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殿的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思想––即一部作品中所要表现的中心思想。现在有些人把李渔的“立主题”,说成

是主题思想,这种解释欠妥。“主脑”是一个事物的主要部分,或核心的东西,并不等於主题思想。我们不能人云亦云。《

长生殿》是一部具有一定思想深度与艺术成就较高的古典名著。而是一部思想很复杂的作品。关于他的主题思想,一九五四年在纪念洪升逝世250周年纪念大会以来,国内学术界与戏剧界有过很多探讨。有人认为,它是一部纯碎写李、杨爱情故事的爱情戏,又有人认为,它是一部与国家兴亡的政治讽刺戏;又有人认为,它是一部写“安史之乱”,真实反映这段历史故事的历史剧。直至今天,众说纷云,主要是大家对这个作品的理解与评价不一样,因而得出的结论自然不同。这本戏长达五十出之多,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的取材、风格,以及创作方法等方面也有明显的不同。

前半部多为现实主义的描写,揭露与批判了以李杨为中心的封建宫廷的腐败,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夕的唐王朝深刻的社会矛盾。从而有力地揭示了安史之乱发生的根本原因,作者描写的细节真实。似乎是一部历史剧。

后半部,虽然有现实主义的描写,然而主要用的是浪漫主义的幻想,吸取了从唐代起就流行的民间的神话般的美妙的传说。对李杨作了有意识的净化和美化,进而歌颂他们真挚的、生死不渝的爱情。以丰富的想像力,从生写到死,从人间写到天上,从现实世界写到幻想世界,共登仙城,回到天宫,永为夫妻。同时,又通过《骂贼》、《弹词》,《私祭》等出戏的描写,给予戏剧内容以时代精神。表现了洪升当时的鲜明的政治倾向。由此观之,又似乎是一部政治讽刺戏。

然而,《长生殿》自始至终,贯穿着一条中心的主线那就是歌颂李杨生死不渝的爱情。通过以李杨的爱情纠葛为主要情节,同时又着力地描写了李杨关系给当时社会政治带来的坏影响,再现了唐代天宝年间的重要社会矛盾与时代面貌,“旁见侧出”地批评了当时统治阶级的荒淫腐败。我们认为,这才是《长生殿》的主题思想。

《长生殿》的基本主题思想,是歌颂李杨生死不渝的爱情的。当然,“这种帝妃的爱情是建立在人民痛苦的基础之上的,也是导致政治腐败和社会动乱的重要因素。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的环境描写是服从于爱情主题的”。(见北大中文系《中国文学史》)正如洪升在《长生殿、例言》中说的:“……念情之所锤,在帝王家罕有,马嵬之变、已违夙誓,而唐人有玉妃归蓬莱仙院、明皇游月宫之说,因合用之,专写钗合情缘,以《长生殿》题名,诸同人颇赏之”。再就是剧本的第一出《传概》,副末开场所唱的〔满江红〕,指出了全剧的主旨与作者创作的思想意图。

“今古情场,问谁个真心到底。但果有精诚不散,终成连理万里何愁南共北,两心那论生和死,笑人间儿女怅缘悭,无情耳。”

“感金石,回天地、昭白日、垂青史,看臣忠子孝,总由情至,先圣不曾删郑卫,吾侪取义翻宫征,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洪升认为,在《长生殿》剧中所发生的事情,都是由于“情”所产生的。他要歌颂的是李杨这种“精诚不散”的生死不渝的爱情。所以,他在例言》中声明:……念情之所锺,“专写钗盒情缘”。这才是他要贯串全剧的基本主旨。

杨玉环为了追求李隆基的爱情,不惜剪掉头发,献给皇上;为了获得李降基的宠爱,精心制成“霓裳羽衣”曲用来压倒梅妃的“惊鸿曲”。在宫廷生活内,而一人得宠;必定多人要失宠。所以杨玉环曾说:“江采苹、江采苹,非是我容你不得,只怕我容了你,你就容不得我也”!后宫三干粉黛相争,幸福必然是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然而,李隆基则为他的“情深妒亦真”所感动。从此,在长生殿《密誓》时说:“愿生生世世,共为夫妇,永不相离。马嵬兵变”,杨玉环得到的是悲剧的下场。杨玉环却表现出来对李隆基的真诚的爱情。她为了保全李隆基的江山,为了保全李隆基的生命,为了让李隆基安安稳稳地到达蜀地,–

再请求赐死。就是在临死之前还对李隆基说:“我一命儿便死在黄泉下,一灵儿只傍看黄旗下”。表现出她对李隆基的真挚爱情。在《埋玉》这一出戏里,作者歌颂爱情的主题最为突出。并对李杨难舍难分的情景作了细致入微的描写。真是“百年离别在须臾,一代红颜为君尽”。在《冥追》一出戏中,作者作了许多浪漫主义的描写。死后的杨玉环也要追求爱情的满足”。“荡悠悠一缕断魂,痛察察一条白练香喉锁。风光尽,信誓捐,形涴骸。只有痴情一点一点无摧挫。”在《补恨》一出戏里,杨玉环已经到了蓬莱仙境,但还是随身携带钗盒。并说:“这金钗、钿盒,就是君王定情日所赐。妾被难之时,带在身边。携入蓬莱,朝夕佩玩,思量再续前缘。”正是她自己所说的“位纵在神仙列,梦不离唐宫阙。千迥万转情难灭。”最后终于是“桂花中一对神仙,占风流千秋万年。”在洪升的笔下,李杨共登仙城,月宫团圆,竟成为虚幻中的一对“美满夫妻”。

李杨的爱情当然是建筑在人民痛苦的基础之上的。比为:在《进果》一出中,描写了李隆基为了满足宠妃杨玉环的奢华骄纵、尽情享乐。竟不惜责令远在千里之外的西州道、海南道年年进贡鲜荔枝。为了保持荔枝的香味,驿马不分昼夜地奔驰,逐站传递,不知累坏了多少贡使,更不知踏坏了多少田禾,践伤了多少人命。唐人牡牧有诗曰:“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充分暴露了封建统治宫廷中奢靡骄纵,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揭露了李杨的奢侈享受,却凝结着人民的泪水和鲜血。这一场戏使人痛恨封建统治者的荒淫和腐败。

尤其,在马嵬兵变时,杨玉环请求赐死时,李隆基竟说:“你若捐生,朕虽有九重之尊,四海之富,要他则甚!宁可国破家亡,决不肯抛弃你也”。李隆基为了表示对杨玉环之爱,说出了不要江山,宁可国破家亡的话。甚至还说“拚代你陨黄沙”。他还愿意代替杨玉环去死。这样描写帝妃的爱情,看来真是洪升之首创。

人物形象浅析

1、关于李隆基––他是剧中的男主角,根据传奇体制的规定,第二出必然是生角登场,所谓“冲场”。扮演者必须先唱引子,再继以诗词与四六排句。他上场就表白:“愿此身终老温柔,白云不羡仙乡。”也就是说他倦于政事,一心只追求安乐。愿和杨贵妃在一起。他觉得杨贵妃“德性温和,丰姿秀丽”,并在月下定情之夕,赐以金钗钿盒,宠爱逾常。中间虽有几番波折。但后来他又对杨玉环认了错:“朕和你俩人呵,情双好,情双好,纵百岁犹嫌少。怎说到,怎说到、平白地分开了。”(《絮阁》)这位多情的年近花甲的老皇帝,在七月七日长生殿中与杨贵妃密誓,他们互相发誓:“愿世世生生,共为夫妇,永不相离。……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誓绵绵无绝期。”一个皇帝立下这般海誓山盟,真是世间罕见。

李隆基是一个多情的风流天子,当事态发展到马崽之变,杨贵妃请求赐死时,李隆基表示,“宁可国破家亡,决不肯抛弃你也”,并要代杨贵妃去死。难得这位多情皇帝的爱情也是真挚的,他最后痛不欲生,希望幽冥相会,说出了“我想妃子既没,朕此一身。虽出犹死”。

《见月》作者在此给人们以启示,在这个现实的世界上,人世间,一个最高无上的统治者––天子皇帝,想要得到的真正的爱情,都是办不到的,又何况普通的人呢?莫怪《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也只好出家当和尚了。唐明皇变成了倦于政事的“昏君”。他听任杨国忠,独揽大权,误用安禄山;对杨氏家族––封官进爵;为了荔枝,不惜毁了农田与踏死百姓。其后果是酿成渔阳兵变。这里不难看出洪升的“旁见铡出”的手笔,从传统的,世俗的陈腐的观念来看,他似乎塑造了“一个十足昏庸的皇帝”。

有人说,李隆基这个人物,纯碎是作者的艺术加工。认为李隆基还是一位“盛世明君”。其实不然,李隆基在历史上确实有过一段太平盛世时期,大臣们也曾把这种盛世局面归功于他,高呼他是治世明君,史传长安街上,道不拾遗,夜不闭户,内无饥荒,外无异族侵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