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统:孔子的传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道统:孔子的传统

——儒家道统观发微

罗义俊

道统虽是儒学发展中出现的一个重大观念,其实中国历史和文化之整体性精义在焉,亦是中国文化重建的一个中心问题。当代新儒学大宗师牟宗三先生在其著名的三统(道统、学统、政统)并建说中,将道统列为首建(1)。此即表示:当代中国的文化重建,首要之务,即是中国道统之重建。

道统不是一纯哲学问题,它对应着时代。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上,当中国文化遭遇到严重挑战或处于生存危机之际,道统即成了极受关注的问题,这正是道统之说产生的背景。韩愈之《原道》,宋儒道统说之流行,直到当代新儒家重建道统的努力,莫不皆然。牟先生的道统重建论,极明确,极肯断,极精邃,时代感极强,极惬吾心。惟本文不遑照着说,吾人将顺其重建之方向作拾遗补阙之省思。

一、 儒家自有之观念

道统乃一事实存在,道统之说形成一道统观,是两个既不同又联系在一起的概念。盖道统之说,并非悬空造论,它之有意义,即在揭示与确认道统为五千年中华全史和文化全相中一事实。

道统是儒家自生自有的观念,并非来自禅宗。此来自禅宗之认识的背景乃一道统史学观上之误解,以为道统观念始于韩愈,钱穆先生即认为道统观念首由韩愈提出,而显然自当时之禅宗来(2);陈寅恪先生《论韩愈》则认为韩愈建立道统实际乃受新禅宗传灯说所造成。关乎此,饶宗颐先生已指出“惟证据未充”(3)。至若日本学者谓朱子之道统说系模仿禅宗传灯云云,陈荣捷先生更是直斥其为“谬说”,并于儒家道统与佛教祖师传承之方式、观念特征(传宗与传道)等等,亦从史学考据和哲学比较上,予以一一分辨,指明为“迥然不同”(4)。

其实,儒家的道统观念由来已久,其产生远于东汉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它源自孟子,韩愈不过重申其绪。后经李翱、孙复、石介、伊川,至李元纲《传道正统》(《圣门事业图》第一图)、朱子首揭“道统”一词,儒家道统观完全确立;此下成为儒家学者心中不可动摇、不可取消的坚强信念。

二、 中国道统其实就是孔子的传统

儒家道统观念,表现为一历史顺序的统贯古今的“传道正统”的承传谱系。孟子首倡由尧舜禹汤而至于孔子的圣圣相承系统,并以此传承为己任(5)。韩愈重述孟子之旨,确认孟子的道统地位,创孟子死后道统不传之论,隐然以己直接孟子为道统所归,开宋儒程伊川朱熹道统说之先河。孟、韩以后,儒家的道统谱系,说法有同有异,人物有添有除。综合诸说,可约为两大版本:

其一,认可荀子及汉唐诸儒董仲舒、扬雄、王通、韩愈的道统地位,此综合李翱、孙复、石介诸说。

其二,于孟子谱系之尧舜禹之上,再溯及伏羲、神农、黄帝;排除荀子及汉唐诸儒于谱外,即韩愈亦不得列道之正传,而以濂溪、二程于孟子殁后千余年接传道学,朱子又得其统于二程。朱子及门人黄干等,力持此说,可称之为朱子版本。(李元纲与朱子为同时代人,其图以二程直接孟子而止。) 朱子这个版本,其后虽有象山之直承孟子,阳明之尊陆抑朱,还有颜元、戴震等的攻击,但“历代遵守,由宋经元、明以至清代,如日中天。”(6)康熙命李光地编修《朱子全书》(五十三年,1714)和《性理全书》(五十四年,1715)后,朱子版本“一贯流传,几成公认”(7)。此前,熊赐履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著《学统》,增翼统、附统以广道统,但犹以周子、二程、朱子上接孔、孟而为道之“正统”,故仍是朱子版本的底子。现将两个版本并为一图,以为讨论之方便。其中,凡为朱子版本所排除的, (1)牟先生的三统并建说,其要为:一、道统之肯定;二,学统之开出;三、政统之继续。首见于所著《道德的理想主义》1959年〈序〉

(2)氏著《新亚遗铎》,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9年,第440页。

(3)氏著《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香港,尤门书店,1977年,第58页。

(4)氏著《宋明理学之概念和历史》,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1996年,第296页。《新儒学论集》,出版单位时间同上,第109、110、115、134页。

(5)《孟子·尽心篇下》第38章。

(6)(7)陈荣捷:《新儒学论集》第111、112页。

以方括号[ ]示之:

|—颜渊

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子思—孟子—[董仲舒—扬雄—王通—韩愈]—周濂溪—二程(明道、伊川)—朱子 (8)

|—曾参 [荀子]

由这个谱系图示,我们不难得知,儒家道统观是从中国历史的了解中提炼出来的概念,它属于文化大范畴。它所指陈的基本意思,或说它所涵括的基本内容,昭然有四层:

第一,中国文化的来路和源头。此所以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孟子上及三代尧、舜、禹、汤,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而朱子亦必还要在唐尧之前,将道统谱系始序往上追溯至伏羲、神农、黄帝。(9) 第二,中国历史文化大传统。这是自上古三代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至孔子的道统谱系所指陈的真实内容。这个传授系统,无人能反对,亦无可争议。连被称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20世纪中国现代化第一总设计师孙中山都明白无误地予以认同,说:“中国有一个道统、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相继不绝,我的思想基础,就是这个道统。”(10)即批评宋儒道统思想甚力者,如东方美先生亦不反对由孟子开其端的“开明道统”,说:“孟子认为孔子直承周公而独得其‘道统’之传,似乎并没有说错。”(11)自伏羲以次相传至孔子是儒家道统的前半部,也是孔孟以下的来路和本源,它赋予了后者以历史文化整体论的背景和基础,这当然只是分解地说。若整体地说,前后一脉相承,如朱子所谓:“先生(二程)之道,即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之道。”(12)而朱子之学亦只在传孔孟之道,如乾隆时高邮王安国序王懋竑《朱子年谱》“朱子之学不明,即孔孟之道不著”之谓也。

第三,孔子是儒家这个道统谱系中的承前启后的中心人物。这个承前启后,是里程碑意义的历史传承。以“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13)之“志于道”(14)的自觉,孔子观殷夏所损益,追迹三代之礼,删定《六艺》,仁体礼用,仁智双彰,“尽人道之极致,立人伦之型范”(15)。孔子不但是其前两千五百年历史文化积累的集大成者,守成者,也是上古三代历史文化的反省者,还是其下两千五百年历史文化演进的开新者。虽然,孔子未有道统之言,但他谓天之历数尧、舜、禹递相传授,亦实启发了孟子的道统思想。上古三代圣圣相传之道,因孔子而点醒,而显彰,而守而不失,绵绵常存。所以朱子说:“此道更前绍圣贤,其说始备。自尧、舜以下,若不生孔子,后人去何处讨分晓?”(16)“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17)其门人黄干承乃师之意说:“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生,而道始行。孔子、孟子生,(8)应当交待一下,近人讥评宋儒的道统观念,所据仅朱子版本,然此已忽视了宋儒道统思想尚有孙复、石介之说。朱子版本亦自有理据,乃以理学观念之进展为其哲学根基,此陈荣捷先生在其《朱子道统观念之哲学性》(《新儒学论集》第123—134页)一文中亦已辨明。陈先生认宗朱子,但牟先生则亦从哲学观念上疏通儒家道统,而以“别子为宗”判朱子。当代新儒家中最具现代性的巨子唐、牟、徐更以陆王直接孟子。朱子版本的权威性,在学理上和历史传承上,遭到了真正的理性的挑战。但本文之旨,不在比判各家道统思想,亦无意重排一个儒家道统谱系,而在发现隐藏在其中的文化意义,故文不纠缠于此。

(9)朱子多次强调这点,认为“道统远自羲、轩。”《朱子大全》卷86〈沧州精舍告先圣文〉,中华书局聚珍版四部备要本第29册。

(10)转引自钱穆《中国思想史》,香港,新亚书院,1962年再版,第174页。

(11)氏著《新儒家哲学十八讲》,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89年四版,第46页。

(12)《朱子文集》卷60〈答李诚之〉。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朱子全书》第23册,第2998页。

(13)《论语·子罕》。

(14)《论语·述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