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肩痛分析及治疗策略

合集下载

偏瘫并发症-肩痛

偏瘫并发症-肩痛

3.冈下肌 冈下窝--肩关节后方--大结节--上臂内收并旋外;
4.小圆肌肩胛骨外侧缘--肩关节后方--大结节--上臂内
收并旋外;
5.大圆肌肩胛骨下角--肱骨前方--小结节嵴--上臂
后伸、内收和旋内.
6.肩胛下肌:肩胛下窝--肱骨前方--小结节--内收、旋
内.
三角肌 小 圆 肌
大 圆 肌
1、肩胛肱骨协调活动的丧失
不能认为肩痛是疾病的一部分.发病时并不存 在肩痛,显然,有些因素引起了肩痛.
一、肩痛的原因
肩由七个关节组成,它们之间互相协调, 同步运动,保证了肩完全无痛的运动。任 何影响这种互相协调的因素都会引起肩痛 或运动受限。为了理解偏瘫后引起肩痛的 机制,必须了解正常肩的活动机制。
肩胛肱骨协调活动使上肢能被平滑的上 举的过程
2、帮助患者做床椅转移时牵拉了其上肢。 一般我们在这方面比较注意,但是病号家 属往往忽视这方面的问题,只抓住患者的 上肢,由于患者自身的重力,患者移动身 体时迫使肩关节外展,特别容易导致肩的 损伤。同样当帮助患者行走时,抓住患者 的手或患肢搭在帮助者的肩上。任何失去 平衡或突然运动,都可使上肢被迫外展, 肱骨头靠近肩峰而造成损伤。
尽管有些肩痛是由于意外损伤而突然发生, 但通常的发展是比较典型的.在治疗或检查 中被动活动上肢时,患者在关节被动活动范 围的终末段感到剧烈疼痛,并可以准确指出 疼痛部位.
如果引起疼痛的因素未去除,疼痛可能在一段 时间内很快加重,而且整个活动范围都引起疼 痛,特别是上肢上举和外展时.某些患者可能 仅在某一特定姿势下疼痛,甚至晚间卧床也疼 痛,有的突然剧痛可能不仅发生于全范围活动, 而且上肢再放到体侧时或在运动的某一阶段 也会突然疼痛.
3、在轮椅中不正确的搬动。患者在轮椅 中下滑时,身体 的重量迫使未受保护的肩关节被动外展。 同样,护理人员从浴盆里提起患者时也会 发生相同的损伤。

偏瘫肩痛康复治疗论文

偏瘫肩痛康复治疗论文

偏瘫肩痛的康复治疗【摘要】目的:探讨偏瘫病人肩痛的康复治疗。

方法:对21例偏瘫病人进行综合康复治疗。

结果:经治疗病人肩痛明显缓解。

结论:对偏瘫肩痛病人进行综合康复治疗,使肩痛明显缓解,促进疾病的整体康复。

肩痛是偏瘫患者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发生率为5%~84%。

其中2/3在中风发作后4周内出现肩痛,其余的在随后的2个月内发生。

然而肩痛也可以很晚出现,甚至在数月后。

患肢可以表现为轻度的弛缓性瘫痪,也可以表现出明显的痉挛状态。

肩关节半脱位可能同时存在,也可能不存在。

疼痛多发生在上肢活动时,如穿衣和肩上举,会影响康复训练、日常生活和护理。

疼痛有时也发生在休息时,甚至影响睡眠。

肩痛不仅影响患者的情绪,而且影响功能的恢复。

本文对21例偏瘫合并肩痛患者进行综合的康复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偏瘫;肩痛;运动疗法;超短波治疗;针灸治疗【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534-01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21例中男15例,女6例;年龄42~78岁;入院时病程15~720天,平均218.7天。

脑梗塞13例(其中1例患者两次脑梗塞)、脑出血8例;肩痛,右10例,左11例,其中伴有肩关节半脱位12例,肩手综合征2例。

现病情稳定,意识清楚,无感觉障碍,既往无肩周炎及其它肩痛病史。

1.2 康复方法(1)发病早期保持良好的床上体位,使肩胛骨充分前伸,上肢予以适当支撑。

(2)被动肩关节前屈训练:患者平卧位双侧下肢屈曲,做肩胛、骨盆反向运动。

在肘关节伸直状态下,治疗者把患侧上肢上举到无不适的位置。

患者坐位双手叉握在一起,然后放在前面的一个大皮球上,身体前倾推动皮球,然后再返回。

实际运动发生在屈曲的髋关节上,但同时肩关节也做进一步上举的运动。

(3)抑制患侧上肢屈肌痉挛运动:患者仰卧,双膝屈曲,治疗师坐在患侧,一手托住患者肘关节,使其手臂伸直,另一手握住患者手掌,使其手指伸直,医者用食指抵住患者拇指,使其拇指展开,治疗师用手使患者的患手背曲,并持续一定时间;(4)叉手上举活动肩关节:患者仰卧,双膝屈曲,治疗师由上肢近端至远端快速拍打患肢伸侧肌,使肘伸直,令患者双手十指交叉握在一起,患手各指分别在健手各指上面,以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逐渐上举上肢数次,被动运动患侧上肢,同时嘱患者家属督促患者进行该训练,每日数组,每次上举20次为一组。

偏瘫肩痛的康复治疗(1).

偏瘫肩痛的康复治疗(1).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 运动控制受损反映出来即是肌力的变化, 包括肩部肌肉的痉挛和软瘫状态。 • 痉挛状态是由于脊髓内初级传入纤维活动 异常, 继而肌肉的牵张反射亢进引起的 速度依赖性肌张力增高, 是上运动神经 元综合征的一个组成部分。
• 肌痉挛导致肩部的僵硬, 常伴有肢体酸胀疼痛、 关节挛缩、 畸形等,使患者的运动能力受损, 影 响康复治疗。 • 肩胛下肌的痉挛会使手臂固定于内旋位,此时在肌 肉附着点处可受牵拉而产生疼痛。肩痛患者在行肩 胛下肌神经阻滞术后, 由于肌肉麻痹, 可以使肩 部的疼痛减轻,上肢的屈曲、 外展及外旋度均发 生快速而明显的改善。 • A 型肉毒杆菌毒素在痉挛的肩部行神经阻滞术, 发现该疗法也能有效的减少肩痛程度, 改善肩关 节的活动度。
偏瘫肩痛的康复治疗
徐州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 巩尊科
( hemiplegic shoulder pain, HSP )
• 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 常见于脑卒中后 1—3个月, • 发生率高达 70%。
偏瘫肩痛
临床特点
• • • • • • ①严重的肩痛,通常伴有肩关节脱位; ②部分患者手腕和手有肿胀; ③疼痛由肩部放射到肘部及手; ④静止时无疼痛,被动活动时疼痛加重; ⑤肩关节外展、外旋时疼痛加重; ⑥夜间疼痛明显,严重者可影响睡眠。
• 中风患者由于患侧肩部的制动、 慢性损伤、 废用性 萎缩、 挛缩等原因, 常引起肩周肌肉、肌腱、 滑囊 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 导致关节囊内外粘连, 阻碍肩部的活动。 • 粘连性关节囊炎与 VAS 疼痛评分相互关联,是肩痛 的主要病因。 • 偏瘫肩痛也能够进一步加重患者的关节固定、 肌肉废 用萎缩或肌挛缩等情况,从而更加促进粘连的发生发 展, • 偏瘫肩痛与粘连性关节囊炎的因果关系是双向的。

偏瘫的中医康复治疗方案

偏瘫的中医康复治疗方案

偏瘫,又称半身不遂,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舌肌瘫痪,常伴有语言不利、口角歪斜等症状。

中医认为,偏瘫的发生与气血瘀阻、筋脉失养、肝肾亏损等因素有关。

中医康复治疗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滋补肝肾、强筋健骨为主要原则,旨在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二、中医康复治疗方案1. 诊断与评估首先,对患者进行全面诊断和评估,包括病史、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等,以明确病因、病机及病情程度。

2. 内治法(1)中药治疗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用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滋补肝肾功效的中药。

以下为常见的中药方剂:①血府逐瘀汤:适用于瘀血阻络型偏瘫,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作用。

组成:当归、川芎、赤芍、牛膝、桃仁、红花、柴胡、枳壳、甘草。

②补阳还五汤:适用于气虚血瘀型偏瘫,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作用。

组成:黄芪、当归、川芎、赤芍、地龙、桃仁、红花。

③地黄丸:适用于肝肾亏损型偏瘫,具有滋补肝肾、强筋健骨作用。

组成:熟地黄、山药、山萸肉、泽泻、茯苓、丹皮。

(2)针灸治疗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是偏瘫康复治疗的重要手段。

以下为常见的针灸方法:①体针:选取患侧肢体穴位,如曲池、合谷、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等,采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

②头针:选取头部运动区、感觉区、语言区等,采用轻刺激手法。

③耳针:选取耳穴如神门、皮质下、心、肝、肾、脑干等,采用轻刺激手法。

(1)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以下为常见的推拿按摩手法:①揉法:用手指、掌根或掌侧在患侧肢体进行揉按,以缓解肌肉紧张。

②捏法:用拇指和其他四指捏住患侧肢体,进行有节奏的捏拿。

③搓法:用双手掌在患侧肢体进行往返搓揉,以促进血液循环。

(2)拔罐拔罐可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缓解疼痛。

以下为常见的拔罐方法:①局部拔罐:选取患侧肢体穴位,如曲池、合谷、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等,进行局部拔罐。

②走罐:用火罐在患侧肢体进行往返推拉,以促进血液循环。

偏瘫性肩痛 ppt课件

偏瘫性肩痛 ppt课件

21
22
16
(三)、手法活动肩胛骨
• 患者仰卧位时,治疗师一手从患者患 侧腋下伸向患侧肩胛骨后,手掌托住 患侧肩胛骨;另一手扶住患肩;作肩 胛骨向前、向外、向上的运动。患者 坐位时,治疗师一手托住患侧上肢, 一手放在肩胛骨后,将上臂向前伸及 外展方向牵拉。
17
(四)、抗痉挛运动
• 在痉挛期,患者患侧上肢常表现为肩胛骨回缩, 上肢屈曲性痉挛模式。因此,上肢伸肌的主动活 动和抗阻训练可降低屈肌的张力,减轻挛缩。患 侧仰卧,双腿屈曲并拢向两侧摇动,旋转躯干。 然后将双腿倒向健侧,治疗师一手放在患膝上, 一手放在患肩上,用力向下压。通过牵拉患侧, 以降低整个患侧的肌痉挛。注意控制双腿摇动的 节律,勿快。患者坐位,治疗师一手托住患侧上 肢,一手握住患手,注意必须使手指展开,腕背 屈,让屈曲痉挛的上肢伸直(肘伸直),向肩前 屈方向牵拉上臂。用上述手法向肩外展方向牵拉 ,外展上肢同时注意在尽可能范围内外旋。通过 缓慢被动牵伸患侧上肢,可使上肢节在人体的活动范围最大,偏瘫时改变 最明显。肌电生物反馈对降低肌张力和伴发 的疼痛有价值。
20
(七)、其它治疗
• 偏瘫性肩痛也可用下述方法治疗:①温热疗法 、寒冷疗法;②特定电磁波谱辐射器(TDP) 局部照射,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具有消炎、 止痛的作用。距离30-40cm,时间30min。每日 一次,15-20次为1疗程;④抗痉挛药物;⑤ 用酒精及利多卡因注入痉挛肌肉也有效;⑥对 肩手综合征患者,可用类固醇类药物口服或关 节腔内注射,或局部注射交感神经阻滞剂。
18
(五)、患侧负重
• 患侧负重是一种降低患肢异常肌张力和增加本体 感觉刺激的有效方法。治疗师用双手按住患侧肩 关节,轻度挤压并上抬肩关节。对肌张力增高能 坐起的偏瘫患者,取坐位,上肢略外展、外旋, 肘伸直,手指伸开,用手按在平坐位床或椅上, 移身体的重量向患侧(即用患侧上肢支撑体重) ,注意上肢保持外旋的位置。上肢患侧负重即可 增加肩关节的本体感觉刺激,又可抵抗上肢的屈 曲痉挛。

浅谈偏瘫并发症“肩痛”治疗PPT

浅谈偏瘫并发症“肩痛”治疗PPT

06
展望与未来研究方向
新技术应用
机器人辅助治疗
利用机器人技术进行精准的物理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康 复进程。
虚拟现实技术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实际环境,帮助患者进行功能训练,增强 康复训练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神经调控技术
利用电刺激、磁刺激等技术,激活瘫痪肌肉,促进神经再生和功 能恢复。
临床研究进展
通过专业按摩和推拿手 法,放松肩部肌肉,促
进血液循环。
运动疗法
在专业指导下进行肩部 功能锻炼,增强肌肉力 量,改善关节活动度。
药物治疗
口服或外用药物,如非 甾体消炎药、局部麻醉
药等,可缓解疼痛。
手术治疗
01
02
03
04
肩关节镜手术
通过微创技术,清理肩关节内 部病变组织,修复受损结构。
肩袖修复术
针对肩袖损伤引起的疼痛,修 复受损的肩袖组织。
辅助检查
X线检查
观察肩关节结构是否正常,排除骨折、脱位等情况。
MRI检查
进一步了解肩关节内部结构,如肌腱、关节囊等是否存在异常。
神经电生理检查
评估神经功能,排除神经根病变等引起的肩痛。
04
偏瘫并发症“肩痛”的治疗
非手术治疗
物理疗法
如电刺激、超声波、磁 疗等,有助于缓解肩部
疼痛和肌肉紧张。
按摩与推拿
姿势异常
偏瘫患者常因肌肉力量失衡而出现 姿势异常,如肩胛骨后缩、上抬等, 导致肩部压力增大,引发疼痛。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高发人群
偏瘫患者,尤其是脑卒中 后患者,是肩痛的高发人 群。
发病率
据统计,约有30%~60% 的偏瘫患者会出现肩痛症 状。

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 高申菊

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  高申菊

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高申菊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的原因并探讨其预防护理的方法。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因脑卒中致偏瘫住院并发肩痛的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3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并发肩痛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预防护理的方法。

结果:早期为患者进行体位疗法及被动运动,搬运和转移病人时注重保护上肢,护理活动中避免引起肩痛的不适当运动,对家属及陪护进行健康指导等措施,可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的发生。

结论:对偏瘫患者发生肩痛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从护理环节提出预防措施,以最大限度减少肩痛的发生。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原因分析;预防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2-0238-02肩痛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文献报道偏瘫患者肩痛的发生率为5%~84%[1],临床表现为肩部疼痛、麻木感或难以忍受的感觉,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

由于肩痛的存在,使得患侧上肢肌肉主动活动减少,阻碍上肢功能恢复和整体康复进程,从而影响了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持续疼痛使患者产生情绪或心理障碍,进一步严重干扰康复治疗,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早期预防、正确治疗和护理至关重要。

笔者对偏瘫患者发生肩痛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从护理环节提出预防措施,以最大限度减少肩痛的发生。

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因脑卒中致偏瘫住院并发肩痛的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男22例,女16例,年龄43~81岁,其中>59岁31例。

脑梗死26例,脑出血11例,左侧偏瘫16例,右侧偏瘫22例。

发生于痉挛期29例,迟缓期9例。

合并症:高血压32例,2型糖尿病26例,冠心病23例,心律失常16例,心肌梗死7例。

并发症:肩关节半脱位30例,肩手综合征13例。

发病后7天内接受康复干预(包括体位疗法、运动和作业疗法)7例,电针治疗20例。

偏瘫的治疗方法

偏瘫的治疗方法

偏瘫的治疗方法
偏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导致患者失去部分或全部的肢体运动功能。

针对偏瘫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1.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偏瘫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进行肌肉训练、关节活动、平衡锻炼等物理疗法,可以促进受损神经和肌肉的再生,增强肢体的功能。

2. 药物治疗:根据偏瘫的原因和严重程度,医生可能会开具一些药物来帮助改善症状。

例如,使用肌肉松弛剂来减轻肌肉痉挛,或者使用抗凝血药物来预防血栓形成。

3. 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偏瘫的核心治疗方法,包括肢体功能锻炼、平衡恢复、行走训练等。

康复训练需要由专业的康复师指导,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训练方案。

4.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偏瘫症状。

中草药配方可以用于促进血运、活血化瘀,中医按摩和针灸也可以起到祛痹通络的作用。

5. 神经激活治疗:神经激活治疗是一种较新的治疗方法,通过电刺激或声波刺激等方式,刺激受损的神经和肌肉,促进神经再生和肌肉收缩,从而恢复肢体功能。

6.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偏瘫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例如,对于由脑卒中或肿瘤引起的偏瘫,可以进行手术切除或放疗来减轻对神经功能的压迫。

上述治疗方法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因进行综合应用,以期达到尽可能好的康复效果。

请在接受治疗前,一定要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并获得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偏瘫肩痛分析及治疗策略讲课讲稿共47页文档

偏瘫肩痛分析及治疗策略讲课讲稿共47页文档

谢谢!
偏瘫肩痛分析及治疗策讲课讲稿
11、不为五斗米折腰。 12、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 贞秀姿 ,卓为 霜下杰 。
13、归去来兮,田蜀将芜胡不归。 14、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15、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的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的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in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on Shoulder Pain of Patients with Stroke Hemiplegia XUZi—li ehabilimfion MedicalDepartment,AffiliatedHospitalofJiningMedical College.JiningShandong272029)
肩 痛 的 康 复措 施 较 多 ,康 复 早 期维 持 良肢 位 摆 放 对 预 防肩 痛 十 分 重 要 ,尤 其 是脑 卒 中偏 瘫 患 者 , 可 有 效预 防 肩 关节 损 伤及 肩痛 ,有利 于 患侧 肢 体 功 能恢 复 。患 者 卧位 ,患侧 肢体 需 时刻 保 持 良肢 位 摆 放 ,且 每 1.5-2个 小 时翻 身 1次 ;坐轮 椅 时 让 患 者 尽 量 坐直 (可在 患 者背 后 放 软枕 等支 撑 物 ),肩 和 前 臂 充 分前 伸 ,置 于轮 椅 扶 手上 ;站 立 时佩 戴 肩 托 ,减轻 上 肢 牵 拉肩 部 ,避 免肩 部 损 伤 ,防 止肩 关 节 半脱 位
肩痛 是 脑 卒 中偏 瘫 患者 的常 见 并发 症之 一 ,研 究报 道 其 发 病 率为 9%~40%t”。症 见剧 烈 疼 痛 发作 或 麻 木 感 、烧 灼样 痛 ,或 难 以忍受 的 多种 异样 感 觉 , 不 仅 给 患者 带 来 疼痛 和 精神 负 担 ,还 严重 影 响 患者 整 体 功 能 的恢 复 ,尤其 是 上 肢功 能 ,增 大 治疗 难 度 , 延 长 病程 。因 此 ,充分 了解脑 卒 中偏瘫 肩 痛 的发 病 机 制 ,掌握 预防和 治疗 方法 ,对 患者康 复 至关重 要 。 1 发病机 制 1.1西 医发 病机 制 临床 对 肩 痛 的 发 病 原 因有 不 同 认 识 。Lo SF等 B 发 现 粘 连 性 关 节 囊 炎是 肩 痛 的主 要 原 因 ,占 50%;肩 关节 半脱 位 占44%,旋转 袖 撕 裂 占 22% ,肩 手 综 合 征 占 16% 。Rizk TE等 研 究 发 现 ,偏 瘫后 肩 痛 可 能 由粘 连性 关 节 囊 炎致病 。Sand 等 认为 脑 卒 中后 肩痛 与 住 院时 间延 长 、上 肢 无力 、 上肢恢 复 差 、ADL和 低 出院率 密切 相关 。 1.2 中 医发 病机 制 脑卒 中即 中医“中风 ”,中风 后肩

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预防和治疗

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预防和治疗

寻证医学研究成果--肩手综合征
肩手综合征(SHS)---反射交感神经营养不良障碍或 I型复合区域性疼痛综合症征
近端外伤如肩、颈或肋骨损伤或内脏源性损伤能加速 SHS。
开始有严重疼痛,然后进展到肩部僵硬和全上肢的疼 痛。其他症状包括中度到重度手和腕的水肿,血管运 动变化和萎缩。如果不治疗,可能形挛缩和偏瘫肩痛
正常人在肩关节外展时肩胛下肌放松,以避免肱骨头内旋产生冲撞损 伤;胸大肌是肩胛下肌的协同肌。
寻证医学研究成果---痉挛、挛缩和偏瘫肩痛
冻结肩与肩关节囊挛缩: (粘连性囊炎)
寻证医学研究成果---痉挛、挛缩和偏瘫肩痛
偏瘫肩关节的粘性改变被认为源于制动、滑膜炎或关节组织代谢性变 化
尽管有不同的声音,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痉 挛所造成的肌肉失平衡是造成偏瘫肩痛的原因。
肌张力的异常
偏瘫痉挛期, 由于肩胛带肌群痉挛导致肩胛骨后缩 和肱骨内收、内旋, 从而影响了盂肱关节外展时所必需 的正常肩胛骨与肱骨的协调活动。
偏瘫弛缓期肌张力降低, 肌肉松弛, 局部缺少肌肉的 支撑, 抵抗不了手臂重量的引力作用而过度牵拉肩关节 囊, 喙肱韧带和周围软组织, 刺激了这些部位丰富的神 经感受器而引起肩痛。
Hakuno研究偏瘫肩粘性改变发现偏瘫对肩关节的粘性改变的发生 率有显著影响。受累的盂肱关节有30%的病人存在,而少受累侧则 只有2.7%发现粘性改变。
Rizk检查了30例偏瘫病人,通过关节拍片发现23例病人有关节囊紧 缩,典型的出现冻结肩(粘连性囊炎)。所以作者支持早期的肩关节 被动活动。
临床诊断粘连性囊炎标准:肩痛、外旋少于20º,外展少于60º。
我们的干预措施—功能性电刺激
美国HCPR中风康复指南定义:FES 是将电磁及应用于由于中 风累及的神经或肌肉,目的在于增加肌肉收缩和提高运动控制。

中风偏瘫后肩痛应用身痛逐瘀汤加以排刺法的效果观察

中风偏瘫后肩痛应用身痛逐瘀汤加以排刺法的效果观察

总有效 率 95.5%高 于参 照组 的 77.3%(P<0.05)。整 合针 灸联 合 法 ,治疗操 作 简单 ,费用较 低 ,极 大的改 善 了患者 的生 活 自理 能
中 医药治 疗效 果显 著 的原 因有 :1.中医关 于 中风偏瘫 的致病 因 力 、运 动功 能及生 活质量 ,治 疗效果显 著 ,临床 治疗价值 较高 。
显 著 。诸 多 药材 的联 合 应 用 ,效 果 显著 。2.针 灸 中 的对症 选 取 『31宋聪琳 ,邢 晓 东 .浅析 中 医针 灸结 合康 复 治疗 中风偏 瘫 的 临
穴 位 ,可 以减轻 脑 缺血 引 起 的脑 功 能损 伤 ,有 利 于脑 功 能 的恢 床 效果 观察 卟 中国卫 生标 准管理 ,2016,7(23):132-133.
总结 为患 者肝 脏存 在 问题 ,且 肾脏 虚弱 ,导 致脉 络阻 塞 ,筋脉 肌 参 考文 献
肉 失养 及 正气 亏 空 。在 治疗 中以通 脉 、益气 、活 血为 主 。药 材 『11徐 玉琴 ,刘梅 英 .针 灸结合 康复 疗法治疗 中风后 遗症期 42例
中使 用 了大量 的黄 芪 ,能 够帮 助患者 补充 元气 ,扩张血 管 ,有 利 【71_中国 中医药现代远 程教 育 ,2015,13(16):84-85.

内蒙古中医药第 37卷 2018年 5月第 al of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1.37 No.5 2018
QOL积分 均优 于参 照 组患 者 (P<0.05);研 究组 患者 的治疗 成 效
综 上 ,在脑 中风 偏 瘫 患 者 治疗 中应 用 中 医药 联 合 针 灸 方
月 ~2017年 11月 对 中风偏 瘫后 肩痛 应用 身痛 逐瘀 汤加 以排 刺 为第 2线 ,手 阳明大 肠经从 臂 经肩 脶 到巨 骨为第 3线 ,手 少 阳

偏瘫合并肩痛的病因分析与处置

偏瘫合并肩痛的病因分析与处置

1 肩痛 的病 因
众 所 周 知 当 站 立 位 时 , 肩 胛 骨 和 肱 骨 均 处 于 0 ,而 上 。 肢 外 展 时 ,肩 胛 骨 外旋 和 肱 骨 运 动 的 角 度 比为 12 即上 肢 :, 外 展 9 。 ,盂 肱 关 节 外 展 6 0时 0 ,肩 胛 骨 外 旋 3 。 当 上 肢 上 0。 举 10时 ,盂 肱 关 节 外 展 10 ,肩 胛 骨 外 旋 6 。 肌 张 力 正 8。 2。 0。 常 时 ,整 个 运 动 过 程 以 平 滑 协 调 的 模 式 进 行 。 如 果 要 完 全 外 展 上 肢 ,肱 骨 还 必 须 能 外 旋 , 因 为 肱 骨 外 旋 使 肱 骨 大 结 节 可 以从 肩 峰 后 方 通 过 ,而 内 旋 时 , 大 结 节 被 喙肩 弓 阻 挡 , 只 能 外 展 6 。 肱 骨 头 在 关 节 盂 内 向下 滑 动 必 须 伴 有 肱 骨 的 0。 外旋 ,外 旋 时 肱骨 大 结 节 才 能 在 喙 肩 弓 下 自由 通 过 。 当 偏 瘫 时 患 者 肩 痛 ,丧 失 了肩 关 节 活 动 度 ,上 肢 屈 曲
维普资讯
汪 晓 雁 . 声 监 测 宫 外 孕 氨 甲 喋 呤 保 守 治 疗 的 临 床 官外 孕 8 0例 ,其 中观察 3 0例 。 氨 甲喋
因 ,也 可 能与 停经 时 间 较长 ,药 量不 足 ,药 物敏感
并 肩 痛 的 病 因和 治疗 进 行 初 步 探 讨 。
度 增 高 ,也 足 以 使 其 同 步 旋 转 延 迟 。 而 肩 胛 骨 周 围 的 肌 张
力 和上 肢 肌 张 力 相 同 时 ,才 能 保 持 协 调 ,并 以 同 样 的 速 度

起 运 动 ,提 供 自然 的 保 护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偏瘫肩痛的原因
(四)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也参与了偏瘫肩痛的发病机制,包括抑郁、 焦虑、恐惧回避,高度警觉、疼痛灾难化等。
Valencia的研究表明,疼痛灾难化和抑郁,对偏瘫肩 痛的预测和表现显著相关。
必要时采用Pain Catastrophizing Scale评估
三、偏瘫肩痛的原因
四、偏瘫肩痛的评估
三、偏瘫肩痛的原因
(一)局部软组织病变因素 3、肩关节半脱位
近期Kim的研究表明,肩关节半脱位与脑卒中后1至3 个月的偏瘫肩痛显著相关,与脑卒中后6个月的偏瘫肩痛无相 关性。
更有研究提出,50%的肩关节半脱位没有发生偏瘫肩痛, 两者不相关的可能的原因是半脱位的严重程度与周围软组织 损伤的范围无关。
其次因为肩部的松弛可以导致上述的肩关节半脱位,引 起周围神经卡压和软组织继发损害。
三、偏瘫肩痛的原因
(二)运动控制失常 2、肌张力增高
Bohanon研究了偏瘫肩痛发病率的五个变量,包括病人年龄、 偏瘫病程、偏瘫肩外旋的范围(RosER)、偏瘫肩内旋肌的痉挛 状态、偏瘫肩外展肌与外旋肌的减弱。结果表明:偏瘫肩内旋肌的 痉挛状态与疼痛强度高度相关。可能的机理是,由于肩内旋肌(肩 胛下肌和大圆肌)的持续痉挛状态,导致肩内旋内收,肩胛骨位移, 盂肱关节运动平面失常,肩锁关节压力增大,出现类似于骨性关节 炎的特征,表现为肩痛。
其次,脑卒中后的痉挛期,肩关节周围肌肉肌张力增高,肩 部运动模式出现异常,痉挛肌肉附着部位的骨膜受到持续牵拉,导 致疼痛。
三、偏瘫肩痛的原因
(三)神经性功能障碍 1、周围神经损伤 虽有争议,但大多数研究表明,痉挛状态、半脱位、肩
关节不稳定以及护理不当都可能引起脑卒中患者肩部周围神 经损伤,产生偏瘫肩痛。
三、偏瘫肩痛的原因
(三)神经性功能障碍 2、中枢神经系统因素
(2)中枢敏化
中枢敏化是指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信号的放大,是感觉神经系统的 可塑性对炎症和神经损伤的一种表现。偏瘫肩痛患者的疼痛感受神经元的 正常生理活动发生改变,表现对机械、冷热刺激的敏感性增强和痛觉过敏。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可以发生在脊髓-丘脑-皮质通路任何 水平的神经性疼痛综合征。
出现肩痛,28%发生在两周,87%发生在两个月,病 后6个月80%的患者肩痛得到解决。
二、肩关节解剖复习
二、肩关节解剖复习 肩 关 节 构 成
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节前面观
肩关节功能解剖分类
三、偏瘫肩痛的原因
(一)局部软组织病变因素 1、肩袖、肱二头肌腱病变 ——肩袖肌腱末端病和撕裂(肩袖损伤)、 ——肱二头肌肌腱炎、 ——滑囊炎
急性期最常见的是: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 冈上肌肌腱炎、 肩峰下-三角肌滑囊炎。
慢性期最常见的是: 冈上肌腱炎、 肩胛下肌肌腱炎 肩锁、胸锁关节炎。
关于肩袖损伤:
肩袖是覆盖于肩关节前、上、后方之肩胛下肌、冈上 肌、冈下肌、小圆肌等肌腱组织的总称。位于肩峰和三角 肌下方,与关节囊紧密相连。
肩袖的功能是上臂外展过程中使肱骨头向关节盂方向 拉近,维持肱骨头与关节盂的正常支点关节。肩袖损伤将 减弱甚至丧失这一功能,严重影响上肢外展功能。
研究发现常见受损的神经是:腋神经(Chino),臂丛神 经上干(Kingery),肩胛上神经(Tsur)。
三、偏瘫肩痛的原因
(三)神经性功能障碍 2、中枢神经系统因素 (1)Ⅰ型复合型区域性疼痛综合征(肩手综合征SHS) 发病机制为肩部周围软组织损伤引起伤害性刺激,经感觉神经传
入中枢系统,使患肢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炎症反应,血管痉挛,导致水肿和 疼痛。
关于肩袖损伤:
脑卒中患者大多为慢性的肩袖损伤,涉及肩关节肌力, 关节面倾斜支点变化,错误的被动运动等原因。
痛点多在肩关节前外侧,当肩关节前屈和外展时疼痛 加剧。肩袖部分撕裂者肩关节外展60°-120°范围出现疼 痛,完全撕裂甚至可触及撕裂的间隙。
常用的检查:上臂下垂试验、肩峰撞击试验、 早期明确辅助诊断是MRI、超声。。。 但确诊肩袖损伤的“金标准”是关节镜检查,且也是 3cm以内肩袖损伤首选的 诊治手段。
Gabi的研究发现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和偏瘫肩痛之间存 在一些相似的特征:一致的发病时间、相似的疼痛分布(患 侧大面积持续性自发性疼痛)及感觉障碍(温度觉迟钝、痛 觉过敏)等。从而认为偏瘫肩痛可能是中枢性卒中后疼痛的 一种具体形式(或亚型)。
脑卒中后中枢性敏化和中枢性疼痛存在一些共同的机制, 临床很难将其区分开来。
三、偏瘫肩痛的原因
(一)局部软组织病变因素 2、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病变 50%的偏瘫患者有粘连性关节囊炎,有研究表明,偏瘫肩痛和粘连
性关节囊炎可能存在共同的病理特性——关节囊的硬度增加,因而这两种 病变互为因果。
脑卒中早期肩关节无痛范围的PROM练习减少挛缩
和粘连,并有效预防肩峰撞击综合征,减少疼痛。
偏瘫肩痛分析
2018.11.04
一、概述
偏瘫肩痛(Hemiplegic Shoulder Pain,HSP)是脑 卒中后偏瘫侧肩部疼痛的总称,是中风后常见的并 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其原 因复杂,临床诊断思路和常规的治疗方式多样,缺乏 科学规范化的诊治方案。
中风后肩痛的发生率
• 肩痛的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估计为48% - 84% • 最早两周就可以出现,一般发病在中风后2-3个月。 • 最近的一项前瞻性研究中报道中风后34%的患者
三、偏瘫肩痛的原因
(一)局部软组织病变因素
3、肩关节半脱位 脑卒中软瘫期,患者松弛的肩部
肌群、韧带及关节囊不能为肩关节提 供静态和动态稳定性,重力和外力牵 拉都可能使肱骨头相对于关节盂的位 移增加,引起半脱位。其它如肩袖损 伤和肩胛骨升提等也会使半脱位进一 步损害运动控制路径,增加软组织损 伤和偏瘫肩痛的风险。
无论争议如何,脑卒中后早期偏瘫上肢应有足够支持和 保护,积极预防肩关节半脱位。
三、偏瘫肩痛的原因
(二)运动控制失常 1、肌张力降低 研究表明脑卒中Brunnstrom分期Ⅰ、Ⅱ、Ⅲ的患者,
上肢较易发生软组织损伤和偏瘫肩痛。运动障碍本身不会引 起偏瘫肩痛,但严重的运动功能丧失很可能导致上肢长时间 制动,引起粘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