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材解读与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
《科学教育质量监测框架》(2015)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
课程目标:
1.形成物质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等,能用其解释 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2.具有建构模型的意识和能力;能运用科学思维方法,从定性和定 量两个方面进行科学推理、找出规律、形成结论;具有使用科学证据 的意识和评估科学证据的能力,能运用证据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描述、 解释和预测;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意识,能基于证据大胆质疑,从不同 角度思考问题,追求科技创新。
《物体Biblioteka Baidu运动》单元解读
1 单元设计思路
目录 2 分课时解读
3 单元教学建议
1
单元设计思路
教材内容
1.运动和位置 2.各种各样的运动 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4.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 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6.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7.我们的“过山车” 8.测试“过山车”
本单元 指向的
时间相同时,比较快慢
6.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设计、制作“过山车”
7.我们的“过山车”
技术与工程
观察和测量“过山车”(单元总结) 8.测试“过山车”
真实世界
本单元体现的科学思维 建模
实物模型 抽象 心智模型
理性世界
《美国K-12年级科学教育框架》(NRC2011)
科学实践的八个类型: ·提出问题和明确需要解决的难题 ·建立和使用模型 ·设计和实施调查研究 ·分析和解释数据 ·利用数学和计算思维 ·建构解释和设计解决方案 ·基于证据进行论证 ·获取、评估和交流信息
2.理解“建模”对科学学习的意义。 例如:实体模型和心智模型的异同?原型和模型之 间的差异和联系?怎样建模?怎样评价和使用模型?
3.引导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悟。
本单元的学习依托于学生的亲身实践,即教师务必提供有 结构的材料,组织全员参与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 有所感悟。反对脱离材料、脱离实践的讲解。科学名词的 记忆是次要的,首要的是让学生经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注意,“设计要求” 必须在“设计”之前让 学生明确,即“评价指 标前置”。
本课是一堂单 元总结课,也是一 堂基于实体模型的 实践能力测评课。 这是对科学学业评 价的一次有益尝试。
3
单元教学建议
《物体的 运动》
教学建议
1.了解物体运动的相关背景知识。
例如:机械运动按运动轨迹来分,可分成直线运动和曲 线运动;按运动状态是否变化来分,可分成匀速运动和 变速运动;按物体运动形态来分,可分成平动和转动。
四上 《运动和力》
单元
通过观察多种物 体在斜面上是怎样运 动的,发现不同的物 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 况是不同的。
通过抬高斜面, 学生发现这些物体的 运动速度加快了,这 为后面2节课研究“运 动的快慢”做了铺垫。
不涉 及数学意 义上“速 度”计算, 学生能 “利用数 据进行运 动快慢的 比较”即 可。
概念
《物体的运动》单元结构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物体的位置 区分静止和运动;描述位置
比较不同的运动形式 运动的形式 描述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课题 1.运动和位置 2.各种各样的运动 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形式和快慢 4.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
运动的快慢 距离相同时,比较快慢
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3.具有科学探究意识,能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合理 猜想与假设;具有设计探究方案和获取证据的能力,能正确实施探究 方案,使用不同方法和手段分析、处理信息,描述并解释探究结果和 变化趋势;具有交流的意愿与能力,能准确表述、评估和反思探究过 程与结果。
4.能正确认识科学的本质;具有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尊重他人,能基于证据和逻辑发表自己的见解, 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了解物理 研究和物理成果的应用应遵循普遍接受的道德规范,理解科学·技术·社 会·环境的关系,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要强化学习小 组的分工与合作, 确保实验数据的精 确。
本课的编 写目的是:1. 体现技术与工 程领域的学习 内容;2.为后 一课(单元总 结课)做好模 型准备。
考虑到全国地域经 济差异,提供了两种建 造“过山车”的材料和 方法。
“设计” “制作” “评价”,体现了技 术与工程的学习流程,有利于学生设计思维和工 程能力的提升。
目的是帮助学生 将具体的物体抽象为 一个“质点”。
在学生完成多种物体运动形 式的记录后,引导学生对这些记 录进行分类,最终梳理出几种运 动形式(不必灌输科学名词)。
借助轨道 模型,引导学 生画出物体的 运动路线,正 是帮助学生从 实体模型抽象 为心智模型的 认知过程。
为什么要借助斜面来研究 物体的运动?
真实世界
本单元体现的科学思维 建模
实物模型 抽象 心智模型
理性世界
2
分课时解读
“判断物体是 运动还是静止”的 关键在于引导学生 说出“判断的证据 是什么?”,这指 向了中学物理“参 照系”的认识。
“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位置” 在教学中要体现认知逻辑:先亲身 体验,再地图代入。
用好“方向盘”
为什么在物体上 贴上圆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