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PPT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根据第一段,说出醉翁亭在滁洲的具体 位置。
2.第二段描写的是什么景,抒发的是什么 情?
3.第三段写了哪些内容? 4.第四段如何衬托太守之乐的? 5.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本文的主旨句
是哪一句?
1、根据第一段,说出醉翁亭在滁洲的具体位置。
滁州城的西南方有琅琊山;沿着山走六七里酿泉之上
第一段由面(全景)到点(局部),自远而近,先俯后仰,有 听觉,也有视觉,山、泉、亭尽收眼底,写出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 和优美环境。然后介绍亭的得名,引出太守,伏下一笔,把“庐陵 欧阳修也”留作全篇的结句,同时一个“乐”字,也为下文的发挥 作好了铺垫。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古代称有德才而隐居不
仕或未仕的人为居士
背景资料
庆历五年, 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 替他分辨,得罪了当权派,被贬滁州(在今安 徽)任知州。被贬后,他心情郁闷,经常去滁 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 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智仙建亭 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 “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 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
1、积累文言词汇,熟练背
学
诵全文。
习
2、学习本文由景生情、情
目
景交融的写法。
标
3、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情
怀和“与民同乐”的思想。
资料链接
醉翁亭坐落于安徽省滁
州市西南琅琊山麓,与北京陶然亭、 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为 “中国四大名亭”。醉翁亭是安徽 省著名古迹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欧 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写 的就是此亭。醉翁亭小巧独特,具 有江南亭台特色。它紧靠峻峭的山 壁,飞檐凌空挑出。数百年来虽屡 次遭劫,又屡次复建,终不为人所 忘。解放后,醉翁亭列为省级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并多次整修。
3、第三段写了哪些内容?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滁人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游乐图,在这幅图画
中,有“负者”,有“行者”,有老人,有小孩,前呼后 应,往来不绝,十分热闹,这个场景在太守眼里,应更多 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
➢太守宴:太守就地取材,以肥鱼、冽酒、山肴野蔌宴
客。从上文写滁人游的大环境,一下子收缩到亭子里边筵 席陈设的近景镜头,虽是记叙事物,但充满了超脱于尘俗 的欢乐之情。
欧阳修(1009-1072),北宋
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 年号六一居士,江西吉水人。他4岁丧 父,母郑氏教他识字读书,10岁能作诗 赋,21岁中进士,其后任监察御史,因 为同情范仲淹遭贬斥。欧阳修是北宋中 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他批评宋初 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大力提倡古 文,主张文章要“明道”、“致用”, 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三苏父子、 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于他的门下。著 有《欧阳文忠公集》。他的散文大都内 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实自然、流
读一读写一写
环滁( chú)
琅琊(láng yá)
山之僧(sēng) 暝( míng )
晦明( huì)
伛偻(yǔ lǚ)
山肴( yáo )
野蔌( sù )
觥筹(gōng chóu)弈( yì )
环语:第气环一词绕段表、:判围醉断表绕翁,并亭是列的地理位置及得山名谷原因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情——欣赏山水的无穷乐趣( 抒情)
作者首先用排偶句描绘出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准确 而生动地写出了琅琊山有晦有明,交替变化的朝暮景象; 接着以“香”言春,以“繁”状夏,以“洁”喻秋,以 “水”写冬概括了山间四季的不同风光;最后小结,直抒 被美景陶醉的欢乐心情。第二段分承总起以乐作为抒情主 线,是第一段山水之乐的具体化。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的各个山 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秀丽,远远望去,那草 木茂盛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
第一段: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及得名原因
第一段: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及得名原因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 峰之间者,酿泉也。 沿从着两山山峰之僧之路智走间仙六飞也泻七沿里而山出,山 路的渐上(名渐,(名 词是听词 作酿到)状语泉水)。声潺从潺,
的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
寄托在酒上。
第二段:山间朝暮及四时的不同景色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 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 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
像同,那而太乐表阳亦顺出无发承来穷闾,也征开左。树发放谪林戍里渔的回 聚阳雾暮去 拢九气而蔚百散归草然人了秀 木目而,丽茂似深烟盛瞑秀闭昏云者眼暗聚拢高,爽 山谷显得昏暗,或暗或明,变幻不一,就是山间 早晚的景色。野花开放,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 树木枝繁叶茂,形成浓郁的绿荫;风高霜洁,天 高气爽,霜色洁白;水位低落,石头显露出来, 这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早晨进山,傍晚归来,四 季的景色都有所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众宾欢:围着筵席的众宾是在闹中取乐,虽然没有
丝弦竹管的音乐,但是有投壶、下棋的游戏,“觥筹交 错”,可见酒喝得欢畅,坐着的或站起来的都在高声玩笑, 在太守面前无拘无束,写出了太守与僚属之间的良好关系。 写的虽是众宾的欢乐,但透出了太守内心的欣慰。
➢太守醉:特写镜头:“苍颜白发”,写出太守形象,
“颓然”,写太守醉醺醺的样子,与前面“饮少辄醉”相 呼应。这两笔形神俱备的速写,把太守突出在大小环境及 众多人物的中心,非常醒目。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 香而酒表洌修饰,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 太守宴也。表并列 在溪宴边客 钓鱼,溪水深在,前前鱼者面前呼(儿名面肥作状,)用摆泉放水 酿酒,泉水香,酒清而醇,山中野味野 菜,各种各样地在面前摆着的,这是太 守举行酒宴。
第三段:滁州人宾客太守游山的情形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 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 白宴发席,(颓名)然乎其间借者代,太守醉也。 深青色 宴饮酣畅的乐趣,不在于音乐,射的苍射然苍中暮老了色 目标,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或起或坐,大声喧哗,这是宾客们尽情地欢 乐。一个脸色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坐 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
滁人游
太守醉
太守宴
众宾欢
第四段:日暮醉归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
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离开下,游人去 而知禽人醉鸟之翁挂乐乐(之在,也介意(词不。人动)在知然)酒从而禽太守鸟游知而山乐林,之乐而而不不知
太以守文之者,乐太其守乐也也,。太醉守能同谓其谁乐?表,庐转醒陵折能欧述阳
修也。以……为乐
本文的主旨句是“醉能同其乐,醒 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一句也照应 了上文的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在作者笔下,醉翁亭的远近左右都是一张山水画。有山,有泉、 有林,有亭。蔚然深秀的琅琊山,风光绮丽,苍翠欲滴,以群山为 背景,酿泉环绕而过,一座四角翘起的亭子立在上面,这样,山与 泉相依,泉与亭相衬,一幅画中,山水亭台,一应俱全,构成诗一 般的优美境界。
2、第二段描写的是什么景,抒发的是什么情?
景——写醉翁亭周围的秀丽景色(描写)
《醉翁亭记》不仅是一首千古传诵的
游记,也是一篇具有积极思想意义的散 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反复 朗读课文,根据课内注释或其他工具书 理解课文内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也:表示判断和舒缓语气的作用
(1) 描述景物------陈述语气
(2)介绍人名 ------肯定语气 (3)直舒胸臆 -------感叹语气 而:使诗文“骈散相间”
第一段: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及得名原因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 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 者谁?太守自四谓角也翘。起,像鸟儿张开从 说出
山像势鸟回儿称环展,翅路飞泻太也翔出 守跟似的于 与着的翅两 客膀拐亭峰 来一弯子之 饮样,坐间 于(状有落者 此不语一 在能)座泉名到在其四水一角边端命翘上也名起,, 这就是醉翁亭。造亭子的是谁?是山里的和 尚智仙。给它命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 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4、第四段如何衬托太守之乐的?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 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作者以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太 守之乐。作者既为滁州的山水美景而乐,又为滁州百 姓的丰衣足食而乐。作者运用层层烘托的表现手法, 来展示了自己复杂的内心情感和志趣追求。
作者写《醉翁亭记》的思想感情是复杂 的。由于政治上遭受排斥,仕途失意,内心 不免有抑郁之情;寄情山水,于宴饮酒酣之 中与民同乐,纵然可以排遣一时心中的郁闷, 但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情怀总难抛却,所
源自文库
第一段: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及得名原因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
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
也。
取别号 情趣 叫做
年纪最大
太语守气同词客,于人到这里饮酒,稍微喝领会了一点就醉
了,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个别号叫
“醉翁”。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
朗 放时,语速要相对快一些;如内容是痛苦、悲伤、低沉、抒 情的时候,语速要相对慢一些。
读 3、重音。朗读时,句子中的某些词语需要重读,比如句 技 中作谓语的动词要重读;表示性状和程度的状语常常也要重 巧 读;表示性状强调的定语要重读;表示结果或程度的补语要
重读;疑问代词、指示代词常常需重读。
4、语气、语调。疑问语气读升调,感叹语气读降调。
1、停顿。段落内部、句群之间的停顿要长些,段落之间
文 的停顿又要稍长些。另有逻辑停顿,在没有标点符号处,为 加强语气、阐明观点表达感情,也应作停顿。
言 2、语速。议论文和说明文以中速为宜,其他文体(如记 文 叙类、抒情类)则依据情节的进展和感情表达的需要来安排
。如内容是激动、欢快、紧张,思想感情慷慨激昂、豪迈奔
以才有“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 太守之乐其乐也”的感叹。
山水之乐
宴酣之乐
与
贯穿全文
禽鸟之乐 游人之乐
民 同 乐
太守之乐
作者写山水,是抒发“得之心”的乐,写游人是人情之乐,写宴饮,是表达 “宴酣之乐”,写鸣声婉转,飞荡林间,显示“禽鸟之乐”更是为着表现太守自 我陶醉的“游而乐”,文章运用层层烘托的方法,显得含蓄委婉,文章结构严谨, 处处注意前呼后应,无懈可击。
太守自谓也
称 为,是
第四段:日暮醉归
不久夕阳落到山顶,人影疏疏落落,太守下 山回家,宾客跟在后面。树林里渐渐昏暗了, 鸟雀到处鸣叫,游人离去,鸟雀就欢乐起来。 但是鸟雀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懂得人 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欢乐,却 不知道太守自有他的乐趣。喝醉了能同大家 一起欢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记述这种乐 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 阳修。
第三段:滁州人宾客太守游山的情形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
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
人表游过也渡。
黄发垂髫
与世隔绝
至于背东西的率人妻在子邑路人上来歌此唱绝境,停行止人在树
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答应,
老老少少,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这
是滁州人在游览。
第三段:滁州人宾客太守游山的情形
,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 言志。如唐柳宗元《小石潭记》、宋苏轼的《记承天寺夜 游》、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宋范仲淹的《岳阳楼 记》、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
➢说:古代文体,多用来说明某种道理,通常叙述兼有
议论。如周敦颐的《爱莲说》、韩愈的《马说》、柳宗元 的《捕蛇者说》、袁枚的《黄生借书说》等。
畅婉转的艺术风格。
六一居士的由来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
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
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
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
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
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
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
不为六一乎?”
《醉翁亭记》书画作品欣赏
《醉翁亭记》书画作品欣赏
《醉翁亭记》书画作品欣赏
《醉翁亭记》书画作品欣赏
《醉翁亭记》书画作品欣赏
知识拓展:古代常见三大文体
➢传:即传记,古代文体,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为主,
如柳宗元的《童区寄传》、宋濂的《王冕读书》、陶渊明 的《五柳先生传》。
➢记:古代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