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阶级分析的多维视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阶级分析的多维视角
在短短的六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学习中,每一位老师的课都让我深受启发!也使我意识到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会作为研究生学习的一门必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念大多数是比较难理解的,但是通过各位老师的讲解,我从这门课中学到了很多东西。特别是马克思阶级分析的多维视角,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实际上,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有着丰富的内容,是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三层分析结构的有机统一体,包括基于生产方式的两极对立阶级模式、基于社会形态的阶级互动模式和基于政治事态的阶级内部关系模式。我下面将阐述一下马克思的阶级分析对于认识和理解当代社会所具有的重要价值。
一、基于生产方式的阶级分析:两极对立阶级模式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尖锐对立的阶级结构决定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就会日益剧烈而爆发革命,无产阶级将通过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并获得统治权力。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随后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去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无产阶级的统治会随着阶级的消灭而结束,最终建立起无阶级的理想社会。当阶级差别在发展进程中已经消失而全部生产集中在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手里的时候,公共权力就失去政治性质。无产阶级也在这个过程中消灭了自身,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二、基于社会形态的阶级分析:阶级间的互动模式
人们长期以来只注重马克思两极阶级对立的抽象分析,忽视了他回到具体社会形态对阶级间的互动关系的分析。马克思认为,每一个社会中都存在一个占主导地位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基本的两极阶级对立结构,此外还存在其他生产方式,产生了具有不同利益的其他阶级;在同一种生产方式的不同阶段,两极对立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会不同,他们与其他阶级之间的关系也存在互动变化。因此,一个具体社会形态中的不同阶级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各个阶级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与其他阶级形成互动关系:(1)各阶级包括两极对立阶级都具有联盟的可能性,
他们结成同盟对付共同的敌人,但根本利益对立的两极阶级的联盟只是一种暂时的合作;(2)各阶级之间爆发直接对抗和斗争。
三、基于政治事态的阶级分析:阶级内部关系模式
阶级虽然在社会生产中具有相同的地位而具有共同的利益,但它并不是铁板一块,而且内部形成了不同的阶层和组织。在某种程度上说,马克思的阶级概念具有阶层和派别的内涵。麦克莱伦指出:“不仅随着他的思想的发展,而且甚至在同一时期,马克思的阶级定义也似乎极其不同。马克思经常把这一词汇——按照他的时代的共同用法——用作派别或集团的同义语。”马克思阶级分析的第三层就是基于具体政治事态的阶级内部关系分析。马克思深入阶级内部,考察了阶级内部的组织、各组织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在具体政治事态中的策略和行为。在马克思看来,阶级内部不同组织之间既有共识,但也存在本阶级和其他阶级的不同看法,这会导致他们在制定本阶级的策略和采取行动方面存在差异,从而影响本阶级作为整体的阶级行动以及与其他阶级的关系。
四、马克思阶级分析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的阶级分析对于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仍然具有重要价值。(1)马克思阶级内部关系模式可以引导我们深入到资本主义社会各阶级内部,正确认识各阶级的新变化。在西方社会,传统工人阶级日益分化为多层次多类型的阶级。资产阶级也有所分化,除掌握生产资料的资本家和依靠资本获利的资本家外,出现了高级管理人员组成的经理阶层。资本主义社会的中产阶级构成日益多样化,数量也在大量增加,成为社会结构的中坚力量。(2)马克思阶级互动分析模式为我们观察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关系变化提供了借鉴。由于社会保障制度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完善,资本主义社会各阶级之间的关系相对缓和,各阶级之间都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来解决彼此的矛盾和争端,阶级之间的对立逐渐让位于阶级之间的妥协与合作。(3)马克思两极阶级对立分析模式对于认识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的对抗性质仍有意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变革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私有属性,资本主义社会仍然是存在阶级对立的社会,只是表现形式并不像马克思的时代那样激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仍然是共产主义社会将取代资本主义社会,实现所有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马克思的阶级分析为我们认识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范围的阶级对立也提供
了一个独特的视角。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全球性扩张的产物。经济全球化就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对世界的支配和控制。经济全球化改变了资本家的国家属性,使跨国资本家阶级日益形成。威廉·罗宾逊和杰里·哈里斯指出,跨国资本家阶级是全世界资产阶级中的一部分,代表着跨国资本,即跨国公司和跨国私人金融机构这些世界主要生产资料的拥有者,这个阶级超越于任何一个地方性政治实体之上,追求着阶级目标——资本主义全球化并通过建构跨国国家机构和意识形态对全球进行统治。在他们看来,全世界无产阶级正在形成,世界日益分化为一个全球资产阶级和一个全球无产阶级,形成了基于资本对雇佣劳动剥削的全球范围内的国际阶级两极对立的局势。由于资本国际流动,全球化又导致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引发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贫富两极分化。贫富差距的扩大引起了这两类国家的矛盾和斗争,影响着国际社会的未来发展。
对社会主义国家来说,长期以来人们简单地以阶级对立和斗争来概括马克思的阶级分析,以致在实践中带来严重后果。在当代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中,社会主义国家的阶级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从马克思的阶级分析中,我们应当可以找到有价值的思想资源。我国确立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作为社会主体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具有共同的根本利益,但差别仍然存在,各阶层内部也有着不同的状况。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社会阶层,如私营企业主、个体户、企业管理人员等。应当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国社会各阶级或阶层之间具有共同利益,但矛盾和利益冲突仍然存在,如何促进各阶级阶层之间的良性互动或阶级合作,仍然是一个重要课题;我们还需要深入阶级阶层内部,具体分析成员的利益和差别,满足不同成员的需求以化解矛盾和冲突,推动社会和谐。
可见每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都对当代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想要为国家做贡献的前提是能真正的搞懂马克思主义,并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