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哲学中的人学思想之探讨
叔本华的人生哲学
![叔本华的人生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dd9c05b0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83.png)
叔本华的人生哲学叔本华是18-19世纪德国哲学家,以其悲观的人生哲学和对人类生存的深刻思考而闻名。
他的哲学观点涉及到人的悲苦、意志的斗争以及对于幸福的追寻。
本文将通过阐述叔本华的人生哲学,探讨他对于人生的看法以及他的一些具体观点,包括对于幸福的定义、对于目的的思考以及对人的苦难的认知。
首先,叔本华认为,人生是充满痛苦与苦难的。
他认为一切欲望都是无止境的,而人类的愿望满足不了欲望的基本特点是,无论在财富、地位还是名声等方面,人们总是欲望无止境地扩大。
正因为如此,人们得不到的东西总是让他们感到痛苦和不满足。
叔本华在他的作品《悲观论》中提到:“没有欲望,地球就会变成一座冷清的荒岛。
”然而,即使人们满足了他们的欲望,他们往往也只是暂时感到满足,很快就会追求更多的东西,陷入新的欲望的无底洞。
其次,叔本华的人生哲学强调了意志的斗争。
他认为生活就是一场不断的斗争,而人们的意识和意志是造成痛苦和苦难的主要原因。
叔本华认为,人的意识无法与自然和现实保持和谐,而是在思考自己的存在和社会存在时常常感到困扰和痛苦。
他认为,人类的最终目的是追求解脱,通过自我抑制和超越肉体的欲望来达到内心的平静。
叔本华还对幸福的概念进行了详细的思考。
他认为幸福不是通过世俗的快乐和享受来达到的,而是通过对于理性的追求来实现的。
他建议人们要较少欲望,降低对物质的追求,从而减少对欲望的苦难。
他认为,过度地追求物质财富和享受只会让人的欲望更加强烈,从而更加带来痛苦和不满。
叔本华还从生命的意义以及人的苦难的角度对于人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他认为,人们往往通过努力工作、事业成功和家庭幸福来寻求人生的意义和目的,然而这些追求并不能真正带来人生的意义和幸福。
他指出,人的存在是一个无意义的偶然,人的苦难是无法避免的。
他认为,人首先要面对现实的苦难和绝望,然后通过追求智慧和对生活的思考来寻求内心的平静和解脱。
总而言之,叔本华的人生哲学强调了悲观的一面,但也包含了对于生活和自我认识的深刻思考。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61a001d9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7e.png)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导言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年2月22日-1860年9月21日),德国著名哲学家,被誉为“观念哲学之父”。
他的哲学思想以“意志”和“表示”为核心,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叔本华对人生的智慧和哲学思想。
一、生而为人的痛苦叔本华认为人生充满了痛苦和苦难,认为自己是处于苦难之中的,这种苦难最终是无法摆脱的。
正如他所说:“生是苦难、死是消逝。
”叔本华认为生活充满了痛苦、烦恼和挫折,而我们无法摆脱这种困境。
二、智者的生活态度叔本华认为,智者能够超越生活中的痛苦和苦难,通过自我意识的提升和理智的掌控,从容面对生活的挑战。
智者不会沉湎于痛苦之中,而是学会接受现实,超脱俗世的纷扰,寻找内心的安宁和平静。
三、欲望与快乐的关系叔本华认为,欲望是人类痛苦的根源之一。
人们追求的所谓“快乐”往往是短暂的,无法持久。
只有通过自我超越、自我反省,才能摆脱欲望的束缚,找到真正的快乐和内心的满足。
四、爱与同情叔本华认为,爱和同情是人类内心的本能,但过度的同情会使人自己身陷困境。
他提倡在同情他人的同时,不要忽视自己的内心需求,要保持理智和自律,不要被他人的苦难所左右。
五、超越意志的境界叔本华认为,要想真正获得内心的平静和自由,必须超越意志的束缚和欲望的诱惑,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超然境界。
只有在意志的超越中,才能找到人生的真谛。
六、结语总而言之,叔本华的哲学思想充满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痛苦的探索。
他的智慧在于教导我们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不幸,如何超越欲望和痛苦,最终寻找到心灵的安宁和真正的幸福。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我们或许可以从叔本华的哲学中找到一丝慰藉和指引。
以上内容为本文全部内容,总字数共计1206字。
人生的智慧——叔本华
![人生的智慧——叔本华](https://img.taocdn.com/s3/m/d7a99700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bd.png)
人生的智慧——叔本华人生是一段充满挑战和困惑的旅程,每个人都在不同的阶段面临着各种抉择和困境。
叔本华是一位德国哲学家,他深入探索了人类存在的本质和生活的意义。
本文将以叔本华的智慧为基础,探讨人生中的重要议题,包括幸福、意义、自由和人际关系等。
一、幸福的追求叔本华认为,幸福是每个人追求的最终目标。
然而,他提出了一种与传统观念不同的幸福观。
他认为,追求物质财富和享乐只会带来短暂的满足感,真正的幸福源于内心的满足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他主张通过自我反省和对内心的探索来实现真正的幸福。
二、生活的意义叔本华认为,生活本身是没有意义的,人们需要为自己的生活赋予意义。
他认为,生活的意义来自于对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的追求。
每个人都应该找到自己独特的目的,并为之努力奋斗。
他强调个人的自主性和责任感,认为我们应该为自己的生活负责。
三、自由与命运叔本华对自由和命运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思考。
他认为,虽然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态度和反应。
他主张通过接受自己的命运,并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他强调自由的内在本质,即我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四、人际关系叔本华认为,人际关系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他认为,我们应该以同情心和善意来对待他人,并努力建立深入的人际关系。
他警告人们不要过度依赖他人的认可和关注,而是要寻求内心的平静和自我满足。
五、面对苦难叔本华对苦难的态度是积极而深刻的。
他认为,苦难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我们必须接受并面对它。
他主张通过对苦难的理解和接纳,来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力量。
他认为,苦难可以激发人们的潜能和智慧,使人们更加坚强和成熟。
六、对死亡的思考叔本华对死亡的思考是他哲学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认为,死亡是生命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我们应该正视它并接受它。
他主张通过对死亡的思考来珍惜生命的每一刻,并为自己的生活赋予更深层次的意义。
他认为,意识到死亡的存在可以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叔本华 人生的智慧
![叔本华 人生的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3281be2d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ca.png)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引言概述:叔本华是德国哲学家,以其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独特的智慧而闻名。
他的思想深受人们的爱慕和推崇,对于理解人生和生活的意义有着重要的启示。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叔本华的人生智慧。
一、对欲望的认识1.1 欲望的本质:叔本华认为欲望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驱动力,但也是导致人们痛苦和不满的根源。
1.2 欲望的无穷无尽:他指出欲望无法被满足,人们总是追求更多的财富、权力和享乐,但这种追求只会带来更多的不满和焦虑。
1.3 欲望的控制:叔本华主张通过理性和自我控制来驾驭欲望,以避免被欲望所奴役,从而达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二、对痛苦的观察2.1 痛苦的普遍存在:叔本华认为痛苦是人生的常态,而不是偶然的异常状态。
人们不可避免地会遭受身体和心灵上的痛苦。
2.2 痛苦的根源:他认为痛苦的根源在于欲望的不满足和对生活的不满意,以及对未来的焦虑和恐怖。
2.3 痛苦的减轻:叔本华提出通过接受现实和减少欲望来减轻痛苦。
他认为人们应该学会放下不必要的欲望,接纳生活的不完美,从而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三、对意义的思量3.1 生活的无意义:叔本华认为生活本身没有固定的意义,人们的存在是无意义的。
他认为人们为了寻觅意义而努力,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
3.2 个人的意义:他主张个人应该通过追求自身的兴趣和激情来赋予生活意义,而不是依赖外部的权威或者价值观。
3.3 活在当下:叔本华强调人们应该珍惜当下,享受眼前的一切,而不是过于关注未来或者过去,从而在当下找到生活的意义和快乐。
四、对自由的思量4.1 自由的定义:叔本华将自由定义为摆脱外部束缚和内心欲望的能力,而不是追求无限的选择和权利。
4.2 自由的局限:他指出自由并非无限的,人们的自由受到外界条件和内心欲望的限制。
4.3 自由的选择:叔本华主张人们应该通过理性思量和自我控制来做出自由的选择,而不是被欲望和社会的压力所驱使。
五、对幸福的追求5.1 幸福的定义:叔本华认为幸福是内心的满足和平静,而不是外在的物质财富或者社会地位。
叔本华 人生的智慧
![叔本华 人生的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cdf518e4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b3.png)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叔本华人生的智慧引言概述: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是德国哲学家,被誉为“西方哲学的悲观主义者”。
他的哲学思想以悲观主义和意志论为主要特征,对人生、幸福、意志等问题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本文将从叔本华的哲学思想中探讨人生的智慧。
一、人生的苦难1.1 生命的本质:叔本华认为生命的本质是痛苦和苦难,人类生活充满了痛苦和折磨。
1.2 欲望的无穷:叔本华认为人类的欲望是无穷的,欲望无法满足会导致痛苦和不满。
1.3 无常的世界:叔本华认为世界是无常的,人类生活充满了变化和不确定性。
二、幸福的追求2.1 超越欲望:叔本华认为要达到真正的幸福,必须超越欲望和物质追求。
2.2 内心的平静:叔本华主张通过内心的宁静和平静来追求幸福,而不是依赖外部的物质享受。
2.3 心灵的自由:叔本华认为真正的幸福在于心灵的自由,不受外界环境和物质束缚。
三、意志的控制3.1 意志的盲目性:叔本华认为人类的意志是盲目的,导致了人类的痛苦和苦难。
3.2 意志的自我控制:叔本华主张通过自我控制和自律来控制意志,避免盲目追求和欲望。
3.3 意志的超越:叔本华认为要达到真正的智慧,必须超越个人意志,追求心灵的解脱和超越。
四、自我意识的觉醒4.1 自我意识的重要性:叔本华认为自我意识是人类智慧的基础,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自己和世界。
4.2 自我觉醒的过程:叔本华主张通过反思和自省来觉醒自我意识,认识自己的欲望和动机。
4.3 自我意识的深化:叔本华认为通过不断深化自我意识,可以达到心灵的解脱和智慧的境界。
五、生命的意义5.1 生命的虚无:叔本华认为生命本身是没有意义的,人类生活充满了无意义和虚无。
5.2 自我实现:叔本华主张通过自我实现和内心的追求来赋予生命意义,实现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5.3 智慧的境界:叔本华认为通过追求智慧和超越个人欲望,可以达到生命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结论:叔本华的哲学思想对人生的智慧提出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通过控制欲望、追求幸福、超越意志和觉醒自我意识,可以实现真正的智慧和生命的意义。
人生的智慧——叔本华
![人生的智慧——叔本华](https://img.taocdn.com/s3/m/5e32d53d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21.png)
人生的智慧——叔本华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他被认为是现代西方哲学的重要思想家之一。
他的主要作品《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对人生的智慧提出了深刻而独特的见解。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探讨叔本华对人生智慧的观点。
一、人生的本质和意义叔本华认为,人生的本质是“意志”(Will),即一种无法被理性彻底把握的内在力量。
人们的欲望和欲望是由这种意志驱动的。
然而,叔本华认为,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满足欲望,而在于超越欲望,通过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自我节制来减少痛苦。
二、痛苦的存在和解脱叔本华认为,人生充满了痛苦和苦难。
他将痛苦分为三种:直接痛苦(如身体疾病)、间接痛苦(如贫穷、失恋)和存在痛苦(人类存在的痛苦)。
他认为,欲望和欲望是痛苦的根源,惟独通过节制欲望和欲望,人们才干获得解脱和内心的平静。
三、自我意识和道德叔本华强调自我意识的觉醒对于人生智慧的重要性。
他认为,惟独当人们认识到自己是一个个体意志的表象时,才干超越自我,意识到共同的人性和普遍的苦难。
此外,叔本华还提出了一种基于同情和道德的伦理观念,他认为道德行为是减少痛苦和实现内心和谐的关键。
四、艺术的重要性叔本华认为,艺术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事物之一。
艺术能够匡助人们超越现实世界的痛苦和苦难,通过审美经验和美的享受来获得内心的平静。
他将艺术比喻为一种“逃避”现实的手段,能够匡助人们暂时淡忘痛苦并寻觅内心的宁静。
五、智慧的追求和人生的意义对于叔本华来说,智慧是人生的最高目标。
通过思量和反思,人们能够超越欲望和欲望,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智慧的启示。
他认为,惟独通过智慧的追求,人们才干真正理解人生的意义,并在苦难中找到解脱和幸福。
总结:叔本华的哲学思想对人生智慧提出了独特而深刻的见解。
他认为人生的本质是意志,而意志的满足并非人生的意义所在。
通过节制欲望和欲望,人们能够减少痛苦并获得内心的平静。
自我意识的觉醒、道德行为和艺术的追求都是实现人生智慧的重要途径。
叔本华 人生的智慧
![叔本华 人生的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bc2a5bb3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6e.png)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叔本华人生的智慧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他的著作《人生的智慧》被誉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以任务名称为主题,探讨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中对人生的看法和他提出的智慧观点。
一、人生的悲观主义观点叔本华的哲学观点以悲观主义为基础,他认为人生充满了苦难和痛苦。
他认为人类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但满足欲望的能力却是有限的,这种不平衡导致了人们的痛苦和不满。
他认为人们追求财富、地位和名誉只会带来短暂的满足感,而不是真正的幸福。
二、欲望的无尽和痛苦的根源叔本华认为欲望是人生痛苦的根源。
他将欲望分为三个层次:存在欲望、欲望的欲望和存在的欲望的欲望。
他认为人们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永远无法得到满足。
而欲望的无尽性导致了人们的痛苦和不满。
他主张通过节制欲望来减少痛苦,认为欲望越少,痛苦就越少。
三、对于幸福的看法叔本华认为真正的幸福不是来自外部的物质财富和名誉,而是来自内心的满足和心灵的平静。
他主张通过内心的宁静和对生活的深思熟虑来寻找幸福。
他认为通过对自己的欲望和欲望的满足进行反思,可以减少痛苦,达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四、对于意志的看法叔本华将意志定义为人类行为背后的动力,他认为意志是无法被满足的。
他认为人们的欲望和欲望的满足只是意志在不同层次上的表现。
他认为只有通过对意志的抑制和超越,才能达到真正的幸福和内心的平静。
五、对于艺术的重要性叔本华认为艺术是一种超越欲望和痛苦的方式。
他认为艺术可以帮助人们从现实生活的痛苦中解脱出来,达到心灵的平静和满足。
他认为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人们可以暂时忘记自己的痛苦和不满,体验到一种超越欲望和痛苦的境界。
六、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叔本华认为人生本身没有固定的意义和目的,人们需要自己给予生活意义。
他主张通过对自己的内心和欲望的深思熟虑,找到真正重要的事情,并为之奋斗。
他认为人们应该追求知识、追求真理,并通过对自己的行为和欲望的反思来提升自己的境界。
人生的智慧——叔本华
![人生的智慧——叔本华](https://img.taocdn.com/s3/m/a75538d3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52.png)
人生的智慧——叔本华人生的智慧是德国哲学家亚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的一部重要著作,本书于19世纪初期出版,被誉为叔本华哲学思想的集大成之作。
本书主要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幸福的追求以及人类存在的困境等重要主题。
以下将详细介绍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中的思想观点。
第一部分:人生的苦难与无常叔本华的哲学思想以悲观主义为核心,他认为人生充满了苦难和痛苦。
他将人类的存在比喻为一个无尽的欲望与痛苦的循环。
人们不断追求欲望,但欲望的满足只是短暂的,之后就会陷入空虚和无聊。
他主张人们应该认识到生活的苦难和无常,从而摆脱对欲望的追求,减少痛苦的产生。
第二部分:幸福的追求与意志的否定叔本华认为,人们追求幸福是基于对欲望的追求,而欲望永远无法得到完全满足。
他提出了一种否定欲望的思想,即通过否定自己的欲望,达到超越欲望的境地,从而获得真正的幸福。
他认为,只有通过对欲望的否定,人们才能摆脱痛苦和苦难,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第三部分:人生的意义与道德观念叔本华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道德观念。
他认为,人类存在的意义不在于追求个人的欲望满足,而是通过超越个人的欲望,追求普遍的道德原则和伦理价值。
他主张人们应该关注他人的痛苦,以同情和慈悲的心态对待他人,从而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
第四部分:艺术与审美观念叔本华对艺术和审美有着独特的见解。
他认为,艺术是一种逃离现实世界的方式,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人们可以暂时忘却自身的痛苦和苦难。
他将艺术比作一面镜子,能够反映出人类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情感。
他强调艺术的重要性,认为艺术是人生中的一种救赎和解脱。
结论: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是一部深刻而富有启发性的哲学著作。
他的思想观点对于人们认识和面对人生的意义、苦难和幸福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他的悲观主义思想引发了人们对生活的深思,同时他对道德和艺术的探讨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超越痛苦的方式。
通过对叔本华思想的学习和理解,人们可以更好地应对人生的挑战,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人生的智慧——叔本华
![人生的智慧——叔本华](https://img.taocdn.com/s3/m/ac8b605d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90.png)
人生的智慧——叔本华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以其对人生智慧的独特见解而闻名于世。
他的思想深刻而富有启示性,对于我们如何理解并应对人生中的各种挑战和困境提供了珍贵的指导。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叔本华的人生智慧,希翼能够从中获得一些启示和匡助。
1. 人生的苦难与悲观主义叔本华认为,人生充满了苦难和痛苦。
他认为,人们的欲望和追求永远无法得到彻底满足,这导致了人们的不满和痛苦感。
他将这种现象称为“欲望的无尽之轮”,并主张通过抛却欲望来减少痛苦。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观点并非一种消极的态度,而是一种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的真实认知。
他认为,惟独通过接受人生的苦难和痛苦,我们才干真正理解并珍惜生命的价值。
2. 意志与冲动的控制叔本华认为,人的行为受到内在的意志驱动。
这种意志是一种盲目而无情的力量,它驱使人们追求自身的利益和满足。
然而,叔本华主张通过理性和自我控制来抑制意志的冲动。
他认为,惟独通过自我约束和镇静思量,我们才干摆脱意志的束缚,从而达到真正的自由和内心的平静。
3. 知识与智慧的重要性叔本华认为,知识和智慧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份。
他主张通过学习和思量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并通过对世界的观察和分析来获得智慧。
他认为,惟独通过对世界的深入了解,我们才干真正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叔本华还强调了对艺术和文学的重要性,认为它们可以匡助我们超越现实的局限,寻觅到更深层次的智慧和理解。
4. 孤傲与内心的平静叔本华主张通过与自己独处来寻觅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感。
他认为,与他人的交往往会带来矛盾和纷争,而孤傲可以让我们远离外界的干扰,更好地与自己的内心对话。
他认为,惟独通过与自己的内心深入交流,我们才干真正了解自己的欲望和需求,并找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感。
5. 爱与同情的重要性尽管叔本华对人生持有悲观的态度,但他也强调了爱与同情的重要性。
他认为,通过对他人的同情和关爱,我们可以超越自身的利益和欲望,体验到更高级别的幸福和满足感。
人生的智慧——叔本华
![人生的智慧——叔本华](https://img.taocdn.com/s3/m/3600f7bb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1d.png)
人生的智慧——叔本华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他的著作《人生的智慧》被誉为西方哲学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围绕着叔本华的思想,探讨人生的智慧。
一、人生的苦难与痛苦叔本华的思想核心是“意志”,他认为人生充满了苦难与痛苦。
他将人的欲望归结为无尽的欲望,而欲望的满足只是暂时的,终究无法带来真正的满足感。
人们为了追求欲望的满足,不断奔波劳累,但最终只能感受到痛苦和空虚。
二、人生的意义与幸福叔本华认为,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追求物质财富和享乐,而是通过超越欲望和个人利益,追求智慧和内心的平静。
他主张通过冷静思考和自我反省,意识到欲望的虚无和痛苦的本质,从而达到心灵的解脱和幸福的境界。
三、人生的道德与伦理叔本华强调道德的重要性,他认为道德行为是超越个人欲望,关注他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行为。
他主张通过道德行为来减少痛苦和苦难,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的心灵境界,获得更高层次的幸福。
四、人生的艺术与美学叔本华对艺术和美学也有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艺术能够帮助人们超越现实的痛苦和苦难,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美好。
他赞美音乐是最高级别的艺术形式,因为音乐能够直接触及人的内心,带来真正的情感共鸣。
五、人生的哲学与思考叔本华的哲学思考贯穿于他的著作中。
他主张人们要勇于面对现实的痛苦和苦难,通过思考和反省来寻找解脱和幸福的出路。
他的思想对于人们认识自己、认识世界,以及追求真理和智慧都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六、人生的智慧与实践叔本华的思想虽然看似悲观,但他并不认为人们应该放弃追求幸福和智慧。
他鼓励人们通过自我反省和道德行为,找到超越欲望和痛苦的出路。
他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实践和修炼,逐渐达到心灵的平静和幸福的境界。
结语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是一部深刻而富有启发性的著作,通过对人生的苦难和痛苦的思考,他引导人们寻找真正的幸福和智慧。
通过冷静思考、道德行为和艺术追求,人们可以超越欲望和痛苦,达到心灵的解脱和内心的平静。
叔本华 人生的智慧
![叔本华 人生的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05e2d046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0b.png)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引言概述:叔本华是德国哲学家,他的著作《人生的智慧》被誉为西方哲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中所提出的人生哲学观点,匡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智慧。
正文内容:1. 人生的苦难:1.1 人生中的痛苦与困苦是不可避免的1.2 痛苦的根源在于欲望与无知1.3 通过接受苦难并超越欲望,人们可以获得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感2. 欲望的束缚:2.1 欲望是人们追求幸福的主要障碍2.2 过度的欲望会导致不满与焦虑2.3 通过减少欲望与欣赏现有的生活,人们可以获得更大的满足感3. 现实的觉醒:3.1 现实是残酷的,追求幸福的努力往往是徒劳的3.2 人们应该接受现实,并从中寻觅生活的意义3.3 通过对现实的觉醒,人们可以更好地适应生活的挑战4. 知识的重要性:4.1 知识是人们认识世界与自我的基础4.2 通过获取知识,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意义4.3 知识的追求是人生智慧的关键5. 快乐的追求:5.1 快乐是人们追求的最终目标5.2 快乐不是通过追求外在的物质享受获得的5.3 快乐源于内心的满足与平静,需要通过自我反省与内心的修养来实现总结:综上所述,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中提出了许多深刻的人生哲学观点。
他认为人生中的苦难与困苦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接受苦难并超越欲望,人们可以获得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感。
欲望的束缚是人们追求幸福的主要障碍,而通过减少欲望与欣赏现有的生活,人们可以获得更大的满足感。
叔本华强调现实的觉醒与知识的重要性,通过对现实的觉醒和获取知识,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意义。
最终,快乐是人们追求的最终目标,它源于内心的满足与平静,需要通过自我反省与内心的修养来实现。
叔本华的人生智慧为我们指引了一条追求真正幸福的道路。
人生的智慧——叔本华
![人生的智慧——叔本华](https://img.taocdn.com/s3/m/d35dfa84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8c.png)
人生的智慧——叔本华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被誉为西方哲学中最伟大的悲观主义者之一。
他的著作《人生的智慧》是一部关于人生哲学的经典之作,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智慧和深刻的思考。
本文将以叔本华的观点为基础,探讨人生的智慧。
一、人生的苦难与悲观主义叔本华认为人生充满了苦难和痛苦,这是由于人类的欲望和无尽的渴望所导致的。
他认为人们的欲望永远无法得到满足,因此必然会带来痛苦和失望。
叔本华主张通过认识到人生的苦难和无常性,以及对欲望的适度抑制,来达到对人生的智慧认知。
二、追求内心的安宁叔本华认为真正的智慧在于追求内心的安宁和满足。
他认为外部物质的追求只会带来短暂的快乐,而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才是真正的幸福。
因此,他提倡通过内省和冥想来达到内心的安宁。
他认为通过对自己的思想和欲望的观察,可以认识到它们的虚幻和无常性,从而达到对人生的智慧认知。
三、艺术的力量与审美经验叔本华认为艺术是人生中一种重要的力量,可以帮助人们逃离现实的痛苦和苦难。
他认为真正的艺术作品能够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带来一种超越现实的审美经验。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人们可以暂时摆脱现实的痛苦和纷扰,体验到一种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因此,叔本华主张通过欣赏艺术来寻求人生的智慧和满足。
四、对于死亡的思考叔本华对于死亡有着独特的思考。
他认为死亡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而且是人生中最终的归宿。
他主张通过对死亡的认识和接受,来更好地面对人生的苦难和痛苦。
他认为只有当我们真正接受了死亡的存在,并且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和脆弱,我们才能更好地珍惜和利用我们有限的时间。
因此,叔本华认为对于死亡的思考是人生智慧的一部分。
五、自我放逐和孤独的重要性叔本华主张通过自我放逐和孤独来寻求人生的智慧。
他认为人们在社交和外部世界中往往迷失了自我,无法真正认识和理解自己。
因此,他主张通过独处和孤独来反思和观察自己的内心世界。
只有当我们真正了解自己,并与自己内心的声音对话时,我们才能找到人生的智慧和满足。
叔本华人生哲学
![叔本华人生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380d7f97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0f.png)
叔本华人生哲学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9世纪德国哲学家,以其独特而深刻的人生哲学而闻名于世。
他的思想深受东方哲学的影响,特别是佛教和印度哲学,而他的主要著作《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更是对人类生活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与解读。
生活中的痛苦叔本华认为,人生充满了痛苦和苦难,生来就注定了痛苦是不可避免的。
他将痛苦视为人生的核心特征,认为人类无法真正摆脱痛苦与苦难。
在他看来,人生就如同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人们在战斗中忙忙碌碌,终其一生也只能体会到痛苦和折磨。
欲望与快乐叔本华指出,人类的欲望无穷无尽,永远无法得到满足。
欲望的满足只是短暂的快乐,并不能带来持久的幸福感。
他认为,人们追求快乐和满足欲望只会导致更多的痛苦和不满,因为欲望无法被永久满足,而快乐也只是一种短暂的幻象。
内心的平静叔本华认为,摆脱痛苦的唯一途径是通过超脱欲望和个人欲望的束缚,从而达到心灵的平静和安宁。
他主张通过冷静和超然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痛苦和苦难,从而达到心灵的自由和解脱。
只有意识到欲望的虚幻和短暂性,人们才能摆脱痛苦的困扰,实现心境的平和与宁静。
生活的意义在叔本华看来,人生本身并没有固定的意义和目标,生命的意义取决于个人对生活的态度和理解。
他主张人们应该珍惜当下,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刻,不要将希望寄托于未来或理想中的幸福。
只有在当下的沉思与平静中,人们才能找到真正的意义和价值,体验内心的深邃与宁静。
总结叔本华的人生哲学深刻而独特,他对人类生活的苦难和痛苦有着深刻的洞察力,同时也给予了人们摆脱痛苦的启示。
通过放下欲望,体验内心的宁静与平和,人们才能找到生活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叔本华的思想不仅引领着人们对自身存在的深刻反思,同时也启示着人们如何在世俗的纷扰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以上就是关于叔本华人生哲学的一些思考与解读,希望能够带给读者新的启发和理解。
生活虽充满痛苦与挣扎,但只有在内心的平静与超脱中,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人生的智慧——叔本华
![人生的智慧——叔本华](https://img.taocdn.com/s3/m/20ae3c8e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db.png)
人生的智慧——叔本华引言概述:叔本华,德国哲学家,被誉为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他以其独特的智慧和思量方式,对人生、幸福和意义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即意志、苦难、幸福、自由和艺术,探讨叔本华的智慧对人生的启示。
一、意志的力量1.1 意志的本质:叔本华认为意志是世界的基本构成要素,是一种强大的力量,驱使人们追求目标。
1.2 意志的作用:意志使人们具有坚定的决心和毅力,克服难点,实现自己的梦想。
1.3 意志的培养:叔本华主张通过锻炼意志,如坚持自律、养成良好的习惯等,来提升个人的意志力。
二、苦难与人生2.1 苦难的不可避免性:叔本华认为苦难是人生的常态,每一个人都无法逃避。
2.2 苦难的价值:苦难可以使人们更加坚毅和成熟,从中获得智慧和启示。
2.3 应对苦难的方法:叔本华建议人们要接受苦难,从中学会调整心态,寻觅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三、幸福的追求3.1 幸福的定义:叔本华认为幸福是一种内心的满足和平静,与外在的物质享受无关。
3.2 幸福的来源:幸福源于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对自己和他人的关爱,以及对内心的深度思量。
3.3 实现幸福的方法:叔本华主张通过追求内心的满足、保持平衡的生活方式以及培养心灵的宁静来实现幸福。
四、自由与命运4.1 自由的定义:叔本华认为自由是人们追求幸福的基本条件,是摆脱外在束缚的能力。
4.2 命运的限制:叔本华指出,人们的自由受到命运的限制,但仍然可以通过内心的力量来选择自己的态度。
4.3 自由的实现:叔本华主张通过自我认知、积极的行动和对自己情绪的掌控来实现内在的自由。
五、艺术的价值5.1 艺术的作用:叔本华认为艺术是一种超越现实的表达方式,可以匡助人们超脱现实的痛苦和束缚。
5.2 艺术的启示:艺术可以让人们感受到美和真理,启示人们思量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5.3 艺术的欣赏:叔本华主张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如音乐、绘画等,来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
叔本华的主要哲学观点
![叔本华的主要哲学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c9f9eb3f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fe.png)
叔本华的主要哲学观点叔本华是德国的一位哲学家,他在19世纪许多领域都有很大的贡献。
他综合了不同文化的思想,提出了一系列哲学观点。
在他的哲学里,他主要强调人的自我意识、痛苦和生命的意义。
下面我们将围绕“叔本华的主要哲学观点”来写一篇文章。
第一步:人的自我意识在叔本华的哲学观中,他认为人与动物不同之处在于人有自我意识。
他认为自我意识是一个人能够理解自己的存在和行为的能力。
这种能力让人能够逐渐认识到自己是谁、自己想要什么并意识到自己所做的影响和意义。
他认为自我意识是人类独特的一面,也是人类最重要的一面。
第二步:痛苦在叔本华的哲学中,痛苦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他认为每个人都会经历痛苦,这是人生必须经历的一部分。
但是,他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减少痛苦,来获得幸福。
他通过无数的研究认为,欲望是引起痛苦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他提出了要通过减少欲望来减少痛苦的方法。
第三步:生命的意义叔本华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对生命本身的认识和感知,而不在于世俗上的荣誉、财富或权利。
在他看来,我们的生命只是短暂的一瞬间,与无限的时间相比,人的生命是非常渺小的,因此活着的意义也不在于得到多少金钱或成就,而在于如何让自己不会感到空虚和不满足。
总结:综上所述,叔本华的哲学观点形成了一个完整而独特的哲学体系,并对世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强调了人的自我意识、减少痛苦和追求自己的生命意义,这些观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尽管人们对叔本华的哲学观点有不同的理解,但都能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叔本华哲学中的人学思想之探讨
![叔本华哲学中的人学思想之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3dc27c8f8762caaedd33d451.png)
的 。作 为本质的意志能客体化 为不 同的级别 ,最高的级别是
人 。 见 , 意 志 世界 中 , 本 华 也 承 认 人 的存 在 。 表象 世 界 可 在 叔 与 不 同 的是 , 后者 作 为 主 体 的人 是个 体 化 原 理 之 下 的个 体 , 意 而 志 世 界 中 的人 是 作 为类 而存 在 的 。
( ) 的 生存 状 况 二 人
应该转 向人类 自身 , 应该把研究人的存在 、 意义 、 价值 、 质 , 本
人 在 世 界上 的地 位 等 人类 自身 的问题 作 为 中心 ” 。如果 说 苏 … 格 拉 底把 哲 学 从 天 上 带 到人 间 , 始 注 重 人 , 么使 哲 学 真 正 开 那 从 注 重 本体 论 与 认 识 论 到 注重 人 本 身 的 , 是叔 本 华 。 如他 就 正 所 说 : 我 们 这 考 察 的 最 后 部 分 , 开 始 就 可 宣 称 ,以期对把握现代西方
人本 主 义 思潮 之 发 展 有所 裨 益 。
主体就是表象者 , 这个进行表象者就是人 自己”2 叔本华在 “ [ 1 。
表 象世 界 中一 方 面 承认 作 为 主体 的人 的存 在 ,另一 方 面强 调
了认识 中的主体性因素。此外 , 世界 的本质是意志 , 这一结论 叔本华使哲学摆脱了西方近代以来 以认识论作为研究 中
一
叔 本华 认 为 , 生 本 质 上 是 痛 苦 的 。这 是 因为 , 人 生存 意志
部分 ; 因为 这部 分 所 涉 及 的是 人 的行 为 , 和每 人 直 接 有 关 是
本身就意味着欲求 和渴望 , 但 是一切 欲求 的基地却 是需要 , “
缺 陷 , 就 是 痛 苦 ”2 追 求 一 种 欲望 并 得 到 满 足 , 遭 遇 也 [ 1 。要 就会 种 种烦 恼 和痛 苦 。 种愿 望 与 欲 求 得 到实 现 与 满 足 , 一 又会 产生 新 的 欲 望 和追 求 。人 的 欲望 是 无 穷 尽 的 , 远 无 法 完 全 满 足 , 永 如 此 , 苦 也 就 无法 消 除 。假 如 人 的全 部 欲 望 都 得 到 满 足 , 痛 又 会 产 生 难 以 忍 受 的 空 虚 与无 聊 , 也 是 一 种 痛 苦 。 因此 , 人 这 “
人生的智慧——叔本华
![人生的智慧——叔本华](https://img.taocdn.com/s3/m/74f2dcda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96.png)
人生的智慧——叔本华叔本华是德国哲学家亚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的笔名,他以其独特的哲学思想和对人生的深刻洞察而闻名于世。
他的著作《人生的智慧》是他对人生意义和幸福的思量和总结。
本文将环绕叔本华的哲学思想展开讨论,探讨人生的智慧。
一、人生的苦难与悲观主义叔本华对人生充满了悲观主义的看法。
他认为人生是充满苦难和痛苦的,而且人们的欲望无法得到满足,从而带来无尽的痛苦。
他将人类的欲望分为三个层次:存在、意志和理智。
他认为存在是人类的基本本能,而意志则是驱使人们追求欲望的动力。
然而,由于欲望的无限性,人们永远无法达到满足,导致痛苦的产生。
他认为理智是人类惟一的救赎,通过理智的控制和超越欲望,人们可以减少痛苦。
二、意志的否定与解脱叔本华主张通过否定意志来解脱人生的痛苦。
他认为意志是人类痛苦的根源,惟独通过意志的否定,才干达到真正的解脱和幸福。
他提出了“虚无主义”的概念,即通过超越欲望和追求,达到无欲无求的境界。
他认为通过对艺术、美学和冥想的追求,人们可以暂时超越欲望的束缚,体验到纯粹的存在和内心的宁静。
三、同情心与道德观念叔本华强调同情心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同情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是减轻痛苦和实现幸福的关键。
他提倡人们要关注他人的痛苦,通过同情和慈悲来减轻他人的痛苦,并通过行善和奉献来实现自己的幸福。
他认为道德观念是基于同情心的,惟独通过遵循道德规范,人们才干实现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四、哲学的价值与人生的意义叔本华认为哲学是人生的智慧,是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量和探索。
他认为通过哲学的思量和反思,人们可以认识到人生的苦难和痛苦,并通过对苦难的接受和理解来实现内心的平静和幸福。
他强调通过哲学的思量和反思,人们可以超越物质欲望的束缚,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自由。
五、人生智慧的实践与应用叔本华的哲学思想并非只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实践和应用的智慧。
他认为人们应该通过实践和应用他的哲学思想,来实现对人生的智慧和幸福的追求。
人生的智慧——叔本华
![人生的智慧——叔本华](https://img.taocdn.com/s3/m/2352ad51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53.png)
人生的智慧——叔本华引言概述: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是德国哲学家、作家,被誉为西方哲学史上最伟大的悲观主义哲学家之一。
他对人生的智慧有着深刻的思量和独特的见解。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即意志、苦难、欲望、智慧和幸福,来探讨叔本华对人生的智慧的看法。
一、意志1.1 意志的本质:叔本华认为意志是一种盲目的、无住手的欲望,驱使着人们的行为。
1.2 意志的无法满足性:无论人们如何追求欲望的满足,都无法获得持久的满足感,因为欲望是无穷无尽的。
1.3 意志的痛苦:叔本华认为,欲望无法得到满足会带来痛苦,而人们的一辈子就是在不断追求满足欲望的过程中经历痛苦。
二、苦难2.1 苦难的普遍存在:叔本华认为苦难是人生的常态,没有人能够彻底摆脱苦难的存在。
2.2 苦难的根源:苦难的根源在于欲望的无法满足和人际关系的磨擦。
2.3 苦难的意义:叔本华认为苦难可以使人们认识到欲望的无法满足性,从而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三、欲望3.1 欲望的束缚:叔本华认为欲望会束缚人们的心灵,使其无法真正追求内心的自由和满足。
3.2 欲望的欺骗性:欲望往往使人们追求虚幻的幸福,而忽视了真正的内心满足。
3.3 欲望的戒除:叔本华主张通过戒除欲望,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智慧,从而摆脱欲望的束缚。
四、智慧4.1 智慧的追求:叔本华认为智慧是超越欲望和苦难的关键,是人们追求内心真正满足的道路。
4.2 智慧的获得:通过对自身和世界的深刻思量,人们可以获得智慧,并超越欲望的束缚。
4.3 智慧的重要性:智慧使人们能够看清欲望的虚幻和苦难的本质,从而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五、幸福5.1 幸福的真正含义:叔本华认为幸福并非来自外在的物质享受,而是来自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5.2 幸福的实现:通过追求智慧、戒除欲望和接受苦难,人们可以实现真正的幸福。
5.3 幸福的持久性:叔本华认为真正的幸福是内心的,不会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因此具有持久性。
结论:叔本华的人生智慧告诉我们,人生充满了苦难和欲望,但通过智慧的追求和戒除欲望,我们可以获得内心的平静和真正的幸福。
叔本华人生哲学
![叔本华人生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11051f28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01.png)
叔本华人生哲学
叔本华的人生哲学诠释了一种开放和富有建设性的人生价值观以及朝着自由完
善的发展动力。
追求自由和个性发展是叔本华关于人生哲学的精髓之一,他提出了“自由”和“个性完善”作为生活主题,认为它们应该成为每个人个性发展的目标,从而使人们可以更珍视自己的生活,更充分地体验生活的乐趣。
叔本华强调以对真理的虔诚寻求、对智慧的探究与反思为基础的生活哲学,他
认为,当我们在寻求审慎又不断发展的道路时,我们才能真正接近般若波罗蜜多教义。
因此,叔本华建议,将智慧视为一种基本义务,智慧不仅指思考能力,而且指人们对不断发展、不断前进追求一种更高更完善的状态的一种渴望,也是一种追求思想自由的勇气。
叔本华还鼓励学生持续性地获得教育,他认为,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获得自由的
精神和资源,可以实现人类的伟大头脑,以改善整个社会的精神水平和物质水平。
他主张,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更好地发现正义,把握新的知识,激发新的思想,从而为当今社会发展提供积极力量。
简而言之,叔本华的人生哲学强调智慧和教育,以对真理的虔诚寻求、对智慧
的探究与反思为基础,强调以自由、智慧和教育为一个人实现能力的最高境界以及完善生命的动力。
叔本华的人生哲学,不仅能够改变我们看待生活的方式,而且可以使我们走向更好的未来。
浅析叔本华悲观主义的人生哲学
![浅析叔本华悲观主义的人生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e037d222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bc.png)
浅析叔本华悲观主义的人生哲学叔本华是一位德国哲学家,其思想中的悲观主义是其最为著名的派别。
他所提出的人生哲学贯穿着悲观主义的基本思想,即人类的存在本质上是无意义的、毫无目的的和无尽的痛苦。
1. 人类的本质是“意志”,而非理性叔本华的“意志”指的是一种人类本质之力,其强大到足以影响我们做出所有决定。
而人类不仅仅是通过理性、思考和逻辑来决定其行为,而是受到了无意识的“意志”力量的控制。
这种“意志”力量来源于人类与世界的联系,它产生了我们的欲望、野心、需求和冲动。
人类的“意志”力量是源源不断的,它的目的是满足我们的欲望、野心、需求和冲动。
然而,这种此刻的满足很快就会被一种空虚感所取代。
我们会发现,不论我们达成了多大的成就或拥有了多少的物质和财富,这种空虚感始终存在。
2. 人类的存在是极度痛苦的叔本华认为,人类的存在无目的,既毫无意义,且充满痛苦。
确切地说,叔本华不是说人类的生活中只会有痛苦,相反,他认为所有的事物或事件都涵盖两种极端:满足和痛苦,而人类的生活中往往占比例更倾向于前者。
无论我们在世界上所表现的人类行为有多么伟大,痛苦仍然会存在,即使是最幸福的人也不例外。
此外,每一个人都有生老病死的过程,即使他们所得到的物质和财富越多,生死也是无法避免的。
3. 悲观主义是正确的人生态度对于悲观主义的叔本华来说,人类的存在本身就是痛苦的,因此,他认为应该以悲观的态度面对人生。
这种悲观的态度是指面对现实、承认痛苦并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像欢乐主义者那样避免或忽视痛苦,或者幻想一个没有痛苦的世界。
悲观主义所提倡的不是消极的态度,它强调的是不放弃的坚持和承认痛苦的重要性。
此外,悲观主义者更容易从失败和挫折中提取经验教训,以及对自己的行为和能力有更全面和真实的认识。
总结叔本华的悲观主义的人生哲学提出了一种尖锐的批评,指出人们不能盲目地、轻易地陷入幸福追求中并认为实现个人目标是外在的世界意义。
但不可否认,这种论调给人们打击过多,可能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影响创造力与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社会科学 HENAN SOCIAL SCIENCES
Jul.,2009 Vol.17 No.4
叔本华哲学中的人学思想之探讨
郑宝霞 (新乡学院 社会科学部,河南 新乡 453003)
摘 要:“意志”范畴是贯穿叔本华唯意志主义哲学体系的主线。叔本华把意志与人相联系,并探讨了
(二)人的生存状况 叔本华认为,人生本质上是痛苦的。这是因为,生存意志 本身就意味着欲求和渴望,“但是一切欲求的基地却是需要, 缺陷,也就是痛苦”[2]。要追求一种欲望并得到满足,就会遭遇 种种烦恼和痛苦。一种愿望与欲求得到实现与满足,又会产生 新的欲望和追求。人的欲望是无穷尽的,永远无法完全满足, 如此,痛苦也就无法消除。假如人的全部欲望都得到满足,又 会产生难以忍受的空虚与无聊,这也是一种痛苦。因此,“人 生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像钟摆一样的来回摆动着;事实上痛 苦和无聊两者也就是人生的两种最后成分”[2]。此外,生存本 身就是一场持续的斗争,生命每时每刻都必须为抵御死亡而 斗争,但死亡总要来临,不可避免,所以这一斗争最终还是注 定要失败的。基于上述理由,叔本华认为,人生必然是苦难,人
·38·
识表象与意志中的主导作用,体现了主体性中的非理性因素。 在实践层面上,主体性却体现得不明显,因为叔本华的哲学观 是理论的而非实践的。因此,我们主要探讨意志在价值层面上 的主体性表现。价值关系在叔本华那里主要表现为意志与对 象的关系,意志是一切价值的主体性创造者,是否符合意志的 要求是评价一切的标准。
需要注意的是,前面说意志是超越主客二分的,而这里又 把意志作为价值主体看,这是否矛盾呢?回答是否定的。我们 说意志消解主客二分,不在根据律内,是从认识意志本身来讲 的。对意志自身而言,无所谓主体和客体。但若把意志与它的 客体化相比较,即意志与对象相联系,则意志就可以看做是对 象的主体。与西方近代那种只看到主客之分而忽视其关联不 同,叔本华看到了意志与对象的对立统一。正是从这个角度 讲,“世界的主体是意志”[5]。
叔本华认为,作为表象的世界有两个本质的、不可分的半 面— ——主体与客体,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主体,整个世界都因 主体的存在而存在。“主体是世界的支柱,是一切现象、一切 客体一贯的、经常作为前提的条件;原来凡是存在着的,就只 是对于主体的存在”[2]。而这个主体主要是指人。如果不从本 体论的角度,而从价值关系的角度来看,叔本华的这一观点是 有意义的,因为纯粹的、不与人发生关系的自然界本身是毫无 意义的,其价值只存在于与人的联系中。世界正是因为有了主 体才有价值,它的存在才有意义,这是意志的价值主体性在叔 本华哲学中的最高体现。
收稿日期:2009-04-25 作者简介:郑宝霞(1962— ),女,河南济源人,新乡学院社会科学部副教授。
·37·
生在世即是一场悲剧。意志越强烈,苦难也就愈深重。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最 强烈、最活跃的人,也就是最痛苦的人。
(三)人的本性 既然生存意志的本性导致人生的痛苦,那么我们如何来 对待生命意志呢?叔本华提出了意志的肯定与否定。意志的肯 定就是不为任何认识所干扰的、常住的欲求本身,一般弥漫于 人类生活的就是这种欲求。个体的生命是会死亡的,这时最坚 决的生命意志之肯定就通过生殖行为表现出来。意志的肯定 导致的后果就是整个自然界在意志客体化的一切级别上,在 一切族类的个体之间,必然是一场不断的斗争。“因此每人都 想一切为自己,要占有一切,至少是控制一切……这种心理就 是利己主义,而这是自然界中每一事物本质上的东西”[2]。每 个人不仅要从别人那里夺取自己所要的,而且为了稍微增加 自己一点幸福就要毁灭别人整个的幸福或生命,这是利己主 义的最高表现。因此,意志的肯定集中表现为人间的争斗现 象、利己主义和恶毒,其中利己主义与恶毒是人类的两大本 性,这是在个体化原理之下人性的表现,是现实生活中大多数 人的选择。 叔本华认为,要脱离人生这无穷尽的苦海,只有彻底否定 生命意志。要做到这一点,就必然走向禁欲之路。第一步是自 愿放弃性欲。他认为,自愿的、完全不基于动机而放弃性欲的 满足已经就是生命意志的否定了。第二步是自愿造成贫苦。禁 欲之路的尽头是通过斋戒绝食而达到死亡,因为此时,随着死 亡而告终的不仅是现象,而且是本质自身(生命意志)。意志 的否定使人摆脱了个体化原理,从而摆脱了痛苦。看穿个体化 原理之后,人的本性不再表现为恶,而表现为善、美德、公道与 同情。“我们已看到如何在较低程度上看穿个体化原理就产 生公道,如何在较高程度上看穿这个原理又产生心意上真正 的善,看到这种善对于别人如何体现为纯粹的,亦即无私的 爱”,“一切仁爱(博爱、仁慈)都是同情”[2]。因此,学者们把 叔本华的这种思想称之为同情伦理学。生命意志的否定会给 人带来幸福与愉快。需要注意的是,生命意志的否定是必须以 不断的斗争来争取的。可见,叔本华的人性论是善恶的相对 论。在个体化原理下,即肯定意志时表现为利己主义与恶;在 看穿个体化原理下,即否定意志时表现为善与同情。 (四)人的本质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得知,在人的生存状况中,意志决定 了人生是痛苦的,在人的本性中,意志决定了人的本性的善与 恶。可见,意志在人的生存中起着主导作用,是最内在的东西, 即内核。所以,人的本质是意志。意志是单一的、完整的、不可 分的,是超越根据律的,因而是自由的。 (五)人的价值与意义 叔本华的人生观不仅是悲观主义的,而且是虚无主义的。 他认为,人生是宿命的。虽然作为世界本质的意志是永恒的、 绝对自由的,但作为个体的意志却是为总的世界意志所决定 的。从表面上看,每个人的行为似乎都是由自己决定的,但在 事实上却是为隐藏在背后的生存意志所驱使,直至生命终结。 所以,人生绝不是自由的,而是由生存意志的必然性所支配 的。换句话说,人是宿命的,人不可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因而, 人生也就无价值、无意义了。而取消和否定意志之后,“这世
人性以及人的本质、价值与意义等问题,形成了相对系统的人学思想。叔本华的人学理论以意志作为本体论
基础,既开了现代非理性主义哲学之先河,又为开创现代人本主义流派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叔本华;人学思想;意志;非理性;价值
中图分类号:B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5X(2009)04-0037-03
意志是道德价值及道德评价的主体。道德价值集中表现 在对善与恶的理解上。在叔本华看来,善“这概念基本上是相 对的,是指一客体对意志的某一固定要求的相适性。因此,一 切的一切,只要是迎合意志的,就不管这些东西在其他方面是 如何的不同,就都用善[好]这一概念来思维。……总而言之是 把一切恰如我们所愿的都叫作善[或好]”。相反,坏或弊害则 是指“不迎合意志每次要求的一切”[2]。可见,善恶的确定要靠 意志来表现,道德评价要以是否符合意志的要求为标准,在个 体化原理之下人的本性就表现为利己主义和恶,在看穿个体 化原理之下人的本性就表现为善。足见叔本华的这种善恶观 和道德观,明显地表现了他的意志范畴作为价值关系的主体 的地位。
表述成“世界是人的表象”,因为只有人才具有抽象能力将表 象纳入自己的理性思维之中。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凡 已属于和能属于这世界的一切,都无可避免地带有以主体为 条件的性质,并且也仅仅只是为主体而存在”[2]。世界即表象, 主体就是表象者,“这个进行表象者就是人自己”[2]。叔本华在 表象世界中一方面承认作为主体的人的存在,另一方面强调 了认识中的主体性因素。此外,世界的本质是意志,这一结论 是叔本华从人的本质是意志,而人又是大宇宙(世界)的缩 影,推得自然界包括动物、植物、无机界与人的本质都是意志 的。作为本质的意志能客体化为不同的级别,最高的级别是 人。可见,在意志世界中,叔本华也承认人的存在。与表象世界 不同的是,后者作为主体的人是个体化原理之下的个体,而意 志世界中的人是作为类而存在的。
叔本华的意志主义哲学开了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之先 河,在欧洲哲学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不仅表现在 他的意志本体论中,而且体现在他对人的本质、本性、生存状 况、价值与意义等一系列问题的阐述中。笔者试图对叔本华人 学思想及其本体论基础进行简要探讨,以期对把握现代西方 人本主义思潮之发展有所裨益。
一 叔本华使哲学摆脱了西方近代以来以认识论作为研究中 心的传统。他认为,传统哲学过去所研究的认识论问题,对于 人类来说并不是根本的,而且也是无法解决的。所以,“哲学 应该转向人类自身,应该把研究人的存在、意义、价值、本质, 人在世界上的地位等人类自身的问题作为中心”[1]。如果说苏 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带到人间,开始注重人,那么使哲学真正 从注重本体论与认识论到注重人本身的,就是叔本华。正如他 所说:“我们这考察的最后部分,一开始就可宣称为最严肃的 一部分;因为这部分所涉及的是人的行为,是和每人直接有关 的题材……也是如此的符合人的本性,以致人们在任何一个 有联贯性的哲学探讨中……总要把其中有关行为的这一部分 看作整个内容的总结论。”[2]可见,关于人的思想在叔本华思 想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叔本华 的人学思想进行探讨。 (一)肯定作为主体的人的存在 叔本华将世界分为表象的世界与意志的世界。他认为, “‘世界是我的表象’:这是一个真理,是对于任何一个生活 着和认识着的生物都有效的真理;不过只有人能够将它纳入 反省的、抽象的意识罢了”[2]。因而,“世界是我的表象”可以
界— ——意志的镜子— ——的取消和消逝……那么它一定是消失 于无之中了”[2]。可见,不论是肯定生命意志还是否定生命意 志,人生都是无价值、无意义的,都是虚无。但需注意的是,对 这里的“无”应做辩证的理解。
二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叔本华的人学思想是比较系 统和完整的。值得注意的是,叔本华的人学思想有其本体论的 基础,可以说,人学思想是其意志主义的必然产物。这也是叔 本华与其后人本主义学者的最大差别。 (一)作为世界和人类共同本体的意志 所谓“人类本体”的问题实质上就是从形而上学的角度 来解决“人是什么”的问题。这是哲学发展趋向的必然指向。 随着近代哲学对人的认识能力和道德实践能力等现象的认 识,哲学家的目光必然内敛于人自身的研究,建立关于主体的 本体论学说也是顺理成章的[3]。那么,人类本体究竟是什么呢? 对此问题的回答在西方哲学史上经历了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 义两个阶段。理性主义者以康德、黑格尔为典型代表,他们认 为,人类主体就是理性,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理性主义的人类 本体论。而非理性主义者则以叔本华为奠基人,认为人类本体 是意志,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意志主义的人类本体论。 叔本华认为,从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来看,“世界是我的表 象”只是说出了真理的一面,更重要的是世界除了表象还有 什么。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人自身这一特殊的客体入手。与 其他客体不同,人是主客体的统一,人作为认识的主体,“对 于他既谈不上杂多性,也谈不上杂多性的反面:统一性。我们 永远不能认识他”[2]。但他却是一切形式和客体的前提。人作 为客体要服从客体的那些规律。由于人同时又是实践和行动 的主体,他总是为了追求一定的目的、在某种动机的驱使下实 施某一行为,这种目的和动机实质上就是“意志”的一种体 现。因此,根据这种动机律我们就可以找到人的本体就是“意 志”。依此类推,万物之本也皆为意志。这样,人以及万物都是 表象与意志的统一。表象无非是意志外化出来的杂多,而意志 自身在本质上是没有一切目的、一切止境的,它是一个无尽的 追求。 作为人类本体之意志是自由的。意志和表象之间不仅是 “一”和“多”的对立,也是“自由”与“必然”的矛盾。意志存 在于一切形式之外,现象却总是存在于根据律的四种形态之 中,任何一种现象自身既是原因,又是结果,现象之间纯粹是 因果关系和必然性,而“意志作为它自身是自由的”[1]。这样, 当叔本华把意志当做人类本体时,实质上也就强调了人的自 由本质。叔本华第一次把非理性的意志作为人的本体,把人的 非理性本质揭示出来,为哲学对人的研究开创了新的领域,使 人类对自身的认识有了一个新的高度与新的视角。 (二)作为价值主体的意志 主客体关系的问题包含三个层面,即:认识层面、实践层 面和价值层面。在认识层面,人们考察的是能否以及如何认识 世界;在实践层面,人们考察认识世界是为了什么;进入价值 关系这一层面,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认识和改造世界有何意 义[4]。近代哲学的主体性原则在叔本华哲学中充分地表现为意 志的至上性和主体性。在认识论上,叔本华主要强调直观在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