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曲霉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合集下载

米曲霉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米曲霉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曲霉的研究及应⽤进展⽶曲霉的研究及应⽤进展摘要:介绍了⽶曲霉的⽣物学特性,并综述了⼯业上的相关应在基础相关领域、发酵产物领域、宏观诱变及微观诱变领域的研究与应⽤并提出展望。

关键词:⽶曲霉⽣物学特性⼯业应⽤1 ⽶曲霉的⽣物学特征⽶曲霉(Aspergillus oryzae)是⼀种好⽓性真菌,分类学归属于半知菌亚门、曲霉属。

菌落⽣长快,10d直径达5~6cm,质地疏松,菌丝⼀般呈黄绿⾊,酸度较⼤的培养基上呈绿⾊,酸度较⼩的培养基上呈黄⾊,⽼化后逐渐为褐⾊。

分⽣孢⼦梗⽣长在厚壁的⾜细胞上,分⽣孢⼦头呈放射形,顶囊球形或瓶形。

培养适温37℃。

⽶曲霉主要存在于粮⾷、发酵⾷品、腐败有机物、⼟壤等处,是我国传统酿造⾷品酱、酱油和酒类的⽣产菌种,也可⽤于⽣产各种酶制剂、有机酸、糖化饲料、益⽣素等。

在众多曲霉属家族中,⽶曲霉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随着应⽤领域的蓬勃发展,⼈们对⽶曲霉的关注⽇渐增长。

2.⽶曲霉基础领域的研究2.1 ⽶曲霉基因组的破译⽇本研究⼈员历经四年零四个⽉时间成功的破译了⽶曲霉基因组,并于2005年12⽉在《⾃然》杂志上发表了分析结果:⽶曲霉基因组⼤约有3800万个碱基对,共有8条染⾊体,包含约1.2万个基因。

这⼀成果为从微观领域研究⽶曲霉打下了⼀个良好的基础。

2.2⽶曲霉原⽣质体制备、再⽣和融合为了更进⼀步研究⽶曲霉,制备原⽣质体就变得尤为重要。

原⽣质体(Protoplast)即在⾼渗压溶液中,⽤酶法将细胞壁分解除掉,剩下由原⽣质膜包住的球状胞体。

它保持了原细胞的⼀切活性。

原⽣质体因去掉细胞壁屏障⽽对诱变剂的敏感性增强、变异率提⾼,⽽且表⾯易形成电极性,使不同种原⽣质之间相互易于吸引、脱⽔粘合⽽形成聚集物,因⽽原⽣质体诱变、融合是菌种选育的⼀种⾏之有效的⽅法。

王燕等⼈利⽤纤维素酶、溶壁酶、蜗⽜酶三种酶混合,并按5:3:1的配⽐,结果达到了最优的破除细胞壁的效果。

章运等⼈考虑了茵龄、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再⽣培养基的稳渗剂等多种因素,对沪酿3.042的原⽣质体制备与再⽣做了相关研究。

米曲霉

米曲霉

1.菌种特点:米曲霉( Asp.oryzae) 属于真菌菌落生长快,10d直径达5~6cm,质地疏松,初白色、黄色,后变为褐色至淡绿褐色。

背面无色。

分生孢子头放射状,一直径150~300μm,也有少数为疏松柱状。

分生孢子梗2mm左右。

近顶囊处直径可达12~25μm,壁薄,粗糙。

顶囊近球形或烧瓶形,通常40~50μm。

上覆小梗,小梗一般为单层,12~15μm,偶尔有双层,也有单、双层小梗同时存在于一个顶囊上。

分生孢子幼时洋梨形或卵圆形,长大后多变为球形或近球形,一般4.5μm,粗糙或近于光滑。

(半知菌亚门丝孢钢丝孢目从梗孢科曲霉属真菌中的一个常见种)。

菌落生长较快,质地疏松。

初呈白色、黄色,后转黄褐色至淡绿褐色,背面无色,分布甚广,主要在粮食、发酵食品、腐败有机物和土壤等处。

是我国传统酿造食品酱和酱油的生产菌种。

也可生产淀粉酶、蛋白酶、果胶酶和曲酸等。

会引起粮食等工农业产品霉变。

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具有丰富的蛋白酶系,能产生酸性、中性和碱性蛋白酶,其稳定性高,能耐受较高的温度,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医药及饲料等工业中。

米曲霉也是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和美国饲料公司协会1989年公布的40余种安全微生物菌种之一。

米曲霉米曲霉米曲霉是一类产复合酶的菌株,除产蛋白酶外,还可产淀粉酶、糖化酶、纤维素酶、植酸酶等。

在淀粉酶的作用下,将原料中的直链、支链淀粉降解为糊精及各种低分子糖类,如麦芽糖、葡萄糖等;在蛋白酶的作用下,将不易消化的大分子蛋白质降解为蛋白胨、多肽及各种氨基酸,而且可以使辅料中粗纤维、植酸等难吸收的物质降解,提高营养价值、保健功效和消化率,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生产曲酸、酿酒等发酵工业,并已被安全地应用了1000多年。

米曲霉是理想的生产大肠杆菌不能表达的真核生物活性蛋白的载体。

米曲霉基因组所包含的信息可以用来寻找最适合米曲霉发酵的条件,这将有助于提高食品酿造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体外法研究米曲霉培养物对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酶活性的影响

体外法研究米曲霉培养物对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酶活性的影响
纤维 素分 解酶 含量 被认 为可 能是 改善 瘤 胃环境 和 促
D N S 法l 8 l 测定 ; 剩余 培养 物 于4 5  ̄ C 下 烘 干备 用 。选取 酶 活性 最高 的A O C 用 于瘤 胃体 外产 气试 验 。 1 . 2 米 曲霉 培养 物 的体外 产 气试 验 1 . 2 . 1 瘤 胃液 来 源 瘤 胃液 取 自3 头装 有 永 久性 瘤
米 曲霉 ( A s p e l l u s o r y z a e )是一 种好气性 丝状真
1 . 1 . 3 A O C ¥  ̄ 备
取培 养 基 1 0 g / 份 放入 2 5 0 m L 锥 形
菌, 在 食 品发酵 工业 中应 用历史 悠 久 , 被美 国食 品与
药 物管 理局 ( F D A) 列 为 安全 性 菌种 【 l l , 其 安全 性 也受 到世 界卫生组织 的公认I 2 I 。米 曲霉 是一类 产复合 酶 的
2 O 1 3 年 第4 9 卷 幕1 1 期
N u t r i t i o n a n d F e e d s t u f f s・营 荠 饲 烈
体 外法研究米 曲霉培养物对 瘤 胃发酵 参数及微生物酶活性的影响
孙 华 , 吴跃 明 , 李亚学, 杨 凡 , 彭永佳 , 刘 建 新
瓶, 加入 1 0 m L 蒸馏水 , 于1 2 1 ℃下 高压 灭 菌 2 0 a r i n , 冷 却 至 室温 后按 1 X 1 0 6 / g 接 种 米 曲霉 孢 子 悬 浮液 , 于
3 0  ̄ C 培养 箱 中培养 ,培养 2 4 h 开始至 1 2 0 h 每隔1 2 h
酶特 性为标 准研 制米 曲霉 培养 物 , 体 外 法研 究O 、 3 、 6 、 1 2 m g 米 曲 霉 培 养 物 对 瘤 胃发 酵 和 微 生 物 酶 活 力 的 影 响

米曲霉固态发酵产淀粉酶条件优化的研究

米曲霉固态发酵产淀粉酶条件优化的研究

米曲霉固态发酵产淀粉酶条件优化的研究
米曲霉是一种能够产生淀粉酶的真菌,其发酵产物可以应用于食品、
饲料、医药等领域。

本文旨在探讨米曲霉固态发酵产淀粉酶的条件优
化研究。

一、研究背景
淀粉酶是一种能够水解淀粉为糖的酶类,其应用广泛。

目前,淀粉酶
的生产主要依赖于微生物发酵。

而米曲霉是一种能够产生淀粉酶的真菌,其发酵产物可以应用于食品、饲料、医药等领域。

因此,研究米
曲霉固态发酵产淀粉酶的条件优化,对于淀粉酶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响应面法对米曲霉固态发酵产淀粉酶的条件进行优化。

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影响淀粉酶产量的主要因素,包括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发酵pH值、发酵基质含水率和发酵基质中淀粉的浓度。

然后,采用Box-Behnken设计构建了响应面模型,对这些因素
进行优化。

三、研究结果
经过优化,得到了最佳的淀粉酶产量条件,包括发酵时间为72小时、发酵温度为30℃、发酵pH值为6.5、发酵基质含水率为60%、发酵
基质中淀粉的浓度为5%。

在这些条件下,淀粉酶的产量为1200 U/g。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通过响应面法对米曲霉固态发酵产淀粉酶的条件进行了优化,
得到了最佳的淀粉酶产量条件。

这对于淀粉酶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提高淀粉酶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促进淀粉酶的应用。

总之,米曲霉固态发酵产淀粉酶条件优化的研究对于淀粉酶的生产具
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通过响应面法对淀粉酶产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得到了最佳的淀粉酶产量条件,为淀粉酶的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理
论和实践基础。

米曲霉观察实验报告

米曲霉观察实验报告

米曲霉观察实验报告实验题目:米曲霉观察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观察了米曲霉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我们设定了不同的试验组,调整了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并进行了定期的观察和数据记录。

实验结果表明,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对米曲霉的生长有显著影响。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米曲霉能够迅速繁殖和生长。

引言:米曲霉是一种常见的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也常见于食品加工过程中。

了解米曲霉的生长条件对于控制其在食品中的滋生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实验旨在观察和研究米曲霉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以提供控制其滋生的科学依据。

材料与方法:实验中使用的材料包括:米曲霉培养物、培养皿、培养基、温度控制器、湿度计、照明设备等。

1. 准备不同的培养基,包括含有不同营养和pH值的培养基。

2. 将培养基均匀涂抹在培养皿上,并在不同的培养皿上均匀撒上米曲霉培养物。

3. 将不同的培养皿放置在控制好温度、湿度和光照的环境中。

4. 每天定时观察米曲霉的生长情况,并记录纵向和横向的菌丝长度、孢子的数量等数据。

5. 观察一周后,取样制作切片,使用显微镜观察菌丝的形态和结构。

结果:根据实验结果观察到米曲霉的生长情况如下:1. 温度对米曲霉的生长有显著影响。

在较低的温度下,米曲霉的生长速度较慢,菌丝和孢子的数量较少;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25-30摄氏度),米曲霉的生长速度最快,菌丝和孢子数量较多;在高温下,米曲霉的生长受到抑制。

2. 湿度对米曲霉的生长也有显著影响。

较高的湿度有助于米曲霉的繁殖和生长,而较低的湿度则会抑制其生长。

我们观察到在较低湿度条件下,菌丝较为短小且不发达,而在较高湿度条件下,菌丝生长迅速且呈现出分枝状的形态。

3. 光照对米曲霉的生长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暗处培养的菌丝相对较短,孢子数量较少。

而在适当的光照条件下,菌丝生长较为迅速,孢子数量较多。

讨论:本实验结果表明,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对米曲霉的生长有着显著的影响。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米曲霉能够迅速繁殖和生长,而在不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其生长受到抑制。

高产蛋白酶米曲霉培养条件的研究8...

高产蛋白酶米曲霉培养条件的研究8...

摘要蛋白酶是活细胞产生的生物催化剂,应用十分广泛;米曲霉具有丰富的蛋白酶系,是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和美国饲料公司协会公布的安全微生物菌株之一,也是国内酱油等发酵食品生产的主要菌株。

因此,提高米曲霉的蛋白酶活力对于发展轻工业、提高产品质量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利用米曲霉沪酿3.042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诱变筛选出一株中性蛋白酶活力较高的菌株,命名为米曲霉UV-16。

该菌株的遗传稳定性较好,并将出发菌株的中性蛋白酶活力由1996.5 U·g-1提高到2368.0 U·g-1,蛋白酶活力提高了18.6%。

实验对米曲霉UV-16的酶系进行了研究,发现该突变株其他酶系基本没发生改变。

实验研究了基质组分和发酵条件对米曲霉UV-16产中性蛋白酶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我们确定了麸皮为碳源,豆粕为氮源,豆粕添加量20%,KNO3添加量0.8%,MgSO4添加量0.07%,Na2HPO4添加量0.14%,每10g培养基接种1×108个孢子,温度28℃,加水量为原料量的85%,发酵时间70h,pH自然,并且发现FeSO4对产酶有抑制作用。

经过单因素实验,蛋白酶活提高到2707.8U·g-1,酶活力在诱变的基础上提高了14.3%。

单因素实验后,对加水量、培养温度、培养时间、豆粕添加量、KNO3、MgSO4利用响应面分析法精确找出最优条件。

通过PB实验,确定了培养时间和豆粕添加量为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最陡爬坡实验,找到了响应面实验的中心点;再通过中心组合实验,确定了最佳的培养条件:培养基加水量为87%,豆粕添加量23.37%,KNO3添加量0.7%,MgSO4添加量为0.08%,Na2HPO4添加量0.14%,每10g培养基接种1×108个孢子,培养温度为29℃,培养时间67h。

米曲霉UV-16产中性蛋白酶的能力达到2824.9U·g-1,蛋白酶活力再次提高4.3%。

米曲霉基因表达研究进展及应用 (1)

米曲霉基因表达研究进展及应用 (1)

专题论述中国酿造2008年第12期总第189期1米曲霉基因表达研究进展及应用李方方,潘 力(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006)摘 要:米曲霉被广泛地用在同源基因和外源基因的表达系统,米曲霉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基因表达有很大不同,很多涉及重要酶系如蛋白酶、糖化酶的基因存在着不同的表达调控,对同源蛋白的表达调控的研究基础上,外源蛋白在米曲霉中的表达也有很大的进展,有研究正调节非折叠蛋白应答效应的基因对外源蛋白的表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该文简要综述了米曲霉内源基因表达谱和重组蛋白表达系统的研究成果,开拓了米曲霉更为广阔的研究前景。

关 键 词:米曲霉;基因表达;外源蛋白中图分类号:T S201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4-5071(2008)12-0001-03The advance of ge ne expression of Aspergill u s oryzae and t he applicationL I F ang fang ,PAN L i(Colle ge of B ioscience an d E n g i neering ,Sout h China Universit y of T echnology,Guangzhou 510006,China )Abstract :The A spergillus oryzae has been used i n the production o f tradi ti onal fer mented foods f or more t han 1,000years A oryzae has t he abilit y t o s e crete large a m ounts o f a w i de range of different pro t e i ns i nt o its cult ure and it does n t secrete a ?a t oxi ns ,A oryzae i s listed asGRAS by the U S Food and D rug Ad m i nistra andW or l dH ea lt h O rganizati on ,Because of thi s ,A oryzae as recei ved i ncreasi ng attenti on as a host for ho mo l ogous and hetero l ogous gene expression The gene expressi on of A oryzae is different in different cult ure ,many gene code g l yco l ytic and proteol y tic enz y m es are regul ated i n differ ent environ m en,t on t he basi s of research about ho m ol ogous gene ,t he hetero l ogous gene expression has recei ved great devel op men,t so m e gene of up regul a ted UPR can promote t he level o fheterologous gene expressi on i n A oryzae ,but t o all hetero l ogous gene ,it i s not cert a i n ans wer ,t he current researches of ho mo l ogous and het ero l ogous gene expression were i ntrod uced i n t his paper ,t hese researches illu m i nate t he utili zati on of A oryzae i n i ndustry ,moreover ,expand t he pers pecti ve o f A oryzaeKey words :A s p ergillus oryzae ;gene expressi on ;hetero l ogous prote i n收稿日期:2008 03 24作者简介:李方方(1982 ),山东聊城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微生物学、生物化工及食品。

两株米曲霉菌种的发酵性能研究

两株米曲霉菌种的发酵性能研究
Abslraet:Two strains of A spergillus oryzae were used for scale-up production,and the properties of soy sauce ferm ented by the strains were com — pared.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mino nitrogen contents,pH,A530 and total nitrogen content in the soy sauce produced by A.oryzae No.1 was lowerthan t hatby A.oryzaeN o.2,buttotal acid contentwashigher.Thefree am ino acid contentin t h e soy sauceproducedby A,oryzaeN o.2 was
6.05 100 ml,whichwas 1.45 timesthat ofA.oryzaeNo.1(4.18 100 m1).There was a difference ofvolatile components betweentwo st rains.The
relative contents of alcohols,acids and ethers in soy sauce by A,oryzae No.1 were 61.53%,14.1 6%,and 1.26% ,respectively,which was higher than
was 204irnn2 ̄muchmorethanthatofsoy saucebyA.oryzaeNo.1(25mmb.Precipitation can be removedfrom soy sauce byA.oryzacNo.2 byfil-

泥炭水解液培养米曲霉的研究

泥炭水解液培养米曲霉的研究

泥炭水解液培养米曲霉的研究摘要:本实验研究了泥炭水解液对米曲霉沪酿3.042的孢子生长速度以及种曲蛋白酶活性和成曲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关键词:泥炭酸(水)解液——peat水解液生长速率——the rate of growth 蛋白酶酶活——the activity of protein1 概述泥炭是不完全分解的植物残体堆积物。

因为它是不完全分解产物的堆积物。

其成份相当复杂:水、纤维素、半纤维素、腐殖酸、石蜡,还有少量游离的氨基酸与金属离子。

通过不同的酸,不同浓度的酸进行酸解,所得的泥炭水解液的成份及其组成含量均不尽相同,即使是用同一种酸、同种浓度,也会因为处理时间与处理的程序不同,泥炭水解液的成份及含量也有所差异。

对于泥炭的开发利用,在国外,是作为发酵工业基质原料来培养微生物,目前主要限于酵母菌和食用菌的某些种属;在国内,早些时候,对泥炭的开发与利用,主要是将之作为一种建筑材料加以利用;目前,也曾有报道:泥炭水解液作为一些食用菌的发酵底物、热带假丝酵母生产单细胞蛋白(scp)。

在这些对于泥炭的开发利用中,泥炭水解液是作为碳源,将之添加到培养基质中去的,且结果有一定程度的增产作用。

我们观察了泥炭水解液对米曲霉孢子发芽率、生长速率以及蛋白酶酶活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2 材料与方法2.1 菌种:沪酿3.042米曲霉,安徽大学生命科学院菌种室提供。

2.2 泥炭:采自安徽省繁昌县。

2.3 培养基2.3.1 (斜面)培养基:参照《发酵调味品生产技术》(上册)。

2.3.2 三角瓶种曲培养基:豆饼:麸皮=20:80,含水量与干料100%。

2.3.3 成曲培养基:同2.3.1——麸曲培养基:10豆饼/1麸皮。

2.4 泥炭水解液制备:参考a.m.martin等人的方法。

2.5 细胞培养:二次活化,再低浓度梯度,peat水解液培养训化,最后三角瓶扩大,成曲制备等实验。

2.6 试验方法本实验按泥炭水解液含量分6个试验组种曲,成曲培养基中泥炭水解液含量分别为:0%、10%、15%、20%、25%、30%。

米曲霉的介绍

米曲霉的介绍

1.菌种特点:米曲霉( Asp.oryzae) 属于真菌菌落生长快,10d直径达5~6cm,质地疏松,初白色、黄色,后变为褐色至淡绿褐色。

背面无色。

分生孢子头放射状,一直径150~300μm,也有少数为疏松柱状。

分生孢子梗2mm左右。

近顶囊处直径可达12~25μm,壁薄,粗糙。

顶囊近球形或烧瓶形,通常40~50μm。

上覆小梗,小梗一般为单层,12~15μm,偶尔有双层,也有单、双层小梗同时存在于一个顶囊上。

分生孢子幼时洋梨形或卵圆形,长大后多变为球形或近球形,一般4.5μm,粗糙或近于光滑。

(半知菌亚门丝孢钢丝孢目从梗孢科曲霉属真菌中的一个常见种)。

菌落生长较快,质地疏松。

初呈白色、黄色,后转黄褐色至淡绿褐色,背面无色,分布甚广,主要在粮食、发酵食品、腐败有机物和土壤等处。

是我国传统酿造食品酱和酱油的生产菌种。

也可生产淀粉酶、蛋白酶、果胶酶和曲酸等。

会引起粮食等工农业产品霉变。

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具有丰富的蛋白酶系,能产生酸性、中性和碱性蛋白酶,其稳定性高,能耐受较高的温度,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医药及饲料等工业中。

米曲霉也是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和美国饲料公司协会1989年公布的40余种安全微生物菌种之一。

米曲霉米曲霉是一类产复合酶的菌株,除产蛋白酶外,还可产淀粉酶、糖化酶、纤维素酶、植酸酶等。

在淀粉酶的作用下,将原料中的直链、支链淀粉降解为糊精及各种低分子糖类,如麦芽糖、葡萄糖等;在蛋白酶的作用下,将不易消化的大分子蛋白质降解为蛋白胨、多肽及各种氨基酸,而且可以使辅料中粗纤维、植酸等难吸收的物质降解,提高营养价值、保健功效和消化率,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生产曲酸、酿酒等发酵工业,并已被安全地应用了1000多年。

米曲霉是理想的生产大肠杆菌不能表达的真核生物活性蛋白的载体。

米曲霉基因组所包含的信息可以用来寻找最适合米曲霉发酵的条件,这将有助于提高食品酿造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米曲霉菌粉在饲料中的应用

米曲霉菌粉在饲料中的应用

米曲霉菌粉在饲料中的应用一、米曲霉在发酵饲料方面的应用:用于饲料工业。

目前,用米曲霉发酵血粉国内已有研究报道,但因选用的发酵菌种产酶能力不高且缺乏注重多种酶的复合利用,使得血粉降解不佳、饲料蛋白含量低,不利于发酵血粉的大规模利用。

付祖姣等已经研究筛选出高产蛋白酶、淀粉酶、糖化酶、纤维素酶、植酸酶的米曲霉,辅以细菌和酵母菌来发酵猪血粉及其配料,并摸索了种曲制各和猪血粉发酵的条件,从而生产出蛋白含量高达69%,香味浓郁,且富含游离氨基酸,维生素D 、烟酸、Fe 等,消化率高、适口性好的发酵血粉饲料,作为禽畜高蛋白源或饲料添加剂。

米曲霉在复合发酵(与白地霉、黑曲霉等)生产植物性饲料方面也得到广泛的应用。

我国每年的农作物秸秆产量约7亿t,占世界秸秆总产量的20%~30%。

但由于农作物秸秆的粗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含量低,特别是木质化纤维的特殊结构不利于直接利用。

研究表明用米曲霉与诱变处理后的白地霉混合发酵农作物秸秆生产蛋白饲料,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为养殖业提供优良的蛋白饲料,虽然不同秸秆的蛋白提高程度、不同时间和混合比例的菌种发酵存在着差异,但均可提高秸秆饲料的蛋白质含量。

采用米曲霉和黑曲霉,产酶系较全,含有酸性蛋白酶、糖化酶、淀粉酶、纤维素酶、果胶酶等。

酸性蛋白酶作用的pH值与动物胃中的pH值相近,可弥补动物胃蛋白酶的不足,果胶酶和纤维素酶能分解植物组织,使营养物充分暴露易被分解,糖化酶的功能是将淀粉酶水解淀粉的小分子进一步水解成葡萄糖,可在动物幼仔酶活力不足的阶段补充糖化酶,促进幼仔的生长,提高淀粉成分的利用率。

二、米曲霉菌粉产品使用说明:菌粉有培养载体,在使用中能较好的生长发酵,主要适用于发酵类的产品行业。

主要用途:1、饲料添加,属于营养性添加剂菌种。

2、腐熟剂添加用菌。

3、用于提取酶制剂产品。

配方:麦片、豆皮、微量元素、纯种米/黑曲霉菌株等。

使用量:每吨添加3kg到5kg(根据实际菌孢子量添加)。

米曲霉的应用研究进展

米曲霉的应用研究进展

引言
本次演示将基于RNASeq技术对米曲霉RIB40转录组学进行研究,旨在为该菌 株的基因表达模式提供更深入的了解。
研究方法
1、样品制备
1、样品制备
实验对象:米曲霉RIB40菌株实验条件:不同生长阶段(如对数生长期、静止 期等)和不同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等)下培养的米曲霉样品样品处理:将培 养好的米曲霉菌株进行离心收集,提取总RNA,通过质量检测和浓度测定,确定 样品符合实验要求
1、全转录组数据0转录组进行RNASeq测序,得到了高质量的测序数据。实 验中获得了每个样品的大量读数,其中大部分读数的长度超过了200 nt,适用于 进一步的分析。
2、基因表达谱分析
2、基因表达谱分析
利用HTSeq工具对每个样品的基因表达量进行了计算,得到了基因表达谱数据。 通过对基因表达谱数据的分析,发现不同生长阶段和环境因素下,米曲霉RIB40 的基因表达模式存在明显的差异。同时,通过对比先前的研究,发现本实验的结 果与先前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但本实验的基因表达数据更加丰富和精准。
参考内容二
引言
引言
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微生物,广泛应用于食品、 制药、农业和环保等领域。RIB40是米曲霉的一个菌株,具有较高的工业应用价 值。转录组学研究能够揭示生物体在特定生理或环境条件下的基因表达模式,对 于理解米曲霉RIB40的生命活动和工业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测序 技术的不断发展,RNA-Seq技术已成为转录组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食 品、制药和发酵工业中。特别是其在酱油、清酒和豆酱等发酵产品的生产中具有 关键作用。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米曲霉的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的研究也越 来越深入,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米曲霉的生物学特性,也为优化和提高发酵 生产效率提供了新的途径。

米曲霉单宁酶产酶条件及其应用的研究

米曲霉单宁酶产酶条件及其应用的研究
1 . 单 宁酶 的 诱 导 .2 3
2 . 导方式 2 产茵培养基培养所得茵体转接 到诱 导培 养基 .2诱 2 :
诱 导 产 酶
在超净台内, 用无菌纱布过滤菌体培养液 , 再用无菌水漂洗 菌丝体 4 5 ~ 遍后放入诱导培养基 中,0 m培养 2 ~ h 2 0p r 4 10 。 2
0D2 o 7 0
料、 化妆品、 皮革工业等行业 。美 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 D ) A 已
确定单宁酶为安全产品t 日本也批准单宁酶应用于食 品工业 。 2 ] , 由于单宁酶具有广泛的潜在用途 , 其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 目前 , 生产单宁酶 的成本 还太 高 , 一方 面是 因为所选育 的菌 这
维普资讯
20 0 7年 7月
第 7期 ( 第 1 4期 ) 总 0
广 西 轻 工
G A G I O R A FL H D SR U N X U N LO I TI U T Y J G N 食 品 与 生 物
米 曲霉单宁酶产酶条件及其应用的研究
1 实 验 方 法 . 3
2. . 1诱导方式 1 用含诱 导剂的产 茵培养基产酶 2 : 用含 2 %诱导剂 的产菌培 养基培养 产酶菌 丝体 ,破胞提 酶, 测定酶 活力 。结果表 明, 诱导剂 1 的诱导效果优于诱导剂 2
( 1。 图 )
1. . 1茵体的培养 3
将米 曲霉接种到产菌培养基中 ,2 ,0 m培养 4 。 3℃ 20p r 8h
22 诱导方式对 菌种产酶的影响 I
产菌培养基 ( : %)豆饼粉 20 蔗糖 50 玉米粉 05 ., ., .; 诱 导 培 养 基 ( )N NO ., 1 . , S 7 : % : a 0 KC 0 Mg O ・ H 0 3 05

黄酒米曲霉菌种的培养研究

黄酒米曲霉菌种的培养研究


养 箱 恒 温 培 养 , l ~0h 麸 皮 上 略 长 白 色 菌 丝 , 据 经 6 2 , 根 生 长 情 况 每 隔 4h左 右 摇 瓶 一次 。若 干 次 后根 据 生 长 情 况 将 麸 皮 平 摊 瓶 的底 部 。再 经 1 右 麸 皮 连 接 成 饼 0h左 状 , 求 能 扣 则扣 瓶 。 要 轻扣 轻 放 后 继续 培 养 。 隔 1 每 2h复
3小 结
本 次 实 验试 验 了种 曲培 养 过程 中 培养 基 中 的加 水
量 和培 养 时 间对 种 曲产 孢 子数 的影 响 ,确定 了在 黄 酒种
7 0 7 5 8 O 8 5 9 O 9 5


H ’
曲 生产 过 程 中 培养 基 含 水量 和 培养 时 间 。麸皮 的 质 量 等 影 响 因素 尚有待 于进 一 步实 验 。
汁 斜 面 试 管 ,0℃恒 温 培 养 4d 待 孢 子浓 密 时 , 4℃ 3 , 置 冰箱中, 用。 备
1 . 曲霉 种 曲的培 养 及 分析 . 黄酒 酿 造 用 米 曲霉 菌 种 。 采 用 麸皮试 管 形 式保 藏 。
12实验 仪 器 .
扣 一 次 。至 接种 后 取 出进 行 分 析 。
分 析 方法 :取 干燥 种 曲 O ,用 10m 无 菌 水 稀 .g 2 0 L 释 , 分振 荡 摇 匀 , 中间 液 层 , 血 球 板 记 数 法 测其 孢 充 取 用 子数 , 每瓶 作 两 次 重复 。
2结果 与 分 析
图 2 培 养 时 间 对 种 曲质 量 的影 响
需 以体 外 吸 收养 分 . 而养 分 又 必须 先 被 水所 溶 解 , 其 生 在 由图 2 知 , 可 随着 培养 时 间 的延 长 , 曲霉 产 孢 子 数 米 呈增 大趋 势 。 在 7 孢 子数 趋 向平 稳 。 2h后

中国传统酱油生产用米曲霉菌种研究进展

中国传统酱油生产用米曲霉菌种研究进展

酶 的 菌株 .目前 , 国酱 油 生 产 绝 大 多 数 采 用 沪 酿 我 3 0 2米 曲霉制 曲 , 具有 对 营养 要求 较 粗 放 、 长 .4 其 生 快 、 白酶 活力 较高 、 蛋 产孢 子量 大 、 不产 毒 素等特 点 .
已有研究 表 明 , 在现有 制 曲条 件下 , 所 产蛋 白 其 酶 以 中性 和 碱性 蛋 白酶为 主 , 他 酶系不 足 , 其 导致 原 料 中各种 成 分如 淀粉 质 原 料 不 能 完 全 被 分解 , 味 风 不 足.选育 酱油 酿 造 用 新 菌株 , 直 以来 都 是 国 内 一 科研 工作 的热点 .
中 图 分 类 号 : S 0 . T 2 12 文 献标 志码 : A
米 曲霉 ( se iu r a ) 我 国传 统发 酵调 味 Apr l s y e 是 gl o z
食 品一酱 油酿 造用 关 键 菌 种 .目前 , 国 8 % 以上 我 0 的酱 油生 产企 业 , 均采 用米 曲霉 制 曲 , 为后 续 发酵 过 程提 供所 需 的各 种酶 系 , 如蛋 白酶 、 淀粉 酶 、 化 酶 、 糖
原始 菌株 提高 了 3 . 2 3 1 % .以 自选 米 曲霉 为 出发 菌株 , 采用 紫外 线诱 变筛 选 出 的突 变 株蛋 白酶 活 力 提 高 了 14 . 7倍 一 .以 米 曲霉 l . 一 3为 出发 菌株 , 7 通 过 紫外 诱 变 , 合 含 有 不 同 制 霉 菌 素 药 物 浓 度 的 结
黄 褐 色 , 生 孢 子 梗 生 长 在 厚 壁 的 足 细 胞 上 , 生 孢 分 分
大量 科研 人员 对 高产蛋 白酶 米 曲霉菌 株筛选 进
行 了研究 .有研 究 采 用 紫 外 线 、 化 锂 和 硫 酸 二 乙 氯 脂 ( E ) 合 诱 变 方 法 , 米 曲 霉 M一 D S 复 以 2为 出发 菌 株, 筛选 得到 酸 性 蛋 白酶 高 产 突变 株 .利 用 紫 外 线 、 温 、 硝 酸 单 独 或 复 合 处 理 , 米 曲 霉 高 亚 以

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黄酒小曲4转化体系的构建及脂肪酶的异源表达

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黄酒小曲4转化体系的构建及脂肪酶的异源表达

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黄酒小曲4转化体系的构建及脂肪酶的异源表达李童;李燕萍【摘要】以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H 4为研究对象,初步探究了其对潮霉素的敏感度及原生质体的制备时间.在0.1 mmol·L-1氯丙嗪和150μg·mL-1潮霉素B 共同存在的条件下,H4的生长被完全抑制;在酶解时间为3.5 h时,H4的原生质体有最佳的再生率33%.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UC18-hygB-LIP并转化至米曲霉H4中.在液态发酵条件下,脂肪酶活力最高的转化子的酶活力比出发菌株H4高10.16 U·mL-1.【期刊名称】《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年(卷),期】2019(043)003【总页数】6页(P246-250,256)【关键词】米曲霉;异源表达;液态发酵;脂肪酶【作者】李童;李燕萍【作者单位】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 330006;南昌大学中德联合研究院,江西,南昌 330006;南昌大学食品学院,江西,南昌 330006;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 330006;南昌大学中德联合研究院,江西,南昌 330006;南昌大学食品学院,江西,南昌 3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815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是传统酿造食品的核心菌株,拥有良好的发酵性能。

在发酵过程中,米曲霉分泌大量水解酶类[1,2]作用于发酵底物,产生的各种小分子物质[3]是发酵食品的风味来源。

由于米曲霉的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同系物在有利的条件下也不表达,被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列为公认安全级(GRAS)菌株[4],进一步促进了其在工业上的应用。

系统生物学领域的突破和代谢工程技术的发展,为米曲霉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被广泛用于外源蛋白的表达。

游离的二十碳三烯酸(DGLA)及其去饱和形式的游离花生四烯酸(ARA)是生产类花生酸药物的有效原料,Tamano等人[5]在米曲霉中表达了高山被孢霉合成DGLA的基因,其不饱和脂肪酸的产率比野生型提高了9.2倍。

纯种米曲霉发酵制备阳江豆豉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纯种米曲霉发酵制备阳江豆豉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纯种米曲霉发酵制备阳江豆豉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摘要:本研究通过纯种米曲霉发酵制备阳江豆豉,并探究了其抗氧化活性。

首先,采用纯种米曲霉对黄豆进行发酵制备阳江豆豉,同时测定了豆豉的pH值和质量变化。

其次,通过考察阳江豆豉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还原力和总酚含量,评价了其抗氧化活性。

结果表明,纯种米曲霉在30°C下进行阳江豆豉发酵最佳,发酵时间为72小时。

在此条件下,阳江豆豉的pH值从7.0降至5.5,其质量由100.0g增加到144.2g。

此外,阳江豆豉展现了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DPPH自由基清除率、还原力和总酚含量分别为88.60%、0.843和2.064mg GAE/g。

因此,纯种米曲霉发酵制备的阳江豆豉具备潜在的抗氧化活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Introduction阳江豆豉是广东阳江地区一种重要的传统发酵豆制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特殊的风味特点。

阳江豆豉的制备过程中需要阳江本地特有的大豆和使用当地传统的米曲进行发酵制作。

但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健康饮食的流行,人们对豆制品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因此,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和保护传统美食文化,对阳江豆豉的研究和开发变得越来越重要。

近年来,人们对发酵食品的健康功效越来越关注,其中抗氧化活性是研究重点之一。

豆制品作为富含多种营养素的天然食品,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研究表明,豆豉中的黄酮类和异黄酮类化合物可以清除自由基,缓解氧化应激,从而达到抗氧化的效果。

此外,豆豉中的多酚类化合物也被发现对自由基有良好的清除作用。

因此,探究阳江豆豉的抗氧化活性,对于提高其综合营养价值和发扬传统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纯种米曲霉发酵制备阳江豆豉,并探究其抗氧化活性。

为此,本文从发酵制备、豆豉pH值和质量变化、抗氧化活性等方面展开研究。

Materials and methods1. Materials黄豆、大米(阳江本地制造)、米曲霉(日清食品),DPPH自由基和高锰酸钾均从商场购买。

米曲霉异源表达天然产物研究进展

米曲霉异源表达天然产物研究进展

米曲霉异源表达天然产物研究进展董佳钰;李敏;肖宗华;胡明;松田侑大;汪伟光【期刊名称】《合成生物学》【年(卷),期】2022(3)6【摘要】天然产物是创新药物和生物农药研发的重要源泉。

阐明天然产物生物合成关键基因的功能、解析其生物合成通路和酶催化机制对于促进功能天然产物的应用和开发至关重要。

异源表达是研究天然产物生物合成和合成生物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近年来,米曲霉异源宿主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目的天然产物生物合成基因和基因簇在米曲霉中异源表达,不仅能够有效地激活沉默的生物合成基因和基因簇,挖掘全新活性天然产物,而且可以快速高效地鉴定天然产物生物合成基因功能,解析和重构其生物合成途径。

米曲霉异源表达宿主已经成为天然产物合成生物学研究的强有力工具。

本文对米曲霉遗传转化系统在天然产物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综述。

首先,概述了异源表达的应用和意义,介绍了米曲霉遗传转化系统的发展过程、应用基础和优势以及遗传转化方法的实践和优化。

其次,根据不同天然产物的结构类型和与之相对应的合成酶特点,着重介绍了该体系表达各类天然产物的成功案例。

最后,对米曲霉异源表达宿主在天然产物化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随着基因编辑、定向进化、合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米曲霉异源表达宿主的发展和完善将会极大地促进更多天然产物化学研究技术的发展和革新,以期为天然产物合成生物学的研究和创新药物研发提供借鉴。

【总页数】24页(P1126-1149)【作者】董佳钰;李敏;肖宗华;胡明;松田侑大;汪伟光【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化学系【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816【相关文献】1.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RIB40中烯酮/烯酯还原酶的异源表达及性质分析2.米曲霉AAP新基因的异源表达及其酶学性质研究3.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黄酒小曲4转化体系的构建及脂肪酶的异源表达4.植物源天然产物对黄曲霉和黄曲霉毒素B1的抑制作用研究进展5.利用异源表达挖掘纤维堆囊菌So0157-2的新型天然产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米曲霉酶法破壁的研究

米曲霉酶法破壁的研究

程中由于碰撞及加温有部分原生质体生成,但数量 太少, 可近似看作原生质体形成量为 ’ 个。
!$!
方差分析结果
见表 ) 。 表) 方差分析表
&)
参考文献:
?值 ))-,7 <-,) &7-*. ))-).
显著程度
方差来源
平方和( U
误差
)&.-*, <)-7) &77-< )&,-+7 *-T.
%&’
%&’&%
酶液的制备
工具酶 本实验中选取了现阶 段 在 米 曲 霉 原
生质体制备中常用的四种酶作为破壁酶,即纤 维 素 米曲霉( 是酿造业中的重要 ! "#$%&’(()" *%+,-$ ) 微生物,在其生长过程中分泌蛋白酶和谷氨酰胺酶 等, 对酱油、 豆瓣、 米酒等的产率和风味起着重要作 用。然而生产实践中, 米曲霉的生产能力往往欠佳, 所以, 人们为了改善这种状况作了大量工作。目前我 国的酿造业中,米曲霉的选育主要采用物理和化学 的诱变方法。自 -./.0123 于 %4,5 年首次报道了白地 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原生质体融合之后,原生质 体融合工作在丝状真菌中广泛开展。因此, 目前国内 外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法选育优良米曲霉是一个热门 课题。但无论是采用诱变还是原生质体融合的办法 选育米曲霉,制备高形成率及高再生率的米曲霉原 生质体都是最基础最首要的,而在原生质体制备中 是否能得到原生质体的高形成率及高再生率,破壁 酶的种类及浓度又是最关键的条件参数。所以本实 验专门针对米曲霉原生质体制备时破壁酶的种类及 浓度采用正交实验进行了探讨。 、 溶菌酶、 溶壁酶( 、 蜗牛酶 酶( .$(()(-"$ ) (+/-((,+0$ ) (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米曲霉的研究及应用进展摘要:介绍了米曲霉的生物学特性,并综述了工业上的相关应在基础相关领域、发酵产物领域、宏观诱变及微观诱变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并提出展望。

关键词:米曲霉生物学特性工业应用1 米曲霉的生物学特征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是一种好气性真菌,分类学归属于半知菌亚门、曲霉属。

菌落生长快,10d直径达5~6cm,质地疏松,菌丝一般呈黄绿色,酸度较大的培养基上呈绿色,酸度较小的培养基上呈黄色,老化后逐渐为褐色。

分生孢子梗生长在厚壁的足细胞上,分生孢子头呈放射形,顶囊球形或瓶形。

培养适温37℃。

米曲霉主要存在于粮食、发酵食品、腐败有机物、土壤等处,是我国传统酿造食品酱、酱油和酒类的生产菌种,也可用于生产各种酶制剂、有机酸、糖化饲料、益生素等。

在众多曲霉属家族中,米曲霉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随着应用领域的蓬勃发展,人们对米曲霉的关注日渐增长。

2.米曲霉基础领域的研究2.1 米曲霉基因组的破译日本研究人员历经四年零四个月时间成功的破译了米曲霉基因组,并于2005年12月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分析结果:米曲霉基因组大约有3800万个碱基对,共有8条染色体,包含约1.2万个基因。

这一成果为从微观领域研究米曲霉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2.2米曲霉原生质体制备、再生和融合为了更进一步研究米曲霉,制备原生质体就变得尤为重要。

原生质体(Protoplast)即在高渗压溶液中,用酶法将细胞壁分解除掉,剩下由原生质膜包住的球状胞体。

它保持了原细胞的一切活性。

原生质体因去掉细胞壁屏障而对诱变剂的敏感性增强、变异率提高,而且表面易形成电极性,使不同种原生质之间相互易于吸引、脱水粘合而形成聚集物,因而原生质体诱变、融合是菌种选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王燕等人利用纤维素酶、溶壁酶、蜗牛酶三种酶混合,并按5:3:1的配比,结果达到了最优的破除细胞壁的效果。

章运等人考虑了茵龄、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再生培养基的稳渗剂等多种因素,对沪酿3.042的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做了相关研究。

同时此项研究也为其他米曲霉的原生质制备提供良好的思路。

2.3米曲霉生长因素影响除了一些常规的培养物配比不同对米曲霉的生长产生影响外,张剑还分别研究了提取脂肪酸后的环境污染源——柄海鞘残渣以及银杏叶对米曲霉沪酿3.042生长的影响。

柄海鞘残渣做为部分氮源,可有效增加茵体的生长量,但柄海鞘残渣的浓度要受到限制,否则菌体生长将会受到抑制。

这与稀土元素生物效应中的Hormesis现象很相似,银杏叶则对米曲霉3.042菌生长存在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当银杏叶添加量逐渐增加,其抑制作用越来越强。

随着对菌种资源的保护以及生态、环保意识的提高,此类研究越来越值得重视。

2.4米曲霉富硒作用硒是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微量元素,人体缺硒会患克山病、大骨病、高血压、冠心病、皮肤病等,儿童缺硒会影响发育,导致智力低下。

但硒多以无机状态存在且转化为有机硒才能更好的被人体利用,同时有机硒还有较高的生理活性和较低的毒性。

米曲霉是很好的富硒载体,文献记载Cs3。

亚硒酸钠浓度为100 mg /L时,米曲霉的生物量最大,富硒能力最高,其中有机硒(如硒代蛋氨酸、硒代半胱氨酸、硒代胱氨酸等)含量达到95%以上,应用前景很好。

3.米曲霉在工业上的应用3.1 用于生产豆豉、豆酱豆豉是我国古老的大豆发酵制品之一,营养丰富,对我国人民的饮食文化和医疗保健发挥着重大作用。

在传统豆豉酿造工艺中,米曲霉酿造豆豉在我国应用最早、最广。

《食经》等历史文献记载作豉法大都是米曲霉豆豉。

当时先人们能够巧妙地控制米曲霉的最适温度,不超过37℃,“温如人腋下”,直到“后着黄衣,色均足⋯⋯”。

由于没有显微镜,看不到微生物的个体形态,但能通过微生物的群体形态“黄农”来控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成曲以米曲霉为主,兼有其它霉菌、酵母和细菌等稳定的群体。

随着科学发展,在前人基础上相继出现改良的多菌制曲和无盐固态发酵工艺,己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生产实践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随着人们对食品的营养结构及保健性要求的提高,虽然酱具特有的色、香、味,然而已满足不了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求。

最近,日本研制了保健酱一荞麦豆酱,其除了含有17种氨基酸外,还含有其它酱品没有的芦丁(2.4rag /lOOg),在保持原有豆酱生理机能的同时,又增加了荞麦的保健性,是一种多功能的保健调味品。

鞠洪荣等研究表明,在传统工艺和日本工艺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即按一定比例加入米曲霉酿造的荞麦豆酱,酱香较浓,与传统豆酱相比具有独特的醇香味,且提高了营养价值和保健效果,有潜在的市场前景。

3.2 与黑曲霉、绿色木霉复合发酵用于酱油生产酱油酿造主要靠米曲霉的作用。

在米曲霉生过程中能分泌多种酶系,其中最重要的是蛋白酶、淀粉酶和酯酶等。

天然发酵酱油是利用蛋白酶的水解作用,将豆类中的蛋白质降解成多肽、氨基酸等可溶性含氮物,且口味好,营养丰富,是营养性风味调料的发展方向。

而淀粉酶的作用是将制曲后原料中的淀粉或经糖化后糖浆中残留的淀粉进一步彻底糖化降解,糖化后生成的单糖类如葡萄糖、果糖、多缩戊糖等,对酱油的色、香、味、体有重要影响。

因此,米曲霉所产淀粉酶的性质与酱油质量好坏密切相关。

吕嘉枥等对分离纯化的米曲霉(今野菌株)所产.淀粉酶进行了研究,探索出了该菌株产淀粉酶的培养温度和最佳培养时间。

米曲霉酶系活性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原料的利用率及产品的产率,影响酱油中可溶性含氮物的含量,从而也会影响酱油的品质;而米曲霉产孢子能力的强弱则会影响菌体繁殖的速度,影响发酵速度:因此,提高米曲霉的生物活性具有重要意义。

3.3 用于饲料工业猪血是一种廉价的高蛋白质资源,但因蛋白质分子量太大,血粉血腥味较重,故利用很少。

血粉发酵饲料是利用微生物酶,将屠宰场废弃或处理的血粉以及辅料发酵制成的一种价格低廉、营养丰富的高蛋白饲料啊。

目前,用米曲霉发酵血粉国内已有研究报道,但因选用的发酵菌种产酶能力不高且缺乏注重多种酶的复合利用,使得血粉降解不佳、饲料蛋白含量低,不利于发酵血粉的大规模利用。

付祖姣等已经研究筛选出高产蛋白酶、淀粉酶、糖化酶、纤维素酶、植酸酶的米曲霉,辅以细菌和酵母菌来发酵猪血粉及其配料,并摸索了种曲制各和猪血粉发酵的条件,从而生产出蛋白含量高达69%,香味浓郁,且富含游离氨基酸,维生素D 、烟酸、Fe等,消化率高、适口性好的发酵血粉饲料,作为禽畜高蛋白源或饲料添加剂。

米曲霉在复合发酵(与白地霉、黑曲霉等)生产植物性饲料方面也得到广泛的应用。

我国每年的农作物秸秆产量约7亿t,占世界秸秆总产量的20%~30%。

但由于农作物秸秆的粗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含量低,特别是木质化纤维的特殊结构不利于直接利用。

李爱华等研究表明用米曲霉与诱变处理后的白地霉混合发酵农作物秸秆生产蛋白饲料,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为养殖业提供优良的蛋白饲料,虽然不同秸秆的蛋白提高程度、不同时间和混合比例的菌种发酵存在着差异,但均可提高秸秆饲料的蛋白质含量。

张贺迎等采用的是米曲霉和黑曲霉,产酶系较全,含有酸性蛋白酶、糖化酶、淀粉酶、纤维素酶、果胶酶等。

酸性蛋白酶作用的pH值与动物胃中的pH值相近,可弥补动物胃蛋白酶的不足,果胶酶和纤维素酶能分解植物组织,使营养物充分暴露易被分解,糖化酶的功能是将淀粉酶水解淀粉的小分了糊精进一步水解成葡萄糖,可在动物幼仔酶活力不足的阶段补充糖化酶,促进幼仔的生长,提高淀粉成分的利用率。

3.4产生β一半乳糖苷酶消除乳糖不耐症,促进糖类的吸收乳糖不耐症是指南于人体小肠内缺乏分解乳糖的.半乳糖苷酶,饮用牛乳或乳制品后引起的对乳糖不耐受的非疾病性症状,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腹胀、肠呜、呕吐、急性腹痛等。

由于乳糖不耐症的普遍存在,使相当一部分人无法象正常人一样接受牛乳这种天然、具有良好平衡性的食品,成为阻碍我国乳品工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李玉强等分析了纯化的米曲霉β一半乳糖苷酶的酶学性质,并测定了其对牛乳和乳清中乳糖的水解程度,结果表明其水解效果已达到工业化生产低乳糖牛乳及乳清的标准,可以有效的消除人体对乳糖的不耐受症状。

原因是能将乳糖水解为易吸收和甜味品质好的半乳糖和葡萄糖,又能通过半乳糖苷反应合成低聚半乳糖。

该糖是双岐杆菌增值因子,难以被人体消化,能改善便秘、降低血糖、促进钙的吸收、抗龋齿等,近年来倍受人们关注。

3.5用于酿酒制曲、生产低醇乳糖饮料国内外使用米曲霉制曲对产酶条件的影响部作了研究,分析米曲霉制作过程中的理化性质的变化,探索其最佳的制曲条件。

周立平等研究表明米曲霉糖化力可达1400mg葡萄糖/(g曲·h),产酶最适温度37℃~38℃,最适pH5~6,曲的糖化力和酸性蛋白酶活力较高。

中国黄酒和日本清酒不同于法国的葡萄酒和德国的啤酒是因为都属于用曲霉作糖化剂发酵的酿造酒,曲霉中用的较多的微生物是米曲霉,米曲霉在酿酒过程中曲的主要作用是为酒母和酒醪提供酶源,使原料中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溶出和分解;其次在米曲霉繁殖和产酶的同时,产生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等成分,为酵母提供营养来源,并生成有机酸、高级醇及酯类等成分;再者米曲霉产生的曲香及辅料的成分,作为酒的前体物质赋予酒以独特的风味。

3.6 发酵产氨基酰化酶及应用氨基酰化酶是一类能专一水解N_乙酰一DL-氨基酸的酰胺键的酶.由于这种立体专一性,所以很早就被用来拆分DL-氨基酸。

L-型、D-型氨基酸在医药、食品、饮料等行业都有很好的应用。

石开风等人对固定化菌体拆分消旋物质及酶活动力学进行初步的研究,并对拆分后产品进行初步提纯。

另外,通过硫酸铵分级沉淀、SephadexG50凝胶层析和DEAE-Sepharose阴离子交换层析方法对米曲霉3.042所产氨基酰化酶进行提取,并同时考察了温度、pH值、缓冲体系的离子强度和金属离子对米曲氨基酰化酶酶活的影响。

4. 展望米曲霉是一种好气性、易培养、产复合酶的菌株。

国内外在发酵生产酱油、制酱、酿酒等工业上的用历史悠久。

1987年,FAO/wH0/JEcFA批准米曲霉和黑曲霉可用于食品工业用酶制剂的生产。

美国环境保护局对米曲霉与其它物种的分类关系、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和XAk应用的风险性评价结果表明,米曲霉对动植物无致病性。

米曲霉发酵所加工的产品及食品对人类或动物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初步研究表明,米曲霉在茶叶(尤其普洱茶)渥堆发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研究米曲霉特性对大力发展轻工业,研发高质量的产品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1]王燕,车振明,唐沽,等.米曲霉酶法破壁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6。

27(2)t 12l一122.[2]章运,傅力.沪酿3.042米曲霉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2(6),519--521.[3]张信连,杨维东,刘洁生,等.稀土元素生物效应中的Hormesis现象[D].生物技术革新,2004,1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