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四重奏

——《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反思

[摘要]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空泛、乏味、死气沉沉的课堂是师生双方都不愿见到的。教师应搭准《语文课程标准》的脉搏,潜心钻研,让课堂成为师生交流对话、挥洒激情的舞台,让课堂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和活力。本节课,学生在“动”、“读”、“品”、“笑”中,成功演绎了一曲美妙的、和谐的课堂交响乐。

[关键词] 动读品笑

俄国最优秀的讽刺作家果戈理说过:“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老舍先生也说过:“人物对话很重要,对话是人物性格的索引。”因而,在一次优质课评比中,教《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一文时,笔者从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的角度,透过文本语言的表层面挖掘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获得了较大成功。教后反思,主要在课堂上做到了四点:

一.让学生“动”起来:

古西腊普鲁塔戈在3000年前就已指出:“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因而,课堂教学第一步是点燃学生的思维,引爆学生的兴趣点。

1.故布疑阵,吸引兴趣。主要基于两个因素的考虑:一是,听课老师多,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故第一步是“解压”。二是,将课间学生松弛的心迅速拉进课堂。于是,上课伊始,我就故弄玄虚:“同学们,初次见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望笑纳——”话未说完,就如平静的湖面投进一粒石子,一石激起千层浪。略施小计,立竿见影,一方面缓解了学生紧张的心弦。另一方面,心与心的初次碰撞,就给学生一个直觉感受:我是一个可以亲近的人。这些,都为下面教学的成功展开铺平了道路。

2.投石问路,点燃思维。每位学生都有一定的表现欲,要让课堂成为他们表演的舞台。于是,我设计了几个简单的问题,慢慢地引导他们参与进来,悄悄打开他们关闭的心扉。如:“文中为我们塑造了哪三个主要人物?”“肖像描写包括那些内容?”“课文中有哪些典型的,能够凸现、彰显人物性格特征的肖像、语言描写?”通过这些简单的问题的交流解决,学生的思维都“动”了起来。

二.让学生“读”起来: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由读书引起的精神振奋的状态,是一个强大的杠杆,借助它能把大块的知识高举起来。”他还说:“读书时学生头脑中产生的疑问越多,他对课堂上和学习新教材过程中所讲的知识的兴趣就越高。”古人又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因而,课堂教学应鼓励学生读书,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让他们在读书过程中,发现问题,滋生兴趣。于是,我让学生放出声音、调动思维地去读。告诉他们,通过读,要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内心深处,使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浮出纸面。从而,与其展开对话,进行“亲密接触”。

贝多芬说:“音乐当使人类精神爆出火花。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为了让学生“读”出兴趣;“读”出味道;“读”出灵感,我用音乐营造了氛围。同时提醒他们,“我们现在正处于大观园,我们是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这些人物的化身。我们要

揣摩人物的心态,模拟人物的语调,力求贴近人物”。

课堂上,时而范读,时而齐读,时而分角色朗读。在兴趣盎然的读书中,学生读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读出了王熙凤的阿谀逢迎、八面玲珑、威而不露;读出了林黛玉的多愁善

感,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细心、多虑的性格。如此这般,整个课堂书声琅琅,学生们都徜徉在书的海洋里。

三.让学生“品”起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老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以下是一段课堂实录:

师:(问一男生)你觉得王熙凤美不美?

生1:不美。

师:看来你的审美标准比较高。(笑)不过,我觉得很美,你瞧:丹凤眼、柳叶眉,身材苗条,体态俊俏美好,十足一个大美人,我看着都有点心动了。(生大笑)你为什么认为不美,能说说理由吗?

生1:我觉得王熙凤美得有点异样,眼是三角眼,眉又高吊两梢。

师:不错!美丽的丹凤眼配以三角,让秀气的柳叶眉高吊两梢,这就不尽美了。而且,从麻衣相法上看,“三角眼”“吊梢眉”乃狡黠、狠毒通变之相。除此还有吗?

生2:我有点怕她。(笑声)

师:这位同学很幽默!为什么怕呢?受哪一句启发?

生2:“粉面含春威不露”美中含威,且又“不露”,就更可怕。

师:对,可以杀人于无形之中。(笑声)王熙凤确实让人可怕,贾母戏称她------

生(齐):“凤辣子”

师:而且,在《红楼梦》中,贾府中的下人也称她为“烈货”。

师:(问另一学生)你觉得王熙凤服饰如何?可以用一个词回答。

生3:华丽。

师:很好!当然“华贵”“艳丽”也可。作者对于王熙凤服饰的描写用了什么手法?

生(齐):铺陈

师:为了写出王熙凤的浓妆艳饰、遍体锦绣,作者用了哪些动词?

生(齐):戴、绾、带、系、穿、罩、着。

师:(问生3)这一点你喜欢吗?

生3:不喜欢。

师:为什么?可以用一个字回答。

生3:俗。

师:好!用一个词语回答。

生3:庸俗。

(生鼓掌)

成功地、得法地引导,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一旦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将是不可估量的。

四.让学生“笑”起来:

笔者以为,一堂语文课如果没有“笑”声,课堂将会太过于乏味、沉闷。前苏联一位诗人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是幽默。”幽默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适时运用,可以拉进师生的距离,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成功实施教学。因此,在教《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我以幽默的语言适时地、恰到好处地点评,收效显著。下面摘录几个片断:

①对于王熙凤的美,我说:“我看着都心动了。”(生大笑)

②朗读中,让学生模拟王熙凤的“该打,该打!”后,我评价说:“真遗憾!如果有一块手帕舞一下就可以以假乱真了。”(生大笑)

③肖像描写中,王熙凤“粉面含春威不露”美中含威,且又“不露”,就更可怕。我顺势点评说:“可以杀人于无形中。”(生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