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辨证论治

合集下载

肾虚腰痛辨证施治

肾虚腰痛辨证施治

肾虚腰痛辨证施治腰痛是指由外感、内伤或外伤等致病因素,导致腰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或腰部失于精血濡养,使腰之一侧或两侧出现疼痛为主证的病证。

腰为肾之府,乃肾之精气所溉之域,与膀胱相表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于此,且任、督、冲、带等诸经脉络脉亦布其间,故无论内伤、外感或外伤等,伤及于肾或痹阻肾之经络,均可发生腰痛。

腰痛容易反复发作,因此腰痛缓解后应重视康复治疗,以促进疾病痊愈。

由于肾虚为腰痛之本,故适量长服补肾壮腰中成药,如滋阴补肾丸、六味地黄丸等以巩固疗效。

肾虚腰痛亦可用猪腰子1只,加青盐少许,冬虫夏草适量,煮烂喝汤吃腰子。

风湿、血瘀腰痛者亦可饮乌梢蛇酒等药酒。

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可坚持从事多种有益于腰部活动的体育锻炼。

1病因1.1 感受外邪风、寒、湿、热是外感腰痛的致病因素。

但因湿性重浊、粘滞,最易痹着腰部,所以外感总离不开湿邪为患。

或劳力汗出,湿衣裹身,或久卧冷湿之地,或涉水冒雨,或当风受寒,或夏月感受湿热之邪,或寒湿之邪蕴久化热转成湿热,诸邪留于腰府经络,均可阻滞经络气血,气血运行不畅而发为腰痛。

1.2 劳累外伤劳累过度,跌仆损伤,腰部用力不当,损伤腰肌、脊柱,均可使腰府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发为腰痛。

如《金匮翼•腰痛》言:“盖腰者一身之要,屈伸俯仰,无不为之,若一有损伤,则血脉凝涩,经络壅滞”。

1.3 肾亏体虚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劳累太过,或久病体虚,或年老体衰,或房室不节,或气郁化火,耗伤真阴,以致肾精亏损,无以濡养腰府筋脉而发生腰痛。

如《景岳全书•腰痛》言:“腰痛之虚证十居八九,但察其既无表邪又无湿热,而或以年衰,或以劳苦,或以酒色所伤,或七情忧郁所致者,则悉属真阴虚证”。

此外,风、寒、湿、热外邪侵袭及外伤、劳累等,均可在肾虚的基础上诱发或加重本病。

2病机2.1 发病外感腰痛和跌仆挫伤腰痛发病较急,内伤腰痛发病缓慢。

2.2 病位本病病位在肾及腰部经络。

大抵外感多在经络,内伤以肾为主,但涉及脾、肝等脏。

腰痛

腰痛

结语

腰痛病因有外感、内伤、跌仆挫闪。其发病常以肾虚 为本,感受外邪、跌仆挫闪为标。肾虚或为肾阳不足, 或为阴精亏虚,腰府失养,属虚;寒湿、湿热、瘀血阻滞 经脉,气血运行不畅,属实。实证延久可致正虚,虚证又 易感邪致病。治疗时实证重在法邪通脉活络,寒湿腰痛 当温经散寒祛湿,湿热腰痛当清热利湿舒筋, 瘀血腰痛 当活血化瘀通络。虚证重在扶正,补肝肾、强腰脊、健 脾气是常用治法。腰痛日久,虚实夹杂,治疗应掌握标 本虚实,选用祛邪和培本的方法。一般初起以祛邪为主, 病久则予补益肝肾,健脾培本,或祛邪与扶正并用,以达 到扶正祛邪的目的。治疗本病,除内治外,尚可配合针 灸、按摩、理疗、拔火罐、膏贴、药物熏洗等方法综 合治疗,疗效较好。
苍术---苦温健脾燥湿 黄柏---苦寒清热燥湿 薏米仁---健脾清利下焦湿热 川牛膝---通利筋脉,引药下行,兼能强壮腰脊 加减:久痛腰膝酸楚,加木瓜---通络止痛 腰痛腹胀---乌药、槟榔---利气 若小便短赤不利,舌质红,脉弦数---栀子、泽泻、通草 以助清利湿热 湿热蕴久,耗伤阴津,腰痛,伴咽干,手足心热,治当清利 湿热为主,佐以滋补肾阴,酌加生地、女贞子、早莲草
历史源流

《内经》对腰痛有大量的论述,特别是《素 问· 刺腰痛论》,对足三阴三阳、奇经八脉病 变引起的各种腰痛症状,作了专题的阐述,并 分别提出针刺治疗的原则与取穴。
历史源流

在病因病机方面,《内经》所述,亦颇丰富翔 实,诸如肾虚、外邪、寒湿、内伤、瘀血、时 令等。如《素问· 脉要精微论》载:“腰者,肾之府, 转摇不能,肾将惫矣”,首先提出了肾与腰部疾 病的密切关系。
跌仆挫伤
劳力扭伤, 气滞血瘀, 经脉不通
基本病机为筋脉痹阻,腰府失养
病因病机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施护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施护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施护腰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属中医学”扭伤”、”劳损”、”痹症”范畴。

运用中医辨证施护的方法对病人进行正确治疗和恰当的护理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

辨证施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标签:腰椎间盘突出症;辨证施护;中医前言: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

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脊神经根所致。

属中医学”扭伤”、”劳损”、”痹症”范畴。

腰疼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带来了很多麻烦,使患者痛苦不堪,心理蒙上阴影。

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并不需要选择手术治疗,更多的是采取保守治疗。

对于这一疾病运用辨证施护,在临床取得了不俗的疗效。

辨证施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有着良好的效果,可以在临床深入学习和推广。

一、腰痛病定义:中医病名:腰痛病,因劳损、寒湿侵袭等原因,使经气阻痹所致。

以腰痛向一侧下肢后外侧放射,麻木、疼痛,腹压增加时疼痛加重,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二、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中医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归属于“腰痛”、“腰腿痛”、“痹症”等范畴。

中医古籍中虽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名,但对此病症已有极为详细的描述,如《素问·刺腰痛篇》载:“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

”“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

”《医学心悟》载:“腰痛拘急,牵引腿足。

”以上列举症状为腰痛合并下肢痛,咳嗽时加重,这与西医所说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相似。

三、中医对腰痛病的病因分类《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十九《腰痛第七》中有如此描述:“凡腰痛有五:一曰少阴,少阴肾也。

十月万物阳气皆衰,是以腰痛。

二曰风脾,风寒着腰,是以腰痛。

三曰肾虚,役用伤肾,是以腰痛。

(完整版)腰痛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

(完整版)腰痛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

慢性下腰痛的危害
• 慢性下腰痛是工作相关性残疾的主要原因,5%-8%的患者 伴有剧烈疼痛;
• 影响患者注意力及睡眠; • 患者性情暴躁、易怒; • 患者经常感到沮丧、毫无价值; • 患者活动明显受限,需离职进行恢复; • 至少有1/8的患者因慢性下腰痛失业; • 据统计仅因活动不便而失业方面,慢性下腰痛造成的损失
• 急性下腰痛 1)机械性:大约占97% 2)非机械性:大约占1% AS:大约占0.3% 3)其他:大约2%
• 慢性下腰痛 机械性:占90% AS/中轴SpA:大约占5%
下腰痛的疼痛机制
机械性(结构性): 如肌肉韧带损伤、椎间盘突出、 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椎管狭窄、 脊柱畸形、椎体前移、骨折、 蛛网膜炎和神经根鞘纤维化等。
每年高达约620亿美元。
诊断思路
• 一般诊断时考虑问题的顺序是: 1) 是否是急性损伤导致; 2)是否为腰背部的疾病(其他系统的疾病约占2%); 3)是否为少见严重的疾病,如马尾神经综合征等; 4)是否为单纯的背痛和神经根源性痛; 5)是否为风湿性疾病; • 要充分注意区分机械性与非机械性LBP;注意区分机械性
下腰痛特点
• 下腰痛三大特点: 1.发病率高:大约60%-70%的病人一生中有过LBP,每位受 累者会因为LBP平均看2.8次门诊,在美国,仅次于上呼吸 道感染而居第二位,是造成45岁以下人口活动受限的第一 位原因,治疗费用昂贵,每年预计达2630美元; 2.呈自限性:50%以上的下腰痛初次发作在4-8周内可以自 愈; 3.复发率高:复发率高达85%。
体格检查重点
3、最后要特别注意有无马尾神经受压体征 •应至少进行简单的神经系统检查,包括下肢力量和感觉方面 的检查,如踝背屈、趾背屈、踝反射等,检查会阴部的感觉 减退、膀胱和尿道括约肌功能异常等,这对某些占位性病变 如神经鞘膜瘤等诊断有帮助。 •直腿抬高试验异常(<60度)伴下肢肌腱反射减退或消失及 感觉减退是脊髓神经根和坐骨神经受累的特征。

腰痛辨证论治

腰痛辨证论治

腰痛辨证论治1、寒湿证主症:腰部冷痛重着,每遇阴雨天或腰部感寒后加剧,痛处喜温。

舌象:舌质淡,苔白腻。

脉象:沉紧或沉迟。

辩证:寒湿之邪留着,痹阻经络,气血不畅,因寒性收引,湿邪重着,两邪相合,故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

阴雨寒冷天气或感寒后寒湿之邪更甚,故疼痛加剧。

湿为阴邪,得阳始化,故痛处喜温。

湿为阴邪,其性凝滞,静卧则湿邪更易停滞,故虽卧其痛不减。

寒湿停滞,脾阳不振,健运失司,化源不足,故倦怠乏力,或肢末欠温,食少腹胀。

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紧或沉迟,均为寒湿留滞之象。

治法:祛风湿,止痹痛,补肝肾,益气血。

方剂:独活寄生汤方药:独活10g、桑寄生18g、秦艽12g、肉桂6g、川芎10g、牛膝15g、杜仲12g、当归12 g、茯苓12g、党参12g、熟地15g、白芍10g、细辛3g、防风10g、甘草6g2、血瘀证主症:腰痛如刺,痛处固定,日轻夜重,痛处拒按。

舌象:舌质青紫,或紫暗,或有瘀斑。

脉象:脉涩。

辩证:瘀血阻滞腰部经脉,以致气血不能通畅,故腰痛如刺,痛处拒按,轻者俯仰不便,重者不能转侧。

瘀阻部位固定,则痛处固定。

血为阴,夜亦为阴,入夜阴盛,愈致瘀凝气滞,故疼痛日轻夜重。

因外伤而突然发病者,若伤及于肾,血络受损,则可伴有血尿。

面晦唇暗,舌质青紫或紫暗,脉涩,均为瘀血停滞之征象。

治法:活血祛瘀。

方剂:复原活血汤方药:柴胡12g、花粉15 g、归尾10 g、红花10 g、穿山甲6 g、酒大黄10 g、桃仁12 g、牛膝15 g3、湿热证主症:腰部弛痛,把柄伴有热感,每遇热天或雨天或腰部着热后疼痛减轻,遇冷痛减。

舌象:舌质红,苔黄腻。

脉象:濡数或弦数。

辩证:湿热壅阻腰部经络,经脉弛缓,经气不通,故腰部弛痛,伴有热感。

热天或雨天或腰部着热后,热增湿多,故腰痛转重。

热为阳邪,遇寒热邪得以缓解,故疼痛减轻。

因于热,则口渴;因于湿,则不欲饮。

湿热蕴中,故口苦烦热。

湿热下注膀胱,故小便短赤。

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均为湿热之象。

腰痛患者的辨证论治

腰痛患者的辨证论治

腰痛患者的辨证论治腰痛是指腰部感受外邪,或因外伤或因肾虚而引起的气血运行失调,脉络绌急,腰府失养所致的以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

1病因病机1.1 病因1.1.1 感受外邪六淫之中,以湿邪致病者多,但有寒湿、湿热的不同。

湿性阴凝,阻碍气血流通。

居处卑湿、寝卧湿地;或者水中作业,衣着冷湿,寒湿入侵,留着腰部,发生腰痛。

长夏湿热交蒸,或寒湿郁而化热,湿热内蕴,阻遏经脉,亦可发生腰痛。

1.1.2 闪挫跌仆举重抬物,用力不当,屏气闪挫,暴力扭转,或因跌仆损伤,致气血瘀阻,发生腰痛。

1.1.3 年老久病高年肾气衰微,精血亏耗,房室不节,劳作伤肾,或久病伤肾,肾虚精亏腰府失养,而发生腰痛。

1.2 病机1.2.1 基本病机肾虚腰府失养和寒湿、湿热、瘀血痹阻经脉,气血不畅,是腰痛的病机所在。

内伤不外乎肾虚,外感总不离湿邪。

肾虚是发病的关键,风寒湿热痹阻不行,常因肾虚而客。

1.2.2 病位本病病位在腰,与肾及足太阳、足少阴、督、带等经脉密切相关。

腰为肾之府,赖肾之精气以濡养,故肾虚可致腰痛。

因足少阴肾之脉,贯脊,属肾,络膀胱;足太阳之脉,夹背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夹脊贯臀;督脉贯脊上行;带脉起于季肋,绕腰一周。

故腰痛与上述经络病变亦有关。

2辨证论治2.1治疗原则属实证者,以祛邪通络为主,寒湿者宜温化;湿热者宜清利;血瘀者当活血。

属虚证者,治以补。

肾益精,或温阳益气,或滋肾养血。

2.2分型论治2.2.1寒湿腰痛症状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每遇阴雨天或腰部感寒后加剧,痛处喜温,体倦乏力,或肢末欠温,静卧痛势不减。

舌象舌淡或淡红,苔白腻。

脉象脉沉迟或缓。

证候分析寒湿痹阻腰部,故腰部冷痛重着;寒、湿俱为阴邪,得阳运始化,阴雨寒冷天气,寒湿更甚,故疼痛加剧;静卧更易使湿邪凝聚,故静卧痛势不减;苔白腻,脉迟或缓本为寒湿之象。

治法散寒除湿,温通经络。

方药渗湿汤。

方中干姜、丁香温中散寒,苍术、白术、茯苓、橘红健脾祛湿,甘草补中益气。

浅淡腰痛的辨证论治

浅淡腰痛的辨证论治

大神经根管。

减压最有效的标志是神经在无张力松弛状态下,横向移动范围>1cm [7]。

体会,本组病例对神经根管及侧隐窝狭窄者均进行扩大切除,使神经根能横向移动1cm ,确保术后疗效的提高。

3.2.2 病变间隙的定位手术成功的关键是椎间盘突出间隙的准确定位。

对微小切口手术更为重要,以免误切正常的椎间盘。

体会,术前应常规行CT 或MRI 、腰骶椎正侧位X 线片检查、以确定椎间盘突出间隙位置,排除腰椎骶化、骶椎腰化及其它发育异常,结合突出间隙在腰部的压痛点、髂前上嵴在侧位片上与L 4/5间隙的关系,确定突出椎间隙上下棘突,少数定位困难者,可借助术前C型臂X 线机透视定位。

以病变椎间隙上下棘突连线中点略偏下为中心正确标出切口位置。

3.2.3 尽量保留椎板最多只需切除上位椎板下缘5mm ,同时切除椎板间黄韧带及侧壁黄韧带后就可清楚地暴露椎间盘。

许多学者在椎板切除术再次手术时发现,原手术部位有瘢痕形成,并且与硬脊膜粘连,压迫硬膜囊及神经根,引起医源性腰椎管狭窄,认为椎板过度切除术后疗效欠佳的重要原因不仅是腰椎不稳,更主要的是硬脊膜瘢痕及异位骨化的形成[8]。

3.2.4 手术禁忌证连续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不稳或腰椎滑脱合并椎间盘突出症等。

3.2.5 小切口手术缺点①由于皮肤牵开张力大,皮肤可因牵拉伤出现缺血性坏死,本组42例有3例皮缘表层坏死变黑,但未影响切口愈合,建议:如手术时间长,中间放松牵开5~10min 可避免。

②切口小易损伤硬膜,一要求传统术式技术熟练者,二术中需佩戴显微额镜仔细操作可避免。

本组有1例术后第2天出现脑脊液漏,给予拔引流管、去枕、头低脚高位平卧3d 停止。

参考文献[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1507.[2] 鲁玉来,蔡钦林.腰椎间盘突出症[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218-219.[3] 谢明,刘臧晓方,刘洪,等.微创技术处理急性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J].医学临床研究,2007,24(12): 2038-2040.[4] 逢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生物力学和功能评定[J].现代康复,2001,5(1):6.[5] Mculloch JA. Chemonucleolysis experience with 2000 cases[J]. ClinOrthop,1980(146):128-130.[6] Nakai O, Ookawa A,Yamaura I. Long-tem roentgeno-graphic andfunctional changes in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with wide fenestr-ation for central lumbar stenosis[J].J Bone Joint Surg Am,1991, 73(8):1184-1191.[7] 李绍刚,黄胜群,孙承军.开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3例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4):655-656.[8] 何晓兵,张记恩,祝利平.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显微内窥镜治疗(附34例报告) [J].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2,17(1):21.腰痛是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

腰痛

腰痛
腰酸,腰酸则不一定有腰痛,两者都与肾虚有密切的关系。 肾虚腰酸可视为肾虚腰痛的初始阶段,肾虚腰痛是其进一 步发展的结果。在病因上,如《张氏医通》 所说:“腰痛 尚有寒湿伤损之异,腰酸悉属房劳肾虚。”临证可资鉴别。
14
4 .淋证
淋证是指小便频急短涩,淋沥刺痛,欲出未尽、
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的病证。腰痛可为实证淋证
20
(5)辨别在气在血
病在气分者—痛多为胀痛,病势时作时止,痛无定 处,聚散无常,走窜作痛,痛处可按, 多昼重夜轻; 病在血分者—痛多为刺痛,痛势绵绵不绝,痛处固 定,痛不可按,或可触及条块状物, 痛无休止,多昼轻夜重。
21
2.治疗原则
实证者,以祛邪为主,分别予以祛风、散寒、利湿、 清热、祛瘀等,或兼而用之; 虚证者,以补肾为主; 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者,当祛邪兼以补肾,或补肾 兼以祛邪。
27
(3)瘀血腰痛
主症:腰痛如刺,痛有定处。 兼次症:腰部转侧不利,痛处拒按。 舌脉: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分析:瘀血阻滞经脉,以致气血不通畅,故腰痛如刺,而 痛有定处,按之则痛甚。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 涩,日轻夜重,均为瘀血内停征象。
28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 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活血祛瘀; 没药、五灵脂—消肿定痛并增强祛瘀之力; 香附—行气以活血; 牛膝—引瘀血下行并能强壮腰膝。 加减:1、若无周身痹痛,可去秦艽、羌活。 2、若兼有风湿者,宜加独活、狗脊,以祛风胜湿,而狗 脊配方中牛膝,更能强壮腰膝; 3、若兼肾虚,宜加杜仲、续断、熟地黄以补肾壮筋骨; 4、若有明显的体位不正,用力不当的闪扭病史,则加乳 香以配方中没药,可增强行气活血止痛之功,再加青 皮以配方中香附,更可加强行气之力。
30

中医内科学之腰痛

中医内科学之腰痛
中医内科学之腰 痛
演讲人
目 录
Part One.
腰痛的病因
Part Two.
腰痛的辨证论治
Part Three.
腰痛的预防与调 护
1
腰痛的病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外感风寒湿邪
1
2
3
4
风寒湿邪入侵:风寒湿 邪侵袭人体,导致气血
运行不畅,引起腰痛
寒湿内蕴:寒湿内蕴, 导致腰部气血凝滞,引
起腰痛
风湿痹阻:风湿痹阻, 导致腰部气血不通,引
韧性
太极拳:太极拳可 以锻炼腰部肌肉, 提高腰部稳定性,
预防腰痛
谢谢
05
03
湿热腰痛:四妙散、 二妙丸等
04
瘀血腰痛:桃红四物 汤、血府逐瘀汤等
3
腰痛的预防与调护
生活习惯
保持适度的运动,如散 步、游泳、瑜伽等,以
增强腰部肌肉力量。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01
02
03
04
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
势。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04 内外兼治:既要注重内治,又要 注重外治,如针灸、推拿、拔罐 等。
05 预防为主:在治疗过程中,要注 重预防复发,加强日常保健,保 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常用方剂
肾虚腰痛:六味地 黄丸、左归丸等
01
脾虚腰痛:参苓白术
06
02
散、补中益气汤等
寒湿腰痛:独活寄生 汤、甘姜苓术汤等
肝郁腰痛:逍遥散、 柴胡疏肝散等
03
治疗原则: 祛邪扶正、 标本兼治、 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等
04
治疗方法: 中药内服、 针灸、推拿、 拔罐等综合 治疗

腰痛的中医辨证论治

腰痛的中医辨证论治

腰痛的中医辨证论治腰痛是一种以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且腰痛常可放射到腿部,不仅会给患者躯体带来一定的痛苦,同时还会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出现腰痛症状后,需及时行医治疗。

中医在治疗腰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医主要采用辩证论治法治疗腰痛,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下面小编就来说说腰痛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有哪些?1.寒湿型寒湿型腰痛主要因肾阳不足,寒凝带脉所致,可引发患者出现腰部冷痛重着,静卧不减,转则不利,腰部感寒或遇阴雨天后疼痛加重,痛处喜温,遇温稍减,脉沉,舌苔白腻,治疗的关键在于温通经络、散寒祛温,可采用渗湿汤加减方治疗,基本组方为白术、苍术、橘红、丁香、干姜、茯苓、甘草,肢冷面白者加肉桂、附子、白芷,痛走不定者加防风、羌活,腰身重滞者加五加皮、独活。

也可在痛处贴强腰散,强腰散的制法为取中药肉桂30g、川乌30g、干姜30g、樟脑30g、赤芍20g、白芷20g、胆南星20g研磨成细粉,用开水冲调成糊状,摊于纱布,趁热敷贴在患处,隔日换药一次。

2.湿热型湿热型腰痛主要是运肝经湿热侵及带脉,导致带脉气结不通所致,可导致腰髋弛痛,痛处伴有热感,腰部着热后或夏季疼痛加重,痛处喜冷,遇冷痛减,出汗、午后身热、口渴不欲饮,脉濡数或弦数,舌红苔黄腻,尿色黄赤,治法为舒筋通络、清热利湿,可采用主方四妙散治疗,组方为薏苡仁30g、萆薢20g、忍冬藤20g、海桐皮15g、防己15g、牛膝15g、木瓜15g、黄柏12g、苍术12g、甘草6g,用水煎服。

也可取7只土鳖虫,焙干研成粗末,用30mL白酒将药粉,浸泡1昼夜,去渣分服。

3.瘀血型瘀血型腰痛主要因气滞血瘀所致,可导致患者腰痛如锥刺,痛处拒按,持续不解,夜重日轻,活动不利,甚则不能转侧,面晦唇暗,脉多弦涩或细数,舌质隐青或有瘀斑,治法为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可采用身痛逐瘀汤治疗,组方为当归9g、红花9g、牛膝9g、桃仁9g、甘草6g、川芎6g、地龙6g、没药6g、灵脂6g(炒)、羌活3g、香附3g、秦艽3g,水煎服,具有祛风除湿、活血祛瘀、通痹止痛等功效。

腰痛中医辨证论治

腰痛中医辨证论治

腰痛中医辨证论治腰痛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中医对于腰痛的辨证论治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中医认为腰痛的成因多样,包括外感风寒湿邪、内伤肝肾、气血瘀滞等。

在治疗时,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1. 风寒湿邪侵袭:当风寒湿邪侵袭腰部时,患者常表现为腰部冷痛,遇寒加重,得温则减,舌苔白腻,脉象浮紧。

治疗上宜采用祛风散寒、温经通络的方法,常用的中药方剂有羌活胜湿汤、桂枝加葛根汤等。

2. 湿热内蕴:湿热内蕴导致的腰痛,患者腰部疼痛伴有热感,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象滑数。

治疗上宜采用清热利湿、通络止痛的方法,常用的中药方剂有八正散、龙胆泻肝汤等。

3. 肝肾亏虚:肝肾亏虚引起的腰痛,患者常表现为腰部酸痛,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伴有头晕耳鸣,舌淡苔白,脉象细弱。

治疗上宜采用补益肝肾、强筋壮骨的方法,常用的中药方剂有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

4. 气血瘀滞:气血瘀滞导致的腰痛,患者腰部疼痛固定不移,夜间加重,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象涩滞。

治疗上宜采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方法,常用的中药方剂有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等。

5. 外治法:除了内服中药,中医还常用外治法治疗腰痛,如针灸、拔罐、艾灸、推拿等。

这些方法可以直接作用于腰部,通过刺激穴位或经络,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目的。

6. 饮食调理:在治疗腰痛的同时,还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寒凉、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多吃温补肝肾、强筋壮骨的食物,如黑枣、核桃、黑芝麻等。

7. 生活调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久坐、久站,适当进行腰部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有助于预防和缓解腰痛。

总之,中医治疗腰痛的方法多样,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也应积极配合治疗,注意日常调养,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名医辩证论治腰肌劳损验方 -回复

名医辩证论治腰肌劳损验方 -回复

名医辩证论治腰肌劳损验方-回复【名医辩证论治腰肌劳损验方】:中医在治疗腰肌劳损这一常见疾病上,强调辨证施治,充分体现了其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的特色。

以下将从腰肌劳损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以及名医验方三个方面进行深入阐述。

一、腰肌劳损的病因病机腰肌劳损,中医又称“腰痛”、“痹证”,主要由于长期反复弯腰、负重、久坐不动等不良生活习惯或工作环境导致腰部肌肉及筋膜过度疲劳,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出现酸胀疼痛等症状。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肝肾亏虚、风寒湿邪侵袭、气滞血瘀等因素密切相关。

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则筋骨失养;风寒湿邪侵犯腰部,易阻遏经络,致气血运行受阻;情志不舒,气滞则血瘀,进一步加重腰部不适。

二、辨证分型及治疗方法1. 肝肾亏虚型:主要表现为腰痛绵绵,劳累后加重,伴有头晕耳鸣,夜尿频多,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疗原则以补益肝肾为主,常用方剂如六味地黄丸合杜仲壮骨汤加减,药用杜仲、续断、牛膝补益肝肾,强筋壮骨,配合熟地、山萸肉、淮山药等滋养阴精。

2. 风寒湿痹型:症见腰痛如刺,遇寒加重,得热则舒,活动受限,舌苔白腻,脉象弦紧。

治疗当以祛风散寒除湿为要,可选用独活寄生汤加减,药物包括独活、桑寄生、秦艽、威灵仙等以驱散风寒湿邪,同时配伍川芎、当归活血化瘀,减轻疼痛。

3. 气滞血瘀型:临床表现为腰痛固定不移,局部有明显压痛点,情绪抑郁时症状加重,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

治疗宜理气活血化瘀,可选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等药物能活血化瘀止痛,再配伍香附、青皮疏肝理气,以解气滞之患。

三、名医验方我国著名中医专家李某某在治疗腰肌劳损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提出了一种综合调理的验方——“益肾活络汤”。

该方结合了上述三种证型的特点,以补益肝肾为基础,辅以活血化瘀、祛风散寒除湿之品。

组方包含杜仲、续断、桑寄生以滋补肝肾、强壮筋骨;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止痛;独活、秦艽、威灵仙祛风散寒除湿;并酌情加入香附、青皮以调畅气机。

腰痛中医辨证论治

腰痛中医辨证论治

腰痛中医辨证论治概述临证首先宜分辨表里虚实寒热。

大抵感受外邪所致者,其证多属表、属实,发病骤急,治宜祛邪通络,根据寒湿、湿热不同,分别施治。

由肾精亏损所致者,其证多属里、属虚,常见慢性反复发作,治宜补肾益气为主。

寒湿型【证见】腰部冷痛重着,转则不利,静卧不减,阴雨天加重。

舌苔白腻,脉沉。

【治法】散寒祛温,温通经络。

【方药】1.主方甘姜苓术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味处方:干姜12克,炙甘草9克,白术15克,茯苓20克,杜仲、独活各12克,狗脊20克,牛膝15克。

水煎服。

2.中成药(1)腰息痛,每次2粒,每日3次。

(2)舒筋活络丸,每次1-2丸,每日2次(3)腰椎痹痛丸,每次1丸,每日3次。

3.单方验方(1)二术苡仁汤(刘国普验方)处方:白术30克,薏苡仁20克,苍术15克。

水煎服。

(2)干姜苍术散(李振琼《奇效验秘方》)处方:干姜50克,苍术10克,当归15克,95%酒精适量。

将上药研细末,过筛,于患部外敷热烤。

每日1次。

(3)强腰散(张鉴铭验方)处方:川乌30克,肉桂30克,干姜30克,白芷20克,胆南星20克,赤芍20克,樟脑30克。

将上药共研为极细粉末,每次30~50克,开水冲调如糊状,摊于纱布,趁热时敷贴于痛处,隔日1换。

湿热型【证见】腰痛处伴有热感,热天或雨天疼痛加重,活动后可减轻,尿赤。

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通络。

【方药】1.主方四妙散(张秉成《成方便读》)加减处方:苍术、黄柏各12克,薏苡仁30克,忍冬藤、萆薢各20克,木瓜、防己、海桐皮、牛膝各15克,甘草6克。

水煎服。

2.中成药(1)活络止痛丸,每次l丸,每日3次。

(2)小活络丸,每次1丸,每日2次。

3.单方验方(1)土鳖虫粉:土鳖虫7只,焙干研成粗末,用白酒30毫升浸泡1昼夜,去渣,分服,每日1剂。

(2)补肾活血汤(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处方:当归、赤芍、木瓜、泽泻各10克,生地黄15克,桃仁、红花、川芎、桂枝、蜂房各6克,丹参9克,茯苓12克。

中医学-腰痛

中医学-腰痛

腰痛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因外感,内伤或挫闪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

病因病机1.病因外邪侵袭、体虚年衰、跌仆闪挫。

2.病机基本病机:筋脉痹阻,腰府失养。

病理因素:湿和瘀。

病位:腰府,与肾和膀胱经、任督、冲、带经脉相关。

内伤多责之禀赋不足,肾亏腰府失养;外感为风、寒、湿、热诸邪痹阻经脉,或劳力扭伤,气滞血瘀,经脉不通而致腰痛。

诊断依据1.急性腰痛,病程较短,轻微活动即可引起一侧或两侧腰部疼痛加重,脊柱两旁常有明显的按压痛。

2.慢性腰痛,病程较长,缠绵难愈,腰部多隐痛或酸痛。

常因体位不当,劳累过度、天气变化等因素而加重。

3.本病常有居处潮湿阴冷,涉水冒雨、跌仆挫闪或劳损等相关病史。

类症鉴别腰痛与肾痹腰痛是以腰部疼痛为主;肾痹是指腰背强直弯曲,不能屈伸,行动困难而言,多由骨痹日久发展而成。

辨证论治1.寒湿腰痛主症: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病痛不减,寒冷和阴雨天则加重。

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证机概要:寒湿闭阻,滞碍气血,经脉不利。

治法:散寒行湿,温经通络。

代表方:甘姜苓术汤加减。

2.湿热腰痛主症:腰部疼痛,重着而热,暑湿阴雨天气症状加重,活动后或可减轻,身体困重,小便短赤。

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证机概要:湿热壅遏,经气不畅,筋脉失舒。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止痛。

代表方:四妙丸加减。

3.瘀血腰痛主症:腰痛如刺,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日轻夜重,轻者俯仰不便,重则不能转侧。

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

部分病人有跌仆闪挫病史。

证机概要:瘀血阻滞,经脉痹阻,不通则痛。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代表方:身痛逐瘀汤加减。

4.肾虚腰痛(1)肾阴虚主症: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缠绵不愈,心烦少寐,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证机概要:肾阴不足,不能濡养腰脊。

治法:滋补肾阴,濡养筋脉。

代表方:左归丸加减。

(2)肾阳虚主症: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缠绵不愈,局部发凉,喜温喜按,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少腹拘急,面色白,肢冷畏寒,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中医说腰痛的中医辩证施治

中医说腰痛的中医辩证施治

中医说腰痛的中医辩证施治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因外感,内伤或挫闪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

腰痛的病因与诊断?外邪侵袭多由居处潮湿,或劳作汗出当风,衣裹冷湿,或冒雨着凉,或长夏之季,劳作于湿热交蒸之处,寒湿、湿热、暑热等六淫邪毒乘劳作之虚,侵袭腰府,造成腰部经脉受阻,气血不畅而发生腰痛。

一、病因病机1、外邪侵袭多由居处潮湿,或劳作汗出当风,衣裹冷湿,或冒雨着凉,或长夏之季,劳作于湿热交蒸之处,寒湿、湿热、暑热等六淫邪毒乘劳作之虚,侵袭腰府,造成腰部经脉受阻,气血不畅而发生腰痛。

若寒邪为病,寒伤阳,主收引,腰府阳气既虚,络脉又壅遏拘急故生腰痛。

若湿邪为病,湿性重着、粘滞、下趋,滞碍气机,可使腰府经气郁而不行,血络瘀而不畅,以致肌肉筋脉拘急而发腰痛。

感受湿热之邪,热伤阴,湿伤阳,且湿热粘滞,壅遏经脉,气血郁而不行而腰痛。

2、气滞血瘀腰部持续用力,劳作太过,或长期体位不正,或腰部用力不当,摒气闪挫,跌仆外伤,劳损腰府筋脉气血,或久病人络,气血运行不畅,均可使腰部气机壅滞,血络瘀阻而生腰痛。

3、肾亏体虚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劳顿过分,或久病体虚,或大哥体衰,或房室不节,致使肾精亏损,无以濡养腰府筋脉而产生腰痛。

历代医家都正视肾亏体虚是腰痛的重要病机。

如《灵枢·五癃津液别》说:“虚,故腰背痛而胫酸。

”《景岳全书·腰痛》也以为:“腰痛之虚证十居八九。

”腰为肾之府,乃肾之精气所溉之域。

肾与膀胱相表里,足太阳经过之。

此外,任、督、冲、带诸脉,亦布其间,故内伤则不外肾虚。

而外感风寒湿热诸邪,以湿性粘滞,湿流下,最易痹着腰部,所以外感总离不开湿邪为患。

内外二因,相互影响,如《杂病源流犀烛·腰痛病源流》指出:“腰痛,精气虚而邪客病也。

肾虚其本也,风寒湿热痰饮,气滞血瘀闪挫其标也,或从标,或从本,贵无失其宜而已。

”说明肾虚是发病关键所在,风寒湿热的痹阻不行,常因肾虚而客,否则虽感外邪,亦不致出现腰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辩证论治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辩证论治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辩证论治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上极为多见的疾病,其病情的发生率较高,这与人们的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压力、工作压力也在不断的增大,人们在长时间保持一个动作,如坐立、站立、弯腰等姿势,亦或是进行长时间的体力劳动,都有几率导致腰椎间盘突出,对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为了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及时的对患者进行治疗。

近年来,人们对中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临床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也有着更多的患者开始选择采用中医的方式对疾病进行治疗。

本文将对中医辨证论治方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疾病的作用进行相应的阐述。

一、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在西医对疾病的概念中,人体的腰椎间盘和周围韧带是相连的,腰椎的主要承受压力点在于腰骶椎交汇处,若人在长时间从事高强度的工作,会增加椎间盘的承受力,从而发生退行性病变,造成腰椎间盘突出。

在发生腰椎间盘突出后,患者会出现腰部疼痛、下肢麻木等症状,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出现起座困难,甚至需要长期卧床的情况,造成腰腿功能的障碍,对其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

在中医的认识中,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腰痛、痹症的范畴,认为多由于肾虚、风寒湿邪,或是因为跌补损伤,淤血内停,导致经络闭阻,气血不畅所致。

结合患者的自身情况,可分为以下四种:(一)血瘀气滞证痛有定处,腰部僵硬,在进行俯仰旋转的活动时,会感到有所限制。

在舌象的观察中,舌质呈现出暗紫或有瘀斑的状态,舌苔薄白或薄黄。

(二)寒湿痹阻证患者的身体处于发冷的状态,主要表现为患处摸起来冰冷。

在遇冷时,患者的疼痛感会加重,并且在夜晚时更甚,在温度上升时症状会有所减轻。

舌苔白腻,舌质淡。

(三)湿热痹阻证患者主要表现为腰筋腿疼,腿部无力,在疼痛时伴有热感,或是在四肢会出现红肿的现象。

在天气较热或是雨天的情况下,疼痛感会增加,若有进行适当的活动,疼痛感会相对的减轻。

在日常生活中常会感觉到口渴,小便短赤。

舌苔厚重,黄腻。

(四)肝肾亏虚证此种症状下,腰腿疼痛的症状会较为持久,且反复发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痛辨证论治
1、寒湿证
主症:腰部冷痛重着,每遇阴雨天或腰部感寒后加剧,痛处喜温。

舌象:舌质淡,苔白腻。

脉象:沉紧或沉迟。

辩证:寒湿之邪留着,痹阻经络,气血不畅,因寒性收引,湿邪重着,两邪相合,故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

阴雨寒冷天气或感寒后寒湿之邪更甚,故疼痛加剧。

湿为阴邪,得阳始化,故痛处喜温。

湿为阴邪,其性凝滞,静卧则湿邪更易停滞,故虽卧其痛不减。

寒湿停滞,脾阳不振,健运失司,化源不足,故倦怠乏力,或肢末欠温,食少腹胀。

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紧或沉迟,均为寒湿留滞之象。

治法:祛风湿,止痹痛,补肝肾,益气血。

方剂:独活寄生汤
方药:独活10g、桑寄生18g、秦艽12g、肉桂6g、
川芎10g、牛膝15g、杜仲12g、当归12 g、
茯苓12g、党参12g、熟地15g、白芍10g、
细辛3g、防风10g、甘草6g
2、血瘀证
主症:腰痛如刺,痛处固定,日轻夜重,痛处拒按。

舌象:舌质青紫,或紫暗,或有瘀斑。

脉象:脉涩。

辩证:瘀血阻滞腰部经脉,以致气血不能通畅,故腰痛如刺,痛处拒按,轻者俯仰不便,重者不能转侧。

瘀阻部位固定,则痛处固定。

血为阴,夜亦为阴,入夜阴盛,愈致瘀凝气滞,故疼痛日轻夜重。

因外伤而突然发病者,若伤及于肾,血络受损,则可伴有血尿。

面晦唇暗,舌质青紫或紫暗,脉涩,均为瘀血停滞之征象。

治法:活血祛瘀。

方剂:复原活血汤
方药:柴胡12g、花粉15 g、归尾10 g、红花10 g、
穿山甲6 g、酒大黄10 g、桃仁12 g、牛膝15 g
3、湿热证
主症:腰部弛痛,痛处伴有热感,每遇热天或雨天或腰部着热后疼痛加重,遇冷痛减。

舌象:舌质红,苔黄腻。

脉象:濡数或弦数。

辩证:湿热壅阻腰部经络,经脉弛缓,经气不通,故腰部弛痛,伴有热感。

热天或雨天或腰部着热后,热增湿多,故腰痛转重。

热为阳邪,遇寒热邪得以缓解,故疼痛减轻。

因于热,则口渴;因于湿,则不欲饮。

湿热蕴中,故口苦烦热。

湿热下注膀胱,故小便短赤。

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均为湿热之象。

治法:清热利湿。

方剂:三仁汤
方药:杏仁12g、薏仁30g、蔻仁6 g、法夏9g、
川朴15g、淡竹叶12g、通草6g、滑石30g、
甘草3g
4、肝肾亏虚证
主症:腰腿酸痛,膝软无力,劳累后更甚,卧则减轻,不能久立久行,可伴目眩发落,耳鸣咽干,遗精或遗尿,或见妇女月经不调。

舌淡,脉沉细。

舌象:舌质淡,少苔。

脉象:脉沉细。

辩证:肝肾亏虚,精血不能濡养筋骨经脉,故见腰腿酸痛,膝软无力。

腰为肾之府,肾主骨生髓,精髓不足,故见腰脊酸软,不能久立;目为肝之窍,耳为肾之窍,发为血之余,肝肾精血亏虚,失之濡养,故见目眩发落,耳鸣咽干;肾司二便,主藏精,肾虚不能藏精,故见遗精遗尿;肝肾亏损,冲任失调,故见月经不调。

舌质淡,少苔,脉沉细均为肝肾亏虚之象。

治法:补肝益肾强筋壮骨
方剂:补肝益肾汤加减
方药:熟地30 g 当归 10g 白芍 10g 黄芪 15g
何首乌20g 山萸肉15g 川芎5 g 鸡血藤9 g
阿胶10 g烊化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