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

合集下载

案例分析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在经济法教学中应用案例分析法的重要性和作用经济法是一门较为枯燥且难以理解的学科,因此,如何提高经济法的教学效果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案例分析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并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阐述其作用和优势,为提高经济学的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

在传统的经济法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满堂灌的方式,即以教师为主体,将知识点机械地灌输给学生。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容易导致学生对经济法产生抵触情绪。

因此,我们需要引入一种更加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一种以具体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剖析、讨论和总结,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相关法律法规及其应用。

在经济法教学中运用案例分析法,不仅可以增强课程的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们以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为例,来阐述案例分析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作用和优势。

某个制造业企业因涉嫌垄断被调查。

教师在课堂上引入这个案例后,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以下分析:什么是垄断行为?在这个案例中,企业涉嫌何种垄断行为?如果你是调查人员,你会如何收集证据来证明该企业存在垄断行为?通过对这个案例的深入分析,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垄断行为的概念及其对市场和经济的影响,还能学习到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经济法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案例分析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作用和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法知识。

通过具体的案例,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法律法规及其应用,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分析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可以帮助学生发现经济法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学生可以学会如何识别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未来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基础。

提高教学质量。

案例分析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经济法实践教学总结(3篇)

经济法实践教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经济法实践教学是法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深入了解了经济法的基本原理、法律法规以及实际操作,为今后从事法律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我对经济法实践教学的总结。

二、实践教学内容1. 实践教学形式(1)课堂讲授:通过教师讲解、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使学生掌握经济法的基本理论。

(2)实习实训:组织学生到律师事务所、法院、仲裁机构等实践基地进行实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模拟法庭:模拟真实案例,让学生扮演法官、律师、当事人等角色,锻炼学生的法庭辩论和诉讼技巧。

(4)课外活动:举办经济法知识竞赛、辩论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践教学内容(1)经济法基本原理:市场经济、市场主体、市场体系、市场竞争、宏观调控等。

(2)法律法规:公司法、合同法、证券法、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3)实际操作:诉讼、仲裁、调解、调解协议司法确认、企业法律顾问等。

三、实践教学收获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教学,使我深刻认识到经济法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并在实际操作中加以运用。

例如,在模拟法庭活动中,我运用所学的合同法知识,为当事人辩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 提高法律素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同时也学会了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这使我具备了较高的法律素养。

3. 增强实践能力通过实习实训,我熟悉了律师、法官、仲裁员等职业的工作流程,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模拟法庭活动中,我学会了如何分析案例、制定诉讼策略、进行法庭辩论等。

4. 培养创新精神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尝试新方法、新思路,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使我具备了创新精神,为今后从事法律工作奠定了基础。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1. 存在问题(1)实践教学资源不足:部分实践基地设备陈旧、师资力量薄弱,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

(2)学生实践积极性不高:部分学生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参与度不高。

经济法教学实践报告(3篇)

经济法教学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经济法作为我国法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实践对于培养具备经济法律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经济法教学质量,我校法学系于近期开展了一系列经济法教学实践活动。

本文将对我校经济法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经济法教学提供借鉴。

二、经济法教学实践活动开展情况1.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我校法学系与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基地。

这些基地涵盖了金融、证券、房地产、企业法律事务等多个领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

2.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案例教学法的应用,通过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此外,还鼓励学生参与模拟法庭、辩论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校企合作项目我校法学系与多家企业合作,开展了一系列校企合作项目。

如:企业法律顾问、企业合规管理、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等,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4. 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我校法学系针对经济法专业,开设了《经济法》、《合同法》、《公司法》、《破产法》等实践性课程。

这些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掌握经济法律的基本理论和实务操作。

三、取得的成果1. 学生实践能力显著提高通过实践教学,学生的法律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企业提供了有力支持。

2. 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升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提高了教学水平。

同时,教师通过与企业的交流合作,拓宽了学术视野,为今后的教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3. 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更加紧密通过实践教学,我校法学系与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校和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四、存在的问题1. 实践教学资源不足虽然我校法学系已与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但实践教学资源仍显不足。

部分学生难以获得足够的实践机会,影响实践教学效果。

大学经济学案例教学反思

大学经济学案例教学反思

大学经济学案例教学反思引言:经济学案例教学在大学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分析实际经济问题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然而,在实施经济学案例教学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反思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经济学案例教学的优点及其应用1. 培养实践能力:经济学案例教学强调问题导向,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2. 培养创新思维:案例教学提供了一个思维创新的平台,学生需要通过深入研究和多维度思考,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

3. 激发学生兴趣:案例教学能够将抽象的经济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使学生更加感兴趣和投入其中。

4. 提高学生实用性:经济学案例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学原理,培养应用经济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经济学案例教学存在的挑战与难点1. 案例选择困难:由于经济领域复杂多样,选择适合教学的案例并不容易。

需要精心筛选和设计,确保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难度。

2. 学生前期基础不同: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基础知识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可能对某些案例没有足够的理解。

需要针对性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辅导和补充材料。

3. 分析方法困扰:经济学案例教学强调分析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逻辑,但学生可能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存在困难。

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经济学方法,培养他们的经济思维。

4. 实际案例获取问题:一些实践案例可能受到具体数据限制或保密性要求,难以在课堂上广泛应用。

需要教师与实际经济领域密切合作,寻找可用的案例。

三、提高经济学案例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1. 合理安排案例教学课程结构: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案例教学的课程结构,确保案例选择连贯性和深入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在案例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3. 提供充足的案例分析实践机会: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案例分析实践机会,使他们能够熟悉经济学案例的分析方法和技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模式的反思与探讨

“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模式的反思与探讨

“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模式的反思与探讨摘要:案例教学是法律课程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美国和德国的案例教学模式,与其各自的制度、传统文化等客观环境相匹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不能盲目照搬。

我国传统的法律课堂案例教学模式存在不足有待改进,但也不能全盘否定。

应该明确目标,找准定位,提高综合性,分类实施,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模式。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经济法在我国,实践教学薄弱是法学教育中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和不争的事实。

加强法律课程教学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实务能力,成为全社会一种共识,多年来我国法学界和法律教育界不断探索并一直期待解决这一问题。

案例教学是法律课程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如何有效开展案例教学,提高案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一直是法律课程一线教师受到长期困扰和不断反思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他山之石——当前世界主要案例教学模式概览纵观当今世界,影响较大的案例教学模式主要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个案教学法”、以德国为代表的“实例研习”,以及起源于美国并风靡全球的法律诊所教育。

1.经典的案例教学模式——美国的“个案教学法”美国的“个案教学法”(Casemethod)是与美国特有的法律文化背景和司法制度密切相联的。

首先,美国作为判例法国家,法律的规则和理念都体现在各式各样的判例之中。

美国法学院的学生一入学普遍要开设一门叫“法律写作”(LegalWriting)或者“法律检索与写作”(LegalResearchandWriting)的课程,主要内容就是撰写案例摘要,进行案例分析。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学习了法律知识,培养了专业技能,养成了法律思维。

其次,美国的法学教育以律师为培养目标,要培养学生像律师一样思维,其法官也是主要从律师队伍中选拔。

律师的工作主要是面对实践中纷繁复杂的案例,进行专业的法律判断并提出法律意见,因此,案例教学自然成为培养律师的最好方法。

当然,从朗代尔时期开始,“个案教学法”就不断地遭受来自批评者的攻击,如忽略了法律实践中其他领域诸如接待、咨询、谈判、起草文件中的许多基本技能训练;忽略了在判断力、职业责任心以及理解法律和律师的社会角色等方面对学生的培养;因为把法律视为逻辑严密且脱离社会的封闭的规则体系而略显“形式主义”等。

经济法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反思与探索

经济法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反思与探索

经济法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反思与探索【摘要】经济法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但是,由于其理论研究的不足和实践中对经济法理解的偏差,使得经济法的教育教学缺乏应有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传统上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这一要求,而科学合理地引入案例教学是弥补传统模式不足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经济法教学;案例教学法;反思;探索经济法是一门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关法律法规的科学,是国家调整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对经济法的研究主要通过观察研究大量的经济法规现象,掌握经济法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经济法基本理论分析、解决具体问题。

但是,由于经济法基本理论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其理论研究的不足和实践中对经济法理解的偏差,使得经济法的教育教学缺乏应有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一、经济法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满足于经济法律知识的简单介绍。

很多教师满足于简单介绍经济法律知识,而未能适当地阐释立法的精神和原则,从而帮助和引导学生去真正理解法律的内涵,提高其应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导致学生往往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或死记硬背以应付考试或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僵化地套用法律规定,无法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经济法律解决复杂的经济纠纷的要求。

(2)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受传统法学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采用了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注重于向学生传授系统的、逻辑严密的经济法学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学习中学生内在智力的开发以及法律思维素质的培养,使得很多学生只会死记硬背法律条文,而缺乏思考和解决经济法律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优势案例教学法,又被称为“苏格拉底式教学法”,为美国哈佛法学院首先采纳。

主要表现为教师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引入典型案例,并组织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辅助性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法已经成为了现代法律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经济法基础》课程作为经济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技能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在课程教学中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

一、案例教学法介绍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往事实或现实中的经历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它通过引入具体的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

案例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在真实环境下思考问题的机会,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的本质和实质,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1. 引导学生思考经济法案例经济法案例不仅可以作为教材内容的辅助材料,而且可以作为引导学生思考的一种工具。

通过给学生提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思考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并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法律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同时帮助学生熟悉案例研究的方法和技巧。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案例教学法中,一个案例通常会涉及到许多不同的概念和知识点。

学生需要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方案。

这个过程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着很大的提升作用,可以加深学生对法律概念的理解,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用法律的观点看待问题的方法和套路。

3.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话题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础知识,同时还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讨论和交流。

通过提前准备案例,并将其作为讨论的话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不同层面,并指导学生进行有价值的讨论,让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启示。

三、案例教学法应的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案例案例教学法在实际操作中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案例。

需要注意的是:案例不能太过简单或过于复杂,只有合适的案例才能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 建立良好的讨论环境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成效。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经济法》的“案例-互动教学法”实施及评价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经济法》的“案例-互动教学法”实施及评价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经济法》的“案例-互动教学法”实施及评价经济法是会计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通过学习经济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为了更好地教学效果,以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一些高职院校在《经济法》的教学中尝试采用“案例-互动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深度,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本文将对《经济法》课程中采用“案例-互动教学法”进行实施和评价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案例-互动教学法的实施(一)案例的选择在使用案例-互动教学法进行教学时,首先要选择适合的案例。

选择案例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案例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权威性,能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案例的选择也应该考虑到案例的分析和讨论的难度,不宜选择过于复杂或者过于简单的案例。

(二)互动教学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利用案例引导学生进行互动教学。

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或者进行小组展示,导致整个课堂充满了积极的氛围和学习动力。

老师在互动中发挥主导作用,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三)结合实际案例在教学中,可以结合一些实际案例,可以是学校或者社会上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在案例中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法律知识。

通过实际案例的引入,不仅能够增加教学的灵活性和趣味性,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一)提高学习积极性案例-互动教学法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互动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而是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分析和讨论案例,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学习和思考。

(二)增强学习深度(三)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在互动教学中,学生通常会被分成小组,并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问题。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组织能力。

《经济法》总论实践教学案例剖析

《经济法》总论实践教学案例剖析

《经济法》总论实践教学案例剖析经济法是经济学专业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它是以法律的视角对经济活动进行规范和监管的学科,涉及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法律秩序、财产关系和市场规则等内容。

经济法的学习对于学生了解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法律规范、掌握经济活动中的法律风险以及提高法律意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济法的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实践教学案例的剖析,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经济法问题的能力。

以下将结合《经济法》这门课程的特点,从案例的选择、教学方法、实践活动等方面对经济法的实践教学进行剖析。

一、案例选择在经济法的实践教学中,案例的选择十分关键。

案例应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现实性,能够引发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思考和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可以选取一些涉及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合同纠纷、公司法律风险、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等实际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背后的法律规则和原则,理解法律对于经济活动的引导和规范。

案例还应当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针对性,能够覆盖经济法课程的不同内容。

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涉及到合同法、公司法、知识产权法等多个领域的案例,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全面理解和运用多个领域的法律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在经济法的实践教学中,教学方法应当注重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1. 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经济法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理论思考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的具体应用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经济法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分析,让学生了解案例背后的法律规则和原则,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在案例分析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分析案例的事实、法律问题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一、引言二、案例教学法概述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进行教学的方法,通过分析真实或虚拟的案例情境,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根本原因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相比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案例教学法更加贴近实际情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在法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尤为重要,因为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案例教学法正是通过实际案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法律知识,在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实践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1. 提供真实案例在《经济法基础》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真实的法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和分析案件的背景、争议焦点、法律适用和判决结果,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来理解法律条文的具体适用、司法解释和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法律的实际应用和相关法规的含义,增强对法律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2. 引导讨论与分析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设立小组讨论或者课堂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案例展开讨论和辩论,从不同的角度审视案件的事实和法律适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讨论和分析,学生可以学会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从中得到宝贵的知识和经验。

3. 案例模拟案例教学法也可以通过案例模拟的方式来进行,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案例情节,让学生在模拟的背景下扮演相关角色,对案件进行模拟辩论或者模拟裁判,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法律实践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对实际情况的能力。

4. 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案例中的争议焦点和解决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通过问题的提出,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案件情况和相关的法律知识,从而加深对案例教学的理解和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基础》课程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体会

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体会

《经济法》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的一点体会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教学方法也从单一的课堂讲授变为讲课、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社会调查研究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其中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我国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识和使用。

我在《经济法》课程的教学中也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运用案例教学体会。

一.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体现以下三个原则:(1)教师是课堂的配角,其责任是激发学生参与一个课题,在课堂上创造一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抒发自己的思想、见解和知识的环境。

(2)学生是课堂的主角,他们的责任是带着热情和任务参加学习,并承担主宰课堂的责任。

(3)整个教学过程是双向交流,即教师为学生提供锻炼自己各方面能力的条件和环境,学生通过学习可以获得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学生从教师那里得到鼓励和帮助,教师从学生富有创造性的论述和发言中,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

可以说,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了一种教学相长的环境。

针对目前中职教育的目标,需要学校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要建立在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动力基础上,而学习动力则取决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自己的接受能力。

案例教学则能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和实际操作的积极性。

二.案例教学实例我在讲述合同订立的程序这一知识点时,采用了如下教学案例:某甲遗失手提包一只,在当地媒体刊登寻物启事称:如有谁捡到手提包归还失主,给予5000元报酬,如有谁给失主提供手提包下落的有效线索而帮助失主找到手提包的,给予2000元报酬。

该手提包被某乙捡到,某乙与某甲电话取得联系,双方到约定地点商谈归还失物并支付报酬事宜。

某乙称:其首先与某甲电话联系,提供失物下落的有效线索,其次又愿意将失物归还某甲,因此某甲应向其支付7000元报酬。

某甲解释,其允诺支付的5000元和2000元报酬是针对不同的人的,捡到手提包的人自然要向失主联系,不能看成是提供手提包下落的有效线索,因此只能支付5000元。

案例教学法在经管类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经管类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经管类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法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高等院校的大多数专业,尤其是经管类专业的经济法课程。

经管类专业学生学习经济法主要是运用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分析经济的现实问题,增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然而,现实的经济法教学存在很多教条式的问题,学生在学习时也表现出认识上、方法上和态度上的问题,为此,引入案例教学法,老师借助于案例实现经济和法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经济法经管类案例教学法又称为个案研究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和研究具体案例,掌握分析问题的原理,进行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这一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真实的情景,让其针对案例进行认知、思考、分析和发表自己的看法,将原本抽象的理论、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且提高学生综合运用、逻辑思维和口头表达等素质。

经管类学生通过学习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学生对经济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实现经济与法的有机结合,实现法为经济服务。

然而,现实的教学工作中,由于经济法内容繁多,加上有限的课时,老师忽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普遍表现出学习经济兴趣不高、经济法的学习方法有误区等问题。

为此,需要引入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增强师生学之间相互沟通、交流;课后能主动运用所学法律法规去分析当前出现的热点,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一、经济法案例教学的意义(一)案例教学法有利于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提高学生的意思表示能力案例教学法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把枯燥的理论引入到生动的案例中去,通过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互动交流、平等对话和研讨,对案例中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措施,在这个过程中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同时,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富有逻辑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提高学生的意思表示能力。

实践课教学心得经济法(3篇)

实践课教学心得经济法(3篇)

第1篇作为一名经济法专业的教师,我深感经济法教学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经济法是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维护公平竞争、保障市场秩序的重要法律。

在实践课教学中,我努力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以下是我对经济法实践课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济法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在实践课教学中,我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让学生在案例中体会经济法的应用。

以下是我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1. 案例教学:通过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经济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法官、律师、当事人等,通过模拟法庭、模拟谈判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企业、法院、律师事务所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经济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二、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经济法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

在实践课教学中,我注重以下方面的培养:1. 法律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法律意识,认识到经济法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2. 法律推理:培养学生的法律推理能力,使其能够运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3. 法律规范:让学生熟悉经济法的基本规范,掌握经济法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

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经济法实践课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还要提高其综合素质。

以下是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1. 团队合作:在实践课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他们的沟通、协调、合作能力。

2. 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经济法领域的最新动态,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 国际视野:通过介绍国际经济法案例,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实践课教学中,我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以下是我采取的一些措施:1. 个性化辅导: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

关于经济法课案例教学的实践与体会的论文

关于经济法课案例教学的实践与体会的论文

关于经济法课案例教学的实践与体会的论文案例教学是经济法课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要恰当、正确地把握案例教学,应注意三方面,即案例的积累、选取和编写,可组织教师和学生从相关案例书、法制节目、报刊杂志等的法律实例中改编或自编;经济法案例的课堂讲授,注意案例导读、课堂研讨、理论升华、实践引申四阶段;案例的课后评估总结,注意与其他的教学方式相比拟和收集学生的建议。

在经济法课的教学中,已经普遍承受并采用案例教学这种方式。

但是,如何才能恰当、正确地利用案例,使案例教学到达最正确效果呢?通过对法学专业问卷调查的分析和多年案例教学的实践,笔者认为,经济法案例教学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案例是进展案例教学的根本工具,为了做好案例的积累、选取与编写,我们主要通过以下渠道和形式来完成。

经济法教学案例的积累,我们组织课题组的教师从以下三个渠道收集案例。

第一,相关的案例教学教材,如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法学教学案例丛书,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法学系列案例分析。

在此根底上,将涉及经济法内容的案例摘取、引用,作为教学案例的素材。

第二,中央及各地方电视台的法制节目,如中央电视台1套的今日说法、重庆电视台的拍案说法。

一些涉及法律案例较多的报刊杂志,如《法制与社会》《中国法制报》《中国剪报》《法制文萃报》等。

我们将与经济法课程内容联系较大的案例记录下来,作为案例教学的素材。

第三,学生毕业实习及实践教学,教师给每位学生布置收集案例的任务,要求从法院、检察院、监狱系统收集案例,从咨询效劳、法制宣传以及周边团场收集案例。

教学案例的选取要符合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教学案例应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真实性。

教学案例的代表性即典型性,典型案例最能反映相关法律关系内容和形式,而相关法律标准的适用那么更能反映案件事实和法律标准的对应关系。

对典型案例的理解和分析,有助于学生掌握根本的理论原理、法律适用的方法和原那么等。

此外,真实的案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国际经济法案例 教学反思

国际经济法案例 教学反思

国际经济法案例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对课堂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的过程。

对于国际经济法案例教学,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反思点:
1. 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师需要反思自己在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清晰明确。

国际经济法案例教学可能有多个目标,如培养学生的案例分析能力、理解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和规则等。

评估目标的达成程度有助于调整教学策略。

2. 案例选择是否合适:对于国际经济法案例教学,教师需要仔细选择合适的案例材料。

反思一下选择的案例是否与学生的实际背景和学习需求相契合,以及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案例分析方法是否有效:国际经济法案例教学的核心是案例分析。

反思一下自己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是否采用了正确的引导方法和问题设置,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同时,需要考虑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案例分析,以及如何引导学生不仅仅看到案例的具体情节,还要理解其中的法律原则和规则。

4. 学生反馈和互动:教师可以反思一下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反馈和互动情况。

学生是否对案例感到困惑或者参与度不高?如果是,需要思考可能的原因并调整教学策略。

例如,可以通过提供提示或者引导问题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案例。

5. 教学资源和支持:国际经济法案例教学中,教师需要自备适
当的案例材料和教学资源。

反思一下是否提供了足够的教学支持,如案例讲解、背景介绍、相关文献推荐等。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国际经济法案例教学后,应及时进行反思,从目标、案例选择、案例分析方法、学生反馈和教学支持等方面进行总结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随着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对经济类专业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职业教育应该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经济法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单纯的法律条文十分枯燥,但结合适量的案例会使教学内容丰富且生动。

案例教学法,又称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式教学法,主要采用对话式、讨论式和启发式。

案例教学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本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中选取包含着本质或基本因素的典型事例来进行教学。

一、教师分工协作,精选典型案例二、学生熟悉案情,拟写发言提纲这是案例讨论的分析准备阶段,每个学生按照教学计划,课前预习,熟悉案例,解答思考题。

案例教学改变了以往课堂上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更多地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主要从两个方面去做:一是布置案例,让学生课前预习。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不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再花时间看案例,这一过程应在课前完成。

并明确提出预习的要求,使学生熟悉案情,带着问题上课,实现由被动向主动角色的转变。

二是注意选择提供给学生的材料的范围。

案例教学目的重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案例本身可能并无绝对正确的答案。

因此,在给学生提供案例材料时,可以将案例结论部分隐去,允许学生自己分析得出各种结论性意见,将讨论和参与的空间留给课堂教学,从而给学生开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避免采用单一化和模式化的僵硬思维方式,培养创新的思维能力。

三、分组进行讨论,推荐小组代表通过分组讨论,学生们分工协作,互相启发,相互补充,逐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把复杂案例简单化。

这一阶段工作主要是由班委布置、各小组长负责召集,学生自主完成的,一般在自习课或者课余时间进行。

小组讨论后,各组推选优秀学生作为本小组的代表,在综合各人的不同意见的基础上,修改补充,完善讲话稿,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浅析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经管类专业经济法教学中的运用和改进措施论

浅析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经管类专业经济法教学中的运用和改进措施论

浅析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经管类专业经济法教学中的运用和改进措施论浅析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经管类专业经济法教学中的运用和改进措施论针对高职院校开设的经管类专业经济法教学工作,需要教学工作者首先认清楚经济法在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课程中的基础作用,进而展开相应的教学组织工作,以提高学生对经济法的认识,提高相应的经济法授课质量。

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经济法在教学工作中,运用案例教学法,首先符合新课改对教学工作创新进展的要求,同时也是对经管类专业经济法教学工作的进一步探索,有利于优化经管类专业经济法的教学工作,从而对经管类专业经济法在高职院校中的教学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经济法教学现状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在高职院校课堂中的开设,有利于完善经济法的理论基础知识体系,是完善经济法教学工作的有利措施,也是从根本提高经济法教学质量的有利措施。

因此经管类专业经济法教学工作,至关重要,但是又存在一些问题:教学内容不够丰富和教学方法过于落后等。

(一)经管类专业经济法教学内容不够丰富随着经管类专业经济法教学工作在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中的逐步深入,经管类专业经济法教学内容不够丰富的特点越来越凸显出来。

经管类专业经济法教学课程属于高职院校经管专业的必修课程,但是面对经济法课程科目繁多和重难点不同等特点,高职院校在进行经管类专业经济法教学工作中,基于学校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育实际需要等问题,教学中心和侧重点存在很大偏差,如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工作者基于对证券法的认识,在进行经济法教学工作中往往会侧重于证券法的介绍和重难点分析。

经济法是一门包含经济法理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证券法等多种经济法律学科的综合知识学科,因此在高职院校的经济法教学工作中,需要进行多方面的理论知识讲解,由于教学工作者对经济法认识的片面性,对教学工作内容存在相应的盲区。

(二)教学方法过于落后经管类专业经济法教学课程在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中的逐步展开,由于经济法教学工作者对经济法认识的局限性和了解程度,教学工作采用落后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得经济法理论知识授课枯燥,教学质量不够理想。

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

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

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摘要: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学中有一种被广泛运用的教学模式――行动导向,行动导向又称为实践导向,它主要包括的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以及工程教学法等。

本文简单介绍了案例教学法,具体阐述了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运用,以及笔者对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践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经济法;案例教学;实践一、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教育者本着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宗旨,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以案例为根本素材,将学生引入特定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师生、生生间的多向互动,积极参与平等对话和研讨,重点培养学生的批判、反思意识及团队合作能力,有效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师“灌输式〞教学法的弊病之一是学生没有学习压力,“灌输式〞教学实际上培养了学生懒于学习和思考的惰性,尤其在教师苦口婆心地“灌输〞陈旧、过时、空洞理论的时候,更使课堂气氛显得压抑和沉闷,导致学生学而生倦,学而生厌。

运用哈佛大学的案例教学法成功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哈佛大学法学院的大量“法学判例〞,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大量“临床病例〞,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大量“商业实例〞以及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大量“公共决策案例〞为哈佛教学改革和创新,即案例教学提供了活生生的素材。

让学生接触大量案例,即强迫每个学生充当“法官〞“律师〞“医生〞“企业家〞“政府官员〞等角色,设身处地地从自己扮演的角色出发,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这不仅使课堂气氛变得活泼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迫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案例教学法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用于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经济法的根底知识,提高分析和处理实际经济业务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践1.课堂教学的精心组织选择适宜的案例。

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案例是否恰当存在直接关系,好的案例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内容和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运用

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运用

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运用经济法是一门重要的法学类学科,它主要研究社会经济秩序和活动的法律规范,为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管理必不可少的专业性范畴。

在经济法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引导学生研究具体实际案例,建立法律素养。

案例教学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经济法的学习和理解。

本文旨在探讨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运用。

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案例教学法,学生可以运用经济法原理解决实际案例,加深对经济法的理解。

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经济法思维能力,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经济法的理解。

它能够减少学习者在面对实际案例时仅停留在语言表述上,使学习者在理解经济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实践技能,提高应用能力。

在经济法教学中,应尽量多使用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充分了解各种实际案例,形成较为完整的经济法观念。

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应秉持“教师为服务”的理念,使学生掌握经济法理论知识,并将其付诸实践,避免仅仅停留于理论知识。

为了更好地诠释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运用,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第一,讲授经济法基本原理。

在学习案例之前,教师应讲授经济法的基本原理,让学生了解经济法的基本内容,使学生在案例分析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第二,引导学生分析具体案例和解决问题。

教师应提出一些经济法相关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运用相关的经济法原理,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第三,分组讨论。

学生可以分组,就某一具体案例进行讨论,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经济法。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是经济法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经济法。

通过案例教学法,学生可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法律素养,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经济法课程教学实践报告(2篇)

经济法课程教学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前言经济法课程是法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经济法律意识和经济法律素质。

为了提高经济法课程的教学质量,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经济法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深入思考,并形成以下报告。

二、教学目标与内容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我国经济法体系,具备一定的经济法律分析能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经济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2. 教学内容(1)经济法概述:经济法的概念、特征、作用、体系等。

(2)市场主体法: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等。

(3)市场规制法: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4)宏观调控法:预算法、税法、金融法等。

(5)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险法、劳动法等。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1. 教学策略(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理论教学,同时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深入了解经济法律问题。

(4)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2. 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某一经济法律问题展开讨论。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4)小组合作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某一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实践1. 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学生需求,制定教学计划。

(2)课堂教学: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授课,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课后辅导:解答学生疑问,指导学生完成作业。

2. 教学效果(1)学生成绩:通过考试和平时成绩的考核,学生的经济法知识水平有所提高。

(2)学生反馈:学生对经济法课程的教学满意度较高,认为课程内容丰富,教学方法灵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学中有一种被广泛运用的教学模式——行动导向,行动导向又称为实践导向,它主要包括的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以及项目教学法等。

本文简单介绍了案例教学法,具体阐述了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运用,以及笔者对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践的几点思考。

标签:经济法;案例教学;实践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教育者本着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宗旨,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学生引入特定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师生、生生间的多向互动,积极参与平等对话和研讨,重点培养学生的批判、反思意识及团队合作能力,有效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师“灌输式”教学法的弊病之一是学生没有学习压力,“灌输式”教学实际上培养了学生懒于学习和思考的惰性,尤其在教师苦口婆心地“灌输”陈旧、过时、空洞理论的时候,更使课堂气氛显得压抑和沉闷,导致学生学而生倦,学而生厌。

运用哈佛大学的案例教学法成功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哈佛大学法学院的大量“法学判例”,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大量“临床病例”,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大量“商业实例”以及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大量“公共决策案例”为哈佛教学改革和创新,即案例教学提供了活生生的素材。

让学生接触大量案例,即强迫每个学生充当“法官”“律师”“医生”“企业家” “政府官员”等角色,设身处地地从自己扮演的角色出发,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这不仅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迫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案例教学法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用于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经济法的基础知识,提高分析和处理实际经济业务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践
1.课堂教学的精心组织
(1)选择合适的案例。

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案例是否恰当存在直接关系,好的案例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内容和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所以,在选择案例时笔者既要考虑到案例与教学内容内在的联系、涵盖的知识点,还要考虑到案例的真实性、典型性、启发性和分析价值等。

(2)将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有机结合。

就“经济法”课程而言,运用案例法教学时,在整个课程中不宜全部使用案例教学,也不宜采取传统的讲授法将理论从头讲到尾。

笔者认为理论教学为案例教学提供了分析问题的基础和框架,而案
例教学有利于加深对理论教学的理解,提高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者结合才能相辅相成。

(3)给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确保课堂效果。

在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但要自己独立阅读案例材料,而且要和同组同学交换看法,深入探讨。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很多时候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笔者会主动参加学生的互动,仔细聆听,适时地给予启发与引导。

2.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施
笔者以合同法为课例,展示案例法运用于经济法教学中的具体步骤:
(1)展现案例,提出问题。

甲地某百货公司4月25日发函给乙地某服装厂,希望购买2500套儿童夏装,并附有型号、质量、价格,要求在5月25日前一次交货。

服装厂4月30日回电同意。

百货公司即派出采购员持委托书和已盖章的合同书前去乙地服装厂签订合同,双方按电函协商的内容签订合同,5月1日服装厂在合同文书上加盖公章。

5月30日服装厂仍未能交货,百货公司即电告对方,因对方逾期使该批服装赶不上六一儿童节,影响销路,要求将2500套改为1000套。

服装厂认为百货公司无权单方变更合同,未予理睬,并于6月18日将2500套夏装如数发出。

百货公司拒收1500套夏装并拒付该部分货款。

双方引起纠纷诉于法院。

问:①百货公司与服装厂的购销合同是否成立?何时成立?②百货公司拒收1500套夏装并拒付货款有无法律依据?③本案应如何处理?
(2)学生阅读,分析案例。

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每个学生独立阅读案例,浏览教材,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运用相关理论,思考问题,自己得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3)小组交流,讨论案例。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谈论,为学生提供发表自己对案例的看法、认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见解的机会,发言者表明自己的观点,供大家讨论、批评、切磋、补充。

(4)教师点评归纳。

各小组汇报完后,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汇报情况作出评价。

与此同时,对合同法进行解释,然后再加强案例分析,最后进行总结,如上述案例可总结归纳为:①百货公司与服装厂购销夏装的合同已经有效成立。

因为百货公司发出的信函具备要约的条件,为有效要约,服装厂回电同意,即承诺,至此双方意思表示取得一致。

而且双方按照合同法第十条的规定,签订了书面合同,并加盖双方单位公章,形式符合法律要求,手续完备;合同内容合法;当事人具备主体资格。

因此该合同有效成立,其成立时间为双方完成盖章手续之日即5月1日。

②百货公司拒收1500套夏装并拒付该部分货款是合法的。

因为百货公司电告对方变更合同内容,减少购货数量,是由对方违约造成的。

按照法律规定,服装厂应在15天内作出答复,逾期不答复,即视为默认。

百貨公司于5月30日电告服装厂,但服装厂未予理睬,仍于6月18日将全部货物发出,答复时间已超过15天,依法应推定服装厂默认同意减少发货量。

因此,百货公司拒收1500套夏装,拒付多余货款是有法律依据的。

③人民法院应判决服装厂败诉,百货公
司拒收1500套夏装并拒付该部分货款有法理依据,被拒收的服装由服装厂自行处理。

④若百货公司对服装厂的逾期违约进行起诉,人民法院还应判决服装厂支付违约金。

(5)学生总结和反思。

总结和反思是案例教学的最后环节,要求每个学生写一个案例学习报告,对自己在案例阅读、分析、讨论中取得了哪些收获,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尚待释疑等作一总结,并通过反思进一步加深对案例的认识。

三、案例教学法实践于教学中的反思
(1)在案例方面,目前职业学校各课所使用的教材基本上没有配套的案例,即使有些学科配有案例教材,但要适应案例教学的需要还明显地存在着不足。

要提高案例教学效果,必须有高质量的案例作保证,有了高质量的案例才能顺利实施案例教学。

(2)在学生方面,笔者认为教师应做好学生工作,更新学生学习观念,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习惯,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诠释案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就业做好铺垫,鼓舞学生做教学改革的积极响应者与实践者。

(3)在教师方面,笔者认为以实践为重,增加教师的实践经历和经验;定期进行教师岗位轮训,提高教师适应新教学模式的能力。

在《经济法》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强调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知识如何运用的环节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问题,摆脱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

对于传统教学方法难以适应高职教育发展需求的今天,需进行改革,而案例教学法不失为我们可以尝试实施于教学中的一种创新的好方法。

四、结束语
作为教学一线工作者的我们有待进一步研究案例教学法,以上仅是笔者运用“案例教学法”的一些感悟与体会。

笔者认为只有每一个专业教师都行动起来,积极探索适合本专业本课程的更好更多创新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才能进一步提升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赵联果.经济法概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
[2]李雄杰.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