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管理的绩效评估及其推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目标治理概述
1.1 目标治理产生的背景及其理论基础
1.1.1 目标治理产生的背景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各国一方面因为蒙受战祸而迫切谋求经济的振兴;同时由于企业经营治理的环境发生变化,人们参加工作的行为动机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原来泰勒的科学治理的严格监督、操纵的治理方式,已不再能够充分调动职员的工作积极性。在此情况下,一方面是企业本身不断地追求治理的创新,希望通过新的治理工具来提高生产力,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众多的治理专家、学者,也从多角度来探讨新的治理模式或治理工具产生的可能性。一时之间,各种治理学讲风起云涌,推陈出新,蔚成大观。比较闻名的有杜拉克的“整体治理”理论、史雷的“成果治理”理论、李卡特的“治理新模式”理论以及梅里格的“人性Y理论”等,这些治理理论,都对目标治理这一治理工具的最终产生起了专门大的作用。
1.1.2 目标治理的理论基础
1.拉克的“整体治理”理论
杜拉克认为,任何一个事业都有重要的领域,在每一个领域里都要设定努力的目标。例如:在市场上占据的地位、对创新的热忱、生产力的高低、获利能力的高低、经营者的能力及接棒人的培植、职员的能力及其工作态度、社会责任等等,而这些目标能否达成,端赖经营者如何治理。为了顺利推行业务,必须要达到每一个业务的目标和整个事业的目标。尤其经营者的业务,更须以事业整体的成果来衡量。经营者的工作须依据事业目标而定,其工作成果也要看究竟对事业目标有多大的贡献,而予以客观的评价
如此,在全公司的每一个角落,大伙儿都有目标的经营治理体制,一经建立,就有方法使由不人监管的工作方式转变为一切由自我操纵的经营。
2.梅里格的“人性Y理论”
所有经营者和治理者,关于情况都有假设,其中最多的可能是“对人不信任”的观点,有了这种“人是靠不住”的前提观念在先,才有必要治理操纵。
心理学者梅里格,认为这种观念是以“性恶讲”为其理论基础,梅里格称此种“性恶讲”为“X理论”,并站在行为科学的立场,批判此理论不妥。他讲:“X理论”关于人性的卑视,是因为它出自企业那个特定的现实,并不是由于他本身原来的特性所衍生的,那个看法所犯的最大错误,在于忽视了动机形成的问题。
基于此,梅里格另外提出“性善讲”的“Y理论”。此种新人性观念,在某种意义上成为目标治理的理论基础依据。他认为:因为人的需要本身形成层级,当较低层级的需要一经满足,它就不再成为行为的动机;接着另一个较高层次的需要会递补上来,而那个过程一辈子可不能中断。
由此可见,在今天的条件下,传统的治理方式,针对组织目标,有效激励是困难的。因为现在的人,在生理和安全方面的需要已获得充分的满足,而社会的需要、自我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渐占优势。作为激励今日人们的方法来讲,以往的指挥、命令操纵的方法已太薄弱,因为想用“钓饵与鞭子”政策的X理论来提高绩效,在最低的差不多需要已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时,就会不灵验了。
X理论与Y理论各有其理论学讲之看法,X理论强调“独断”,Y理论强调“放任”,而目标治理则是应用Y理论学讲之背景,
并考虑职员心态与企业立场,采纳“民主”立场而加以修正。
3.史雷的“成果治理”理论
史雷认为,目标治理应该是大伙儿分担成果的治理思想,目标治理使每一个人了解公司的长期没目标,争取更大的业绩。因此,目标治理的重要工作,在于一方面尽量培养和充实每一个人的能力,同时在另一方面造成一种气氛,使大伙儿都能觉悟到公司要达成的责任,是由公司内每一个人来承担的。
只有每一个人做事的目标都能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下建立时,每一个人所具有的天赋、才智,才能够真正发挥,并受到开发。
况且,主管也因为可使部属的干劲集中在工作目标上,主管的领导才能够真正的发挥。
每一个人都有目标,它的最大利益是大伙儿借此能够脱离死脑筋的苦海,逼得做事要灵活、动脑筋。
4.李卡特的“治理新模式”理论
李卡特认为:
高度业绩=决策品质*(完美沟通+工作参与+良好目标)
因此,新的经营治理,须具备下列四个条件:
●整体组织的目的,必须与大部分职员及股东的要求和欲
望,维持充分的调和。
●职员的目标及配合,必须在能使当事人引起高度工作干
劲方式下决定。
●为达成双方同意下设定的目标,必须活用足以引发全部
潜力的方法。
●所有薪资、奖金、股息、红利等酬劳制度,必须切实反
映本身对公司的努力贡献。
1.2 目标治理内涵
1.2.1 目标治理同各种基础理论的关系
目标治理理论同“整体治理”、“人性治理”及“成果治理”等各种基础理论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就“整体治理”而言,由于许多主管的工作限定于各阶层内的专门性任务,造成各自为政、工作与观念无法协调和结合的偏差。因此目标治理主张不仅应重视长短期目标之配合,更要注意个人目标与组织总体目标之整合,并冀望个人的需求可经由组织总体目标的达成而获得满足。凡此,均须依靠组织成员发挥高度的团队精神。
再以“人性治理”来讲,乃扬弃传统的“性恶讲”转变成“性善讲”,强调职员在生理需求(维持生活的欲望)之外,尚有对安全感、归属感、友谊、自主性、自尊心、地位、名誉、成就感、表现能力等心理及社会性的更高需求。因此目标治理主张参与,让职员自行设定目标;主张双边联系,由部属与主管共同磋商决定目标;主张授权,由部属自行负责执行目标;主张激励,鼓舞部属发挥潜能达成目标;主张例外操纵或治理,当部属目标执行过程中遭到困难时,主管从旁协助解决等,借以扩大或充实职员的工作以提高其满足感;总之,目标治理乃提倡由“工作本位”转变为“职员本位”的经营哲学。
最后,就“成果治理”来看,企业追求的是职员的工作结果,而不是工作本身。因此,目标治理确实是把各人在一定期间所应达成的工作结果制定为目标,并以实际达成的成果作为衡量绩效、给付性酬的一种方法。而在追求成果的过程中,特不讲究“效果”与“效率”。
综合前述,可将目标治理之实施程序与理论基础之间的关系列示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