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感染性腹泻

合集下载

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
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均能产生霍乱毒素, 有报道O139群产生毒素量较大。
O139群霍乱弧菌是1992年在印度、孟加拉、 泰国等地出现的大批霍乱样腹泻的病人吐泻物中 分离到的一种新型的霍乱弧菌。由此菌株引起的 疾病在临床和流行病学上与O1群霍乱弧菌无法区
分,故也被WHO定为霍乱。由于人群对O139群霍乱
3 反应恢复期:
泻吐逐渐减轻而停止,脱水表现好转, 尿量增加,多数症状消失。 部分患者出现发热反应,体温38~39℃, 持续1~3天,自行消退。 此期持续2~4天。
霍乱总病程不长,一般3~7天。
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检查:血液浓缩表现。 (二)尿常规检查:可见蛋白、白细胞、红细胞、 管 型等。 (三)粪常规检查:为水样便,无炎症细胞成分。 (四)粪便细菌学检查: 1 粪便悬滴检查及制动试验:在暗视野显微镜下 发现有小亮点划过视野,为动力阳性,表明标本 中有弧菌(不一定为霍乱弧菌),如再滴加诊断 血清,在上述镜中,看不到小亮点划过,为制动 试验阳性,提示有霍乱弧菌。
2 粪便直接涂片镜检:可见排列成鱼群状的革兰 染色阴性的弧菌。
3 霍乱弧菌培养:将粪标本接种于碱性蛋白胨水,
6-8小时后,取表面菌膜,接种在庆大琼脂或 TCBS琼脂上。将可疑菌落直接与诊断血清作玻片 凝集试验,阳性可确诊。 (五)血清学诊断:患霍乱后,血清中可出现抗
菌抗体和抗毒抗体。抗菌抗体与第5病日出现,
对症治疗:卧床休息,腹痛者可应用解痉药, 高热者可用小量退热剂。。
补液治疗:有液体丢失者均应给予口服补液 或静脉补液治疗。 病原治疗:肠毒素引起者可不用抗生素,侵 袭性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可给予抗生素治 疗,常选用氟喹诺酮类药物、三代头孢菌素 及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四 致腹泻性大肠杆菌肠炎 致腹泻性大肠杆菌肠炎是由能使对人体发 生腹泻的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组疾病。

临床流行病学-感染性腹泻

临床流行病学-感染性腹泻

霍乱弧菌的生存能力
一般在未经处理的河水、塘水、井水、海水中可 存活1~3周,在蔬菜、水果上存活1周左右 对热、干燥、直射日光、一般消毒剂都很敏感, 加热55℃ 10分钟可杀死,煮沸后立即被杀死, 但对低温和碱耐受力强 0139群霍乱弧菌在水中的生存能力比埃尔托生物 型强
13
霍乱毒素
Ⅰ型毒素:为内毒素,耐热,系脂多糖。 Ⅱ型毒素:为外毒素,即霍乱肠毒素。不耐热( 56℃,30分钟可灭活)及酸。霍乱肠毒素是使机体 水和电解质从肠腺大量分泌,形成霍乱腹泻症状的 重要物质。 Ⅲ型毒素:耐热,可从菌细胞扩散出来,容易透析 ,在发病作用上的意义不大。
所致疾病
霍乱 弧菌性肠炎
细菌性痢疾
沙门菌肠炎
旅行者腹泻,婴幼儿腹泻 痢疾样腹泻 婴儿腹泻 出血性肠炎 弯曲菌肠炎 急性胃肠炎、假膜炎肠炎 腹泻、伪膜性肠炎等 小肠结肠炎 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
病毒性腹泻
阿米巴痢疾 感染性腹泻
细菌是最早被确认的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也是感染性腹泻病原体中最大的一个家族,而且最为常见. 20世纪70年代,随着电镜和免疫 电镜技术发展,人类致泻性病毒逐渐被发现和引起重视.引起感染性腹泻的人体寄生虫主要是原虫. 感染性腹泻病原体种类繁多,广泛 存在于环境中,所引起的人类腹泻也多种多样.
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infectious diarrhea)
指由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或寄生虫引起的、以腹泻 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肠道传染病
腹泻:每日排便3次或以上,且排便量和粪便性状异常
稀便,水样便,粘液便,脓血便或血便
急性腹泻---急性起病,病程2周以内 迁延性腹泻---超过2周但未超过2个月 慢性腹泻---反复发作,持续2个月以上
14
霍乱病原菌主要致病因子是霍乱毒素,此外,菌毛、鞭毛和其他毒素也起一定作用

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论文

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论文

浅谈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摘要] 感染性腹泻是一组由细菌、病毒、原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是长期以来危害人民群众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其不仅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对儿童的健康危害严重,是导致儿童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成人劳动力大量损失的因素,还给国家和患者都造成了巨大的疾病负担,已成为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关键词] 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治疗预防[中图分类号] r442.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354-011 流行病学现状感染性腹泻以高发病率和流行广泛为特点,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尤其以发展中国家为甚。

全世界每年腹泻发病次数至少是50亿例次,特别在婴幼儿不仅发病率甚高,而且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据who报告的1992-2000年调查结果显示,5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达3.2次/人年,尽管死亡率从1954-1979年的13.6%下降到1992-2000年的4.9%,每年仍然有250万儿童死亡[1]。

《2003年世界卫生报告》披露,发展中国家感染性腹泻导致儿童死亡达156.6万人,占死亡人数的15.2%,居死因第三位[2]。

在我国,感染性腹泻病的发病率一直位居肠道传染病的首位。

2005年全国法定报告的全部传染病中腹泻病例共计1042181例,占全部传染病的22.49%[3],2006-2007年我国感染性腹泻报告年均发病率为56.69/10万。

我国各地从1988年起陆续开展腹泻病防治现状的入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推算全国约有8.36亿人次发病,其中5岁以下小儿约有2.09亿人次,全国平均发病率0.70次/人年,死亡率约为0.15%[4]。

2 流行病学特征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菌有细菌、病毒、原虫等,已知的主要病原体有:①细菌,多种肠道细菌可通过繁殖或毒素造成感染性腹泻。

最常见的有志贺菌、沙门菌、弯曲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艾希菌、梭状芽胞杆菌、蜡样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耶尔森菌等引起[5]。

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分析深圳龙华2022年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概况和病原学特征,探索其流行规律,旨在为制订控制其他感染性腹泻疫情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收集深圳龙华2022年疫情网络上报的该地确诊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所有病例(390例)进行描述性研究和单因素分析。

结果深圳龙华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年发病率为57.09/10万,男性发病率78.90/10万,女性发病率37.06/10万,儿童与成人发病率分别为611.70/10万、16.34/10万;在儿童患者中,散居儿童占96.50%,成人患者工人占54.81%;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10~12月份;390例患者中,轮状病毒诊断阳性率为87.2%,成人和儿童轮状病毒感染率有统计学差异(χ2=21.91,P=0.000)。

结论深圳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主要以儿童为主(尤其是散居儿童),秋冬季是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发病高峰,轮状病毒是该病的主要病原。

深圳龙华位于深圳中北,拥有人口70余万,流动人口占所有人口的90%以上。

其他感染性腹泻是指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被列为我国法定的丙类传染病。

由于该病病因多样,缺乏有效的疫苗进行防治,一直都是威胁着广大民众健康的一个急性传染性疾病,为全面了解和客观评价深圳龙华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情况,为预防控制提供更好的参考对策,以便制订有效防制措施,现将2022年度龙华街道报告的感染性腹泻病例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1材料与方法1.2统计方法用SPSS13.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

2.1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发病强度202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深圳市龙华街道其他感染感染性腹泻患者共390人,年发病率为57.09/10万,其中男258例,女132例,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患者主要以15岁以下的儿童为主,其中96.15%的儿童发病在5周岁以前,儿童发病率远高于成人。

成人男性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主要在35~39岁,成人女性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在25~29岁,见表1。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感染性腹泻是指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微生物感染引起的腹泻疾病。

其临床表现以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为主,严重时可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感染性腹泻对于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一、临床表现。

感染性腹泻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腹泻多为水样便或稀便,次数增多,伴随腹痛、腹胀。

恶心、呕吐多见于胃肠道病原体感染,发热则是机体对病原体的免疫反应。

二、实验室检查。

1. 粪便常规检查,包括外观、隐血、白细胞、寄生虫卵等指标。

水样便、脓血便、白细胞增多、寄生虫卵阳性可提示感染性腹泻。

2. 病原体检测,包括常见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的检测。

常用的方法有培养、PCR、抗原检测等。

三、影像学检查。

对于疑难病例或有并发症的患者,可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腹部B超、CT等,以排除其他疾病或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四、临床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流行病学史,可进行感染性腹泻的临床诊断。

一般来说,符合以下条件可考虑为感染性腹泻:1. 急性发病,腹泻次数增多,伴有腹痛、发热等症状;2. 粪便常规检查阳性,如水样便、脓血便、白细胞增多等;3. 病原体检测阳性,明确感染病原体。

五、诊断注意事项。

1. 临床医生在诊断感染性腹泻时,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饮食史、旅行史等流行病学史,有利于确定感染的可能病原体;2. 在进行实验室检查时,要注意采集标本的方法和时间,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3. 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等,应特别注意感染性腹泻的诊断和治疗。

六、结语。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是临床医生的重要工作之一,准确的诊断有助于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疾病的传播和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临床医生应加强对感染性腹泻的认识和诊断能力,提高对患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水平,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感染性腹泻—预防措施(流行病学课件)

感染性腹泻—预防措施(流行病学课件)
为控制流行局势可考虑对密切接触者等小范围内使用。
预防措施
其他措施 开展广泛的卫生宣传教育,普及卫生防病知识,动员全社会
参与和提高个体自我保护能力也是感染性腹泻防制的重要措施。
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和就地卫生处理。
预防措施
切断传播途径 • 三管一灭:管理水源、粪便、饮食,消灭苍蝇; • 个人卫生:主要是饭前便后洗手; • 改善饮食:提倡喝开水和使用清洁水,提高婴儿母乳喂养率等。
预防措施
保护易感人群 • 疫苗预防; • 药物预防:原则上不提倡使用药物预防,但当流行特别严重时,
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的预防策略与措施
预防策略
WHO倡导的关键的预防策略: • 获得安全饮水; • 使用经过改良的卫生设施; • 用肥皂洗手; • 前六个月纯母乳喂养婴儿; •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及食品卫生; • 有关感染如何传播的健康教育; • 接种轮状病毒疫苗。
预防策略
WHO预防控制肺炎和腹泻的全球行动计划(GAPPD) GAPPD的目标:
到2025年三岁以下儿童肺炎导致的死亡率降到3‰以下,腹泻导 致的死亡率降到1‰以下;减少75%的严重肺炎和严重腹泻的发病 (与2010年相比)。
主要干预手段包括: 前六个月纯母乳喂养婴儿;疫苗接种;用肥皂洗手;喝安全的饮
用水;使用经过改良的卫生设施;适当的治疗等。; • 开展疫情监测:包括人群监测和环境监测; • 建立健全疾病监测系统和报告制度; • 对传染源的措施要求做到“五早一就”:早发现、早诊断、早

感染性腹泻ppt课件

感染性腹泻ppt课件

第二节 流行病学特征
一、传染源
病人 病原携带者 受感染的动物
感染性腹泻
第二节 流行病学特征
病人
腹泻病人、亚临床病人
病原携带者
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慢性携带者、健康携带者 流行病学意义
活动是否受限、带菌和排菌时间长短、从事职业等有关
受感染的动物
动物传染源引起的感染性腹泻 弯曲菌肠炎、沙门菌肠炎、耶氏菌肠炎、食物中毒等
感染性腹泻
第二节 流行病学特征
人群分布
以婴幼儿和青壮年发病率较高,随着年龄 发病率 不同经济、文化、卫生、职业人群之间发病率有明显差异
流行形式
可以呈现为散发、暴发或流行 一般经水和食物传播的感染性腹泻以暴发和流行为主 霍乱、痢疾、沙门菌感染 致泻性弧菌感染、致泻性大肠杆菌感染
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 InfectioFra biblioteks Diarrhea
感染性腹泻
引言
感染性腹泻(infectious diarrhea)
指由病原生物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 肠道传染病
腹 泻 每日3次或以上的稀便或水样便 急性腹泻 急性起病,病程2周以内 迁延性腹泻 超过2周但未超过2个月 慢性腹泻 反复发作,持续2个月以上
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 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nteroinvasive E. coli, EIEC)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 E. coli, EPEC)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amorrhagic E. coli, EHEC)
感染性腹泻
第一节 病原学
感染性腹泻
第二节 流行病学特征
二、传播途径
粪-口传播方式

感染性腹泻病诊断标准

感染性腹泻病诊断标准

感染性腹泻病诊断标准
1、流行病学资料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一般夏秋季多发。

有不洁饮食(水)和/或与腹泻病人、腹泻动物、带菌动物接触史,或有去不发达地区旅游史。

如为食物源性则常为集体发病及有共进可疑食物史。

某些沙门菌(如鼠伤寒沙门菌等)、肠道致泻性大肠杆菌(EPEC)、A组轮状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感染则可在婴儿室内引起爆发流行。

2、临床表现
2.1腹泻、大便每日≥3次,粪便的性状异常,可为稀便、水样便,亦可为粘液便、脓血便,可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热、腹痛及全身不适等。

病情严重者,因大量丢失水分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

2.2已除外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

3、实验室检查
3.1粪便常规检查:粪便可为稀便、水样便、粘液便、血便或脓血便。

镜检可有多量红白细胞,亦可有少量或无细胞。

3.2病原学检查:粪便中可检出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的致病微生物,如肠致泻性大肠杆菌、沙门菌、轮状病毒或蓝氏贾第鞭毛虫等。

或检出特异性抗原、核酸或从血清检出特异性抗体。

临床诊断:具备2.1,2.2,3.1者,1仅供参考。

病原确诊:临床诊断加3.2。

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Z ea gPe d hj n ryMe ,Mac 00,V l 2 o3 i rh 1 2 o 2 ,N .

l ・ 7

综述 ・
感 染 性腹 泻 的流行 病 学 研究 进 展
娄元 霞 综述 陈恩 富 审校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 0 3 2 1 )0 0 1 4 0 7- 9 1(0 0 3— 0 7—0
另一类是侵袭性腹泻此类腹泻的病因以痢疾杆菌空肠弯曲菌和沙门菌感染为主可对肠粘膜肠细胞造成直接破坏形成肠道浅表溃疡出血造成粘液血便等j1989年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除霍乱甲类传染病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乙类传染病以外的由微生物引起的腹泻称为感染性腹泻并列为丙类传染病
浙江预防医学 2 1 0 0年第 2 2卷第 3 期
3 1 细 菌 性 腹 泻 包 括 ( ) 杆 菌 科 : 志 贺 菌 . 1肠 有
(eu h ea 、 门菌 ( a oea 、 gns i l ) 沙 S gl Sl nl ) 大肠埃希菌 m l (oiaiu)、 尔森 菌 ( e ii neoota 等 。 cl cls 耶 b l Y rna t eli ) s e r ic
防治重 点 。据 澳大利 亚 、加 拿 大 、爱 尔兰 和美 国的 项 联合 调查 显 示 ,腹 泻高 发 于分 布 ( 0 3年 世 界卫 生 报 告 》 中披 露 , 20

而 6 以上 的人 群其 发 病 率 最低 ,并 且 腹 泻疾 病 5岁 的发 病率 女性较 高 J 。
医 。20 全 国法 定 报 告 的全 部 传 染 病 中 ,腹 05年
主的肠道传 染病 ,其发病率仅次于上呼 吸道传染 病,在我国感染性腹泻 的发病率居所有传染病之 首。感染性腹泻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分泌、渗

腹泻诊断标准

腹泻诊断标准

感染性腹泻(WS 271-2007)1 诊断依据1.1 流行病学史1 诊断依据1.1 流行病学史全年均可发病,但具有明显季节高峰,发病高峰季节常随地区和病原体的不同而异;细菌性腹泻一般夏秋季节多发,而病毒感染性腹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腹泻等则秋冬季节发病较多。

发病者常有不洁饮食(水)和(或)与腹泻病人、病原携带者、腹泻动物、带菌动物接触史,或有流行地区居住或旅行史;需排除致泻性的过敏原、化学药品暴露史及症状性、器官功能失调等非感染性腹泻病史。

食(水)源性感染常为集体发病并有共进可疑食物(水)史;某些沙门菌(如鼠伤寒沙门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A 组轮状病毒和柯萨奇病毒感染可在婴儿群体中引起暴发流行。

1.2 临床表现611.2.1 每日大便次数≥3 次,粪便性状异常,可为稀便、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或血便,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食欲不振及全身不适。

病情严重者,常并发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休克等,甚至危及生命。

1.2.2 已排除由O 1 血清群和O 139 血清群霍乱弧菌、志贺菌届、溶组织内阿米巴及伤寒沙门菌以及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所致的腹泻。

1.3 实验室检查1.3.1 粪便常规检查1.3 实验室检查1.3.1 粪便常规检查粪便有性状改变,常为黏液便、脓血便或血便、稀便、水样便。

黏液便、脓血便或血便,镜检可有多量红、白细胞,多见于沙门菌、侵袭性大肠杆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弯曲菌,耶尔森菌等细菌和某些病毒等所致的腹泻。

稀便、水样便,镜检可有少量或无红、白细胞,多见于肠产毒性大肠杆菌、轮状病毒、隐孢子虫、气单胞菌等所致的腹泻。

1.3.2 病原检查从粪便、呕吐物、血等标本中检出O 1 血清群和O 139 血清群霍乱弧菌、志贺菌属、溶组织内阿米巴、伤寒沙门菌以及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原体,或特异性抗原、特异性核酸片段检测阳性。

注: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开展病原检测时,应遵照相关规定执行。

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

细菌性食物中毒
(microbial (bacterial) food poisoning )

一 、概述 (outline) (一)流行病学特征 1 发病率高,病死率低 2 夏秋季发生率高 3 动物性食品是主要中毒食品
细菌性食物中毒概述

(二) 中毒发生的原因 (三个环节) 1 食品被致病菌污染 2 食品中污染的致病菌有繁殖的机会 3 食用前未加热或未彻底加热
血常规:WBC N ,慢性可贫血 便常规:粘液脓血便,WBC≥15个/HP 病原学:便培养,注意取样 免疫学:尚未推广 核酸检测:未推广
七. 并发症及后遗症
败血症:儿童,老年人,HIV。
溶血尿毒综合征(多见于痢疾志贺菌感染) 关节炎(变态反应):病后2周内,激素有效 耳聋,失语,瘫痪(中毒性脑型) 瑞特综合征:青年男性多见,眼炎,尿道炎, 关节炎
侵袭性腹泻临床表现
中毒症状重,常有发热。 腹痛较重 排稀便、粘液便、粘液血便及脓血便。 里急后重 便次多,便量少/次。 脱水少见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广谱抗生素应用过程中或应用以后出现 机体本身抵抗力明显下降 菌群紊乱后,金黄色葡萄球菌、难辩梭状芽 胞菌、肠球菌、念珠菌等过度生长 金黄色葡萄球菌、难辩梭状芽胞菌可引起伪 膜性肠炎
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点
(epidmiological features)
1 食物中毒原因分布特点 2 食物中毒种类分布特点
3 季节性及地区性分布特点 全年可发生,但第二、第三季度,尤其是第三季度 是高发季节
食物中毒分类 (types of food poisoning)
细菌性食物中毒 (bacterial food poisoning)

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研究概况

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研究概况
延性 。
已知引起感染 性腹 泻的病 原体不 下数 十种之 多 , 主
要包括细菌 、 病毒 、 寄生虫与真 菌四大类。 1 1细 茵性腹泻 主要是肠杆 菌科 、 . 弧菌科 和螺菌科的细
2 流行过程三环节
2 1传染源 .
受病原体感 染的人或动物 , 包括病人 、 原 病
携带者 和病动物在内 , 是感染性腹 泻病 的传染 源 , 中以 其 病人作为传染引起爆 发或流行 的报道更是多见。 2 2传播 途径 感染性腹泻 的传播 方式均为粪 一口 一粪 . 传播 , 其传 播途径 是 由水 、 食物 、 活接触及苍蝇 等单 一 生
(r aoo ai) tp nsmi s 等。隐孢子虫病 (rpopr i i) 由 y s c t o do s 是 y si s 隐孢子虫引起的 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特点 的人兽共患寄 生
虫病 ( aaiczooe ) pr t onss 。 s i 1 4真茵 白色念珠菌是真 菌性肠炎 的主要病原体 , . 多发 生 于营养不 良及 长时期 应用抗 生素 的患儿 , 腹泻 易呈 迁
毒引起 的腹泻不断地得到确认 , 目前 确认 的有 : 诺瓦 克病 毒( owl i s 、 nra vu )轮状病毒 (o v u ) 杯状 病毒 (ai- k r rt i s 、 ar cl i c v u) 星 状 病 毒 ( s oi s 、 状 病 毒 ( o nv u ) is 、 r at v u ) 冠 r r cr ai s o r (A S 由新型变异的冠状病 毒感 染引起的一种 以肺部 SR 是
控制司 ) 曾组织全国 2 个省 、 1 市调查 , 每年有 8 3 .6亿人次 患腹泻 , 中 5岁以下d J 有 3亿人次 。本文简要介绍 。 其 ,L 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研究概况 。

流行病学电子版9[1]

流行病学电子版9[1]
流行病学电子版9[1]
第二节 流行病学特征
一、传染源
•病人 •病原携带者 •受感染的动物
流行病学电子版9[1]
第二节 流行病学特征
•病人
腹泻病人、亚临床病人
•病原携带者
• 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慢性携带者、健康携带者 •流行病学意义 • 活动是否受限、带菌和排菌时间长短、从事职业等有关
•受感染的动物
• 霍乱 对严重者使用抗生素治疗, 减少腹泻量, 缩短持 续期限和排菌期
• 阿米巴痢疾及蓝氏贾第鞭毛虫肠炎 采用灭滴灵口服 治疗
流行病学电子版9[1]
第三节 防治策略与措施
一般不使用止泻药和止吐药, 尤其 是儿童禁用此类药物。当腹泻合并有 其他感染(如肺炎等)则需单独治疗。
流行病学电子版9[1]
第三节 防治策略与措施
流行病学电子版9[1]
第四节 几种重要的感染性腹泻
三、主要问题与对策
主要问题
• 发病率高 • 诊断困难 • 病原体耐药严重 • 病原体抗原变异 • 新病原体出现
流行病学电子版9[1]
第三节 防治策略与措施
对策与措施
• 加强健康教育, 改善环境与饮食卫生状况 • 研制高效多价疫苗 • 建立快速、简便的诊断方法 • 加强病原体耐药性研究和控制 • 建立和完善疾病监测体系
种类 主要病原体
所致疾病
细菌 弧菌属
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
霍乱
其他致泻性弧菌(如其他非O1群霍乱弧菌, 副溶血性弧菌
弧菌性肠炎
拟态弧菌, 河弧菌, 霍利斯弧菌, 弗尼斯弧菌等)
志贺菌属
痢疾志贺菌, 福氏志贺菌, 鲍氏志贺菌, 宋内志贺菌
细菌性痢疾
沙门菌属
鼠伤寒沙门菌, 肠炎沙门菌, 猪霍乱沙门菌等

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流行病学课件)

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流行病学课件)

流行形式
可以呈现为散发、暴发或流行; 一般经水和食物传播的感染性腹泻以暴发和流行染、致泻性大肠杆菌 感染、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等。
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如气温、降雨、河流等) 社会因素对感染性腹泻的影响极为重要 病原体特征
流行过程
易感人群
举例: 1992年印度和孟加拉国发生新型霍乱弧菌——O139群霍乱
暴发和旅游者散发多见。
时间分布
感染性腹泻常年可发,但具有明显的季节高峰 • 细菌性腹泻发病高峰一般在夏秋季节; • 轮状病毒等病毒性腹泻主要发生在寒冷季节, • 以冬春季节发病较多。
人群分布
• 婴幼儿和青壮年发病率较高,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有 所下降;
• 不同经济、文化、卫生、职业背景的人群之间感染性腹 泻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差异。
弧菌引起的霍乱流行,最初发病率在各年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而既往已流行多年的埃尔托霍乱则是儿童发病率较高。
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特征
地区分布
• 感染性腹泻在全世界分布广泛,全球每年发生17亿腹泻病例; • 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流行严重,发达国家儿童感染性腹泻平均
每人每年1~2次,发展中国家儿童平均每人每年6~7次; • 发展中国家由感染性腹泻引起的4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约为3.8‰,
发达国家由感染性腹泻引起的儿童死亡却很罕见; • 发展中国家水型和食物型暴发常见,而发达国家以小范围食物型

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

实验室检查
• • • • • • 血常规 大便常规 分辨分离培养 病毒性腹泻:病原学检查 细菌性腹泻:免疫学检查
治疗
• 一般治疗:进食流质或半流质无渣食品, 忌多渣、油腻或刺激性食品 • 抗菌治疗 • 抗病毒治疗:利巴韦林、喜炎平 • 肠粘膜保护剂:思密达。有良好的效果 • 静脉补液:纠正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 乱
护理
• ⑴一般护理:按照传染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消毒、隔离 制度 • ⑵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精神烦躁或萎靡都可 以是脱水的表现;面色发灰或皮肤发花,出冷汗,精神极度 萎靡,四肢发冷,脉搏细数,尿量少,都是休克的表现;观 察患者有无肌肉无力,腹胀,肠鸣音减弱,心律失常等低 钾血症的表现;一旦发现上述症状应该及时告知医师,积极 对症处理。此外,还要监测观察患者的排便情况(大便的 次数、性质、留取新鲜大便及时送检)及伴随症状,监测 体温的变化。
感染性腹泻的预防及护理
王颖课程介绍ຫໍສະໝຸດ • • • • • • • • 定义 分类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治疗 护理 预防
何为腹泻?
• 便次不正常 • 粪便性状改变
何为感染性腹泻?
• 有病原体(病毒、细菌、寄生虫) • 引起肠道粘膜炎症、吸收、分泌功能障碍 • 便次增多,性状改变
感染性腹泻是指各种急性、慢性的细菌、 病毒、真菌、寄生虫感染引起肠道炎症所 致的腹泻。我们也把除霍乱、细菌性和阿 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 腹泻,称为感染性腹泻,为狭义上的感染 性腹泻,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 法》中规定的丙类传染病。

预防
• 1、健康教育:加强以预防肠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卫生宣传 教育,搞好环境卫生,提倡喝开水,不吃生的半生的食品 。 • 2、改变有些农村人畜共舍的生活习惯。 • 3、免疫接种:本组传染病病原体种类多,尚没有理想的 免疫制品。 • 4、加强饮用水卫生:要加快城乡自来水建设及自来水卫 生监督管理,在一时达不到要求的地区,必需保护水源, 改善饮用水卫生,实行饮用水消毒。 • 5、抓好饮食卫生:加强宣传和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 国食品卫生法》特别要加强对饮食行业、农贸集市、集体 食堂等的食品卫生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某种特定的感染性腹泻地方性疫区而言,人群的易感 水平随年龄的上升而有所下降——这可能是感染性腹泻地方 性疫区婴幼儿高发的原因之一。
人群易感性
举例:
1992年印度和孟加拉国发生新型霍乱弧菌——O139 群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流行,最初发病率在各年龄 之间没有明显差异,而既往已流行多年的埃尔托霍 乱则是儿童发病率较高。
沙门菌(Salmonella)
是一大群寄生于人类和动物肠道中、生化反应和抗原 构造相似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具有诊断意义的抗原有三类:O、H、K 伤寒沙门菌(S. typhi)和副伤寒沙门菌(S. paratyphi)分 别引起伤寒和副伤寒;其他沙门菌为感染性腹泻的病原 菌,其中鼠伤寒沙门菌较常见。
埃希菌(Escherichia)
包括7个种,其中大肠埃希菌(E.coli)通称大肠杆菌,作 为埃希菌属的模式种(type species)最为重要;
大肠杆菌主要有菌体抗原(O)、鞭毛抗原(H)和荚膜抗 原(K); 大肠杆菌分型按O:K:H排列,如O111:K58:H2。
大肠杆菌大多不致病,常见的致泻菌有:
弯曲菌(Campylobacter)
空肠弯曲菌(C. jejuni) 结肠弯曲菌(C. coli)
轮状病毒(human rotavirus, HRV)
A 组轮状病毒,也称婴儿腹泻轮状病毒
B 组轮状病毒,也称成人轮状病毒 C 组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也有报道
第二节 流行过程
细菌性痢疾 沙门菌肠炎 旅行者腹泻,婴幼儿腹泻 痢疾样腹泻 婴儿腹泻 出血性肠炎 弯曲菌肠炎 急性胃肠炎、假膜炎肠炎 腹泻、伪膜性肠炎等 小肠结肠炎 急性胃肠炎 感染性腹泻 病毒性腹泻 阿米巴痢疾 感染性腹泻
病毒 寄生虫
主要病原体特征
霍乱弧菌(V.cholerae)
O1和O139血清群为霍乱的病原菌,其他血清群为一般 感染性腹泻病原菌 O1群菌株可分为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每一个 生物型又都可以分为小川型、稻叶型、彦岛型; 在我国,应用噬菌体-生物分型的方法, O1群菌株可 以被分为32个噬菌体型(1~32)和12个生物型(a~l);其 中:1~ 5噬菌体型,且为a~f生物型的菌株称为流行株 按霍乱病原菌对待;其他为非流行株,按一般腹泻菌株 对待。
传染源
病人 腹泻病人和亚临床病人因其排泄物含有大量病原体,且 排放量大、次数频繁、污染范围广,是重要的传染源; 病原携带者 常见的有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慢性携带者、 健康携带者等;携带者的流行病学意义主要与其活动范围、 带菌和排菌时间长短、从事职业、卫生习惯等有关; 受感染的动物
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 coli, ETEC)
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nteroinvasive E. coli, EIEC)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 E. coli, EPEC)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amorrhagic E. coli, EHEC)
志贺菌(Shigella)
也称痢疾杆菌(dysentery bacteria),是细菌性痢疾的病
原菌;依O抗原可以将志贺菌分为4个群: A群:痢疾志贺菌(S. dysenteriae) B群:福氏志贺菌(S. flexneri)
C群:鲍氏志贺菌(S. boydii)
D群:宋内志贺菌(S. sonnei)
感染性腹泻(infectious diarrhea):是指由病原 微生物及其产物或寄生虫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 临床特征的一组肠道传染病。
腹泻:指每日3次或以上的稀便或水样便等;
急性腹泻:急性起病,病程2周以内;
迁延性腹泻:超过2周但未超过2个月;
慢性腹泻:反复发作,持续2个月以上。
第一节
病原学
第二节
常见动物传染源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有:弯曲菌肠炎、沙 门菌肠炎、耶尔森菌肠炎、食物中毒等;
传播途径
感染性腹泻主要是粪-口-粪传播方式
经水传播
经食物传播
经接触传播
经苍蝇等媒介生物传播
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感染性腹泻病原体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一定程 度的特异性免疫力; 对于不同的病原体,人体获得的免疫力持续时间不同,一 般较短(几个月),长的可以达到数年; 病原体毒力、菌量、机体状态等与发病易感性有一定关系。
第三节 流行特征
地区分布 感染性腹泻ຫໍສະໝຸດ 世界分布广泛,但发展中国家高发(如在
热带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地区,儿童平均每人每年5~18次腹 泻) 发展中国家水型和食物型暴发常见,而发达国家以小范 围食物型暴发和旅游者散发多见;
时间分布
感染性腹泻常年可发,但具有明显的季节高峰 细菌性腹泻发病高峰一般在夏秋季节; 轮状病毒等病毒性腹泻主要发生在寒冷季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流行过程
流行特征 防治策略与措施
第五节
几种重要的感染性腹泻
第一节 病原学
病原体的种类
细菌 病毒 寄生虫
表25-1 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种类
种类 细菌 主要病原体 弧菌属 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 其他致泻性弧菌(如非O1群和非O139群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 拟态弧菌,河弧菌,霍利斯弧菌,弗尼斯弧菌等) 志贺菌属 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宋内志贺菌 沙门菌属 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等 埃希菌属(如大肠埃希菌,即大肠杆菌) 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 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 弯曲菌属 空肠弯曲菌,结肠弯曲菌,等 葡萄球菌属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厌氧芽孢梭菌属 产气荚膜梭菌,艰难梭菌,等 耶尔森菌属 小肠结肠炎耶氏杆菌,等 芽孢杆菌属 蜡样芽孢杆菌,等 其他菌属 变形杆菌,土拉弗氏菌,亲水气单胞菌,类志贺毗邻单胞菌等 轮状病毒,杯状病毒(诺瓦克病毒扎如病毒),星状病毒,肠腺病毒 冠状病毒,等 溶组织阿米巴原虫 隐孢子虫,兰氏贾第鞭毛虫,类圆线虫,结肠小袋虫等 所致疾病 霍乱 弧菌性肠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