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创造学》总复习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创造学》总复习

《普通创造学》总复习

第一章绪论

本章主要阐释了创造学的含义,并分别从国外和国内两个维度介绍了创造学在西方主要国家和我国的应用与推广。通过阅读本章,同学们可以从总体上了解创造学在西方主要国家的发展。

创造学认为:创造力不仅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潜在的自然属性”(创造学的第一条基本原理),而且人们的“创造力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教育和训练而不断被激发出来、转化为显性的创造能力并不断得到提高”(创造学的第二条基本原理)的。

第二章创造学概述

本章主要讲述了创造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创造学的学科性质以及创造学的发展历史。

创造学是研究人类创造发明活动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其宗旨在于通过对人们创造活动和创造发明方法的研究,揭示人类创造发明的一般规律,并用以促进人们的各种创造活动,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就内容而言,创造学主要研究:创造活动、创造过程、创造者的人格因素和心理品质、创造力及其开发、创造性思维、创造环境、创造性人才和创造评价。

创造活动是指人们所从事的各种“新颖性”的活动。“新颖性”有相对新颖性和绝对新颖性。根据创造活动对社会的影响效果,创造活动大致可以分为正向创造活动和负向创造活动。凡是有利于(或至少无害于)社会发展、符合社会公德的创造活动,可称为正向创造活动。反之,凡是不利于社会发展、违背社会公德的创造活动,则称为负向创造活动。

完整的创造过程一般都要经过四个阶段,即:准备期、酝酿期、明朗期和验证期。

对创造的评价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对个人的评价、对创造成果的评价以及对创造者的评价。就创造成果评价而言,相比之下,对于一些实物性创造成果人们是比较容易通过实践活动来进行正确的评价和肯定的,但是对于一种新颖的创造思想、一些新颖的

民主与否、自信心的强弱和毅力的坚定与否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创造力的发挥。因此,为提高创造力,人们要善于培养刻苦的钻研精神、强烈的创新意识、民主的科研作风、百折不挠的自信心和坚强的毅力。

机制激励认为,制度环境影响着创造力。创造性环境制度有利于创造力的开发;反之,则阻碍创造力的发挥。因此,作为单位组织而言,要强化有利于创造力提高的组织制度建设,制定有利于创造发明的规章和条例,创设适宜的创造性环境以激发社会创造力的有效提高。

流动原理认为,合理的人才流动可以极大地开发人们的创造力,而不合理的流动,或像一潭死水那样不流动,就会阻碍人们创造力的发挥。按兴趣和爱好流动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按智力层次实施流动,注意发挥个人的特长和优势,也能激发人们的创造力。

调节原理认为,正确处理好创造目标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关系,有利于人们创造力的开发。当创造目标受阻时,人们可以适当调节原有目标,这样做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以实现新的创造目标。

创造力开发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遵循创造力开发的一般原理是开发创造力的一个方面,另外我们还要探讨影响创造力开发的主要因素。它们是:知识因素、能力因素、人格因素和环境因素。

知识因素:知识是创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是创造力的全部。创造力的大小并不完全由知识的多寡来决定。知识多的人,其创造力并不一定就强;知识少的人,其创造力也不一定就差。但知识的多少和知识层次的高低却决定着一个人创造成果的水平及其中的“科技含量”。也就是说知识少的人一般不能进行高层次、高水平和高科技的创造活动。创造学不主张人们盲目地获取知识,也并不片面地提倡知识越多越好,而是鼓励人们建立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

创造学认为,创造力虽然也是一种能力,但它的培养和开发却必须依赖于许多其他能力因素的培养,这些能力因素包括:自学能力、接受新思想的能力、观察能力、发现能力、想像力、分解与组合的能力以及组织能力。

观察能力是一个人全面、正确、深入地观察事物的能力。为了保证观察的准确:一是要注意消除错觉的影响;二是要坚持观察的客观性、细致性、全面性和重复性,还要注意观察对象的代表性;三是要善于及时抓住偶发现象;四是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因为理论决定着你能够观察到什么。

发现能力的培养对于创造力的提高意义重大,如果细分的话,发现能力可以分为发现问题的能力、发现异同的能力、发现可能的能力和发现关系的能力。

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从一定意义上说,开发一个人的创造力就是恢复和培养他的想像力。培养想像力的方法很多,其中最简单的一种就是进行“假如⋯⋯”式的思考。

创造力的开发与个体的人格因素关系极为密切。与创造力开发最为密切的人格因素有自信、质疑、勇敢、勤奋、热情、紧迫感、好奇心、兴趣、情感和动机。

环境对于创造力的开发影响较大。如果按环境的范围大小来分,创造环境可以分为社会创造环境、单位创造环境和家庭创造环境。机遇作为一种特殊的创造环境,在人们的创造活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对待机遇问题上,有两种观点必须摒弃:一是完全否认机遇的作用,说什么“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二是把机遇神秘化,过分夸大机遇在创造中的作用,以为创造发明全凭运气。创造者要正确认识机遇的意外性、异常性和易逝性,珍惜机遇,抓住机遇。

第四章创造性思维及其训练

本章内容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同学们在阅读时不仅要廓清创造性思维与其他思维形式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创造性思考的方法,学会创造性结果的评价。

按思维的结果进行划分,思维可以分为创造性思维和再现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能够产生“新颖性”思维结果的思维(活动)。

直观思维、联想思维、幻想思维和灵感思维是经常形成创造性思维的最一般的形式。发散、逆向和侧向是创造性思维在方向上的特点。

为培养和激发创造性思维,思维主体不仅要拥有强烈的创造欲望,而且还要掌握一些必要的思考方法,这些方法主要有:步步追

踪—纵向思考法、横向转移—水平思考法、由此及彼—联想思考法、引向荒谬—逻辑矛盾思考法、反面求索—逆向思考法等等。

创造性思维的结果称之为“创造性设想”。开展群众性的创造性设想活动是获得创造性设想的重要途径。建议无须“合理化”,很多事实表明,看似“荒诞之极”的想法很可能孕育着新的创造。创造性设想的多样性和“不合理”性,要求人们学会科学地评价创造性设想。由于创造性设想仅仅是一种设想和启示,而不是什么实用模式,为此评价人员不能仅仅停留在设想的提出阶段,而要从设想出发、加以积极想像并将其不断完善,使其到达更高水平后再付诸实践。

创造性思维与逻辑思维是一种交叉关系,“有的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有的逻辑思维不是创造性思维,有的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有的创造性思维不是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与逻辑思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主要表现在思维的形式、方法、方向和基础上,

联系主要表现为:创造活动的思维过程之中必然要有逻辑思维的介入,同时逻辑思维也必然要与创造性思维发生一定的联系。

直观思维,就是人们不经过逐步分析而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顿悟的一种跃进式思维。直观思维是重要的创造性思维形式,它有利于人们从一些偶然事件中抓住解决问题的线索,并继而深入到问题的实质,从而最终促进发明创造。阿基米德通过直观“在澡盆中沐浴,看到身体入水后水面上升并溢出澡盆”的现象,最终找到了解决“金冠之谜”的方法,这里他依靠的是直观思维,而不是逻辑思维。

联想思维,就是人们通过一件事情的触发而迁移(想)到另一些事情上的思维。联想能够克服两个不同概念在意义上的差距,并在另一种意义上将两者联结起来。联想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形式。根据触发物和联想物两者之间的关系,联想思维还可以分为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和接近联想三种形式。

相似联想,是指联想物和触发物之间存在着一种或多种相同而有明显属性的联想,如看到鸟飞就想到飞机。

对比联想,是指联想物与触发物之间具有明显相反性质的联想,如看到白色想到黑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