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百态(《红旗谱》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民百态
——读《红旗谱》有感
《红旗谱》是梁斌1953年开始创作的一部三卷本长篇小说,1957年12月出版,是一部描绘农民革命斗争的壮丽史诗,以冀中平原朱老忠严志和两家三代农民同地主冯老兰两代人之间的矛盾斗争为主线。再现了在那个日本侵华的混乱时代,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农民真实而又复杂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红旗谱》成功塑造了各种典型的人物形象,包括作为作品主线人物的朱老忠、严志和、严运涛、严江涛、冯老兰等,反映了地主不断通过剥削而变得更富,贫农不断被剥削变得而更穷的社会现象。心狠手辣的冯老兰“一面,两只手捂住眼下的金钱,只怕别人夺了去,一面,向农民伸出手,攫取他们的“血”和“汗”。”财富是永远敛不够的,年老的冯老兰贪得无厌的性子变得更加残忍了。
是什么助长了冯老兰这贪得无厌的嚣张气焰呢?是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是以王楷第县长、陈贯群旅长为代表的反动势力的爪牙?不,不仅仅是这些,还有封建顽固的被剥削阶级——农民,作品中对此描写最有力的农民代表是老套子。老套子扛了一辈子长工,还没有自己的土地家屋,可以说他的一辈子都笼罩在剥削的阴影之下。但是当江涛想要鼓动穷得连个“人手儿”都没有的老套子起来斗争反抗地主时,老农民的封建思想暴露无遗。老套子竟生气了,被封建思想深深腐蚀了的脑子里,满满都是“被吃了”却不自觉的思想,仍然顽固地遵守自古以来的“则例”,他坚决地认为借账要利钱、租地要租钱、盐要加价,认为这种生活道路是一成不变的,没必要也不可能改变它。这样的封建思想,正正好与冯老兰的剥削思想一搭,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在“默契”中就完成了剥削。这是一个典型的被封建思想“吃了”的人,他的脑子里没有斗争、反抗的概念,只有“现在的生活方式都是正确的、正当的”的思想。试问,一个认为“现在的生活是对的,一生都是这么过来的”的人,他的脑子里可能会有改变、反抗、斗争这些词语吗?可以说,老套子是被封建社会改造得最成功、最彻底的农民之一,读来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其性格与鲁迅笔下的阿Q有异曲同工之妙,常说阿Q身上集合了国民的种种劣根性,那么老套子能与阿Q的其中一种劣根性相契合也就不足为奇了。阿Q受到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以为革命党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所以一向是“深恶而痛绝之”的。以此来看,老套子也许正可以说是阿Q的其中一个化身。
作品中的另一个农民朱老星,也有点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意思。他很勤劳,一年到头总会找到活儿做,在他的身上,能看到几千年来农民勤劳淳朴的品格。然而,他总觉得自己将来会过上财主日子。在种二三十亩地的日子里,就成天设想种到七八十亩地时过上财主的日子;在只有一头牛的时候,因为幻想过上财主日子后要把小车换大车,因此想要一步登天,买了一辆四个牲口拉的死头大车。俗话说得好:“有多大的能力干多大的事。”一个人没有办法干四个人的活儿,自然,一头牛也没有能力驾起一架要四头牛才能驾起的大车。朱老星稀里糊涂的结果,就是连四条牛腿也累坏了。没有财主的财富却想着过财主的生活,思想指导生活,思想上的错误结果使朱老星变得越来越穷。
朱老星的糊涂还不仅仅体现在财主幻想上,他的生活过得糊里糊涂、不精细、没有打算。导致他在冯老兰利用陈年老账要挟他,让他退出反割头税行动时毫无反手之力,“咱就是没留这个心眼儿,他欠咱的咱没帐,咱欠他的他有帐。这可有什么办法?”这可有什么办法?没有什么办法,气到头发根里都憋红了也只有认了这笔糊涂账。从这件事来看,朱老星保留了农民朴实、善良的品格,这样的品格毫无疑问应该加以颂扬,但是这样的品格在老奸巨猾、心狠手辣的冯老兰面前,只能导致他的不幸。
另一农民典型是老驴头,他受封建礼教的毒害颇深。当运涛和春兰的事情被发现并被人传扬开了时,他抡起一把小铁锨,竟要生生把女儿春兰杀死。只有当春兰娘说到头疼脑热需
要人伺候时,“只有这句话,才打动了老驴头的心”,这是自古以来中国人养儿防老的观念在起作用。在杀过年猪时,为了不让春兰与大贵接触过多,“不好!不好!男女授受不亲!”决定自己动手杀猪,上演了一场猪跑人伤的闹剧。这与阿Q“男女之大防”的封建思想也有类似之处,是几千年来施行封建礼教的吃人恶果。
而在这些老一辈的农民之间,作者着墨最多,也是最为进步的农民形象是朱老忠和严志和,这两个人在作品中几乎是“捆绑式”地出现,是一种焦不离孟的关系。严志和有个什么犯难的事,就会去找朱老忠商量,因此凡有严志和出现的地方,没有写过几行就会有朱老忠的出现,两者性格形成了一种非常鲜明的对比关系。朱老忠是一个典型的农民英雄形象,其豪爽侠义、嫉恶如仇的性格,再加上有武艺、会耍拳,一个“侠客”式的农民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出现在读者的眼前。从小背负着血海深仇却被迫背井离乡,这种经历铸成他嫉恶如仇、持正不阿的性格,他言行合一,自己亲身实践了对严志和说的话:“大丈夫报仇,十年不晚”。时隔三十年回到家乡,坚韧不拔地与地主冯老兰进行斗争。将近三十年的闯荡江湖的经历使他拥有了一种江湖义气的品格,愿意为朋友两肋插刀。这无一不契合了现代玄幻小说的某种写作男主角,也即英雄的套路。“出水才看两腿泥”这句带有浓厚泥土气息的口头禅,彰显并强化了朱老忠的农民身份,这些是把他称之为农民英雄的重要原因。
朱老忠性格上的另一个特征是在与严志和的性格对比中凸显出来的。他们有相同的性格特质:勤劳、善良、爱朋友、讲义气。但正所谓见多识广,古人诚不欺我。朱老忠因为闯荡过江湖,经历的事情多了,遇事沉着镇定。在运涛入狱和老奶奶去世的双重打击下,他主持大局,说服大家一切从简,这个时候他说出了一个很多人一生都悟不透的真理:不为死的为活的。在封闭的农村,礼法的威力远比城市大得多,朱老忠认识到这个道理是殊为不易的。在巴金的代表作《家》中,觉新的妻子瑞珏为什么而死?“祖父的利益超过一切”,因所谓的“血光之灾”,临产的瑞珏不得不迁出公馆,最终难产而死。两条活生生的生命竟比不上一个死人,愤怒叹息的同时不免让人深思。
与朱老忠不同,严志和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民,没有出去见过世面的农民,他表现出一种与朱老忠完全不同的农民特质,他忍辱负重、胆小怕事、保守狭隘。当运涛跟他说起贾老师的话时,他长叹一声:“。。。。。。咱什么也别扑摸,低着脑袋过日子吧!”这凸显了他胆小怕事的一面。但他就像一根小草一样,以弱小的身躯承受了接连不断的风吹、日晒、雨淋却仍然挣扎着不愿倒下;在作品中,他以弱小的身躯承受了最多的生命苦痛:父亲出走,他担起了一家五口人的生活、儿子运涛入狱、母亲去世、儿子江涛入狱。这些苦痛的事情只要发生一件,就能轻易地击倒一个人,可是严志和并没有倒下。运涛入狱,他病倒了,但是又站了起来;江涛被捕,他想跳河,却最终没有跳。他知道自己身上担着很多责任,所以他最终又站了起来,这是一种生命的韧性。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面对苦难?面对苦难,逃避固然不可耻,但是如果能选择为身边人撑起一片天,是不是苦难就不再那么可怕?我想,严志和这个人物形象能带给我们很多思考。
乐天派伍老拔,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