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共27页文档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7、美国与西欧的关系: ①西欧影响美国:17—19世纪
西欧在北美的殖民扩张
欧洲移民促进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欧洲的启蒙思想影响美国独立战争 美国经济得到欧洲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的支持 美国追随英国侵略中国
②美国逐渐剥夺欧洲的霸权:19世纪末至二战
一战前后美国取代英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华盛顿会议上取得与英国同等的制海权
轴 心 国 集 团
世 界 反 法 西 斯 同 盟
1940年,德国与日 本、意大利在柏林 。
1937年日发动全面侵华 战争。1939年德国突袭 波兰。1941年德军进攻 苏联。1941年12月,日 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二 战进一步扩大。
1942年初,中、美、 英、苏等26国在华盛 顿共同签署了《联合 国家宣言》,反法西 斯联盟正式成立。
⑥20世纪30年代,法国纵容了德国的侵略。 ⑦二战初期,德国进攻,法国沦亡。 ⑧二战结束时,法国同美英分区占领西部德国。 ⑨20世纪50年代,法德和解,推动欧洲一体化 进程。
3、英美关系 ①1783年,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枷锁。 ②1823年,美国提出“门罗主义”,引起英国不满。
③一战后期,美国参战企图同英、法等国争夺战利品。
建立 三国 同盟 三国 协约 1882年德意奥三 国同盟形成,核 心是德国。
主要活动
20世纪初英法俄 三国协约形成, 核心是英国。
1920年成立,是 第一个全球性的 国际组织
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冲 突,导致了第一次世 界大战的爆发。
国际 联盟
宗旨:防止战争,维持 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合 作,保证各国严守国际 义务
(3)殖民地半殖民地、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与帝国 主义、殖民主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它经历了20世纪上半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反对宗 主国的殖民剥削和政治压迫,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 斗争,以及二战后一大批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争取经 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斗争。在当代世界,新兴发 展中国家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已由对抗关系发展到 控制与反控制、斗争与协调的关系。 (4)社会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这主要表现为苏联实行社会扩张政策和大国主义,在 社会主义国家与兄弟党之间,出现了苏联的控制与中 国、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反控制、反霸权主义和维护 社会主义国家主权和独立的斗争。
高三历史课件: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
⑤从美苏矛盾到南北矛盾。
二战后的总体特征是从两个阵营到三 个世界,由两极格局向多极格局的趋 势发展。战后美国推行霸权政策,美 苏冷战,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 团对抗。1991年苏联解体后,世界格 团对抗。1991年苏联解体后,世界格 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世界经济发展 面临激烈竞争,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 家的矛盾即南北矛盾日益尖锐。
2.近现代各时期国际关系的 基本特征
①世界近代史上,欧洲是国际关系的中心 舞台,而欧洲大国之间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 殖民霸权的激烈角逐和斗争,又是近代各时 期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具体可分为三个阶 段: a.16世纪末至18世纪中期,特征为:西 16世纪末至18世纪中期,特征为:西 欧国家争夺殖民霸权。为夺取世界殖民霸权, 英国先后同西班牙、荷兰、法国多次交战, 最终确立了欧洲霸权和关 系,主要包括:
1.资本主义国家为争夺世界殖民
霸权而产生的错综复杂的矛盾、 霸权而产生的错综复杂的矛盾、 斗争. 斗争. 2.两次世界大战以及世界政治格 2.两次世界大战以及世界政治格 局的演变等内容。
1.世界主要矛盾的演变
①从英西、英荷矛盾到英法矛盾。16 从英西、英荷矛盾到英法矛盾。
③二战后至今,国际关系经历了由两大阵 营到三个世界,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 发展的趋势。二战中,传统的欧洲强国英、 法、德或削弱或战败;美国成为资本主义 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可以与美国抗衡 的国家。美苏矛盾尖锐,国际关系日趋紧 张,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以欧洲为中心的 国际关系格局;到80年代未90年代初,苏 国际关系格局;到80年代未90年代初,苏 东剧变,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格局呈现多 极化趋势。
③从法德矛盾到英德矛盾。19世纪晚 从法德矛盾到英德矛盾。19世纪晚
期到1918年的总体特征是帝国主义重新 期到1918年的总体特征是帝国主义重新 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资本主义 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随着向帝国 主义的过渡而加剧了。经济发展的不平 衡性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的对 比,造成了它们之间新的矛盾。实力与 所占殖民地成倒挂情况。根源于普法战 争的法德矛盾一时成为欧洲大陆的主要 矛盾。为争夺巴尔干半岛,俄奥矛盾不 断加剧。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
英国殖民北美与北美独立战争 西、葡殖民拉美与拉美独立运动 二战后,亚、非、拉美地区民族解放运动
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大致分期:
a.16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特征为:西欧国家争 夺殖民地和欧洲霸权。
b.19世纪晚期至一战,特征为:帝国主义重新瓜分 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重要国际会议及国际条约
时间 与会国
主要内容
影响
巴黎 和会
1919年
27个国家 签订《凡尔赛和约》 确立帝国主义在欧 英法美操纵 及其他一系列和约 洲、西亚、非洲的
统治秩序
华盛顿 会议
1921-1922
9国 美英日操纵
有利于美国在中国
签订了《九国公约》 的扩张,确立了帝
等文件
国主义在亚太地区
的统治秩序
1、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相同之处有①少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 会议②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③会议暂时调整了列强 间的矛盾,但也埋下了新的矛盾④均损害中国的主权 ( )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
2、弱国无外交,最能体现这一历史规律的事件是( ) ①巴黎和会②华盛顿会议③慕尼黑会议④万隆会议⑤上海APEC会议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③⑤
组织的性质 C.美国是欧洲联盟最大的成员国 D. 欧洲联盟正努力实现对外用“同一个声音”说话
4、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相同点是( ) A.帝国主义性质大国集团 B.既是政治集团又是贸易实体 C.由一个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D.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组织
5、下列国际或区域性组织哪一项不是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而建
启迪 战争是残酷的,我们要热爱和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识表解一、世界主要矛盾......的演变二、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及特点.....★近现代国际关系概况(各表均须结合课本掌握)★世界格局的变化★、重要的国际会议★、重要的国际条约★重要的国际组织三、主要大国间的关系1.英法关系:①基础史实18世纪,英法既在欧洲争霸,又在印度和北美争夺殖民地。
(七年战争)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最后打败了法国。
(第一次反法同盟) 19世纪中期,英法联合在克里木战争中打败俄国。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缔结协约,共同对德。
在巴黎和会上,英国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
英法操纵国联排斥美国插手欧洲事务。
30年代,英、法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都采取了绥靖政策。
二战中,英、法联合对德作战,并加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二战战后,英、法都加入北约组织。
1986年后以英法同为欧共体成员国。
②归纳认识:双方关系时而争夺,时而联合.工业革命前,双方争夺欧洲霸权与殖民利益,敌对关系居于主导;工业革命后联合居于主导,联合主要在于对俄、侵华、对付共同敌人德国共同主宰国联,推行绥靖政策.二战后两国国际地位下降.2.法德关系:①基础史实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普、奥积极组织反法同盟。
1870年爆发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后被迫向德国割地赔款。
19世纪晚期,法德矛盾十分尖锐。
双方加入不同军事集团对抗。
一战爆发后,法德在西线对抗,进行凡尔登索姆河战役。
巴黎和会后,法国主张全面削弱德国。
收回阿尔萨斯洛林,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索取战争赔款.30年代,法国纵容了德国的侵略。
二战初期,德国进攻,法国沦亡。
二战结束时,法国同美英分区占领西部德国。
西德成立后,法德同为北约与欧共体成员国,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②归纳认识:法德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原因在于双方对欧洲霸权德争夺.普法战争对双方关系有重要影响,埋下相互仇恨的种子.20世纪中期以来法德关系改善.3.英德关系:①基础史实从法国大革命到拿破仑帝国时期,英国始终联合普奥反法。
近现代国际关系
近现代国际关系(一)知识结构国际关系主要指主权国家以及国家集团之间的相互关系。
只有当人类进入到资本主义阶段,生产力有了巨大的发展,世界越来越联系为一体的情况下,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才开始出现。
近现代史上的国际关系有三种基本类型:1.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矛盾与斗争。
2.资本主义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侵略与反侵略、奴役与反奴役的矛盾与斗争。
3.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与对抗。
从国际关系演变的过程来看,世界格局的演变是其核心内容。
一、16世纪下半期新航路开辟以后至一战1.16世纪下半期至19世纪中期这一时期是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确立的时期,也是早期西、荷、英、法向外扩张充满矛盾斗争的时期。
这构成了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的中心内容。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树立海上霸权。
17世纪,英、荷之间发生三次战争,荷兰战败,失去了海上强国的优势018世纪,英国又同法国进行了七年战争,英国打败法国,不仅掌握了欧洲霸权,而且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东方逐渐从属于西方。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代,英国对欧洲大陆推行均势政策,多次组织反法同盟。
1815年拿破仑战败,英国和欧洲的封建君主们在维也纳召开会议,建立了近现代史上第一个国际关系格局——维也纳体系,重新划分了欧洲的势力范围,奠定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
这个体系中,英国的霸主地位得到巩固,法国受到削弱,俄国实力增强。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为了争夺欧洲大陆霸权和争夺海外商品市场,欧洲列强们极力向外扩张,冲突不断,1853年至1856年,英、法同俄发生了克里米亚战争,俄国遭受失败。
1870年至1871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德国崛起,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2.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一战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时候,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变了他们之间国家实力的对比,后起的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争夺世界市场。
专题五:近现代的国际关系docx
专题五:近现代史上大国关系的演变一、中美关系1、近代的中美关系(1)第二次鸦片战争成为英法的帮凶:以美国人华尔为统领的洋枪队镇压太平军;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是《辛丑条约》的签字国。
(2)美国对华侵略势力扩大:①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拒绝中国代表的合法要求,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②1921—1922年,美国主导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侵略扩张创造了条件,使中国重新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局面。
(3)由纵容侵略到合作抗日:①在日军侵华战争初期,美国对日本实行绥靖政策,向日军出售大量战略物资;②1942年,中、苏、美、英等国发表《联合国家宣言》,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共同抗日,直至日本投降。
(4)抗日战争胜利后,实行“扶蒋反共”政策,挑起中国内战,直至蒋家王朝灭亡,美国侵华战争政策失败。
特征:在二战以前,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在二战中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共同进行反法西斯战争,形成同盟关系;二战后扶蒋反共。
2、现代史上的中美关系(1)1949—1972年美国对华实行“敌视政策”:拒绝同中国建交,对新中国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1950年,以联合国的名义侵略朝鲜,威胁中国安全,中国进行了抗美援朝, 1953年,被迫同中朝签订《朝鲜停战协定》;美国阻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结束了20多年的对抗;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20世纪80、90年代,中美摩擦不断,美国不断干涉中国内政,制造麻烦。
特别恶劣的是1999年悍然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引起我国人民的强烈愤慨。
中美不断摩擦的原因是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所致。
特征:20世纪70年代以前处于对抗关系,70年代以后走向正常化。
3、今天的中美关系(1)今天的中美关系既有合作,又有竞争;既有共同利益,又有矛盾冲突;是战略伙伴关系,又是竞争对手。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回车一中胡留成重点知识::一、两次世界大战。
二、世界格局的演变。
三、重要的国际会议四、重要的国际条约五、重要的国际组织复习本专题应注意:促使国际格局变化的最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国际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关系的根本原因。
第一课时重点识记::一、两次世界大战。
二、世界格局的演变。
教学过程:一、近现代国际关系概况1、19世纪晚期-一战,帝国主义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
2、一战摧跨了四大帝国,削弱了英、法,美国和日本崛起,诞生了苏联社会主义国家3、一战后-二战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并逐步瓦解。
从英美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到法西斯国家与反法西斯国家的矛盾。
此时期还增加了社会主义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经过二战,法西斯国家被消灭,英法遭到进一步削弱,美国掌握了世界霸权。
4、二战后从冷战格局向多极化格局趋势发展美苏矛盾、南北矛盾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第三世界兴起,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二、两次世界大战1、一战原因: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②以英德为首的两大侵略集团扩军备战;③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引燃一战战火。
(导火线)二战原因: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②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
③法西斯势力的扩张(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④英法美的纵容侵略。
(加快了战争爆发)2、一战经过(1)、爆发—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也很快卷入战争。
(2)、交战双方—同盟国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协约国的英法俄意美中和塞尔维亚。
(3)、大战役—凡尔登战役、(4)、结果—1918年奥匈帝国瓦解,德国投降。
二战经过:(1)、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2)、扩大:1941年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3)、进一步扩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4)、转折: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5)、欧洲第二战场开辟:1944年6月,英美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
历史启示: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绝不能 重演;人民终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是社 会前进的推动力;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 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 战;所有国家都应互不侵犯,互不干涉 内政,和平共处;只有加强国际合作, 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七)二战后的国际关系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
指主权国家及国家集团之间的 关系。主要包括国际政治关系和国 际经济关系,国家之间的竞争、冲 突与合作是其主要表现形式。
一、阶段特征
(一)殖民扩张与争夺 (16~18世纪)
新
航
殖
路
民 (葡萄牙西班牙——英法
开
扩 荷—英国 “日不落帝国”)
辟
张
(二)帝国主义矛盾的加剧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背景
表现 影响
第 二 次 工 业 革
向 帝 国 主 义 过
两
争 夺 世 界
大 军 事 集 团
一 战 爆 发
命
渡
(三)第一次 世界大战
(四)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世纪20年代)
形成: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一系列条约
实质: 帝国主义对战后世界的重新瓜分 机构:国际联盟
评价: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有利于战后世界的稳定和经济的发 展; 但不可能根本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 矛盾,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维也纳体系 (1815—1848、1871) 欧洲中心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19—1939) 欧洲中心格局
(向两侧扩展)
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1945—1991) 美苏两极格 局
一超多强、多极化
多极化格局趋势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两极格局
国际关系.pptx
在合作中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实现优势 互补、协同发展。
04
地区性冲突与热点问题探讨
中东地区局势及影响因素
宗教和民族矛盾
中东地区存在复杂的宗教和民族矛盾,如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阿拉 伯人和波斯人等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往往引发冲突和战争。
资源争夺
中东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各国为了争夺这些资源, 经常发生冲突和合作不稳定的情况。
面临挑战及应对策略建议
地缘政治风险加剧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意识形态对抗风险
国际治理体系滞后
局部冲突和地区热点问题此起 彼伏,对国际安全和稳定构成 威胁。应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和 争端。
全球贸易面临保护主义思潮的 挑战,国际贸易环境趋于紧张 。应积极倡导自由贸易,推动 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外部势力干预
一些外部大国为了自身利益,经常干预中东事务,导致地区局势更加 复杂和紧张。
朝鲜半岛问题历史与现状
1 2 3
朝鲜战争遗留问题
朝鲜战争结束后,半岛南北双方长期处于敌对状 态,军事对峙和紧张局势一直存在。
核问题
朝鲜半岛核问题是当前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之一,朝鲜的核试验和导弹试射等行为引发了国 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担忧。
缘政治紧张等。
双方立场
俄罗斯和欧洲国家各自坚持自己的立 场和利益诉求,导致双方关系难以缓
和。
未来展望
未来俄欧关系可能将继续保持紧张态 势,但双方也有可能在某些领域寻求
合作。
其他大国间关系变化梳理
中俄关系
欧日关系
中俄关系保持稳定发展,两国在政治、经 济、军事等领域合作不断深化。
欧洲和日本在经济、科技和文化等领域保 持着密切联系,双方也在加强政治和安全 领域的合作。
近现代国际关系
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原因 随着法西斯国家侵略战争规模的扩大,法西 斯势力已成为全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同 时也对英美等国的利益构成最大的威胁。 二战爆发后,美国改变中立态度,对英国等 进行援助;1941年8月,美英开始援助苏联; 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 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 同盟形成。 大大加强了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 了世界人民反对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二战 的胜利进程。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8年德国吞奥地利; 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 1940年春夏之交,德国西欧和北欧的丹麦、挪威、卢森堡、 荷兰和比利时等国; 1940年6月法国投降; 1940年秋德国猛攻英国; 1941年德军进攻苏联 ;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四、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
(一)第一世界大战后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世界 作出安排,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建立:1919年召开巴黎和会,协约国与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 1919──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 加利亚签署了一系列和约,与《凡尔赛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在美国的 倡议下,1921~1922年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九国代表在 华盛顿举行会议,签订包括《九国公约》在内一系列条约。通过巴黎和会和 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实质:它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评价: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所以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矛盾:掠夺战败国,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分赃不均,加深 了战胜国内部矛盾。对殖民地分割,激发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彻底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世界史专题复习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
外交政策需要适应时代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各国应根据自身国情和发展需要制定合适的外交政策。
外交政策
国际合作是指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互利共赢的活动,以实现共同利益。
国际冲突则是指各国之间由于利益分歧、意识形态差异等原因引发的矛盾和争端。
数字技术
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深刻改变国际关系格局。数字经济的崛起、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以及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应用,都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国际关系
数字技术的发展对国际关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各国应加强数字领域的合作,共同应对数字安全、数据隐私等挑战,推动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
总结词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民航客机撞击美国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造成近3000人死亡。
1. 9/11事件
美国领导的全球反恐战争,旨在消灭恐怖组织并防止恐怖袭击再次发生。
2. 反恐战争
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加强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活动和维护全球公共安全。
3. 国际合作
国际恐怖主义与全球公共安全
世界史专题复习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
CATALOGUE
目录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概述 国际关系核心概念 近现代国际关系重大事件 国际关系理论流派 国际关系发展趋势与挑战 Nhomakorabea01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概述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指的是自16世纪以来的国际关系,主要涉及欧洲、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区。
这一时期的国际关系主要受到欧洲殖民主义、两次世界大战、冷战和全球化等因素的影响,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关系错综复杂。
两次世界大战
现当代国际关系
现当代国际关系一、进入现代社会以后的国际关系:(略述)主要是殖民掠夺,以及在此基础上发生的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二战后的国际关系(当代国际关系)(一)二战后至今,国际关系的格局经历了由两极对峙到多极化的演变趋势,可为第三个时期:从1945年到50年代末,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对峙与抗争时期。
二战后期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战时同盟的政治基础动摇,美苏两个大国之间全球战略的分歧逐渐扩大,战时同盟发生分裂。
美国凭借它在战时膨胀起来的经济军事实力,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把战前对抗的两大帝国主义集团纠集在一起,组成了帝国主义阵营。
苏联同新生的欧亚人民民主国家一起组成了社会主义阵营。
美国要称霸全世界,遇到了苏联这个最大的障碍。
美苏由联盟转为敌对。
世界主要矛盾由二战中的法西斯国家同反法西斯联盟的生死较量变为两大阵营的全球对抗。
欧洲是美国对外扩张的全球战略的重点,苏联是主要对手,“冷战”是美国采取的主要方式和政策。
1946年丘吉尔在美国发表“铁幕”演说,进行“冷战”宣传。
1947年美国抛出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方针——杜鲁门主义,公开打出反苏反共的旗帜,“冷战”全面展开。
接着美国又实施了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的马歇尔计划,1949年建立了以美国为盟主的西方防御体系“北约”组织。
针锋相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于1955年建立了“华约”组织。
在欧洲形成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
在亚洲,美国扶蒋反共,干涉中国内政,建立亚太军事同盟体系,组成了对中国和苏联的包围圈;发动侵朝战争;武装侵占中国台湾;发动侵越战争。
中朝越等国人民进行了反侵略反干涉的斗争。
总之,两大阵营的对峙构成了战后初期世界政治格局和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
从60年代到70年代,是两大阵营开始解体、美苏争霸与三个世界形成时期。
由于苏联推行霸权政策,社会主义阵营到60年代解体。
同时,帝国主义阵营也出现分裂,形成了美国、西欧、日本三大经济中心。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
1、反法同盟 1793年 主要国家:英国、普鲁士、奥地利、荷兰、意大利、西班牙等。 (1)成立的主要目的: 遏制法国、镇压法国革命。 (2)英国加入这一组织的主要目的:反对法国称霸欧洲。 (3)其战争的性质是什么?对法国来说既是反封建的革命战争,又是民族 解放战争。对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法国对反法同盟的战争,打击了欧 洲封建势力,传播了法国资产阶级文化,扩大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长期的对外战争,也不利于法国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特别是不利于法国 的工业革命发展。 (4)参加反法同盟的国家有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国、荷兰,有封建国家如奥 地利、普鲁士、俄国。资本主义国家参加反法同盟是为了争夺欧洲霸权, 封建国家参加反法同盟是为了反对资本主义革命;俄国参加有双重性质, 既有反对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面,又有争夺欧洲霸权的一面。其前期对法国 战争主要是干涉法国革命,维护法国封建统治秩序;其后期的对法国战争 性质多样。
样?
二十世纪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先后发动了两次战争:一次是 海湾战争;一次是北约对南联盟的战争。试分析这两次战争的共 民原因及其性质,它说明了什么问题? 原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美国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随之爆 发。 性质:局部性战争、区域性战争、小规模冲突。 说明: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天下 并不太平,明显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两伊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两伊战争与九十年代的南斯拉夫解体后的地区性战争爆发 的的原因有什么不同?
四、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按 照新的力量对比重新瓜分世界,划分欧亚的政治版图,调整了它们在欧洲和亚洲 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建立了新的国际秩序,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凡尔赛体系 凡尔赛的构成:凡尔赛条约、协约国同奥保匈土的条约。 凡尔赛体系的主要内容:略 凡尔赛体系的作用: 对战败国德国进行了严惩和限制;使欧洲和中东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 化。 凡尔赛维护机构: 国际联盟 对凡尔赛体系的评价:
世界近代现代史国际关系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二世界近代现代史国际关系【知识链接】国际关系的主要表现方式:战争、和平。
和平时期主要进行国际会议、经济合作。
本专题的主要内容有:世界近现代以来的三次世界格局的变动、两次世界大战、重要的国际会议、国际组织。
通过四方面的主要内容从整体上、世界范围内了解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一、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第一世界大战后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世界作出安排,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建立:1919年1月召开巴黎和会,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
1919──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署了一系列和约,与《凡尔赛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在美国的倡议下,1921~1922年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订包括《九国公约》在内一系列条约。
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实质:它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作用:因为它只是暂时调整和缓解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所以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矛盾:掠夺战败国,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分赃不均,加深了战胜国内部矛盾。
对殖民地分割,激发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具体表现: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