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标志性建筑在设计层面的控制和引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城市标志性建筑在设计层面的控制和引导

摘要:文章从标志性建筑的概念界定入手,大量分析国内外著名城市标志性建筑的成功与失败案例,讨论在快速城市化的时代背景下,标志性建筑在设计层面的控制和引导,期望对标志性建筑的理性建设做出理论指导。

关键词:城市标志性建筑;设计方法;控制与引导

在目前中国的城市建设高潮中,新区开发和旧区更新交替进行,势不可挡,出于城市形象的考虑,各省市都积极推出自己的标志性建筑以提升城市品牌。张在元先生曾经提到:“21世纪将是中国建筑与城市复兴的100年,21世纪中国建筑与城市复兴的历史记录,将留下各地城市标志性建筑的诞生与形成。”标志性建筑的出现存在必然性,它为这个时代代言,承载这个时代的精神与文化信息。如何打造和建设当代的标志性建筑是摆在政府、建筑师和公众面前的重大议题。

1 标志性建筑的单体风格要与城市整体风格协调

城市特色与个性的形成必须从城市的整体、系统入手,标志性建筑应当和周围环境结合,烘托群体关系,而不仅仅是追求建筑单体的个性张扬。

标志性建筑在城市轮廓线中通常具有重要的地位,凭借显赫的形式而快速形成的景观序列尤其引人注目,这也是标志性建筑备受城市领导青睐的重要原因之一。每一个城市的领导都希望在任期内建设标志性建筑,使所在城市产生新的建筑影响力。这样的政绩工程

对城市发展而言是有其进步意义的,可还有一些事实也一再表明,这种对“标志性建筑”自我膨胀的催化开发思路与模式往往事与愿违,许多标志性建筑与周边建筑缺乏关联性对话,甚至与城市景观传统格局形成尺度与形态的对峙感。

我们还需要重新发掘逐渐衰落的历史建筑在新时期可能存在的

地标价值。

国外先进国家在旧城更新,旧建筑改造、重新利用中应用较多,有很多成功经验。如英国泰特现代艺术馆,城市废弃的厂房改建成艺术馆之后成为新的城市地标。

又如唐山城市展览馆。在城市发展迅速的今天,各城市均重视城市规划及城市建设,纷纷兴建城市展览馆,探讨城市建设的相关命题,展示城市建设的成果。唐山市新的城市展览馆是引起广泛关注的个案,在开业的短短一个月中就吸引了众多的市民、参观旅游者和政府代表团。这个项目显然是比较成功的,成功地原因有多方面,其中很重要的在于它没有单纯复制目前一线。

2 发掘城市历史文化建筑遗产的地标价值

特色是城市魅力所在,世界城市的发展经验表明,城市形象的关键在于特色,是蕴涵城市内在气质的外部表现,是城市历史、城市文化的积淀。城市类型是顺应地域的特色和历史的发展形成的,应能记载城市发展的轨迹。

拥有文化底蕴和历史视野的城市决策者、开发者和建筑师会珍惜城市每一处具有人文价值的建筑及街区,那些鼠目寸光的人才会无

视城市的历史见证。

比如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城市小的惊人但却拥有国际很高的知名度,吸引世界各地的人到此参观游览,得益于这座小城直到今天仍保持着的古老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格局和建筑风格以及隐藏在这些建筑之后的故事。

3 强调标志性建筑的设计品位与建设质量

设计的品位表现在建筑的形态、结构、经济、与环境及城市文化等多方面。

美国9.11事件之后,建筑与规划界对标志性建筑的认识几乎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以高层建筑作为城市现代化的标志”的观念及方法普遍受到质疑,前段时间发生的中央电视台新办公楼配楼的火灾事件也使公众对高层建筑产生微妙的抵触心理;追求“大尺度”、“怪异形象”的标志性建筑打造模式已经开始厌

倦,对以“现代建筑”“先进理念”为名而建、实则形成无秩序城市空间的标志性建筑感到烦躁和不安。

设计品位的高低决定了建筑品质的好坏,建筑在设计品位上如果较差则会对城市形象带来伤害,更不能成为标志性建筑。纵观我国各城市着力打造的当代标志性建筑,发现总体设计品位和建设质量不高。由于工期紧张、领导决策、甲方决策等条件的影响,更多的作品呈现出缺乏原创性及精细化设计的倾向。

4 强调标志性建筑的文化属性

通过前文的剖析,我们知道文化属性是标志性建筑的最重要属性

之一,因此标志性建筑的设计也应以此为基本原则。仍以英国新千年系列建筑进行说明。

英国为迎接千禧年而建的建筑中,不乏试图以形式追求标志性的建筑物,最引人注目的当属著名建筑师罗杰斯在格林威治设计的千年宫,但是这座视觉体验上与众不同的建筑只繁荣了半年,就很难再引起轰动,并且成了让政府头疼的问题,成了城市的毒瘤,维护运行费用相当昂贵,被戏称为“千年烧钱大穹顶”,现在英国正围绕其周围地区的二次开发利用绞尽脑汁,以使这个巨大的

建筑不成为城市的包袱。

5 在提升城市整体素质的基础上对标志性建筑精益求精

在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口号鼓舞下,城市的决策者倾向于选择建设标志性建筑来打造城市的新形象,似乎只有那些显赫的“标志性建筑”才能装点城市的面貌,这是一种非理性的认识,是“拔苗助长”的政绩欲望高涨的结果。一些城市管理决策者不能体会到三年大变样的核心精神,而只是在“小变”到“大变”的过程中一味追求新重点项目的“标志性”,结果仅强调建筑个体而忽视甚至藐视当地的城市现状及城市规划,要么以牺牲自然环境及具有保存价值的建筑作为代价换取新建筑的标志性,使城市历史发生断层,要么在综合体系方面付出代价,比如投资、运营、管理和一系列后遗症。

结语:

城市更新与建设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城市建设的根本在于建立合理的城市秩序,为城

市居民提供需要提升城市每个建设项目的质量,组成整个城市建筑文化和生活品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晨.标志性建筑的精神与生态特征[j].城市问题,2004,11:72~74.

[2]张在元.标志性建筑争议100年[j].北京规划建设,2004,6:6~9.

[3]卢济威,仲德昆,刘力,魏闽红,王昀,张志军,聂建鑫.标志性建筑与城市[j].世界建筑导报,2006,1.

作者简介:

1. 孙彤,(1967-),男,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工程建筑学院,现任河北九易庄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高级建筑师。

2. 宋雪雅(1979-),女,河北省石家庄人,石家庄铁道学院建筑与艺术分院助教,硕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主要从事建筑历史理论与设计的教学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