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数学小故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著名的数学小故事

【篇一:著名的数学小故事】

数学家高斯小时候的故事

从一加到一百

高斯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故事的第一手资料常来自高斯本人,因为

他在晚年时总喜欢谈他小时后的事,我们也许会怀疑故事的真实性,但许多人都证实了他所谈的故事。

高斯的父亲作泥瓦厂的工头,每星期六他总是要发薪水给工人。在

高斯三岁夏天时,有一次当他正要发薪水的时候,小高斯站了起来说:「爸爸,你弄错了。」然后他说了另外一个数目。原来三岁的

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里跟着他爸爸计算该给谁多少工钱。

重算的结果证明小高斯是对的,这把站在那里的大人都吓的目瞪口呆。

高斯常常带笑说,他在学讲话之前就已经学会计算了,还常说他问

了大人字母如何发音后,就自己学着读起书来。

数学家的故事——苏步青

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他在读初中时,

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可量,后来的一

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

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

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

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

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

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

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当天晚上,苏步

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

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

铭。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现在温州一中

(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

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

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

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

分艰苦。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颗爱国之心。

关于希尔伯特青年时代的两个小故事。

一、老师在课堂上现想现推

1880年秋天,18岁的希尔伯特进人家乡的哥尼斯堡大学,他不顾当

法官的父亲希望他学习法律的愿望,毫不犹豫地进了哲学系学习数

学(当时的大学,数学还设在哲学系内)。希尔伯特发现当时的大

学生活要多自由有多自由。意想不到的自由,使许多年轻人把大学

第一年的宝贵时光都花费在学生互助会的传统活动饮酒和斗剑上,

然而对希尔伯特来说,大学生活的更加迷人之处却在于他终于能自

由地把全部精力给予数学了。

二、苹果树下的例行出步

希尔伯特在海德尔堡上了一学期以后,接下来的一个学期,本来可

以允许他再转到柏林去听课,但他深深地依恋自己的家乡,于是他

又回到了哥尼斯堡大学。再下一个学期——1882年春天,希尔伯特

仍决定留在哥尼斯堡。

诫自己的儿子不要冒冒失失地去和“这样知名的人”交朋友。但由于

对数学的热爱和共同的信念,希尔伯特和比他小两岁的闽可夫斯基

很快成了好朋友。

正如徐利治教授所指出的,良师益友间的互相切磋讨论对希尔伯特

的成长发展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想见那段时间是希尔伯特才、学、识获得迅速成长的重要阶段,假如没有这段经历,那么希

尔伯特在1900年竟能在许多重要领域中一次提出那么多着名难题,

倒是不易想象的了。

有关希尔伯特散步的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师生除了在课堂上的活

动以外,师生在课外的交流以及同学间的课外交流,也是一种重要

的学习方式,对数学学习非常有益。而且,在散步中交流因为没有

书本,也不用纸和笔,因此没有繁琐的推导和计算,只能交谈那些

能用话“说出来”的东西,即对问题的理解,分析总是中的思想和方法,挖掘统帅形式推导的灵魂,……而这些对学好数学非常重要。

同学们不妨经常邀几位要好的同学一起散步交谈,肯定会其乐无究的。

1.一代相声大师侯宝林与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相交甚好。

一天两位大师饮酒聊天,你言我语甚是开心之时,侯宝林问华罗庚:“2+3在什么情况下等于4?”华罗庚一时竟无法理解,正当他陷入思

考时,侯宝林说:“只要数学家喝醉了,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华罗庚禁不住哈哈大笑道:“好一个幽默大师,竞拿我取乐......”他又

对侯宝林说:“我麻烦您到街上买一斤桔子汁,外带一包炒米花。一

斤桔汁四角四分钱,我这里只给您四角四分,贵了我不买,少了我

不依!” 侯宝林接受任务后,很快就回来了,他把一斤桔汁和一包炒

米花交给了华罗庚。侯宝林是怎样完成任务的呢?原来侯宝林用四

舍五入法走了十家食品店,每家只买一两,打了一斤桔子汁,余下

四分钱买了一包炒米花。

2..韩信是汉代的大将,小时候便爱动脑筋,聪明过人。

传说有一天,街上的两个卖油人正在争吵不休。路过这里的韩信,

出于好奇,呆呆地看着。他终于明白,原来这两个人合伙卖油,因

意见不合,准备把油桶里还剩下的十斤油平分后各奔东西,又为了

分油不均而争执不下。

韩信仔细端详着,他们手头没有秤,只有一个能装3斤的油葫芦和

一个能装7斤的瓦罐。他们用油桶倒来倒去,双方总不满意,因而

吵嚷起来。

有没有办法把油分精确呢?韩信面对两个各不相让的卖油人和眼前

的油桶、瓦罐、油葫芦,默默沉思着。忽然眼前一亮,大声说:“你

们不要吵了,没有秤,也能够分均匀!”说着,他把办法告诉了卖油人。按照韩信的办法,两个人重新再分,果然都很满意。

先用油葫芦连装三次,共装9斤,将7斤的瓦罐注满后,油葫芦里

还剩2斤。然后将瓦罐的7斤再全部倒入油桶,这时油桶里是8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