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学生思维,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拓展学生思维,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摘要: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应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为此,必须要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分调动他们的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个性,完善学生的人格,营造一种平等、自由、和谐、开放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在本文中,我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拓展学生的思维,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希望能对我们的教学有所帮助,让我们的教学真正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关键词:新课改;主体性;拓展;思维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情况。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就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个性,完善学生的人格,营造一种平等、自由、和谐、开放的课堂氛围,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激诱学生的情感投入,创设一种开放、自由式的思维空间。

思维失去了自由宽松的环境,就如同大地没有了阳光;思维失去的开放的空间,就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只有创设了开放自由的思维空间,才能让学生思想自由驰骋于天地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学生思维得到充分的调动,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这样才能让他们放射出智慧的光芒。中国传统的教育过分强调了老师的权

威性,造成了课堂上缺少一种自由民主的氛围,教师忘情地讲,学生机械地听,即使老师讲错了,学生也不敢提出半点疑问,思维受到极大的限制,心灵戴上了沉重的枷锁,使得整个课堂沉闷而乏味。而在这一点上,很多外国教师的上课形式给我们很好的启示。他们的课堂很随意,老师不是站在讲台上,而是走入学生当中,学生也很自由,他们可以站着,也可以下方位,甚至坐在课桌上。他们在讲课过程中可以质疑,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跟老师展开辩论。这样学生纳入到了一种自由、民主、平等、开放、和谐、双向的师生关系中,在这种关系下,学生真正地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真正体现了他们的主体作用,并在与老师的相互信任、相互尊重中全面发展了自己的综合素质,获得了成就与价值体验,感受到了自由人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例如,教学《短歌行》一课,传统上都把曹操看成是一个奸雄,集各种邪恶于一身。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更是被看作是一个谋权篡位的奸臣。这是曹操的真面目吗?学生在学这首诗时,通过激烈的讨论,认为曹操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肝肠寸断。在这首诗中,看到的是一个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兼军事家的诗人。对学生这种质疑精神的培养,让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来领悟,让学生视野从小角度变为全方位,学生的思维紧跟着心灵而驰骋,与历史人物平等对话。总之,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心骛八极,神游于天地间,去解决思维的难题。这样,能让他们在自由的空气中忘情地呼吸,在平等的氛围中轻松地学习,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进入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填鸭式以及应试教育让整个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往往不情愿地被动地接受知识,效果很难想像。而现在在很多课堂上,我们已引进了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不仅极大增加了一堂课的信息含量,提高了授课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它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耳目一新,在形、声、色的享受中积极加入自己的情感体验,这样就更容易接受知识。要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育中体现出来,就应该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把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放在重要位置。例如,我在《故都的秋》一课的教学中,把整个的北国之秋分为秋晨小院、秋槐落蕊、秋蝉啼唱、秋雨话凉、秋果奇景几幅画面,制作成幻灯片投影出来,然后要求学生联系自己家乡的秋天展开合理的想像,为这五幅画面配上画外音,然后再与原文中进行对照,体会一下北国之秋与自己想像的是否相同。小组之间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分工合作,让每一个个体都积极地汇入学海之中,让每一颗星星都绽放自己的光亮。这样,整个教学就具有单向、双向、多向交流的渠道沟通,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优势互补,拓展思维,互相学习,互相借鉴。这样势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除多媒体教学外,激发学生学习激情,调动学生的思维方式还有很多,下面仅举几例加以说明:

1、类比故事法:也就是通过一个与教学内容相类似或密切联系的故事来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方法。在教学《孔雀东南飞》的时候,

针对学生对诗歌最后魂化鸳鸯难以理解的情况,我引导他们回忆了中国传统悲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让他们明白,梁山伯与祝英台在现实中做不了夫妻,在死后化蝶双飞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正是体现了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希望有情人长相厮守。学生听了之后,受到感染,得到启发,自然而然地理解到了《孔雀东南飞》结尾的妙处。

2、歌曲熏陶法。在教学李清照的〈一剪梅〉中,通过播放曹颖唱的这首歌曲去调动学生的情感,唤起他们对李清照的离情别绪的深深体味。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配合,思维活跃,效果良好。

3、情境再现法。我在教《哈姆雷特》时,先根据节选内容排练了一出话剧,让剧本中的情境再现。学生们在欣赏完了之后,发表意见,指出哪些地方逼真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进而过渡到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从而让学生走进哈姆雷特独特的内心世界。学生激情高,思维得到拓展,上课效果自然也很好。

其他的像用一个谜语,一首诗或句风趣幽默的话,一个身边的笑话或变化不同的语调,或普通话、方言夹杂来调动学生,同样能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调动学生思维。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桥梁。我们的教育不能一蹴而就,学生只有不断从生活中获取知识才能适应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自主、合作、

探究学习就是让学生获得终身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教师需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途径和方法,要让他们不但能“学会”,而且要“会学”。比如我在教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我就先抛出了悼词的一般格式:“述其哀”“歌其功”“颂其德”。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在品味中去合作、探究,体味其中的哀情,概括出马克思的功绩,感悟马克思的高尚品德,而且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还提出了一些疑问,并通过讨论自行解决了。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拓展了自己的思维,获取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积极钻研课本、思考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获取了成功的体验,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不仅想学、爱学,而且会学、学好,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令其独行,不再翼护”,这才是教学的最高境界。

总之,教无定法,但我们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启发学生的思维,这样才能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