物、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发现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共性和差异。同时,结合实例讲解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对它们生存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关爱动物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指导他们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自主解决问题。此外,我还将在课堂上开展小组讨论、互动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有更深刻的认识,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动物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针对学生的分享,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4.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3.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自主解决问题。这种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4.总结归纳: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征、区别及其生态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
3.通过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价值观。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取得全面发展。同时,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他们在本节课的学习中都能收获满满。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动物的运动教案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动物的运动教案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动物的运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征;(2)掌握动物运动的方式及其适应环境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动物运动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征;(2)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及其适应环境的意义。

2. 教学难点:(1)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2)动物运动方式的生物学原理。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2)准备相关生物学原理的讲解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相关知识;(2)准备针对动物运动方式的研究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2)提问:“你们知道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有哪些特征吗?”2. 探究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征:(1)引导学生观察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图片,分析其特征;(2)总结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征,如皮肤、呼吸、生殖发育等。

3. 探讨动物运动的方式及其适应环境的意义:(1)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动物运动方式的生物学原理;(2)讨论动物运动方式对其生存环境的适应意义。

4. 小组讨论:(1)分组研究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2)分享研究成果,总结动物运动方式的优势和适应性。

5. 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一幅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征对比图;3. 调查身边的动物运动方式,拍摄照片并简要介绍。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准确描述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征;(2)学生能够解释不同动物运动方式的适应意义。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征。

2. 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分类和观察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两栖动物的定义和特征: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的动物。

它们的皮肤裸露,辅助呼吸。

2. 爬行动物的定义和特征:爬行动物是指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它们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定义和特征,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3. 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异同,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4. 案例分析:举例说明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农业、医药等,让学生认识到它们的价值。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征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四、课后作业:1. 绘制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征表格。

2. 调查周围环境中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栖息地,了解它们的生存状况。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征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的表现。

3.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

六、教学活动:1. 观察实践:学生分组观察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标本或图片,识别它们的特征。

2. 实验操作:学生动手进行简单的生态实验,如模拟两栖动物的呼吸过程,观察爬行动物的行为等。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通过查阅资料、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生存现状。

七、教学资源:1. 图片资料:收集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图片,用于课堂展示和观察实践环节。

2. 视频资料:寻找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纪录片或教学视频,用于课堂讲解和观察实践环节。

3. 标本或模型:准备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标本或模型,用于观察实践环节。

八年级生物上册 5.1.5《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5.1.5《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关于爬行动物,教材以蜥蜴为例,说明蜥蜴的身体特征对于陆地生活环境的适应,并通过比较蜥蜴与青蛙在呼吸、生殖和发育上的不同,指出蜥蜴的生殖和发育可以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因此更能适应陆地环境。

然后,介绍龟、鳖、蛇、鳄等其他常见的爬行动物,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最后,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材中呈现的“毒蛇能伤人”和“蛇毒能治病”的事例,有利于学生辩证地看待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另外,教材还以楷体字的方式介绍了曾经非常繁盛的爬行动物———恐龙,供有兴趣的学生阅读了解。

【教学目标】
1.理解蜥蜴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外部形态、结构生理的特点。

2.掌握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3.了解其他的爬行动物及古代爬行动物的繁盛和绝灭。

4.通过对爬行动物的知识的学习及爬行与两栖动物的比较,继续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5.通过对蜥蜴等有关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生物与环境相适应、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重点】
1.蜥蜴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殖发育等特点是学生掌握本纲主要特征的基础
2.理解蜥蜴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及在进化中比两栖高等也十分必要,并为以后学习鸟类、哺乳动物的知识奠定基础,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爬行动物在进化上所处的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蜥蜴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及在进化中比两栖高等也十分必要,并为以后学习鸟类、哺乳动物的知识奠定基础,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爬行动物在进化上所处的位置
【课前准备】
1.编制学案。

2.制作课件。

【教学流程】。

《两栖类和爬行类》 教学设计

《两栖类和爬行类》 教学设计

《两栖类和爬行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2)了解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标本、图片和视频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

(2)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两栖类动物的变态发育过程。

(3)爬行类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

2、教学难点(1)理解两栖类动物从水生到陆生的转变过程中的适应性变化。

(2)比较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在结构和生活方式上的异同。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的主要特征、生活习性等知识。

2、观察法:通过观察标本、图片、视频等直观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的认识和理解。

4、归纳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的图片或视频,如青蛙、蟾蜍、蜥蜴、蛇等,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是否了解这些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从而导入新课。

2、知识讲解(1)两栖类动物①介绍两栖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如皮肤裸露、湿润,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等。

②讲解两栖类动物的变态发育过程,以青蛙为例,从受精卵、蝌蚪、幼蛙到成蛙的形态和生活习性的变化。

③举例说明两栖类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控制害虫数量等。

(2)爬行类动物①阐述爬行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如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等。

②分析爬行类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如四肢发达、骨骼坚固、体内受精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学

生物年



备课日期:年月日授课日期:年月日



标1、
知识目标:
1、认识青蛙和蜥蜴的结构和功能。

2、掌握两栖动物及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注意力以及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通过观看多媒体,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通过对两栖动物及爬行动物的学习,培养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习惯。

教学重点: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1、青蛙的观察实验
2、为什么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教学流程二次备课活动一:学生讲演: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之最
活动二: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青蛙和乌龟既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陆地生活,然而,青蛙属于两
栖动物,而乌龟属于爬行动物,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
习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内容。

【教学内容】
一、两栖动物
教师播放青蛙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结合教材第25页“观察与思考”
的内容仔细观察,回答以下问题:
1、青蛙的身体表面是什么颜色的?这与它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2、青蛙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它的皮肤有什么特点?
3、前肢与后肢有何区别?这与它的运动方式有什么关系?
4、他靠什么呼吸?
学生找出问题并回答,教师总结。

1、与环境保持一致,引导学生总结出这种现象是生物不断适应环境
的结果,是生物进化的方向。

2、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验证青蛙的皮肤具有辅助呼吸作用。

提出
问题:青蛙冬眠时用什么呼吸?
3、引导学生观察青蛙幼体,幼体用什么呼吸?像什么?指出两栖动
物与鱼类的关系。

让学生找出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并默记。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视频,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通过
回答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二、爬行动物
多诶提延时蜥蜴的生活,学生观看视频,自学教材第27~28页并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