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 第7单元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pdf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水平作出了贡献。
学无 止 境
学无 止 境
知识网络
史论要旨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组织一 批科学家制订全国科学技术发展 远景规划,把原子能、火箭和电子 计算机等高科技列为发展的重点。 2.“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使中 国的国防能力大大增强。 3.袁隆平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大 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为世界 农业科技作出重大贡献。 4.计算机的应用加速了国家信息 化发展;生物技术方面的成就达到 世界先进水平。
【史料应用】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阻挠钱学森回归祖国 的原因。 【提示】 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中美关系处于敌对 状态;钱学森具有突出的科学才能。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取得“两弹一星”成 就的历史意义。 【提示】 历史意义:打破了美、苏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安全保障;振奋了
是指原子弹和氢弹。“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
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教材整理 2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成就 (1)1964 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一株天然杂交水稻。 (2)1973 年,他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 2 号。 (3)2001 年,袁隆平获得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项——“国家最高
(2)广泛带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
设,造就了一支能吃苦、能攻关、能创新、能协作的科技队伍。
(3)极大地增强了全国人民开拓前进、奋发图强的信心和力量, 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两弹一星”的伟业,是新中国
建设成就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荣耀与骄傲,也是人类文明史上
的一个勇攀科技高峰的空前壮举。探究点二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科学技术奖”。 2.评价 (1)地位: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2)影响: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
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学无 止 境
[误区警示]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科技成就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
乱,我们可以否定十年“文化大革命”,但不能否定十年历史。这十
③1993 年,中国研制成功每秒运算 10 亿次的“银河-Ⅱ号”巨型 计算机。
(2)地位:中国的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前列。 (3)意义: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2.生物技术 (1)成就 ①1965 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是世界上 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 ②中国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 ③20 世纪末,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 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意义: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为提高国民生活和健
探究点一 “两弹一星” 史料
史料一 1950 年,旅美科学家钱
解读
学森开始争取回归祖国,而当时美 史料信息“抵得上 5 个师的兵
国海军次长金布尔说:钱学森无论 力”“使红色中国的‘两弹一
走到哪里,都抵得上 5 个师的兵 星’提前了 20 年”证明钱学森具 有突出的科学才能
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
学无 止 境
中华民族精神和自信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培养出一批科学人
才,为后来和平利用原子能和空间技术奠定了基础。
Leabharlann Baidu
【史论拓展】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重大意义
(1)打破了美、苏两国对中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使我国的国防 实力发生了质的飞跃,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国际环境,提
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同时有利于保卫世界和平。
史料
解读
史料一 当代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
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西方世 抓住关键信息“东方魔
界称杂交水稻是“东方魔稻”。国际上甚 稻”“第二次绿色革命”
至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 分析杂交水稻研制成功的
的第五大发明,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 影响
命”。
史料二 2012 年 5 月 19 日,“杂交水稻 注意结尾句,认识杂交水
学无 止 境
第 19 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学习目标: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 的主要成就。 2.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 的重大作用。
1.重点:掌握“两弹一星”的研 制、空间技术的发展和袁隆平的杂 交水稻等科技成就。 2.难点:理解科技发展在现代化建 设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整理 1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目的
加强国防,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2.重大成果
领域
时间
成就
意义
核技术
1964 年 20 世纪 90 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 功 秦山、大亚湾核电站
加强了中国的国防 能力 用核技术为国民提

建成
供电力
导弹
20 世纪 60 年 代初
1964 年
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
我国国防力量进一 步加强
能让他离开。1955 年,在新中国
学无 止 境
的外交斡旋下,钱学森终于冲破重 重阻力回到了祖国。国外评论家指 出,“钱学森的归来,使红色中国 的‘两弹一星’提前了 20 年”。 史料二 邓小平说:“如果 60 年 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 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 抓住史料关键词“国际地 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 位”“标志”分析“两弹一星” 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 研制的意义,最后一句是结论句 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 旺发达的标志。”
年来我国科技领域内取得的一些成就是科学家和人民群众抵制
“左”倾错误的结果,而不是“文化大革命”促进的。 教材整理 3 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技术 (1)成就 ①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开始研制计算机。 ②1983 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
机 ——“银河-Ⅰ号”。
空间技 术
1970 年 2003 年
学无 止 境
程导弹试验成功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发射 成功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五个发射卫星的国 家,开始进入航天时 代
“神舟五号”飞船载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着宇航员杨利伟成功 三个掌握载人航天
升空
技术的国家
[深度点拨] 正确理解“两弹一星”的含义 “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其中“两弹”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