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优质课教案《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优质课教案《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这个图形叫什么?有哪些特征?二)、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1.师生共同探究:将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边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再把大正方形分成4个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用小正方形拼成的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引导学生得出公式:长×宽=面积2.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用小正方形拼成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长和宽都加倍,面积会怎样变化?如果只有长加倍,面积会怎样变化?如果只有宽加倍,面积会怎样变化?通过实验,让学生发现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
三)、运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1.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图片,回答问题:这是什么?有多少个长方形?长和宽分别是多少?请计算这个图形的面积。
2.教师出示实际问题: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6米,宽是4米,需要铺设草坪,请问需要多少平方米的草坪?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研究,我们掌握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学会了运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们也培养了动手操作实践、合作交流、及知识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研究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老师问学生如何测量长方形的面积,以及选择哪个面积单位更合适。
学生选择了合适的面积单位并测量了长方形的面积。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如测量操场、教室和草地的面积时,一个一个地用面积单位去量就会很麻烦。
因此,老师引导学生探究更好、更简便的计算面积的方法。
在自主探索环节,老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测长方形的面积和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可能会猜测和长或宽或周长有关。
这种探究方式旨在唤起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欲望,同时培养学生大胆探究、敢于猜想的精神。
在实践探究环节,老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搭建3个长方形,并完成实验记录表。
学生需要仔细观察记录表,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尝试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
《长方形的面积》的优秀教案设计(6篇)
《长方形的面积》的优秀教案设计(6篇)《长方形的面积》数学教案篇一教学内容:教科书51页。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应用。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学会区分、比较周长和面积。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周长和面积的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体验周长和面积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学会区分、比较周长和面积。
教学过程:一、通过复习旧知,导入本节练习。
二、练习1、比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它们的周长是否也相等。
这道题可以先让学生猜想,然后再通过计算来验证。
从而得到: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它们的周长不一定相等。
还可以进行拓展训练,如果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它们的面积是否相等。
2、第5题先让学生交流一下怎样包书皮,亲自动手包一包、试一试,然后再出示该题让学生思考。
得到:长方形纸的宽应比书本的长长一些,长要比书本宽的2倍多些。
从而判断用这张纸来包书皮是完全可以的。
3、“聪明小屋”可以先求出一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再算6个长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如果学生还有其他算法,只要有道理,教师都要加以肯定,予以表扬。
周长36厘米,面积12平方厘米。
在计算周长时,如果学生用(12+6)×2一定要让他说说是怎样想的,并要给与充分的肯定。
4、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再加一些练习题。
课堂练习设计:《长方形的面积》数学教案篇二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理解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改成乘以这两个一位数的积的算理.2.理解一个数乘以一个两位数转化为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的算理.(二)能力训练点1.能正确运用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和一个数乘以两位数的简便算法.2.正确、合理地进行简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三)德育渗透点通过灵活、合理的简便算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掌握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和一个数乘以一个两位数的简便算法.教学难点:选择合理的简便算法.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口算:1230182024403542544522.把两位数写成两个一位数相乘15=()()30=()()24=()()3.应用题:商店有5盒手电筒,每盒12个.每个手电筒卖6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让学生自己用不同方法列综合算式解答)一人板演,其它学生完成在练习本上.第一种解法:第二种解法:61256(125)=725=660=360(元)=360(元)你发现什么?使学生明确:(1)两种解法的结果是一样的,即6125=6(125)从而得出:三个数相乘,除了从左到右依次相乘外,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结果不变.(2)当两个乘数相乘得整十数时,第二种算法简便.板书课题:简便算法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1)出示例13552学生试做(2)订正:使学生明确简算方法3552=35(52)=3510=350(3)拓展补充4529(4)学生完成做一做2.教学例2(1)出示例22516①讨论怎样计算简便?引导学生说出把16分成44,这样2544计算起来比较简便.2516=25(44)=2544=1004=400②启发学生想不同的算法.(2)拓展补充1512怎样算比较简便?(3)练习:108页的做一做三、巩固发展1.填空:(1)2745(2)1512=27[()○()]=15[()○()]=27[()○()]=15[()○()]=27[]=15[]==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在○里填写适当的运算符号,使计算简便46254=46[()○()]3.练习二十五1题4.练习二十五3题(填写在书上)5.练习二十五5题四、全课小结:今天你又学得了哪些新知识?五、布置作业:练习二十五4题.六、板书设计简便算法有时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改成乘以这两个一位数和积,比较简便.例1:3552=35(52)=3510=350有时一个数乘以两位数,改成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计算比较简便.例2:25162516=25(44)=25(28)=2544=2528=1004=508=400=400《长方形的面积》数学教案篇三设计说明“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在学生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长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长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我反思到一些教学要点和方法的改进。
首先,在教学中,我应该更加强调面积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面积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学生应该充分理解面积是空间上覆盖的大小。
我可以使用具体的例子,如铺设地板和
涂料面积的计算,来帮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
其次,我应该设计一些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使他们能够思考面积计算的方法和
相应的策略。
例如,我可以提供一些不规则形状的长方形,要求学生自己找出计算面
积的方法,并与其他同学分享策略。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我还应该提供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问题,如校园地图上某个区域的面积计算,或
者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房间的地板面积。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将概念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加深他们对面积计算的理解。
此外,我还应该在教学中强调面积的单位,并与学生一起讨论面积的意义。
学生应该
理解面积通常以平方单位来表示,如平方米、平方厘米等。
我可以让学生进行单位换算,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不同单位之间的关系。
最后,我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
我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小组合作和
个别辅导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面积计算的掌握情况,并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反馈。
总结来说,教学长方形的面积需要重视概念的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应用的联系。
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使其能够
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面积的概念。
长方形面积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长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长方形面积的教学设计及反思长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
写作是培育人的观看、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
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长方形面积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要让同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在教学中让同学乐观主动地探究、解决数学问题,发觉数学规律,获得数学阅历。
尝试采纳"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我运用了?摆一摆用一用?的教学法,整节课教学过程注意了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探究方法的猎取,让同学主动猎取学问,同时也让同学知道这些学问是如何被发觉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让同学能把自己的所学学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热忱。
本节课从教学方法上进行了,采纳自主探究型教学模式。
我能充分发扬民主,用12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观看拼成后图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面积是12厘米。
或长是12厘米,宽是1厘米,面积是12厘米。
或长是6厘米,宽是2厘米,面积是12厘米从中形成猜想,进而想到:其他的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可以用‘长×宽’来计算呢?紧接着采纳列表的形式,引导同学任取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的长方形,并填表。
观看统计的数据,验证猜想,争论小结出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
在课堂上给同学创设自由、自主的学习活动空间,使同学的共性得到充分进展。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提出问题,然后由同学利用老师供应的学习材料,运用摆方块和直尺量等方法,观看发觉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
找出这几种方法的相同地方都是通过数方格得出长方形的面积。
又通过观看表格中的数据,发觉长与宽的乘积正好等于长方形的面积,从而得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在课堂中,同学动脑、动手和动口,乐观主动地参加学习活动。
我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同学,注意同学在学习活动中对数学学问的理解,学习方法的积累,思维方法、科学探究方法的猎取,不仅让同学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欢乐和胜利,同时注意了同学学习力量的培育。
长方形面积教学实践反思(3篇)
第1篇一、引言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长方形面积作为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平面几何的基础。
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力求提高学生的长方形面积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长方形面积教学实践进行反思。
二、教学目标与内容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的概念,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 教学内容(1)长方形面积的概念:长方形面积是指长方形所占平面的大小。
(2)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长方形面积=长×宽。
三、教学实践与反思1.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或多媒体展示长方形,让学生直观感受长方形面积的概念。
(2)操作探究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测量长方形的长和宽,计算面积,加深对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3)小组合作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探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总结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过程(1)导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实物,引导学生思考长方形面积的概念。
(2)探究:让学生动手操作,测量长方形的长和宽,计算面积。
(3)讨论: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分享各自的经验和发现。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强调长×宽的运算顺序。
(5)巩固: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教学,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长方形面积的概念,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存在计算错误、单位不统一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2)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操作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在本次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长方形的面积小学数学教案8篇
长方形的面积小学数学教案8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8篇长方形的面积小学数学教案,希望能够让您对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反思篇一《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三课时,这部分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并且辨析了面积单位与相应的长度单位之间的区别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等内容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比较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开展直观的操作实验,因此,课堂上多以学生的探究学习为主。
在研究这一内容时,让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计算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在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
为了突破重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得出让学生人人动手拼摆,列表观察,分析推导的方法进行。
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来源,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长方形的面积小学数学教案篇二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自己去实验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打基础。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结构: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结构进行教学。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内容分析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
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四年级在属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极性,发现者,123实物投影师:要测量它的面积,你认为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如何测量它的面积呢?学生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长方形的面积。
师: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可以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测量操场的面积,教室的面积;草地的面积;等等,也用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去量,那可就麻烦了,所以我们要寻找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的目的,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握好教学的起点,抓住生活中的几个场景,引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二)、自主探究师: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测,长方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系?(学情预设:根据学生对长方形的认识和理解,可能会出现这几种情况:和长有关、和宽有关,和长、宽都有关,和周长有关)(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知识的欲望,也培养了学生大胆探究,敢于猜想的精神)(三)、实践探究,合作交流师: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带上老师温馨的提示踏上探究之旅。
出示导学提示: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搭建3个长方形,完成实验记录表。
2、仔细观察记录表,你发现了什么?3、尝试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
(四)如:(五)1(学23(六)七、教学反思1、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数学新教学价值观中要求:"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本节课教师改变了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模式,尝试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贯穿“实验-发现-验证”思路,整节课教学过程注重了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探索方法的获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这也就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充分体现。
《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教学反思
《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分析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这一课程中,我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了解长方体的构造特点,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回顾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练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长方体的概念和构造特点,然后详细讲解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演算的方式展示了如何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随后,我设计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我还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讨论,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学生表现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表现出了较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
他们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乐于参与课堂互动。
在课堂练习环节,他们也能够独立完成大部分练习题,部分学生还能够进行一些拓展性的思考和探索。
也有一些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
他们对长方体的构造不是很了解,导致在计算表面积时出现了困难。
而且,一些学生在课后对习题的巩固和反复练习不够,导致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深入。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了一些问题。
我在教学中可能存在着一些知识点讲解不够清晰的情况,导致一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深入。
我在课后作业的布置和检查方面可能存在不足,导致一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牢固。
我在课堂教学中可能存在一些单一的教学方法,没有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基于以上问题,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将采取一些措施进行完善。
我将更加注重对知识点讲解的清晰和透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我会加强对课后作业的布置和检查,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并进行帮助和指导。
我将尝试采用更多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长方形的面积》教案及反思
《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分析: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
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四年级属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
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五、课前准备: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实验记录表,实物投影六、教学过程: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师:学习面积单位有什么用?生:测量面积出示长方形纸板师:要测量它的面积,你认为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如何测量它的面积呢?学生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长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教案推荐5篇
《长方形的面积》教案推荐5篇教案有助于教师系统地组织课程内容,出色的教案使教师可以提升教学效率和课堂效果,XX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长方形的面积》教案推荐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长方形的面积》教案篇1〈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是新教材三年级下册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的特征以及初步掌握周长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是图形面积开始,也是以后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面积计算打基础。
二、教学目标1、能探索总结出长方形面积计算的计算公式2、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
3、做到认真操作、积极思考、主动探索。
三、教学重点:能探索总结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四、教学难点:探索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五、说教法:依据尝试教学理论和新课标的改革,本节课采用尝试教法,同时利用多媒体演示教学方法。
如:让学生在小组里用学具任意摆出三个不同的长方形,并把数据填入表里,再量出给出的长方形的长、宽,量出它们的面积。
通过这两次活动,使学生出步体会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
六、说学法:1、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2、动手操作学习的方法。
七、说教学程序:1、首先出示媒体长方形,并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出它们的面积,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长、宽个是几厘米?这样为学生下步的动手操作创设情景,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
2、导入新课(1)面积小的长方形可以用小正方形摆出它的面积,让学生想一想,如果想知道大的长方形的面积用这种方法行吗?揭示课题并板书3、学习新课:(2)手操作、初步感知学生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领悟数学思想的方法,操作是不可少的。
学生在操作中手、脑并用,充分感知形成表象。
(3)直观演示,明确道理充分发挥媒体教学功能,作到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
为形象思维提供了依据。
较好地突破重点、难点。
演示为:a、出示长方形面积24平方厘米(长6厘米、宽4厘米)。
b、出示一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放在左边角注明边长为1厘米。
2023年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的面积》教案(精选3篇)
2023年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的面积》教案(精选3篇)教案1: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教学目标:1. 理解长方形的定义和形状特征。
2. 学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3. 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材《长方形的面积》黑板、彩色粉笔教具:长方形图形卡片、胶带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知通过展示长方形图形卡片,引导学生回忆长方形的特点和定义,然后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长方形的形状和特征。
Step 2:讲解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1. 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面积 = 长 ×宽。
2. 通过展示实际长方形和计算公式示例,让学生明确长、宽的概念。
3. 引导学生应用公式计算几个简单的长方形的面积。
Step 3:巩固练习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互相出题,计算不同长方形的面积,并相互检验对方答案的正确性。
Step 4:拓展应用给学生一个实际问题,如某教室的地面是长方形的,长是6米,宽是4米,让学生利用计算公式计算教室的面积,并思考其他实际场景中可以使用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情况。
教案2: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与比较教学目标:1. 理解长方形的定义和形状特征。
2. 学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3. 比较长方形的面积大小,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材《长方形的面积》黑板、彩色粉笔教具:长方形图形卡片、胶带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知通过展示长方形图形卡片,引导学生回忆长方形的特点和定义,然后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长方形的形状和特征。
Step 2:讲解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1. 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面积 = 长 ×宽。
2. 通过展示实际长方形和计算公式示例,让学生明确长、宽的概念。
3. 引导学生应用公式计算几个简单的长方形的面积。
Step 3:比较长方形的面积大小1. 准备两个不同大小的长方形图形卡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计算,判断哪个面积更大。
2. 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的面积大小与长和宽的关系有关。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反思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反思本节课着眼于学生发展的角度,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
学生学得愉快、主动,并且还表现出余兴未尽的积极状态。
现简单反思如下:(一)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主要理念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学习数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
本课从离学生最近的真实生活情境切入,让学生自己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并产生要解决这一问题的迫切愿望,从而使学生进入主动探究问题的的积极状态。
当结论得出后,又返回生活,引导学生自主解决一些与此有关的生活实际问题。
从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力量。
2、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现代教育观要求学生不仅是要学到什么,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
这就是要把“已有结论的数学”当作“未有结论的数学”来教,时时为学生提供再创造的机会。
本课中不仅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而且在提出问题后,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实验、证明、交流活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
3、让学生感悟“猜测”的思维方式在数学学习中的运用。
猜测是人的思维在探索事物规律、本质时的一种策略。
本课中两次在探索的关键处都让学生凭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直觉进行猜测,再通过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这样做,不仅为问题的探究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一种探索知识的有效方式。
4、在两次实验的过程中获得探索成功的喜悦。
当学生第一次实验产生一些初步的想法时,教师相机引导其进行更深入的探索,进行第二次实验,在两次实验后再综合意见,得出结论。
这样做,不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结论的严密性,而且从中也让学生获得探索成功的喜悦感受。
(二)实践与理念间的冲突有教师提出:本节课非常重视了学生的体验和“再创造”的过程,因此对于传统教学中的一些“经典”练习相对减少许多,那么从知识形成的“牢固”性方面似乎值得“怀疑”。
对此,我也心存疑惑,我们的课堂该如何看待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与练习之间的关系,愿各方专家或同仁能给我指点迷津。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反思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反思《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学构思立足于课改新理念,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情境,学生体验了自我探究、操作实践、观察发现、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通过摆一摆、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算一算等教学活动,探索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操作—猜想——验证——应用”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情绪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情感得到充分的体验,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一定的学习数学的方法,数学思维也得到发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也得到很好落实。
也有一些地方值得进一步的反思和改善。
一.规范操作过程。
在本节课教学中,学生操作不够规范,没有达到预期的操作效果,原因之一,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学具大小,学生操作难度大,也难规范,花时较多。
在摆长为5厘米,宽是3厘米时,操作层面基本是同一个档次,如果)在学生操作后,如能设计思考必的问题:“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摆的?你用了多少块小正方形?还能用更少吗?”如果是这样,也许效果更好,学生的数学思维更有深度。
二.充分体现数学思想方法。
从长方形的计算方法推导迁移到正方形的,采用了转化思想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没有明显体现出来,高估了学生的能力,如果能把“宽为4厘米,长为8.7.6.5.4厘米时,面积各是多少?”能一一呈现,或把它做成表格,让学生观察、比较,发现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样学生的思路更清晰,数学思维更具深度。
三.健全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即时评价,没有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评、互评,评价形式过于单一,也是作为今后必须改善的一个方面。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反思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了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了“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
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优秀10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优秀10篇《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经历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2、渗透“猜想—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以及相关事物之间都是有内在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3、让学生通过对数学内在规律的探索,来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成功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比较,探究得出长、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长、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用具: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尺子、课件等。
教学设想:围绕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这个重点问题,我力图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公式是怎样被提出来的,又是怎样加以推导论证的。
1、复习中设置障碍,引出问题。
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乃是求知的前提。
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中,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之间存在的关系,再通过启发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为推导公式作铺垫。
2、在动手操作中,解决问题。
学具操作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掌握一些数学规律,有利于教给学生探究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沿着具体——表象——抽象的过程发现问题,把握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中让学生利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拼成一个长方形,在操作思维基础上,进一步感知长方形面积与它的长和宽的关系。
3、在思考、讨论、分析、验证中,得到结论。
在操作交流之后,让学生对面积与长宽进行观察、比较、思考,组织学生围绕长方形面积和长宽之间有什么关系进行讨论,归纳分析问题,从而引导概括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4、在变化中,推导出正方形面积公式。
充分利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懂得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也就迎刃而解。
顺理成章地得出正方形面积公式。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的面积》优质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53~55页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初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情感态度在学习过程中感受身边的数学,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一套。
学具:若干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组织学生观看动画片,通过片中人物对话产生的矛盾引问题:王大爷与李大爷种的草坪面积大?2.引导学生估计两块草坪的面积,学生的回答可能出现如下三种情况:(1)王大爷种的草坪面积大。
(2)李大爷种的章坪面积大。
(3)王大爷种的和李大爷种的草坪面积一样大。
这时教师提出问题:“怎么判断谁说得对呢?”使学生意识到计算的必要性,并板书课题:长方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境中,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的火花,为主动探究新知识积蓄了动力。
二、动手实践,探究方法(一)观察思考,猜测方法组织同学们观察思考长方形面积的大小与长方形的什么有关系。
学生可能会根据已有的经验回答与长和宽有关。
2.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多媒休手段演示长方形长和宽变化的三种情况,引导学生初步验证自己的猜测。
组织学生说说长和宽与面积之间究竞有怎样的关系?当有的学生回答“长方形的面积一长×宽”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有这样的关系。
由于学生对其中道理的不了解,使他们认识到共同研究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在给学生提供猜想空间,发表意见机会的前提下,理了解决问题的思路,筛选了有价值的猜想,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愿望,合理应用电教手段,引导学生达成了共识。
《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内容分析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
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四年级在属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
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教学难点:在操作中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五、课前准备: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实验记录表,实物投影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师:学习面积单位有什么用?生:测量面积出示长方形纸板师:要测量它的面积,你认为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如何测量它的面积呢?学生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长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面积》的教学反思
《长方形面积》的教学反思《《长方形面积》的教学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反思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长方形面积》的教学反思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数学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所谓思维品质是思维发生和发展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它主要表现为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和独创性等,它直接影响着人的素质的高低。
因此,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紧密结合教材内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对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行了长期的培养和训练。
下面,就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为例,谈谈我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情境,主动参与培养学生思维的自觉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让学生发现问题,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情趣。
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我设计了对面积、面积单位两个概念的复习作为铺垫,然后出示了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小长方形,启发学生说出可以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来测量这个小长方形的面积,并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数出这个小长方形的面积是由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组成的,进一步巩固了可以用面积单位来测量较小的长方形的面积这一知识。
然后,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要求学校长方形大操场的面积,也采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的方法,可以吗?这时学生对问题感到新奇:学校操场那么大,也用面积单位来一块一块地进行测量,行吗?全班同学立即展开激烈的争论,得出了“用这种办法不行”的结论。
要测量操场的面积,该怎么办呢?学生陷入了深思!这时,我发现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已萌发,我便把学生的求知欲很自然地引导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内容上。
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自觉性就会逐步提高,这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前提。
二、重视过程,理解概念,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构成数学知识的基础。
《长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六篇
《长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长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六篇篇一:《长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今天有幸听了卫军霞老师的执教《长方形面积》一课,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
为了让学生学好《长方形的面积》这节课知识,卫老师充分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他们去探索、去发现、去归纳,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启发者、引导者,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整堂课学生学得轻松、快乐,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反思这节课,我有以下几点感受: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索这节课充分地体现了新的数学课程理念。
在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推导过程中,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去理解数学知识,获取学习方法。
老师课堂中始终围绕着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新课程理念,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教学效果。
整节课从动手探究→方法归纳→方法的应用上环环相扣,通过自己动手摆一摆、算一算的方法来探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
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了对公式的理解。
教师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逐步推出计算公式,再推广到身边的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为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应用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课堂上重视探究过程与方法教学中,卫老师利用几组由小方格拼成的图形面积,由少到多,“你怎么数的这么快?”通过观察,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关系,为学生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做好铺垫。
接着给出一个长方形,你想用什么方法找到它的面积?学生有的用手估,有的量一量,有的用小方格摆,还有的要画小方格??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即数方格的方法迁移到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让学生通过动手摆小正方形,用尺量长与宽的长度等等,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在探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时,卫老师没有刻意地去问学生,只是很自然的借助练习,计算长6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引导学生观察:这是个什么图形?它的面积怎样计算的?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能否推导得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讨论并交流: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长方形的面积》的优秀教案设计优秀9篇
《长方形的面积》的优秀教案设计优秀9篇教学目标:篇一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以单位面积为参照,估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提高估测能力。
3、在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初步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教学过程:篇二课前谈话:我们刚刚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你都知道了些什么?《长方形的面积》数学教案篇三教学目标1、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得到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并会运用。
【设计理念】:课标指出“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给学生创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
“面积”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听说过。
但是,他们的认识仅仅是“物化式”的感性认识。
因此,本课通过一系列活动,包括观察、描述、操作、思考、交流和应用等等,从实物中的面积——图形中的面积——生活中的面积,来引导学生实现“面积”的知识建构,实现从实物——抽象的认识过渡,建立起“面积”的空间观念,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并让学生知道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能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思路】:首先让学生认识“面”,例举我们周围的一些物体的面;由于物体的面有大有小,进而引出面积的定义: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
接着让学生举例说明比较生活中物体表面面积的大小。
其次让学生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总结出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平面图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教材分析:长方形的面积是计算面积教学的起始课。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明白公式背后的道理, 不仅使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为后续研究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其他平面图形的研究打下基础,可以说,长方形的面积是研究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的过程,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在动手操作过程中,理解长方形面积公式背后的道理。
3、积累活动经验,初步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面积公式背后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复习1、什么是面积?(1)基本概念。
(2)解读,举例。
(3)质疑?封闭图形。
(4)面积有大有小。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1)什么是面积单位?(2)常用的面积单位。
(3)补充生活中常用的面积单位还有公顷和平方千米。
(4)面积单位的作用,可以用来测量面积的大小。
总结:面积单位其实就是测量面积的尺子,大的面积用大的面积单位来测量,小的面积用小的面积单位来测量,面积其实都可以进行测量的。
3、怎么求长方形的面积?(1)摆一摆。
摆满,展示。
不摆满,展示。
画格子。
(2)算一算。
怎么算的?你知道为什么要这么算吗?二、探究1、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公式背后的道理。
2、摆一摆,课堂学习单上记录摆出的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小组合作,一人负责摆,一人负责纪录。
3、小组汇报(1)我们摆了3个长方形,我以其中一个举例,一行摆了6个,摆了2行,这个拼出来的长方形就是由12个面积单位组成的,1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一共就是12平方厘米。
(2)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6×2=12,6就是表示一行有6个,2表示有这样的两行,一共有12个小正方形,就是12平方厘米。
(3)大家看这个长方形,一行摆了6个小正方形,长就是6厘米,摆了这样的两行,宽就是2厘米,所以长乘宽就是12平方厘米(4)因为一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长方形的长6厘米说明6一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宽2厘米,就有两个一厘米的小正方形,也就是有两行,所以可以用长乘宽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因为长乘宽也是算的一共有几个面积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长方形的面积
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
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在属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
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五、课前准备: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实验记录表,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师:学习面积单位有什么用?
生:测量面积
出示长方形纸板
师:要测量它的面积,你认为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如何测量它的面积呢?
学生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长方形的面积。
师: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可以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测量操场的面积,教室的面积;草地的面积;等等,也用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去量,那可就麻烦了,所以我们要寻找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的目的,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握好教学的起点,抓住生活中的几个场景,引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
师: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测,长方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系?
(学情预设:根据学生对长方形的认识和理解,可能会出现这几种情况:和长有关、和宽有关,和长、宽都有关,和周长有关)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知识的欲望,也培养了学生大胆探究,敢于猜想的精神)
(三)、实践探究,合作交流
师: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带上老师温馨的提示踏上探究之旅。
出示导学提示: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搭建3个长方形,完成实验记录表。
2、仔细观察记录表,你发现了什么?
3、尝试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
(学情预设:学生在组长的组织下,合理分工,有序地开展实验)
(设计意图:创设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活动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借助导学提示经过启发,独立思考,讨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丛冢提高认知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展示成果,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到台前展示实验记录,并发言
(学情预设:各小组介绍搭建的3个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各是多少,通过三次实验,发现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对表达流畅,思路清晰的小组给予表扬)
如:我们组共搭建了3个长方形,第一个长方形的长是3厘米,宽为2厘米,面积是6平方厘米;第二个长方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面积是12平方厘米;第三个……通过三次实验,我们发现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
(五)、解决问题
1、实践活动
在我们这间教室里,有很多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的,请大家任选一个,先估计它的面积是多少,在量出它的长和宽,计算出它的面积,考考你的眼力,看看估计的和算出的面积是不是较接近。
(学生操作活动,并利用长方形面积公式正确计算出它们的面积)
2、前几天,老师新换了一个办公桌,它的长是14分米,宽是8分米,我想给这张办公桌配一块玻璃,需要买多大的玻璃板呢?
3、思考题:
这是一块打碎的玻璃,你能求出它原来的面积是多少吗?说说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新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价值,既丰富了叙述的生活经验,同时又提高另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六)、拓展延伸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表面并不是长方形的,如正方形的面积怎样求呢?它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呢?再如三角形,我们怎样可以知道它的面积呢?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在课后研究)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培养探究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
1、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数学新教学价值观中要求:"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本节课教师改变了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模式,尝试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贯穿“实验-发现-验证”思路,整节课教学过程注重了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探索方法的获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这也就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充分体现。
“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
2、学会与人分工合作
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运用不同的实验材料和方法,共同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开放了获取新知的整个教学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根据学生能力、性格等因素将学生异质分组,以学生学习小组为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开展合作学习,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并达成团体目标。
由于小组成员各有其职,且职责分明,因此学生都主动投入;学生的全面互动,也可以弥补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
小组合作学习又是以个体学习为基础的,让不同个性、不同学力的学生都能自主地、自发地参加学习和交流,真正提高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
通过自主探究,获得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教者设计了一些应用性练习,如计算学校操场的面积等,引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
?这个实际生活问题得以解决,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感性认识。
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